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茶花女朱莉

茶花女朱莉

發布時間: 2024-06-22 21:30:42

『壹』 關於《茶花女》

瑪格麗特臨死前,債主們都來了,帶著借據,逼她還債。執行官奉命來執行判決,查封了她的全部財產,只等她死後就進行拍賣。彌留之際,她不斷地呼喊著阿爾芒的名字,「從她的睛里流出了無聲的眼淚」。她始終沒有再見到她心愛的人。
死後只有一個好心的鄰居朱莉為她入殮。當阿爾芒重回到巴黎時,她把瑪格麗特的一本日記交給了她。從日記中,阿爾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靈。「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
阿爾芒懷著無限的悔恨與惆悵,專門為瑪格麗特遷墳安葬,並在她的墳前擺滿了白色的茶花。

『貳』 《茶花女》最後守在瑪格麗特身邊的是誰

是朱麗葉,瑪格麗特病重期間,好友朱麗葉一直守護在她身邊,陪著她,直到她病逝,在瑪格麗特生命最後的時光里,他一直思念著阿爾芒,期望能見她最後一面,她每天不斷寫信,即使已經身體虛弱無力,仍不能阻止他紙筆寫信給他

『叄』 《紅與黑》《茶花女》 故事梗概

紅與黑

小說主人公於連,是一個木匠的兒子,年輕英俊,意志堅強,精明能幹,從小就希望藉助個人的努力與奮斗躋身上流社會。
在法國與瑞士接壤的維立葉爾城,坐落在山坡上,美麗的杜伯河繞城而過,河岸上矗立著許多鋸木廠。 市長德瑞那是個出身貴族,在扣上掛滿勛章的人。
他五十歲左右,他的房子有全城最漂亮的花園,他的妻子是最有錢而又最漂亮的妻子,但他才智不足,「他只能辦到嚴格地收討他人的欠債,當他自己欠人家的債時,他愈遲還愈好」。在這座城市還有一個重要人物,是貧民寄養所所長——哇列諾先生。他花了一萬到一萬兩千法郎才弄到這個職位,他體格強壯棕紅色的臉,黑而精粗的小鬍子,在別人眼中他是個美男子,連市長都懼他三分。但市長為了顯示自己高人一等,決心請一個家庭教師。
木匠索黑爾的兒子於連,由於精通拉丁文,被選作市長家的家庭教師。他約十八九歲,長得文弱清秀,兩只又大又黑的眼睛。在寧靜時,眼中射出火一般的光輝,又象是熟思和探尋的樣子,但一瞬間,又流露出可怕的仇恨,由於他整天抱著書本不放,不願做力氣活,因而遭到全家的嫌棄與怨恨,經常被父親和兩個哥哥毒打。他小時瘋狂地崇拜拿破崙,渴望像拿破崙那樣身佩長劍,做世界的主人。認為拿破崙「由一個既卑微又窮困的下級軍官,只靠他身佩的長劍,便做了世界上的主人」。但後來他又想當神甫,因為「如今我們眼見四十歲左右的神父能拿到十萬法郎的薪俸。這就是說他們能拿到十萬法郎,三倍於拿破崙當時手下的著名的大將的收入。」於是,他投拜在神甫西朗的門下,鑽研起神學來。他仗著驚人的好記性把一本拉丁文《聖經》全背下來,這事轟動了全城。
市長的年輕漂亮的妻子是在修道院長大的,對像她丈夫那樣庸俗粗魯的男人,打心底里感到厭惡。由於沒有愛情,她把心思全放在教養3 個孩子身上。她認為男人「除了金錢、權勢、勛章的貪欲以外,對於一切都是麻木不仁」。最初,她把於連想像為一個滿面污垢的鄉下佬,誰知見面時卻大出她的意料:面前這個年輕人竟是這樣白皙,眼睛又這樣溫柔動人。以為他「實際上是一個少女」故意假扮男裝。她對於連產生好感,甚至覺得「只有在這個少年教士的心裡,才有慷慨、高尚、仁愛」。瑞那夫人的女僕愛麗沙也愛上了於連,愛麗沙得到了一筆遺產,要西郎神父轉達她對於連的愛慕,於連拒絕了女僕愛麗沙的愛情。瑞那夫人得知此事心裡異常高興,一股幸福的流泉瀉落在她的心海里,她發覺自己對他產生了一種從未有過的一種感情。
