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茶花女圖畫

茶花女圖畫

發布時間: 2024-01-21 03:07:33

⑴ 連環畫有哪些繪畫手法表現形式和種類

連環畫雖說是一個獨立的畫種,卻能以不同的繪畫手法表現之。水墨、水粉、水彩、木刻、素描、漫畫、攝影,甚至油彩、丙烯均可加以運用,但最為常見的、最為傳統的仍是線描畫。早期的線描都是毛筆白描,《連環圖畫三國志》、《開天闢地》、《天門陣》、《梁山泊》、《天寶圖》、《忍無可忍》等等無一不是毛筆之作;陳光旭、金少梅、李澍丞、牛潤齋、沈景雲、陳光鎰、趙宏本、錢笑獃等等幾乎都是白描高手。後來的《山鄉巨變》、《鐵道游擊隊》、《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白求恩在中國》也都是這類作品。毛筆白描為國畫的傳統技法,線條流暢清晰,黑白分明,易於被接受。除此之外,鋼筆、鉛筆線描在連環畫中也有運用,但精品不多。陳儉是硬筆線描畫的高手,其鋼筆線描《威廉退爾》、鉛筆線描《茶花女》都是精品之作。
工筆彩繪本是連環畫中的一大形式,王叔暉的《西廂記》、劉繼卣的《武松打虎》、《鬧天宮》、任率英的《桃花扇》、陸儼少的《神仙樹》都屬這類作品。由於是大師精心之作,這類作品都已成了經典之作、傳世之品。以寫意筆法繪制的連環畫也有,這其中又分水墨寫意與彩色寫意兩種,前者的代表作有人美版的《秋瑾》、《三岔口》,後者的代表作有顧炳鑫的《列寧刻苦學習的故事》、顧炳鑫和戴敦邦的《西湖民間故事》、賀友直的《白光》、姚有信的《傷逝》等。不過,為降低成本,有些彩色繪本在印製時改成了黑白版。
鋼筆、鉛筆素描作品也不少,前者的代表作有華三川的《交通站的故事》、《青年近衛軍》等,後者的代表作有顧炳鑫的《渡江偵察記》、鄭家聲等的《周恩來同志在梅園新村》、湯小銘、陳衍寧的《無產階級的歌》等。
漫畫連環畫首先在國外出現,它是在單幅漫畫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產生幽默感喜劇效果是其關鍵所在。我國的漫畫連環畫具有很長的歷史,豐子愷、葉淺予、張樂平、丁聰、張光宇等畫家早年都畫過這類作品。豐子愷創作於1939年的《漫畫阿Q正傳》、1949年的《繪畫魯迅小說》均重印過多次。其作品筆法簡練生動,寓意深刻,具有濃厚的文學趣味,自謂「要溝通文學與繪畫的關系」。葉淺予的連環漫畫以犀利敏銳的筆法揭示了大都會市民生活的家庭境況、思想和行為,被稱作「三十年代的上海世相圖」,代表作有《王先生》、《小陳留京外史》等。張樂平的連環漫畫《三毛》系列可謂家喻戶曉,老少皆宜。1980年前後,其《三毛流浪記》、《三毛迎解放》等作品得以再版。作品採取國畫加鐵線雙鉤的素描法畫就,且布局黑白相間,疏密適當。三毛頭上三根毛的特徵性細節描寫,更是其神來之筆。張光宇是位擅長漫畫與插圖裝飾畫的畫家,作品有《儒林外史》、《林沖》、《西遊漫記》等。《西遊漫記》計60幅,將《西遊記》「故事新編」後用以諷刺現實。作品中孫悟空、豬八戒等形象,後來成了著名動畫片《大鬧天宮》的形象設計原型。與張光宇具有同樣裝飾風格的董天野,以畫小品式連環畫見長,這種畫一組可連載幾日。其畫風嚴謹,造型略帶誇張卻不失真,代表作有《孔夫子》、《急不暇擇》等。至今仍十分活躍的丁聰於上世紀40年代創作了《現象圖》、《現實圖》、《阿Q正傳圖》等作品。曹涵美原名張美宇,是張光宇的二弟。1934年2月,上海《時代漫畫》雜志創刊,曹首創在該刊畫連環《金瓶梅》插圖,每期一幅,並採用上圖下文的形式配以《詞話》本中的摘錄,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注意。不久,即出版了曹畫的第一集。原計劃一集集出下去,但1937年7月抗戰爆發,刊物停辦,連載中止。曹涵美創作連環畫《金瓶梅》的勢頭並未稍減,先由《新中國報》發表,後結集出版。他畫這部600幅畫面的作品歷時十年,前後風格變化很大。前期繪制手法傳統,布景過於龐雜,人物不夠突出,筆調柔軟,缺少力度;後期線條挺拔老練,背景刪繁就簡,人物栩栩如生,有些場景參照了西洋素描筆法,頗具立體感。當時便有名家對他有「三易其作風,一筆不苟,獨運匠心,一紙稿成,審視不再,偶有不如意筆,必毀重繪」的評價。萬籟鳴、汪曼雲等名畫家對之曾有過高度稱贊,董天野為之寫道:「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構圖,確是一種驚奇的發現。」賀天健曾著文曰:「曹君涵美,余老友也。工人物、鐵線游絲。上規李龍眠、錢舜舉,下法仇實父、改七薌,且自成一家。所作《金瓶梅》本事圖,工緻精能,吳友如無其秀也。」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部連環畫史上的傑作後來便沒有再版過。
