梅花海參的營養價值
『壹』 海參種類哪種最好
雖然海參的種類有很多,但是只有少部分海參才能供人類食用,而市面上常見的海參也就幾種。
1.仿刺參
仿刺參狀如圓筒,色澤有的黃褐色、有的黑褐色、有的綠褐色,也有純白或者灰白色的。仿刺參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其體形、大小、肉刺多少會有所差別。仿刺參肉刺相對比較多、比較大,體壁卻也較為肥厚,而且口感軟糯。仿刺參是食用海參中質量最好的一種。
2.梅花參
梅花參是海參中最大的一種。它背部的肉刺很大,呈梅花狀,因而被命名為「梅花參」。此外,梅花參又叫「鳳梨參」,因為它的體形與鳳梨很相像。梅花參體形大,肉質也相對較厚,品質極佳。梅花參也是食用海參中品質上好的一種。
海參種類哪種最好
3.綠刺參
綠刺參主要生活在熱帶的珊瑚礁內,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南海一帶。綠刺參的體形呈西方柱形,色澤呈濃綠色或者墨綠色,肉質口感偏軟嫩。綠刺參有著極高的產量,品質相對較高。
4.花刺參
花刺參是一種比較普通的可食用海參,又叫黃肉參。它們體形像圓柱形或者方柱形,肉刺比較小,色澤較為多變,但是更多的是呈現橄欖綠灰色,帶有一些斑點或者斑紋。花刺參的肉質也比較軟嫩,但是比綠刺參要好。
5.玉足海參
玉足海參,有叫烏參或者紅參。玉足參體形呈現圓筒形,背部呈現暗褐色,腹部色澤則較淡,肉質偏薄,口感一般,故而品質一般。
海參種類哪種最好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幾種可食用的海參,其中仿刺參、梅花參都是品質較好的海參,體壁肉質較為肥厚,口感佳。由於海參比較貴,市面上的海參魚龍混雜。我們在采購的時候要注意辨別。好的海參,一般色澤呈現灰褐色或者黑褐色,有光澤;體身勻稱,肉質結實,摸起來較為硬。
『貳』 梅花海參如何漲發,如何烹飪
梅花參是海南省特有的海珍,三亞「三絕」之一。主要產在南海諸島海域。海參為「海產八珍」之首,尤以梅花參為最珍貴。梅花參最長可達1.2米,重12至13千克,故稱「海參之王」。梅花參對環境變化敏感,當受到刺激時,如海水污染、海水比重和溫度劇變,會引起自身腐爛或自行吐出內臟。排臟後的海參,在良好水質條件下,又會再生。更有趣的是,梅花參的泄殖腔內有一種魚共生。
梅花參對環境變化敏感,當受到刺激時,如海水污染、海水比重和溫度劇變,會引起自身腐爛或自行吐出內臟。排臟後的海參,在良好水質條件下,又會再生。
此魚象手指般大,全身呈棕紅色,頭部稍大,身體光滑細長,約20厘米左右。當它感到水惡化時,會從參體內部伸出頭來。因而,憑它可觀察梅花參對環境變化反應。
梅花參經濟價值很高,既是滋補品,又可治病抗癌,有一定的防衰老作用。梅花參可用雞湯清燉,也可切片加輔料清沙,還可以甜吃,即用海參、雞蛋、桂圓加冰糖清燉。
海參的種類很多,全世界大約有1100種,分布在各海洋。
這么多的種類中,要數梅花參的個體最大。它的體長一般是60--70厘米,寬約10厘米,高約8厘米,最大者體長可達90--120厘米,故名「海參之王」。
梅花參形似長圓筒狀,背面的肉刺很大,每3--11個肉刺的基部連在一起,有點像梅花瓣狀,所以人們稱它為「梅花參」;又因為它的外貿有點象鳳梨,也稱它為「鳳梨參」。
梅花參多生活在有少量海草、堡礁的沙底,以小生物為食。它的色彩十分艷麗,背面上顯現出美麗的橙黃色或橙紅色,還點綴著黃色和褐色的斑點;腹面帶紅色;20個觸手都呈黃色。
以下有幾種做法:紅燒梅花參、蝦子梅花參、蔥燒梅花參等。
紅燒梅花參
