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豐都梅花

豐都梅花

發布時間: 2021-02-03 07:54:27

❶ 仙劍二里到了鬼城有哪些支線任務

1、在鬼都,工匠叫小虎向彩雲姑娘要珍珠,找到彩雲姑娘,但她要小虎付1000文錢。如果身上沒錢可以找工匠去取,有錢買下後給工匠,都沒東西拿。

2、在鬼都,司徒想念無雙姑娘,找到無雙,無雙叫小虎傳話給司徒說找回被婆婆偷走的首飾就原諒他。幫助司徒打倒婆婆,之後去找無雙得到八卦芋。

3、鬼都布告欄前鬼力士與癆病鬼擺下擂台,交100文冥錢可以與他們戰斗,這里鬼力士(生命1200)較弱。打敗力士得到豹紋斗蠱,打敗癆病鬼(生命5200)得到天香續命露。

4、在鬼都和走在街上的貓談話,可以無限得到冥錢,一次5文。

5、鬼都猜謎事件:在城中找到婆婆,即司徒事件中的婆婆,如果已經完成了司徒事件,則婆婆消失,無法完成此事件。

6、在鬼都與一人交談得知天使畫卷消息。

(1)豐都梅花擴展閱讀

前往鬼都的劇情:

蘇媚連同其包袱不見了,憶如十分擔心,小虎猜測她是有急事要先處理。接著,憶如在聖姑的幫助下施展回魂仙夢,並將其所看到的事告訴了眾人,原來逍遙被孔璘困入卷軸。小虎提議去找天鬼皇打聽孔璘的下落,進而找到卷軸救出逍遙。

眾人出發酆都經過彩璃谷,遇到了七七,得知孔璘竟在山谷中,便也入谷中找孔璘。仙霞五奇聚首後,要使用先天子午陣對付孔璘,讓小虎和憶如在崖邊不要參與。

由於打鬥太過激烈,山谷震動,站在崖邊的憶如沒有站穩,眼看她摔在地上,七七立刻接住她;孔璘抓住時機殺死了四奇。待取得七寶琉璃花後,孔璘無心戀戰而離開。小虎安慰七七,讓她加入他們一起找孔璘復仇。

在酆都,滿足一女孩的要求後,得了去鬼都的途徑。見到天鬼皇,由他帶他們去孔璘住的龍門邪域找孔璘放逍遙。

天鬼皇拿到畫軸卻被其手下秦儒偷襲,天鬼皇讓三人拿著畫軸離開救出逍遙。小虎當機立斷,帶憶如和七七離開。在郊外,打敗了等著他們並伺機搶奪畫軸的秦儒。正好,天鬼皇和其兒女脫離龍門邪域出現,眾人才放了心。

❷ 仙劍奇俠傳二的問題

感謝您對支持正版仙劍,有了像您一樣的真仙迷的支持仙劍系列才會版有更大的發展

仙2的補丁出權到1.05了,試試看

http://www.palunion.net/home/data/2006/0316/article_587.htm

如果不行的話,在打補丁後讀一下之前一點的檔案,試試吧

最後,再次感謝您對正版仙劍的支持,謝謝

❸ 想知道: 重慶市 從九龍坡區華岩鎮政府到江津雙福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怎麼坐公交

重慶周邊部分旅遊景點介紹
四面山自然風景名勝區位於江津市境內,距重慶市區140千米。山勢南高北低,最高峰蜈蚣嶺海拔1709.4米,最低處海拔560米。佔地240平方千米。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平均氣溫13.7℃,降水量1522.3毫米。
四面山的瀑布最為壯觀。大小瀑布傾瀉激盪,掀起滿天煙霧,轟然鳴響,
觀四面山。數里之外也能感受到其威勢。水口寺瀑布高94米,懸掛在一個天然洞穴下,景象奇特。鴛鴦瀑布比翼齊飛,撩人遐思。風景區內的洪海湖,湖水晶瑩清澈,蜿蜒逶迤於深山峽谷、莽莽森林之中。盪舟湖上,令人心曠神怡。
四面山是我國「物種基因的寶庫」,有植物1500多種,珍稀瀕危植物19種,其中刺桫欏是3.5億年前的史前殘遺植物。四面山還有207種動物,其中屬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16種,省級保護動物8種。
門票:50元
位置:位於江津市境內,距重慶市區140千米。
面積:235.11平方公里

其中高達152米,寬約35米的望鄉台瀑布為全國之最,飛珠濺玉,直掛九天,氣勢極為不凡。重慶汽車站、較場口汽車站每天有數十班汽車可達江津或四面山鎮;也可乘火車或輪船到江津,再乘汽車到四面山鎮。
總結:

1、四面山是一個避暑勝地,適合遊玩的季節是夏天,如果您實在夏天沒空來,也別象我們挑一個下雨的季節而且還是黃金周的時間。一下雨山裡溫度會很低,並且路不好走,很多景點不得不放棄。
2、四面山的景點比較分散,之間距離太遠,景區管理部門沒有提供規范的公交車或環保車,交通工具只有私人摩托,如果您覺得摩托車不安全的話,最好自己慢慢邊走邊逛,但必須您的時間夠足,天氣好。
3、不管到了旅遊景點天氣如何,有什麼問題,都不要跟您的夥伴發生爭執,互相埋怨,千萬不要讓快樂的旅行因為一些小事而影響兩個人的心情。
4、決定之前最好打聽清楚當地旅行的細節,我們就是當時沒注意四面山鎮的車站有直接到大洪湖的中巴車,而選擇了步行,影響了後面旅程的進度。
5、最後一點就是任何旅遊景點都會因假期而漲價,我們住的那家洪湖賓館聽說淡季的房間價才40、50元/間,心裡真是不爽呀,不過放假出來玩也做好什麼都要漲價的准備啦。

炎熱的夏季,在火爐重慶有「天上廣寒宮,人間清暑殿」之稱的仙女山平均氣溫比重慶主城區低15度,由此享有「山城夏宮」之美譽。絲絲涼風拌著野花的芳香,綠草成茵,像是鋪上了華美的地毯,聽著林間清脆的鳥啼,松濤陣陣;嗅著略帶潮潤的空氣,或漫步、或小跑、或踱步其間,享受自然帶來的愜意……讓煩躁的心緒統統散去,讓疲憊的身體得到休憩。

艷麗的秋季,陽光擁抱著從容、悠閑的仙女山,湛藍的天空中朵朵白雲似乎觸手可及,清晨美麗的朝霞給草原潑上了一層醉人的深紅色,綠草托著晶瑩的露珠,五顏六色的野花燦爛綻放其中,遠處成片的向日葵泛起花浪,充滿了浪漫的情調和斑斕的綺麗。在滿山的秋風里,散布的牛羊群與斑駁的黃葉落花組成了一幅色彩絢爛的風景畫,此時人和自然融為一體,心就在這色彩的夢幻美景中於自然齊飛。

浩瀚的冬季,從11月起,「東方瑞士」仙女山上就紛紛揚揚灑下瑞雪;雪後的仙女山,天地間浩瀚無邊,白雪皚皚,銀妝素裹;霧松、冰瀑雪景風光令人情潮湧動;瑞雪覆蓋的草原和森林,遼闊聖潔。

遊人騎上駿馬游弋在蜿蜒的叢林小道,在茫茫雪原中穿梭馳騁,令你獨享濃郁的北疆風情!
石夾溝

長江三峽

長江流經四川盆地東緣時沖開崇山峻嶺,奪路奔流形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大峽谷—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它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到湖北省宜昌市南津關,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除此之外還有大寧河的「小三峽」和馬渡河的「小小三峽」。
長江三峽不僅有已經建成的葛洲壩,還有正在興建的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工程—三峽工程。這兩項新興的人文景觀和原有的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構成了長江三峽蔚為壯觀的新景觀。
游三峽有三條路線可選:1、從重慶順江而下快節奏地觀賞三峽的奇特風光;2、從上海、南京、武漢逆流而上游覽長江沿途美景;3、從三峽的東口宜昌出發飽覽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風光。

位置:位於重慶市東部和湖北省西部,是以長江峽谷水道為主的河川型風景名勝區。
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最佳旅遊時間: 長江三峽的豐水期是三峽旅遊的旺季,此時游覽可盡情領略兩岸秀色,小三峽、小小三峽只有此期間方可行船,枯水期會有一些地方因水淺不能行船而造成遺憾,但重慶江底「渝州靈石」、「江津石蓮」、「白鶴梁」、「龍脊石」等古跡水現石出,更是難得一見的景觀。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除此之外還有大寧河的「小三峽」和馬渡河的「小小三峽」。這里兩岸高峰夾峙,港面狹窄曲折,港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涌湍急。「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著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無。」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詩中,把峽區風光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我國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經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時酈道元寫的,書中有一段關於三峽的生動敘述:「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元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三峽旅遊區優美景區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雲陽張飛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宏偉的三峽工程,大寧河小三峽等。