木刻連環畫也是產生過影響的一個種類。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後,解放區的畫家們便紛紛投身於連環畫創作中來,當時成冊的連環畫有彥涵的《狼牙山五壯士》、力群的《劉保堂小姑賢》、邵宇的《土地》、李少言的《日軍守備隊的生活》、楊中流的《三勇士》、羅工柳、張映雪的《小二黑》、李志耕的《黃鬍子被迫登龍門》、莫朴、呂蒙、程亞君的《鐵佛寺》、任遷喬的《翻身》等,1933年魯迅、郁達夫等譯注了麥綏萊勒的《一個人的受難》、《光明的追求》、《我的懺悔》、《沒有字的故事》等木刻連環畫,《鐵佛寺》、《狼牙山五壯士》、《劉保堂小姑賢》等作品受其影響,均採用了木刻連環畫的形式。彥涵1944年創作於延安的《狼牙山五壯士》由周恩來轉送給美國記者後,1945年美國的《生活》雜志為其印發了袖珍本。解放初期出品的木刻連環畫代表作有《胭脂》、《楊門女將》等,之後,木刻連環畫逐漸退出了這一領域。另外還有一些以民間工藝形式製作的非主流形式的連環畫作品,如剪紙連環畫《柳玉娘》、扎染連環畫《草地與自由》、紙貼連環畫《烽火戲諸侯》、布貼連環畫《牧馬老頭》、拓印連環畫《成語故事》等。1951年晨光出版社曾將力群的《小姑仙劉保堂》重版;1958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也將麥綏萊勒的《我的懺悔》、《一個人的受難》重版,這套書是1933年初版的。
年畫連環畫屬年畫的一種,它以年畫的形式印刷,並供張貼之用,但內容都取自連環畫,經過有序組合後成為一組敘事完整的畫面,兼具連環畫的故事性、連續性和年畫的渲染性、吉慶性,深受群眾喜愛。其多為四條屏、八條屏,也有十二條屏者。早期的這類作品以木刻雕版套印的形式出現,天津楊柳青、河北武強等地都有過印製,清末民初出現了絲網版與石印版印製品,其內容都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故事或戲曲故事,如《西廂記》、《封神榜》、《三國》、《濟公》等,這些畫都是以重彩工筆人物畫的形式出現的。解放後,其內容範圍有所寬泛,如賀友直的《李雙雙》、《小二黑結婚》、《婚姻法成全了兩對好夫妻》,趙宏本、錢笑呆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程十發的《寓言故事》、《列寧和爐匠》,劉旦宅的《木蘭從軍》,劉繼卣的《鬧天宮》,王叔暉的《桃花扇》,董天野的《白娘子與許仙》、《火焰山》,羅盤的《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黃繼光》,吳少雲的《孟姜女》,張令濤、胡若佛的《獵虎圖》,徐燕蓀的《岳飛》,任率英的《桃花扇》,墨浪的《牛郎織女》,房紹青的《杜十娘》,張碧梧的《秋翁遇仙記》,馮國琳的《海瑞背纖》等精品之作都改印過連環畫。其既有傳統取材,又有新式表現,還有國外內容,既豐富了年畫內涵,又使連環畫得以更廣泛傳播,適應了時代的要求,形勢的發展。當年出版這類作品最多的是上海新美術出版社和人民美術出版社。「文革」期間,年畫連環畫換成了清一色的樣板戲劇照。由於年畫一年一換的特點,使之極不易保存,所以這類作品目前已很難見到了。
影視連環畫伴隨著電影的產生而誕生,並隨著其繁榮而繁榮。早在1943年,上海便出版了根據劇照印製的連環畫《孔夫子》,1950年後陸續出版了《木蘭參軍》、《太平天國》、《攻克柏林》、《抗美援朝在前方》、《人民公敵蔣介石》、《離開莫斯科的日子》、《疸卡》等,後又出版了《甲午風雲》、《永不消失的電波》、《野火春風斗古城》等電影連環畫作品。「文革」中,幾個樣板戲均有劇照連環畫印行。上世紀80年代之前,幾乎所有電影都伴有連環畫的出版。據崔永元《不過如此》(華藝出版社2001年7月版)稱,他便收藏有400本左右的電影連環畫。電視連續劇出現之後,據其改編的連環畫運用而生,但銷路與先前的電影連環畫不可同日而語。另一種電影連環畫則根據電影故事繪制而成。上世紀20年代,國產電影剛剛起步,出版商便想根據電影故事繪制連環畫,為趕時間,出版商便讓畫工輪流到電影院悉心觀看,看畢即在老闆為他們開的旅館內夜以繼日趕畫。電影還未放完兩輪,連環畫冊業已出版。其繪制粗糙,編輯草率,被人們叫做「跑馬書」。