這道菜的主料為水發梅花參,主要配料有油菜和百靈菇等。把泡發後的梅花參從中間切成兩半,用開水燙透,然後將水控凈。經大廚烹飪,色澤紅亮,再配上新鮮的百靈菇,味道嫩滑鮮甜。裝盤時,在盤中擺入一圈已經烹好的油菜。翠綠的油菜配上紅亮的梅花參,一盤嬌艷欲滴的紅燒梅花參就呈現在你的面前了。嘗一口,味道醇厚、鮮美,具有滋陰補腎,增強機體免疫力之功效。據介紹,梅花參又稱「鳳梨參」、「海花參」等,是三亞三絕之一,主要產自南海諸島海域,因其鮮活的時候,橙色的背部生滿了梅花瓣狀的肉刺而得名。
梅花參是滋補品,還有一定的防衰老作用,可以用雞湯清燉,也可以切片加輔料清炒。餐飲行業中對海參的澀口之味,一般都採用醋酸中和的辦法加以去除。即把漲發好的海參,放在加了醋(最好是白醋或醋精)的開水中浸泡十幾分鍾,待海參遇酸收縮變硬,酸與海參中的鹼性物質中和後,再將海參放入清水中漂3~4個小時,而且中途還要換幾次清水,直至將海參漂至回軟且無酸味和澀口之味為止。
經過上述方法處理後的海參,雖然除去了澀味,但若直接用於烹飪,其味道仍不夠鮮美。因此,還要先將海參「煨」入味才行。具體方法是,先將已除去澀味的海參撈起放入盆中,然後炒鍋上火,放入化豬油燒熱,下入薑片、蔥節爆香,烹入料酒,摻入高湯,待燒沸出味後,起鍋將湯倒入裝海參的盆中,讓海參浸泡1~2個小時。如此反復煨幾次後,海參就會變得軟糯而且味道鮮美。
至於海參的漲發,其實也不復雜,一般的家庭都可以自己操作。具體方法是,先將干制的海參放入清水鍋中略泡,接著將鍋上火,燒沸後離火,將海參用熱水浸泡約12小時(鍋要加蓋),然後再換清水,將鍋重上火燒沸,再離火繼續浸泡至海參發軟後,將海參撈出,剖腹除去內臟和泥沙,沖洗干凈,將海參重新放入清水鍋中,再上火燒沸,直至海參完全發透。
一些外皮堅硬、肉質較厚的海參(如岩參、大烏參等無刺參),在漲發前還須先放在火上將外表粗皮燒焦,再用小刀颳去燒焦部分,然後再進行漲發,否則不易發透。
總之,漲發海參應採用少煮多泡的方法,每次煮的時間僅為幾分鍾,接著才是長時間的浸泡。如果煮的時間過長,海參的表面可能已經煮爛,但內部肉質卻仍然沒有發透。
還需要注意一點,在海參的漲發過程中,切忌接觸油、鹽及鹼類物質,否則會使海參難以發透,而且海參還有可能產生收縮和失去彈性,甚至腐爛。
海參漲發好後,應漂在溫度較低的清水中待用。最好是海參發好後立即使用,而且一次用完。如果不能一次用完,也必須繼續漂在清水中(須經常換水),決不能放入冰箱中保存。否則極易造成海參脫水且烹制後難以成形。
以上就是海參的漲發、除澀及煨入味的方法。只有將海參經過上述方法處理後,才能用於菜餚的烹制。否則烹制出的海參必然有澀味,而且味道也不鮮美。
乾的刺參和泥芥參,需要先放入冷水鍋內煮沸,待水涼後撈出。順肚豁開,再入冷水鍋內煮沸,離火放冷,去參肚內五臟,洗凈,再入冷水鍋內煮幾個開後,離火浸泡。如果每天這樣煮泡一次,連續3~4天後便可以烹制。發制梅花參需要先用柴火燒糊皮,然後泡冷水內,至軟,用刀颳去糊皮再進行泡發,而且要勤換水。茄參水泡發後,再換水時應該將前次原湯對入,否則烹制後參體脆硬、抽縮。
另一種方法:
海參泡發的方法是:先用熱水將海參泡24小時,從腹下開口取出內臟,換上新水,上火煮50分鍾左右,用原湯泡起來,過24小時後即可食用。
泡發海參時,切莫沾染油脂、鹼、鹽,否則會妨礙海參吸水膨脹,降低出品率,甚至會使海參溶化,腐爛變質。發好的海參不能再冷凍,這樣做會影響質量,故一次不宜發得太多。
蔥燒梅花參
主料:水發梅花參1條,約350克.
輔料:菜膽100克,澱粉適量.
調料:精鹽5克,蔥段30克,味精3克,糖5克,醬油3克,東古一品鮮5克(1湯匙),色拉油50克,蚝油10克,高湯適量.
