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梅花筋
1. 梅花形布置的鋼筋用什麼公式計算
梅花布置的鋼筋,舉個例子吧。例如剪力牆的拉筋
根數=牆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
長度=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
2. 梅花形布置的鋼筋怎麼計算舉例說明
以牆體或者板面來計算為例,間距自300*300梅花布置和矩形布置,面積尺寸取0.6*0.9米為算例:
梅花布置個數:(0.6/0.3+1)*0.9/0.3*2=18個 ,注意這個計算順序0.6和0.9中取小的放入括弧內,順序一變,計算結果就不對。
矩形布置個數:(0.6/0.3+1)*(0.9/0.3+1)=12個。
梅花形布置計算
剪力牆的鋼筋為雙向雙排鋼筋直徑16間距200*200,兩排之間應用拉筋拉接,拉筋間距400,即隔一個雙向鋼筋交叉點(一般水平鋼筋在外,豎向鋼筋在內)設一拉筋,拉筋與剪力牆面垂直。 梅花形布置,就是像梅花花瓣那樣的形狀的布置,多為五點式的那種。
技術要求
成梅花布置(如五樁台的樁位布置),拉筋應與外皮水平鋼筋鉤牢。
3. 小時候吃過的一種膨化食品,梅花形狀的中間還有個洞,包裝好像是黃色的,裡面有一段時間送一個果凍 。
叫哈陸,黃色的,玉米粉做的膨化食品童年吃的現在沒有了,外面袋子也是黃色,裡面有顆果凍,六角星樣了,中間是空的,小時候特別喜歡吃
4. 梅花有哪些葯用價值
梅花可供觀賞、梅子可供食用,而它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入葯。《神農本草經》首先指出梅的葯用價值:「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烏梅之分。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即記載了這種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烏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名葯物學家李時珍認為:烏梅能「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磺毒。」白梅則「治中風驚癇,喉痹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取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從以上的內容里,我們可以看出,梅在入葯方面范圍是非常廣泛的。
而在近代醫學界,也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開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黃疸。烏梅肉具斂肺澀腸,殺蟲生津功能,並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梅花主含揮發油,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烏梅主含檸檬酸、谷甾醇,成熟後含氫氰酸。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結核等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抑製作用,且能減少豚鼠蛋白質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發生。此外,梅花可提取芳香油,據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海澄人善蒸梅及薔薇露,取之如燒酒法,每酒一壺滴露少許便芳香。」古人根據芳香油與水的沸點不同,利用分餾技術,將芳香油提取出來,用作食品的添加劑。
5. 梅條筋是那個位置
位置在豬的肩胛骨的中心。
梅肉」又叫「梅花肉」,其實應該是「枚肉」的誤版傳。因為每頭豬只權有兩枚,故稱「枚肉」。廣東香港一帶製作叉燒的原料主要就是枚肉。梅肉位置在豬的肩胛骨的中心。梅花肉屬於上肩胛肉,它的特點是油脂分布均勻,有筋有肉,吃起來口感很好。
由於梅花肉在過去是價位最高的豬肉,所以人們也喜歡稱它為「上肉」。梅花肉比較適合長時間燉煮或紅燒,或切成大塊烘烤,也適合切成薄片涮火鍋食用或燒烤,還是烹制叉燒肉、燉肉或白切肉的最佳原料。
(5)食品梅花筋擴展閱讀:
梅條筋位置在肩胛骨的中心。這個部位的肉可以說是豬身上最好的一塊肉,有肥有瘦還有筋。是豬肉中最嫩的肉,可切片、切絲、切丁、炸、熘、炒、爆、烤品更佳,這里的肉食用最佳。梅條肉就是夾脊肉,背脊兩側的肉,就是北方人常說的夾脊肉和裡脊肉。梅肉是瘦肉中帶有白絲,冷凍切片後有一定的紋理,所以而得名。
肉標准名稱是3號肉,是指豬的脊椎骨內側的條狀嫩肉。豬裡脊可分大裡脊和小裡脊,前者是大排骨相連的瘦肉,外側有筋覆蓋,通常吃的大排去骨後就是裡脊肉,適合炒菜用。小裡脊是脊椎骨內側一條肌肉,較少,很嫩,適合做湯。
6. 梅花形布置的鋼筋怎麼計算
計算方法:
以牆體或者板面計算為例,間距300*300梅花布置和矩形布置,面積尺寸取0.6*0.9米為算例:
(1). 梅花布置個數:(0.6/0.3+1)*0.9/0.3*2=18個 ,注意這個計算順序0.6和0.9中取小的放入括弧內,順序一變,計算結果就不對。
