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點舌片
Ⅰ 點舌丸的功效及副作用
點舌丸的功效在臨床應用上主要體現在治療瘡瘍初起,如口舌瘏瘡,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喉蛾喉風。
急性化膿性乳腺炎、乳腺纖維瘤、慢性囊性乳腺病、乳腺增生等乳房疾病;惡性腫瘤的預防和輔助治療;甲狀腺疾病;各種暗瘡(粉刺、痤瘡、青春痘)、皰疹、色斑、疳等皮膚病屬熱毒及氣滯血瘀症。
本品為朱紅色的包衣水丸,除去包衣後,顯深黃色至黃棕色;味苦涼,微麻舌。主要成分有西紅花、紅花、蟾酥(制)、血竭、人工牛黃、熊膽、珍珠、乳香(制)、沉香、人工麝香、雄黃、硃砂等21味。
(1)梅花點舌片擴展閱讀
舌丸自臨床應用以來,沒有發現什麼明顯的副作用。脾胃虛寒的人服用該葯後可能會出現嘔吐,因此脾胃虛寒的患者要慎服;該葯中含有麝香,有致流產的危險,所以孕婦忌服。
另外運動員也是需要慎用點舌丸,因此,其實只要大家按照醫生的要求服用點舌丸一般沒有什麼副作用的,不必過分擔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點舌丸
Ⅱ 一至十二月各有什麼花開
正月山茶滿盆開,二月迎春初開放,三月桃花紅十里,四月牡丹國色香,五月石榴紅似火,六月荷花滿池塘,七月茉莉花如雪,八月桂花滿枝香,九月菊花姿百態,十月芙蓉正上妝,冬月水仙案頭供,臘月寒梅斗冰霜。
1、一月:茶花
茶花又名山茶花,是山茶科、山茶屬多種植物和園藝品種的通稱。花瓣為碗形,分單瓣或重瓣,單瓣茶花多為原始花種,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達60片。
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紅、紫、白、黃各色花種,甚至還有彩色斑紋茶花,而花枝最高可以達到4米。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花期較長,從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開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
2、二月:迎春花
迎春花別名迎春、黃素馨、金腰帶,落葉灌木叢生。株高30-100厘米。小枝細長直立或拱形下垂,呈紛披狀。3小葉復葉交互對生,葉卵形至矩圓形。
花單生在去年生的枝條上,先於葉開放,有清香,金黃色,外染紅暈,花期2-4月。因其在百花之中開花最早,花後即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而得名。
3、三月:桃花
桃花,即桃樹盛開的花朵,屬薔薇科植物。葉橢圓狀披針形,核果近球形,主要分果桃和花桃兩大類。桃花原產於中國中部、北部,現已在世界溫帶國家及地區廣泛種植,其繁殖以嫁接為主。
桃花可製成桃花糕、桃花丸、桃花茶等食品。其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文學創作的常用素材。此外,桃花中元素有疏通經絡、滋潤皮膚的葯用價值。其花語及代表意義為:愛情的俘虜。
每年3~6月份,各地會以桃花為媒,舉辦不同的桃花節盛會。
4、四月:牡丹
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5、五月:石榴花
石榴花為石榴屬植物,石榴樹干灰褐色,有片狀剝落,嫩枝黃綠光滑,常呈四棱形,枝端多為刺狀,無頂芽。石榴花單葉對生或簇生,矩圓形或倒卵形,新葉嫩綠或古銅色。花朵至數朵生於枝頂或葉腋,花萼鍾形,肉質,先端6裂,表面光滑具臘質,橙紅色,宿存。
花瓣5~7枚紅色或白色,單瓣或重瓣。石榴花常用扦插、分株和壓條繁殖等種植方法。其具有收斂止瀉,殺早等葯用價值,可做成炒石榴花等菜餚。其花語為:成熟的美麗 、富貴 和子孫滿堂。是西安市市花。
6、六月:荷花
荷花屬毛茛目睡蓮科,是蓮屬二種植物的通稱。又名蓮花、水芙蓉等。是蓮屬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莖長而肥厚,有長節,葉盾圓形。花期6至9月,單生於花梗頂端,花瓣多數,嵌生在花托穴內,有紅、粉紅、白、紫等色,或有彩紋、鑲邊。堅果橢圓形,種子卵形。
1985年5月荷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是印度和越南的國花。
7、七月:茉莉花
茉莉為木樨科素馨屬常綠灌木或藤本植物的統稱,原產於印度、巴基斯坦,中國早已引種,並廣泛地種植。茉莉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其葉色翠綠,花色潔白,香氣濃郁,是最常見的芳香性盆栽花木。