龔灘古鎮

龔灘,是烏江流域上的著名險灘之一。地處重慶酉陽西部,與貴州沿河縣鄰界。據史書記載,此灘是由於明代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酉陽山洪暴發,鳳凰山垮岩,堵塞烏江河道而形成的陡灘。
龔灘西岸,懸岩高聳,直插雲天,懸岩之上,鳥語猿啼,古木森森,有名的蠻王洞就在其間。東岸坡勢較緩,龔灘古鎮,即座落其上。土家吊腳樓,依山而建。公路蜿蜒,直上雲天,鎮上有明清古建多處,其中川主廟、三教寺等,較為有名。復有眾多古碑,原貌猶存。其中有上不沾天下不著地碑,有倒刻無量佛碑,還有明代萬曆年間的"第一關"雙鉤題刻碑,至今仍完好無損。有旅遊價值的還有宋代四方井、摩天石柱、一溝十三橋和五十年代興建的一度稱冠世界的龔灘大石拱橋等,為龔灘這個地方增色不少。
為什麼要取名為"龔灘"呢?
有人說,是因為這個灘的東岸居民,姓龔的人特別多,而且是望族,故名龔灘。
也有人說,無論過去和現在,這里姓龔的人家都不多,顯然龔灘不是以姓氏命名,而是對"龔"字另有解釋。說是"龔者大也"。龔灘就是大灘。這種說法,考諸典籍,似乎不能成立。
還有人說,龔灘的得名,是在很古以前,有一姓共的氏族首領,因避難,逃到夜郎與黔地接壤的烏江大山之中定居,為了避免暴露貴族身份,就隱姓埋名,改"共"為"龔",取意為"共氏的後人,都是龍的後代。"龔姓居住於烏江灘旁,故稱龔灘。此說是否正確,也難判定。
民間還有一說,就是烏江與阿蓬江,是由大小兩條龍共同開鑿而成的,烏江為烏龍前進的路線,烏龍體大力猛,它由黔東北向川(現重慶)東南前進,經過很遠的路程,才到川黔交界的地方;阿蓬江為阿龍前進的道路,阿龍體小力弱,在川東南行走不遠,就在川黔交界的地方與烏龍匯合了。這兩條龍會合之後,就共同努力,奮力越過了川黔交界處的峽谷,形成了一處很陡的水流湍急的險灘。人們就稱之為"龔湍",又稱為"龔灘"。說明這個險灘,是由兩條龍共同開成的。這一傳說給龔灘名稱的由來,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龔灘這個地方,在古代是通向五溪和夜郎的咽喉,是軍事要地,如今是渝、黔兩省水路運輸的動脈和紐帶。龔灘上面的龔灘古鎮,歷來是萬商雲集的要埠。古代是川鹽重要的水上轉運站,如今水陸交通更為發達,車船如織,百業俱旺,古鎮換新顏,成了當代渝黔邊陲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黑山谷

黑山谷景區位於萬盛區景星鄉境內,距萬盛城區20公里。這里山高林密、人跡罕至保存著地球上同緯度為數不多的亞熱帶和溫帶完好的自然生態,森林覆蓋率達97%,被專家譽為「渝黔生物基因庫」,是目前重慶地區最大的、原始生態保護最為完好的自然生態風景區。

黑山谷風景區原始生態風景由峻嶺、峰林、幽峽、峭壁、森林、竹海、飛瀑、碧水、溶洞、仿古棧道、浮橋、雲海、田園、原始植被、珍稀動植物等各具特色的景觀組成。

黑山谷風景區全長13公里,其中6公里的電瓶車車程,6公里的棧道和浮橋,1公里的上山觀光索道(也可步行)。從景區大門進入,沿河而下至響水村一段,河谷寬約40——50米,沿河有平緩地,上面是森林和山地,呈階梯狀地形河谷斷面呈「V」字形,河面狹窄。以下河段寬度一般約20米,有的河段僅幾米,其中,魚跳峽、野豬峽、猴跳峽,最寬不足10米,最窄處僅兩米,採取浮橋、吊橋方式通行,極負挑戰性。黑山谷頂底高度在400——600米之間,河谷兩岸谷坡陡直,坡度一般在70——80度,部分坡岸直立在90度以上,高在1200米左右,其形象奇妙無比。

漫步景區,黑山大佛、夜郎公主峰、九曲畫屏、白玉觀音、石劍峰,石皇傘、隱佛崖、駱駝西行、黑猴迎賓、飛雲瀑、神龍瀑等數十個迷人的景點景觀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黑山谷風景區隨春、夏、秋、冬四季更迭而各顯奇妙佳景。春天,高山杜鵑、野生大茶花、珙桐花竟相綻放,百鳥爭鳴,使景區充滿無限生機,如詩如畫,是回歸自然,探奇攬勝的良好去處;夏天,萬山疊翠,山靜水幽,是遠離喧囂,休閑避暑的勝地;秋天,這里山色如黛,層林盡染;冬天,雲霧迷漫,素湍綠潭,一如嫻靜羞澀的神女。
烏江畫廊

在川、渝由水路來川東南,必經烏江。烏江在黔江開發區境內的流程125公里。
烏江的山,有夔門之雄,三峽之壯,峨眉之秀;烏江的水,碧若琉璃。「蜀中山水奇,應推此第一。」清代詩人翁若梅的贊賞一點也不過譽。

在四川(現重慶)境內的這一段烏江,古稱延江、黔江、枳江、涪水。烏江源於貴州高原威寧縣境內的烏蒙山麓, 自西南向東北,奔騰於大婁山系和武陵山脈之間,流經渝黔46個縣市,至涪陵市注入長江。其流域處於川東弧、八面山弧及婁山褶皺區,喀斯特發育,全長1036公里,幹流長710公里,河谷呈「V」形,兩岸嵌翠,萬山奇峰。暢游烏江,有「船在畫中行,人在畫幅中」之感。遠山給你神秘,近山給你雄奇,溝壑給你清幽與秀麗。春日石罅吐綠,百花爭妍,鳥雀翻飛;夏季萬山疊翠,綠中有紅,水揚金波;秋來楓葉醉人,煙霞渺渺,果香四漫;冬天雲浮瓊樓,霧鎖大江,天地合一。真是一里一景,氣象萬千,千里烏江,千里畫卷,歷代詩人無不贊美。

南宋詩人范成大,路經涪州時記:「自成都發舟至此,始見清江」,吟詩:

夜傍黔江聊濯纓, 玻璃澈底鏡面平;
忽里短棹中流橫, 釣絲臨風浮月明。

明代詩人楊慎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

爽籟金懸奏,遙峰翠枳氛;
碧潭留雁影, 錦袖散虹文。

明代吏部尚書夏天官詠「黔水澄清」謂:

分得龍門一脈精,粼粼鴨綠照眼明。
遠通貴水來仙島, 近會川流到玉京。
洗墨任揮明道硯, 烹茶堪汲子瞻情。
東風吹散碧桃落, 萬點飛花鏡面行。

烏江美,美在一洞兩江七峽。一洞即萬營溶洞;兩江為烏江支流大溪河、芙蓉江;七峽為鸚鵡峽、邊灘峽、鹽井峽、關灘峽、中嘴峽、門栓峽、荔枝峽。芙蓉江上的魚躍龍門、五彩石、楓葉紅江、麻柳抱石均為世上奇觀。溯烏江而上,歷綠蔭軒、龍門峽、摩圍山、睡美人等數十景點,繼續上行,可觀賞十二蓮台、蓮枝峽的奇山奇景,舍舟乘車東南行,可游黔江小南海、酉陽桃源洞、秀山與湖南交界處的「邊城」風光。解放後,烏江經過整治,天險變通途,彩輪長灘瞬息上,順水瞥眼過重巒。
龍門峽

龍門峽長只約3公里,峽口兩山對峙,峭壁如削,天開一線,狀若一門,形勢甚為險要,因此有人說它「不是夔門,勝似夔門」。

游覽小三峽,一般是從巫山縣城邊的大寧河口上船(可乘容20多人由柴油發動機驅動的游覽船),逆水而上,進龍門峽,經巴霧峽,至滴翠峽,然後折回。

遊人在船上可以掀賞兩岸高聳的峰巒和奇峰怪石,以及到處有流泉飛瀑,不時有猴群出現的青翠欲滴的山坡;船到淺灘,遊人可到灘下活動活動,揀幾粒三峽石;在一些山崖的高處,遊人可以看到在峭壁的岩洞里,有古代神奇的懸棺;在岸邊的岩壁上,人們還可以看到古代棧道的遺跡。
重慶白公館

白公館原為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白公館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後,白公館曾改為來華美軍人員招待所,到1945年又作為特別看守所重新關人。至解放前夕,關押的除息峰監獄撤銷後轉移來的「政治犯」如黃顯聲、許曉軒等二十餘人外,還有重慶行轅二處第二看守所寄押的劉國志、周從化、周均時、張澤後等三十人。 白公館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1939年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為審訊,關押的保密起見,將其選中為軍統局本部直屬看守所。

1938年起被國民黨特務機關當作秘密監獄。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 愛國人士廖承志,共產黨員宋綺雲,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小羅卜頭」等借是被囚禁於此。著名的小說《紅岩》便再現了監獄內部殘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黨人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最多時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關押於此。

