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仙子漢
① 有關梅花與雪的詩句
《踏莎抄行·雪似梅花》 宋 · 呂本襲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舊時,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雪梅·其一》 宋 ·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1、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梅·其一》
2、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盧仝《有所思》
3、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王冕《白梅》
4、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王庭筠《絕句·竹影和詩瘦》
5、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盧梅坡《雪梅·其一》
6、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梅花月滿天。——唐寅《把酒對月歌》
7、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陸游《落梅》
8、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蘇軾《西江月·梅花》
② 古梅范成大文言文
1. 范成大的太湖石志全文加翻譯
《太湖石志》石出西洞庭,多因波濤激湍而為嵌空,浸濯而為光瑩。
或縝潤為珪瓚、廉劌如劍戟、矗如峰巒、列如屏障,或滑如肪,或黝為漆,或如人如禽鳥。好事者取之以充囿庭除之玩。
石生水中者艮歲久浸,波濤沖擊成嵌空。石面鱗鱗作黶名曰彈窩,亦水痕也。
扣之鏗然聲如磬。黿山石石堅潤,可碑、可礎、可柱、可鹼。
一名阜石。蘇州志雲:堅潤如玉,擊之有聲。
刻碑惟此最佳。用之壓厝世亦罕見。
小洞庭在龍山之南有石如七十二峰。綺里東南五里,圻村山路臨水一石,青綠色,周二十餘步。
上有峰七十二因名。雞距石黿山之下有如鳥立者。
神鉦石林屋洞中有鍾鼓扣之其聲清越。石板在石公山下平坦可坐數人。
鷹頭石縹緲峰山有如鷲鳥峙。元龜石霄漢嶺南有若龜者。
石屋龍頭山側多嵌空為屋。龍石石新保安之西有石長而銳者。
石壁東洞庭豐圻之南有大石若屏,柳毅所扣也。仙人石寒山西岸有若踞坐趺躋宛然。
黿殼石黿山之下有若瞞履見水面。舟人往來恐有觸突之患。
故語雲:東低黿殼,西抵黿山。兩舟連網,慳過中間。
蟹殼石二黿之南有若黿殼而小。龍床石石公山下有若床者。
諺雲:石蛇一半露,黿頭微微出。行舟見兩山,下有龍床頭。
譯文:西洞庭所產的石頭,通常因風浪侵襲而成凹陷狀,因水的侵蝕而光潔晶瑩。其中有的細密潤澤如玉柄的酒器,有的尖利如刀劍,有的高聳直立如峰巒,有的橫如屏風,有的光滑如脂肪,有的黝黑如漆,有的像人,有的像飛禽走獸,愛好石玩的人將它們採掘置於庭院之中,以供賞玩。
石頭在水裡久經浸泡,受到波浪沖擊後便成凹陷狀。石頭表面有黑色鱗狀的被稱作彈窩,也是水沖擊的痕跡。
用手輕叩它,聲音響亮有如敲擊鍾磐。黿山石石頭堅硬潤澤,可以用作碑石、房基、庭柱、鹽鹼。
又叫阜石。《蘇州志》中記載:它堅硬潤澤如玉,敲擊時有聲音發出。
是碑刻的最佳石材。用作磨刀石也是世所罕見的材料。
小洞庭在龍山之南有七十二石峰。在綺里村(河南焦作附近)東南五里的圻村山路靠水邊有一塊石頭,青綠色,方圓有二十多步(步是古代丈量單位)。
因石頭狀如七十二座石峰而得名。雞距石黿山下像鳥一樣挺立的石峰。
神鉦石林屋洞中有鍾乳石鼓,用手敲擊,其聲清越。石板在石公山下,平坦可坐數人。
鷹頭石在縹緲峰山上,如同鷲鳥峙立。元龜石霄漢嶺南像龜一樣的大石。
石屋龍頭山側多嵌空為屋。龍舌石新保安之西有石長而且尖銳。
石壁東洞庭豐圻之南有大石像屏風,據說是柳毅(《柳毅傳》)敲擊的那塊石頭。仙人石寒山西岸有石頭彷彿仙人端然踞坐。
黿殼石黿山之下有如瞞履(根據發音推測,應該是「黿浮」,如同龜昂起頭,突出水面)見水面。行船的人經過時擔心觸礁。
因此有諺語說:東低黿殼,西抵黿山。兩舟連網,慳過中間。
(往東走行到達黿的甲殼形狀的石岩,往西行走到達黿腦袋形狀的石岩,兩邊行舟往來連成一片,因為水底的石頭突兀,駕船者往來之間怕觸到礁石)蟹殼石二黿之南有若黿殼但是比黿殼稍小。龍床石石公山下形同床者。
諺語說:石蛇一半露,黿頭微微出。行舟見兩山,下有龍床頭。
2. 求李榕樺《幾生修得到梅花》原文(不是中考的那篇,那篇有改動)
李榕樺
①在萬紫干紅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獨行的一種。
②江南的冬天還未過去,寒風肆虐,雪花紛飛,萬木都在沉睡之 中,而梅花卻在這時綻開一樹樹的花朵,向人們報告著春之將至的訊 息。她不管桃兒、杏兒們嫉妒的流言,也不貪圖蜂兒、蝶兒們嗡嗡的 追捧,孤傲豪邁地開在漫天飛雪中,不畏嚴寒,獨步早春。
③怒號的狂風不是不想吹滅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嬌媚,而她卻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紛紛揚揚從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她玉浩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侶。
④在無錫梅圍觀賞過梅花。走近梅花,你會感到詩意豫潮水一樣漫上心頭。潤如凝脂的紅梅,潔如瑞雪的白梅,碧光盈盈的綠梅,明艷燦燦的黃梅,構成了一個繽紛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點塵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飄落凡塵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們對照,越發顯出梅花的脫俗。置身花下,你會被隨之而來的清幽的芳馨環繞,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動」。梅花的香氣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樣肥碩襲人,它若有若無,清超幽雅,它是那麼婉約和內斂。觀賞梅的枝幹,姿態極美,有的疏影橫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蒼勁樸拙,有的征放灑脫。怪不得古人說「梅以形勢為第一」。
⑤最喜歡看那棵古梅,虯曲盤錯,勢如游龍,鐵骨嶙峋、古樸蒼勁的枝頭,綻放著朵朵溫潤率真的紅梅,那種強烈的對比給你以心靈的撞擊,無法用語言描述。彷彿眼前的梅花是從悠遠的歷史深處走來,她曾與宋代林和靖①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朧的月色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她曾和畫家王冕相交,是王冕筆下「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的那幅墨梅的範本,在王冕精心經營的梅固里度過許多春夏秋冬。她是陸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維、蘇軾、揚萬里、范成大他們曾經反復歌詠的梅花,她是被魯迅識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樹,她是歷代有道的君子仰慕欽敬、視為修養的典範,感嘆「幾生修得到梅花」的那一樹。
⑥特立獨行的梅花從歷史深處走來,那冰肌玉骨的韻致,高標清雅的聖潔,橫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堅貞的風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獨步早春的氣魄,鑄成了華夏民族的心魂,成為中華民族代代相襲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心境,還是陸游說得好啊,「何方可化身干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3. 賞梅原文
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
相傳梅有二十四品,集二十四種美德於一身,梅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她冰肌玉骨、獨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性歷來深為人們所鍾愛。品賞梅花一般著眼於色、香、形、韻、時等方面。
色:梅花的花色有紫紅、粉紅、淡黃、淡墨、純白等多種顏色。「紅梅」,花形極美,花香濃郁;「綠萼」,花白色,萼片綠色,重瓣雪白,香味襲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骨里紅」,色深紅重瓣,凋謝時色亦不淡,樹質似紅木;「玉蝶」,花白略帶輕紅,有單重瓣之分,輕柔素雅。
成片栽植上萬株梅花,疏枝綴玉繽紛怒放,有的艷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綠如碧玉,形成梅海凝雲,雲蒸霞蔚的壯觀景象。 香:梅花香味別具神韻、清逸幽雅,被歷代文人墨客稱為暗香。
「著意尋香不肯香,香在無尋處」讓人難以捕捉卻又時時沁人肺腑、催人慾醉。探梅時節,徜徉在花叢之中,微風陣陣略過梅林,猶如浸身香海,通體蘊香。
形:古人認為「梅以形勢為第一」,即形態和姿勢。形態有俯、仰、側、卧、依、盼等,姿勢分直立、曲屈、歪斜。
梅花樹皮漆黑而多糙紋,其枝虯曲蒼勁嶙峋、風韻灑落有一種飽經滄桑,威武不屈的陽剛之美。梅花枝條清癯、明晰、色彩和諧,或曲如游龍,或披靡而下,多變而有規律,呈現出一種很強的力度和線的韻律感。
韻:宋代詩人范成大在《梅譜》中說:「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石著為貴。」所以在詩人、畫家的筆下,梅花的形態總離不開橫、斜、疏、瘦四個字。
今天,人們觀賞梅韻的標准,則以貴稀不貴密,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謂之「梅韻四貴」。 時:探梅賞梅須及時。
過早,含苞未放;遲了落英繽紛。古人認為「花是將開未開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時為佳,故名「探梅」。
梅花以「驚蟄」為侯,一般以驚蟄前後10天為春梅探賞的最佳時機。開花期也因我國南北氣候不同而異,廣東12月至1月,滬寧2月至3月,北京3月至4月。
除此之外,觀賞梅花的環境也十分的講究,據《梅品》曰:是在淡雲、曉日、薄寒、細雨、輕煙、夕陽、微雪、晚霞、清溪、小橋、竹邊、松下、明窗、疏籬、林間吹笛、膝下橫琴等情況下,對梅的欣賞就更富有詩情畫意。 梅花融匯於人們的生產生活,衣食住行,婚嫁禮俗,日常交往之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風土民俗,這些有關梅花的風土民俗是中華民族愛梅的又一體現,也是博大精深的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梅原產我國, 我國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詩經》里有:「漂有梅,其實七分」的記載。
1975年在河南安陽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銅鼎里,發現了一顆梅核,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年了。春秋戰國時期愛梅之風已很盛。
人們已從采梅果為主要目的而過渡到賞花。「梅始以花聞天下」,人們把梅花和梅子作為饋贈和祭祀的禮品,到了漢晉南北朝,藝梅詠梅之風日盛。
《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米梅、胭脂梅。」又:「漢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麗友梅。」
晉代陸凱,是東吳名將陸遜之侄,曾做過丞相,文辭優雅。陸凱有個文學摯友范曄(即《後漢書》作者)在長安。
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開之際,自荊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郵驛專贈范曄,並附短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 春。」自陸凱始,以梅花傳遞友情,傳為佳話。
到南北朝,有關梅花的詩文、軼事也多了。《金陵志》雲:「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額上,成五齣花,拂之不去, 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
這可能是用梅花圖案美容的開端。 據史料記載:隋人趙師雄在羅浮山遇見梅花仙子,故事美麗動人。
說明當時人們也愛梅成風。 杭州孤山的梅花在唐時已聞名於世。
詩人白居易在離開杭州時,寫了一首《憶杭州梅花,因敘舊寄蕭協律》,詩雲:「三年悶悶在餘杭,曾與梅花醉幾場;伍祖廟邊繁似雪,孤山園里麗如妝。唐代名臣宋環在東川官舍見梅花怒放於榛莽中,歸而有感,遂作《梅花賦》,詩中有「獨步早春,自全其天」,諒不移本性,方可儷於君子之節」等贊語。
此外,如杜甫、李白等諸多名家均有詠梅詩篇。曾一度為唐明皇李隆基大見寵幸的江采蘋,性喜梅花。
據《梅妃傳》記:「所居欄檻、悉植數枝……梅開賦賞,至夜分尚顧戀花下不能去。上(唐明皇)以其所好,戲名曰梅妃。」
北宋處士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不娶無子,而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被傳為千古佳話。他的《山園小梅》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是梅花的傳神寫照,膾炙人口,被譽為千古絕唱。 南宋范成大是位賞梅、詠梅、藝梅、記梅的名家。