夏天市長一家搬到凡尼鎮鄉下花園別墅居住,晚上乘涼的時候,全家聚在一株菩提樹下,於連無意間觸到了瑞那夫人的手,她一下子縮回去了,於連以為瑞那夫人看不起他,便決心必須握住這只手。第二天晚上他果然做了,瑞那夫人的手被於連偷偷地緊握著,滿足了他的自尊心。瑞那夫人被愛情與道德責任折騰得一夜未合眼。她決定用冷淡的態度去對待於連。可是當於連不在家時,她又忍不住對他的思念。而於連也變得更大膽,他在心裡暗想:「我應該再進一步,務必要在這個女人身上達到目的才好。如果我以後發了財,有人恥笑我當家庭教師低賤,我就讓大家了解,是愛情使我接受這位置的」。
深夜2 點闖進了她的房裡。開始,她對於連的無禮行為很生氣,但當她看到「他兩眼充滿眼淚」時,便同情起他來。她暗想,如果在10年前能愛上於連該多好。不過,在於連的心裡則完全沒有這種想法,他的愛完全是出於一種野心,一種因佔有欲而產生的狂熱。他那樣貧窮,能夠得到這么高貴、這么美麗的婦人,已經是上天的恩賜了。
不久,皇帝駕臨維立葉爾,在瑞那夫人的安排下,於連被聘當上了儀仗隊隊員,使他有在公眾面前大出風頭的機會。迎駕期間,於連作為陪祭教士參加瞻拜聖骸典禮。之後,他對木爾侯爵的侄子、年輕的安倍主教十分崇敬。心想,安倍主教如此年輕就有顯赫的地位,而且倍受女人的青睞,暗下決心「寧願受宗教的制裁,也要達到令美人羨慕的境界」。
瑞那夫人心愛的兒子病危,她認為這是上帝對自己不道德行為的一種懲罰,她陷入了可怕的懺悔里。這時,愛麗沙又把夫人的事暗中告訴了哇列諾先生,他早先曾貪戀瑞那夫人的美色碰了一鼻子灰,便趁機給市長寫了一封告密信。但市長擔心如果把妻子趕出家門,自己將失去一大筆遺產,而且也有損於自己的名譽,採取「只懷疑而不證實」的辦法。但在這座城市裡,街談巷議對瑞那夫人和於連卻越來越不利。一次愛麗沙向西朗神父懺悔時,又談出於連與瑞那夫人的秘密關系。關心於連的神父要他到省城貝尚松神學院進修。告別後的第三天夜裡,於連又冒險趕回維立葉爾,與瑞那夫人見面,此時的瑞那夫人由於思念的痛苦,已憔悴得不像人樣了。
貝尚松是法國一座古城,城牆高大。初到神學院,那門上的鐵十字架,修士的黑色道袍,和他們麻木不仁的面孔都使於連感到恐怖。院長彼拉神父是西郎神父的老相識,因此對於連特別關照。他對於連說:「嘻笑就是虛偽的舞台」。
在321個學生中,絕大部分是平庸的青年,由此於連自信會迅速獲得成功。他悄悄對自己說:「在拿破崙統治下,我會是個軍曹,在未來的神父當中,我將是個主教。」由於學習成績名列前茅,院長竟讓他當新舊約全書課程的輔導教師。
但神學院是個偽善的地方,他很快就墮入了憂郁之中。彼拉院長受到排擠辭職不幹了,並介紹於連為木爾侯爵的秘書。彼拉神父專門給他介紹侯爵一家他說「你要十分注意,一個象我們這種行業的人,只有靠這些大人先生們才有前途……在這樣一個社會里,如果你得不到人家的尊敬,你的不幸是註定的了」。
侯爵瘦削而矮小,有一對十分靈活的眼睛,頭上帶有金色假發。他是個極端保皇黨人,法國大革命時,他逃亡國外,王朝復辟後,他在朝中取得了顯赫的地位。於連每天的工作就是為他抄寫稿件和公文,侯爵對於連十分滿意,派他去管理自己兩個省的田莊,還負責自己與貝尚松代理主教福力列之間的訴訟通訊,後又派他到倫敦去搞外交,贈給他一枚十字勛章,這使於連感到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於連在貴族社會的熏陶下,很快學會了巴黎上流社會的藝術,成了一個花花公子,甚至在木爾小姐的眼裡,他也已脫了外省青年的土氣。木爾小姐名叫瑪特兒,是一個有金栗色頭發,體態勻稱,非常秀麗的姑娘,但「這雙眼睛透露出一種內心可怕的冷酷」。她讀過許多浪漫主義愛情小說,並被3 世紀前一段家史所激動:她的祖先木爾是皇後瑪嘉瑞特的情夫,被國王處死後,皇後向劊子手買下了他的頭,在深夜裡親自把它埋葬在蒙馬特山腳下。她十分崇拜皇後的這種為愛情而敢冒大不韙的精神,她的名字瑪特兒就是皇後的愛稱。