白公館是一處使後人緬懷英烈並為之扼腕嘆息的革命遺跡,去重慶旅遊的朋友們絕不可錯過!
骨坡

位於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龍骨坡,佔地約700平方米。發掘於1986年。在這里,發現了古人類門齒和帶犬齒的頜骨化石,以及數十件與人類化石同一層次的巨猴、劍齒虎、雙角犀等化石。經考證,這些化石屬早更新世,距今204萬年。這一重大發現,填補了我國早期人類化石空白,對於人類起源和三河谷發育史的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價值。

位置:位於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龍骨坡

面積:700平方米
南濱路娛樂一條街

南濱路本是沿南岸區長江線修建的一條濱江公路。因為這里幾乎匯聚了重慶所有的代表美食和特色酒吧,素有「重慶外灘」佳譽。餐飲區集中在從南坪的長江大橋南橋頭下開始到海棠溪共3多的千米路段。這里是渝派川菜的天堂:秦媽老火鍋、洪七公肉館、外婆橋風味小吃、順風123江湖菜館等等次第相比。消費不貴,兩三個人,百把元錢就可以將肚子撐飽了,然後舒舒服服的走到彈子石方向的酒吧聚集區去泡吧,邂逅漂亮的重慶美女。人氣見旺的除了來來往往穿梭於濱江大道上的「流動汽車吧」外,有自駕車愛好者的「百事達汽車吧」、利用上個世紀舊建築法國水師兵營改建的「香榭麗舍」、「快車道酒廊」等等。
初來重慶的旅遊者吃不管麻辣味偏重的渝派川菜,所以在重慶點菜時要多提醒一下餐廳服務生不放或是少放辣椒花椒。有些菜多了「微辣、香辣、干辣」三個辣味遞增的選擇,應以自己的喜好而定。所以不少精明的餐館在客人就餐前都要免費提供一杯豆漿或是牛奶,那就是擔心客人的腸胃經不起椒鹽麻辣的刺激,讓你預先喝下養胃用的。
南山公園

重慶市南山公園管理處是隸屬於重慶市園林事業管理局的法人事業單位,經營管理580公頃南山國有風景林區和三個中心庭園及一棵樹觀景台,主要是為國內外、市內外遊客提供游覽、休憩、賞光、觀景的公共場所,年均遊人量50萬人以上(含一棵樹觀景台)。

南山公園座落在省級南山風景名勝區群山之中,最高海拔681米,與重慶主城區夾長江面峙,是一個以森林為基礎,花卉為特色的綜合性公園。園區內有傳說中的大禹治水遺跡,唐代以來所建廟觀、鐵桅桿、文峰塔以及抗戰期間大量的官邸、別墅等陪都遺址,都是歷史價值極高的人文景觀,同時又有一棵樹觀景台、花神、施光南音樂廣場、大金鷹、石刻雕塑園等現代人文景觀。園區內林木蔥郁,青山滴翠,花木繁茂,名花薈萃,櫻花、海棠、茶花、玉蘭、桃花、杜鵑、蘭花、白蘭花、桂花、梅花等各種奇花異卉競展風姿,四季不斷,形成了「春觀花、夏納涼、秋賞桂、冬詠梅,夜觀山城燈海「的游覽格局:「南山醉花」成為新巴渝十二景之一,贏得了「山城花冠」的美譽。
南山公園現正在改,擴建為重慶南山植物園,規劃為專類觀賞植物園區(十六個專類觀賞植物園)、科研苗圃區、,觀賞風景林區、植物生態保護區。現已建成第一個專類園-----薔薇園,並向遊人開放。園內共分觀賞游覽區、經濟性展示區、多樣性展示區和森林遊憩區四大景區,共有櫻花大道、海棠煙雨、桃花園、梅園、施光南音樂廣場、噴泉廣場等十二處景點,並建有公僕植樹園區,其熱烈、明快的格調,優美、自然的園林景觀,成為新重慶的一代園林精品。
推薦:南山公園櫻花節
原來渡江纜車只是小試牛刀,真正的挑戰膽色的是簡陋、日久失修的登山纜車。

坐吊車時遙望重慶市中心
美麗的櫻花

美麗的景色溝起遊人的興趣

南山公園在重慶長江南岸,重巒疊嶂,林壑幽美,氣候宜人,是重慶的旅遊避署勝地。乘383、384路公交車可到達。
金佛山

金佛山是渝南的名勝。金佛山位於大婁山東段,與著名的婁山關為一脈。攀登金佛山,實不易,你瞧那「獅子口」,兩邊豎石相峙,山隘谷狹,有如巨獅之口,讓人望而生畏;還有「老梯子」,這是陡峭山峰上的棧道,絕壁上鑿小孔,塞入橫木,架以木梯,其險不遜於華山古道。
我們幾個老胳膊老腿,要爬上山巔實力不從心,不過,在山下仰望金佛山,其險也盡收眼中。此山形似金字塔,但前壁陡直如削,就好似金字塔被從中切開了一段。最為奇特的是,山前壁石色多呈黝黑,唯有臨近峰頂的一塊橢圓形石壁呈白色,其上紋路酷似一張人臉,當地人稱為「大佛頭」,這也許是「金佛山」之名的由來。
看過神奇的「大佛頭」後,看那馬蹄石、靈龜岩、石壽星等巧奪天工。我正驚奇,突見前方山壁上一石凸起,宛若手持凈瓶普渡眾生的南海觀世音菩薩,而距其僅數米遠的山谷中亦有一石,狀似一拜伏之人,頭向「觀音」,天成一幅「童子拜觀音」圖。更令人叫絕的是山麓龍岩江畔有三泉,粗看甚是平常,但當走到一個最佳角度時,便可見在陽光照射下三泉上呈現出不同色彩的光華,真是絕色美景。導游介紹,此三泉右為冷泉,水溫15℃;左為溫泉,水溫30℃;中為湯泉,水溫40℃,由於泉溫不同,水的霧氣也各異,經光照折射便成「三泉映輝」,是山中一大勝跡。
那滿山遍野的幽篁,翠綠無比,讓金佛山在險奇之中透出秀美。

赤水市位於黔西北,陸接川南,江連吳楚,素有「黔北門戶」之稱。市區高川南重鎮瀘州70餘公里,到重慶約260公里(水陸皆通),距成都360公里。處在成都--樂山--自貢和三峽--重慶兩務旅遊熱線的雙重輻射圈內;與四川合江佛寶國家森林公園、重慶市江津四面山國家重點風景各勝區一起構成川黔渝旅遊「金山角」;往南經茅台旅遊區、遵義旅遊區與貴陽和貴州其它相通。
1935年,毛澤東指揮中國工農紅軍在這里展開了「四渡赤水」之戰,譜寫了中外軍事史上神奇的篇章,赤水因此名揚天下。

赤水山川秀麗,氣候宜人,地理位置優越生態環境良好,旅遊資源豐富,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竹海國家森林公園、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重點生態示範區和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優秀城市,被譽為「千瀑之市」、「竹子之鄉」、「丹霞之冠」、「桫欏王國」、「夢幻之景,森林小城」、「長征遺址」。

赤水風景名勝區擁有十丈洞、四洞溝、天台山、九角洞、丙安(月台)、月亮湖、九曲湖、長嵌溝八大景區和18個獨立景點。景觀以瀑布、竹海、桫欏、丹霞地貌、原始森林等為主要特色,兼有紅軍長征、歷史文化等人文勝跡,是集生態、科普、考古、觀光、文化、休閑、度假、保健、旅遊為一體的勝地。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3%,景區覆蓋率達95%以上,原始群落完整,珍稀植物繁多,是地球同緯度地區保存最好的常綠闊葉林帶;赤水還是全國十大竹鄉之一,有竹類40餘種,其中楠竹37萬畝。
景區內,千姿百態、神韻各異的瀑布舉目皆是,丹霞絕壁、奇山怪石、秀峰幽谷、竹海綠波、古樹巨藤、奇花異草、珍禽異獸隨處可見。桫欏、小金花茶等珍稀瀕危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生長良好。近年來,國家旅遊資源考察團和中外專家學者蒞赤考察贊譽赤水風江「在全國也屬佼佼者」,「在國內罕見,也屬世界難得」,「是大自然的千古傑作」……目前赤水景區建設已初具規模。
投放市場的主要有:四洞溝瀑布群觀光區、十丈洞瀑布公園、野竹坪竹海國家森林公園、金沙溝桫欏自然保護科考觀光區,月亮湖度假休閑觀光區、仁友溪周未休閑觀光區等。其中,高76米、寬80米的十丈洞大瀑布被中科院的專家譽為「神州又一瀑布奇觀」;中洞瀑布被譽為「全國簾狀瀑布的典型代表」;四洞溝景區被國務院旅遊資源考察團譽為「萬竹之園」、「小家碧玉」和「沒有敗筆的景區」。赤水丹霞地貌獲我國著名的丹霞地貌專家黃進教授評價:「當屬全國第一」。迎海內外各界朋友前來投資開發、旅遊觀光。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創於晚唐,盛於兩宋,以佛教造像為主,儒、道造像並陳,是我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典範。
大足石刻規模宏大,內容豐富,造像集中,技藝精湛,在我國的宗教、藝術、歷史、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凡佛典所載,無不備列」的大足石刻,素材生動,想像豐富,包羅萬象。縱橫華夏千載文化,容納人世百態,不僅是一座豐富的文化寶庫,也是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
大足石刻以北山、寶頂山石刻造像最集中,內容最豐富,藝術最精湛,造像最精美,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主要景區景點 :寶頂山摩崖(石窟)石刻 北山摩崖(石窟)石刻
潼南大佛寺 聖壽寺 龍水湖 青龍湖
時間 10月 地點 重慶市區、大足龍港鎮
主要內容
石刻藝術風情表演
石刻藝術文化晚會
經貿洽談
大足石刻藝術學術研討會

龔了榜爽妞族戚洄瀵既杞舒妞奚琎瓔鋈囯瓊宗元

巫山行雲、長江流水更難以比擬大師的文才!