他在蘇州石湖辟范村,搜集梅花品種12個,並在1186年寫成中國(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梅花專著:《梅譜》。 1191年冬,詞人、音樂家姜夔住在范成大石湖梅園中,正值梅花盛開。
他自度新曲,填了兩首詠梅詞,名曰:《暗香》、《疏影》,音節 諧婉,極受范的贊賞。 元代有個愛梅、詠梅、藝梅、畫梅成癖的王冕,隱居於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題所居為「梅花屋」。
又工畫墨梅,花密枝繁,行筆剛健,有時。
4. 跪求初中古詩匯編
初中古詩文背誦選 第一冊 1.《論語十則》中,指出學習與思考必須緊密結合的句子是:學則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借題發揮,教育弟子勤學好問的句子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在生活中,我們要表示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來表示;闡述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闡述讀書求學問的態度是以求學為快樂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扁鵲見蔡桓公》中,引申出一個成語是:諱疾忌醫;蔡桓公用「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來表達對醫生的反感。 3.《過故人庄》中,描寫鄉村秀麗景色的詩句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表現對朋友、對鄉村的依戀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4.《錢塘湖春行》中,寫出鶯燕報春的句子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寫野花與春草的詩句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5.《書湖陰先生壁》中運用擬人手法,賦予山水生命感情,突出它們與人的關系的詩句是: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6.《游山西村》中,表現感到困惑時,突然見到希望的詩句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兩句話是這首詩的詩眼,富有哲理。
在《桃花源記》中,與以下兩句詩意境相似的成語是:世外桃源。 7.《木蘭詩》中描寫木蘭勤勞孝順的詩句是: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描寫出片前的准備的詩句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描寫北方戰場寒冷,環境艱辛的詩句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描寫戰事頻繁持久,戰斗激烈悲壯的詩句是: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側面描寫木蘭戰功顯赫的詩句是: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表現木蘭不慕高官厚祿的高尚品質,也反應北朝人民熱愛和平,追求安定生活的詩句是: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表現木蘭從軍謹慎、機智的詩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成語「撲朔迷離」出自本詩,其原句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8.《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為的人都應具有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哲理的詩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9.《西江月》中,暢談豐收,歡快之情與自然之景融為一體的詩句是: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0.李清照《如夢令》中,追憶郊遊地點、時間及由於景色迷人而忘了歸路的詩句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起承上啟下的詩句是:興盡晚回舟。 第二冊 11.《桃花源記》中,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成語「無人問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後遂無問津者。
1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寫送別的地點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詩句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勸慰友人不要哀傷,表達出詩人豁達、爽朗的胸懷的詩句是: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寫出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還是近鄰一樣的親近的詩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13.《黃鶴樓》中,以寫景出名的詩句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表現遊子的悲苦心情的詩句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與此詩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凈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4.《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表達了詩人豁達的胸懷和奮發向上、努力進取的精神的詩句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15.《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標是:指通豫南,達於漢陰;移山得到眾人相助的句子是: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跳往助之;表現挖山艱難和決心堅定的句子是: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16.《陋室銘》中,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寫居室環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與人交往的語句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以古代名賢自況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17.《愛蓮說》中,點明主旨、最能概括蓮高貴品質、表明作用獨愛蓮的句子是:蓮,花之君子者也;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蓮高潔品質,現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8.《觀書有感》中,富有哲理的詩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19.《清平樂•村居》中,寫小兒頑皮淘氣的句子是: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第三冊 20.《使至塞上》中,寫塞外奇特美麗風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21.《論詩》中,常用來贊美人才的出現,人才輩出,也用來表示一代新人過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現,長江後浪推前浪的詩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 *** 數百年 22.《春望》中,言明春望所見的詩句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現詩人對家人的眷念之情。
5. 有關奇石的詩句
一叢奇石古苔龕,一半浸挼藍。
——[元] 張雨 《太常引 浴鵠灣有詠寫奉易玄》瘦竹依奇石,流清照古梅。——[宋] 趙蕃《題白龍洞三首》奇石斕橫道,茲山信多姿。
——[宋] 敖陶孫《仆以紹熙壬子中夏二十有五日始躋篁討龍井》薜荔絡奇石,芙蓉艷荒垣。——[宋] 方回《秀亭秋懷十五首》波濤漱古岸,鏗鏘辨奇石。
——[唐] 孟郊《游韋七洞庭別業》新篁綠沉桂丹渥,岳立奇石蒼苔皴。——[宋] 范成大《寄題潭帥王樞使佚老堂》古木摧危梢,荒崖失奇石。
——[宋] 釋文珦《喜雪》崚嶒艮岳盡奇石,銷烽飲鏃成飛煙。——[明] 馬之駿《宣和玉磬歌為祠山道士作》。
6. 贊美梅和竹子的古詩詞
歷代梅花詩贈范曄陸凱 南朝 宋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山園小梅林和靖 唐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梅王安石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王安石華發尋春喜見梅, 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 香杳難隨驛使來。憶梅李商隱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李商隱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梅花絕句(之—)陸游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之三)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早梅南朝·謝燮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江梅唐·杜甫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早梅唐·齊己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台。唐·王維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雜詠唐·王維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憶梅唐·李商隱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江上梅唐·王適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詠寄人唐·劉禹錫早花常犯寒,繁實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闌?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問調金鼎,方知正味難。
梅花唐·崔道融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梅花唐·庾信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
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
雪裡覓梅花唐·蕭綱絕訝梅花晚,爭來雪裡窺。 下枝低可見,高處遠難知。
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 定須還剪采,學作兩三技。
梅花唐·蔣維翰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梅花宋·陳亮疏技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發,百花皆後春。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冬日雜興宋·張耒空山身欲老,徂歲臘還來。
愁怯年年柳,傷心處處梅。綠蔬挑甲短,紅蠟點花開。
冰雪如何有,東風日夜回。再和楊公濟梅花宋·蘇軾莫向霜晨怨未開,白頭朝夕自相摧。
斬新一朵含風露,恰似西廂待月來。贈嶺上梅宋·蘇軾梅花開盡白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
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墨梅宋·朱熹夢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凜冰霜。
如今白黑渾休問,且作人間時世妝。題楊補之畫宋·樓鑰梅花屢見筆如神,松竹寧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歲寒只見此三人。雪梅宋·盧梅坡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香。雪梅宋·盧梅坡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從張仲謀乞臘梅宋·黃庭堅聞君寺後野梅發,香蜜染成宮樣黃。
