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櫻花飛雨

櫻花飛雨

發布時間: 2021-02-02 02:59:34

① 描寫櫻花的詩句。

描寫櫻花的詩句

1、《謝新恩·櫻花落盡春將困》五代:李煜

原文:

櫻花落盡春將困,鞦韆架下歸時。

漏暗斜月遲遲,花在枝。

譯文:櫻花落盡的時候春天也將過去了,鞦韆架下歸去時。天上的斜月姍姍來遲,花還在枝頭。

2、《櫻花》明代:宋濂

原文:

賞櫻日本盛於唐,如被牡丹海棠

恐是趙昌所難畫,春風才起雪吹香。

譯文:日本的櫻花來自於唐朝,就好像被牡丹替代的海棠。恐怕是趙昌也難畫出,春風吹來香味撲鼻。

3、《櫻花落》近現代:蘇曼殊

原文:

十日櫻花作意開,繞花豈惜日千回?

昨來風雨偏相厄,誰向人天訴此哀?

譯文:十日櫻花開放了,繞花觀看即使一千回也不會嫌多。昨晚的風雨非常猛烈,是誰在向天訴哀嗎。

4、《無題四首 其四》唐代:李商隱

原文:

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

東家老女嫁不售,白日當天三月半。

譯文:哪兒傳來陣陣清亮的箏聲,伴隨著急驟的簫管?在櫻花怒放的深巷,在垂楊輕拂的河岸。東鄰的貧家中有位姑娘,年紀大了還嫁不出去,對著這當空的麗日,對著這暮春三月半。

5、《折枝花贈行》唐代:元稹

原文:

櫻花樹下送君時,一寸春心逐折枝。

別後相思最多處,千株萬片繞林垂。

譯文:在櫻花樹下送君遠去,折枝花送給你。離別後相思非常難受,千株萬片的櫻花代表我的心。

② 求40首關於櫻花的詩詞

1、《謝新恩·櫻花落盡春將困》五代:李煜

原文:

櫻花落盡春將困,鞦韆架下歸時。

漏暗斜月遲遲,花在枝。

譯文:櫻花落盡的時候春天也將過去了,鞦韆架下歸去時。天上的斜月姍姍來遲,花還在枝頭。

2、《櫻花》明代:宋濂

原文:

賞櫻日本盛於唐,如被牡丹兼海棠。

恐是趙昌所難畫,春風才起雪吹香。

譯文:日本的櫻花來自於唐朝,就好像被牡丹替代的海棠。恐怕是趙昌也難畫出,春風吹來香味撲鼻。

3、《櫻花落》近現代:蘇曼殊

原文:

十日櫻花作意開,繞花豈惜日千回?

昨來風雨偏相厄,誰向人天訴此哀?

譯文:十日櫻花開放了,繞花觀看即使一千回也不會嫌多。昨晚的風雨非常猛烈,是誰在向天訴哀嗎。

4、《無題四首 其四》唐代:李商隱

原文:

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

東家老女嫁不售,白日當天三月半。

譯文:哪兒傳來陣陣清亮的箏聲,伴隨著急驟的簫管?在櫻花怒放的深巷,在垂楊輕拂的河岸。東鄰的貧家中有位姑娘,年紀大了還嫁不出去,對著這當空的麗日,對著這暮春三月半。

5、《折枝花贈行》唐代:元稹

原文:

櫻花樹下送君時,一寸春心逐折枝。

別後相思最多處,千株萬片繞林垂。

譯文:在櫻花樹下送君遠去,折枝花送給你。離別後相思非常難受,千株萬片的櫻花代表我的心。

③ 描寫櫻花的句子

1、無論你喜愛含苞欲滴綻放五分,還是獨愛展顏七分傾力奔放,不容否認,燃燒熱切的粉粉櫻色,一生終該相見一次。

2、不太久遠的夢想。總能在這樣的時刻,隨著一片片雨,滑過櫻花的邊際,款步在我靈魂的阡陌。櫻花,在紛紛的雨中。

3、不知不覺已到了深秋的季節,涼風吹過,漫天飛舞的是櫻之精靈,空氣里散發著只屬於她的迷人香氣。不知覺地沉溺於其中。片片凋零的櫻花是我心碎的守望。

4、不知是在哪一天,猛地一抬頭,便看到對著我微笑的櫻花。嬌美的櫻花就像是嬰兒粉嫩的臉蛋,那白的就像是那堆積的白雪。花開的悄然,我便不知不覺的沉浸在彌漫著櫻花氣息的季節里。校園中的櫻花處處可見,愛美的人們,拿著相機結伴到櫻花樹下,留下倩影的印記。那些離別在即的應屆畢業生們,就更不必說。他們不僅是在照相片,照美景,他們照的是回憶,是念想。櫻花是臨大的櫻花,櫻花樹下是臨大的密友。

5、曾有人告訴我,櫻花最美的時候,不是開得如火如荼時,而是即將死去,那一朵花細碎的花瓣凋零在空中,紛紛揚揚。

6、窗子外邊櫻花緩緩飄遠,帶走了誰的思念?

7、此外還有淺黃色的鬱金櫻,花枝低垂的枝垂櫻,「春分」時節最早開花的彼岸櫻,花瓣多到三百餘片的菊櫻……掩映重迭爭妍斗艷

8、朵朵櫻花飽吮著雨露的滋潤,在春風的輕撫中緩緩舒展。走在這陽光明媚的櫻花園,漫步於和煦的春風中,不知不覺,已是滿目繁花。那鮮艷欲滴的櫻花,一朵朵,一瓣瓣,一蔟蔟,或含羞的苞,或展開的蕊,都在參差蔥蘢的枝椏上爭奇斗妍。

9、伏在地上與櫻花親吻,我聽到了她哭泣的聲音,我的眼淚也不自覺的滑下,落滿了花瓣。

10、花開了,大街上一樹一樹的,而我,是今天才知道這是櫻花。我是花盲,我不否認。

11、黃昏時散步,經過那一片櫻花樹林,看見粉白的花瓣還是不斷地在飄揚。突然想到,這是最盡情的花朵。因為它早死。就象某些一夜的愛情。沒有機會變壞。所以留下一生的回想。也許悲涼。卻是美。

12、記得第一次見到櫻花開,一場春雨如約而至,將花瓣雨打風吹去。花期只有一周多,如此短暫,又如此絢爛。古人說:惜花常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那些在春水中漂流的櫻花,隨著流逝漸漸被污淖陷渠溝。

④ 想念櫻花的第365天什麼意思

意思是表達對櫻花的思念,櫻花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植物。

擴展知識:

