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繩結
❶ 乞巧節要干什麼
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漢族民間的乞巧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亦是乞巧風俗的延伸。
歷史淵源
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七夕節源於「牽牛婺女」星宿崇拜與原始信仰,「牽牛婺女」最初的含義是用以作天文星區對應地理分野的「分星」。
婺女星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民間稱為七姐、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娘媽等,是編織雲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
七姐誕歷史久遠,先秦時期南北各地風俗各異,漢代是南北各地風俗習慣傳播融合時期,七姐誕的乞巧習俗傳入北方西安一帶始於漢代。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
❷ 日本都有哪些禮儀,比如說見了朋友問好需要彎腰嗎,等等等等
服飾禮儀:日本人無論在正式場合還是非正式場合,都很注重自己的衣著。在正式場合,男子和大多數中青年婦女都著西服。男子穿西服通常都系領帶。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服裝,其特點是一般由一塊布料縫制而成。現在男子除一些特殊職業者外,在公共場所很少穿和服。日本婦女喜歡描眉,她們普遍愛畫略有彎度的細眉,認為這種最具現代女性的氣質。
儀態禮儀
日本人常常是滿臉笑容,然而不僅高興時微笑,在處於窘迫發怒時,也會發笑,以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婦女在地板上就座時,總是坐在捲曲的腿上。不同的手勢有不同的含義:大拇指和食指合成一個圓,其餘三個指頭向上伸開,表示錢;伸出小指頭,表示女人等。
相見禮儀
日本人的名字一般由四個字組成。前兩個字是家族的名字,後兩個字是自己的名字。一般情況下,日本人不喜歡作自我介紹。作為介紹人,通常要說出被介紹人與自己的關系,以及他的稱謂和所在單位名稱等
隨聲附和和點頭稱是
據說日本人有一種習慣,談話時頻繁地隨聲附和、點頭稱是。「是」、「嗯,是嗎?」包括這種話語、以及點頭俯腰姿勢等,據調查觀察,日常談話里每幾秒鍾就發生一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這一切並不全意味著「說得對」、「明白了」這種肯定含義,有些只不過是「啊,是嗎?」 「有那麼回事?」等,僅僅作為聽了對方的話之後所作出的一種反應而已。與有這種習慣的日本人接觸,要是認為「他在那時確實表示是肯定的」,那麼對該日本人來說卻是意料之外的事。反之,習慣於隨聲附和的日本人,對在談話中不表示任何反應的外國人,則感到不安,他們會產生這樣一種感覺:「這個人是否在聽我說呢?」
婉轉的表達方法
日本人即使自己持有明確的意見,他們也避免「我是這樣想的」、「我的意見是這樣的」等直接的表達方法,而採用「恐怕這樣吧?」「我想這么考慮,你看如何呢?」這種婉轉的措詞,明顯地認為這種表達方式是適當而有禮貌的。在語言表達上明確地表明,給對方留有考慮和判斷的餘地,顯示出在聽取對方反應後,再表示自己的主張的一種姿態。
寒暄致意
日本人經常相互寒暄致意。從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寢,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場合里,定型的寒暄語非常豐富。不過,互相寒暄致意,僅僅局限於在某些意義上視為朋友的人。例如對在公園散步時遇到的不相識的人,或者交通車輛中同座的人,除非有特殊情況,一般是互不說話的。因為在這種場合,對方是互不相乾的局外人。
餐飲禮儀
日本人自古以來就以大米為主食,他們愛吃魚。一般不吃肥肉和豬內臟,有的人不吃羊肉和鴨子。不論在家中或餐館內,坐位都有等級,一般聽從主人的安排即可。日本有一種富有參禪味道,用於陶冶情趣的民族習俗——茶道,雖然不少現代日本青年對此已不感興趣,但作為一種傳統藝術仍受到社會的重視。
日本請客時的禮儀
日本以「禮儀之邦」著稱,講究禮節是日本人的習俗。平時人們見面總要互施鞠躬禮,並說「您好」,「再見」,「請多關照」等。 日本人初次見面對互換名片極為重視。初次相會不帶名片,不僅失禮而且對方會認為你不好交往。互贈名片時,要先行鞠躬禮,並雙手遞接名片。接到對方名片後,要認真看閱,看清對方身份、職務、公司,用點頭動作表示已清楚對方的身份。日本人認為名片是一個人的代表,對待名片就像對待他們本人一樣。如果接過名片後,不加看閱就隨手放入口袋,便被視為失禮。如果你是去參加一個商業談判,你就必須向房間里的每一個人遞送名片,並接受他們的名片,不能遺漏任何一個人,盡管這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但這是表示相互友好和尊敬的一種方式。東京湯島神社裡掛滿了學生升學祈願牌湯島神社類似中國的孔廟,祭奉著在日本素有「學問之神」之稱的菅原道真。 到日本人家裡去作客,要預先和主人約定時間,進門前先按門鈴通報姓名。如果這家住宅未安裝門鈴,絕不要敲門,而是打開門上的拉門,問一聲:「借光,裡面有人嗎?」,進門後要主動脫衣脫帽,解去圍巾(但要注意即使是天氣炎熱,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腳,否則是失禮的行為),穿上備用的拖鞋,並把帶來的禮品送給主人。當你在屋內就坐時,背對著門坐是有禮貌的表現,只有在主人的勸說下,才可以移向尊貴位置(指擺著各種藝術品和裝飾品的壁龕前的座位,是專為貴賓准備的)。日本人不習慣讓客人參觀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處看看的請求。日本特別忌諱男子闖入廚房。上廁所也要徵得主人的同意。進餐時,如果不清楚某種飯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請教,夾菜時要把自己的筷子掉過頭來使用。