卡通連環畫通常指連環漫畫或以寫實手法表現但又汲取了動畫片的某些特點而編畫成的連環畫。因為它派生於卡通片,所以與之有著密切聯系,看上去像是畫在紙上不會活動的卡通片;其通常篇幅很長,更強調故事性,往往以一個或幾個中心人物貫徹情節。甚至卡通製作者就將畫面組合叫做「分鏡頭」。與傳統形態的連環畫相比,卡通連環畫在審美趣味、表達方式上似乎更適合於當下的「新新人類」,且已流行為某種社會時尚。它正成為科學與藝術、思想與技術、個性與共性的綜合體,並在方方面面反映著最新資訊,而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國際化交流、讀圖時代等新事物無不深刻影響著卡通藝術的發展,同時,卡通造型帶來的視覺上的刺激,也激發著人們的想像。在傳統連環畫市場日漸萎縮的情況下,卡通連環畫可謂一枝獨秀。
連環畫開本以前多為64開,也有少量的60開本者,這種版本便於攜帶,一直是市場的主流。後來又陸續出現有48開、40開者。上世紀80年代中期之後,24開彩圖連環畫漸成市場主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出版社是江蘇少兒出版社,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推出這一開本至今,出版品種已達上百個,印數有上千萬冊,在少兒圖書市場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和知名度,有些圖書品種已被港台、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購買了版權,受到當地小讀者歡迎。
較之24開的興旺和64開的衰落來,作為「後起之秀」的32開連環畫似乎更能典型地反映連環畫市場的發展歷程。這種形式既保留了傳統連環畫的原有風味,又便於書店陳列、書櫃插置,故成一時風尚。從1992年出版四大名著開始,湖南少兒出版社每年都推出一個32開連環畫的重點選題。連續幾年取得成功之後,該社在32開連環畫市場上形成了一種較為成熟的運作模式,除《三十六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單本連環畫因題材限制之外,其他系列都採用了一套4本的裝幀形式。
除單本連環畫外,還有多卷本者,且這種趨勢至上世紀80年代後達到了極限。多卷本中有上下兩冊、上中下三冊者,也有十幾冊、幾十冊者。1957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60冊、《東周列國故事》50冊、《李自成》25冊、《西漢演義》16冊、《紅樓夢》16冊、《鐵道游擊隊》10冊、《楚漢相爭》6冊,人民美術出版社的《水滸》26冊、《岳傳》15冊,中國曲藝出版社的《興唐傳》34冊,湖南美術出版社的《西遊記》25冊,都屬於連環畫中的巨著。但連環畫的質量是不能以長短評定的,《武松打虎》、《西廂記》、《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雖都是短篇之作,卻在連環畫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位置,而上世紀80年代後出版的一些長篇大作,無論是裝幀還是開本,都力求豪華氣派、不同凡響,但後來還是被人淡忘了,湮滅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連環畫的收藏熱,越發顯出了連環畫的出版冷、市場淡,哪一種藝術成為了收藏,便表明哪一種藝術已成為歷史。一種藝術的歷史開始回顧了,形態可以總結了,至少表明其發展已相當緩慢,變術已不會很大。由姜維朴主編的《中國現代美術全集連環畫》於1998年10月在中國連環畫出版社出版。包括24開、32開本及大部頭在內的連環畫出版,只是局部的亮點、零星的閃爍,掩飾不住其整個的暗淡與悵然。

