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梅花
❶ 粉紅色的梅花是什麼梅
粉梅。
梅花一般在冬春季開放,多為單生,也有兩朵合生的情況。花徑在2-2.5厘米之間,有濃郁的香味,顏色多為白色和粉色,花梗很短,只有不到3毫米,而且沒有毛。花萼為紅褐色,萼筒為鍾形,萼片是卵圓形的。由於花先於葉子開放,所以也算是很別致的景色。
(1)粉彩梅花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注意好整形修剪,盆栽養護的還需定期換盆換土,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風,防治好病蟲害。
在養殖梅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做好水肥管理,在生長期應該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大致遵循見干見濕的澆水原則。每次澆水澆透即可,不能澆水太少光澆半截水,也不能澆水太多過量導致積水。保證充足的養分,栽種前施足基肥,生長期堅持定期施肥,花期前增施磷酸二氫鉀,入冬前施肥一次。
❷ 粉紅色的梅花是什麼梅
梅花是中國傳統的觀賞植物之一,以其傲骨凌霜的姿態和清香宜人的花朵著稱。在梅花中,粉色的梅花被稱作粉梅,它們通常在冬末春初時節綻放,花色柔和,給人以溫馨的感覺。粉梅的花朵直徑大約在2至2.5厘米之間,花香濃郁,花瓣純凈,常常吸引蜜蜂等昆蟲前來采蜜。花梗短小,幾乎無毛,這一點與其它品種的梅花有所不同。花萼顏色紅褐色,呈鍾形,萼片卵圓形,為梅花增添了幾分嬌艷。梅花的花期通常在葉子之前,因此,梅花綻放時,枝幹光禿禿的景象格外引人注目。
在養護粉梅時,需要注意幾點。首先,適當的整形修剪對於保持梅花的形態和促進健康生長至關重要。其次,盆栽梅花的養護需要定期更換盆土,以確保植物能夠獲取足夠的養分,並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防止病蟲害的發生。澆水管理是養護梅花的關鍵,生長期間應保持土壤濕潤,但也不能積水。澆水應遵循「見干見濕」的原則,避免水分過多或過少。此外,為了保證梅花生長過程中養分的充足,應在種植前施用足夠的基肥,並在生長期間定期施肥,特別是在花期前應增施磷酸二氫鉀,以促進花朵的開放和香氣的四溢。冬季來臨前,應再施一次肥,以幫助梅花抵禦寒冷。
資料來源:梅花網路
❸ 清代粉彩瓷器的雍正粉彩瓷器
粉彩瓷出現在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瓷的基礎上,受琺琅彩的直接影響而創燒的新品種,它以絢麗奪目的色彩、溫文爾雅的韻味、卓爾不群的格調,融匯出迎合清代社會習俗的裝飾效果。粉彩瓷有以下這些特點:第一,在含鉛的玻璃質中引進了砷元素,發明了「玻璃白」,用「玻璃白」打底,使得各種彩料有深淺濃淡乃至乳濁柔和的變化;第二,使用進口的彩料,色澤淡雅柔和,清逸艷麗;第三,使用芸香油調色,所以色彩柔和清麗,有柔軟之感;第四,一般在700℃-750℃左右的窯爐中燒成,由於燒造溫度比較低,故又有「軟彩」之稱。
粉彩瓷在雍正、乾隆朝達到鼎盛,《陶雅》中稱贊「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艷奪目」。雍正粉彩瓷的呈色豐富多變,色澤明亮柔麗,彩料濃淡自然,粉質感強,鮮嫩璀璨,清雅秀美。在一件器物上用色達二十多種,同一種顏色又有濃淡深淺及陰陽向背之分,並且以油料調色,講究彩料的層次變化,畫麵粉潤柔和,突出畫面的陰陽濃淡,富有立體感。以傳統題材為主,流行纏枝花卉紋、花鳥紋、人物紋、山水紋等圖案,布局不滿密,顯得意境悠遠。畫面雅緻宜人,而且諧音「蝠」(福)、「鹿」(祿)的圖案亦多見,在花卉之間經常配以草蟲等。裝飾手法多樣,流行「過枝」的畫法,即盤、碗的圖案從器身到器蓋,或從器里到器外連續彩繪而成,常見有桃果、菊花、牡丹等過枝圖案。
