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樁壺

梅花樁壺

發布時間: 2024-07-16 05:42:57

❶ 怎麼辨別 汪寅仙的紫砂壺

此壺為低仿。這樣的壺,在宜興當地遍地都是。 真正汪大師的壺,價值50萬以上,更何況是套壺。

❷ 如何辨別汪寅仙的紫砂壺

汪寅仙紫砂壺特點分析,專業紫砂壺拍賣機構 鑒定 鑒別。

汪寅仙,女,1943年生於江蘇宜興丁山丁南村,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宜興紫砂文化藝術研究專委會顧問。汪寅仙紫砂壺特點 紫砂壺拍賣

其制壺態度一絲不苟、謹慎嚴密,並長期對創作題材深入觀察體會進行藝術的提煉。使作品展現包括形象、神韻與氣質上的美感。她以寫實的手法刻劃自然生態美於花貨上,詮釋田園中旺盛的生機和飽滿盎然的精神。模擬形象惟妙惟肖,在運色上汪寅仙有其獨特的美學觀念,她盡量保持紫砂特有的光華質感,而不求顏色與實物相同。僅於局部做顏色處理,形成一種畫龍點睛的效果,也更能突顯作品造型特色及優雅氣韻。其光素器則講究整體結構慎密及線條流暢,以簡練的形式表達紫砂器特有的美感與深度。汪寅仙紫砂壺特點 紫砂壺拍賣

❸ 明,清時期紫砂歷史名人有哪些

紫砂陶器發端於北宋中期,至明清便逐漸形成強大的創作傳統,隨著紫砂壺藝的興起,紫砂百品競妍、名家輩出、流派紛呈,陳壺以時間為軸,帶您看遍明清紫砂歷史名人。

明弘冶、正德年間(1488~1521年),宜興湖汱九里山金沙寺僧,常與缸瓮匠戶來往,熟諳制陶術,功課之餘,選練細泥,燒造容量頗大的圓形壺器,既不留款,也不鈐印,以指腡紋為標識,附近窯戶競相仿效,一時流傳。宜興籍四川參政吳頤山入仕前,曾寓居金沙寺讀書。隨侍家童供春(亦書龔春或龔供春)見寺僧摶泥為壺,深悟其法,創制樹癭壺式,極為精緻。樹癭壺呈栗式,如古金鐵,嘴及把,仿樹枝彎曲形狀,壺體朴雅古茂,酷肖百年樹癭。供春還改進不少制壺工具,如竹刃木模等。明正德八年(1513年),壺器形制出現菱花,菊花等式,成型採用手工捏制、泥條盤築、泥片鑲接、木模或泥模鑲接等法,但壺坯與缸瓮類仍混裝入窯,焙燒時壺體容易濺上釉淚或產生火疵熔孔。

嘉靖、隆慶年間(1522~1572年)名工輩出。見諸記載的著名制壺藝人有董翰、趙梁、元暢、時朋四人,號稱四家。當時所制壺器分龍蛋、圓珠、蓮房、六瓣圓囊、八瓣扁菊、高把提梁等式,惟趙、元、時三家謹守供春以來的傳統,變化不多。董翰、李茂林則另闢文麗工巧的途徑,朴中帶艷,風格別具。自李茂林之後,紫砂壺焙燒已摒棄陳舊的「裸胎露燒法」,採用匣缽套裝坯件入窯,使壺器色澤光潤。

萬曆年間(1573~1620年),時朋之子時大彬精選上等紫砂泥,調配成各種泥色用以制壺。其作品古樸雄渾,不尚妍媚。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壺,自從聽取太倉名士品茶施茶之論以後才改制小壺。此後時大彬挾其絕技,交接公卿,才名益盛,壺藝也日漸精進。主要作品有僧帽、竹節和各式筋紋器。

時大彬廣收門徒,紫砂界幾乎半數是時派弟子。其中以李仲芳徐友泉最為著名,時有「壺家妙手稱三大」之說。「三大」即時大彬、李大仲芳、徐大友泉師徒三人。李仲芳制壺注重文巧,製品的嘴、把端莊、口蓋嚴謹;徐友泉制壺,以仿古銅器造型和調配色泥見長。