不擬折來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釣雪舟倦睡宋·楊萬里小閣明窗半掩門,看書作睡正昏昏。
無端卻被梅花惱,特地吹香破夢魂。寒夜宋·杜耒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古梅宋·蕭德藻湘妃危立凍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
丑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瓶梅宋·張道洽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
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雲淡月知。紅梅蘇東坡年年芳信負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 直和根撥送春來。早 梅柳宗元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新栽梅白居易池邊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 今年好為使君開。墨梅趙秉文畫師不作粉脂面, 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 夏馥從來琢玉人。白梅元 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墨梅元 王冕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梅花元·王冕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立春日賞紅梅之作元·元淮昨夜東風轉斗杓,陌頭楊柳雪才消。
曉來一樹如繁杏,開向孤村隔小橋。應是化工嫌粉瘦,故將顏色助花嬌。
青枝綠葉何須辨,萬卉叢中奪錦標。憶梅元·段克己姑射仙人冰雪膚,昔年伴我向西湖。
別來幾度春風換,標格而今似舊無。西湖梅元·馮子振蘇老堤邊玉一林,六橋風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鴛鴦梅元·馮子振並蒂連技朵朵雙,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畫角驚吹散,片影分飛最可傷。題畫墨梅元·陶宗儀明月孤山處士家,湖光寒浸玉橫斜。
似將篆籀縱橫筆,鐵。
③ 關於梅花與少女的詩句
1.形容女子如梅花的詩句
梅王安石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憶梅李商隱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李商隱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梅花絕句(之—)陸游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梅花絕句(之二)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梅花絕句(之三)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過時自會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早梅南朝•謝燮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江梅唐•杜甫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早梅唐•齊己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台.唐•王維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雜詠唐•王維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憶梅唐•李商隱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江上梅唐•王適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庭梅詠寄人唐•劉禹錫早花常犯寒,繁實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闌?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問調金鼎,方知正味難.梅花唐•崔道融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梅花唐•庾信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雪裡覓梅花唐•蕭綱絕訝梅花晚,爭來雪裡窺. 下枝低可見,高處遠難知.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 定須還剪采,學作兩三技.梅花唐•蔣維翰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梅花宋•陳亮疏技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發,百花皆後春.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冬日雜興宋•張耒空山身欲老,徂歲臘還來. 愁怯年年柳,傷心處處梅.綠蔬挑甲短,紅蠟點花開. 冰雪如何有,東風日夜回.再和楊公濟梅花宋•蘇軾莫向霜晨怨未開,白頭朝夕自相摧.斬新一朵含風露,恰似西廂待月來.贈嶺上梅宋•蘇軾梅花開盡白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墨梅宋•朱熹夢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凜冰霜.如今白黑渾休問,且作人間時世妝.題楊補之畫宋•樓鑰梅花屢見筆如神,松竹寧知更逼真.百卉千花皆面友,歲寒只見此三人.雪梅宋•盧梅坡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香.雪梅宋•盧梅坡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從張仲謀乞臘梅宋•黃庭堅聞君寺後野梅發,香蜜染成宮樣黃.不擬折來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釣雪舟倦睡宋•楊萬里小閣明窗半掩門,看書作睡正昏昏.無端卻被梅花惱,特地吹香破夢魂.寒夜宋•杜耒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古梅宋•蕭德藻湘妃危立凍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丑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瓶梅宋•張道洽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雲淡月知.紅梅蘇東坡年年芳信負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珍重多情關伊令,直和根撥送春來.早 梅柳宗元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新栽梅白居易池邊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時點檢來.莫怕長洲桃李嫉,今年好為使君開.。
2.關於梅花表示美人,仙女的詩及鑒賞
梅花自古就有「霜雪美人」的隱喻意義,詩人就愛將梅花比擬「霜美人」「雪美人」「冷美人」。這是由於梅花本身具有美人姿態,有清冷淡雅的美。
宋初詩人梅堯臣筆下的梅花是玲瓏的小家碧玉:「家住寒溪曲,梅花雜暖春,學妝如小女,聚笑發丹唇。」(《紅梅》)
也有詩人將梅花描繪成一個冰肌雪膚、玉骨霜心的仙子:「皎皎仙姿脈脈情,絳羅仙萼裹瑤英。」(晁端友《梅花》)「玉立寒煙寂寞濱,仙姿瀟灑凈無塵。」(朱熹《次韻列秀野前樹梅》)「騎龍古仙絕火食,慣住空山嚙冰雪。」(陸游《湖山尋梅》)在周必大眼中梅花既有仙子的裊娜多姿,又有鄰家女子的嬌澀可人:「初疑太真欲起舞,霓裳拂拭天然姿。又如東家窺牆女,施朱映粉尤相宜。」(《次韻史院洪境盧簡洋館中梅》)更有詩人將梅花比喻為愛人的:「秋水娟娟隔美人,江東日暮幾重雲。孤燈竹屋霜清夜,夢到梅花即見君。」可見梅花在詩人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高尚與尊貴。
其實梅花這三個象徵意象往往不是分離的,而是相融相通的。在很多詠梅詩中,這三個象徵意義是同時存在的。如陸游的《開歲半月湖村梅開無餘偶得五詩以煙濕落梅村為韻》:「居人空巷者,疑是湖中仙。」久居荒蕪之地的人,既是隱者,又像神秘的仙人,陸游巧妙地將這兩個意象交織在一起,使此詩內容更豐富。張孝祥的《道間見梅》中則把梅花描繪成一個孤高自愛的女子,其實也是把貞士和美人的意象結合了。梅花的三個意象之所以能相融,是因為這三個意象都有共通的核心——貞潔的象徵。
在詠梅的詩人中,聲譽最高的當推宋代的林和靖。他梅妻鶴子,作了很多詠梅詩,最出色的應是《山園小梅》:「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詩人從眾多方面刻畫梅花冠絕群芳的形象,突出了梅花高潔超逸的品性。
另外,以梅花來表達對遠方朋友的思念,也是古詩中梅花又一重要意象。第一首梅花詩,南北朝陸凱所作的《贈范曄》就是以梅花傳達友情:「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唐代不少詩人已經運用這個意象進行詠梅詩的創作。
折梅贈遠已成為常用的典故。到了宋代,王安石等人繼承了這一意象「驛使何時發,憑君寄一枝」(《梅花》)「殷勤手摺遙相贈,不欲花前獨舉觴。」(《和史誠之謝送張明叔梅台三種梅花》)梅花成為傳達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表達友情的意象逐步深化、發展。到了宋朝中期,梅花在詩歌里不僅僅是一個信物,更代表著一種情緒,詩人看到梅花就不由想起遠在他鄉的朋友。「嶺北霜枝最多思,忍寒留待使君來。」(蘇軾《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為憐北客飄流遠,偷報東君信息回。香氣輕於新釀熟,襟懷重似故人來。舟中莫問無兼有,呼兒覓酒杯。」(張舜民《舟行湘岸見梅盛開》)
也有詩人在詠梅詩中抒發對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如朱松《飲梅花下贈客》:「且當醉倒此花前,猶勝相思寄愁絕。」以及朱熹《清江道中見梅》:「他年千里夢,誰與寄相思。」都透露出悠悠相思的情愫。
更有遷客騷人以詠梅抒發思鄉的愁苦:「還憐客路龍山下,未折一枝先斷腸。」(陸游《客舍對梅》)「望遠可無南北使,客愁定費短長吟。」(尤袤《梅花》)詩人有感於世路艱難,抒發了思鄉卻不得歸的愴痛之感。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詩人們詠梅絕不只是為了描摹梅的物態,更重要的是借梅怡情,抒懷,表節。詠梅詩之不同於一般的詠物詩,是由於詩中歌詠之梅,已經成為詩人心靈的客觀對應物,一代一代層層積淀,凝聚成中國傳統文人的獨立高標的心靈境界。
3.描寫花與少女的句子
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嬌艷的海棠花,筆盈盈地競相怒放。
滿天星那素雅的小白花星星點點地綴滿在淺綠色的枝葉叢中。
石竹花從紛亂的雜草中探出頭,它們粉紅色的笑臉真好看!
喇叭花舉起紫紅色的大喇叭,好像在吹著一支好聽的晨曲。
田野里,一片紅艷艷的紫雲英,像燃起的熊熊火焰。
那盛開的荷花挺著碧綠的莖桿,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眺望著遠方。
有的菊花全開了,露出鵝黃的花蕊;有的菊花半開著,像位害羞的小姑娘,尤其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兒,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嬌美。
那千百朵笑臉迎人的鮮花,彷彿正在用清脆的聲音微笑低語: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一簇簇鮮艷的花朵,聚集在葉片下,猶如無數只蝴蝶,微微張開翅膀,停在空中,凝然不動。
清風吹過,一陣陣花雨飄落下來,山野像鋪上了一床彩色的大錦被。
望著色彩艷麗的一大片櫻花,我真懷疑是九天仙女把撕碎的彩緞撒向人間。
迎春花,它的色彩沒有玫瑰嬌艷,它的芳香沒有牡丹濃郁,可它不畏嚴寒,第一個用生命向人們報告了春天的來臨。
綻放的曇花花朵皎潔飽滿,光彩奪目,顯得那樣雍容華貴,嫵媚嬌麗;顫巍巍,飄飄然,芳香飄溢,恍若白衣仙女下凡。
看這朵小花兩片天藍色的花瓣舒展,兩根細細的花蕊高高地翹起,淡黃色的蕊頭微微晃動,多像翩翩起舞的小蝴蝶。
花盆裡,有一株茂盛的鬱金香,綻開的花朵是黑色的,微微四散的花瓣如同黑色的絲絨,散發出陣陣清香,沁人心脾。
4.有關用梅花笑容單身女人的詩句
古苔淚鎖霜千點,蒼華人共老。
——出處: 吳文英《花犯•謝黃復庵除夜寄古梅枝》 庭梅開遍不歸來,直恁心情惡。 ——出處: 汪懋麟《誤佳期•閨怨》玉軟雲嬌,姑射肌膚潔。
——出處: 趙鼎《蝶戀花•一朵江梅春帶雪》此心與、東君同意。 ——出處: 吳文英《金縷歌•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出處: 呂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梅定妒,菊應羞。 ——出處: 李清照《鷓鴣天•桂花》 清芳夜爭真態,引生香、撩亂東風。
——出處: 吳文英《聲聲慢•友人以梅蘭瑞香水》骨清香嫩,迥然天與奇絕。 ——出處: 辛棄疾《念奴嬌•梅》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