雍正粉彩瓷的胎體加工細密,質地細膩輕盈,潔白精緻,輕重適度。釉面滋潤勻凈,平滑瑩白,光潔無瑕。產品以輕巧俊秀的小件器物為主,如盤、碗、杯、盒、筆筒等,大件器物則以高達50厘米的天球瓶、直徑在50厘米以上的大盤最為精美,常見有膽瓶、六角瓶、燈籠瓶、花觚、盤、碗、杯、筆筒、提梁壺、罐等。器物無論大小,形體變化含蓄柔和,講究線條的美感。在注重美觀的同時還注重實用性,有端莊穩重之感。製作一絲不苟,講究規矩方圓,注重細部處理。
雍正粉彩瓷除白地粉彩外,還流行黃地粉彩、墨地粉彩、淡綠地粉彩、青釉地粉彩、醬色地粉彩、珊瑚紅地粉彩、胭脂紅地粉彩等色地粉彩。款識以「大清雍正年制」和「雍正年制」較為常見,以楷書款為主,篆書款極少。字體工整,結構嚴謹,筆法清秀,運筆有力,多為宋槧體。此外,還有很多堂名款,如「馮宅」、「百露堂」、「文山石房」等,以及花押款,如以筆和銀錠來寓意「必定如意」等。
雍正粉彩瓷製作工藝成熟,風格典雅秀麗,備受人們推崇,歷來是拍賣市場上的寵兒,升值空間很大。比如一件雍正粉彩浮雕花鳥寶瓶紋六方瓶,1982年在香港蘇富比以25萬港幣成交,2001年在紐約佳士得以21.5萬美元成交,2007年在香港蘇富比以2272萬元港幣成交,2009年在北京保利以6776萬元人民幣成交。又如,一件雍正粉彩過枝月季梅花圖盤,1976年由倫敦佳士得釋出,後被蘇林庵收藏,1994年被康蕊君收入《玫茵堂中國陶瓷》圖錄,1995年流入香港市場,2011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估價為1500萬港幣,最終以4994萬港幣成交
❹ 清道光時期還燒釉里紅瓷器嗎
道光時期(1821—1850年)社會動盪。國內外矛盾進一步激化。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發了鴉片戰爭,內憂外患不斷,隨著經濟、文化的衰落,景德鎮瓷器生產也受到了影響,景德鎮的瓷業生產與嘉慶時期相比,燒造規模進一步縮減,無論官窯還是民窯的產量和質量都明顯下降。《陶雅》記有:「嘉道而降,畫工、彩料,直愈趨愈下」。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葫蘆瓶
道光皇帝素以儉朴著稱,即位之初,首先裁減宮內脂粉費數百萬兩,對於瓷器也力求簡朴,控制費用,但作為宮中生活、陳設用瓷,其製作還是非常嚴格的,其中不乏壹些精美之作。《陶雅》記有道光瓷器 「極精之品,猶自有不可理沒處」 。「大清道光年制」款和「慎德堂制」款的瓷器為皇帝御用品,工藝製作精細,代表了道光瓷器的製作水平。
道光瓷器承襲乾嘉時期瓷器的藝術遺風,燒造品種和造型創新少,紋飾多採用寓意吉慶的圖案,繪制技法工筆多於寫意,道光時期瓷器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一、燒造品種
道光時期瓷器燒造品種有彩瓷和顏色釉瓷。彩瓷主要有粉彩和青花瓷等。粉彩是道光彩瓷的主流,有珊瑚紅地粉彩、綠地粉彩、黃地粉彩、抹紅粉彩等,另外還有少量的鬥彩、五彩,多見於官窯器。
清道光 黃地粉彩福壽紋雙耳瓶
清道光 粉彩仙人獻壽方瓶
道光時期青花瓷使用國產料, 早期的青花呈色穩定,色澤亮麗濃豔,晚期呈色淡雅,層次清晰。民窯器青花色調暗淡漂浮。淡描青花的製作在道光朝非常流行。青花瓷有青花描金、青花描金墨彩、青花粉彩、青花鬥彩、青花紅彩、青花黃彩、哥釉青花、青花加紫、青花釉裏紅、冬青地青花、青花堆粉等品種。青花粉彩器大量出現。青花堆粉,又稱為「堆粉青花」或「青花加白」。堆粉青花瓷最早始於康熙時期,雍正、乾隆時有燒制,但數量不多,嘉道時期比較盛行。
清道光 白釉仿青銅壺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寶相花壽字紋瓶
道光時期燒造顏色釉有霽紅釉、霽藍釉、豆青釉、天藍釉、白釉、窯變釉、醬釉、仿官釉、仿哥釉、木紋釉、爐均釉、孔雀綠釉、松石綠釉、珊瑚紅釉、胭脂紅釉等。