起初,於連並不愛瑪特兒那清高傲慢的性格,但想到「她卻能夠把社會上的好地位帶給她丈夫」時,便熱烈地追求起她來。瑪特兒也知道於連出身低微,但她懷著一種「我敢於戀愛一個社會地位離我那樣遙遠的人,已算是偉大和勇敢了」的浪漫主義感情,因此,她在花園里主動挽著於連的胳膊,還主動給他寫信宣布愛情。為了考驗於連的膽量,她要於連在明亮的月光下用梯子爬到她的房間去。於連照樣做了,當晚她就委身於他了,過後瑪特兒很快就後悔了 。
一次,他們在圖書室相遇,她邊哭邊對於連說:「我恨我委身於第一個來到的人」於連感到痛苦,他摘下掛在牆上的一把古劍要殺死她,瑪特兒一點都不害怕反而驕傲地走到於連面前,她認為於連愛她已經愛到要殺了她的程度,便又與他好起來。夜裡於連再次爬進她的房間,她請求於連做她的「主人」,自己將永遠做他的奴隸,表示要永遠服從他。可是,只要於連稍許表露出愛慕的意思,她又轉為憤怒,毫不掩飾的侮辱他,並公開宣布不再愛他。
因為於連的記憶力很好,木爾侯爵讓他列席一次保王黨人的秘密會議,會上有政府首相、紅衣主教、將軍。會後,木爾侯爵讓於連把記在心裡的會議記錄冒著生命危險帶到國外去。在驛站換馬時,差點被敵方殺害,幸好他機警地逃脫了,與外國使節接上了頭,然後留在那等回信。在那兒他遇到俄國柯哈莎夫王子,他是個情場老手,於連便把自己的愛情苦惱講給他聽,他建議於連假裝去追求另一個女性,以達到降伏瑪特兒的目的,並把自己的五十三封情書交給她,「把這些信轉抄一份寄給你所選定的女性,這個女性必須是瞧你不起的對方的熟人。」
於連回到巴黎後,將這些情書一封封寄給元帥夫人,元帥夫人受了感動,給於連回信,瑪特兒再也忍耐不住了,跪倒在於連的腳下,求他愛她,於連的虛榮心得到極大的滿足,「看呀!這個驕傲的女人,居然躺在我的腳下了!」。不久,瑪特兒發現自己懷孕了,她寫信告訴父親,要他原諒於連,並成全他們的婚事。侯爵在愛女堅持下,一再讓步。先是給了他們一份田產,准備讓他們結婚後搬到田莊去住。隨後,又給於連寄去一張驃騎兵中尉的委任狀,授予貴族稱號。
於連在驃騎兵駐地穿上軍官制服,陶醉在個人野心滿足的快樂中,「由於恩寵,剛剛才作了二天的中尉,他已經在盤算好至遲有象過去的大將軍一樣,在三十歲上,就能做到司令,那麼到二十三歲,就應該在中尉以上。他只想到他的榮譽和他的兒子。」這時,他突然收到了瑪特兒寄來的急信。信中說:一切都完了。於連急忙回去,原來瑞那夫人給木爾侯爵寫信揭露了他們原先的關系。這時惱羞成怒的於連立即跳上去維拉葉爾的馬車,買了一支手槍,隨即趕到教堂,向正在禱告的瑞那夫人連發兩槍,夫人當場中槍倒地。 於連因開槍殺人被捕了。
入獄後,他頭腦冷靜下來,對自己行為感到悔恨和恥辱。他意識到野心已經破滅,但死對他並不可怕。瑞那夫人受了槍傷並沒有死。稍愈後,她買通獄吏,免得於連受虐待。於連知道後痛哭流涕。瑪特兒也從巴黎趕來探監,為營救於連四處奔走,於連對此並不感動,只覺得憤怒。公審的時候,於連當眾宣稱他不祈求任何人的恩賜,他說:「我決不是被我的同階級的人審判,我在陪審官的席上,沒有看見一個富有的農民,而只是些令人氣憤的資產階級的人。」結果法庭宣布於連犯了蓄謀殺人罪,判處死刑。 瑞那夫人不顧一切前去探監。
於連這才知道,她給侯爵的那封信,是由聽她懺悔的教士起草並強迫她寫的。於連和瑞那夫人彼此饒恕了,他拒絕上訴,也拒絕做臨終禱告,以示對封建貴族階級專制的抗議。
在一個晴和的日子裡,於連走上了斷頭台。瑪特兒買下了他的頭顱,按照她敬仰的瑪嘉瑞特皇後的方式,親自埋葬了自己情人的頭顱。至於瑞那夫人,在於連死後的第三天,抱吻著她的兒子,也離開了人間。

