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福州梅花鎮

福州梅花鎮

發布時間: 2024-09-03 09:00:41

1. 梅花鎮的梅花概況

梅花鎮地處長樂東北角,閩江口南岸突出部,東瀕台灣海峽,與白犬列島海域相鄰,與馬祖列島互望,北隔閩江口,與琅岐經濟區及連江縣壺江島、黃岐半島對峙,西、南毗鄰文嶺鎮。向為省城咽喉,閩江口海防要津。地域面積5.8平方公里,居住面積1.9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2公里。是歷史上著名的古鎮名港,歷代軍事之要塞,古代因山多植梅花而得名。梅花鎮是純漁業鎮,也是福建省十強漁業重鎮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宋、元時改稱「芳桂香新開里」,明、清為「二十四都梅花城」,轄有梅城、梅新、梅東、梅西、梅南、梅北6個漁業專業行政村,總戶數5738戶,總人口16763人,全鎮現有鐵殼拖網、定製網、張帆網等各類大小漁船250多艘,盛產的帶魚、黃瓜魚、海鰻、蟶子、海蚌等名優質水產品。轄區內電力、通訊、衛生、金融服務設施完善,初級中學一所,完全小學2所,中心幼兒園一所。改革開放30年來,梅花鎮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建設均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曾榮獲「福建省雙擁模範鎮」、「福建省文明鄉鎮」、」全國農村先進體育鄉鎮「等榮譽稱號。
獨特的地理位置,優秀的歷史文化,充分體現了古鎮人傑地靈、歷史悠久。這里的建築文化、漁業文化、軍事文化、飲食文化、姓氏文化、梅壺文化等等都彰顯出濱海旅遊城鎮的亮麗風光和獨具的特色。 「梅城弄笛」系吳航十二景之一,早已被海內外鄉親所熟知。
梅城,枕山面海,不僅盛產鮮美的海味,而且風景宜人,古往今來千百年,勤勞、智慧的時代村民以海為田,耕海牧漁,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歷史文化,描繪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美麗傳說,「梅城弄笛」圖說更是其中之一:古因臨海築城,每當夜月晶瑩,海風吹響漁村的孟椿,竹竿之隙呼呼作響,如龍吟,如笛聲。《長樂縣志》「梅城弄笛圖說「載:縣東北五十里曰梅江,中有城,與定海對峙,邑鎮也。島嶼錯落,碟周遭,萬頃鴻冥,渺不知其所際,遙望琉球,青煙幾點。每值夜月晶瑩,天水一色,數聲風笛,如聽龍吟。其清溪過客,邀恆將軍據胡床三弄耶,抑李暮秋深競響裂石,身在瓜步舟中也?真實地闡釋了梅城弄笛的源由。 圍山而築,山頂有石盈畝,巍然高出數丈,上鐫「龍東石」。明洪武十年(1377年)江夏侯周德興奉命造立城池,委福州右衛指揮李榮督造。三面臨海,南建於沙岡,延袤三里。城高一丈八尺,廣六尺,周六百四十八丈。女牆一千二百二十,占樓二十有四,窩鋪二十。辟三門,東門至海,南門 面山,西則水門;城門外圍築「雍瓦城」佔地畝許,側向設門;潮至舟航抵城下。城內梯岩架軍寮,連牆接屋,櫛比鱗次,皆兵民之居,最稱雄峙。
明萬曆(1573~1620年)之季,倭寇各處剽害,梅城拒守獨全。清初海氛又熾,丙申(1656年)遭屠。朝議行清野之計,康熙辛酉(1681年)將居民遷內地;己未(1679年)詔復故土。城以年久沙壓。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知縣衛良佐領帑重修,築內城牆一面(俗稱新城)。雍正十一年(1733年)知縣殷鳳梧、乾隆十年(1745年)知縣戴永朴、乾隆二十七知縣賀世駿分別領帑重修,遞復之後,東門外又是人煙輻輳。
