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山茶花歷史

山茶花歷史

發布時間: 2024-05-26 14:54:04

Ⅰ 灞辮尪鑺辯殑鑺辮鍔熸晥鐗圭偣璇楄瘝

灞辮尪鑺憋紝浣滀負鎴戝浗鐨勫嶮澶у悕鑺變箣涓錛屽悓鏃朵篃鏄涓栫晫鐭ュ悕鐨勮姳鍗夛紝鍏墮瓍鍔涘彲瑙佷竴鏂戙傞儹娌鑻ュ厛鐢熸浘浠モ滆尪鑺變竴鏍戞棭妗冪孩錛岀櫨鏈靛餞浜戝暩鍌蹭腑鈥濈殑璇楀彞璧炵編灞辮尪鑺憋紝瓚寵佸叾鐙鐗逛箣緹庛傚北鑼惰姳涓嶄粎澶栬傜編涓斤紝瑙傝祻浠峰奸珮錛岃屼笖鍦ㄥ疄鐢ㄦ柟闈涔熸湁璇稿氱泭澶勩傝稿氫漢鍠滄㈠湪瀹朵腑鍏繪畺灞辮尪鑺憋紝鐒惰屽逛簬鍏惰姳璇錛岃稿氫漢鍗寸煡涔嬬敋灝戙傞偅涔堬紝灞辮尪鑺辯殑鑺辮絀剁珶鏄浠涔堝憿錛熷畠鍙堣兘涓烘垜浠甯︽潵鍝浜涘瘬鎰忓憿錛
涓銆佸北鑼惰姳鐨勫巻鍙
灞辮尪鑺辨棦鏈夆滃敮鏈夊北鑼舵畩鑰愪箙錛岀嫭鑳芥繁鏈堝崰鏄ラ庘濈殑鍌叉呬箣闊碉紝鍙堟湁鈥滆姳綣佽壋綰錛屾繁澶烘檽闇炩濈殑鐗′腹涔嬭壋錛岃嚜鍙や互鏉ヤ究浜鏈夌洓鍚嶃傚湪鍞愬畫鏃舵湡錛屽北鑼惰姳鏇存槸杈懼埌浜嗙箒鑽g殑欏跺嘲銆17涓栫邯浼犲叆嬈ф床鍚庯紝鍚屾牱寮曡搗浜嗚槳鍔錛屽洜姝よ瑾変負鈥滀笘鐣屽悕鑺扁濄
浜屻佸北鑼惰姳鐨勮姳璇
灞辮尪鑺辯殑鑺辮鍖呮嫭鍙鐖便佽唉璁┿佺悊鎯崇殑鐖便佽皚鎱庡拰浜嗕笉璧風殑欖呭姏銆傚叾璋ㄦ厧鐨勫噵璋㈣繃紼嬶紝涓庝漢浠榪芥眰鐞嗘兂浼翠荊鐨勬佸害涓嶈皨鑰屽悎錛屽洜姝ゅ北鑼惰姳閫愭笎鎴愪負浜嗗悜蹇冧腑鐖辨厱鐨勫コ鎬ц〃杈懼績鎰忕殑璞″緛銆傚湪澶у氭暟鑺辨湹鍑嬮浂鐨勫啲瀛o紝綰㈣壊鐨勫北鑼惰姳鍗磋兘灞曠幇鍑哄媰鍕冪敓鏈恆
涓夈佸北鑼惰姳鐨勫瘬鎰
灞辮尪鑺辮薄寰佺潃鐞嗘兂鐨勭埍鍜岃唉璁┿傛嵁璇達紝灞辮尪鑺辨繪槸鍦ㄦ櫄縐嬬殑鍑夌埥澶╂皵涓錛岄潤闈欏湴寮鏀懼湪搴闄涓銆傚叾鍑嬭阿鏃訛紝騫墮潪鏁存湹鑺變竴嬈℃ц劚钀斤紝鑰屾槸鑺辯摚涓鐗囩墖閫愭笎鍑嬮浂錛岀洿鑷崇敓鍛界粓緇撱傝繖縐嶅皬蹇冪考緲箋佷緷渚濅笉鑸嶇殑鍑嬭阿鏂瑰紡錛屼笌浜轟滑榪芥眰鐞嗘兂浼翠荊鐨勬佸害濡傚嚭涓杈欍傚湪鍐瀛o紝褰撳叾浠栬姳鏈甸兘宸叉灟钀庯紝綰㈣壊鐨勫北鑼惰姳鍗存樉寰楁牸澶栨俯鏆栧拰鐢熸満鐩庣劧銆傛ゅ栵紝灞辮尪鑺辯嶆嶅湪搴闄涓錛屼篃鑳借╀漢嬈h祻鍒板ス閭f貳娣$殑鑺遍欍傚洜姝わ紝灞辮尪鑺辮╀漢鎰熷彈鍒頒簡鍙鐖便佽唉璁┿佺悊鎯崇殑鐖便佽皚鎱庡拰浜嗕笉璧風殑欖呭姏銆