清道光 松石綠釉堆白纏枝蓮紋喜字瓶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葫蘆瓶
清道光 祭藍釉描金蓋罐
二、 器物種類
道光時期瓷器基本上繼承前朝傳統器形式樣,創新較少,多為日用器皿。有盤、蓋碗、墩式碗、賞瓶、玉壺春瓶、梅瓶、錐把瓶、將軍罐、花觚、燈籠尊、洗、盆、燭台、魚缸等。小件器物豐富多彩,酒杯多種多樣,有套杯、卧足小杯、鈴鐺式小杯。形制較小的器物有筆筒、冬瓜罐、鼻煙壺、鳥食罐等都較為新穎,均為道光時期的典型器。新出現形狀像冬瓜的「冬瓜罐」,造型別致。道光瓷器製作無論是仿古代名窯,還是仿乾隆、嘉慶朝的製品大多都很粗笨,胎體往往厚薄不一,比例不協調。但也有精品例外。
清道光 仿哥釉琮式瓶
清道光 豆青釉描金花卉花盆一對
三、胎釉特點
道光瓷器胎體細白,多數胎質疏鬆,胎釉結合不緊密。大件器物胎體厚重,小件器物胎質比較輕薄。器物釉面肥厚,釉面大多數是粉白釉,大件器物白釉泛青,釉面不平,往往出現波浪狀,稱為「波浪釉」,俗稱為「浪盪釉」,為道光瓷器的主要特徵之一。
清道光 粉彩庭院嬰戲圖雙耳瓶
四、裝飾紋飾特點
道光瓷器追求乾嘉時期官窯的藝術風格特色,裝飾以繪制為主,所繪紋飾不如乾隆時生動活潑,紋飾圖案式化,寫意畫較少,圖案缺少層次變化,構圖趨於疏朗。瓷器紋飾雖然官窯產品還盡力保持工整細致的特點,但用筆拘謹板滯,缺乏活力,寓意吉慶幸福的圖案增多。民窯器畫面更是趨於草率和簡單化。官窯器常見紋飾有纏枝蓮、鴛鴦荷蓮、菊花、石榴、佛手、三果、雲龍、雲鳳、龍鳳、夔鳳、花鳥、魚藻、博古、八寶、瓜蝶、三羊、獅球、花蝶、草蟲、四季花(牡丹、荷花、菊花、梅花) 、三果、人物紋有八仙、仕女、嬰戲圖等,繪英雄人物的無雙譜較為流行。風景圖案有燕京十景、廬山十景、西湖十景等,以及梵文「壽」字、「喜」字、「萬壽無疆」、戒煙歌、御題詩句等多種文字裝飾,尤以戒煙歌最具時代特徵。
清道光 粉彩八蠻進寶圖雙耳瓶
清道光 粉彩花卉榴開百子圖雙螭耳瓶
道光時期的紋飾除延用乾嘉時的傳統紋樣外,新創紋飾也別具特色。喜繪動物紋多達十餘種,有貓、蝶、狗、牛、羊和象、鴛鴦、鴨、仙鶴、喜鵲、鴿子、燕子、螞蚱、蟈蟈、蜻蜓、蝙蝠、雉雞等,為沉悶的官窯紋飾增添了一些清新的氣息。這些動物圖案與多種花卉、瓜果組成吉祥紋樣。斗雞、戲狗的通俗畫面開始盛行。
清道光 綠地粉彩纏枝蓮紋壺
五、款識
道光官窯器多銘以「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以青花為主,也有抹紅及描金款,字體有力,筆畫較粗,排列工整,風格與嘉慶款相似。道光朝堂名款極為盛行,主要是皇帝本人的御用款和王公貴族的私家用款,瓷器製作甚為精緻。道光帝在未登極以前就用過「薢竹主人」及「薢竹造」的款名。登極以後又使用過「慎德堂」、「頤壽堂」等御用款。「慎德堂」款與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款的瓷器製品,都為官窯器物。陳瀏《陶雅》記:「慎德堂系道光官窯,而價侔雍乾之高品,亦一時風尚使然……。慎德堂制楷書款識,以側鋒書寫,字體秀麗。筆法工穩,以抹紅為最多,亦有泥金者」。
清道光 仿官釉直頸瓶
「慎德堂」為圓明園內的壹組建築,它位於圓明園九洲清晏的西面,修建於道光十年(1830年),次年落成,為道光皇帝夏季避暑、處理政務之所,晚年主要生活在此。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皇帝駕崩於「慎德堂」內。道光十壹年(1831年)道光帝曾作《慎德堂記》(收錄在道光《御制文余集》),將節儉修身圖治聯系起來,闡述了節儉、修身、圖治的關系,表達了他的治政方針。道光皇帝御用璽印有「慎德堂寶」,常鈐於書畫之上。傳世「慎德堂」銘款器物品種豐富,以粉彩、青花製品多見,製作精美,堪稱道光官窯的珍品。陳瀏《陶雅》記有:「慎德堂為道光窯中無上上品,足以媲美雍正,質地之白,彩畫之精,正在伯仲間。」