⑵ 李叔同簡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

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1913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范學校(後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音樂、圖畫教師,並譜曲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首校歌。

(2)茶花女圖畫擴展閱讀:

李叔同的故事:

弘一法師未出家之前,那時候他風度翩翩,遠涉日本求學。當時在國內,他已經有一個賢惠的妻子俞氏,那時候的他經常出沒各種演說現場,他的氣度與口才讓人佩服。

不過也曾留戀花間酒肆,曾經和歌郎、名妓等藝事往還。在上海初次亮相,參加演出京劇《蟲八蠟廟》、《白水灘》、《黃天霸》等。

李叔同到了日本,因為技癢,曾經參與「春柳社」首演《茶花女》一出戲,李叔同飾茶花女一角。7月再演《黑奴籲天錄》,飾美洲紳士解爾培的夫人愛密柳同時客串男跛醉客。

李叔同很有文藝天賦,不就痴迷於西洋繪畫,尤其是裸體畫。西洋繪畫注重寫實,進行人體寫實練習是一項必修的課程,然而尋找裸體繪畫模特。

成了李叔同在剛開始學習西洋繪畫時最棘手的問題,李叔同先是在學校里用男模特進行人體寫生,但女模特的問題卻始終沒有辦法解決。

這一年的11月,帶著濃濃涼意的秋風開始吹遍了日本東京的各個角落,這一天,正在練習繪畫的李叔同無意中發現了給他送飯的房東女兒,剎那間,李叔同發現了自己尋覓已久的最佳模特人選。

第一次見面,這女的給他送小菜,送米飯,這是最初的照顧。李叔同便邀請房東女兒當自己的女模特。這個要求讓這位姑娘覺得十分突然,畢竟裸體畫在畫上。

當時,除了藝術學校外,在社會上仍然不被大眾所接受。讓李叔同沒有想到的是,這位日本姑娘竟然很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理由是她覺得李叔同是一個有才華的,誠實的中國青年。

從此,這位日本姑娘成了李叔同的專職模特,每當畫作完成,李叔同都會讓這位日本姑娘評價一番。在一段時間的合作後,由於相同的愛好,又彼此真誠相待,兩人開始跨越畫家和模特的界限。

1907年春天,櫻花盛開的時節,經過幾個月的交往後,李叔同第一次感受到了愛情的滋味,後來兩個人開始了同居。這時候的李叔同內心是愉悅的。

他在自己的詩作《朝游不忍池》中曾寫道:小橋獨立了無語,瞥見林梢升曙曦。——《朝游不忍池》。從此湖邊經常有了李叔同和那位日本姑娘一起散步的身影。

由於李叔同關於這位日本姑娘的文字記載很少,至今人們都不能完全確定她的真實姓名。十一年後,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剃度幾個星期後,他的日本妻子,與他有過刻骨愛戀的日籍夫人傷心欲絕地攜了幼子千里迢迢從上海趕到杭州靈隱寺,抱著最後的一線希望,勸說丈夫切莫棄她出家。

這一年,是兩人相識後的第11年。然而叔同決心已定,連寺門都沒有讓妻子和孩子進,妻子無奈離去,只是對著關閉的大門悲傷地責問道:「慈悲對世人,為何獨獨傷我?」

他的妻子知道已挽不回丈夫的心,便要與他見最後一面。清晨,薄霧西湖,兩舟相向。李叔同的日本妻子問:「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李叔同:「愛,就是慈悲。」