猶如「撥開雲霧見青天」,

我知道無論用多麼華麗的辭藻來形容樓主您帖子的精彩程度都是瞨冫&稷gX

❹ 江陡新看守所地此

重慶周邊部分旅遊景點介紹,以下僅供參考,詳細信息登錄風光網視:www.5166.tv查詢。
四面山自然風景名勝區位於江津市境內,距重慶市區140千米。山勢南高北低,最高峰蜈蚣嶺海拔1709.4米,最低處海拔560米。佔地240平方千米。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平均氣溫13.7℃,降水量1522.3毫米。
四面山的瀑布最為壯觀。大小瀑布傾瀉激盪,掀起滿天煙霧,轟然鳴響,
觀四面山。數里之外也能感受到其威勢。水口寺瀑布高94米,懸掛在一個天然洞穴下,景象奇特。鴛鴦瀑布比翼齊飛,撩人遐思。風景區內的洪海湖,湖水晶瑩清澈,蜿蜒逶迤於深山峽谷、莽莽森林之中。盪舟湖上,令人心曠神怡。
四面山是我國「物種基因的寶庫」,有植物1500多種,珍稀瀕危植物19種,其中刺桫欏是3.5億年前的史前殘遺植物。四面山還有207種動物,其中屬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16種,省級保護動物8種。
門票:50元
位置:位於江津市境內,距重慶市區140千米。
面積:235.11平方公里

其中高達152米,寬約35米的望鄉台瀑布為全國之最,飛珠濺玉,直掛九天,氣勢極為不凡。重慶汽車站、較場口汽車站每天有數十班汽車可達江津或四面山鎮;也可乘火車或輪船到江津,再乘汽車到四面山鎮。
總結:

1、四面山是一個避暑勝地,適合遊玩的季節是夏天,如果您實在夏天沒空來,也別象我們挑一個下雨的季節而且還是黃金周的時間。一下雨山裡溫度會很低,並且路不好走,很多景點不得不放棄。
2、四面山的景點比較分散,之間距離太遠,景區管理部門沒有提供規范的公交車或環保車,交通工具只有私人摩托,如果您覺得摩托車不安全的話,最好自己慢慢邊走邊逛,但必須您的時間夠足,天氣好。
3、不管到了旅遊景點天氣如何,有什麼問題,都不要跟您的夥伴發生爭執,互相埋怨,千萬不要讓快樂的旅行因為一些小事而影響兩個人的心情。
4、決定之前最好打聽清楚當地旅行的細節,我們就是當時沒注意四面山鎮的車站有直接到大洪湖的中巴車,而選擇了步行,影響了後面旅程的進度。
5、最後一點就是任何旅遊景點都會因假期而漲價,我們住的那家洪湖賓館聽說淡季的房間價才40、50元/間,心裡真是不爽呀,不過放假出來玩也做好什麼都要漲價的准備啦。

炎熱的夏季,在火爐重慶有「天上廣寒宮,人間清暑殿」之稱的仙女山平均氣溫比重慶主城區低15度,由此享有「山城夏宮」之美譽。絲絲涼風拌著野花的芳香,綠草成茵,像是鋪上了華美的地毯,聽著林間清脆的鳥啼,松濤陣陣;嗅著略帶潮潤的空氣,或漫步、或小跑、或踱步其間,享受自然帶來的愜意……讓煩躁的心緒統統散去,讓疲憊的身體得到休憩。

艷麗的秋季,陽光擁抱著從容、悠閑的仙女山,湛藍的天空中朵朵白雲似乎觸手可及,清晨美麗的朝霞給草原潑上了一層醉人的深紅色,綠草托著晶瑩的露珠,五顏六色的野花燦爛綻放其中,遠處成片的向日葵泛起花浪,充滿了浪漫的情調和斑斕的綺麗。在滿山的秋風里,散布的牛羊群與斑駁的黃葉落花組成了一幅色彩絢爛的風景畫,此時人和自然融為一體,心就在這色彩的夢幻美景中於自然齊飛。

浩瀚的冬季,從11月起,「東方瑞士」仙女山上就紛紛揚揚灑下瑞雪;雪後的仙女山,天地間浩瀚無邊,白雪皚皚,銀妝素裹;霧松、冰瀑雪景風光令人情潮湧動;瑞雪覆蓋的草原和森林,遼闊聖潔。

遊人騎上駿馬游弋在蜿蜒的叢林小道,在茫茫雪原中穿梭馳騁,令你獨享濃郁的北疆風情!
石夾溝

長江三峽

長江流經四川盆地東緣時沖開崇山峻嶺,奪路奔流形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大峽谷—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它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到湖北省宜昌市南津關,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除此之外還有大寧河的「小三峽」和馬渡河的「小小三峽」。
長江三峽不僅有已經建成的葛洲壩,還有正在興建的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工程—三峽工程。這兩項新興的人文景觀和原有的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構成了長江三峽蔚為壯觀的新景觀。
游三峽有三條路線可選:1、從重慶順江而下快節奏地觀賞三峽的奇特風光;2、從上海、南京、武漢逆流而上游覽長江沿途美景;3、從三峽的東口宜昌出發飽覽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風光。

位置:位於重慶市東部和湖北省西部,是以長江峽谷水道為主的河川型風景名勝區。
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最佳旅遊時間: 長江三峽的豐水期是三峽旅遊的旺季,此時游覽可盡情領略兩岸秀色,小三峽、小小三峽只有此期間方可行船,枯水期會有一些地方因水淺不能行船而造成遺憾,但重慶江底「渝州靈石」、「江津石蓮」、「白鶴梁」、「龍脊石」等古跡水現石出,更是難得一見的景觀。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除此之外還有大寧河的「小三峽」和馬渡河的「小小三峽」。這里兩岸高峰夾峙,港面狹窄曲折,港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涌湍急。「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著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無。」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詩中,把峽區風光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我國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經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時酈道元寫的,書中有一段關於三峽的生動敘述:「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元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三峽旅遊區優美景區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雲陽張飛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宏偉的三峽工程,大寧河小三峽等。

龔灘古鎮

龔灘,是烏江流域上的著名險灘之一。地處重慶酉陽西部,與貴州沿河縣鄰界。據史書記載,此灘是由於明代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酉陽山洪暴發,鳳凰山垮岩,堵塞烏江河道而形成的陡灘。
龔灘西岸,懸岩高聳,直插雲天,懸岩之上,鳥語猿啼,古木森森,有名的蠻王洞就在其間。東岸坡勢較緩,龔灘古鎮,即座落其上。土家吊腳樓,依山而建。公路蜿蜒,直上雲天,鎮上有明清古建多處,其中川主廟、三教寺等,較為有名。復有眾多古碑,原貌猶存。其中有上不沾天下不著地碑,有倒刻無量佛碑,還有明代萬曆年間的"第一關"雙鉤題刻碑,至今仍完好無損。有旅遊價值的還有宋代四方井、摩天石柱、一溝十三橋和五十年代興建的一度稱冠世界的龔灘大石拱橋等,為龔灘這個地方增色不少。
為什麼要取名為"龔灘"呢?
有人說,是因為這個灘的東岸居民,姓龔的人特別多,而且是望族,故名龔灘。
也有人說,無論過去和現在,這里姓龔的人家都不多,顯然龔灘不是以姓氏命名,而是對"龔"字另有解釋。說是"龔者大也"。龔灘就是大灘。這種說法,考諸典籍,似乎不能成立。
還有人說,龔灘的得名,是在很古以前,有一姓共的氏族首領,因避難,逃到夜郎與黔地接壤的烏江大山之中定居,為了避免暴露貴族身份,就隱姓埋名,改"共"為"龔",取意為"共氏的後人,都是龍的後代。"龔姓居住於烏江灘旁,故稱龔灘。此說是否正確,也難判定。
民間還有一說,就是烏江與阿蓬江,是由大小兩條龍共同開鑿而成的,烏江為烏龍前進的路線,烏龍體大力猛,它由黔東北向川(現重慶)東南前進,經過很遠的路程,才到川黔交界的地方;阿蓬江為阿龍前進的道路,阿龍體小力弱,在川東南行走不遠,就在川黔交界的地方與烏龍匯合了。這兩條龍會合之後,就共同努力,奮力越過了川黔交界處的峽谷,形成了一處很陡的水流湍急的險灘。人們就稱之為"龔湍",又稱為"龔灘"。說明這個險灘,是由兩條龍共同開成的。這一傳說給龔灘名稱的由來,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龔灘這個地方,在古代是通向五溪和夜郎的咽喉,是軍事要地,如今是渝、黔兩省水路運輸的動脈和紐帶。龔灘上面的龔灘古鎮,歷來是萬商雲集的要埠。古代是川鹽重要的水上轉運站,如今水陸交通更為發達,車船如織,百業俱旺,古鎮換新顏,成了當代渝黔邊陲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黑山谷