告別時,要客人先提出,並向主人表示感謝。回到自己的住所要打電話告訴對方,表示已安全返回,並再次感謝。過一段時間後再遇到主人時,仍不要忘記表達感激之情。日本人設宴時,傳統的敬酒方式是在桌子中間放一隻裝滿清水的碗,並在每人面前放一塊干凈的白紗布,斟酒前,主人先將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紗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紗布吸干,再斟滿酒雙手遞給客人。客人飲完後,也同樣做,以示主賓之間的友誼和親密。 日本人無論是訪親問友或是出席宴會都要帶去禮品,一個家庭每月要花費7.5%的收入用於送禮。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須帶上禮品。日本人認為送一件禮物,要比說一聲「謝謝」的意義大得多,因為它把感激之情用實際行動表達出來了。給日本人送禮要掌握好「價值分寸」,禮品既不能過重,也不能過輕。若過重,他會認為你有求於他,從而推斷你的商品或服務不好;若過輕,則會認為你輕視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訪,帶上些包裝食品是比較合適的,但不要贈花,因為有些花是人們求愛時或辦喪事時使用的。日本人對禮品講究包裝,禮品要包上好幾層,再繫上一條漂亮的緞帶或紙繩。日本人認為,繩結之處有人的靈魂,標志著送札人的誠意。接受禮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贈禮品。日本人不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這主要是為了避免因禮品的不適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禮品可以轉贈給別人,日本人對此並不介意。日本人送禮一般不用偶數,這是因為偶數中的「四」在日語中與「死」同音,為了避開晦氣,諸多場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乾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數了。他們愛送單數,尤其是三、五、七這三個單數。但「九」也要避免,因為「九」與「苦」在日語中發音相同。
日本人一般不在家裡宴請客。如果應邀到日本人家中做客,在門廳要脫帽子、手套和鞋。走進房門男子坐的姿勢比較隨便,但最好是跪坐,上身要直;婦女要正跪坐或側跪坐,忌諱盤腿坐。告別時,離開房間後再穿外衣。[1] 到日本人家中做客通常要為女主人帶一束鮮花,同時也要帶一盒點心或糖果,最好用淺色紙包裝,外用彩色綢帶結扎。 日本人接待至親好友時,使用傳統敬酒方式,主人在桌子中央擺放一隻裝滿清水的碗,並在每個人的水中涮一下,然後將杯口在紗布上按一按,使杯子里的水珠被紗布吸干,這時主人斟滿酒,雙手遞給客人,觀看客人一飲而盡。飲完酒後,客人也將杯子在清水中涮一下,在紗布上吸干水珠,同樣斟滿一杯酒回敬給主人。這種敬酒方式表示賓主之間親密無間的友誼。 日本人的斟酒也很能講究,酒杯不能拿在手裡,要放在桌子上,右手執壺,左手抵著壺底,千萬不要碰酒杯。 主人斟的頭一杯酒一定要接受,否則是失禮的行為。第二杯酒可以拒絕,日本人一般不強迫人飲酒
手勢
各個國家由於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不同,手勢表達的意思也不同,中國人伸出大拇指表示稱贊,有"頂呱呱的意思,而對日本人來說,這個動作表示罵他"你這個老爺子"毫無贊賞之意,在中國伸出小拇指表示"差勁,落後"之意,而在日本則指"女朋友"還有,用拇指和食指做成圓圈表示錢,把它放到嘴邊則表示喝酒,食指彎曲是指小偷,朋友分手時握手告別.
榻榻米
現在日本家庭的房間大多分有"洋室"與"和室","洋室"又稱西式房間,與我們現在房間的布置差不多,有椅子,沙發,床等,而"和室"又稱日式房間,沒有椅子,沙發,床,只是在地板上鋪著叫榻榻米的草墊子,其作用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地毯."榻榻米"其實就是一種草墊子,底層用稻草編成,上面再鋪上用燈芯草編織的席面.人們平時跪坐在"榻榻米"上,行走時不能穿拖鞋
乘電梯和扶梯
自動扶梯在日本極為普遍,日本人搭乘自動扶梯時,一般習慣站在左側(關東的東京地區,而關西大阪地區習慣右側站立,左側急行),將右側讓出留給急於前行的人。如兩個人同時並排站在自動扶梯當中,將會阻塞信道,妨礙其它人行動。搭乘自動扶梯時,一般應和前面的人(特別是男性前面有女性時)相隔一個台階,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不必要的誤會
手機的使用
日本是一個手提電話(攜帶電話)很普及的國家,但在日本限制使用手提電話的地方卻很多,特別是在公共場所,比如在電車上。一般情況下,日本人不在車上打電話,如果是接電話,也要把聲音壓到最低限度,三言兩語,簡明扼要地應答,待下車後再重新給對方回電話,否則會給周圍人帶來不快。日本的高級餐廳、醫院、劇院等公共設施一般也都禁止使用手提電話。
溫泉入浴需知
日本的溫泉入浴方法很多,其中要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入浴前不要酗酒,因大量飲酒後入浴有可能引起身體不適。 ○進入浴室後不要大聲喧嘩,要保持安靜。 ○請在浴室門口(浴室門口通常都有台階)將鞋脫掉,赤腳入室。 ○入浴時一定要在浴池外邊先洗淋浴,然後進入浴池浸泡。 ○不要將毛巾帶入浴池,更不要在浴池內使用肥皂浴液之類
主要禁忌
日本人不喜歡紫色,認為這是悲傷的色調;最忌諱綠色,認為是不祥之色。他們忌9、4等數字;他們還忌諱三人一起合影,認為中間的人被左右兩人夾著,是不幸的預兆。日本人討厭金銀色的貓,認為看到這種貓的人要倒霉;他們也不喜歡狐狸
社交習俗