此時的弘一法師,早已不是當年的游學少年,也不是那個早年風流倜儻,才驚四座的翩翩濁世佳公子,更不是「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與一幫詩文友吟風弄月。

遊山玩水,混跡於煙花藝館之地,留下幾多風流韻事的少年郎,此時只是心如枯井厭倦紅塵青燈古佛的弘一法師。

⑶ 李叔同的簡介

李叔同簡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1913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范學校(後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音樂、圖畫教師,並譜曲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首校歌。

(3)茶花女圖畫擴展閱讀:

名家點評

魯迅:「樸拙圓滿,渾若天成。得李師手書,幸甚!」

太虛大師為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凈,菩提之因。」

周恩來對曹禺說:你們將來如要編寫《中國話劇史》,不要忘記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後的弘一法師。他是傳播西洋繪畫、音樂、戲劇到中國來的先驅。

趙朴初:「深悲早現茶花女,勝願終成苦行僧,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林語堂:「李叔同是我們時代里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張愛玲:「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轉圍牆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夏丏尊:「綜師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志士,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者,為戒律精嚴之頭陀,而以傾心西極,吉祥善逝。」

參考資料:網路-李叔同

⑷ 弘一法師的繪畫、話劇、音樂、佛學以及其他領域的成就有哪些

在中國近百年文化發展史中,弘一大師李叔同是學術界公認的通才和奇才,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他最早將西方油畫、鋼琴、話劇等引入國內,且以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藝而馳名於世。

話劇:李叔同是中國話劇運動的先驅、中國話劇的奠基人。他是中國第一個話劇團體「春柳社」的主要成員。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春節演出的那扯《茶花女》,是國人上演的第一部話劇,李叔同在劇中扮演女主角瑪格麗特。後來,他還曾主演獨幕劇《生相憐》、《畫家與其妹》和改編自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的話劇《黑奴籲天錄》。李叔同的演出在社會上反響極大。李叔同的戲劇活動雖如星光一閃,卻照亮了中國話劇發展的道路,開啟了中國話劇的帷幕。特別是在話劇的布景設計、化妝、服裝、道具、燈光等許多藝術方面,更是起到了開風氣之先的啟蒙作用。

音樂:1896年時的李叔同在音樂方面,李叔同是作詞、作曲的大家,也是國內最早從事樂歌創作取得豐碩成果並有深遠影響的人。他主編了中國第一本音樂期刊《音樂小雜志》。國內第一個用五線譜作曲的也是他。他在國內最早推廣西方「音樂之王」鋼琴。他在浙江一師講解和聲、對位,是西方樂理傳入中國的第一人,還是「學堂樂歌」的最早推動者之一。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他編輯出版的《國學唱歌集》,被當時的中小學取為教材,他創作的歌曲內容廣泛,形式多樣,主要分三類。一是愛國歌曲,如《祖國歌》、《我的國》、《哀祖國》、《大中華》等;二是抒情歌曲,如《幽居》、《春遊》、《早秋》、《西湖》、《送別》等;三是哲理歌曲,如《落花》、《悲秋》、《晚鍾》、《月》等。李叔同的歌曲大多曲調優美,歌詞琅琅,易於上口,因此傳布很廣,影響極大。

繪畫:李叔同是中國最早介紹西洋畫知識的人,也是第一個聘用裸體模特教學的人。他同教育家、作家夏丏尊共同編輯了《木刻版畫集》。他是中國現代版畫藝術的最早創作者和倡導者。他廣泛引進西方的美術派別和藝術思潮,組織西洋畫研究會,其撰寫的《西洋美術史》、《歐洲文學之概觀》、《石膏模型用法》等著述,皆創下同時期國人研究之第一。他在學校美術課中不遺餘力地介紹西方美術發展史和代表性畫家,使中國美術家第一次全面系統地了解了世界美術大觀。作為藝術教育家,他在浙江一師授課採用現代教育法,培養出豐子愷、潘天壽、劉質平、吳夢非等一批負有盛名的畫家、音樂家。李叔同本人在西畫上也卓有建樹。他畫過大量的素描、水粉畫和油畫。人們在今天仍能看到其炭筆素描《少女》、水彩《山茶花》、油畫《祼女》和《自畫像》等作品。更為可貴的是,李叔同不僅大膽引入西方美術,而且十分重視中國傳統繪畫理論和技法,尤其善於將西洋畫法與中國傳統美術融為一體。他與弟子豐子愷合作的《護生畫集》,詩畫合璧,圖文並茂,為世人所稱道。