?? 三四句,則由故國之思轉入身世之感。芒鞋破缽是點明自家的僧人身份。僧人自然只能是一雙草鞋、一個破缽,走千村、求萬戶地討生活。「踏過櫻花第幾橋?」究竟走過了多少橋梁道路,記不清了。當然,詩人未必如此凄慘,以至於要化緣乞討。這兩句只是極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芒鞋破缽」與漫天櫻花之間又是何其的不相稱!一片絢爛美麗的背景里,走來的便是這樣一個地老天荒無人識的行腳僧。背景的絢爛,將主人公的潦倒反襯得異樣的顯目。 ?? 「踏過櫻花第幾橋?」又似從小山詞中來。小山《鷓鴣天》詞雲:「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楊花」換成了「櫻花」,不變的是夢境和詩情。幾百年前的詞人小晏,是個多愁多病多情種;幾百年後的詩人蘇曼殊,亦復如是。小晏《臨江仙》詞又雲:「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詩人總是敏感於飛雨落花交織成的夢境,該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來一個芒鞋破缽的詩僧,正是夢幻一般的意境呀! ?? 櫻花是極美麗絢爛的一種花,但花期卻太短暫,不消半個月的時間,便在風雨中凋零了。我們震驚於她的絢爛,痛心於她的凋零。她是美的極至,卻不能永駐,一如我們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生命一如飛雨落花的夢境,美麗,然而短暫。短得觸目驚心。以至於讓我們懷疑她的存在,以為她只是夢境,不曾真實。為我們留下這美麗篇章的詩人,也只在人間度過三十五個春秋,便在貧病之中永遠的走了。曼殊是詩人中的詩人,他用詩篇來抒寫生命,亦用生命來詮釋詩篇。詩人的詩篇與生命,相互應證。 ?? 記得曾問朋友:櫻花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朋友回答:繁花如夢綴浮生。真是感動極了。?? 三百年來的詩人,最愛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愛是此篇。此篇於曼殊而言,正如《錦瑟》之於義山——都是壓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 此詩易解,四句不過是兩層意思:前二句寫思鄉之情,後二句寫身世之感。而故國之思與飄零之感,又渾然交織,全無半點隔斷。 ?? 起首一句,七個字是三種意象:春雨;樓頭;尺八簫。三種意象,簡簡單單的陳列,譬如三面牆,圍起一個空間,留給人無限的想像。這三種意象乃是最好的詩料——春雨朦朧,不知是誰家的樓頭,吹起了一片簫聲。春雨易讓人惆悵,簫聲入耳,撩撥起的便是無邊的鄉愁了。 ?? 果不其然,接下來的一句,詩人便說起鄉愁。當時,詩人流落在異國他鄉的日本。尺八是日本的簫,櫻花是日本的國花,這兩樣都是對處境的點明。日本的簫,在式樣上與中國的不盡相同,但一樣是作詩的好材料。簫與笛,在中國詩歌里有著神奇的魔力,它們是鄉愁的催生劑。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詩雲:「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雲:「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曼殊寫此篇的時候,潛意識里或許受他們的影響。由簫聲而及鄉愁,是舊詩常見的模式,但本篇並不因此減色。玫瑰和玫瑰總是相類,我們並不因此減少一分愛。 ?? 關於「春雨」、「尺八簫」和「浙江潮」,尚有幾句可以交代。《燕子龕隨筆》(二九則)雲:「日本尺八,狀類中土洞簫,聞傳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陰深凄惘。余《春雨》絕句雲:……」。相傳,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簫。曼殊流宕異國,心境近於乞食之僧。乞食簫中,最凄惘者,莫過於《春雨》一曲,故曼殊於此曲最是縈懷。「春雨」固然是曲名,但在篇中,毋寧解作實景。若於篇中,拘泥「春雨」只是曲名,則神色頓減。讀此詩,當知《春雨》是何種曲子,又不可拘泥其只是曲子。 ?? 《斷鴻零雁記》(第二十章)雲:「……更二日,抵上海。余即入城,購僧衣一著易之,蕭然向武林去,以余素慕聖湖之美,今應順道酬吾夙願也。既至西子湖邊,盈眸寂樂,迥絕塵寰。余復泛瓜皮舟,之茅家埠。既至,余舍舟,肩挑被席數事,投靈隱寺,即宋之問『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處也。」「浙江潮」,即自宋之問詩中來。《斷鴻零雁記》是曼殊帶有自傳性質的作品,寫於日本歸來之後。武林是自古靈秀地,更兼有宋之問佳句添采,曼殊何日能忘之?故自異國歸來,第一站便奔此地。《斷鴻零雁記》是記已歸之事,《春雨》詩則寫未歸之思。總而言之,「浙江潮」於曼殊而言,是夢繞魂牽的埋骨地。「歸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錢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徵。故「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是壯語,「歸看浙江潮」亦是壯語。全詩之悲,不掩此句之壯;此句之壯,更增全詩之悲。

⑤ 描寫櫻花盛開的好詩句有哪些

唐 劉禹錫 《和樂天宴李美周中丞宅賞櫻桃花》

櫻桃千萬枝,照耀如雪天,王孫宴其下,隔水疑神仙,宿露發清香,初陽動暄妍,妖姬滿鬢插,酒客折枝傳,同此賞芳月,幾人有華筵,杯行勿遽辭,好醉逸三年。

唐 孟郊 《南陽公請東櫻桃亭子春宴》

萬木皆未秀,一林先含春,此地獨何力,我公布深仁,霜葉日舒捲,風枝遠埃塵,初英濯紫霞,飛雨流清津,賞異出囂雜,折芳積歡忻,文心茲焉重,俗尚安能珍,碧玉妝粉比,飛瓊穠艷均,鴛鴦七十二,花態並相新,常恐遺秀志,迨茲廣宴陳,芳菲爭勝引,歌詠竟良辰,方知戲馬會,永謝登龍賓。