日本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待人處事彬彬有禮, 微笑相迎精神歡喜; 見面問好鞠躬行禮, 謙讓禮貌講求規矩; 語言文明說話客氣, 交談樂於輕聲細語; 白色、黃色受人愛昵, 綠色、紫色民間為忌 烏龜、鶴類長壽吉利, 狐狸和獾人人厭棄。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日本人在社交活動中,愛用自謙語言,並善於貶己怡人。「請多關照」、「粗茶淡飯、照顧不周」等,是他們經常使用的客套話。 他們很重視衣著儀表的美觀,在公開場合,一般都要著禮服,以西裝套服較為常見。他們最喜愛的服裝是和服。 他們有崇拜、敬仰「7」的風俗,據說這與太陽、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給人間帶來了光明、溫暖和生命有關。 日本人有喝茶的習慣,一般都喜歡喝溫茶。斟茶時,他們的禮貌習慣是以斟至八成滿為最恭敬客人。他們飲酒時,喜歡主客間相互斟酒,不習慣自斟自飲,即客人在主人為其斟酒後,馬上接過酒瓶給主人斟酒。認為這樣相互斟酒能表示主客之間的平等與友誼。 日本人不習慣以煙待客。他們自己吸煙時,一般不向客人敬讓。因為吸煙有害健康,不能用來招待至親好友。 日本人的等級觀念很強,上、下級之間,長、晚輩之間的界限分得很清楚。婦女一般對男子極為尊重。 他們在社會交往中最好送禮,而且注意實惠,講究禮品的顏色。他們經常把一些小禮物送人;一般在遇吉事送禮中喜用黃白色或紅白色,在遇不幸事時,送禮慣用黑、白色或灰色。他們對白色感情較深,視其為純潔的色彩;日本人還昵愛黃色,認為黃色是陽光的顏色,給人以生存的喜悅和安全感。 他們喜歡烏龜和鶴類等動物。認為這些動物給人以吉祥和長壽的印象。 櫻花是日本的國花,他們喜愛櫻花純潔、清雅和高尚的風姿;喜愛櫻花給人們帶來美好的春光;喜愛櫻花那種毫不遲疑地開落的豪爽性格。他們視櫻花為日本民族的驕傲,把櫻花作為勤勞、勇敢、智慧的日本人民的象徵。
日本鞠躬禮儀
日本人相互見面多以鞠躬為禮。比較熟悉的人見面互相鞠躬以二三秒鍾為宜;如果遇見好友,腰彎的時間要稍長些;在遇見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和長輩的時候,要等對方抬頭以後把頭抬起來,有時候甚至要鞠躬幾次。 他們在社交場合上也施握手禮。 日本的鄉村禮節禮儀方式也較多,女子在送親友告別時,一般多施跪禮(即屈膝下跪);男子的告別禮是搖屐禮(即手持木屐在空中搖動)。日本蝦夷族(阿伊努)人相會的禮節是先雙手合十,然後緩緩舉向額前,掌心向外,男拍胡須,女拍上唇,再相互握手。 鞠躬是日本的傳統問候方式,現在已漸為握手所代替,在日本旅遊,如果主人伸出手來就握手,如果主人鞠躬,最好回以鞠躬禮,鞠躬時兩手垂放,身子彎到與腰平。如果日本人回家,一般是開門的先鞠躬, 回來的人再回以鞠躬。不一定的,比如在日本有很明顯的男女尊卑之分,一般的是女人先向男人鞠躬。 在日本鞠躬還分站式鞠躬和跪式鞠躬: 站式鞠躬:「真禮」以站姿為預備,然後將相搭的兩手漸漸分開,貼著兩大腿下滑,手指尖觸至膝蓋上沿為止,同時上半身由腰部起傾斜,頭、背與腿呈近90度的弓形(切忌只低頭不彎腰,或只彎腰不低頭),略作停頓,表示對對方真誠的敬意,然後,慢慢直起上身,表示對對方連綿不斷的敬意,同時手沿腳上提,恢復原來的站姿。鞠躬要與呼吸相配合,彎腰下傾時作吐氣,身直起時作吸氣,使人體背中線的督脈和腦中線的任脈進行小周天的循環。行禮時的速度要盡量與別人保持一致,以免尷尬。「行禮」要領與「真禮」同,僅雙手至大腿中部即行,頭、背與腿約呈120度的弓形。「草禮」只需將身體向前稍作傾斜,兩手搭在大腿根部即可,頭、背與腿約呈150度的弓形,余同「真禮 」。 若主人是站立式,而客人是坐在椅(凳上的,則客人用坐式答禮。「真禮」以坐姿為准備,行禮時,將兩手沿大腿前移至膝蓋,腰部順勢前傾,低頭,但頭、頸與背部呈平弧形,稍作停頓,慢慢將上身直起,恢復坐姿。「行禮」時將兩手沿大腿移至中部,余同「真禮」。「草禮」只將兩手搭在大腿根,略欠身即可。 跪式鞠躬:「真禮」以跪坐姿預備,背、頸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傾斜,同時雙手從膝上漸漸滑下,全手掌著地,兩手指尖斜相對,身體傾至胸部與膝間只剩一個拳頭的空檔(切忌只低頭不彎腰或只彎腰不低頭),身體呈45度前傾,稍作停頓,慢慢直起上身。同樣行禮時動作要與呼吸相配,彎腰時吐氣,直身時吸氣,速度與他人保持一致。「行禮」方法與「真禮」相似,但兩手僅前半掌著地(第二手指關節以上著地即可),身體約呈55度前傾;行「草禮」時僅兩手手指著地,身體約呈65度前傾。
一般禮儀
進入日本人的住家前應脫鞋,進入「和式」房間時不能穿任何鞋子(包括拖鞋)。但若是西方式的住房就可以不必脫鞋。
稱謂與問候
通常的見面禮節是深深地彎腰鞠躬而不握手。要准備交換商業名片。 切不要以名字稱呼日本人。只有家裡人和非常親密的朋友之間才以名字相稱。 在稱呼對方「某某先生」時,就在他的姓氏後面加上「San」字。
款待與饋贈
日本商人經常邀請他們的商業夥伴赴宴,宴席幾乎總是設在日本飯店或夜總會里,十分豐盛,往往要延續好幾個小時。 在私人家裡招待客人是難得的事。如果你真去日本人家裡作客的話,那麼一踏進門就先脫下帽子手套,然後脫下鞋子。按習慣,要給女主人帶上一盒糕點或糖果,而不是鮮花。 如果日本人送你禮物,要對他表示感謝,但要等他再三堅持相贈後再接受。收受禮物時要用雙手接取。 日本人喜歡別人送給他們禮物。禮物要用色彩柔和的紙包裝好,不用環狀裝飾結。他們特別喜歡白蘭地酒和凍牛排。成雙作對的禮物被認為是好運的兆頭,所以襯衫袖口的鏈扣子和配套成對的鋼筆和鉛筆這類禮物特別受歡迎。任何東西不要送四件的,因為日文中的「四」字發音與「死」字相同
交談
忌諱的話題是第二次世界大信仰忌諱
日本人大多數信奉神道(日本固有的宗教,即崇拜皇祖神天照大神)和大乘佛教;有「過午不食」的教視。 他們不喜歡紫色,認為紫色是悲傷的色調;最忌諱綠色,認為綠色是不祥之色。 日本人忌諱「4」,主要是「4」和「死」的發音相似,很不吉利;他們對送禮特別忌諱「9」,會誤認你把主人看作強盜。還忌諱3人一起「合影」。他們認為中間被左右兩人夾著,這是不幸的預兆。 日本人對送花有很多忌諱:忌諱贈送或擺設荷花;在探望病人時忌用山茶花、仙客來及淡黃色和白顏色的花。因為山茶花凋謝時整個花頭落地,不吉利;仙客來花在日文中讀音為「希苦拉麵」,而「希」同日文中的「死」發音類同;淡黃色與白顏色花,這是日本人傳統觀念就不喜歡的花。他們對菊花或裝飾花圖案的東西有戒心,因為它是皇室家庭的標志,一般不敢也不能接受這種禮物或禮遇。 日本人對裝飾有狐狸和獾圖案的東西很反感,認為狐狸「貪婪」和「狡猾」,獾「狡詐」。 他們還很討厭金、銀眼的貓。認為見到這樣的貓,會感到喪氣。 他們忌諱觸及別人的身體,認為這是失禮的舉動。 他們忌諱把盛過東西的容器再給他們重復使用;忌諱把洗臉水中再對熱水;忌諱晚上剪指甲;忌諱洗過的東西晚上晾曬;忌諱睡覺或躺卧時頭朝北(據說停屍才頭朝北)。 日本人對朋友買的東西,一般不願問價錢多少,因為這是不禮貌的,同樣你若評價對方買的東西便宜,也是失禮的。因為日本人不願讓對方認為自己經濟力量低下,只會買便宜貨等。