黑山谷景區位於萬盛區景星鄉境內,距萬盛城區20公里。這里山高林密、人跡罕至保存著地球上同緯度為數不多的亞熱帶和溫帶完好的自然生態,森林覆蓋率達97%,被專家譽為「渝黔生物基因庫」,是目前重慶地區最大的、原始生態保護最為完好的自然生態風景區。

黑山谷風景區原始生態風景由峻嶺、峰林、幽峽、峭壁、森林、竹海、飛瀑、碧水、溶洞、仿古棧道、浮橋、雲海、田園、原始植被、珍稀動植物等各具特色的景觀組成。

黑山谷風景區全長13公里,其中6公里的電瓶車車程,6公里的棧道和浮橋,1公里的上山觀光索道(也可步行)。從景區大門進入,沿河而下至響水村一段,河谷寬約40——50米,沿河有平緩地,上面是森林和山地,呈階梯狀地形河谷斷面呈「V」字形,河面狹窄。以下河段寬度一般約20米,有的河段僅幾米,其中,魚跳峽、野豬峽、猴跳峽,最寬不足10米,最窄處僅兩米,採取浮橋、吊橋方式通行,極負挑戰性。黑山谷頂底高度在400——600米之間,河谷兩岸谷坡陡直,坡度一般在70——80度,部分坡岸直立在90度以上,高在1200米左右,其形象奇妙無比。

漫步景區,黑山大佛、夜郎公主峰、九曲畫屏、白玉觀音、石劍峰,石皇傘、隱佛崖、駱駝西行、黑猴迎賓、飛雲瀑、神龍瀑等數十個迷人的景點景觀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黑山谷風景區隨春、夏、秋、冬四季更迭而各顯奇妙佳景。春天,高山杜鵑、野生大茶花、珙桐花竟相綻放,百鳥爭鳴,使景區充滿無限生機,如詩如畫,是回歸自然,探奇攬勝的良好去處;夏天,萬山疊翠,山靜水幽,是遠離喧囂,休閑避暑的勝地;秋天,這里山色如黛,層林盡染;冬天,雲霧迷漫,素湍綠潭,一如嫻靜羞澀的神女。
烏江畫廊

在川、渝由水路來川東南,必經烏江。烏江在黔江開發區境內的流程125公里。
烏江的山,有夔門之雄,三峽之壯,峨眉之秀;烏江的水,碧若琉璃。「蜀中山水奇,應推此第一。」清代詩人翁若梅的贊賞一點也不過譽。

在四川(現重慶)境內的這一段烏江,古稱延江、黔江、枳江、涪水。烏江源於貴州高原威寧縣境內的烏蒙山麓, 自西南向東北,奔騰於大婁山系和武陵山脈之間,流經渝黔46個縣市,至涪陵市注入長江。其流域處於川東弧、八面山弧及婁山褶皺區,喀斯特發育,全長1036公里,幹流長710公里,河谷呈「V」形,兩岸嵌翠,萬山奇峰。暢游烏江,有「船在畫中行,人在畫幅中」之感。遠山給你神秘,近山給你雄奇,溝壑給你清幽與秀麗。春日石罅吐綠,百花爭妍,鳥雀翻飛;夏季萬山疊翠,綠中有紅,水揚金波;秋來楓葉醉人,煙霞渺渺,果香四漫;冬天雲浮瓊樓,霧鎖大江,天地合一。真是一里一景,氣象萬千,千里烏江,千里畫卷,歷代詩人無不贊美。

南宋詩人范成大,路經涪州時記:「自成都發舟至此,始見清江」,吟詩:

夜傍黔江聊濯纓, 玻璃澈底鏡面平;
忽里短棹中流橫, 釣絲臨風浮月明。

明代詩人楊慎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

爽籟金懸奏,遙峰翠枳氛;
碧潭留雁影, 錦袖散虹文。

明代吏部尚書夏天官詠「黔水澄清」謂:

分得龍門一脈精,粼粼鴨綠照眼明。
遠通貴水來仙島, 近會川流到玉京。
洗墨任揮明道硯, 烹茶堪汲子瞻情。
東風吹散碧桃落, 萬點飛花鏡面行。

烏江美,美在一洞兩江七峽。一洞即萬營溶洞;兩江為烏江支流大溪河、芙蓉江;七峽為鸚鵡峽、邊灘峽、鹽井峽、關灘峽、中嘴峽、門栓峽、荔枝峽。芙蓉江上的魚躍龍門、五彩石、楓葉紅江、麻柳抱石均為世上奇觀。溯烏江而上,歷綠蔭軒、龍門峽、摩圍山、睡美人等數十景點,繼續上行,可觀賞十二蓮台、蓮枝峽的奇山奇景,舍舟乘車東南行,可游黔江小南海、酉陽桃源洞、秀山與湖南交界處的「邊城」風光。解放後,烏江經過整治,天險變通途,彩輪長灘瞬息上,順水瞥眼過重巒。
龍門峽

龍門峽長只約3公里,峽口兩山對峙,峭壁如削,天開一線,狀若一門,形勢甚為險要,因此有人說它「不是夔門,勝似夔門」。

游覽小三峽,一般是從巫山縣城邊的大寧河口上船(可乘容20多人由柴油發動機驅動的游覽船),逆水而上,進龍門峽,經巴霧峽,至滴翠峽,然後折回。

遊人在船上可以掀賞兩岸高聳的峰巒和奇峰怪石,以及到處有流泉飛瀑,不時有猴群出現的青翠欲滴的山坡;船到淺灘,遊人可到灘下活動活動,揀幾粒三峽石;在一些山崖的高處,遊人可以看到在峭壁的岩洞里,有古代神奇的懸棺;在岸邊的岩壁上,人們還可以看到古代棧道的遺跡。
重慶白公館

白公館原為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白公館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後,白公館曾改為來華美軍人員招待所,到1945年又作為特別看守所重新關人。至解放前夕,關押的除息峰監獄撤銷後轉移來的「政治犯」如黃顯聲、許曉軒等二十餘人外,還有重慶行轅二處第二看守所寄押的劉國志、周從化、周均時、張澤後等三十人。 白公館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1939年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為審訊,關押的保密起見,將其選中為軍統局本部直屬看守所。

1938年起被國民黨特務機關當作秘密監獄。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 愛國人士廖承志,共產黨員宋綺雲,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小羅卜頭」等借是被囚禁於此。著名的小說《紅岩》便再現了監獄內部殘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黨人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最多時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關押於此。

白公館是一處使後人緬懷英烈並為之扼腕嘆息的革命遺跡,去重慶旅遊的朋友們絕不可錯過!
骨坡

位於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龍骨坡,佔地約700平方米。發掘於1986年。在這里,發現了古人類門齒和帶犬齒的頜骨化石,以及數十件與人類化石同一層次的巨猴、劍齒虎、雙角犀等化石。經考證,這些化石屬早更新世,距今204萬年。這一重大發現,填補了我國早期人類化石空白,對於人類起源和三河谷發育史的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價值。

位置:位於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龍骨坡

面積:700平方米
南濱路娛樂一條街

南濱路本是沿南岸區長江線修建的一條濱江公路。因為這里幾乎匯聚了重慶所有的代表美食和特色酒吧,素有「重慶外灘」佳譽。餐飲區集中在從南坪的長江大橋南橋頭下開始到海棠溪共3多的千米路段。這里是渝派川菜的天堂:秦媽老火鍋、洪七公肉館、外婆橋風味小吃、順風123江湖菜館等等次第相比。消費不貴,兩三個人,百把元錢就可以將肚子撐飽了,然後舒舒服服的走到彈子石方向的酒吧聚集區去泡吧,邂逅漂亮的重慶美女。人氣見旺的除了來來往往穿梭於濱江大道上的「流動汽車吧」外,有自駕車愛好者的「百事達汽車吧」、利用上個世紀舊建築法國水師兵營改建的「香榭麗舍」、「快車道酒廊」等等。
初來重慶的旅遊者吃不管麻辣味偏重的渝派川菜,所以在重慶點菜時要多提醒一下餐廳服務生不放或是少放辣椒花椒。有些菜多了「微辣、香辣、干辣」三個辣味遞增的選擇,應以自己的喜好而定。所以不少精明的餐館在客人就餐前都要免費提供一杯豆漿或是牛奶,那就是擔心客人的腸胃經不起椒鹽麻辣的刺激,讓你預先喝下養胃用的。
南山公園

重慶市南山公園管理處是隸屬於重慶市園林事業管理局的法人事業單位,經營管理580公頃南山國有風景林區和三個中心庭園及一棵樹觀景台,主要是為國內外、市內外遊客提供游覽、休憩、賞光、觀景的公共場所,年均遊人量50萬人以上(含一棵樹觀景台)。