在素馨屬中,最著名的一種是雙瓣茉莉,也就是人們平常俗稱的茉莉花。茉莉有著良好的保健和美容功效,可以用來飲食。它象徵著愛情和友誼。
8、八月:桂花
桂花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集綠化、美化、香化於一體的觀賞與實用兼備的優良園林樹種,桂花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尤其是仲秋時節,叢桂怒放,夜靜輪圓之際,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
在中國古代的詠花詩詞中,詠桂之作的數量也頗為可觀。自古就深受中國人的喜愛,被視為傳統名花。
9、九月:菊花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產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
中國人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唐·孟浩然《過故人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在古神話傳說中菊花還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
菊花是經長期人工選擇培育的名貴觀賞花卉,公元八世紀前後,作為觀賞的菊花由中國傳至日本。17世紀末葉荷蘭商人將中國菊花引入歐洲,18世紀傳入法國,19世紀中期引入北美。此後中國菊花遍及全球。
10、十月:芙蓉
芙蓉是一種錦葵科、木槿屬植物原名:木芙蓉,別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蓮、地芙蓉、華木、酒醉芙蓉,拉丁文名:Hibiscus mutabilis Linn.錦葵科、木槿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花梗和花萼均密被星狀毛與直毛相混的細綿毛。
葉寬卵形至圓卵形或心形,先端漸尖,具鈍圓鋸齒,上面疏被星狀細毛和點,下面密被星狀細絨毛;花初開時白色或淡紅色,後變深紅色,直徑約8厘米,花瓣近圓形,疏被毛。蒴果扁球形,被淡黃色剛毛和綿毛,種子腎形,背面被長柔毛。花期8-10月。
11、十一月:水仙
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個變種。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水仙的葉由鱗莖頂端綠白色筒狀鞘中抽出花莖(俗稱箭)再由葉片中抽出。一般每個鱗莖可抽花莖1-2枝,多者可達8-11枝,傘狀花序。花瓣多為6片,花瓣末處呈鵝黃色。
花蕊外面有一個如碗一般的保護罩。鱗莖卵狀至廣卵狀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葉狹長帶狀,蒴果室背開裂。
水仙性喜溫暖、濕潤、排水良好。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栽培歷史,為傳統觀賞花卉,是中國十大名花之十。
12、十二月:梅花
梅原產中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製作梅樁。鮮花可提取香精,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葯。
果實可食、鹽漬或千制,或熏製成烏梅人葯,有止咳、止瀉、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線蟲危害,可作核果類果樹的砧木。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Ⅲ 梅花參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出處
- 3 拼音名
- 4 英文名
- 5 梅花參的別友嘩返名
- 6 來源
- 7 原形態
- 8 生境分布
- 9 化學成份
- 10 梅花參的葯理作用
- 11 性味
- 12 歸經
- 13 功能主治
- 14 梅花參的用法用量
- 15 各家論述
- 16 摘錄
- 附:
- 1 用到中葯梅花參的方劑
- 2 用到中葯梅花參的中成葯
- 3 古籍中的梅花參
1 拼音
méi huā shēn
2 出處
始載於《中國葯用動物志》。
3 拼音名
Méi Huā Shēn
4 英文名
sea cucumber
5 梅花參的別名
鳳梨參
6 來源
葯材基源:為刺參科動物梅花參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helenota ananas (Jaeger).