Ⅱ 四川省什邡市山茶花歷史

一、山茶花栽培史探索

山茶花是原產東亞的亞熱帶森林植物。自從被人們選入園栽種和繁殖後,她以樹姿靈秀、花朵鮮艷和凌寒開放等特點而受到人們鍾愛,被譽為我國十大名花之一。與其他傳統花卉比較,山茶花是引入庭園栽培較遲的樹種,故歷史記載尚不全面。宋代徐致中《山茶詩》中僅描述8個品種,明代王象晉《群芳譜》中亦只有28個品種,清初李祖望《茶花譜》中記述了48個品種。關於其最早栽培年代,國內在90年代以前的資料僅上溯到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公元860年左右),記載為「山茶似海石榴,出桂州,蜀地亦有。山茶花葉似茶村,高者丈余,花大盈寸,色如緋,十二月開。」近年來,《茶馨專刊》發掘出隋代楊廣《宴東堂》詩句「海榴舒欲盡,山櫻開未飛」。山茶花古代又稱海榴、耐冬及蔓陀羅,其多數品種盛開亦在野櫻、櫻桃花開放之前。故我國茶花栽培史應推前至隋代及隋前,即公元600年以前,比日本引植茶花的時間還早100多年。

四川栽培山茶花的最早時間,按《酉陽雜俎》成書的年代推算,應在公元860年之前,至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了。在宋代,川內各地庭園普遍栽種茶花。原籍眉山的蘇軾寫有《梵行寺茶花》絕句:「山茶相對阿誰栽,細雨無人我獨來。說似與君君不會,爛紅如火雪中開」。南宋詩人陸游在蜀州(今崇慶縣)任通判時曾寫山茶為「東風三日雨兼風,桃李飄零掃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枝紅。」《劍南詩注》雲:「成都海雲寺山茶一樹千苞,特為繁麗。」詩人范成大對海雲寺舉辦山茶花會的盛況寫詩雲:「門巷歡呼十里詩,臘前風物已知春。」萬有到西山觀(現西山公園)明代即遍植茶花,目前尚保存著上百株百年以上茶花古樹,著花繁茂。什邡縣地處成都平原,自古即是經濟發達地區,其山茶花植歷史在川內亦是較長的。在什彭毗鄰的八座墳趙家大院房後有古代人工栽植的兩株寶珠茶古樹,人稱四川茶花王。第一株樹高9m,直徑85cm,主枝9條,最大枝直徑32cm,每年開花5000朵左右(見《植物雜志》1990年第一期)。第二株樹高10m,直徑55cm,主枝5條,最大枝直徑19cm,每年開花2000餘朵。據花主趙祿雲稱,其祖先從明代成化初年(公園1465年左右)遷至此處後,已經14代人管理該樹,管理期已近530年。

綜上所述,說明四川省的茶花栽培歷史已達千年以上。

二、川茶花的品種演變

山茶花是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常綠闊葉林帶的組成部分。四川盆地常年濕潤多雨,相對濕度大,全日照天數不多,山茶花各品種在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的逐代孕育下,形成了節間較短、葉片密集、葉色光潔青翠、葉脈隱平、花瓣潤厚、花期較長等特點,故國內又稱四川的茶花品種群為「川茶花」。在四川各地深丘及山林中,山茶屬多種樹木遍布各地,其中有茶花野生(原生)種和茶花砧木樹種達24種。較常見的樹種有下列8種:

桶子茶(c.JAPONICA.l),產西昌、雅安、什邡、灌縣山中。花大6cm,5~6瓣,蕊心完整,紅色或粉紅色。葉片倒卵形或闊橢圓形,綠光亮。果中有種子1~3粒。

西南山茶(C.pitardii C),產川西川南海拔1000m以上林下。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單花紅色或白色,5~7瓣。個別株有雄蕊瓣花現象。