——出處: 辛棄疾《生查子•重葉梅》酹入梅根,萬點啼痕暗樹。 ——出處: 吳文英《掃花游•西湖寒食》風策策,度庭竹。
——出處: 孫道絢《滴滴金•梅》離魂難倩招清此,夢縞衣、解佩溪邊。 ——出處: 吳文英《高陽台•落梅》行人莫便消魂去,漢渚星橋尚有期。
——出處: 晏幾道《鷓鴣天•梅蕊新妝桂葉眉》 峭雲濕,凝酥深塢,乍洗梅清。 ——出處: 吳文英《丑奴兒慢•麓翁飛翼樓觀雪》 有恨難傳,無腸可斷,立馬多時。
——出處: 趙長卿《柳梢青•過何郎石見早梅》。
④ 道教里有神仙花神嗎
據《中國民間俗神》一書記載:花姑本是一個種花的女子,因崇道奉祀魏夫人,一躍而為花神。《月令廣義·春令》又雲:「春圃祀花姑。《花木錄》:魏夫人弟子,善種花,號花姑。」花姑在種花上有所建樹,被以種花為業的花農奉為花神。五代杜光庭《墉城集仙錄》說花姑名叫黃令微,臨川人,是個女道士,年逾八十,形貌卻仍像個處女。她曾把魏夫人在撫州並山的靜室、臨川的壇宇這兩處已經荒蕪了的勝跡整修一新,魏夫人聞知後,托夢給她,詳加教誨,花姑得魏夫人教授傳道,便得道成仙。《太平寰宇記》亦有詳細記載。
女夷、花姑兩人,一神一人,都與花有關聯,而被奉為花神,至於說兩人為魏夫人的弟子,則為後世附會之說。花神掌管世間的花開花謝,還是百花的保護神。唐代就有花神的故事,《太平廣記·神仙·殷天祥》引《續仙傳》載,唐代闊州鶴林寺院內有一株一丈多高的杜鵑花,每年春末都聚花滿樹,爛漫如錦。這株杜鵑花,據傳是一百年前由外國僧人從天台山移植到鶴林寺的。寺僧對其愛護有加,圍上欄桿,又將院內鎖閉,時常有人從門縫窺見三位紅裳艷麗的女子在花樹下遊玩。有人偶爾進院折枝摘花,就會受到那三個女子的懲罰,俗傳女子為花神。節度使周寶准備重陽節去鶴林寺,對道士殷天祥說:「鶴林之花,天下奇絕。道人能使它重陽節開花嗎?」殷天祥回答說能,便在重陽節前二天住進鶴林寺,半夜有女子來敲門說:「你想要杜鵑花開是嗎?」殷天祥問其何人,女子說:「我乃上天派來保護此花的花神。此花在人間已逾百年,就要返回天宮閬苑,現在,看在你的面子上,我讓花開一次。」說完,女子忽然不見。來日晨起,杜鵑樹上已綻出花蕾,重陽節那天,滿樹鮮花爛漫如春。消息傳開,周寶和全城人都驚訝萬分,紛紛前往觀賞。沒過幾天,花一下全消失了,地上亦無落花。明人馮夢龍《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說「惜花致福,損花折壽」,花農秋先愛花若痴,常常祭祀花神。所以當他受到宦家子弟張委的欺侮時,花神便以張委「損花害人,奏聞上帝」,上帝「奪其算」。而秋先在花神度化下登雲成了仙,做了專管人間百花的護花使者。[1
⑤ 關於梅花中佳人詩句(關於梅花表示美人,仙女的詩及鑒賞)
1.關於梅花表示美人,仙女的詩及鑒賞
梅花自古就有「霜雪美人」的隱喻意義,詩人就愛將梅花比擬「霜美人」「雪美人」「冷美人」。這是由於梅花本身具有美人姿態,有清冷淡雅的美。
宋初詩人梅堯臣筆下的梅花是玲瓏的小家碧玉:「家住寒溪曲,梅花雜暖春,學妝如小女,聚笑發丹唇。」(《紅梅》)
也有詩人將梅花描繪成一個冰肌雪膚、玉骨霜心的仙子:「皎皎仙姿脈脈情,絳羅仙萼裹瑤英。」(晁端友《梅花》)「玉立寒煙寂寞濱,仙姿瀟灑凈無塵。」(朱熹《次韻列秀野前樹梅》)「騎龍古仙絕火食,慣住空山嚙冰雪。」(陸游《湖山尋梅》)在周必大眼中梅花既有仙子的裊娜多姿,又有鄰家女子的嬌澀可人:「初疑太真欲起舞,霓裳拂拭天然姿。又如東家窺牆女,施朱映粉尤相宜。」(《次韻史院洪境盧簡洋館中梅》)更有詩人將梅花比喻為愛人的:「秋水娟娟隔美人,江東日暮幾重雲。孤燈竹屋霜清夜,夢到梅花即見君。」可見梅花在詩人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高尚與尊貴。
其實梅花這三個象徵意象往往不是分離的,而是相融相通的。在很多詠梅詩中,這三個象徵意義是同時存在的。如陸游的《開歲半月湖村梅開無餘偶得五詩以煙濕落梅村為韻》:「居人空巷者,疑是湖中仙。」久居荒蕪之地的人,既是隱者,又像神秘的仙人,陸游巧妙地將這兩個意象交織在一起,使此詩內容更豐富。張孝祥的《道間見梅》中則把梅花描繪成一個孤高自愛的女子,其實也是把貞士和美人的意象結合了。梅花的三個意象之所以能相融,是因為這三個意象都有共通的核心——貞潔的象徵。
在詠梅的詩人中,聲譽最高的當推宋代的林和靖。他梅妻鶴子,作了很多詠梅詩,最出色的應是《山園小梅》:「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詩人從眾多方面刻畫梅花冠絕群芳的形象,突出了梅花高潔超逸的品性。
另外,以梅花來表達對遠方朋友的思念,也是古詩中梅花又一重要意象。第一首梅花詩,南北朝陸凱所作的《贈范曄》就是以梅花傳達友情:「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唐代不少詩人已經運用這個意象進行詠梅詩的創作。
折梅贈遠已成為常用的典故。到了宋代,王安石等人繼承了這一意象「驛使何時發,憑君寄一枝」(《梅花》)「殷勤手摺遙相贈,不欲花前獨舉觴。」(《和史誠之謝送張明叔梅台三種梅花》)梅花成為傳達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表達友情的意象逐步深化、發展。到了宋朝中期,梅花在詩歌里不僅僅是一個信物,更代表著一種情緒,詩人看到梅花就不由想起遠在他鄉的朋友。「嶺北霜枝最多思,忍寒留待使君來。」(蘇軾《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為憐北客飄流遠,偷報東君信息回。香氣輕於新釀熟,襟懷重似故人來。舟中莫問無兼有,呼兒覓酒杯。」(張舜民《舟行湘岸見梅盛開》)
也有詩人在詠梅詩中抒發對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如朱松《飲梅花下贈客》:「且當醉倒此花前,猶勝相思寄愁絕。」以及朱熹《清江道中見梅》:「他年千里夢,誰與寄相思。」都透露出悠悠相思的情愫。
更有遷客騷人以詠梅抒發思鄉的愁苦:「還憐客路龍山下,未折一枝先斷腸。」(陸游《客舍對梅》)「望遠可無南北使,客愁定費短長吟。」(尤袤《梅花》)詩人有感於世路艱難,抒發了思鄉卻不得歸的愴痛之感。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詩人們詠梅絕不只是為了描摹梅的物態,更重要的是借梅怡情,抒懷,表節。詠梅詩之不同於一般的詠物詩,是由於詩中歌詠之梅,已經成為詩人心靈的客觀對應物,一代一代層層積淀,凝聚成中國傳統文人的獨立高標的心靈境界。
2.宋代佳人寫梅的詩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梅花 庚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
雪後梅盛開折置燈下 曾幾 滿城桃李望東君,破蠟紅梅未上春。 窗幾數枝逾靜好,園林一雪碧清新。
臘後花期知漸近,寒梅已作東風信 臘後:進入臘月之後。臘月是陰歷的十二月。
東風:春風,這里指春天。信:信使。
宋·晏殊《蝶戀花》 小梅枝上東君信,雪後花期近 信:消息,徵兆。東君:司春之神.借指春天。
宋·晏幾道《虞美人》 折得疏梅香滿袖,暗喜春紅依舊 宋·晏幾道《清平樂》 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 宋·晏幾道《臨江仙》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暗香:清幽的香氣,此指梅花的清香。 宋·王安石《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孤瘦:指梅枝乾枯,梅花稀疏。
雪霜姿:指梅花不畏嚴寒傲霜鬥雪的姿態。意謂遲開的梅花雖故作桃杏之色,卻仍保持著孤高清瘦,傲霜鬥雪的姿態。
宋·蘇軾《紅梅》 溪源新臘後,見數朵江梅,剪裁初就 宋·周邦彥《玉燭新》 天憎梅浪發,故下封枝雪 浪發:濫開,開得太爛漫。 宋·周邦彥《菩薩蠻·梅雪》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江南信:春天到來的消息。
梅破:梅花開放。 宋·黃庭堅《虞美人》 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
應酬都不暇,一嶺是梅花 詩境:富有詩意的地方。物華:美麗的景物。
應酬:指眼睛看不過來。 宋·張道洽《嶺梅》 小春何處有梅花,想見水邊籬落,數枝斜 宋·吳則禮《虞美人》 不與群芳爭絕艷,化工自許寒梅 化工:天工,指大自然的創造或生長萬物的功能力量。
宋·葉夢得《臨江仙》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 宋·呂本中《踏莎行》 東風已有過來信,先返梅魂 信:消息。 宋·王灼《丑奴兒》 月籠明,窗外梅花瘦影橫 宋·李重元《憶王孫·冬詞》 不知牆外夜來梅,忍寒添得疏花否 疏花:很少幾朵花。
宋·侯真《踏莎行》 雪後疏梅,時見兩三花 宋·辛棄疾《江神子》 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著意:特意。 宋·辛棄疾《卜運算元》:「只共梅花語,懶逐游絲去。
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 剩水殘山:冰雪覆蓋下露出來的山水。
無態度:沒有生機。料理:妝扮。
風月:美麗的景色。 宋·辛棄疾《賀新郎》。
3.宋代佳人寫梅的詩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梅花 庚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
雪後梅盛開折置燈下 曾幾 滿城桃李望東君,破蠟紅梅未上春。 窗幾數枝逾靜好,園林一雪碧清新。
臘後花期知漸近,寒梅已作東風信 臘後:進入臘月之後。臘月是陰歷的十二月。
東風:春風,這里指春天。信:信使。
宋·晏殊《蝶戀花》 小梅枝上東君信,雪後花期近 信:消息,徵兆。東君:司春之神.借指春天。
宋·晏幾道《虞美人》 折得疏梅香滿袖,暗喜春紅依舊 宋·晏幾道《清平樂》 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 宋·晏幾道《臨江仙》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暗香:清幽的香氣,此指梅花的清香。 宋·王安石《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孤瘦:指梅枝乾枯,梅花稀疏。
雪霜姿:指梅花不畏嚴寒傲霜鬥雪的姿態。意謂遲開的梅花雖故作桃杏之色,卻仍保持著孤高清瘦,傲霜鬥雪的姿態。
宋·蘇軾《紅梅》 溪源新臘後,見數朵江梅,剪裁初就 宋·周邦彥《玉燭新》 天憎梅浪發,故下封枝雪 浪發:濫開,開得太爛漫。 宋·周邦彥《菩薩蠻·梅雪》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江南信:春天到來的消息。
梅破:梅花開放。 宋·黃庭堅《虞美人》 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
應酬都不暇,一嶺是梅花 詩境:富有詩意的地方。物華:美麗的景物。
應酬:指眼睛看不過來。 宋·張道洽《嶺梅》 小春何處有梅花,想見水邊籬落,數枝斜 宋·吳則禮《虞美人》 不與群芳爭絕艷,化工自許寒梅 化工:天工,指大自然的創造或生長萬物的功能力量。
宋·葉夢得《臨江仙》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 宋·呂本中《踏莎行》 東風已有過來信,先返梅魂 信:消息。 宋·王灼《丑奴兒》 月籠明,窗外梅花瘦影橫 宋·李重元《憶王孫·冬詞》 不知牆外夜來梅,忍寒添得疏花否 疏花:很少幾朵花。
宋·侯真《踏莎行》 雪後疏梅,時見兩三花 宋·辛棄疾《江神子》 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著意:特意。 宋·辛棄疾《卜運算元》:「只共梅花語,懶逐游絲去。
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 剩水殘山:冰雪覆蓋下露出來的山水。
無態度:沒有生機。料理:妝扮。
風月:美麗的景色。 宋·辛棄疾《賀新郎》。
4.描寫雪中想念佳人的詩句
1、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朝代:宋代
作者:劉著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聲羌管怨樓間。
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
星點點,月團團。倒流河漢入杯盤。
翰林風月三千首,寄與吳姬忍淚看。
譯文:
山城裡冰天雪地的,鋪滿了白雪,樓上吹笛子的人就連手指都能感覺到寒冷。吹奏處的曲子里包含了哀怨,回盪在空中。將年的梅花幾度開放,我已經漂泊了很久,就連鬢間的頭發都已經發白了。
面對著天上的點點繁星,和圓月,獨自一人將酒倒入杯中。我這個翰林學為你寫下太多的詩詞,想要給你給,讓你忍著眼淚細細品讀。
2、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
朝代:清代
作者:納蘭性德
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
夢好莫催醒,由他好處行。
無端聽畫角,枕畔紅冰薄。
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
譯文:
寒冷的北風將正在飄落的大雪吹的四處飄散。夢到自己的相思之人不願意醒來。突然沒有任何徵兆的聽到了畫角的聲音,醒來的時候眼淚都以結成冰。耳邊是塞馬的嘶叫聲,眼裡看到的是在殘星中的軍中大旗。
3、釣雪亭
朝代:宋代
作者:姜夔
闌干風冷雪漫漫,
惆悵無人把釣竿。
時有官船橋畔過,
白鷗飛去落前灘。
譯文:
在風雪交加的寒冷夜晚,獨自倚在欄桿上,四周無人,就連垂釣的人都沒有一個。讓人感覺非常的惆悵。偶爾有官船從橋邊經過,也是沒有一點聲音。就連平時喜歡爭鳴的白鷺,此時也異常安靜,靜靜起飛,靜靜落下。
4、踏莎行·雪似梅花
朝代:宋代
作者:呂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絕。
惱人風味阿誰知?
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去年,探梅時節。
老來舊事無人說。
為誰醉倒為誰醒?