萬曆末,江西景德鎮造瓷名工陳仲美,至宜興改業紫砂器,運用瓷雕技術創制各式花貨(塑器類),所制壺器大都重鏤疊刻,精雕細琢,或摹擬花果,或綴以草蟲。其中束竹紫圓、蟠桃壽星、龍戲海濤等壺,時稱精品。

天啟時(1621~1627年),壺器盛行銘刻和署款、一般名手幾乎無不注意書法,如陳用卿,俗名陳三獃子,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人,製品工整規范,不落俗套,如蓮子湯婆、缽盂、圓珠諸器,能做到不規而圓,這次帶來供大家欣賞的美人肩壺,即體現這一風格,其落款直接運用刀工,有鍾繇貼意,當然也不能排除印鈐。陳用卿的書法造詣也很深,其款字有晉唐風格。

崇禎年間(1628~1644年)士人倡導淺嘗低斟,自斟自飲的茶風,這種飲茶方式使茶壺趨向小型化。惠孟臣創制的小型水平壺可容水60至80毫升。陳六如、陳正明、徐次京、王友蘭等人的壺作,玲瓏纖巧,精緻雅麗。

清康熙、雍正年間(1622~1735年),壺工陳鳴遠吸收明代著名工匠徐友泉、沈子澈的壺藝風格,豐富造型,發展品種,從壺器造型到雕刻,形成獨特的工藝風格。所作浴後妃子壺,泥色純朱,光潤自露,薄如紙片;所作梅樁壺,梅樁皮皺枝纏,極富生態,壺上點綴梅花,以有色泥漿印貼而成,整件作品猶如雕塑。陳鳴遠手制的壺器還有南瓜壺、螺甸壺、束腰方壺、束柴三友壺、四方掇球壺等,造型奇異,變化多端,雕鏤精美,書刻雅健。

期間,仿古銅器的壺形也相繼俑現,如小扁觶、小雲雷、提梁 、分檔索耳等式,採用的泥色有白、黃、天青、烏黑、桃紅、沙白、栗色、硃砂、紫砂等。乾隆初年,傳統的方壺、圓壺,逐步得到完善,筋紋器也日漸流行,壺工競相施藝,高矮胖瘦各呈其貌,精細入微而至繁縟。

乾隆七年(1742年),王南林、楊友蘭、楊繼元、邵基祖、邵德馨、邵玉亭、陳漢文、張懷仁等制壺高手,被選入承德山莊行宮,為朝廷製作一批精美壺器。

乾隆二十三年,有四件精製茶具被遴選入皇宮。這些貢品用琺琅彩、堆雕或泥繪裝飾,典雅華麗。其中邵玉亭所制壺器,式度精嚴,一面飾以堆花荷蓮,一面飾以乾隆詩句。朝廷收藏的陳漢文、邵德馨的四件四方小壺,製作奇巧,堆塑陽文篆字和山水人物、式如天雞,足如傳爐,稱為傳世之作。

至乾隆中期,壺器製作已大體可分普通日用壺和特製工藝壺兩大類。普通壺採用手工成型,其嘴把附件用陶模印製,待壺成型後,需經多次壓勻磨光再安嘴把,十分講究壺的形神氣質。而特製工藝壺的裝飾,集工藝美術之大成,交替運用書法、繪畫、篆刻、浮雕、貼花、鏤空、泥繪、彩釉、攪坭、磨光等工藝,因器而異、變化無窮。

嘉慶年間(1796~1820年),陳鴻壽(號曼生)出任溧陽縣宰。自創壺式18種,繪製成圖,由制壺名手楊彭年等為其製作,並請友人飾以書法、刻文,主要造型有石銚、橫雲、井欄、合歡、方山、瓜形、覆斗、扁石等式。為便於刻畫裝飾、壺身以幾何造型為主,線條簡練,可供裝飾之面較大。

曼生壺四周,多銘刻文字,銘文很多出於幕僚江聽香、郭頻伽、高爽泉、查梅史之手,間有曼生自作。所刻銘文有篆、隸、楷、行諸體。鐫刻時,一般多用「雙入正刀法」,有時也用尖竹、片刀,在未乾的壺坯上直接刻畫。陳曼生在篆刻、書法、繪畫、詩文等方面頗有成就,由此「壺隨字貴,字依壺傳」。曼生壺底部常用「阿曼陀室」、「桑蓮理館」等印記。他在溧陽任職3年,督制的壺不下千百把。