茶花女

瑪格麗特原來是個貧苦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後,開始了賣笑生涯。由於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貴族公子爭相追逐,成了紅極一時的「社交明星」。她隨身的裝扮總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稱「茶花女」。
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礦泉治療時,療養院里有位貴族小姐,身材、長相和瑪格麗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親摩里阿龍公爵在偶然發現瑪格麗特很像他女兒,便收她做了乾女兒。瑪格麗特說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應只要她能改變自己過去的生活,便負擔她的全部日常費用。但瑪格麗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將錢減少了一半,瑪格麗特入不敷出,到現在已欠下幾萬法郎的債務。
一天晚上10點多,瑪格麗特回來後,一群客人來訪。鄰居普呂當絲帶來兩個青年,其中一個是稅務局長迪瓦爾先生的兒子阿爾芒·迪瓦爾,他瘋狂地愛著茶花女。
一年前,瑪格麗特生病期間,阿爾芒每天跑來打聽病情,卻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普呂當絲向瑪格麗特講了阿爾芒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動。瑪格麗特和朋友們跳舞時,病情突然發作,阿爾芒非常關切地勸她不要這樣殘害自己,並向瑪格麗特表白自己的愛情。他告訴茶花女,他現在還珍藏著她六個月前丟掉的紐扣。瑪格麗特原已淡薄的心靈再次動了真情,她送給阿爾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許
阿爾芒真摯的愛情激發了瑪格麗特對生活的熱望,她決心擺脫百無聊賴的巴黎生活,和阿爾芒到鄉下住一段時間。她准備獨自一人籌劃一筆錢,就請阿爾芒離開她一晚上。阿爾芒出去找瑪格麗特時,恰巧碰上瑪格麗特過去的情人,頓生嫉妒。他給瑪格麗特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說他不願意成為別人取笑的對象,他將離開巴黎。
但他並沒有走,瑪格麗特是他整個希望和生命,他跪著請瑪格麗特原諒他,瑪格麗特對阿爾芒傾述「你是我在煩亂的孤寂生活中所呼喚的一個人」。
經過努力,瑪格麗特和阿爾芒在巴黎郊外租把一間房子。公爵知道後,斷絕了瑪格麗特的經濟來源。她背著阿爾芒,典當了自己的金銀首飾、披巾和車馬來支付生活費用。阿爾芒了解後,決定把母親留給他的一筆遺產轉讓,以還清瑪格麗特所欠下的債務。經紀人要他去簽字,他離開瑪格麗特去巴黎。
那封信原來是阿爾芒的父親迪瓦爾先生寫的,他想騙阿爾芒離開,然後去找瑪格麗特。告訴瑪格麗特,他的女兒愛上一個體面的少年,那家打聽到阿爾芒和瑪格麗特的關系後表示:如果阿爾芒不和瑪格麗特斷絕關系,就要退婚。瑪格麗特痛苦地哀求迪瓦爾先生,如果要讓她與阿爾芒斷絕關系,就等於要她的命,可迪瓦爾先生毫不退讓。為阿爾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作出犧牲,發誓與阿爾芒絕交。
瑪格麗特非常悲傷地給阿爾芒寫了封絕交信,然後回到巴黎,又開始了昔日的荒唐的生活。她接受了瓦爾維勒男爵的追求,他幫助她還清了一切債務,又贖回了首飾、開司米披巾和馬車。阿爾芒也懷著痛苦的心情和父親回到家鄉。
阿爾芒禁仍深深地懷念著瑪格麗特,他又失魂落魄地來到巴黎。他決心報復瑪格麗特的「背叛」。他找到了瑪格麗特,處處給她難堪,甚至找了另一個「情婦」。罵她是沒有良心、無情無義的娼婦,把愛情作為商品出賣。瑪格麗特面對阿爾芒的誤會,傷心地勸他忘了自己,永遠不要再見面。阿爾芒卻要她與自己一同逃離巴黎,逃到沒人認識他們的地方,緊緊守著他們的愛情。瑪格麗特說她不能那樣,因為她已經起過誓,阿爾芒誤以為她和男爵有過海誓山盟,便氣憤地給瑪格麗特寫信侮辱她,並寄去了一張五百法郎的紙幣,作為「過夜費」。
瑪格麗特受了這場刺激,一病不起。新年快到了,瑪格麗特的病情更嚴重了,臉色蒼白,沒有一個人來探望她,她感到格外孤寂。迪瓦爾先生來信告訴她,他感謝瑪格麗特信守諾言,已寫信把事情的真象告訴了阿爾芒,現在瑪格麗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見到阿爾芒。
臨死前,債主們都來了,帶著借據,逼她還債。執行官奉命來執行判決,查封了她的全部財產,只等她死後就進行拍賣。彌留之際,她不斷地呼喊著阿爾芒的名字,「從她的睛里流出了無聲的眼淚」。她始終沒有再見到她心愛的人。
死後只有一個好心的鄰居朱莉為她入殮。當阿爾芒重回到巴黎時,她把瑪格麗特的一本日記交給了她。從日記中,阿爾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靈。「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
阿爾芒懷著無限的悔恨與惆悵,專門為瑪格麗特遷墳安葬,並在她的墳前擺滿了白色的茶花。