採收和儲藏:春、秋兩季捕獲,洗凈腔內泥沙,入適當的鹽水中煮12h撈起冷去後曝干或烘至快乾時,再入蓬葉液中略煮,至色黑時,取出曬干。
7 原形態
梅花參,體長圓筒狀,一般長6075cm,最大都長達1m,寬約11.5cm,寬9.2cm左右。背面肉刺很大,每311個肉刺基部相連,有似梅化瓣狀,在瓣狀肉刺中還生有小而單一的肉刺。腹面平坦,遍布小而密的管足。口稍偏於腹面,具20個觸手。皮骨骨片簡單,一種是微小密集的顆粒體,另一種是纖細和分枝23次的不規則X形體。
8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活時體色鮮艷,背面為橙黃色可橙紅色,並散布黃色和褐色斑點,觸手為黃色,腹面帶紅色。常棲息於水深310m有海草的珊瑚沙底。泄殖腔內常有隱魚共棲。
資源分布:我國分布於海南及西沙、中沙、東沙、南沙群島。本種個體大,品質佳,是南海所產最好的海參。
9 化學成份
含梅花參皂甙 A(thelothurinA)、梅花參皂甙 B(thelothurin B),經醋酸水解得梅花參皂甙元為23ξacetoxyΔ8holostene3B01,梅花參皂甙元B為23ξacetoxyΔ8, 25holostadiene3B01,兩者具有相同的糖組成,但與3甲基葡萄糖所結合物尚未完成清楚。尚含羊毛甾烷型(lanostane)皂甙, thelenostatinl,針晶,m.p. 213217℃(氯仿甲醇水)。
10 葯理作用
從梅花參提取的thelenostatin l,具強的細胞毒性,是強的魚毒。抑制P388癌細胞, 半數有效量1.5,亦抑制KB細胞,抑制蛋白質、核糖核酸合成(骨髓組織培養)。
11 性味
味咸;性溫
12 歸經
腎;肺經
13 功能主治
補腎;益精;養血。主身體虛弱,肺結核;神經衰弱;陽痿;水腫
14 梅花參的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適量;研末,每次510g。
15 各家論述
《中國葯用動物志》:應用同綠刺參。
16 摘錄
《中華本草》
用到中葯梅花參的方劑
- 參硫散
nliúsǎn處方:苦參1錢,西硫黃2分。功能主治:梅花風。用法用量:豬膽汁調搽。摘錄:好飢《青囊秘傳》...
- 秘傳八味二花散
科》卷四:方名:秘傳八味二花散組成:桃花蕊5錢,梅花蕊(2味不拘多少,陰干)共1兩6錢2分,穿山甲(...
- 梅花蛋
拼音:méihuādàn《仙拈集》卷四:方名:梅花蛋組成:雞蛋1個。主治:瘰癧。用法用量:頭開1小孔...
- 梅粥
同上白米煮粥,候熟入英同煮。附註:《葯粥療法》:梅花粥應以35天為一療程,每天分二次空腹溫熱食用。...
- 梅花豆
éihuādòu《仙拈集》卷三引朱禹功方:方名:梅花豆組成:赤豆1兩,黑豆1兩,綠豆1兩。功效:稀痘...
- 更多用到中葯梅花參的方劑
用蘆臘到中葯梅花參的中成葯
- 暗香湯
拼音:ànxiāngtāng《醫統》卷九十八處方梅花。製法梅花將開時,清旦摘取半開花蕊連蒂置瓶內,每...
- 制金柑丸
88g豆蔻288g木香360g延胡索(制)90g梅花150g鬱金90g香附(制)30g青皮90g桔絡...
- 華佗膏
處。貯藏:密閉,置陰涼乾燥處。注蠟梅油製法取鮮蠟梅花100g(或干蠟梅花25g),加麻油600g浸漬...
- 復方制金柑沖劑
蔻110g木香3g沉香42g玫瑰花3g延胡索6g梅花3g香附(制)6g香櫞9g丹參6g桔梗6g厚朴(...
- 點舌丸
diǎnshéwán中葯部頒標准:別名/通用名:梅花點舌丹拼音名:DiansheWan處方:西紅花紅...
- 更多用到中葯梅花參的中成葯
古籍中的梅花參
- 《奇效良方》:[卷之六十二牙齒門(附論)]牙齒通治方
平胃散(少許)梅花片腦(少許)上研勻擦牙疼處,立止。《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方類編》:[奇疾方]傷寒舌出
過寸者,梅花片腦半分為末,摻之,隨手即愈。《奇方類編》清吳世昌公元1644年—1911年...
- 《驗方新編》:[卷一舌部]傷寒熱病後舌出寸余不收
頂上梅花冰片,研細,摻舌上,應手而縮,須用五錢方效。《驗方新編》清鮑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驗方新編》:[卷一耳部]耳內生粒如棉花子大極痛名耳定
人指甲,瓦上焙枯存性,研末,加牙色梅花冰片少許,吹入極效。《驗方新編》清鮑相璈公元16441911...