日本人忌「八筷」
日本人使用筷子有很多忌諱:忌把筷子直插飯中,認為這有供奉死者的含義;忌用舌頭舔筷子,認為這樣極不雅觀;忌用筷子穿、插著食物吃,認為這不該是飯桌上應有的舉動;忌用筷子從菜中扒弄著吃,認為這是一種不良習氣,人們視為缺乏禮教;忌用筷子動了一個菜不吃,又動另一個菜,認為這種挑剔的舉止會讓人恥笑;忌把筷子跨放在碗碟上面,認為這會令人聯想起不幸的事情;忌以筷子代牙簽剔牙,認為這樣即不衛生,又會使人作嘔;忌扭轉筷子,用嘴舔取粘在筷子上的飯粒,認為這是一種壞毛病,沒出息;忌拿筷子在餐桌上游尋食物,認為這種缺乏教養的表現;忌用同一雙筷子讓大家依次夾撥食物,認為這樣會使人聯想起佛教火化儀式中傳遞死者骨殖的場面。 日本人在飲食中禮儀忌諱也頗多;招待客人忌諱將飯盛過滿過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忌諱客人吃飯一碗就夠,第二碗象徵性也應再添點,因為只吃一碗,他們認為是象徵無緣;忌諱用餐過程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或用手撫摸、整理頭發,因為這是不衛生和不禮貌的舉止。 日本人一般不吃肥肉和豬內臟;也有人不吃羊肉和鴨子
勺子的禁忌
在日本有關勺子的禁忌很多,這說明勺子與日本人生活密切相關。例如,正在吃飯的時候,不能夠一邊拿著勺子,一邊去招呼客人,而一定要先把勺子規規矩矩的放好,然後再起身去招呼客人,就算客人此時已經走到了身邊,也一定要先將勺子放在桌子上,然後再和客人說話,否則對於有教養的家庭來說,這就是一種極其不禮貌的行為。是不會讓別人接受你的。 在日本古時候,娼婦在夜間帶上勺子去十字路口,用勺子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揮動,希望客人多多光顧。正是因為她們在職業上使用了勺子,所以也有人稱娼婦為 「勺子」,現在大家應該知道手上拿著勺子,四處揮舞,是多麼尷尬的一件事情吧,特別是女性朋友,在日本一定要注意這個禮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在日常生活中,有關勺子的忌諱也很多。例如,忌諱用嘴和舌頭舔勺子,這一點與西餐的禮儀大同小異,即使是勺子上附著了黏性食物,也一定不要直接用嘴或者舌頭去將其弄下,而要尋找其他的方法。因為勺子一般是用作舀湯或者盛放流體食物的,所以勺子就是一件公共的器皿,如果個人用嘴去觸碰,就會影響到他人的再次使用,這樣是極其不禮貌的行為,即便是家庭內部,這種禮儀也是需要遵守的。 日本傳說,如果在吃飯的時候,有人的嘴觸碰到了勺子,那麼天就會下雨,出嫁時會碰上狗狂吠,不吉利,還會患病,或生出的孩子是扁平臉,似勺子模樣。還有忌諱用勺子背盛飯,這樣婦女將來要當繼母等等。從這些禁忌也可以看出,老一代日本人把勺子視為神聖、威力、超自然的東西。 日本茶道禮儀 日本茶道發揚並深化了唐宋時「茶宴」、「鬥茶」之文化涵養精神,形成了具濃郁民族特色和風格的民族文化,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顯示了有中國傳統美德的深層內涵的茶文化之巨大影響。按照茶道傳統,賓客應邀入茶室時,由主人跪坐門前表示歡迎,從推門、跪坐、鞠躬,以至寒暄都有規定禮儀。 參加茶事的客人根據身份的不同,所坐的位置也不同。正客須坐於主人上手(即左邊)。這時主人即去「水屋」取風爐、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賞茶室內的陳設布置及字畫、鮮花等裝飾。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後,跪於榻榻米上生火煮水,並從香盒中取出少許香點燃。在風爐上煮水期間,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這時眾賓客則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園中閑步。待主人備齊所有茶道器具時,這時水也將要煮沸了,賓客們再重新進入茶室,茶道儀式才正式開始。 沏茶時主人要先將各種茶具用茶巾(茶巾的折疊方法也有特別規定)擦拭後,用茶勺從茶罐中取二三勺茶末,置於茶碗中,然後注入沸水,再用茶筅攪拌碗中茶水,直至茶湯泛起泡沫為止。 客人飲茶時口中要發出「嘖嘖」的贊聲,表示對主人「好茶」的稱譽。待正客飲茶後,餘下賓客才能一一依次傳飲,飲完後將茶碗遞回給主人。客人飲茶也可分為「輪飲」或「單飲」。即客人輪流品一碗茶,或單獨飲一碗茶。茶道禮法不僅是飲茶,主要還在於欣賞以茶碗為主的茶道用具、茶室的裝飾、茶室前的茶園環境及主客間的心靈交流。 整個茶會,主客的行、立、坐、送、接茶碗、飲茶、觀看茶具,以至於擦碗、放置物件和說話,都有特定禮儀。一次茶道儀式的時間,一般在兩小時左右內。結束後,主人須再次在茶室格子門外跪送賓客,同時接受賓客的臨別贊頌。 日本茶道強調通過品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強調賓主間有一種高尚精神、典雅儀式和雙方間的融洽關系。日本茶道的禮法分為三種:炭禮法、濃茶禮和淡茶禮法。 炭禮法:炭禮法即為燒沏茶水的地爐或者茶爐准備炭的程序。無論是初座還是後座都分別設有初炭禮法和後炭禮法。它包括准備燒炭工具、打掃地爐、調整火候、除炭灰、添炭、佔香等。 濃茶禮法和淡茶禮法:濃茶禮法和淡茶禮法是主人制茶、客人品茶的一整套的程序章法。一般情況下,主人先將少許呈粉末狀的末茶放入瓷碗中後加點水,用特製的竹筅把茶末攪成糊狀,再加水至碗四分之三即可。喝時用右手拿起茶碗,放至左手撐上,再把茶碗從對面向身前轉,經細品、慢啜後奉還主人。 每次茶道舉行時,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動格子門外跪迎賓客,頭一位進茶室的必須是來賓中的一位首席賓客(稱為正客),其他客人則隨後人室。 來賓人室後,賓主均要行鞠躬禮。有站式和跪式兩種,且根據鞠躬的彎腰程度可分為真、行、草三種。「真禮」用於主客之間,「行禮」用於客人之間,「草禮」用於說話前後。
好吧!大概就這些了!希望能幫到你的忙!