道光初年,出現砂胎錫壺,嘴、把、的,採用白玉琢成,工藝精湛別致。作者朱堅,書畫兼長,工鑒賞,尤精鐵筆銘文,曾著有「壺史」。申錫也是制壺名手之一,善雕刻,精捏塑,他和楊彭年合制的茶壺,敦樸如古銅器,被譽稱「申揚」。楊彭年、楊鳳年兄妹精通壺嘴捏法,雖任意拍捏,宛若天成。楊鳳年所制「風卷葵壺」,形態生動,口蓋嚴密,泥色和潤。

咸豐年間(1851~1861年),許多文人墨客酷好砂壺題款,並把紫砂壺作為饋贈好友或同僚的禮品,因而壺器身價頗高,收藏者與日俱增。有些收藏者以「陶」為號,自稱「壺公」。南壺公名瞿應紹,字子冶,初號月壺,又號老冶、陛春,原籍上海,工詩詞、書畫、篆刻、鑒古,常自製茶壺,至今流傳的石瓢壺式,即是其精心之作,他常托好友鄧奎,專程到宜興監制茶壺,帶回壺坯親自撰銘、刻文、鐫畫,他的壺作時人稱之為「三絕壺」。北壺公張之洞,同治二年探花,號無竟居士,也常命人前往宜興定製壺器,自撰壺銘,所藏砂壺底部均有壺公印章。

其時,砂壺形制「方非一式、圓不一相」,呈現爭妍鬥巧的局面。傳統造型大體可分三類:第一類屬於幾何型,基本由圓、方、錐、橢圓等幾何形狀變化而成。第二類是筋紋型,主要採用花果形態設計,其中包括葵式、菱花、筋瓢等。第三類是自然仿生型,即仿動物形、仿植物形、仿實用器物形或其他物狀造型。比較風行的新穎壺式為邵大亨的「魚化龍」。其壺體浮雕鯉魚、蛟龍和波濤,並用6條S形紋線迴旋組合,壺把琢龍尾翻卷狀;壺嘴、壺蓋分別飾以雲紋和伸縮自如的龍頭,斟茶時龍舌會向下伸出,寓意鯉魚化龍,前程無量。另有一種「石榴多子壺」,以菱角為把手,蓮藕為嘴,冬菇為蓋,並在石榴構成的壺體外,貼飾荔枝、白果、紅棗、瓜子等果品,寓意多子多孫,構思精巧、雅俗共賞。這里的邵大亨掇只壺是其流傳民間的壺式,其嘴、把勻稱自然,口蓋直而緊密,注茶無落帽之憂。邵性格孤傲,清介正直,非到其睏乏時,雖一壺千金,亦不可得。

光緒七至十六年(1881~1890年),國內外興起紫砂收藏熱,前代留存下來的「區區藏器不足以供無盡的取求」(寂園:《陶雅》)於是仿造古器之風盛行,一些收藏家還專請有名壺工上門製作,歷任廣東、湖南巡撫的吳大徵,特請名工黃玉麟依式仿製「供春樹癭壺」,並模仿吳府收藏的鍾鼎及古陶器,製作掇球、書扁、石瓢等壺,其款式精氣渾成不失古意。以後吳大徵又請名工俞國良特製傳爐、橄欖等式、壺底鈐「客齋」陽文印,古篆朴雅,非前代壺印可及。一代金石書畫家吳昌碩、任伯年、吳遠等人也曾定製紫砂壺,並親自在壺上銘刻書畫。