(2). 矩形布置個數:(0.6/0.3+1)*(0.9/0.3+1)=12個。
註:S—彎起鋼筋斜斷長度L—彎起鋼筋斜段水平投影長度
h—彎起鋼筋彎起的垂直高度,這里指外包尺寸
參考資料:
梅花形布置網路
7. 綁扎鋼筋時,梅花綁扎點是什麼樣的
一、梅花綁扎點是指綁扣的分布形式.梁、柱接頭處箍筋應連續綁扎,不得遺漏.周邊要求滿綁,中間可採用梅花綁扎點,即相鄰兩排的綁扣相互錯開。其樣式如下圖:
二、綁扎鋼筋的要求:
(1) 將基礎墊層清掃干凈,用石筆和墨斗在上面彈放鋼筋位置線。
(2) 按鋼筋位置線布放基礎鋼筋。
(3)綁扎鋼筋。四周兩行鋼筋交叉點應每點綁扎牢。中間部分交叉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位移。雙向主筋的鋼筋網,則需交全部鋼筋相交點扎牢。相鄰綁扎點的鋼絲扣成八字開,以免風片歪斜變形。
(4)大底板採用雙層鋼筋網時,在上層鋼筋網下面應設置鋼筋撐腳或混凝土撐腳,以保證鋼筋位置正確,鋼筋撐腳下應墊在下征鋼筋網上。見圖10.6.2-1和圖10.6.2–2。
鋼筋撐腳的形式和尺寸如圖10.6.2-1圖10.6.2-2所示。圖10.6.2-1所示類型撐腳每隔1m放置1個。其直徑選用:當析厚h≤300mm時為8~10mm;當板厚h=300~500mm時為12~14mm。當板厚h>500mm時選用圖10.6.2-2所示撐腳,鋼筋直徑為16~18mm。沿短向通長布置,間距以能保證鋼筋位置為准。
(5) 鋼筋的彎鉤應朝上,不要倒向一邊;雙鋼筋網的上層鋼筋彎鉤應朝下。
8. 什麼是梅花筋
梅花形布置,(別名梅花筋)就是像梅花花瓣那樣的形狀的布置,多為五點回式的那種。剪力牆答的鋼筋為雙向雙排鋼筋直徑16間距200*200,兩排之間應用拉筋拉接,拉筋間距400,即隔一個雙向鋼筋交叉點(一般水平鋼筋在外,豎向鋼筋在內)設一拉筋,拉筋與剪力牆面垂直成梅花布置(如五樁台的樁位布置),拉筋應與外皮水平鋼筋鉤牢。
9. 馬凳筋按梅花形布置時怎麼計算量
馬凳筋梅花型布置計算公式,梅花形一般按「間距*間距/2」布置一根來算,
總面積/每根馬凳筋所佔面積=總根數。
馬凳筋,施工術語。它的形狀象凳子故俗稱馬凳,也稱撐筋。用於上下兩層板鋼筋中間,起固定上層板鋼筋的作用。它既是設計的范疇也是施工范疇更是預算的范疇。馬凳的設置要符合夠用適度的原則,既能滿足要求又要節約資源。
定額對馬凳筋的計算有明確規定,那麼按定額規則計算,但這個計算結果只能用於預算和結算不能用於施工下料,因為它僅僅是個重量,而不是從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徵來計算,如浙江定額規定:設計無規定時,馬凳的材料應比底板鋼筋降低一個規格,長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計算,每平方米1個,計算鋼筋總量。山西省的定額規定按照1根/m2計算,直徑按照Φ12計算,很顯然它不適用於施工。
馬凳筋的根數如何計算?
可按面積計算根數,馬凳筋個數=板面積/(馬凳筋橫向間距*縱向間距),如果板筋設計成底筋加支座負筋的形式,且沒有溫度筋時那麼馬凳個數必須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馬凳筋作用,所以馬凳個數須扣梁。電梯井、樓梯間和板洞部位無需馬凳不應計算,樓梯馬凳另行計算。
馬凳筋的長度如何計算?
馬凳高度=板厚-2*保護層-Σ(上部板筋與板最下排鋼筋直徑之和)。
上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馬凳上放一根上部鋼筋),下左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 mm,下右平直段為100,這樣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鋼筋,下部三點平穩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鋼筋上。馬凳筋不能接觸模板,防止馬凳筋返銹。
10. 鋼筋梅花形布置主要是什麼作用
鋼筋梅花形也叫拉筋,拉筋的作用,主要起拉結作用,增加整體性。版
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權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在這里需要說明一下,上述的「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只是給出一個計算拉筋間距的演算法。例如,梁箍筋的標注為φ8@100/200(2) 。
可以看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為200mm,則拉筋間距為200*2=400mm 。但是,有些人卻提出「拉筋在加密區按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在非加密區按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這是錯誤的理解。
(10)食品梅花筋擴展閱讀
(1)拉筋同時勾住主筋和箍筋時,其長度計算公式如下:
拉筋長度=(h【梁寬】-保護層*2+2d1)+11.9【抗震彎鉤長】*d1*2 d1為箍筋直徑
(2)拉筋只勾住主筋時,其長度計算公式如下:
拉筋長度=(h【梁寬】-保護層*2)+11.9【抗震彎鉤長】*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