❸ 找一些有哲理,優美,富有詩意的文章,要有題目,有意境~ 很需要哦~
1窗前的青春
青春有時候極為短暫,有時候卻極為冗長。我很知道因為,我也曾如你一般年輕過。在教室的窗前,我也曾和你一樣,凝視著四季都沒有什麼變化的校園,心裡猜測著自己將來的多變化的命運,我也曾和你一樣,以為,無論任何一種,都會比枯坐在教室里的命運要美麗多了。
那時侯的我,很奇怪老師為什麼從來不來干涉,就任我一堂課,一堂課的做著夢。今天,我才知道,原來,他也和今天的我一樣,微笑著,從我們年輕飽滿的臉上,在一次次地重讀著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青春呢。
2、白色山茶花
山茶有開了,那樣潔白有美麗的花朵,開了滿樹。
每次,我都不能無視地走過一棵開花的樹,那樣潔白溫潤的花朵,從青綠的小芽兒開始,到越來越飽滿,到慢慢的綻放;從半圓,到將圓到滿圓。
花開的時候,你如果肯仔細的去端詳,你就能明白它所說的每一句話。就因為每一朵花只能開一次。所以,它就極為小心地絕不錯一步,滿樹的花,就沒有一朵開錯了的,它們是那樣慎重和認真地迎接著唯一的一次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過一棵開花的樹,都不得不驚訝與屏息於生命的美麗。
3、明鏡
假如你知道自己這樣做並沒有錯的話,那麼,你就繼續地做下去。不要理會別人會怎樣地譏笑你。
相反的,假如你覺得事情有一點不對勁,那麼,任憑周圍的人如何縱容,如何引誘,你都要拒絕他們。
因為,在你心裡,一直有著一面非常清冽的鏡子。時時刻刻地在注視著你。它知道,並且也非常愛惜你的清純和正直。
4、歲月
好多年沒有見面的朋友,再見面時,覺得他們都有一點不同了。
有人有了一雙悲傷的眼睛,有人有了冷酷的嘴角,有人是一面的喜悅,有人卻是一面風霜:好象十幾年沒能和我的朋友們共渡的滄桑,都隱隱約約地寫在他們的臉上。
原來歲月並不是真的逝去,他只是從我們的眼前消失,卻轉過來躲在我們的心裡,然後再慢慢地來改變我們的容貌。
所以年輕的你,無論將來會碰到什麼挫折,請務必要保持一顆寬諒喜悅的心。這樣,當十幾年後,我們再相遇,我才能容易的從人群中把你辨認出來。
5、無怨的青春
在年輕的時候,如果你愛上了一個人,請你,請你一定要溫柔地對待他。
不管你們相愛的時間有多長或多短,若你們能始終溫柔地相待,那麼,所有的時刻都將是一種無瑕的美麗。
若不得不分離,也要好好地說聲再見,也要在心裡存著感謝,感謝他給了你一份記憶。
長大了以後,你才會知道,在驀然回首的剎那,沒有怨恨的青春才會了無遺憾,如山岡上那輪靜靜的滿月。
6、初相遇
美麗的夢和美麗的詩一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沒能料到的時刻里出現。
我喜歡那樣的夢,在夢里,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釋,心裡甚至還能感覺到。所有被浪費的時光竟然都能重回時的狂喜與感激。胸懷中滿溢著幸福,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對我微笑,一如當年。
我真喜歡那樣的夢,明明知道你已為我拔涉千里,卻又覺得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好象你我才初初相遇。
7、年輕的夜
有的答案,我可以先告訴你,可是,我愛,有些答案恐怕要等很久,等到問題 都已經被忘記。
到那個時候,回不回答,或者要回答些什麼都將不再那麼重要,若是,若是你一定要知道。
若是你仍然一定要知道,那麼,請你往回慢慢地去追溯,仔細地翻尋,在那個年輕的夜裡,有些什麼,有些什麼,曾襲入我們柔弱而敏感的心。
在那個年輕的夜裡,月色曾怎樣清朗,如水般的澄明和潔凈。
8、回首的剎那
在我們的世界裡,時間是經、空間是緯,細細密密地織出了一連串的悲歡離合 ,織出了極有規律的陰差陽錯。而在每一個轉角,每一個繩結之中其實都有一個秘 密的記號,當時的我們茫然不知,卻在回首之時,驀然間發現一切脈絡歷歷在目,方才微笑地領悟了痛苦和憂傷的來處。 在那樣一個回首的剎那,時光停留,永不逝去。在羊齒和野牡丹的蔭影里流過 的溪澗還正年輕,天空布滿雲彩,我心中充滿你給我的愛與關懷。
9、前緣
人若能轉世,世間若真有輪回,那麼,我愛,我們前生曾經是什麼?