南山公園座落在省級南山風景名勝區群山之中,最高海拔681米,與重慶主城區夾長江面峙,是一個以森林為基礎,花卉為特色的綜合性公園。園區內有傳說中的大禹治水遺跡,唐代以來所建廟觀、鐵桅桿、文峰塔以及抗戰期間大量的官邸、別墅等陪都遺址,都是歷史價值極高的人文景觀,同時又有一棵樹觀景台、花神、施光南音樂廣場、大金鷹、石刻雕塑園等現代人文景觀。園區內林木蔥郁,青山滴翠,花木繁茂,名花薈萃,櫻花、海棠、茶花、玉蘭、桃花、杜鵑、蘭花、白蘭花、桂花、梅花等各種奇花異卉競展風姿,四季不斷,形成了「春觀花、夏納涼、秋賞桂、冬詠梅,夜觀山城燈海「的游覽格局:「南山醉花」成為新巴渝十二景之一,贏得了「山城花冠」的美譽。
南山公園現正在改,擴建為重慶南山植物園,規劃為專類觀賞植物園區(十六個專類觀賞植物園)、科研苗圃區、,觀賞風景林區、植物生態保護區。現已建成第一個專類園-----薔薇園,並向遊人開放。園內共分觀賞游覽區、經濟性展示區、多樣性展示區和森林遊憩區四大景區,共有櫻花大道、海棠煙雨、桃花園、梅園、施光南音樂廣場、噴泉廣場等十二處景點,並建有公僕植樹園區,其熱烈、明快的格調,優美、自然的園林景觀,成為新重慶的一代園林精品。
推薦:南山公園櫻花節
原來渡江纜車只是小試牛刀,真正的挑戰膽色的是簡陋、日久失修的登山纜車。

坐吊車時遙望重慶市中心
美麗的櫻花

美麗的景色溝起遊人的興趣

南山公園在重慶長江南岸,重巒疊嶂,林壑幽美,氣候宜人,是重慶的旅遊避署勝地。乘383、384路公交車可到達。
金佛山

金佛山是渝南的名勝。金佛山位於大婁山東段,與著名的婁山關為一脈。攀登金佛山,實不易,你瞧那「獅子口」,兩邊豎石相峙,山隘谷狹,有如巨獅之口,讓人望而生畏;還有「老梯子」,這是陡峭山峰上的棧道,絕壁上鑿小孔,塞入橫木,架以木梯,其險不遜於華山古道。
我們幾個老胳膊老腿,要爬上山巔實力不從心,不過,在山下仰望金佛山,其險也盡收眼中。此山形似金字塔,但前壁陡直如削,就好似金字塔被從中切開了一段。最為奇特的是,山前壁石色多呈黝黑,唯有臨近峰頂的一塊橢圓形石壁呈白色,其上紋路酷似一張人臉,當地人稱為「大佛頭」,這也許是「金佛山」之名的由來。
看過神奇的「大佛頭」後,看那馬蹄石、靈龜岩、石壽星等巧奪天工。我正驚奇,突見前方山壁上一石凸起,宛若手持凈瓶普渡眾生的南海觀世音菩薩,而距其僅數米遠的山谷中亦有一石,狀似一拜伏之人,頭向「觀音」,天成一幅「童子拜觀音」圖。更令人叫絕的是山麓龍岩江畔有三泉,粗看甚是平常,但當走到一個最佳角度時,便可見在陽光照射下三泉上呈現出不同色彩的光華,真是絕色美景。導游介紹,此三泉右為冷泉,水溫15℃;左為溫泉,水溫30℃;中為湯泉,水溫40℃,由於泉溫不同,水的霧氣也各異,經光照折射便成「三泉映輝」,是山中一大勝跡。
那滿山遍野的幽篁,翠綠無比,讓金佛山在險奇之中透出秀美。

赤水市位於黔西北,陸接川南,江連吳楚,素有「黔北門戶」之稱。市區高川南重鎮瀘州70餘公里,到重慶約260公里(水陸皆通),距成都360公里。處在成都--樂山--自貢和三峽--重慶兩務旅遊熱線的雙重輻射圈內;與四川合江佛寶國家森林公園、重慶市江津四面山國家重點風景各勝區一起構成川黔渝旅遊「金山角」;往南經茅台旅遊區、遵義旅遊區與貴陽和貴州其它相通。
1935年,毛澤東指揮中國工農紅軍在這里展開了「四渡赤水」之戰,譜寫了中外軍事史上神奇的篇章,赤水因此名揚天下。

赤水山川秀麗,氣候宜人,地理位置優越生態環境良好,旅遊資源豐富,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竹海國家森林公園、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重點生態示範區和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優秀城市,被譽為「千瀑之市」、「竹子之鄉」、「丹霞之冠」、「桫欏王國」、「夢幻之景,森林小城」、「長征遺址」。

赤水風景名勝區擁有十丈洞、四洞溝、天台山、九角洞、丙安(月台)、月亮湖、九曲湖、長嵌溝八大景區和18個獨立景點。景觀以瀑布、竹海、桫欏、丹霞地貌、原始森林等為主要特色,兼有紅軍長征、歷史文化等人文勝跡,是集生態、科普、考古、觀光、文化、休閑、度假、保健、旅遊為一體的勝地。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3%,景區覆蓋率達95%以上,原始群落完整,珍稀植物繁多,是地球同緯度地區保存最好的常綠闊葉林帶;赤水還是全國十大竹鄉之一,有竹類40餘種,其中楠竹37萬畝。
景區內,千姿百態、神韻各異的瀑布舉目皆是,丹霞絕壁、奇山怪石、秀峰幽谷、竹海綠波、古樹巨藤、奇花異草、珍禽異獸隨處可見。桫欏、小金花茶等珍稀瀕危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生長良好。近年來,國家旅遊資源考察團和中外專家學者蒞赤考察贊譽赤水風江「在全國也屬佼佼者」,「在國內罕見,也屬世界難得」,「是大自然的千古傑作」……目前赤水景區建設已初具規模。
投放市場的主要有:四洞溝瀑布群觀光區、十丈洞瀑布公園、野竹坪竹海國家森林公園、金沙溝桫欏自然保護科考觀光區,月亮湖度假休閑觀光區、仁友溪周未休閑觀光區等。其中,高76米、寬80米的十丈洞大瀑布被中科院的專家譽為「神州又一瀑布奇觀」;中洞瀑布被譽為「全國簾狀瀑布的典型代表」;四洞溝景區被國務院旅遊資源考察團譽為「萬竹之園」、「小家碧玉」和「沒有敗筆的景區」。赤水丹霞地貌獲我國著名的丹霞地貌專家黃進教授評價:「當屬全國第一」。迎海內外各界朋友前來投資開發、旅遊觀光。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創於晚唐,盛於兩宋,以佛教造像為主,儒、道造像並陳,是我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典範。
大足石刻規模宏大,內容豐富,造像集中,技藝精湛,在我國的宗教、藝術、歷史、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凡佛典所載,無不備列」的大足石刻,素材生動,想像豐富,包羅萬象。縱橫華夏千載文化,容納人世百態,不僅是一座豐富的文化寶庫,也是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
大足石刻以北山、寶頂山石刻造像最集中,內容最豐富,藝術最精湛,造像最精美,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主要景區景點 :寶頂山摩崖(石窟)石刻 北山摩崖(石窟)石刻
潼南大佛寺 聖壽寺 龍水湖 青龍湖
時間 10月 地點 重慶市區、大足龍港鎮
主要內容
石刻藝術風情表演
石刻藝術文化晚會
經貿洽談
大足石刻藝術學術研討會

❺ 懇求含有花卉的古詩,並加上詩句的評論,手抄報急用

牡丹

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

在群芳斗艷的花季里,被譽為國色天香的牡丹花總是姍姍開遲,待到她占斷春光的時候,一春花事已經將到盡期。歷代多愁善感的詩人,對於傷春惜花的題材總是百詠不厭。而白居易這首《惜牡丹花》卻在無數惜花詩中別具一格。人們向來在花落之後才知惜花,此詩一反常情,卻由鮮花盛開之時想到紅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鮮立意表現了對牡丹的無限憐惜,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難駐的深沉感慨。

全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氣跌宕回環,語意層層深入。首句開門見山,點出題意:「惆悵階前紅牡丹」,淡淡一筆,詩人的愁思,庭院的雅緻,牡丹的紅艷,都已歷歷分明。「惆悵」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開敗的錯覺,立即將人引入惜花的惆悵氣氛之中。第二句卻將語意一轉:「晚來唯有兩枝殘」,強調到晚來只有兩枝殘敗,才知道滿院牡丹花還開得正盛呢!「唯有」、「兩枝」,語氣肯定,數字確切,足見詩人賞花之細心,只有將花枝都認真數過,才能得出這樣精確的結論,而唯其如此精細,才見出詩人惜花之情深。這兩句自然朴質,不加雕飾,僅用跌宕起伏的語氣造成一種寫意的效果,通過惜花的心理描繪表現詩人黃昏時分在花下流連忘返的情景,可謂情篤而意深。