嘉慶丙辰(1796年),海盜林發枝沿江剽劫,居民以竹筐來別裝實沙,沿岸疊布,兵民聯防,始得無患。宋元時有巡簡司公署在上街。築城時移置巡簡司於仙岐蕉山,立梅花千戶所,有屯軍一千五百四十名,有衛指揮一員、副千戶一員、鎮撫一員、百戶一員,世襲鐵印官十三員駐防梅花。清初調遷兵燹頻仍,址屋厭墟,惟上街所衙門巷址尚存。
道光間,梅花所改凡署,春秋兩凡千總把總輪防。城北抵閩江,東臨東海,西有「百流湖」水匯閩江。
百流湖淤積填地建梅花中學,水流淤窄剩下「百流漏」和「大溝漏」二條小水溝。梅城歷今六百多年,屢修屢壞;最後一次修整(1762年)距今二百多年。女牆、戰樓和大部牆體已傾塌無存。但東門一帶保存尚好;東西北三面殘牆尚能坎坎坷坷斷續相連,埋沒於占城搭蓋、亂草野藤和垃圾渣土之中;仔細觀察當年威鎮海疆雄風尚存;南面兩城牆雖已毀平而基址可尋可辯。梅花古城地勢甚高,要攀上石階,轉過高低略有不平的石板路,才能步入梅花古城唯一一條大路,說是大路,其實寬也不過兩米。街面上,老樣新式的房屋交替出現。老厝,飛檐黑瓦白牆,猶現當年古城風采,只不過疏於保護,多已破敗,人去樓空,殘垣橫陳,只有門口水井常駐,有圓有四方口。現今只留下一段牆垣,連著城門。城門全由石塊壘築,呈拱形,依舊堅實,城門下一位老嫗擺著攤,城門旁則貼有「電影院做戲,歡迎群眾觀看」字樣。城牆頭長滿了簇簇的綠色爬藤類植物,並往下伸展。城牆一直延伸到中心校旁,學校圍牆加築其上。塊塊石條,因為年深日久,歲月的沖刷,石面光滑無比,只有失去生命的青苔痕滯留其上。
清康熙末,梅花因沙擁壓,改為寨。曾四次重修,最後一次,是在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知縣賀世駿領帑重修,並標「梅城弄笛」為長樂十二景之一。有賀世駿詩為證:梅花叢里斗城懸,傍水依山四面研。長笛一聲倚重閣,清音幾曲入雲天。興來掩仰情何極,吹到悠揚怨亦消。最喜月明風靜候,樓中有句憶青蓮。抬頭望去,傍山面海的梅花古城略顯老態,似乎不勝風力,搖搖欲墜,卻矗立幾百年。它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和戰爭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幾乎每處古跡、每個故事都隱現刀光劍影。憶古:草鞋退寇 「姑婆」護佑 大路轉彎處,可見一古廟。廟上方正中大字書:調羹勝境林位宮。這是為了紀念幾百年前草鞋退倭寇的林位而建造的廟。林位(1528-1564年)是明嘉靖年間奉命鎮守梅花城的邑侯。時逢倭寇壓境,梅花城告急。兵臨城下之際,林位棋走險著,喬裝改扮成小販,經小路潛至城外,叫賣三四十厘米長的草鞋。此舉被倭寇頭目引以為奇,詢問如此大的草鞋有何用處。林位假稱,梅花城內軍民身高體壯,這種草鞋就是特為其所制,並趁此機會故作泄露,實則誇大了城內軍事部署情況。倭寇頭目不明就裡,聽信其言,果然臉有懼色,急令退兵。 流傳民間的傳說卻溫婉人。蔡氏族譜》載:蔡夫人系琉球人,姓蔡名紅亨,擅長刺綉。明萬曆年間,織龍袍入貢,深受皇帝贊賞,冊封為精巧妙明懿德夫人,召她入京。過梅花澳時,遇風登岸,鄉人熱情接待,居住梅花宋直家中;不久因病逝世,葬於梅花馬鞍山田螺塢,敕賜建廟奉祀。門額上書「懿德夫人」。
明洪武和永樂年間,朝廷各賜「閩人十八姓」赴琉球國定居,史稱「閩人三十六姓」。明萬曆年間,「三十六姓」中有個叫蔡金城的,其女即為蔡紅亨,因其長得傾國傾城,則被萬曆帝派去琉球選宮娥的大使一眼看中,送到長樂梅花港上岸。而蔡紅亨先祖原是長樂人,紅亨念祖心切,便在長樂宋家莊拜祖認親,長樂蔡族人即稱她為「蔡姑婆」。無論是因巧手刺綉進宮,還是選秀,兩處都記載有蔡夫人從琉球來到梅花宋家留下足跡。傳說「蔡姑婆」在長樂被陳靖姑收為徒弟,以後學得一身本事,經常在海上與風神作對,救人無數。長樂人有事,只需呼喚「琉球國蔡氏姑婆」,蔡紅亨無不顯靈相救。