你若曾是江南采蓮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錯過的那一朵。你若曾是那個逃學的頑童,我必是從你袋中掉落的那顆嶄新的彈珠,在路旁草叢里,目送你毫不知情地遠去。年若曾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焚燒著,陪伴過你一段靜穆的時光。
因此,今生相逢,總覺得有些前緣未盡,卻又很恍惚,無法仔細地去分辨,無法一一地向你說出。
10、與你同行
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條美麗的小路。有柔風,有白雲,有你在我身旁,傾聽我快樂和感激的心。
我的要求其實很微小,只要有過那樣的一個夏日,只要走過,那樣的一次。
而朝我迎來的,日復以夜,卻都是一些不被料到的安排,還有那麼多瑣碎的錯誤,將我們慢慢地慢慢地隔開,讓今夜的我,終於明白。
所有的悲歡都已成灰燼,任世間那一條路我都不能,與你同行。
11、最後的一句
再美再長久的相遇,也會一樣地結束,是告別的時候了,在這古老的渡船頭上,日已夕暮。 是告別的時候了,你輕輕地握住我的手,而我靜默地俯首等待,等待著命運將我們分開。
12、一條河流的夢
一直在被寵愛與被保護的環境里成長。父母辛苦地將戰亂與流離都擋在門外,竭力設法給了我一段溫暖的童年,使我能快樂地讀書、畫畫、做一切愛做的事。甚至,在我的婚禮上,父親也特地趕了來,親自帶我走過布魯塞爾老教堂里那長長的紅毯,把我交給我的夫君。而他也明白了我父親的心,就把這個繼續寵愛與保護我的責任給接下來了。那是個五月天,教堂外花開得滿樹,他給了我一把又香又柔又古雅的小蒼蘭,我永遠都不會忘記。
因此,我的詩就為認識我們朋友間一個不可解的謎了。有人說:你怎麼會寫這樣的詩?或者:你怎麼能寫這樣的詩?甚至,有很好的朋友說「你怎麼可以寫這樣的詩?」 為什麼不可以呢?我一直相信,世間應該有這樣的一種愛情:絕對的寬容、絕對的真摯、絕對的無怨、和絕對的美麗。假如我能享有這樣的愛,那麼,就讓我的詩來作它的證明。假如在世間實在無法找到這樣的愛,那麼,就讓它永遠地存在我的詩里,我的心中.所以,對於寫詩這件事,我一直都不喜歡做些什麼解釋。只是覺得,如果一天過得很亂、很累之後到了晚上,我就很想靜靜地坐下來,寫一些新的或者翻一翻以前寫過的,幾張唱片,幾張稿紙,就能度過一個很安適的夜晚。鄉間的夜潮濕而又溫暖,桂花和茉莉在廊下不分四季地開著,那樣的時刻,我也不會忘記.如果說,從十四歲開始正式進入藝術科系學習的繪畫是我終生投入的一種工作,那麼,從十三歲起便在日記本上開始的寫詩就是我抽身的一種方法了。兩者我都極愛。不過,對於前者,我一直是主動地去追求,熱烈而又嚴肅地去探尋更高更深的境界。對於後者,我卻從來沒有刻意地去做過什麼努力,我只是安靜地等待著,在燈下,在芳香的夜晚,等待它來到我的心中。
因此,這些詩一直是寫給我自己看的,也由於它們,才使我看到自己。知道自己正處在生命中最美麗的時刻,所有繁復的花瓣正一層一層地舒開,所有甘如醇蜜、澀如黃連的感覺正交織在我心中存在。歲月如一條曲折的閃著光的河流靜靜地流過,今夜為二十年前的我心折不已,而二十年後再回顧,想必也會為此刻的我而心折。
我的蒙古名字叫做穆倫,就是大的江河的意思,我很喜歡這個名字,如果所有的時光真的如江流,那麼,就讓這些年來的詩成為一條河流的夢吧。感謝所有使我的詩能輯印成冊的朋友。請接受我最誠摯的謝意。而曉風在那樣忙碌的情況之下還肯為我寫序,在那樣深夜的深談之後,我對她已不止是敬意而已了。
❹ 河南省過七夕節都有什麼習俗
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誌》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 「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宋周密《乾淳歲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由此可見,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後世多遵唐俗。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綉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直隸志書》也說,良鄉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於織女」請於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 「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其實宋朝稍晚以後的磨喝樂,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緻。磨喝樂的大小、姿態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與真的小孩於相上下。製作的材料則有以象牙雕鏤或用龍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樂的裝扮,更是極盡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繪木雕為欄座,或用紅砂碧籠當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寶石來裝飾,一對磨喝樂的造價往往高達數千錢。
[緙絲七夕乞巧圖軸] 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麼,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准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根據民間傳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取笑他: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須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奇。莫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試時,問他何臉上全是斑點,他答道:「麻面滿天星」;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很滿意,就錄取了他。
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曬書·曬衣
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鑒於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裡。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個親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郁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曬書」。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曬肚皮也就是曬書。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名列「竹林七賢」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七月七日,當他的鄰居曬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干什麼,他說:「未能免俗,聊復爾耳!」由這幾則小故事看來,就知道當時七夕曬書、曬衣的風俗有多盛了。
賀牛生日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歷史上各朝代則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於七月七日設湯餅。唐朝的節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並訂七月七日為曬書節,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曬書會」。七夕同時也是適宜配葯的日子。據說一種以松柏為葯材的秘方,這種神奇的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調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長十年的壽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還有餌松實、服柏子、折荷葉等,均號稱為長生不老的仙葯。比較實用的葯方有曬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試過的人才知道了。
『各地異俗』
廣東——七娘會