唐 白居易 《櫻桃花下有感而作》

藹藹美周宅,櫻繁春日斜,一為洛下客,十見池上花,爛漫豈無意,為君占年華,風光饒此樹,歌舞勝諸家,失盡白頭伴,長成紅粉娃,停杯兩相顧,堪喜亦堪嗟。

唐 白居易 《履信池櫻桃島上醉後走筆送別舒員外兼寄宗正李卿考功崔郎中》

櫻桃島前春,去春花萬枝,忽憶與宗卿閑飲日,又憶與考功狂醉時,歲晚無花空有葉,風吹滿地乾重疊,蹋葉悲秋復憶春,池邊樹下重殷勤,今朝一酌臨寒水,此地三回別故人,櫻桃花,來春千萬朵,來春共誰花下坐,不論崔李上青雲,明日舒三亦拋我。

⑥ 因為櫻花的詩語是什麼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
?? 三百年來的詩人,最愛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愛是此篇。此篇於曼殊而言,正如《錦瑟》之於義山——都是壓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 此詩易解,四句不過是兩層意思:前二句寫思鄉之情,後二句寫身世之感。而故國之思與飄零之感,又渾然交織,全無半點隔斷。
?? 起首一句,七個字是三種意象:春雨;樓頭;尺八簫。三種意象,簡簡單單的陳列,譬如三面牆,圍起一個空間,留給人無限的想像。這三種意象乃是最好的詩料——春雨朦朧,不知是誰家的樓頭,吹起了一片簫聲。春雨易讓人惆悵,簫聲入耳,撩撥起的便是無邊的鄉愁了。
?? 果不其然,接下來的一句,詩人便說起鄉愁。當時,詩人流落在異國他鄉的日本。尺八是日本的簫,櫻花是日本的國花,這兩樣都是對處境的點明。日本的簫,在式樣上與中國的不盡相同,但一樣是作詩的好材料。簫與笛,在中國詩歌里有著神奇的魔力,它們是鄉愁的催生劑。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詩雲:「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雲:「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曼殊寫此篇的時候,潛意識里或許受他們的影響。由簫聲而及鄉愁,是舊詩常見的模式,但本篇並不因此減色。玫瑰和玫瑰總是相類,我們並不因此減少一分愛。
?? 關於「春雨」、「尺八簫」和「浙江潮」,尚有幾句可以交代。《燕子龕隨筆》(二九則)雲:「日本尺八,狀類中土洞簫,聞傳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陰深凄惘。余《春雨》絕句雲:……」。相傳,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簫。曼殊流宕異國,心境近於乞食之僧。乞食簫中,最凄惘者,莫過於《春雨》一曲,故曼殊於此曲最是縈懷。「春雨」固然是曲名,但在篇中,毋寧解作實景。若於篇中,拘泥「春雨」只是曲名,則神色頓減。讀此詩,當知《春雨》是何種曲子,又不可拘泥其只是曲子。
?? 《斷鴻零雁記》(第二十章)雲:「……更二日,抵上海。余即入城,購僧衣一著易之,蕭然向武林去,以余素慕聖湖之美,今應順道酬吾夙願也。既至西子湖邊,盈眸寂樂,迥絕塵寰。余復泛瓜皮舟,之茅家埠。既至,余舍舟,肩挑被席數事,投靈隱寺,即宋之問『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處也。」「浙江潮」,即自宋之問詩中來。《斷鴻零雁記》是曼殊帶有自傳性質的作品,寫於日本歸來之後。武林是自古靈秀地,更兼有宋之問佳句添采,曼殊何日能忘之?故自異國歸來,第一站便奔此地。《斷鴻零雁記》是記已歸之事,《春雨》詩則寫未歸之思。總而言之,「浙江潮」於曼殊而言,是夢繞魂牽的埋骨地。「歸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錢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徵。故「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是壯語,「歸看浙江潮」亦是壯語。全詩之悲,不掩此句之壯;此句之壯,更增全詩之悲。
?? 三四句,則由故國之思轉入身世之感。芒鞋破缽是點明自家的僧人身份。僧人自然只能是一雙草鞋、一個破缽,走千村、求萬戶地討生活。「踏過櫻花第幾橋?」究竟走過了多少橋梁道路,記不清了。當然,詩人未必如此凄慘,以至於要化緣乞討。這兩句只是極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芒鞋破缽」與漫天櫻花之間又是何其的不相稱!一片絢爛美麗的背景里,走來的便是這樣一個地老天荒無人識的行腳僧。背景的絢爛,將主人公的潦倒反襯得異樣的顯目。
?? 「踏過櫻花第幾橋?」又似從小山詞中來。小山《鷓鴣天》詞雲:「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楊花」換成了「櫻花」,不變的是夢境和詩情。幾百年前的詞人小晏,是個多愁多病多情種;幾百年後的詩人蘇曼殊,亦復如是。小晏《臨江仙》詞又雲:「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詩人總是敏感於飛雨落花交織成的夢境,該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來一個芒鞋破缽的詩僧,正是夢幻一般的意境呀!
?? 櫻花是極美麗絢爛的一種花,但花期卻太短暫,不消半個月的時間,便在風雨中凋零了。我們震驚於她的絢爛,痛心於她的凋零。她是美的極至,卻不能永駐,一如我們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生命一如飛雨落花的夢境,美麗,然而短暫。短得觸目驚心。以至於讓我們懷疑她的存在,以為她只是夢境,不曾真實。為我們留下這美麗篇章的詩人,也只在人間度過三十五個春秋,便在貧病之中永遠的走了。曼殊是詩人中的詩人,他用詩篇來抒寫生命,亦用生命來詮釋詩篇。詩人的詩篇與生命,相互應證。
?? 記得曾問朋友:櫻花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朋友回答:繁花如夢綴浮生。真是感動極了。
?? 忽然想起北島的兩句詩:「路啊路,飄滿紅罌粟。」