在清代,堂名、齋名一般是帝王、王公貴族和文人士大夫的居室之名,在道光時期,皇親國戚所訂制的瓷器很多,瓷器落款多是這些人起居室或書齋的名字。「退思堂制」 、「養園仿古」、「友堂雅制」 、「竹韻山房」款,系道光朝睿王府用瓷。定王府則書「行有恆堂」、「道光××年定府行有恆堂珍藏」等款,多數為青花、紅彩楷書款。「植本堂」、「聽雨堂」、惜陰堂」都是當時王府名堂。
嘉、道時期還盛行仿製明清款識,有:「大明成化年制」 、 「大明成化年制」 、「成化年制」 、「大明嘉靖年制」 、「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款識寫法與真品相差甚遠。還有一種紅彩滿文款,有粉彩瓷碗、盤,器裏外均畫粉彩紋飾,外壁粉彩繪七珍,加飾青花和金彩,底部紅彩方框內書滿文款,較為別致。
總之,道光時期燒造的瓷器,承襲乾隆嘉慶時期瓷器的藝術風格,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代表了清代中期御窯的制瓷水平。
清道光 綠地粉彩纏枝蓮紋雙耳瓶
清道光 茶葉末釉綬帶葫蘆瓶
清道光 胭脂紫地粉彩纏枝蓮紋「吉祥如意」雙耳瓶
清道光 釉里紅蒼龍教子圖筆筒
「慎德堂制」款粉彩梅花紋蓋碗,清道光,通高10cm,口徑11.5cm,足徑4.7cm。
碗直口,圈足。蓋為覆盤式。內壁施白釉,外壁以粉彩裝飾。碗與蓋的主題紋樣為折枝梅花,輔以如意雲頭紋做邊飾。圈足內施白釉,外底及蓋頂抓紐內均署紅彩楷書「慎德堂制」雙行四字款。
「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在圓明園內的行宮,署「慎德堂制」款的瓷器是道光皇帝的御用品。
黃釉刻花仿竹雕筆筒,清道光,高10.5cm,口徑16.3cm,足徑16cm。
筆筒呈竹節狀,通體及圈足內均施淡黃釉。外壁刻劃蘭、菊、梅花紋。底署陰刻篆書「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款。
這款筆筒的形狀與顏色與竹製品逼肖,雕刻紋飾清新流暢,釉色光潤,賞心悅目。
以上文圖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❺ 落款有梅花館制的瓷器是哪朝代的
梅花館制的瓷器是民國時期的瓷器,梅花館制粉彩山水圖洗,底款為紅彩「梅花館制」,系民國時期瓷器,作者不詳。謝謝
❻ 為什麼梅花的顏色是粉紅色的
梅花的花色有十幾種,其中通常都是粉紅色的。
梅花常見的顏色有大紅、粉紅、白色、深紫紅色、淡綠色、淡紅色等。按花型花色可分為宮粉型、紅梅型、照水梅型、玉蝶型、硃砂型、大紅型、綠萼型和灑金型等。其中宮粉最為普遍,品種最多,花粉紅,著花密而濃。玉蝶型花紫白,別有風韻。綠萼型花白色,香味極濃,尤以成都的「金錢綠萼」為好。
梅花喜溫暖氣候,耐寒性不強,較耐乾旱,不耐澇,壽命長,可達千年;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成片栽植上萬株梅花,疏枝綴玉繽紛怒放,有的艷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綠如碧玉,形成梅海凝雲,雲蒸霞蔚的壯觀景象。
梅花的品質:
梅花有著高潔、傲骨之風、不畏嚴寒、堅強、美麗,不屈不撓,堅韌不拔,自強不息,奮勇當先的精神和品質。梅花又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歲寒三友之一,自古以來人們都贊美她的傲雪精神,孤獨的不與百花爭春的高潔美,天然根性異,萬物盡難陪。
因「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被譽為花魁,「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的崇高品格和堅貞氣節象徵龍的傳人之精神,「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品質,品格與氣節幾乎寫意了「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