2. 福州長樂有哪幾個鄉鎮

截至2019年6月,福州長樂下轄吳航、航城、營前、漳港4個街道,首占、玉田、松下、江田、古槐、文武砂、鶴上、湖南、金峰、文嶺、梅花、潭頭12個鎮,羅聯、猴嶼2個鄉。具體介紹以下幾個鄉鎮:

1、玉田鎮

玉田鎮位於福州市長樂區西南部,地處閩侯、福清、長樂三縣(區)交界處,自然風光十分優美,曾獲「福州市生態村」稱號。玉田是長樂區最早的革命老區,長樂革命的第一縷火種在這里點燃;玉田尊賢重教,古有遺風,從這里走出了鄭春開、周桂鈿等專業人才。

2、松下鎮

松下鎮位於福州市長樂區最南端,擁有豐富的濱海漁業資源,天然深水良港松下港就位於此,是長樂區的經濟強鎮。花邊是松下鎮的特色產業,松下鎮有「中國花邊名鎮」之美譽,也是現中國唯一的花邊名鎮。

3、文武砂鎮

文武砂鎮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東南沿海突出部,東鄰漳港鎮萬沙村,西連古槐鎮嶼頭村,北接鶴上鎮東平村,南瀕十八孔海堤,是長樂6個沿海鄉鎮之一。

4、潭頭鎮

潭頭鎮為福州市長樂區下轄鎮,地處閩江口南岸、長樂東北部,東連金峰、文嶺,西接猴嶼,南鄰航城、鶴上,北隔閩江與琅岐島相望,因處在江水拍岸首當其沖的港灣得名。距福州長樂國際機場15公里、福州市區58公里,水陸交通便利。

5、猴嶼鄉

猴嶼鄉是福州市長樂區下轄鄉鎮,東南部山巒起伏,層林疊障,西北部江海岸線長達9公里,江面水域約11平方公里,是天然避風港和海農產品集散點。全鄉面積22.02平方公里,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3.l%。其中耕地面積8115.4畝,園地1034.7畝,林地16613畝,灘塗地3000畝。

熱點內容
綠牡丹設色 發布:2025-01-13 16:26:42 瀏覽:83
紫羅蘭玉戒指圖片 發布:2025-01-13 16:26:00 瀏覽:289
龍骨綠植身上有斑點 發布:2025-01-13 16:18:36 瀏覽:739
黑絲絨紅玫瑰 發布:2025-01-13 16:17:14 瀏覽:932
西餐廳情人節廣告詞 發布:2025-01-13 15:57:36 瀏覽:996
中原萬達花店 發布:2025-01-13 15:38:52 瀏覽:864
梔子花五瓣 發布:2025-01-13 15:38:13 瀏覽:227
蘭花穗枯萎 發布:2025-01-13 15:26:09 瀏覽:43
插花工藝品 發布:2025-01-13 15:25:35 瀏覽:169
走稅荷花煙 發布:2025-01-13 15:16:20 瀏覽: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