『肆』 《茶花女》中出現的所有人物【要全面,我追分】

瑪格麗特,阿爾芒·迪瓦爾,稅務局長迪瓦爾先生,摩里阿龍公爵及其女兒專,瓦爾維勒男爵,鄰居普呂當絲屬,朱莉 真的就這些。。

『伍』 《茶花女》的大概情節是什麼

《茶花女》的故事情節,可以精縮到如下(即大概情節):

有一天,青年亞芒愛上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女性。她就是經常佩戴著茶花,而有「茶花女」之稱的社交界名女人瑪格麗特。

亞芒經由朋友介紹得以接近瑪格麗特,但是,卻受到瑪格麗特的冷落,使得他只好撒手作罷。之後,瑪格麗特也為了養病,而作了一趟長途旅行。過了二年,重返巴黎的瑪格麗特,再次與亞芒晤面,盡管瑪格麗特對亞芒毫無記憶,但是,亞芒卻深感自己對她的愛慕之情有增無減。

某夜,當瑪格麗特盡情地享受朋友們的熱情招待時,突然舊病復發,此時,追求瑪格麗特的亞芒始對她表示由衷的關心,同時傾吐了沉澱已久的戀慕之情。此舉使得原以為將在人情淡薄的世界中自生自滅的她深受感動。

於是,初嘗真情的瑪格麗特絞盡腦汁來迴避世人的眼光,同時興奮為愛情生活作為各項安排。

不久,他們便遷移到巴黎市郊的杜基巴爾,過著互敬互愛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常,當亞芒嚴厲的父親獲悉此事後,便氣極敗壞地趕往巴黎。盡管他承認了他倆之間根深蒂固的愛情,卻仍然懇求瑪格麗特顧及其子的前途離開亞芒。瑪格麗特在傷心之餘,答應了父親的要求,同時,偽裝已經變心而忍受著亞芒的侮蔑和憤恨。

而後,亞芒前往中東旅行,而瑪格麗特也成了某一貴族的情婦。但是,在旅途中,亞芒於書信往返中化解了誤會,使得忍受著愛情折磨的瑪格麗特得到慰藉,然而不幸的是,她在肺病摧殘下與世長辭了!