❹ 都有哪些紫砂壺款式

談文玩鮮事兒 最受歡迎圖文公號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文玩大事我先知
自明以始,自清以盛,紫砂壺經歷數百年的發展,器型何止萬千,而其中最耐看的,正是那些經典造型的壺。這些經典壺式自其創制後,就成為各時代壺藝家們喜歡製作的品種,並不斷衍生出新意。
紫砂壺中最耐看的,如:西施壺、石瓢壺、德鍾壺、仿古如意壺、井欄壺、掇球壺、報春壺、供春壺、秦權壺、竹段壺,等等,這十幾種壺型幾乎所有制壺藝人多做過。
造型經典的紫砂壺為什麼那麼有魅力?因為紫砂壺造型得以流傳至今的,都是經歷了時間的考驗,經受歷代愛壺人審美的洗禮而終成經典。
鑒別紫砂壺,懂得紫砂壺之美的第一步是辨別紫砂壺的造型。如何從紫砂壺造型方面鑒別好壞優劣?首先要學會看懂歷代紫砂名家的上乘佳作,根據自身的喜好去欣賞、感受。
「圓器」講究「圓、穩、勻、正」,圓中要有變化,壺體本身和線條的大小、曲直要勻稱,比例要恰當。如石瓢壺、西施壺、仿古壺、掇球壺、井欄壺、德鍾壺、秦權壺等都是馳名中外的典型作品。
【 石 瓢 】
傳統經典款式,歷代名家製作較多,風格各異。細分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漢棠石瓢等。各家的「石瓢」盡管面貌稍有差別,但其整體三角形、底置三足、平蓋橋鈕卻是構成「石瓢」的基本要素,雖歷經幾百年,還是推崇倍致,一直延續下來,深受人們喜愛。
石瓢造型的要點在於力道,要達此目的,則要協調好石瓢各個線條所構成的三角形的比例關系,身筒、流、把,甚至鈕都要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才能最終突出其獨特的力度與氣韻。
【 西 施 】
西施壺,首創者徐友泉,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年)。自小拜時大彬為師。言壺之形若美女西施之豐乳。此壺象豐滿的乳房,壺紐象乳頭,流短而略粗,把為倒耳之形,蓋採用截蓋式,可能後人覺得「西施乳壺」不雅,就改稱「西施」或「倒把西施」。
【 井 欄 】
井欄壺是傳統款式之一 ,顧名思義,其造型源於井欄。古人掘井多置井欄,有的還置井蓋,井頂,井亭,它們即可護井,又能起到美化環境作用。 可分為高井欄、低井欄和方井欄(六方、八方) ,但於壺的整體形式卻沒什麼大的改變。 只是在細節 :如鈕、 流、 把、 蓋上的處理卻有著細微的變化 ,也可以從是看出歷史的痕跡 。另外井欄壺簡單的形式留下很大的發揮的空間, 在裝飾手法上的運用也層出不窮, 詩書畫印皆可點睛 。
井欄壺流大多數是一彎嘴, 也有的以短直嘴出流 。長似鯨虹, 短如鷹喙, 曲直皆微妙 。 此壺式也應屬曼十八之列 。一改當時繁瑣, 守舊, 題材狹窄貧乏的局面 ,以其造就簡潔 、明快、 新穎的壺式 耐人尋味 。搏得當時文士的青睞。 多少年來經歷時間考驗, 終成紫砂壺式中的傳統經典。 後來之匠師從井欄之中汲取了不少靈感 。
【 掇 球 】
典型的幾何型傳統圓壺式,也是最優秀的紫砂壺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壺鈕,壺蓋,身壺,由小中大三個順序排列的球體組成,壺腹為大球,壺蓋為小球,似小球掇於大球上,故稱掇球壺。掇球壺在蓋沿和口沿各塑一條粗細不同的燒線,這種上粗下細復合在一起的雙線,稱為天壓地或文武線,子母線.民國時期程壽珍所作掇球壺為掇球中的精品。
【 仿 鼓 】
仿鼓壺可以說是現代每個制壺人學徒時期學的第一把壺。身扁、腹鼓、頸高、蓋板平滑,壺蓋與口沿子母線吻合嚴密,合成圓線飽滿,扁鈕有力,虹鈕有勢,二彎流胥出自然 ;圓圈把勻勢而起,有些款把圓下有垂,富於靈動,整體骨肉亭勻,收展有度,有一氣呵成之暢。
【 德 鍾 】
典型的傳統壺型,清代邵大亨初創,德鍾壺,大亨所創光素造型代表作中的又一佳器。器形端莊穩重,比例協調,結構嚴謹,技藝手法的表現已達紫砂傳統基礎技藝的巔峰。壺身手感極佳,觸摸舒服,造型簡潔質朴,一洗清季宮廷之繁縟習氣。
【 秦 權 】
秦統一六國後統一了度量衡,「權」就是用來稱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權」壺就是仿其外型。誰最早創制了秦權壺,不得而知。但在晚清梅友竹與韻石合作,一如當年陳鴻壽與楊彭年的傳奇。紫砂題銘,直追曼生,神采翻飛。「載船春茗桃源賣,自有人家帶秤來。」 桃源賣茶,以壺為秤。充滿了想像的意境和瀟灑不羈的情趣。
秦權為壺,氣度泰然,剛正不阿。光面古拙中意象萬千,紫砂泰斗顧景舟更是將秦權做成了素器的巔峰典範。
【 美人肩 】
美人肩是個傳統器形。由清代的老作品修改而來,以體現圓潤的壺身為主,壺蓋與壺身彷彿合為一體,沒有空隙,勾勒出「美人肩」的圓潤,用手撫摸上去,彷彿能感受到她的溫暖。
窈窕秀美的壺身,漂亮勻稱的壺肩,肩項及腹,骨肉勻亭。纖細綽約的壺把和壺嘴,自然舒展,曲線優美。好似美人盈盈而動,清揚婉兮,美目盼兮。
【 供 春 】
在中國紫砂文化史上,供春是一個開創性的人物。明代正德年間,為求讀書清凈,縣官吳頤山帶著書童供春讀書於宜興(舊稱陽羨)南部山區的金沙寺中,閑暇時供春看到寺內老和尚用當地特有的紫砂泥捏制茶壺,飲茶參禪,此時已成佛界習俗。也許是出於好奇吧,偷偷地跟著寺里的老和尚摶坯制壺,他見寺後山上一顆千年銀杏古樹,樹身結著樹癭,像團起來的圓瘤,奇特可愛。於是供春用寺里老和尚制壺後洗手沉澱在缸底的紫砂泥,用茶匙挖空壺身,(那時候還沒發展到拍身筒這個工藝步驟吧?呵呵)再接上與樹癭紋路相似的壺嘴、把,用手指按撳壺身表面並留下許多指螺印,燒成後果然生動異常,連老僧與吳頤山見了都連聲稱贊。供春之壺,勝於金玉。
往期精彩內容:
這種紀念幣沒有流通,只發行了666套,存世量很少,假的很多(視頻)