四川山茶(C.sichuanensis C),產峨眉、雅安,在江油竇*後山有成片分布。葉廣披針形。枝頂著生白色茶花。

尖葉山花(C.cuspidata W),產川北山區。枝條灰色。花白色,頂生或腋生。葉窄橢圓形,葉尖窄長。

尾葉山茶(C.caudata W),產南川山區。花白色。果內僅一粒種子。葉質薄,葉尖窄長。

峨眉紅山茶(Comeiensis C),產峨眉、川南海拔1200m左右山中。花頂生,五瓣,紅色。

紅花油茶(C.polyodanta H),產敘永、古藺等地。小喬木。葉圓形,質厚。花5~6瓣,鮮紅色,花大8~10cm。果大,皮厚。當地稱為「紅山茶」。

川鄂連蕊茶(C.rosthorniana H),產川南海拔500~1200m山區。常綠灌木。枝葉細小,花白色。為川茶花主要砧木,俗稱蒙茶。

上述野生茶花,間或存現花瓣數量增加或雄蕊變態、雄蕊瓣化現象。近年省內園林工作者在青城山、丹棱、西昌和會東等地發現過重瓣的野生山茶。按照古育花的人工選擇規律,人們常優先選擇變異或芽變枝進行培育和繁殖發展,因而才會有今天的姿態各異的眾多品種。按現存的茶花品種的形態比較,可以看出茶花中的多數武瓣品種和一些文瓣品種,當是四川原產野生茶花的選育品種。從川內,現有千年古樹(寶珠茶在川西、涪陵生長的古樹)和其他數百年高齡的古樹(紅七心在巴縣、米易生長,花王寶在江北白廟子生長)的情況,可以認為是川內自有品種。

從現有茶花品種看,呈現不同數量瓣化雄蕊的品種有大紅陽、大紅袍、崇寧袍、花絲蓮、石榴茶、杜鵑茶、小鳳冠、鐵殼寶珠等。川茶花的新品種,大多是能結實的茶花品種自然雜交後得到的新變種。一些品種的芽變枝的繁殖株亦能得到新品種,例如紅鳳尾來源於花鳳尾的芽變枝,噴原砂的芽變枝可得到梔子紅、梔子白、鴛鴦梔子等品種,大紅陽的芽變枝可得到花紅陽、點雪紅,胭脂蓮可芽變化胭脂、*砂蓮品種。

三、川茶花在什邡

什邡縣種植川茶花的歷史悠久。後蜀王妃花蕊夫人《宮詞百首補》(公元950年左右)中有詠什邡茶花詩一首,原文為「山茶樹樹采山坳,恍如赤霞彩雲飄。人道邡江花如錦,勝過天池天卉搖」。明萬曆年間在外省做官的劉宇亮歸故鄉綿竹時帶回噴*砂、白十景等名種茶花,不久亦傳入什邡地區。清嘉慶十七年《什邡縣志》載「嘉慶二年,縣西北所產之山茶花,價忽昂貴,其異樣者,一本值五六百金。合邑宣傳,流及旁邑,蓄花之家,賭賣花枝」。可見其盛況。至民國時期,紅白鄉有13戶專以生產茶花為業,有圃地數十畝。紅白鄉森林茂密,雨水充沛,土質為含礫石黃砂壤,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多種樹木生長旺盛。因之茶花生產良好,有的品種一年可發三次新梢,每次抽梢著葉5~6片(成都僅4片左右),所以是理想的繁殖基地,年出圃量可達三萬余株。

什邡茶花在30年代通過成都花師鄧雙發、肖華興等人每年運銷內江、重慶等地。目前重慶市林木墓園內生長的川茶花大樹,就是抗日戰爭時期鄧雙發船運茶花至重慶交由舒伯泉花師指導栽植的。又由本縣花師毛羽賓、袁子平、鄭時友、廖花客等人運往川西各地及綿陽銷售。目前成都文化公園、草堂寺的茶花大樹均是什邡供應的。臨解放時全縣茶花圃地面積僅有7畝多,茶花二年出苗出圃價下跌「斗米百株」。解放後,茶花銷售量極少,僅有專業園林單位前來購量。「文革」時茶花更遭到毀樹滅園的破壞。近年來,什邡縣政府特別重視恢復什邡的茶花生產優勢。組織力量進行專門調查,清查和保護了殘存的茶花樹,號召建立專業圃發展茶花。1994年縣內已有縣屬品種園1處,集體品種園3處,專業戶繁殖茶花已有60多戶,共有茶花樹1200株,每年出幼株上萬苗。銷售面已擴大到江南、西南各省。本世紀內,什邡育成的新品種有:革命旗、白綾、朝霞、粉荷花、興榮茶、方亭春、卷葉紅等。什邡現有川茶花品種75個。