在廣東,最重視七夕節的是清代、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間多稱「拜七姐」。據參加過民國年間的「拜七姐」活動的老人回憶,廣州西關一帶,尤為盛行「拜七姐」。活動一般是在少女少婦中進行(男子與老年婦女只能在一旁觀看,並行禮祭拜而已),預先由要好的十數名姐妹組織起來准備「拜七姐」,在六月份便要將一些稻穀、麥粒、綠豆等浸在瓷碗里,讓它們發芽。臨近七夕就更加忙碌,要湊起一些錢,請家裡人幫忙,用竹篾紙扎糊起一座鵲橋並且製作各種各樣的精美手工藝品。到七夕之夜,便在廳堂中擺設八仙桌,繫上刺綉台圍(桌裙),擺上各種精彩紛呈的花果製品及女紅巧物,大顯女兒們的巧藝。有用剪紙紅花帶圍著的谷秧、豆芽盤,盤中點著油燈,燈光透出彩畫薄紙燈罩,艷彩奪目;有精心布置的插花,幽香四溢的白蘭、茉莉、素馨及其他鮮花插在銅瓷花瓶里;有茶匙般大的荷、玫瑰、夜合、山茶插在小盆中,一朵真的配一朵假的,真假難辯;還有把蘋果桃柿等生果切削拼疊成各種鳥獸等形狀的果盤;寸許長的綉花衣裙鞋襪及花木屐;用金銀綵線織綉的小羅帳、被單、簾幔、桌裙;指甲大小的扇子、手帕;用小木板敷土種豆粟苗配細木砌的亭台樓閣,總之是越細致越顯得巧。又用米粒、芝麻、燈草芯、彩紙製成各種形式的塔樓、桌椅、瓶爐、花果、文房四寶及各種花紋和文字的麻豆砌成的供品;還掛一盞盞的玻璃或彩紙的花燈、宮燈及柚皮、蛋殼燈(上雕山水花鳥圖案),動物形燈。最惹人愛的,是女兒們用綵綢扎制的精美的雛偶,即布娃娃。雛偶有牛郎、織女及一對小兒女的形象,一般放於上層,下邊是吹蕭彈琴舞蹈的小兒形象,慶賀雙星相會之意。還有「西廂」、「紅樓」、「楊門女將」 等成套的戲劇人物形象(也與瓷塑雛偶,是家長買給小兒女作節日禮物的)。另外,當然也少不了陳列化妝用品,如小胭脂盒、鏡、彩梳、絨花、脂粉等,既供織女使用,也供女兒們自用。還有蠟制瓜果、小動物等。此外就是甜咸點心、茶、酒、瓜子、花生等食物,必不可少的是燭台、香爐、插上香燭,並用最好的檀香點燃。
女兒們在七夕夜要盡情梳妝打扮,用天河水沐浴、洗頭發,然後換上錦綢裙襖、旗袍,頭上梳發髻,戴上白蘭、素馨等花飾;再畫眉、抹脂粉、點絳唇、額上印花;用鳳仙花汁染指甲。經過這番打扮,女兒們一個個如同仙子下凡,圍坐於八仙桌旁,鵲橋邊上,進行各種游戲:或自娛自樂,吟詩作對,行令猜謎,並穿針祭拜乞巧;並指點天上北斗七星(相傳織女是七星姐妹中的一員)及雙星,講述牛女故事、詩文典故;或請來歌姬,演唱粵曲,奏八音樂等,女兒們也自奏琴蕭等樂器。這時人們可往各處人家參觀乞巧桌陳設,到的人雖多,主人也仍高興招待。歡慶至半夜十二點鍾,為織女下凡之吉時,此時所有的燈彩、香燭都點燃,五光十色,一片輝煌;姑娘們興高采烈,穿針引線,喜迎七姐,到處歡聲鼎沸。最後歡宴一番,這才散去。誠如清詩人汪侖(傳說中的魚名)《羊城七夕竹枝詞》聽說:「綉闥瑤扉取次開,花為屏障玉為台。青溪小女藍橋妹,有約會宵乞巧來。」
台灣——拜「床母」
台灣七夕拜七娘媽之外,往往也另備小碗油飯到房中拜「床母」,二者應有類似含意。生產、育兒,這都是女性無可替代的職責,因此這類神只也都是女性神;在女性神與女性信徒之間,遂構成密切的聯系,化解了女性在承擔母職時的焦慮與恐懼。「床母」,是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兒童的家庭,在當天傍晚時,在兒童睡的床邊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飯、雞酒(或麻油雞),焚燒「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時不宜太長,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約供品擺好,香點了以後,就可以准備燒「四方金」和「床母衣」,燒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長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會寵孩子賴床等。
江蘇——七夕香橋會
在江蘇嘉興塘匯鄉古竇涇村,有七夕香橋會。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約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 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
湖南、浙江——婦女洗發、接露水
婦女七夕洗發,也是特別的習俗。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例如湖南湘潭地區《攸縣志》:「七月七日,婦女采柏葉、桃枝,煎湯沐發。」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發。這項習俗,大約和七夕「聖水」的信仰有關。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凈的神聖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聖水」。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裡的聖水凈發,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牛郎織女 濰坊年畫] 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膠東——拜七姐神
在膠東地區,多於七夕拜七姐神。年輕婦女穿上新裝,歡聚一堂,於庭中盟結七姐妹,口 唱歌謠:「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針,不圖你線,光學你七十二樣好 手段。」不少地方還製作「巧花」,少女們用麵粉制牡丹、蓮、梅、蘭、菊等帶花的餅饃食 品(或稱巧果),還有巧菜,即於酒盅中培育麥芽(此即宋代的「種生」),用巧果、巧菜來 祭祀織女。
中國西南——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志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系。
廣州——迎仙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陝西——結扎巧姑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廣西——七夕儲水
[牛郎織女(刻紙)] 廣西某些地區有七夕儲水的習俗,認為雙七水洗浴能消災除病,體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將紅頭繩結七個結,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山東——種巧菜作巧花
山東榮城有兩種活動,一種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麥芽,一種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麵粉塑制各種帶花的食品。
紹興——南瓜棚下聽悄悄話
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❺ 河南省過七夕節都有什麼習俗
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誌》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 「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宋周密《乾淳歲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由此可見,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後世多遵唐俗。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綉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直隸志書》也說,良鄉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於織女」請於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 「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其實宋朝稍晚以後的磨喝樂,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緻。磨喝樂的大小、姿態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與真的小孩於相上下。製作的材料則有以象牙雕鏤或用龍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樂的裝扮,更是極盡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繪木雕為欄座,或用紅砂碧籠當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寶石來裝飾,一對磨喝樂的造價往往高達數千錢。 [緙絲七夕乞巧圖軸] 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麼,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准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根據民間傳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取笑他: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須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奇。莫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試時,問他何臉上全是斑點,他答道:「麻面滿天星」;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很滿意,就錄取了他。 