⑦ 關於櫻花的詩句有哪些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三百年來的詩人,最愛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愛是此篇。此篇於曼殊而言,正如《錦瑟》之於義山——都是壓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此詩易解,四句不過是兩層意思:前二句寫思鄉之情,後二句寫身世之感。而故國之思與飄零之感,又渾然交織,全無半點隔斷。
起首一句,七個字是三種意象:春雨;樓頭;尺八簫。三種意象,簡簡單單的陳列,譬如三面牆,圍起一個空間,留給人無限的想像。這三種意象乃是最好的詩料——春雨朦朧,不知是誰家的樓頭,吹起了一片簫聲。春雨易讓人惆悵,簫聲入耳,撩撥起的便是無邊的鄉愁了。
果不其然,接下來的一句,詩人便說起鄉愁。當時,詩人流落在異國他鄉的日本。尺八是日本的簫,櫻花是日本的國花,這兩樣都是對處境的點明。日本的簫,在式樣上與中國的不盡相同,但一樣是作詩的好材料。簫與笛,在中國詩歌里有著神奇的魔力,它們是鄉愁的催生劑。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詩雲:「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雲:「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曼殊寫此篇的時候,潛意識里或許受他們的影響。由簫聲而及鄉愁,是舊詩常見的模式,但本篇並不因此減色。玫瑰和玫瑰總是相類,我們並不因此減少一分愛。
關於「春雨」、「尺八簫」和「浙江潮」,尚有幾句可以交代。《燕子龕隨筆》(二九則)雲:「日本尺八,狀類中土洞簫,聞傳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陰深凄惘。余《春雨》絕句雲:……」。相傳,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簫。曼殊流宕異國,心境近於乞食之僧。乞食簫中,最凄惘者,莫過於《春雨》一曲,故曼殊於此曲最是縈懷。「春雨」固然是曲名,但在篇中,毋寧解作實景。若於篇中,拘泥「春雨」只是曲名,則神色頓減。讀此詩,當知《春雨》是何種曲子,又不可拘泥其只是曲子。
《斷鴻零雁記》(第二十章)雲:「……更二日,抵上海。余即入城,購僧衣一著易之,蕭然向武林去,以余素慕聖湖之美,今應順道酬吾夙願也。既至西子湖邊,盈眸寂樂,迥絕塵寰。余復泛瓜皮舟,之茅家埠。既至,余舍舟,肩挑被席數事,投靈隱寺,即宋之問『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處也。」「浙江潮」,即自宋之問詩中來。《斷鴻零雁記》是曼殊帶有自傳性質的作品,寫於日本歸來之後。武林是自古靈秀地,更兼有宋之問佳句添采,曼殊何日能忘之?故自異國歸來,第一站便奔此地。《斷鴻零雁記》是記已歸之事,《春雨》詩則寫未歸之思。總而言之,「浙江潮」於曼殊而言,是夢繞魂牽的埋骨地。「歸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錢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徵。故「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是壯語,「歸看浙江潮」亦是壯語。全詩之悲,不掩此句之壯;此句之壯,更增全詩之悲。
三四句,則由故國之思轉入身世之感。芒鞋破缽是點明自家的僧人身份。僧人自然只能是一雙草鞋、一個破缽,走千村、求萬戶地討生活。「踏過櫻花第幾橋?」究竟走過了多少橋梁道路,記不清了。當然,詩人未必如此凄慘,以至於要化緣乞討。這兩句只是極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芒鞋破缽」與漫天櫻花之間又是何其的不相稱!一片絢爛美麗的背景里,走來的便是這樣一個地老天荒無人識的行腳僧。背景的絢爛,將主人公的潦倒反襯得異樣的顯目。
「踏過櫻花第幾橋?」又似從小山詞中來。小山《鷓鴣天》詞雲:「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楊花」換成了「櫻花」,不變的是夢境和詩情。幾百年前的詞人小晏,是個多愁多病多情種;幾百年後的詩人蘇曼殊,亦復如是。小晏《臨江仙》詞又雲:「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詩人總是敏感於飛雨落花交織成的夢境,該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來一個芒鞋破缽的詩僧,正是夢幻一般的意境呀!
櫻花是極美麗絢爛的一種花,但花期卻太短暫,不消半個月的時間,便在風雨中凋零了。我們震驚於她的絢爛,痛心於她的凋零。她是美的極至,卻不能永駐,一如我們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生命一如飛雨落花的夢境,美麗,然而短暫。短得觸目驚心。以至於讓我們懷疑她的存在,以為她只是夢境,不曾真實。為我們留下這美麗篇章的詩人,也只在人間度過三十五個春秋,便在貧病之中永遠的走了。曼殊是詩人中的詩人,他用詩篇來抒寫生命,亦用生命來詮釋詩篇。詩人的詩篇與生命,相互應證。
記得曾問朋友:櫻花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朋友回答:繁花如夢綴浮生。真是感動極了。
忽然想起北島的兩句詩:「路啊路,飄滿紅罌粟。」