  • 《茶花女)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小仲馬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大仲馬任奧爾良公爵秘書處的文書抄寫員時與一女裁縫所生的私生子。《茶花女》是小仲馬的第一部揚名文壇的力作,小說所表達的人道主義思想,體現出人間的真情,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寬容與尊重,體現了人性的愛,這種思想感情引起人們的共鳴,並且受到普遍的歡迎。

  • 《茶花女》創作背景:

《茶花女》就是根據小仲馬親身經歷所寫的一部力作,這是是發生在他身邊的一個故事。小仲馬出生於法國巴黎,他的母親卡特琳娜·拉貝是一個貧窮的縫衣女工,他的父親大仲馬當時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抄寫員,後來在戲劇創作和小說創作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成為法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中的重要代表。隨著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的不斷改變,他的父親大仲馬越來越瞧不起縫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貝。他混跡於巴黎的上流社會,整日與那些貴婦人、女演員廝混在一起,把小仲馬母子倆忘得一千二凈。可憐的縫衣女工只好一個人起早貪黑辛苦勞動,勉強維持母子兩人的生計。小仲馬七歲的時候,父親大仲馬通過打官司從卡特琳娜·拉貝手中奪取了對兒子的監護權,而那位勤勞善良的縫衣女工則就此失去了自己一手養大的兒子,重新成為一個孤苦伶仃的人。這使小仲馬從小體驗到了人世間的殘酷和不平。使得小仲馬熱切地期望著自己也能像父親一樣,揚名於文壇。於是,他也開始從現實中取材,從婦女、婚姻等問題中尋找創作素材。《茶花女》就是根據他親身經歷所寫的一部力作。這是是發生在小仲馬身邊的一個故事。1844年9月,小仲馬與巴黎名妓瑪麗·杜普萊西一見鍾情。瑪麗出身貧苦,流落巴黎,被逼為娼。她珍重小仲馬的真摯愛情,但為了維持生計,仍得同闊佬們保持關系。小仲馬一氣之下就寫了絕交信去出國旅行。1847年小仲馬回歸法國,得知只有23歲的瑪麗已經不在人世,她病重時昔日的追求者都棄她而去,死後送葬只有兩個人!她的遺物拍賣後還清了債務,餘款給了她一個窮苦的外甥女,但條件是繼承人永遠不得來巴黎!現實生活的悲劇深深地震動了小仲馬,他滿懷悔恨與思念,將自己囚禁於郊外,閉門謝客,開始了創作之程。一年後,當小仲馬24歲時,寫下了這本凝集著永恆愛情的《茶花女》。名妓瑪麗·杜普萊西嚮往上流社會生活,和小仲馬母親卡特琳娜·拉貝被大仲馬拋棄,同時反映當時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拜金現象,批判當時資本主義的黑暗。

『陸』 《茶花女》中出現人物的法語名和有關《茶花女》的人名

瑪格麗特 ( Marguerite Gautier) 阿爾芒 ( Armand Duval) 朱莉 (Julie) 瑪麗·杜普萊西 (Marie Duplessis)

『柒』 《茶花女》的主要內容是

《茶復花女》是法國亞歷山大·小制仲馬的代表作,講述在19世紀40年代,一個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貧苦鄉下姑娘來到巴黎,走進了名利場,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個社交明星,開始了賣笑生涯;並改名為瑪麗·杜普萊西。結實了小仲馬,於是兩人開始了一段交往的愛情故事。《茶花女》是一部世界文學經典,曾被多次搬上舞台銀幕。

熱點內容
賭場風月海棠 發布:2024-06-30 20:23:24 瀏覽:107
紫羅蘭布藝窗簾 發布:2024-06-30 20:13:12 瀏覽:550
徐錦江和邱淑貞 發布:2024-06-30 20:08:32 瀏覽:300
南昌學花藝 發布:2024-06-30 19:59:40 瀏覽:560
荷花夢幻圖 發布:2024-06-30 19:59:39 瀏覽:664
鮮花椒子 發布:2024-06-30 19:59:38 瀏覽:199
釋小龍鬼片 發布:2024-06-30 19:54:47 瀏覽:380
韓國言情電影 發布:2024-06-30 19:38:23 瀏覽:273
好意頭的盆栽 發布:2024-06-30 19:24:58 瀏覽:648
幾p電影 發布:2024-06-30 19:24:00 瀏覽: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