到今猶恨輕離別。
譯文:
雪就像梅花一樣潔白無瑕,梅花又和雪一樣晶瑩剔透。無論是誰像誰都是那麼的絕美。可以雪和梅花卻勾起了我的思愁。這思愁沒人知道,只有南樓上的月亮作為我的見證。
記得以前也是這樣的場景,我和你一起踏雪尋梅。時間飛逝,人已經老了,事情也成了以前的事情,沒人再去提起。我醉了醒,醒了又醉是為了誰?到現在我還在後悔,當時如此輕易離開了你。
5、蒹葭
作者:無名氏
朝代:先秦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河邊的蘆葦青蒼蒼的一片,深秋的露水凝結成了雪霜。自己的意中人在何處呢?就在河水的另外一邊。逆著水流去尋找她,道路上危險重重。順著水流去找她,彷彿就在那水中間一樣。
河邊的蘆葦太茂密了,清晨的露水還沒有干,自己的意中人在何處呢?就在河水的另外一邊。逆著水流去尋找她,道路上危險重重。順著水流去找她,彷彿就在那水中灘一樣。
河邊的蘆葦太過稠密了,早晨的露水還在上面。自己的意中人在何處呢?就在河水的另外一邊。逆著水流去尋找她,道路上危險重重。順著水流去找她,彷彿就在那水中洲一樣。
5.花和佳人的詩句
1、花與佳人巧斗香 宋 王之道 《減字木蘭花·仙姿凝遠》 2、此花佳處似佳人 宋 趙彥端 《好事近·一種歲前春》 3、佳人夢斷花間約 宋 劉辰翁 《憶秦娥·春如昨》 4、十年花送佳人老 宋 蘇軾 《和秦太虛梅花》 5、佳人金勝剪春花 元 楊維楨 《無題效商隱體四首》 6、折花比對佳人面 明 唐寅 《美人圖》 7、佳人有恨嫌花遲 宋 白玉蟾 《題諸葛綉香園》 8、佳人陌上看花回 宋 晁補之 《陌上花八首》 9、春濃花艷佳人膽 宋 羅燁 《小說引子》 10、不信佳人唱花落 宋 宋祁 《與獻臣希深伯中源叔景純會飲城東小園》 11、北方佳人顏如花 宋 吳龍翰 《白佇詞》 12、花近佳人油壁車 宋 張耒 《春日遣興》。
6.關於寫梅花的詩句
卜運算元·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朝中措·梅 幽姿不入少年場,無語只凄涼。
一個飄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腸。 江頭月底,新詩舊夢,孤恨清香。
任是春風不管,也曾先識東皇。 梅花絕句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北坡梅開久一株獨不著花立春日放一枝戲作 日日來尋坡上梅,枯槎忽見一枝開。
廣寒宮里長生葯,醫得冰魂雪魄回。 別梅 竹籬數掩傍魚磯,萬點梅花掠地飛。
正喜巡檐來索笑,已悲臨水送將歸。 影橫月處愁空絕,子滿枝時事更非。
自古情鍾在吾輩,尊前莫怪淚沾衣。 長溪東山容老索月谷幽賞詩幽賞梅 人間底處無明月,只要青山為發揮。
林里枝寒無鵲立,水邊路白有僧歸。 嘲梅未開 梅蕊如紅稻,中藏無盡香。
何時來鼻境?更待幾番霜。 城南王氏庄尋梅 涸池積槁葉,茆屋圍疏籬。
可憐庭中梅,開盡無人知。 寂寞終自香,孤貞見幽姿。
雪點滿綠苔,零落尚爾奇。 我來不須晴,微雨正相宜。
臨風兩愁絕,日暮倚筇枝。 城南尋梅得句四首 老子今年嬾賦詩,風光料理鬢成絲。
青羊宮里春來早,初見梅花第一枝。 黯淡江天雪欲飛,竹籬數掩傍苔磯。
清愁滿眼無人說,折得梅花作伴歸。 青煙漠漠暗西村,問訊梅花置一尊。
冷淡生涯元不惡,卻嫌歌吹合江園。 古梅 梅花吐幽香,百卉皆可屏。
一朝見古梅,梅亦墮凡境。 重疊碧蘚暈,夭矯蒼蚪枝。
誰汲古澗水,養此塵外姿? 故蜀別苑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梅至多有兩大樹夭矯若龍相傳之梅龍予初至蜀為作詩自此歲常訪之今復賦一首丁酉十一月也 昔年曾賦西郊梅,茫茫去日如飛埃。 即今衰病百事嬾,陳跡未忘猶一來。
蜀王故苑犁已遍,散落尚有千雪堆。 珠樓玉殿一夢破,煙蕪牧笛遺民哀。
兩龍卧穩不飛去,鱗甲脫落生莓苔。 精神最遇雪月見,氣力苦戰冰霜開。
羈臣放士耿獨立,淑姬靜女知誰媒。 摧傷雖多意愈厲,直與天地爭春回。
蒼然老氣壓桃杏,笑我白發心尚孩。 微風故為作嫵媚,一片吹入黃金罍。
觀梅至花涇高端叔解元見尋 春暖山中雲作堆,放翁艇子出尋梅。 不須問訊道傍叟,但覓梅花多處來。
春晴閑過野僧家,邂逅詩人共晚茶。 歸見諸公問老子,為言滿帽插梅花。
紅梅 薴蘿山下越溪女,戲作長安時世妝。 白白朱朱雖小異,斷知不是百花香。
雲里溪頭已佔春,小園又試晚妝新。 放翁老去風情在,惱得梅花醉似人。
湖山尋梅 鏡湖渺渺煙波白,不與人間通地脈。 騎龍古仙絕火食,慣住空山嚙冰雪。
東皇高之置度外,正似人中巢許輩。 萬木僵死我獨存,本來長生非返魂。
小雪湖上尋梅時,短帽亂插皆繁枝。 路人看者竊相語:此老胸中常有詩。
歸來青燈耿窗扉,心鏡忽入造化機。 墨池水淺筆鋒燥,笑拂吳箋作飛草。
梅 若耶溪頭春意慳,梅花獨秀愁空山。 逢時決非桃李輩,得道自保冰雪顏。
仙去要令天下惜,折來聊伴放翁閑。 人中商略誰堪比,千載夷齊伯仲間。
梅 三十三年舉眼非,錦江樂事祗成悲。 溪頭忽見梅花發,恰似青羊宮里時。
梅 俗事常妨把一杯,等閑開過小園梅。 自傷惟有尋春夢,百舌無情又喚回。
梅村野人家小憩 正遣清詩覓菊栽,穿雲涉水又尋梅。 萬牛不挽新愁去,一鳥還驚午夢回。
老愧逢人說幽憤,窮能隨事學低摧。 江邊漂母何為者?無食王孫未易哀。
梅花 冰崖雪谷木未芽,造物破荒開此花。 神全形枯近有道,意庄色正知無邪。
高堅政要飽憂患,放棄何遽愁荒遐。 移根上苑亦過計,竹籬茅屋真吾家。
平生自嫌亦自許,妙處可識不可誇。 金樽翠杓未免俗,篝火為試江南茶。
梅花 家是江南友是蘭,水邊月底怯新寒。 畫圖省識驚春早,玉笛孤吹怨夜殘。
冷淡合教閑處著,清臞難遣俗人看。 相逢剩作樽前恨,索笑情懷老漸闌。
梅花 造物作梅花,毫發無遺恨。 楚人稱芳蘭,細看終不近。
梅花 五年作竹梢,十年作梅枝。 九泉子廉子,此語今誰知? 梅花 欲輿梅為友,常憂不稱渠。
從今斷火食,飲水讀仙書。 梅花 春信今年早,江頭昨夜寒。
已教清徹骨,更向月中看。 梅花 江上梅花吐,山頭霜月明。
摩挲古藤杖,三友可同盟。 梅花 老厭紛紛漸鮮歡,愛花聊復客江干。
月中欲與人爭瘦,雪後偷憑笛訴寒。 野艇幽尋驚歲晚,紗巾亂插醉更闌。
尤憐心事凄涼甚,結子青青亦帶酸。 梅花 月地雲階暗斷腸,知心誰解賞孤芳。
相逢只怪影亦好,歸去始驚身染香。 渡口耐寒窺凈綠,橋邊凝怨立昏黃。
與卿俱是江南客,剩欲尊前說故鄉。 梅花 玄冥行令肅冰霜,牆角疏梅特地芳。
屑玉定煩修月戶,堆金難買破天荒。 了知一氣環無盡,坐笑千林凍欲僵。
力量世間誰得似,挽回歲律放春陽。 梅花 折得名花伴此翁,詩情恰在醉魂中。
高標不合塵凡有,尤物真窮造化功。 霧雨更知仙骨別,鉛丹那悟色塵空。
前身姑射疑君是,問道端須順下風。 梅花 五十年間萬事非,放翁依舊掩柴扉。
相從不厭閑風月,只有梅花與釣磯。 梅花 山村梅開處處香,醉插烏巾舞道傍。
飲酒得仙陶令達,愛花欲死杜陵狂。 梅花 一花兩花春信回,南枝北枝風日催。
爛熳卻愁零落近,丁寧且莫十分開。 梅花 廣寒官中第一仙,情深不礙韻超然。
勸君莫作兒女態,但向花前傾玉。
7.關於梅花的詩句大全
梅花
宋代: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絕句·其一
宋代: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落
南北朝:鮑照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寒風 一作:風飈)
梅花
唐代: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朔風 一作:逆風)
梅花引·荊溪阻雪
宋代:蔣捷
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游。
舊游舊游今在否?花外樓,柳下舟。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黃雲,濕透木棉裘。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望採納,謝謝~
⑥ 誰知道關於梅花的傳說
春落梅枝頭。古人說,梅具四德,初生蕊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後人又有另一種說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徵。一是快樂,二是幸運,三是長壽,四是順利,五是我們最希望的和平。這些,都是梅花的象徵意義。 梅先天下春,這是梅最可貴之處。 梅花,不畏嚴寒,獨步早春。它趕在東風之前,向人們傳遞著春的消息,被譽為「東風第一枝」。梅花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頑強意志,歷來被人們當作崇高品格和高潔氣質的象徵。元代詩人楊維幀詠之:「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 梅原產我國, 我國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詩經》里有:「漂有梅,其實七分」的記載。1975年在河南安陽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銅鼎里,發現了一顆梅核,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年了。春秋戰國時期愛梅之風已很盛。人們已從采梅果為主要目的而過渡到賞花。「梅始以花聞天下」,人們把梅花和梅子作為饋贈和祭祀的禮品,到了漢晉南北朝,藝梅詠梅之風日盛。《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米梅、胭脂梅。」又:「漢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麗友梅。」晉代陸凱,是東吳名將陸遜之侄,曾做過丞相,文辭優雅。陸凱有個文學摯友范曄(即《後漢書》作者)在長安。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開之際,自荊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郵驛專贈范曄,並附短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自陸凱始,以梅花傳遞友情,傳為佳話。 到南北朝,有關梅花的詩文、軼事也多了。《金陵志》雲:「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額上,成五齣花,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這可能是用梅花圖案美容的開端。 據史料記載:隋人趙師雄在羅浮山遇見梅花仙子,故事美麗動人。說明當時人們也愛梅成風。 杭州孤山的梅花在唐時已聞名於世。詩人白居易在離開杭州時,寫了一首《憶杭州梅花,因敘舊寄蕭協律》,詩雲:「三年悶悶在餘杭,曾與梅花醉幾場;伍祖廟邊繁似雪,孤山園里麗如妝。唐代名臣宋環在東川官舍見梅花怒放於榛莽中,歸而有感,遂作《梅花賦》,詩中有「獨步早春,自全其天」,諒不移本性,方可儷於君子之節」等贊語。此外,如杜甫、李白等諸多名家均有詠梅詩篇。曾一度為唐明皇李隆基大見寵幸的江采蘋,性喜梅花。