⑧ 描寫櫻花的句還有什麼

描寫櫻花的句子:
1、枝頭上的花像一朵朵調皮的雲,在純白里嵌上幾瓣桃紅花瓣。像極少女因害羞而粉紅的臉蛋。走在櫻花樹下,就像走進了雲層里,那純白的花瓣編輯了夢想的溫馨。只有小心一點,再小心一點,怕大聲喧嘩,驚落白色的雲朵,嚇跑忙碌的蜜蜂。
2、櫻花的枝幹修長,光滑,呈棕色,曲折著。遠眺,它和櫻花一起,構成了一幅大自然的畫,讓人沉醉,讓人著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3、只見那櫻花雪白中透出紅暈,五片花瓣中簇擁著鵝黃色的花蕊。花形像梅花,樹干酷似桃樹樹干,不同的是別的樹葉多花少,是綠葉襯托花朵,櫻花卻葉少花多,一根小枝上竟有七八朵花,一叢叢、一簇簇的,像漂浮在藍天上的白雲,又像一朵朵落在樹上的雪球兒,這就是花朵襯托綠葉啊!
4、走到廣場遠遠望去,櫻花有兩種顏色:一種是白色,一種是紅色。看上去像一片片花海,花骨朵兒和葉子一到早上就並放,想姐姐和妹妹一樣,爭先恐後的來到這個世界裡。近看,花骨朵兒是五朵一株的,像一串串又香又甜的櫻桃綴滿枝頭。
5、走近看,一棵棵櫻花樹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樹上的櫻花則是少女頭上的裝飾品。櫻花有的還是水滴形的花骨朵:有的剛剛開放,脆弱得好像輕輕一碰就會掉了似的;還有的已經完全盛開。
6、櫻花的葉片呈水滴狀,邊緣有細細的小短柔毛,一根根莖葉若隱若現,正是綠得發亮的時候。紅花還需綠葉襯托,這話一點兒沒錯。盡管它一直是個配角,但是它依然給人們帶來一份綠意。粗壯的樹干是棕色的,表面像塗了一層蠟似的,油亮光滑。
7、櫻花花瓣美麗純潔,層層花瓣就像一個個夾心小麵包。在花瓣中間,花蕊像一朵朵太陽花,迎風招展,婀娜多姿。花瓣邊緣是一群小點圍在一起,顯得豐富愉快。我無法用文字准確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說它像翡翠吧,它又那麼玉琢冰雕;說它像寶玉吧,它又顯得那麼柔嫩而富有彈性。薄如紙的花瓣,好像輕輕一捏,就能釋放出充足的水分。花瓣的花蕊約有一寸長,好像一朵燦爛的太陽花迎風招展,似乎在顯示它的婀娜多姿。
8、櫻花開花的反差很小,但在同一棵樹上,也能看到花開的各種形態。有的含苞欲放,花骨朵在樹枝上顯得與眾不同,又似乎對與外界有種說不出的恐懼感;有的剛剛綻放,粉嫩的像嬰兒的笑臉,甜美純潔,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但依舊惹人喜愛;而正熱熱鬧鬧開放著的櫻花呢,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組成了一個豐富飽滿的快樂天堂,數世同堂、生生不息。又好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挺立枝頭,搖搖擺擺,卻顯得生機勃勃,又是那樣婀娜多姿。
9、摘下一朵,看上去給人一種淡雅、脫俗、聖潔、嫵媚、又略帶些惆悵,粉中帶白的花瓣是如此輕盈,配上鵝黃色的花蕊,如此純凈,花瓣上有一道道網路般的經絡,像樹杈一樣分散開來,有種莫名的美。用手輕輕撫摸花瓣,像撫摸美瓷,像撫摸絲綢,那樣柔軟,那樣光滑,彷彿觸摸間就會破碎,因為它是那樣嬌嫩,如蟬翼般輕薄透明,讓人不由得想去擁有她。