什邡縣山茶花協會於1981年成立。20年來,協會通過講課、參觀、印發專刊交流茶花技術,組織了4次全縣性茶花品種展覽。1992年2月,協會又參加在南郊公園舉辦的成都地區茶花展覽,展出了什邡特有的茶花名種、新種,獲得了市園林局頒發的特別獎。

Ⅲ 茶花栽培歷史有多久

茶花栽培歷史悠久,隋唐時代即已盛栽,「山茶似海石榴,出桂洲,易地亦有。山茶花葉似茶樹,高者丈余,花大盈寸,色如緋,十二月開」。至宋代出現了茶花花會,范大成詩曰「門巷歡呼十里寺,臘前風物已知春」。明清已有茶花「花史」和茶花譜的專著。茶花古樹有雲南普洱縣的茶花王,樹高13米,粗3、2米,樹齡1700多年。大理有株千年茶,重瓣大花,被譽為「萬朵茶。」昆明西山華庭寺內,有明朝種植的南山茶,一樹干苞,浩如花海。西山太華寺的「通草片」古樹,相傳是明初建文帝流亡入滇時手植。浙江瑞安縣大羅山化成洞寶岩庵海拔380米的裸岩間,保存1200年的樹高8、5米的「金心茶」。青島嶗山太清宮有600年的「絳雪」,四川什邡八座墳有520年川茶「鐵殼寶峰」,浙江普陀山龍壽庵有330年古山茶,重慶市萬縣西山200年以上的古茶樹。

Ⅳ 茶花的由來

山茶別名山茶花,耐冬,古名海石榴.屬常綠灌木或喬木。山茶是中國傳統名花,世界名花之一。因其植株形姿優美,葉濃綠而光澤,花形艷麗繽紛,而受到全世界園藝界的珍視。

我國山茶的栽培早在隋唐時代就已進入宮廷和百姓亭院了。到了宋代,栽培山茶花之風日盛。南宋詩人范成大曾以「門巷歡呼十里寺,臘前風物已知春」的詩句,來描寫當時成都海六寺山茶花的盛況。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王象晉《群芳譜》,清代朴靜子的《茶花譜》等都對山茶花有詳細的記述。到了七世紀時,山茶首傳日本,十八世紀起,山茶多次傳往歐美。

山茶在園林應用方面極其廣泛。山茶樹冠多姿,葉色翠綠,花大艷麗,花期長,值冬末春初開花。江南地區可叢植或散植於庭園、花徑、假山旁或草坪、樹叢邊緣來裝點景色。也可片植為山茶園觀賞。山茶在北方宜盆栽,用來布置廳堂、會場,則效果更佳。而且山茶對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有較強的吸收能力。適用於工礦區的綠化。

Ⅳ 山茶花的栽培歷史是怎樣的

山茶是中國著名的十大傳統名花之一。樹姿優美,四季常綠,花色嬌艷,花期較長。象徵吉祥福瑞。為昆明、寧波、金華、溫州、衡陽、景德鎮等市市花。

我國栽培山茶歷史悠久,至今已有4000餘年。唐朝時,山茶已植於庭院,視為花卉珍品。清朝的《廣群芳譜》、《花鏡》等著作中,就詳細介紹了山茶的栽培管理方法。

山茶產地廣泛。我國的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安徽、湖南、雲南等地均有栽培,尤以浙江、雲南為盛產。故有「雲南茶花甲天下」之說。如今全世界廣泛栽培。山茶品種頗多,同屬的就有200餘個品種,園藝栽培品種上百種,僅我國就有60餘種。世界新育成品種就達3000~4000個。按花形分,有單瓣牡丹、復瓣牡丹、重瓣牡丹、白頭翁等;按花色分有紅、白、黃、綠、紫等色,僅紅色又可分大紅、銀紅、粉紅、洋紅、玫瑰紅等。可謂艷麗多彩,色姿齊備,美不勝收。

Ⅵ 山茶花來歷

山茶來花原產我國。公元7世紀初,日自本就從我國引種茶花,到15世紀初大量引種我國山茶花的品種。1739年英國首次引種我國山茶花,以後山茶花傳入歐美各國。至今,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和義大利等國在山茶花的育種、繁殖和生產方面發展很快,已進入產業化生產的階段,品種間、種間雜種和新品種不斷上市。
我國栽培山茶花的歷史悠久。自南朝開始已有山茶花的栽培。唐代山茶花作為珍貴花木栽培。到了宋代,栽培山茶花己十分盛行。南宋時溫州的茶花被引種到杭州,發展很快。明代《花史》中對山茶花品種進行描寫分類。到了清代,栽培山茶花更盛,茶花品種不斷問世。1949年以來,我國山茶花的栽培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品種的選育又有發展。目前我國山茶花品種已有300個以上。在浙江、福建和江蘇等地已開始批量生產。目前,已成為花卉市場冬季主要的盆栽觀賞花木。