神了,橄欖核雕刻十八羅漢手持法器五坐騎*(視頻)

視頻講解,梅花樁、飛碟樁,對比一下金剛菩提手串(視頻)

❺ 姓吳的做紫砂壺的都有誰

1、吳介春

【姓名】:吳介春

【年代】:現代

【代表作品】:《似錦》、《青蛙荷花》 等

【職業】:紫砂壺藝人、陶瓷藝人、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人物簡介】:

吳介春,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青年陶藝家,70年生於宜興,91年畢業於江蘇省宜興輕工業學校(現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於95年創立了「介春砂壺」工作室。

作品曾多次在《茶與壺》《紫玉金砂》《紫泥如今》《當代中國紫砂圖典》等海內外專業書刊登載,所創作品在港、澳、台、國內外客商和收藏家所珍愛。

2、吳菊芳

【姓名】:吳菊芳

【年代】:現代

【家鄉】:江蘇·宜興

【代表作品】:《國色君子》、《集玉壺》等

【類別】:紫砂壺藝人、陶瓷藝人、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宜興紫砂陶優秀承傳人

【人物簡介】:

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優秀中青年陶藝家

1966年出生於陶藝世家

1984年進入紫砂工藝廠從事紫砂壺的製作

1992年進江蘇宜興輕工業學校進修美術造型設計

2003年進江蘇省廣電工藝美術班學習並結業

2007年進江蘇省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大專班學習並結業

2013年首屆清華美術學院高級研究班畢業

2015年南京師范大學本科畢業

在傳統基礎上融入現代氣息,工藝上神工巧 奪,具集精、氣、神一派的儒生風格,作品深得其中妙味,具有較高的技藝功底和藝術含量,傑作《集玉壺》榮獲《全國中青年陶藝家收藏精品大獎賽》金獎,其作品深受客戶的喜愛和珍藏,升值潛力巨大。

3、吳小平

【姓名】:吳小平,又名吳小萍

【年代】:現代

【代表作品】:《秋韻》、《葫蘆》等

【職業】: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工藝美術學會陶藝專業委員會委員

【人物簡介】:

吳小平,1972年生,自幼跟隨父母吳亞平、錢麗媛學藝,酷愛制壺藝術。

1990年進入中國美術家協會韓美林工作室工作,隨後進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習。