書法:李叔同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為世人所矚目。他的書法早期脫胎魏碑,筆勢開張,逸宕靈動。後期則自成一體,沖淡樸野,溫婉清拔。特別是出家後的作品,更充滿了超凡的寧靜和雲鶴般的淡遠。這是絢爛至極的平淡、雄健過後的文靜、老成之後的稚朴,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樣:「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靜、沖逸之致也。」

篆刻:李叔同的篆刻可謂獨樹一幟。他早年治印從秦漢入手,兼攻浙派。35歲那年入「西泠印社」。39歲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前,將平生篆刻作品和藏印贈與「西泠印社」。該社為之築「印冢」並立碑以記其事。治英賞英論印,是終其一生未曾放棄的癖好。他在給友人的信中提道:「刀尾扁尖而平齊若錐狀者,為朽人自意所創。錐形之刀,僅能刻白文,如以鐵筆寫字也。扁尖形之刀可刻朱文,終不免雕琢之痕,不若以錐形刀刻白文能自然之天趣也。」李叔同對印學的貢獻還體現在他對近代篆刻事業的弘揚上。他親自發起成立了繼「西泠印社」之後的又一印學團體——樂石社,定期雅集,並編印印社作品集和史料匯編。這也是在近代篆刻史上領風氣之先之事。

詩詞:李叔同的詩詞在近代中國文學史上同樣佔有一席之地。他年輕時,即以才華橫溢引起文壇矚目。客居上海時,他將以往所作詩詞手錄為《詩鍾匯編初集》,在「城南文社」社友中傳閱,後又結集《李廬詩鍾》。出家前夕,他將清光緒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年)間的20多首詩詞自成書卷。其中就有《留別祖國並呈同學諸子》、《哀國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稱道的佳作,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和民生疾苦的深切關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間,他還有30餘首歌詞問世。這些作品,通過藝術的手法表達了人們在相同境遇中大都會發生的思想情緒,曾經風靡一時,有的成為經久不衰的傳世之作。

聯語:弘一法師對聯語也有濃厚興趣,並有極高的鑒賞和創作水平。尤其是出家後,大師為各地寺院和緇素撰寫的諸多嵌字聯語,更表現出他的奇思妙想和深厚的藝術功底。他在宣傳佛法導引終生佛化過程中,將聯語這一形式作為勸人為善的巧妙手段。他書寫的那些內容深刻、極富哲理的名聯,現也成為警示後人的一筆寶貴的文化藝術財富。

佛學:弘一大師對佛學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他對律宗的研究與弘揚上。弘一大師為振興律 學,不畏艱難,深入研修,潛心戒律,著書說法,實踐躬行。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師,也是國內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中國佛教律學,故譯有四大律,即《十誦律》、《四分律》、《摹訶借祗律》、《五分律》。為弘揚律學,弘一大師窮研《四分律》,花了4年時間,著成《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記》。此書和他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合為精心撰述的兩大名著。

熱點內容
瑾漫軒花藝 發布:2025-01-22 09:19:47 瀏覽:226
狗骨樹盆景圖片 發布:2025-01-22 09:19:17 瀏覽:798
玫瑰花葯用功效和作用 發布:2025-01-22 09:09:05 瀏覽:994
浪花一朵多插曲 發布:2025-01-22 09:04:41 瀏覽:256
梅花村小區 發布:2025-01-22 08:30:04 瀏覽:972
有關情人節的日誌 發布:2025-01-22 08:18:26 瀏覽:426
荷花東區拆 發布:2025-01-22 08:18:25 瀏覽:134
缺陷者的鮮花 發布:2025-01-22 08:09:17 瀏覽:384
3隻百合 發布:2025-01-22 08:04:41 瀏覽:330
七夕節耒由 發布:2025-01-22 07:39:36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