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曬書·曬衣 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鑒於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裡。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個親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郁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曬書」。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曬肚皮也就是曬書。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名列「竹林七賢」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七月七日,當他的鄰居曬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干什麼,他說:「未能免俗,聊復爾耳!」由這幾則小故事看來,就知道當時七夕曬書、曬衣的風俗有多盛了。 賀牛生日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歷史上各朝代則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於七月七日設湯餅。唐朝的節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並訂七月七日為曬書節,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曬書會」。七夕同時也是適宜配葯的日子。據說一種以松柏為葯材的秘方,這種神奇的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調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長十年的壽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還有餌松實、服柏子、折荷葉等,均號稱為長生不老的仙葯。比較實用的葯方有曬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試過的人才知道了。 『各地異俗』 廣東——七娘會 在廣東,最重視七夕節的是清代、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間多稱「拜七姐」。據參加過民國年間的「拜七姐」活動的老人回憶,廣州西關一帶,尤為盛行「拜七姐」。活動一般是在少女少婦中進行(男子與老年婦女只能在一旁觀看,並行禮祭拜而已),預先由要好的十數名姐妹組織起來准備「拜七姐」,在六月份便要將一些稻穀、麥粒、綠豆等浸在瓷碗里,讓它們發芽。臨近七夕就更加忙碌,要湊起一些錢,請家裡人幫忙,用竹篾紙扎糊起一座鵲橋並且製作各種各樣的精美手工藝品。到七夕之夜,便在廳堂中擺設八仙桌,繫上刺綉台圍(桌裙),擺上各種精彩紛呈的花果製品及女紅巧物,大顯女兒們的巧藝。有用剪紙紅花帶圍著的谷秧、豆芽盤,盤中點著油燈,燈光透出彩畫薄紙燈罩,艷彩奪目;有精心布置的插花,幽香四溢的白蘭、茉莉、素馨及其他鮮花插在銅瓷花瓶里;有茶匙般大的荷、玫瑰、夜合、山茶插在小盆中,一朵真的配一朵假的,真假難辯;還有把蘋果桃柿等生果切削拼疊成各種鳥獸等形狀的果盤;寸許長的綉花衣裙鞋襪及花木屐;用金銀綵線織綉的小羅帳、被單、簾幔、桌裙;指甲大小的扇子、手帕;用小木板敷土種豆粟苗配細木砌的亭台樓閣,總之是越細致越顯得巧。又用米粒、芝麻、燈草芯、彩紙製成各種形式的塔樓、桌椅、瓶爐、花果、文房四寶及各種花紋和文字的麻豆砌成的供品;還掛一盞盞的玻璃或彩紙的花燈、宮燈及柚皮、蛋殼燈(上雕山水花鳥圖案),動物形燈。最惹人愛的,是女兒們用綵綢扎制的精美的雛偶,即布娃娃。雛偶有牛郎、織女及一對小兒女的形象,一般放於上層,下邊是吹蕭彈琴舞蹈的小兒形象,慶賀雙星相會之意。還有「西廂」、「紅樓」、「楊門女將」 等成套的戲劇人物形象(也與瓷塑雛偶,是家長買給小兒女作節日禮物的)。另外,當然也少不了陳列化妝用品,如小胭脂盒、鏡、彩梳、絨花、脂粉等,既供織女使用,也供女兒們自用。還有蠟制瓜果、小動物等。此外就是甜咸點心、茶、酒、瓜子、花生等食物,必不可少的是燭台、香爐、插上香燭,並用最好的檀香點燃。 女兒們在七夕夜要盡情梳妝打扮,用天河水沐浴、洗頭發,然後換上錦綢裙襖、旗袍,頭上梳發髻,戴上白蘭、素馨等花飾;再畫眉、抹脂粉、點絳唇、額上印花;用鳳仙花汁染指甲。經過這番打扮,女兒們一個個如同仙子下凡,圍坐於八仙桌旁,鵲橋邊上,進行各種游戲:或自娛自樂,吟詩作對,行令猜謎,並穿針祭拜乞巧;並指點天上北斗七星(相傳織女是七星姐妹中的一員)及雙星,講述牛女故事、詩文典故;或請來歌姬,演唱粵曲,奏八音樂等,女兒們也自奏琴蕭等樂器。這時人們可往各處人家參觀乞巧桌陳設,到的人雖多,主人也仍高興招待。歡慶至半夜十二點鍾,為織女下凡之吉時,此時所有的燈彩、香燭都點燃,五光十色,一片輝煌;姑娘們興高采烈,穿針引線,喜迎七姐,到處歡聲鼎沸。最後歡宴一番,這才散去。誠如清詩人汪侖(傳說中的魚名)《羊城七夕竹枝詞》聽說:「綉闥瑤扉取次開,花為屏障玉為台。青溪小女藍橋妹,有約會宵乞巧來。」 台灣——拜「床母」 台灣七夕拜七娘媽之外,往往也另備小碗油飯到房中拜「床母」,二者應有類似含意。生產、育兒,這都是女性無可替代的職責,因此這類神只也都是女性神;在女性神與女性信徒之間,遂構成密切的聯系,化解了女性在承擔母職時的焦慮與恐懼。「床母」,是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兒童的家庭,在當天傍晚時,在兒童睡的床邊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飯、雞酒(或麻油雞),焚燒「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時不宜太長,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約供品擺好,香點了以後,就可以准備燒「四方金」和「床母衣」,燒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長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會寵孩子賴床等。 江蘇——七夕香橋會 在江蘇嘉興塘匯鄉古竇涇村,有七夕香橋會。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約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 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 湖南、浙江——婦女洗發、接露水 婦女七夕洗發,也是特別的習俗。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例如湖南湘潭地區《攸縣志》:「七月七日,婦女采柏葉、桃枝,煎湯沐發。」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發。這項習俗,大約和七夕「聖水」的信仰有關。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凈的神聖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聖水」。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裡的聖水凈發,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牛郎織女 濰坊年畫] 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膠東——拜七姐神 在膠東地區,多於七夕拜七姐神。年輕婦女穿上新裝,歡聚一堂,於庭中盟結七姐妹,口 唱歌謠:「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針,不圖你線,光學你七十二樣好 手段。」不少地方還製作「巧花」,少女們用麵粉制牡丹、蓮、梅、蘭、菊等帶花的餅饃食 品(或稱巧果),還有巧菜,即於酒盅中培育麥芽(此即宋代的「種生」),用巧果、巧菜來 祭祀織女。 中國西南——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志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系。 廣州——迎仙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陝西——結扎巧姑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廣西——七夕儲水 [牛郎織女(刻紙)] 廣西某些地區有七夕儲水的習俗,認為雙七水洗浴能消災除病,體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將紅頭繩結七個結,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山東——種巧菜作巧花 山東榮城有兩種活動,一種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麥芽,一種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麵粉塑制各種帶花的食品。 紹興——南瓜棚下聽悄悄話 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