⑨ 關於櫻花的古詩

王八點鍾無艷

⑩ 求描寫櫻花的段落和句子

「三月雨聲細,櫻花疑杏花」,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三百年來的詩人,最愛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愛是此篇。此篇於曼殊而言,正如《錦瑟》之於義山——都是壓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此詩易解,四句不過是兩層意思:前二句寫思鄉之情,後二句寫身世之感。而故國之思與飄零之感,又渾然交織,全無半點隔斷。
起首一句,七個字是三種意象:春雨;樓頭;尺八簫。三種意象,簡簡單單的陳列,譬如三面牆,圍起一個空間,留給人無限的想像。這三種意象乃是最好的詩料——春雨朦朧,不知是誰家的樓頭,吹起了一片簫聲。春雨易讓人惆悵,簫聲入耳,撩撥起的便是無邊的鄉愁了。
果不其然,接下來的一句,詩人便說起鄉愁。當時,詩人流落在異國他鄉的日本。尺八是日本的簫,櫻花是日本的國花,這兩樣都是對處境的點明。日本的簫,在式樣上與中國的不盡相同,但一樣是作詩的好材料。簫與笛,在中國詩歌里有著神奇的魔力,它們是鄉愁的催生劑。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詩雲:「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雲:「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曼殊寫此篇的時候,潛意識里或許受他們的影響。由簫聲而及鄉愁,是舊詩常見的模式,但本篇並不因此減色。玫瑰和玫瑰總是相類,我們並不因此減少一分愛。
關於「春雨」、「尺八簫」和「浙江潮」,尚有幾句可以交代。《燕子龕隨筆》(二九則)雲:「日本尺八,狀類中土洞簫,聞傳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陰深凄惘。余《春雨》絕句雲:……」。相傳,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簫。曼殊流宕異國,心境近於乞食之僧。乞食簫中,最凄惘者,莫過於《春雨》一曲,故曼殊於此曲最是縈懷。「春雨」固然是曲名,但在篇中,毋寧解作實景。若於篇中,拘泥「春雨」只是曲名,則神色頓減。讀此詩,當知《春雨》是何種曲子,又不可拘泥其只是曲子。
《斷鴻零雁記》(第二十章)雲:「……更二日,抵上海。余即入城,購僧衣一著易之,蕭然向武林去,以余素慕聖湖之美,今應順道酬吾夙願也。既至西子湖邊,盈眸寂樂,迥絕塵寰。余復泛瓜皮舟,之茅家埠。既至,余舍舟,肩挑被席數事,投靈隱寺,即宋之問『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處也。」「浙江潮」,即自宋之問詩中來。《斷鴻零雁記》是曼殊帶有自傳性質的作品,寫於日本歸來之後。武林是自古靈秀地,更兼有宋之問佳句添采,曼殊何日能忘之?故自異國歸來,第一站便奔此地。《斷鴻零雁記》是記已歸之事,《春雨》詩則寫未歸之思。總而言之,「浙江潮」於曼殊而言,是夢繞魂牽的埋骨地。「歸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錢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徵。故「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是壯語,「歸看浙江潮」亦是壯語。全詩之悲,不掩此句之壯;此句之壯,更增全詩之悲。
