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骨三界
A. 鹿骨三界怎麼挑選
好好的植物佛珠不佩戴,為什麼非要眾生骨的呢?
動物骨頭做的所謂「版佛珠」,我不知道是權否如法,我個人是接受不了的。應該具廣大慈悲心,不以眾生骨肉血筋為食為用。
鳳眼菩提子,星月菩提子都很好啊。為什麼不用這樣的呢?
B. 鹿骨三界牌是那兒的骨頭
頭骨,天靈蓋
C. 梅花鹿二杠和三叉有什麼區別嗎,哪能買到新鮮的鹿茸
梅花鹿茸分為"二杠"和"三叉"兩個品級,二杠茸是鹿茸中的上品。三叉茸次之。
二杠茸:大挺圓柱形,直立長15-18厘米,直徑3-4厘米,頂端鈍圓飽薄,向內方稍彎曲,習稱彎頭或稍有皺縮,眉叉亦呈圓柱形,斜向前伸,長9-15厘米,直徑2、5-3、5厘米,全形略如拇指與食指,作八字樣分開,皮紅棕色或黃棕色,密生黃棕色或淡灰色細毛茸,鋸口卵圓形,黃白色或淡黃色,外圍有較薄的骨質,中部密布海綿狀細孔,體輕如朽木,氣微腥,味微咸。
梅花鹿茸:又名黃毛茸、花茸。為梅花鹿的幼角。一、鋸茸:全體呈圓拄形,多具1~
2分枝。具1分枝者,習稱"二杠",其主枝習稱"大挺",挺高14~20厘米,鋸口直徑約3
厘米,離鋸口約3厘米處分枝,分枝長10~15厘米,直徑較主枝略細。外皮紅棕色或棕色,多光潤,表面布有紅黃色或棕黃色緻密的茸毛,上端較密,下部較稀,分岔間具一條灰色筋脈,皮茸緊貼。體輕,鋸口潔白,有細蜂窩,外圍無骨質。氣微腥,味微咸。具2分枝者,習稱"三岔",大挺長24~30厘米,直徑較細,多不圓,略呈彎弓形,微向後偏,先端略尖,下部多有縱棱線(稱"起筋")及突起的疙瘩(稱"骨豆"或"釘"),皮紅黃色,毛稀而較粗。二茬茸和頭茬茸相似,但挺長而不圓,或下粗上細,下部有縱棱筋,毛較粗糙,體較重,無腥氣,二、砍
茸:即帶有腦骨的茸,亦分二杠、三岔等規格,與鋸茸同。腦骨前端平齊,後端有一對弧形的骨,習稱"虎牙"。腦骨潔白無殘肉,外附腦皮,皮上密生茸毛。花鹿茸均以粗大、挺圓、頂端豐滿、質嫩。毛細、皮色紅棕、油潤光亮者為佳。挺細瘦、下部起筋、毛粗糙、體重者質次。主產吉林、遼寧、黑龍江、河北、北京等地;其他地區亦有少量生產。
鹿茸功效:
壯元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
治虛勞羸瘦,精神倦乏,眩暈,耳聾,目暗,腰膝酸痛,陽痿,滑精;子宮虛冷,崩漏,帶下。
①《本經》:主漏下惡血,寒熱驚癇,益氣強志。
②《別錄》:療虛勞灑灑如瘧,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癰腫,骨中熱,疽癢(《本草經疏》雲:'癢'應作'瘍')。
③《葯性論》:主補男子腰腎虛冷,腳膝無力,夢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炙末空心溫酒服方寸匕。
又主赤白帶下,入散用。
④《日華子本草》:補虛羸,壯筋骨,破瘀血,安胎下氣,酥炙入用。
⑤《綱目》: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健筋骨。
治一切虛損,耳聾,目暗,眩暈,虛痢。
食法1
在長江以南及東南沿海地區,取茸片5g(上、中、下段搭配)、紅棗1枚、生薑1片、米酒少許裝入有益的杯中,加半杯水,蓋嚴蓋後置鍋內隔水燉蒸。鍋水沸騰後改用文火燉2~3小時,便可用之(初食者有口乾、眼紅、心跳加速等反應時,應停止食用,這是虛不受補。無症狀者,每隔一日食一次,用量逐漸加至10g;高血壓、心臟病患者,食用時應遵醫囑)。
D. 鹿骨三界牌學佛之人能帶嗎
如果確實是鹿骨所作,當然不能帶。佛在經中教導佛弟子應該遠離一切與動物相關的事物,比如不穿動物皮做的鞋,不蓄養動物(放生除外)等,斷除和自己阿賴耶識的一切和畜生道相關的種子緣。
E. 新入的 鹿頂骨三界牌 買來的時候上面有一層薄膜 還很臭 我用小牙刷沾清水刷了刷 結果上面黑色的紋路
會明顯一點,材質順天成,用心皆精品!
F. 新入的鹿三界頂骨牌子 拿來時表面有一層薄膜 而且很臭 我問了賣家 說可以用水洗一洗 我就用牙刷沾清
可憐!!
G. 三界牌是什麼鹿的天靈蓋 有人說梅花鹿的不會動 只有狍子的才會動!
梅花鹿的
H. 鹿三界分瓣了怎麼辦
剛上手了一個鹿三界牌子,已干透,界縫有間隙,三部分骨片都松動了。麻煩懂的朋友給講講除了包銀外還有就是上膠了
I. 想配三界牌 梅花鹿的,珠子上已經有天珠了,還可以帶么,會不會有什麼負面作用
天珠我是不啊建議戴的,市面上99%的天珠都是瑪瑙烤的,各種化學葯劑,天知道對人有沒有害處。至於三界牌我也很喜歡,這就是骨頭沒什麼危害,相比天珠我覺得還是三界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