據《梅妃傳》記:「所居欄檻、悉植數枝……梅開賦賞,至夜分尚顧戀花下不能去。上(唐明皇)以其所好,戲名曰梅妃。」 北宋處士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不娶無子,而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被傳為千古佳話。他的《山園小梅》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梅花的傳神寫照,膾炙人口,被譽為千古絕唱。 南宋范成大是位賞梅、詠梅、藝梅、記梅的名家。他在蘇州石湖辟范村,搜集梅花品種12個,並在1186年寫成中國(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梅花專著:《梅譜》。 1191年冬,詞人、音樂家姜夔住在范成大石湖梅園中,正值梅花盛開。他自度新曲,填了兩首詠梅詞,名曰:《暗香》、《疏影》,音節諧婉,極受范的贊賞。 元代有個愛梅、詠梅、藝梅、畫梅成癖的王冕,隱居於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題所居為「梅花屋」。又工畫墨梅,花密枝繁,行筆剛健,有時用胭脂作沒骨梅,別具風格。其《墨梅》詩名揚天下: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用人誇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王冕還寫過一篇《梅華傳》,把《三國演義》中的「望梅止渴」故事改寫成了一篇趣味盎然的童話:大將軍曹操行軍迷路,軍士渴甚,願見梅氏。梅聚族謀曰:「老瞞(曹操小名)垂涎漢鼎,人不韙(不韙即不同意)之。吾家世清白。慎勿與語。竟匿不出。」王冕借贊揚梅花蔑視權貴的精神來暗喻自己的人格。 南宋愛國詩人陸放翁詠梅的詞《卜運算元》里寫道:「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詠梅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論怎樣受挫折也永遠保持高風勁節的情操。毛澤東同志反其意而用之,作了《卜運算元·詠梅》:「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洋溢著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毛澤東另一首七律《冬雲》中也贊揚了「梅花歡喜漫天雪」的不畏嚴寒、獨步早春的精神。 2 梅花的傳說 除了眾多的詩詞吟詠梅花之外,我國繪畫史上還流傳著這樣一段軼事:宋代著名畫家宋伯仁,生平喜愛梅花。他為了畫梅,種植了許多梅樹。每當梅花開放,他從早到晚地在梅樹下細致觀察,並將梅花的低昂、俯仰、分合、卷舒,從萌芽到花開,從盛放到枯萎的各種形態,一一描繪下來,整理成一百幅圖稿,定名《梅花譜》。後人為了贊譽他梅花畫得「喜神」,稱他的百梅圖為《梅花喜神譜》。近代金石書畫家吳昌碩,曾有詩說他「家傳一本宋朝梅」。 梅花不僅在我國是珍貴花卉,在國外也很受人喜愛,但國外仍以東方栽培較多。日本的梅是我國傳去的,朝鮮也有)。日本還有「梅之會」的組織,並出版發行專門刊物《梅》。到19世紀傳人歐洲,本世紀初傳入美國,現在世界各國均有栽培,但不及東方國家之盛。 梅的故鄉在鄂西、川東。據《本草綱目》引陶弘景的《名醫別錄》記載:「梅實生漢中山谷」,而「襄漢川蜀江湖淮嶺皆有之」。《花鏡》上說:「古梅多著名於吳下、吳興、西湖、會稽、四明等處,每多百年老乾。」《花鏡》在梅的註解中說:四川大渡河上游的丹巴縣內,海拔1900~2000米的山谷地帶,雅礱江流域會理縣的海拔1900米的山間,都有野梅生長。廣西興安縣山區、江西與廣東交界的大庾嶺,古代都是盛產梅的地方。廣東增城縣的羅浮山,歷來以產梅花著稱於世,「羅浮」後來就成了梅花的別名。 梅樹的壽命都很長,一般可活三五百年,甚至千年以上。世事滄桑,至今猶能保存下來的古梅,除了杭州超山的那兩株「唐梅」和「宋梅」之餐,最早的古梅當推湖北黃梅縣的「江心古寺」遺址處的「晉梅」了。它飽經風霜,樹干己成灰黑色,每年大寒開花,花開滿樹,整個開花期達冬春兩季。還有浙江天台山「國清古寺」的一株「隋梅」,距今也有1300多年的歷史。相傳是佛教天台宗的創始人智凱大師親手植的。這株隋梅雖數度枯萎,但如今經人們精心培育,已返老還童,枯木逢春。主幹蒼老挺拔,四周嫩枝叢生,幾年前樹上還結了數千個梅子。 清人梁紹王在其所著《兩般秋雨庵隨筆》中也記載了這么一件事,其雲:「真州城東十餘里淮提庵,有古梅一株,大可蔽牛,五千並出,相傳為宋時物。康熙中,樹忽死,垂四十年復活,枝幹益繁,花時光照一院。」清嘉道年間名士阮元題其名曰:返魂梅。梅長壽不足奇,奇的是枯木能逢春。所以梅有個特點是,愈老愈顯得蒼勁挺秀、生意盎然。歷來有「老梅花、少牡丹」之說。 梅花的香韻一向為人們所傾倒,它濃而不艷、冷而不淡,那疏影橫斜的風韻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他花卉不能相比的。然而,更為可貴的,還是梅花的精神。梅的錚錚鐵骨、浩然正氣,做雪凌霜、獨步早春的精神,被人們譽為中華民族之魂。「朔風吹倒人,古木硬如鐵;一花天下春,江山萬里雪。」人們把松、竹、梅稱作「歲寒三友」,尊梅、蘭、竹、菊為「四君子」,贊賞梅花的高潔、典雅、冷峭、堅貞,視為知友、君子,梅都是當之無愧的。
⑦ 什麼是萬花敢向雪中出的梅花
相傳隋代趙師雄游浮羅山時,夜裡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起飲酒,這位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歡歌笑舞。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卻發現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翠鳥在歡唱。原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橫斜,趙師雄獨自一人惆悵不已,後用為梅花的典故。
梅花春落梅枝頭。每逢春寒料峭,瑞雪紛飛的殘冬,梅花盛開了。清香馥郁、芬芳撲鼻。梅園里紅梅、白梅、綠梅、墨梅,競相開放。紅的似片片朝霞,白的粉妝玉琢,綠的清翠欲滴,黑的莊重脫俗,使人目不暇接。那潔白素凈的玉蝶梅,萼如翡翠的綠萼梅,胭脂點珠的硃砂梅,紅顏淡妝的宮粉梅,濃艷如墨的墨梅,萼紅瓣白的紅梅,木蕊發紅的骨里紅,鐵骨虯枝的龍游梅,枝若垂柳的垂枝梅,枝乾和花蕊都向下,宛若探身弄影的照水梅……千姿百態、爭麗斗妍,燦爛芬芳。隨風飄動,像五彩雲霞裝扮著大地;風送幽香,點綴著殘冬,使人間生出盎然春意。「煙姿玉骨,淡淡東風色,勾引春光一半出。」隨著梅香的飄拂,那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春天轉瞬就要到了。
梅先天下春,這是梅最可貴之處。
梅花,不畏嚴寒,獨步早春。它冒著凜冽的寒風,傲雪凌霜;它在冰中育蕾,雪中開花;它趕在東風之前,向人們傳遞著春的消息,被譽為「東風第一枝」。梅花的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頑強意志,歷來被人們當作崇高品格和高潔氣質的像征。元代詩人楊維幀詠之:「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
梅花,是一種薔薇科櫻桃屬植物,落葉喬木。別名又叫梅、春梅、干枝梅、獠。梅花分五瓣,花色有白、紅、淡綠、淡紅等。以白色和淡紅色為主。花先於葉子開放,果實可分青梅(綠色)、白梅(青白色)、花梅(帶紅色)三種,除供鮮食外,還可制蜜餞和果醬。未熟的果經過加工就是烏梅。
梅原產我國,多分布在長江以南各地。我國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詩經》里有:「漂有梅,其實七分」的記載。1975年在河南安陽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銅鼎里,發現了一顆梅核,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年了。春秋戰國時期愛梅之風已很盛,人們已從采梅果為主要目的而過渡到賞花。「梅始以花聞天下」,人們把梅花和梅子作為饋贈和祭祀的禮品,到了漢晉南北朝,藝梅詠梅之風日盛。《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米梅、胭脂梅。」又:「漢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麗友梅。」晉代陸凱,是東吳名將陸遜之侄,曾做過丞相,文辭優雅。陸凱有個文學摯友范曄(即《後漢書》作者)在長安。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開之際,自荊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郵驛專贈范曄,並附短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春」而且可以寄贈,自陸凱始,以梅花傳遞友情,傳為佳話。
到南北朝,有關梅花的詩文、軼事也多了。《金陵志》雲:「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額上,成五齣花,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這可能是用梅花圖案美容的開端。
本文開台的隋人趙師雄在羅浮山遇見梅花仙子,故事美麗動人。說明當時人們也愛梅成風。
杭州孤山的梅花在唐時已聞名於世。詩人白居易在離開杭州時,寫了一首《憶杭州梅花,因敘舊寄蕭協律》,詩雲:「三年悶悶在餘杭,曾與梅花醉幾場;伍祖廟邊繁似雪,孤山園里麗如妝。」唐代名臣宋環在東川官舍見梅花怒放於榛莽中,歸而有感,遂作《梅花賦》,詩中有「獨步早春,自全其天」,「諒不移本性,方可儷於君子之節」等贊語。此外,如杜甫、李白等諸多名家均有詠梅詩篇。曾一度為唐明皇李隆基大加寵幸的江來蘋,性喜梅花。據《梅妃傳》記:「所居欄檻、悉植數枝……梅開賦賞,至夜分尚顧戀花下不能去。上(唐明皇)以其所好,戲名日梅妃。」
北宋處士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不娶無子,而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被傳為千古佳話。他的《山園小梅》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梅花的傳神寫照,膾炙人口,被譽為千古絕唱。
南宋范成大是位賞梅、詠梅、藝梅、記梅的名家。他在蘇州石湖辟范村,搜集梅花品種12個,並在1186年寫成中國(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梅花專著:《梅譜》。1191年冬,詞人、音樂家姜夔住在范成大石湖梅園中,正值梅花盛開。他自度新曲,填了兩首詠梅詞,名曰:《暗香》、《疏影》,音節諧婉,極受范的贊賞。