Ⅶ 山茶花的簡介。

山茶,"十大名花"中排名第七。

枝條黃褐色,小枝呈綠色或綠紫色至紫褐色

花瓣為碗形,分單瓣或重瓣,單瓣茶花多為原始花種,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達60片

葉片呈橢圓形、長橢圓形、卵形至倒卵形,長4~10cm。

拓展資料:

山茶花(學名:Camellia japonica L.),又名:山茶、茶花,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屬常綠灌木和小喬木。古名海石榴。有玉茗花、耐冬或曼陀羅等別名,又被分為華東山茶、川茶花和晚山茶。茶花的品種極多,是中國傳統的觀賞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七,亦是世界名貴花木之一。

分布於重慶、浙江、四川、江西及山東;日本、朝鮮半島也有分布。

中國栽培山茶花的歷史悠久。自南朝開始已有山茶花的栽培。唐代山茶花作為珍貴花木栽培。到了宋代,栽培山茶花己十分盛行。南宋時溫州的茶花被引種到杭州,發展很快。明代《花史》中對山茶花品種進行描寫分類。到了清代,栽培山茶花更盛,茶花品種不斷問世。

1949年以來,中國山茶花的栽培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品種的選育又有發展。中國山茶花品種已有300個以上。

Ⅷ 中國山茶的栽培始於何時

中國山茶的栽培究竟始於何時,國內外茶花學術界對此都非常關注。我國有幾本茶花專著,都說春秋末期吳王夫差的梧桐園中栽有山茶。2001年筆者去四川考察古山茶時,曾向最早發表此說的作者請教,結果未得到確證。後來,又去了蘇州市(古代曾為春秋時期吳國都城)找到有關文物、檔案部門查閱了許多古代地方誌等古籍文獻,也均未發現有梧桐園種山茶的記載。

2002年初,我們編著《中國茶花文化》專著時,在《四庫全書》中查到了宋初陶榖撰寫的《清異錄》,其中輯錄有張翊的《花經》。張翊在《花經》中將許多花卉按「九品九命」的等級進行排列。而山茶被排列為「七品三命」,即第七等。這至少說明:其一,當時山茶已從野生進入人工栽培;其二,當時山茶已成為公認的名花;其三,當時山茶已成為人們喜愛的觀賞性花卉了。

張翊的《花經》究竟成書於何時?筆者在紹興圖書館新購置的一套《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中發現了一篇明代陳詩教的《花里話》。《花里話》中也引錄了張翊的《花經》,內容與《清異錄》所引的《花經》一字不差,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引錄的前言第一句寫著:「蜀漢張翊好學多思致,嘗戲造花經……」。至此我們可以認定,張翊是三國蜀漢時期(221—263)之人,而當時蜀漢的疆域,佔有今四川、雲南的大部分,貴州全部,陝西漢中和甘肅南部白龍江流域的一部分。由此可見,早在1800年前的三國蜀漢這些地域,山茶已成為人們喜愛的花卉了。中國山茶由野生進入人工栽培的歷史,至少已有1800年。我們把這一結論寫進了《中國茶花文化》一書,許多專家對此表示了肯定。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夏麗芳研究員在書面審稿意見中寫道:「把茶花的栽培歷史追溯到三國時代(1800年前),給中國以及全世界的茶花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中國花卉協會江澤慧會長在序言中更是寫道:「本書以翔實的資料,確鑿的證據,將中國茶花栽培的歷史,由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提前到1800年前的三國時期。」

熱點內容
花藝盆景園 發布:2024-11-27 09:44:18 瀏覽:51
上海的鮮花港在哪裡 發布:2024-11-27 09:42:03 瀏覽:812
多樂士雪中百合 發布:2024-11-27 09:37:04 瀏覽:647
斯沃琪手錶情人節版 發布:2024-11-27 09:32:02 瀏覽:470
風吹荷花笑 發布:2024-11-27 09:31:53 瀏覽:145
亳州牡丹園 發布:2024-11-27 09:31:20 瀏覽:294
林清軒山茶花油的爆痘 發布:2024-11-27 09:31:19 瀏覽:535
西安都市鮮花 發布:2024-11-27 09:19:40 瀏覽:971
鮮花黃英 發布:2024-11-27 09:15:27 瀏覽:122
梅花鎖開鎖技巧視頻 發布:2024-11-27 09:11:47 瀏覽: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