既然滿院牡丹只有兩枝殘敗,似乎不必如此惆悵,然而一葉知秋,何況兩枝?詩人從兩枝殘花看到了春將歸去的消息,他的擔心並非多餘。「明朝風起應吹盡」,語氣又是一轉,從想像中進一步寫出惜花之情。明朝或許未必起風,「應」字也說明這只是詩人的憂慮。但天有不測風雲,已經開到極盛的花朵隨時都會遭到風雨的摧殘。一旦風起,「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艷散隨風」②,那種凄涼冷落實在使人情不能堪。但是詩人縱有萬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歸去的腳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來的風雨,這又如何是好呢?古人說過:「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古詩十九首》)那麼,趁著花兒尚未被風吹盡,夜裡起來把火看花,不也等於延長了花兒的生命么?何況在搖曳的火光映照下,將要衰謝的牡丹越發紅得濃艷迷人,那種美麗而令人傷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領略不到的風味。全篇詩意幾經轉折,詩人憐花愛花的一片痴情已經抒發得淋漓盡致,至於花殘之後的心情又如何,也就不難體味了。

白居易此詩一出,引起後人爭相模仿,李商隱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在殘花萎紅中寄託人去筵空的傷感,比白詩寫得更加穠麗含蓄,情調也更凄艷迷惘。而在豁達開朗的蘇東坡筆下,與高燭相對的花兒則象濃妝艷抹的美女一樣嬌懶動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海棠》)惜花的惆悵已經消溶在詩人優雅風趣的情致之中。無可否認,李商隱和蘇東坡這兩首詩歷來更為人們所稱道,但後人藝術上的成功是由於擷取了前人構思的精英,因此,當人們陶醉在李商隱、蘇東坡所創造的優美意境之中的時候,也不應當忘記白居易以燭光照亮了後人思路的功勞。

菊 花

元稹

秋絲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樣富麗,也沒有蘭花那樣名貴,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愛。有人贊美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高潔的氣質,而元稹的這首詠菊詩,則別出新意地道出了他愛菊的原因。
詠菊,一般要說說菊花的可愛。但詩人既沒列舉「金鉤掛月」之類的形容詞,也未描繪爭芳斗艷的景象。而是用了一個比喻——「秋絲繞舍似陶家」。一叢叢菊花圍繞著房屋開放,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秋叢,即叢叢的秋菊。東晉陶淵明最愛菊,家中遍植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是他的名句。這里將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滿院盛開的景象便不難想像。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詩人「遍繞籬邊日漸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專心致志地繞籬觀賞,以至於太陽西斜都不知道。「遍繞」、「日斜」,把詩人賞菊入迷,留連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現出來,渲染了愛菊的氣氛。
詩人為什麼如此著迷地偏愛菊花呢?三、四兩句說明喜愛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後凋謝的,一旦菊花謝盡,便無花景可賞,人們愛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來。因此,作為後凋者,它得天獨厚地受人珍愛。詩人從菊花在四季中謝得最晚這一自然現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愛菊的原因,表達了詩人特殊的愛菊之情。這其中當然也含有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後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這首詩從詠菊這一平常的題材,發掘出不平常的詩意,給人以新的啟發,顯得新穎自然,不落俗套。在寫作上,筆法也很巧妙。前兩句寫賞菊的實景,渲染愛菊的氣氛作為鋪墊;第三句是過渡,筆鋒一頓,迭宕有致,最後吟出生花妙句,進一步開拓美的境界,增強了這首小詩的藝術感染力。

給分吧

❻ 重慶 萬盛區盛博商貿 在哪點 有人曉得不噢

交通局後面 藝術幼兒園斜對面 中通快遞隔壁 曉得其中一個地點就能找到 在松林路 多少號就不曉得了

❼ 為什麼豐子愷的漫畫人像都五官不全

豐子愷生平

1898年11月9日,豐子愷出生在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縣石門鎮)。

豐子愷出生時,他的母親已生了六個女兒,他是家裡第一個兒子。因為父親也只有一個妹妹,他便是豐家煙火得繼的希望,備受珍惜。父親為他取乳名為"慈玉",他確實是家人眼中的寶玉,祖母溺愛他,父母、姑姑疼愛他,姐姐們憐愛他,連家裡染坊中的伙計們也喜歡他。豐子愷自小便被包圍在脈脈的溫情中,這種溫情後來跟隨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總是以溫柔悲憫的心來看待事物;發散在他的筆下,就變成平易的文字和純仁的畫風。

六歲,在父親的私塾中讀書,學名豐潤。

父親豐璜本是清末舉人,廢除科舉取仕後,就在家開設私塾,教授孩子們讀書。豐子愷在父親那裡學《三字經》、學《千家詩》,也學父親在中秋之夜飲酒吃蟹賞月的名士風度……9歲時,父親去世了,母親把他送到另一個私塾繼續就讀,一直到12歲,豐子愷接受的都是傳統的教育,這六年的熏陶,在他身上留下了中國傳統文人特有的溫文敏感,從容和善的氣質。也許是家裡開染坊的緣故,豐子愷從小就對線條和色彩敏感,那本為他開蒙的《千家詩》里的黑白人物被他用染料塗成彩色,他描摹人物畫譜,給同學們畫,給鄉親們畫,甚至應私塾先生之命為學校畫孔子像供人瞻仰,被人們叫做"小畫家"。線條和色彩的魅力被他發現,並自此終生吸引著他。

1910年,在縣立第三高等小學讀書,改名豐仁。

縣立第三高等小學是應革命風潮建立起的新式學堂,在這里,豐子愷剪掉了辮子,並為了適應民主選舉的需要,由先生把名字中難認的「潤」字改為易寫易認的「仁」字。新學堂開設有音樂課,同學們唱李叔同的《祖國歌》、唱《勵學》歌,音符的震撼力使豐子愷大受感染,成為他後來鑽研音樂的發端。1914年春,豐子愷以第一名的成績在縣立第三高等小學畢業。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改名子愷。

二年級起從李叔同學習圖畫、音樂,從夏丏尊習國文。1914年,豐子愷沒有辜負母親臨行前給他預備的糕和粽子(寓意高中),在杭州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在這所著名的師范學校、當時江南新文化運動的中心裡,豐子愷結識了對他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兩位老師--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僅給予他音樂和美術上的啟蒙,也在為人處世上為他作了榜樣;而後者所提倡使用生動活潑的白話文、如實地表現自己真實的感受的主張,則始終被他奉為圭皋,成為他以後散文創作中的最可親可愛的特點。在這兩位與他情誼深厚的老師那裡,豐子愷找到了伴隨他一生的三樣東西--文學、繪畫和音樂。

1918年,李叔同出家為僧,豐子愷自此與佛教結緣。

李叔同是豐子愷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導師,他不僅教音樂、繪畫,還教做人。在李叔同那裡,豐子愷學會了寫生畫法,為之深深著迷,便「打定主意,專心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永不變志」;更重要的是,他在李叔同身上學了許多可貴的精神:李叔同是個頂認真的人,豐子愷做任何事也一絲不苟;李叔同注重人格修養,認為要做一個好文藝家,必先做一個好人,豐子愷一生都是個文質彬彬的君子,而且認為「大藝術家必是大人格者」;李叔同皈依佛教,慈悲為懷,豐子愷也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他的畫中,不僅對人,就連對小貓小鳥,柳枝梅花都充滿了溫柔。中年以後,豐子愷也皈依佛教,沒有正式出家,但取法名嬰行,並從此茹素。雖然豐子愷成名後表示,如果沒有遇上李叔同,便不會走上繪畫的道路,但李對他的影響卻不是被動的,它與豐子愷的氣質、稟賦都有很大的關系。

1919年學校畢業,組織發起「中華美育會」。籌辦上海專科師范學校,任教務主任、西洋畫教師。

師范畢業後,豐子愷與同學劉質平、吳夢非在上海小西門黃家閥路的一座舊房子里創辦了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圖畫、音樂、手工藝各科的藝術師范學校--上海專科師范學校。在學校尚未掛牌前,豐子愷與吳夢非、劉質平、劉海粟、姜丹書等組織了五四時期最有影響的藝術教育社團之——中華美育會,並創《美育》雜志。會員多為全國各地中小學音樂、美術教師,他們普及圖畫、音樂知識,培訓中小學圖畫、音樂教員。 在投身藝術教育的同時,豐子愷自覺地探索著藝術教育的理論研究。在上海專科師范的籌備階段,豐子愷應邀在上海東亞體校任教,在校刊上,他發表了《圖畫教授法》和《素描》,前者是教育心得,後者是日本學者米田桂一郎的《素描》節譯,這是目前所知豐子愷最早關於美術教學的著譯。在《美育》雜志上,豐發表了《畫家之生命》、《藝術教育的原理》等文,視畫家的道德修養為生命。

1921年初,赴日本學習藝術,十個月後回國。

如果沒有日本之行,豐子愷的畫也許完全是另一種樣子,或者根本就不會有「子愷漫畫」。在日本的一個舊書攤上,豐子愷發現了竹久夢二的《夢二畫集*春》,夢二清新脫俗的簡筆畫一下子吸引了他。豐子愷稱他的畫為「無聲之詩」,又最推崇其畫中「詩趣的豐富」,正是這詩畫相融的風格引起了他觀念和情感上的極大共鳴。豐子愷自小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藝術上,最好的詩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最好的畫是「平淡天真」的,總之要中正平和;在道德上,應該「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夢二的畫,摒棄漫畫的戲謔,專寫日常的生活場景而表現出深沉嚴肅的人生滋味,理趣並重,既合於豐子愷的文人氣質,又具醒世勸戒的作用,沒有遠離他所熱愛的生活,正是一拍即合。