特點:蔥香濃郁,肥嫩醇厚,色澤紅亮.
技法:蔥燒.
營養成分:
含蛋白質,低脂肪,糖類,多種礦物質及獨特的維生素A,A.有補腎壯陽,益氣生精,通腸潤燥,止血消炎,延緩衰老之功效.
製作:
將發好的梅花參提前加精鹽,白糖,醬油,蚝油,一品鮮煨透備用,菜膽根部切成十字刀後氽水放入盤邊擺成形狀備用.鍋內放色拉油燒熱,將蔥煎成金黃色,加入主湯,放入梅花參調好味,勾濕澱粉芡成後裝在盤中間即成。
『叄』 海參的種類圖片及參名
一、梅花參
梅花參別稱鳳梨參、紅刺參等,為刺參科梅花參屬棘皮動物,體長一般60~75厘米,最長可達1.2米,寬約10厘米,高約8厘米,背部肉刺很大,每3~11個肉刺的基部相連呈梅花狀,故名梅花參,又因體形很象鳳梨,故又稱鳳梨參。生活時體色艷麗,背呈橙黃色或橙紅色,散布黃色和褐色斑點,腹面帶赤色,觸手黃色,棲息於水深3~10米的珊瑚沙底,分布於太平洋西南部,我國主要產於南海的西沙群島。
二、綠刺參
綠刺參別稱方刺參、方參等,為刺參科刺參屬棘皮動物,體呈四方柱形,一般體長30厘米,沿著身體的稜角各有兩行交互排列的圓錐形肉刺,腹面管足很多,排列成3個縱帶,中央一帶較寬。體濃綠色或黑綠色,肉刺頂端為橙黃或橙紅色,觸手基部灰白色,末端帶灰黑色,管足為灰黑色。以西沙群島、海南島南部及廣西北海、洞洲島等海域產量較多。
三、花刺參
花刺參別稱方參、黃肉、白刺參、豬蟲參等,為刺參科刺參屬棘皮動物,一般體30~40厘米,體稍呈四方柱形,背面散生多數圓錐形肉刺,腹面管足排列成3縱帶,其中中帶較寬,體色多數為深黃色帶深淺不同的橄欖色斑點、黃灰色帶錢褐色的網紋或濃綠色的斑紋等,肉刺末端有的帶紅色,分布我國西沙群島、海南島和雷州半島。
四、刺參
灰刺參別稱灰刺參、灰參等,為質量較高的一種海參,一般體長20厘米,呈圓筒狀,背面略隆起,有4~6行排列不規則的大小圓錐形肉刺,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3條不規則的縱帶,口周圍具觸手20個,背面為黃褐色或栗子黑色,腹面為黃褐色或赤褐色,有的體表為綠色、紫褐色或灰白色,以遼寧、河北、山東沿海產量較多,春、夏、秋三季均生產。
五、石參
石參別稱白石參、黃瓜參等,一般體長25~30厘米,略呈橢圓形,口偏於腹面,有觸手20個,肛門偏於背面,周圍有5個石灰質小齒。,背面隆起光滑,有稀疏的管足,腹面平坦,管足排列成3縱帶,中間一帶較稀,排得較寬,體色變化較大,一般背面為黃褐色或紫褐色,並有許多灰白色不規則的橫斑,肛門周圍灰白色,腹面顏色較淺,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西沙群島、海南島海域,產期多為春季和秋末冬初。
六、黑參
黑參別稱玄台、黑陽參、太白陽參、太白參、煤參等,一般體長20~30厘米,圓筒狀,兩端較細。口偏於腹面,周圍有觸手20個。背面疣小,呈管足狀,散生不規則。腹面管足小而密集,排列不規則。體黑褐色或深褐色,管足末端為白色。我國西沙群島和海南島南部出產很多,產季為春季和秋冬季。
七、白底靴參
白底靴參別稱赤瓜參、白底靴參、靴海參等,一般體長35厘米,體後部常較粗壯。口大,偏於腹面,觸手25~27個。背面隆起,散生許多小疣,圍繞各疣的基部有一白色環,體後部更為明顯。腹面平坦,管足密集。體色變化較大,一般背面褐色,腹面顏色較淺。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西沙群島及海南島南部、廣西北海沿海。產季多為春季和秋冬季。
八、香參
香參別稱茄參、南參、花瓶參等,體呈圓柱形,略似番薯,一般長20厘米左右,粗10~15厘米,皮質細凈,無顆粒和肉刺,後端有尾狀物。香參鮮品體表呈黑灰透棕紅色或肉紅色,腹部為淺棕色,體壁很薄,半透明。干品以參體完整壯實、肉質厚、體順直、無缺損者為優。香參漲發率高,每500克干參可出水參3500克左右。我國沿海均產。
九、瓜參
瓜參又稱赤白瓜參、赤參,為大型海參。赤白瓜鮮品參體粗大,呈長筒形或扁圓形,有的兩側有乳狀突起,背部為棕褐色或灰黑色,腹部為黃白色或白色,肉厚皮薄者屬上等品。干品以體形完整、肉肥厚堅實、刀口整齊、腹內干凈、腹部肉質厚、體無殘缺或穿孔者為優,產於廣西北海潿洲島和廣東、西沙群島及海南島等地。
十、黑乳參
黑乳參別稱烏圓參、開烏參、烏參、大烏參等,為海參綱海參科棘皮動物,體寬而厚,兩端鈍圓,長一般為30厘米,肛門周圍有五組小疣,體表有大型乳狀突起,體壁厚,骨片多,全體黑色,常帶白斑,棲息在熱帶珊瑚礁沙底,我國西沙群島多產,為優良的食用海參。
『肆』 梅花參與刺參哪種更好
你好!