1995年到南京工藝美術學院進修。

作品以光素器為主,造型新穎、線條得體、具有時代氣息。部分作品曾被《壺錦》、《紫砂風采》、《當代陶藝名家集》、《跨世紀知名陶藝家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精品集》、《中國紫砂名壺珍賞》收入。設計新作被台灣《茶與壺》雜志報道。

1998年在香港參加「中國名人名壺展」、「中國四大陶瓷產品名作展」。

1999年創作喜迎澳門回歸的「普天同慶壺」參加上海「翠玉齋」舉辦的「紫砂茶具五朵金花展」。

4、吳貞裕

【姓名】:吳貞裕

【年代】:現代

【代表作品】:《朱坭葵八瓣壺》、《大彬提梁壺》等

【職業】:紫砂壺藝人、陶瓷藝人、工藝師

【人物簡介】:

1965年生於江蘇宜興,工藝美術師(無錫市職改辦評定)。

1988年畢業於江蘇宜興輕工業學校,1981年起師從談耀坤學藝,從事紫砂雕刻。

2002年作品《朱坭葵八瓣壺》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銀獎,現宜興陶瓷博物館個人工作室從藝。

吳貞裕,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畢業於江蘇輕工業學校(現改名為輕工業專科學院)。先後從師老藝人談耀坤和全國人大代表、工藝美術大師譚泉海,並深得二老真傳。在長期從事紫砂創作過程中,尤以雕刻和筋紋器製作見長。

作品融古貫今,顯示了極強的藝術張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承傳統,富創意,蘊書畫、金石之氣,體現出一種清秀、明快、靈巧、流暢之感,讓人觀賞之餘心曠神怡。

5、吳扣華

【姓名】:吳扣華

【年代】:現代

【代表作品】:《梅椿松椿對壺》、《供春壺》、《喜上眉梢壺》等

【職業】:國家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工藝美術大師、世界藝術家

【人物簡介】:

1964年7月生,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工藝美術大師,世界藝術家。

1982年涉足紫砂行業,師承徐秀堂、邵新和、吳汝蓮等名師,系統學習了書畫藝術、紫砂陶刻、紫砂雕塑、紫砂制壺等工藝。造型設計中講究作品的形神兼備、新穎別致。在實踐中創新全手工「貼梅花法」、「塑竹根法」等新工藝。

1993年參加香港93紫砂精品展,作品由港台多家報刊雜志報道。

1996年參加上海紫砂精品展,展出紫砂藝術屆最大對壺 《八運壺》、《鴻運壺》

1998年,作品《一條龍組合壺》,由四壺組合,合則為龍,分則是壺,為行家所稱道獲首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博覽會 「金獎」。

2000年,作品《田園秋聲》系列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銀獎」。

2001年,作品《珍品三友壺》系列獲兩岸四地澳門文化藝術交流展「銀獎」。

2003年,參加廣州國際茶文化節,作品《大生春梅樁壺》被廣州茶文化促進會收藏。

2004年,作品《喜上眉梢壺》獲第二屆中國(無錫)太湖博覽會、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展 「金獎」。

2005年和鄔夢兆先生合作的《雅韻茗陶——百首茶詩百把壺》,(集名壺、名詩、名書、名刻、名印於一體),獲第四屆廣州國際茶文化節評比 「一等獎」。

同年, 作品《束柴三友壺》獲中日韓國際茶文化會 「特別金獎」。

2006年,作品《如意供春壺》獲第三屆中國民間藝術博覽會民間工藝 「山花獎」 (民間工藝最高獎),得到無錫政府與文聯的嘉獎和獎勵。

熱點內容
白茶配茶花 發布:2025-01-16 08:33:30 瀏覽:493
牡丹掐花 發布:2025-01-16 08:26:57 瀏覽:605
南通花藝協會 發布:2025-01-16 08:19:31 瀏覽:967
苟枸杞盆栽 發布:2025-01-16 08:09:50 瀏覽:843
花藝剪刀袋 發布:2025-01-16 07:58:14 瀏覽:755
梅花的動作 發布:2025-01-16 07:53:18 瀏覽:530
富平石荷花 發布:2025-01-16 07:41:17 瀏覽:552
中國桔梗插花 發布:2025-01-16 07:35:26 瀏覽:325
若煊盆栽 發布:2025-01-16 07:35:23 瀏覽:422
櫻花樹下埋人 發布:2025-01-16 07:30:06 瀏覽: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