元代有個愛梅、詠梅、藝梅、畫梅成癖的王冕,隱居於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題所居為「梅花屋」。又工畫墨梅,花密枝繁,行筆剛健,有時用胭脂作沒骨梅,別具風格。其《墨梅》詩名揚天下:『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用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還寫過一篇《梅花傳》,把《三國演義》中的「望梅止渴」故事改寫成了一篇趣味盎然的童話:大將軍曹操行軍迷路,軍上渴甚,願見梅氏。梅聚族謀日:「老瞞(編者註:曹操小名)垂涎漢鼎,人不韙(不韙即不同意)之。吾家世清白。慎勿與語。競匿不出。」王冕借贊揚梅花蔑視權貴的精神來暗喻自己的人格。
南宋愛國詩人陸放翁詠梅的詞《卜運算元》里寫道:「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詠梅表現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論怎樣受挫折也永遠保持高風勁節的情操。毛澤東反其意而用之,作了《卜運算元·詠梅》,指出;「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洋溢著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毛澤東另一首七律《冬雲》中也贊揚了「梅花歡喜漫天雪」的不畏嚴寒、獨步早春的精神。
除了眾多的詩詞吟詠梅花之外,我國繪畫史上還流傳著這樣一段軼事:宋代著名畫家宋伯仁,生平喜愛梅花。他為了畫梅,種植了許多梅樹。每當梅花開放,他從早到晚地在梅樹下細致觀察,並將梅花的低昂、俯仰、分合、卷舒,從萌芽到花開,從盛放到枯萎的各種形態,一一描繪下來,整理成一百幅圖稿,定名《梅花譜》。後人為了贊譽他梅花畫得「喜神」,稱他的百梅圖為《梅花喜神譜》。近代金石書畫家吳昌碩,曾有詩說他「家傳一本宋朝梅」。
梅花不僅在我國是珍貴花卉,在國外也很受人喜愛,但國外仍以東方栽培較多。日本的梅是我國傳去的,朝鮮也有。日本還有「梅之會」的組織,並出版發行專門刊物《梅》。到19世紀傳入歐洲,本世紀初傳入美國,現在世界各國均有栽培,但不及東方國家之盛。
梅花相傳到現在,已是花繁品茂。據1962年調查,已有230多個品種。主要分果梅和花梅兩大系統。果梅可分青梅、白梅、花梅、烏梅等。花梅以觀賞為目的,按其生長姿態分,有直腳梅類、杏梅類、照水梅類、龍游梅類;按花型花色分,有宮粉型、紅梅型、玉蝶型、硃砂型、綠萼型和灑金型等。其中宮粉型梅最為普遍,品種最多。玉蝶型別有風韻,綠萼型香味最濃,尤以成都的「金錢綠萼」為好。
梅的故鄉在鄂西、川東。據《本草綱目》引陶弘景的《名醫別錄》記載:「梅實生漢中山谷」,而「襄漢川蜀江湖淮嶺皆有之」。《花鏡》上說:「古梅多著名於吳下、吳興、西湖、會稽、四明等處,每多百年老乾。」《花鏡》在梅的註解中說:四川大渡河上游的丹巴縣內,海拔1900~2000米的山谷地帶,雅礱江流域會理縣的海拔1900米的山間,都有野梅生長。廣西興安縣山區、江西與廣東交界的大庾嶺,古代都是盛產梅的地方。廣東增城縣的羅浮山,歷來以產梅花著稱於世,「羅浮」後來就成了梅花的別名。
我國是梅的故鄉,賞梅勝地很多,江南一帶尤盛。而天下梅花之盛,莫過於蘇州鄧尉山和杭州西湖了。
蘇州鄧尉山及其附近山塢,遍植梅樹,以梅著稱。相傳鄧尉山,因東漢太守鄧尉隱居於此而得名。宋代淳祐年間,有高士查某在山塢大種梅樹,後來山民就以種梅為業,越種越多,以致遍地是梅。據《光福志》載:「鄧尉山裡植梅為業者,十中有七。」清代詩人張誠有「望衡千餘家,種梅如種谷」的詩。鄧尉山附近的玄墓山、彈山、青芝山、銅井山等,也是千樹萬樹的梅花連成一片。花盛開怒放時,滿山盈谷,香氣四溢,勢若雪海,以至於清代巡撫宋犖即寓意在司徒廟西的山崖上,寫下了「香雪海」三個斗大字,從此名著吳下。相傳乾隆皇帝曾先後六次到鄧尉山探梅賞景,並六賦《鄧尉香雪海歌》的長詩。在萬樹梅花掩映的半山腰,有座「聞梅館」,又稱「聞梅軒」。不遠處一巨大岩石上有一「梅花亭」,二者均為賞梅佳處。亭作五角形,銅鶴結頂,屋檐、石柱、石檻、瓦片均作五齣梅花狀。整座亭子借喻宋代隱士林和靖「梅妻鶴子」的典故。與周圍梅花融成一體。亭旁,有乾隆皇帝於1751年來鄧尉山賞梅時的手書碑刻一塊。下得山來,山下倪巷村昔有清代潘遵祁的「香雪草堂」別墅。內有四梅閣,以宋代楊補之《四梅花巷》而得名。
梅開時節,滿山皆白,像墜入雲海,分不清哪是雲哪是花,閃閃銀波,在山間流光溢彩,奇麗無比。移目遠眺,山上山下,銀海盪漾,紅綠相間,彌漫無際。真有「入山無處不春枝,遠近高低路不知」的感覺。「鄧尉梅花甲天下」,鄧尉探梅,已成為吳地春遊的主要勝地。
杭州的孤山、靈峰、西泠並稱「西湖三大賞梅風景區」。孤山在杭州西湖的里湖與外湖之間,因四面碧波縈繞、孤峙湖中,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也稱「梅嶼」。這里在宋代建有西太乙宮,清代康熙、乾隆時曾建有行宮,辛亥革命後改建公園,即今天的中山公園。孤山北麓有放鶴亭,是賞梅勝地,有詩雲:「人們蓬島是孤山,高閣清虛類廣寒。里外湖光明似鏡,有梅花處好憑欄。」靈峰位於杭州西湖西北,晉開運年間,吳越王在此建鷲峰禪院,北宋治平二年賜名「靈峰」,寺後山顛有來鶴亭,與孤山放鶴亭遙相呼應,也是過去妙高台的舊址。宋蘇東坡曾題詩壁上:「靈峰山下寶陀寺,白發東坡又來到;前世德雲今我是,依稀猶記妙高台。」寺院附近有古梅近百株,較別處早開晚謝。故有「靈峰尋梅」之景。
要說賞梅還數杭州超山味兒最濃。超山自唐代以來,廣植梅林,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稱。更有古梅兩株,一唐一宋,聞名江南。每當超山梅開,香雪成海,蔚為壯觀,香風十里,醉人心田,素有「超山之梅天下奇」的美名。如今超山的「唐梅」和「宋梅」,仍蒼勁古樸,姿態奇特。如大明堂內的唐梅,雖是千餘年老樹,但其冠仍如傘,老枝扶疏,蓓蕾滿枝,似有無限青春活力。在梅林上空,雲煙飄渺,遠處錢塘江水蒼茫,山水梅林相互輝映。無怪乎近代金石書畫家吳昌碩先生與超山梅林結下不解之緣,並作畫題詩:「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憶我我憶梅;何時買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傾一杯。」直至84歲高齡,他仍偕子吳東邁、門生王個移等人,手持木杖到超山賞梅。逝世後,其親屬遵其遺願,在超山大明堂前香雪塢中築陵安葬,以永居梅林。
此外,南京的梅園新村和梅花山,無錫的梅園。上海澱山湖畔的大觀園、莘庄公園等,也都以梅花聞名。
梅樹的壽命都很長,一般可活三五百年,甚至千年以上。世事滄桑,至今猶能保存下來的古梅,除了杭州超山的那兩株「唐梅」和「宋梅」之外,最早的古梅當推湖北黃梅縣的「江心古寺」遺址處的「晉梅」了。它飽經風霜,樹干己成灰黑色,每年大寒開花,花開滿樹,整個開花期達冬春兩季。還有浙江天台山「國清古寺」的一株「隋梅」,距今也有1300多年的歷史。相傳是佛教天台宗的創始人智凱大師親手植的。這株隋梅雖數度枯萎,但如今經人們精心培育,已返老還童,枯木逢春。主幹蒼老挺拔,四周嫩枝叢生,幾年前樹上還結了數千個梅子。清人梁紹王在其所著《兩般秋雨庵隨筆》中也記載了這么一件事,其雲:「真州城東十餘里淮提庵,有古梅一株,大可蔽牛,五千並出,相傳為宋時物。康熙中,樹忽死,垂四十年復活,枝幹益繁,花時光照一院。」清嘉道年間名士阮元題其名日:返魂梅。梅長壽不足奇,奇的是枯木能逢春。
所以梅有個特點是,愈老愈顯得蒼勁挺秀、生意盎然。歷來有「老梅花、少牡丹」之說。
梅花的香韻一向為人們所傾倒,它濃而不艷、冷而不淡,那疏影橫斜的風韻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它花卉不能相比的。然而,更為可貴的,還是梅花的精神。梅的錚錚鐵骨、浩然正氣,做雪凌霜、獨步早春的精神,被人們譽為中華民族之魂。「朔風吹倒人,古木硬如鐵;一花天下春,江山萬里雪。」人們把松、竹、梅稱作「歲寒三友」,尊梅、蘭、竹、菊為「四君子」,贊賞梅花的高潔、典雅、冷峭、堅貞,視為知友、君子,梅都是當之無愧的。
⑧ 關於梅花的作者的故事
『壹』 關於梅花神話故事
早年間,杭州有個心靈手巧的老石匠。這老石匠鑿了一輩子的石頭,雕了一輩子石頭,胡須頭發都白啦。別的什麼也沒有,只落下一身好手藝,在杭、嘉、湖三府出了名。
老石匠年紀老了,背駝啦,眼也花啦,但他仍舊天天上山。有一天,老石匠在南山腳下發現一塊白花花的石頭,那石頭彷彿映著一株樹影子,老石匠疑心自己眼花,揉揉眼睛再仔細看看,可不是!清清楚楚地映著一株梅花影子,就象長在石頭一般。老石匠伸手在石頭上摸摸,平平的,光光的,那石頭好比姑娘媳婦剌綉的白綾,才描上花樣兒還沒動手綉呢。老石匠越看越喜愛,越看越捨不得離開,便使出全身力氣,把那塊石頭挖起,一步一踉蹌地背回家來。老石匠對著石頭看石頭,看三個月,摸了三個月,又想了三個月,才動手在石頭上雕刻起來。這石頭好堅硬呀!一鑿下去只崩起一粉末,一錘下去只冒出幾顆火星。但是老石匠不灰心,沒餒氣,只管一錘一鑿地雕下去。錘呀鑿呀,十日雕個瓣,百日刻朵花,過了一月又一月,過了一年又一年,老石匠一天不停地雕,白日黑夜地刻,終於把那株梅花雕在石頭上了。
梅花雕成了。多美的梅花啊,迎著春風,向著朝霞,白玉似地開滿一樹。老石匠的心血嘔盡了,老石匠死在梅花邊。
老石匠沒有兒女,也沒有產業,大家都敬重他,便把他埋在一塊公地里,將他最後雕成的這塊梅花碑豎在墳頂。
年代過得久了,奇怪的事情也就出現啦!石碑上的梅花變得會開會謝,每年春天,別的樹上梅花才含苞,石碑上的梅花卻已經盛開;夏天,別的樹兒剛發青,石碑上梅樹早已一片蔥郁;秋天,別的樹上葉兒落得一片不剩的時候,石碑上的梅樹才開始落葉;冬天,西北風把別的梅樹吹得七歪八斜,只有石碑上的梅樹挺立在那裡一動不動。
這塊石碑還能預報天氣:天要晴時,石碑上明晃晃、亮光光的;天將陰時,石碑上灰霧霧、潮鹵鹵的;天快要下雨時,石碑上陰沉沉、濕漉漉的。人們從這塊石碑上就可以知道時令節氣,天睛落雨。有了這塊石碑,農家犁地下種就不會錯安排;出門人該歇該行心裡有定準。大家都很喜愛這塊石碑,把它當做寶貝。
有一年春天,杭州來了一個大官。大官早聽說過這塊奇妙的石碑。他到杭州不久,便帶著一群手下人,到了老石匠的墳地,一看,雕在石碑上的梅花果然盛開著。他高興極啦,回去和狗頭師爺一商量,就在老石匠墳地旁邊造了一座衙門,築起一堵圍牆,把那塊石碑圍進後花園里,還堂而皇之地貼出布告說:這是一塊公地,公地官有,庶民不得進入。
說奇怪也真奇怪,這塊石碑被圍進大官的花園里,不到兩天,碑上的梅花便漸漸隱謝了。以後,不論天睛落雨,石碑上始終是陰沉沉、濕漉漉的。慢慢地,石碑上爬滿了青苔,不但沒有一絲光彩,而且變得難看極了。為了這事,大官悶得飯不想吃,急得覺睡不著,整天在石碑前後打轉轉。狗頭師爺見了,便過來獻計:「老爺,我看這是地氣潮濕的緣故,不如在石碑腳下架起火來烘一烘,烘乾潮氣便會好了。」大官聽聽有道理,邊忙叫人搬來乾柴木炭。在老石匠墳地頂上燒起來。
火苗一舐到石碑,轟的一聲,便爆裂開來,熊熊的火焰噴射得好遠好遠;一霎工夫,衙門和花園都燒了起來。大官和師爺想逃也逃不及,便燒死在裡面。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把衙門燒成一片瓦礫,只在大門前面剩下半截焦爛的旗桿。
這塊奇妙的石碑就是這樣毀掉的!如今,在杭州東城還留下兩處地名:一處叫「梅花碑」;另一處叫「焦旗桿」。