- 《驗方新編》:[卷二乳部]乳癰久不收口
Ⅳ 梅花點舌丸作用與功效,有什麼副作用
梅花點舌丸--《中國葯典》【處方】牛黃60g,珍珠90g, 麝香60g, 蟾酥(制)60g ,熊膽30g ,雄黃30g, 硃砂60g, 硼砂30g ,葶藶子30g ,乳香(制)30g, 沒葯(制)30g ,血竭30g ,沉香30g ,冰片30g。
【性狀】為朱紅色的包衣水丸,除去包衣後顯棕黃色至棕色;氣香,味苦、麻舌。
【炮製】上十四味,除麝香、牛黃、蟾酥、熊膽、冰片外,珍珠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硃砂、雄黃分別水飛成極細粉,其餘硼砂等六味粉碎成細粉。將麝香、牛黃、蟾酥、熊膽、冰片研細,與上述粉末(硃砂除外)配研,過篩,混勻。取上述粉末,用水泛丸,低溫乾燥,用硃砂粉末包衣,打光,即得。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疔瘡癰腫初起,咽喉、牙齦腫痛,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丸,一日1~2次;外用,用醋化開,敷於患處。
【注意】孕婦忌服。
【規格】每10丸重1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葯典》
Ⅳ 舌頭長瘡
口瘡又叫口腔潰瘍,是口腔黏膜最容易患的疾病之一,發病率僅次於齲齒和牙周病。
口瘡每次出現時多半先是在口腔里出現有疼痛感的小紅點,然後變成乳頭狀的組織,形成黃豆粒大小的潰瘍,同時在表面有黃白分泌物。需要一個星期到10天的恢復期。嚴重的會影響人們正常的飲食或發聲,除了唇內黏膜之外,在舌頭和會厭黏膜上也可能發生。它一般是在易上火的季節,以及焦慮、緊張和壓力過大時多發。另外,長期的睡眠不足,生活起居沒有規律的人要特別注意,熬夜等行為都會讓口瘡出現。有的女性每個月固定發生,這通常與生理周期有關。口瘡還有一定的遺傳性:如果父母常有口瘡,其子女中有一半以上易患此病。此外,也常常發現它與消化系統的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有關。
口瘡的發病年齡多在10至30歲之間。大多數人有復發的可能,像兩三個月發作一次。從中醫角度講,口瘡的成因多半是由於心脾經有熱,胃部上火或是由感冒引起的外感邪毒。現在進入春季,人體內陽氣上升,冬季和長時間蟄伏的火氣和辛辣食物的刺激慢慢發散出來,就可能出現口瘡。
用蓮心泡茶有預防作用
口瘡也可分為實虛兩類。前者多與心火上升,胃腸積熱,肝鬱化火有關。後者則多因陰虛火旺,脾虛濕困,脾腎陽虛。通常年輕人或體質較強的人所患的口瘡屬於實,而年老的人或體質較弱的人則屬於虛。
在飲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少吃辛辣、油煎的食物,還有吃乾果也很容易引起口瘡。用蓮心沏茶和喝苦丁茶都有滋陰清熱的作用,對預防口瘡效果不錯。喝足夠的水,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暢。尤其是像西紅柿這樣富含維生素 C的,另外補充維生素 B族元素,可以促進黏膜再生。
醫生推薦
把白糖塗在口瘡表面
治口瘡的葯物不少,像牛黃上清丸、牛黃解毒丸等常用的去火葯物雖然可以清火,但是葯性苦寒,不能長時間服用。陽虛、嗓子乾的患者可以試著用一些知柏地黃丸,或用麥冬五味子合服來治療。
劉大夫還開出兩個「偏方」,第一劑是把白糖塗在口瘡的表面,開始會很「殺」得慌,但有殺菌、促進肌肉癒合的作用。第二劑是把烏梅肉焙乾,然後磨成細面,加上等份的冰片,用棉棍兒蘸著塗傷口。
另外,含服梅花點舌丹會比較麻,但是要忍著點,盡量保持較長的含服時間,才會有效果。六神丸也是同樣的用法。有人愛用防口瘡的外用貼膜,但是外用的膜狀物基本都是水溶性的,需要多貼幾次,延長在創面上的停留時間,不要很快咽下去,影響療效。
發燒後最容易出現口瘡,這時更要注意口腔衛生,除了不能偷懶,按時刷牙之外,更要多漱口,尤其是用茶水漱,可以去污殺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