1922年,由夏丏尊介紹至浙江上虞白馬湖春暉中學任教,開始用毛筆作簡筆畫。

豐子愷任教音樂、美術的春暉中學位於清靜的白馬湖畔,豐在湖邊建了一所「小楊柳屋」,把妻兒接來同住,過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舒暢的生活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被竹久夢二和陳師曾的畫深深觸動的豐子愷,不滿一味模仿古人,希望以西洋畫的技巧表現中國人的形象,把古代的詩趣融入現代的生活。豐子愷最早的一幅畫是在他參加完一次校務會議後,有感於同事們神態各異地垂頭拱手伏在議席上的有趣樣子而作的,從此,這些過去被人忽視的生活趣致常常出現在他筆下。

1924年,發表《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走上畫家的道路。

豐子愷第一幅公開發表的作品《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刊登在朱自清、俞平伯編輯的雜志《我們的七月》上,畫面是茶樓一角,客人已散,桌上散放著茶具,捲起的簾外懸著一彎新月……這樣簡單的畫,對畫家的要求卻是很高的,廖廖的筆畫要求畫家有扎實的寫生基礎和概括能力;畫龍點睛的題詞要具備豐厚的文學素養;題材的選擇又要細致的人生體驗,而這些都是豐子愷具備而且擅長的,於是,一種具有「溫柔敦厚」的中國文化氣息的漫畫產生了。

1925年,《文學周刊》陸續發表其畫,鄭振鐸冠以「子愷漫畫」之名。

1924年冬至1925年,豐子愷與匡互生、朱光潛來到上海創辦了「上海私立立達中學」。在上海,豐子愷結識了鄭振鐸,鄭對豐的畫早就喜愛,便邀請他為《文學周刊》作了一系列插圖,冠以「子愷漫畫」的名字發表,並為之出了第一本畫集《子愷漫畫》,由是,「子愷漫畫」之名鵲起。 豐子愷並不以為自己是中國漫畫的創始者,而漫畫也確實在豐之前就在中國出現過,不過那隻是曇花一現,直到豐的漫畫問世,"漫畫"一詞才被廣泛使用,漫畫這種畫種也才在中國流傳開來。

1926年,豐子愷參與發起和創辦開明書店。

開明書店是由當時一批知識分子創辦的,以青少年讀者為主要對象,面向社會,出版了許多中小學教科書和諸如《婦女問題十講》、《新性道德討論集》等進步有益的書籍。豐子愷不僅是書店的發起創辦者,他當時的大部分著作也是由開明書店出版的。如1927年的《子愷畫集》、1928年的《西洋美術史》、1929年的《護生畫集》、1930年的《西洋畫派十二講》、1931年的《緣緣堂隨筆》、1934年的《繪畫與文學》、《藝術趣味》、1935年的《人間相》、《西洋建築講話》、1939年的《漫畫阿Q正傳》、1945年的《子愷漫畫全集》。 譯著有1928年的《藝術概論》、1931年的《初戀》、1932年的《自殺俱樂部》、《音樂概論》。選編著作有1927年的《中文名歌五十曲》、1931年的《懷娥鈴演奏法》、1932年的《英文名歌百曲》、《風琴名曲選》等。這一串不厭其煩的書單,不僅有豐子愷與書店的深厚情誼,也可以看出豐在學問上的涉獵之廣,繪畫、音樂、建築、文學皆有心得。值得一提的是,豐子愷的書都是由他自己擔任裝幀設計的。

1927年11月,從弘一法師(即李叔同)皈依佛門,法名嬰行。

對於豐子愷的皈依佛門,從來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出世的,也有人認為他實際上是入世的。事實上,豐子愷終其一生都是個居士,沒有正式出家,這與他對人世的熱愛難以分開,他對於現世的迷人風光、各色人物、國家前途都不能忘情,於是他才繪畫、作文、辦教育、開書店……而宗教信仰給了他一顆慈悲敏感的心,影響著他的藝術觀點,他一直認為藝術應該"以仁為本",要「善巧兼備」,藝術家熱愛自然,同情萬物,用藝術去滌盪自己和他人的心靈。這思想最直接的產物便是後來的《護生畫集》。

1933年,故鄉新居「緣緣堂」落成,自此專心譯著,五年間各類作品二十餘種(部)「緣緣堂」於1938年毀於戰火。

知道豐子愷的人沒有不知道緣緣堂的,它不僅是一座豐子愷曾經住過的屋子,也是他創作的見證者和闡釋者。

1933年,在故鄉石門,高大方正、簡潔明快的緣緣堂被豐子愷用他那支「大紅派克鋼筆寫出來」了(豐語,意即用稿費建造),這建築物朝南的鋪著大方磚的堂屋裡掛著馬一浮和李叔同的堂額和對聯;書齋里有風琴和數千卷圖書;食堂的四壁上是沈寐叟的墨跡;樓上是寬敞的卧室;門外種著桃花,天井裡有芭蕉、櫻桃和薔薇,後院是冬青、桂樹、葡萄藤和鞦韆架;最重要的是還有一群無憂無慮的孩子!在這里安寧舒適的生活,使豐子愷的創作豐收,五年間,出版《人間相》等畫集三部;《緣緣堂再筆》等散文五部;《開明音樂講義》等音樂著作三部;《繪畫與文學》等藝術論著八部。緣緣堂就像這些漫畫和隨筆的一個立體的注釋,文氣、明快、既含蓄內斂又時時關懷著世間。豐子愷對緣緣堂懷有深厚的感情,當38年得知它毀於日軍炮火時,豐子愷滿懷悲痛和憤懣寫了《還我緣緣堂》和《告緣緣堂在天之靈》兩篇文章,以示悼念。

1937-1945年,避難辭鄉,輾轉於桐廬、衢州、上饒、南昌、萍鄉、湘潭、長沙、桂林、宜山、遵義、重慶等地。

以豐子愷的性格,是最厭惡戰爭的,但弄人的命運卻讓他在戰爭中輾轉了近十年。在顛沛流離的逃亡途中,戰爭的慘狀深深地觸動了他,使他格外重視起漫畫的宣傳作用來。他仍然畫漫畫,不過是宣傳抗日的"抗戰漫畫",表現他沿途的見聞,畫中多了人民的苦難和對侵略者的痛恨,格調也沉鬱起來。這樣的畫,他不但自己畫,還在各地執教的時候教學生們畫,畫好再分頭下鄉張貼宣傳抗日。在遵義時,他還把新、舊作品重新整理,編作《子愷漫畫全集》,1945年由開明書店出版。1942年起,豐子愷來到較為安定的重慶,建了「沙坪小屋」,重新過起了繪畫作文的生活,並且借在長壽、豐都等地舉辦畫展的機會,飽覽了四川的山山水水。在重慶,豐子愷仍以普及藝術教育為己任,出版了《藝術與人生》、《國畫常識》、《畫中有詩》、《音樂初階》等作品。 在抗戰的年月里,從豐子愷的身上看到的是中國文人處驚不亂的泰然和從容赴難的勇氣,他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了愛國的情懷和面對人生的積極。

1946-1949年,居住杭州。

抗戰結束,豐子愷由重慶回到江南,他曾回到故鄉,但緣緣堂已經不在了,人、物兩非,舊夢難尋,痛飲一場後,便到杭州定居下來。

1949年建國後,定居上海,專心譯著。

建國後,豐子愷在上海擔任了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和上海分會副主席,60年擔任中國畫院院長,並曾任政協委員和人民代表。為了為社會主義文化、教育服務,推廣蘇聯文化而翻譯了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這時他的漫畫以歌頌為主,而散文也平添了許多喜悅。

1966年後,在文革中遭受迫害,但暗中仍寫作、繪畫、翻譯。

和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豐子愷也沒能逃過文革的厄運。但他身上的寬厚氣質和宗教信仰仍然起著作用,在他寫給朋友的詞中,他仍期望著中國「天意和平,人意和平」、「時節清明、政治清明」,他仍然暗中繼續著自己喜愛的工作。

1975年4月回故鄉探訪,9月逝世。

1975年,了卻了回故鄉探望宿願的豐子愷在上海逝世。

1978年,平反。終於還是來了,這是對藝術家最好的紀念。

1985年,重建的「緣緣堂」落成。重建的緣緣堂在豐子愷的故鄉樹立起來了,同時樹立起來的還有人們對他的無限敬意和懷念。

熱點內容
七夕禮物口紅香水 發布:2025-04-23 01:55:52 瀏覽:294
迷你梔子花是什麼品種 發布:2025-04-23 01:46:08 瀏覽:807
苗族七夕節 發布:2025-04-23 01:43:29 瀏覽:930
百合花折紙大全 發布:2025-04-23 01:41:24 瀏覽:788
降龍木盆栽 發布:2025-04-23 01:37:15 瀏覽:779
聞聞鬱金香 發布:2025-04-23 01:14:09 瀏覽:93
戚派秋海棠 發布:2025-04-23 01:05:25 瀏覽:435
戀愛漫畫百合 發布:2025-04-23 00:58:06 瀏覽:208
大河海棠 發布:2025-04-23 00:48:55 瀏覽:542
栗子樹盆景 發布:2025-04-23 00:46:03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