『貳』 梅花的故事
1、最早的梅花詩
古今吟詠梅的詩詞不下千篇,最早的一首是陸凱的「贈范曄」:折梅逢驛使,寄予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陸凱與范曄是好友,常以書信來往。北魏景明二年,陸凱率兵渡過梅嶺。正值嶺梅怒放,立馬於梅花叢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隴頭好友范曄,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驛使,把一支梅花裝在信袋裡,暗暗捎給好友范曄。
范曄拆開信一看,裡面赫然放著一枝梅花,並有詩一首。范曄被陸凱這種一身清白、忠貞愛國、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精神所感動,黯然淚下。
這件事傳出以後,被南北兩方文人稱贊不已。後人以「一枝春」作為梅花的代稱。也常用作詠梅和別後相思的典故,並成為詞牌名。
2、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出外打仗,天氣熱得出奇,又找不到水源,幾萬人馬喝不上水,情況相當危急,曹操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坡就到梅林了。
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此故事最早記載於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假譎》中,望梅止渴充分表現出曹操的聰明才智和隨機應變的才能。
3、壽陽公主梅花妝
「太平預覽」記載,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某日仰卧於含章殿下,殿前的梅花樹被微風一吹,落下來一朵梅花,不偏不正正好粘在公主的額上,而且怎麼也揭不下來。
三天之後,梅花被清洗了下來,但公主額上卻留下五個花瓣的印記,宮中女子見公主額上的梅花印非常美麗,都想效仿於是就剪梅花貼於額頭。一種新的美容術從此誕生,當時被稱為「梅花妝」。
這種裝扮傳到民間,成為民間女子、官宦小姐、及歌妓 *** 們爭相效仿的時尚妝容,一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到宋代以後,女子漸漸不貼花鈿了,但後來只要形容艷妝或精緻的妝容,就用「梅花妝」一詞。
4、王昭君香魂歸故里化作梅花
傳說正月梅花的司花神是王昭君,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具有梅花俏麗冷艷,超凡脫俗的容貌,還具有梅花高潔無畏奉獻的精神意蘊,歷代有關王昭君繪畫多用白雪紅梅作為背景,來隱喻身穿防雪戎服,騎馬懷抱琵琶的王昭君。
王昭君深明大義,捨身和親,敦眭汗胡的豐功偉績,歷來就受到人們的頌揚。歷史學家翦伯贊賦詩評價說:漢武雄圖載詩篇,長城萬里通烽煙,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正如青冢墓碑上所刻:一聲歸朔漠,數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
5、青梅煮酒論英雄
建安五年,董承約會劉備等立盟除曹。劉恐曹生疑,每天澆水,種菜。曹聞之後,設樽咀,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以論天下英雄,曹當時是以試探的心理來的設宴的,而劉則誠惶誠恐,希望不要引起曹的懷疑。
曹操與劉備,一個如升龍,躍於雲上,虎視天下,所謂視天下無一物,曹操的措詞是何等張揚。而劉備似隱龍,因為時機沒到,羽翼未豐,還要藉助他人的力量,在談吐中步步後退,在危機的時候又能急中生智,巧渡難關,不愧是曹操所指的英雄。
6、梅花香自苦寒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此兩句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梅花香自苦寒來,意思是捱過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梅花香自苦寒來喻意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別的花都是春天才開,它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梅花迎雪吐艷,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梅的品格與氣節就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最佳寫照!
『叄』 描寫梅花的故事
不太懂問題
『肆』 有關於梅花的故事、急急急
相傳隋代趙師雄游浮羅山時,夜裡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起飲酒,這位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歡歌笑舞。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卻發現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翠鳥在歡唱。運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橫斜,趙師雄獨自一人惆悵不已,後用為梅花的典故。
《梅譜》說,紹興,吳興一帶有一種梅,名苔梅:「苔須垂於枝間,或長數寸,風至,綠絲絲飄飄可玩。」
《武林舊事》載,苔梅有兩種:一種苔蘚特厚,花特別多;一種苔如細絲,長尺余。
碩親王府的福晉雪如為了能在側福晉之前生下一個兒子,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偷龍轉鳳,把自己的女兒送走,為了日後可以相認,雪如用王爺送他的梅花簪在女嬰的右肩上烙下了一個梅花印記。
換來的兒子皓禎帶給雪如的是幸福,是榮譽。十二歲時就和皇上一臣狩獵時活捉了一隻白狐,只割了一叢狐毛就放了它,這只通靈的白狐三回首後才離開。
皓禎帶著一文一武兩個心腹小寇子和阿克丹偷偷跑出王府去龍源樓喝茶聽曲,遇見了一個可憐的賣唱女吟霜,被她的清秀和聰慧打動了,在白老爹死後租了個四合院給吟霜住,又找了一個小丫頭香綺來陪伴吟霜。但他卻不能把吟霜接進王府去,因為皇上已經賜婚蘭公主給他做妻子,而他竟然新婚五天都沒有圓房。雪知道了兒子的心事,冒險把吟霜和香綺接進王府做了丫頭,不料卻被公主知道了,把吟霜討了去,日日折磨。一切都因吟霜有了身孕而改變,吟霜得到了全府人的承認,做了白姨太。這讓公主更加由妒生恨,設計摔倒吟霜,吟霜流產了,雪如看到了那個梅花烙印,二十一年前失去的女兒又回來了。
公主為了趕走吟霜,說她是九年前被放走的白狐變身,為了證明吟霜不是白狐現而是人,二十一年前偷龍轉鳳一事被翻了出來。這給碩親王府帶來了來滅頂之災,皓禎和王爺、福晉將被處以極刑。
吟霜認定了「生相從,死相隨,午時鍾響,魂魄與你相會,天上人間,必時相聚」然而在她香魂歸去之時,公主向皇上求情特赦了碩親王府。等皓禎回來時已經太遲了。
『伍』 關於梅花的傳說故事
梅花仙子--- 隋代趙師雄游羅浮山時,夜裡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版起飲酒,這位女子芳權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笑歌歡舞。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坐起來一看,自己卻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歡鳥在歡唱。原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橫斜,趙師雄自一人惆悵不已.後用為梅花的著名典故。
梅妻鶴子--- 相傳北宋著名詩人林逋長期隱居在杭州西湖孤山,終生不娶不仕,埋頭栽梅養鶴,被人稱為「梅妻鶴子」。他對梅花體察入微,曾詠出「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為後人傳誦
『陸』 有關梅花的的童話故事或民間傳說。
1、梅花花神
梅花的花神相傳是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壽陽公主到宮里梅花林賞梅,一時睏倦,就在殿檐下小睡,正巧有朵梅花輕輕飄飄落在她的額上,留下五瓣淡淡紅色的痕跡。
壽陽公主醒後,宮女都覺得原本嫵媚動人的她,又因梅花瓣而更添幾分美感,於是紛紛效仿,以梅花印在額頭上,稱為「梅花妝」。世人便傳說公主是梅花的精靈變成的,因此壽陽公主就成了梅花的花神。
2、梅花妝
古婦女之妝飾。是指女子在額上貼一梅花形的花子妝飾。相傳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公主額上,成五齣之花,拂之不去,自後有「梅花妝」。參閱唐韓鄂《歲·華紀麗·人日梅花妝》。其式,在額上畫一圓點,或多瓣梅花狀,唐時很流行。
3、梅花仙子
隋代趙師雄游羅浮山時,夜裡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起飲酒,這位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笑歌歡舞。
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坐起來一看,自己卻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歡鳥在歡唱。原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叮已橫斜,趙師雄自一人惆悵不已。後用為梅花的著名典故。
4、驛寄梅花
三國吳將陸遜的族子陸凱,與范曄是好友。兩人一處江南,一居長安,山川阻隔,常懷思念。冬日適有傳遞公文的驛吏南來,陸凱便折了一枝寒梅,命驛吏攜往長安贈與范曄,並作《贈范曄》詩一首。
詩雲:「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後因以「驛寄梅花」喻向遠方友人表達思念之情。
5、踏雪尋梅
唐開元年間,在襄陽鹿門山到大王洲的漢水沙灘上,詩人孟浩然總是在沙灘上走來走去。人們好奇地問他是否在尋找什麼東西時,孟浩然抬頭答道:「我在尋梅」。
鄉親們再看他在雪地上踩出的腳印,真像是一朵朵「梅花」散落在大王洲上。
因此有人送了孟浩然一首打油詩:「數九寒天雪花飄,大雪紛飛似鵝毛。浩然不辭風霜苦,踏雪尋梅樂逍遙。」而孟浩任在風雪中騎驢過灞橋,踏雪尋梅,也成為我國古代詩人的佳話。
『柒』 關於梅花的名人故事
我想到了王安石的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
王安石變法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