梅花參好,因為刺參食用價值高,但葯用價值不及梅花參,梅花參因為海參皂苷含量高而味道稍差
打字不易,採納哦!
『伍』 世界上最大的海參
01 梅花參
梅花參(學名:Thelenota ananas),刺參科。海參綱中最大的一種,最大體長可達1米。背面肉刺很大,每3-11個肉刺基部相連呈花瓣狀,故名“梅花參”。又因體形很象鳳梨,故也稱“鳳梨參”。
海參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洋,有1100 多種,其中最大的要數梅花參。梅花參體長60 ~ 70厘米,寬約10厘米,高約8厘米。最大的體長可達120厘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參。它們身體柔軟,呈圓筒狀,長有很多肉刺。每3 ~ 11個肉刺的基部連在一起,好像梅花一樣,所以叫做梅花參。 由於身上刺很多,整體看起來像鳳梨,因此也叫鳳梨參。腹面平坦,管足小而密布。口稍偏於腹面,周圍有20個觸手。背面橙黃色或橙紅色,散布黃色和褐色斑點;腹面帶赤色;觸手黃色。
雌雄異體,但雌雄體沒有明顯的特徵,活體海參只有在產卵時才能分辨出雌雄。在春季和秋末冬初的生殖季節,可以見到含有卵子的海參生殖腺。海參只有一個生殖腺,由簡單的或分支的管叢組成,後端連接一生殖導管,形成一拖布狀,懸在體腔的前端,最後以生殖孔開口於背、中部的兩觸手之間。海參生殖孔位於體前端背部距頭部1-3厘米的地方,呈一凹孔。在生殖季節生殖孔色素較濃,而生殖季節外則極宜看清生殖孔。在繁殖季節,依靠生殖腺顏色區分雌雄體:雄性海參從頭部上方的生殖孔排出乳白色或者淡黃色的生殖腺後,雌性海參才開始排出粉紅色或者橘紅色的生殖腺,兩種生殖腺在水中結合,形成胚胎,開始分裂為512個細胞時,形成只有在顯微鏡下才可以看得到的耳狀幼體,也有纖毛帶。然後,經過桶形幼蟲期,最後經變態成為成體。夏季產卵後,爬到石底,不活動,不攝食,消化道縮得很細,秋後溫度下降再出來攝食。
梅花參對環境變化敏感,當受到刺激時,如海水污染、海水比重和溫度劇變,會引起自身腐爛或自行吐出內臟。排臟後的海參,在良好水質條件下,又會再生。更有趣的是,梅花參的泄殖腔內有一種魚共生。此魚象手指般大,全身呈棕紅色,頭部稍大,身體光滑細長,約20厘米左右。當它感到水惡化時,會從參體內部伸出頭來。因而,憑它可觀察梅花參對環境變化反應。
梅花參以小生物為食,吞食海沙,然後消化吸收裡面的微生物,所以營養比較豐富,在它的泄殖腔內長有一種隱魚(Carapus hoemi)共生。在亞洲尤其是中國人將其作為重要滋補品,由於商業市場的極度競捕,在中國、日本、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而被過度捕撈,至少由50%下降到了80-90%的范圍。已經瀕於滅絕。
『陸』 我想買海參,但是發現梅花參比較貴;梅花公參的價格只有梅花參的一半或更低,請問這兩種海參有什麼區別
梅花參是海復參的一制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