三四句,則由故國之思轉入身世之感。芒鞋破缽是點明自家的僧人身份。僧人自然只能是一雙草鞋、一個破缽,走千村、求萬戶地討生活。「踏過櫻花第幾橋?」究竟走過了多少橋梁道路,記不清了。當然,詩人未必如此凄慘,以至於要化緣乞討。這兩句只是極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芒鞋破缽」與漫天櫻花之間又是何其的不相稱!一片絢爛美麗的背景里,走來的便是這樣一個地老天荒無人識的行腳僧。背景的絢爛,將主人公的潦倒反襯得異樣的顯目。
「踏過櫻花第幾橋?」又似從小山詞中來。小山《鷓鴣天》詞雲:「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楊花」換成了「櫻花」,不變的是夢境和詩情。幾百年前的詞人小晏,是個多愁多病多情種;幾百年後的詩人蘇曼殊,亦復如是。小晏《臨江仙》詞又雲:「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詩人總是敏感於飛雨落花交織成的夢境,該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來一個芒鞋破缽的詩僧,正是夢幻一般的意境呀!
櫻花是極美麗絢爛的一種花,但花期卻太短暫,不消半個月的時間,便在風雨中凋零了。我們震驚於她的絢爛,痛心於她的凋零。她是美的極至,卻不能永駐,一如我們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生命一如飛雨落花的夢境,美麗,然而短暫。短得觸目驚心。以至於讓我們懷疑她的存在,以為她只是夢境,不曾真實。為我們留下這美麗篇章的詩人,也只在人間度過三十五個春秋,便在貧病之中永遠的走了。曼殊是詩人中的詩人,他用詩篇來抒寫生命,亦用生命來詮釋詩篇。詩人的詩篇與生命,相互應證。
記得曾問朋友:櫻花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朋友回答:繁花如夢綴浮生。真是感動極了。
忽然想起北島的兩句詩:「路啊路,飄滿紅罌粟。」

熱點內容
花語黑暗系 發布:2025-04-16 16:26:10 瀏覽:77
綬溪荷花池 發布:2025-04-16 16:21:03 瀏覽:253
紫羅蘭木手串辨別 發布:2025-04-16 16:19:38 瀏覽:850
七夕李廌 發布:2025-04-16 16:14:18 瀏覽:796
康乃馨鮮花可以放卧室嗎 發布:2025-04-16 16:10:21 瀏覽:286
模擬布百荷花 發布:2025-04-16 16:10:16 瀏覽:951
新冠病毒丁香 發布:2025-04-16 16:07:48 瀏覽:957
鮮花醞釀蜜糖 發布:2025-04-16 15:58:21 瀏覽:345
好一朵迎 發布:2025-04-16 15:53:16 瀏覽:64
看紫羅蘭永恆花園的感受 發布:2025-04-16 15:53:10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