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紋飾
⑴ 清朝小磁缸有什麼圖型
青花瓷,生肖
⑵ 順治年間的瓷器有哪些
順治青花
順治時的瓷器胎子堅硬細密,釉面青白厚亮,有的有塵霧狀黑點。立器胎體厚重,底足多細砂平底,有的有細密的旋削痕,器足向內斜削;圓器胎體輕薄、滑潤,底足修成滾圓的泥鰍背,比較高深,幾乎沒有塌底現象;有的大盤是雙圈足或寬圈足。一般器物都有醬口,無論圓器立器,底足都露較高的無釉邊。
順治時紋飾一般很粗獷,滿繪器物。有幾種紋飾是順治時所獨有的,如常見於爐、罐上的非常粗獷的雲龍,龍粗大威武,只露出頭、身、尾等幾截,其餘部分被斑片狀雲遮擋,好似兇猛的惡龍從濃黑滾滾的雲中騰躍而出,其身忽隱忽現。這時也會有崇禎朝式的勾勒輪廓,塗青花留白形成的「括弧」雲,常見於花觚、罐之上的芭蕉瑞獸,獨角獸等;繪於盤、碗之上的人物故事,人物多居於庭院或室內,有一定的情節。這幾種紋飾一般都畫得很滿,很粗獷,青花沒有層次。除這些本朝特有紋飾以外,常見紋飾還有玉蘭怪石、纏枝牡丹、雉雞牡丹、四季花、山茶花、童子騎麒麟、八仙、布袋和尚、雲鶴、博古等。
順治朝時帶官窯款的瓷器很少,有雙圈六字兩行「大清順治年制」款及四字兩行「順治年制」款,字體工整。民窯供器多署干支款,一般生活用器多無款,有的署「玉堂佳器」款。
順治時期瓷器的鑒定:
1、順治瓷器,正處於明末清初過渡階段,胎體厚重細潤、潔白堅致,器形樸拙。
2、釉面以光亮不足的卵青色為多,一些琢器釉面較厚,常使淡色青花模糊不清,並保持明代在器口施醬黃釉的特點。
3、青花色調大致分為四種,其中的翠青色與康熙青花相似,不施青花的五彩器漸多。
4、圖案紋飾,內容新穎。流行的紋飾有,洞石花卉、麒麟、芭蕉、人物故事,還有畫中題句等。
5、器足演變為滾圓的泥鰍背狀,底部可見螺旋紋,此時已流行明末出現的寬圈足的雙圈底足。
6、款識,分官窯款與干支紀年款,有楷書、隸書和篆書。
順治青花瓷署年款的特點:
傳世的順治青花瓷,以民窯器多見,其中在國內的以廟宇中佛前供器,如凈水碗、對瓶、香爐為多,也有少量筆筒、盤、碗等物;在國外則是傳統的名類出口日用瓷。出口瓷仍沿襲明末的山水加題詩的所謂「畫詩」題材。當時的青花瓷很流行題寫紀年款,傳世所見最早順治年款是署「順治丙戌年」(即順治三年,1646)的青花人物圖罐;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順治五年(1648)、十一年(1654)、十二年(1655)、十五年(1658)、十六年(1659)紀年款的青花器;上海博物館也藏有有順治十年、十四年、十七年紀年款的青花器。在順治十四年(1657)以前的青花瓷題詩;往往用隸體書寫,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
順治瓷器鑒賞:
順治青花人物盤
高5.1厘米、口徑21厘米、足徑8.5厘米。盤敞口,口沿施醬釉,弧壁,圈足略高,足內青花寫有「玉堂佳器」四字楷書款。白釉閃青,青花泛灰,外壁光素無紋,盤里繪三個和尚席地而坐,兩個老和尚身後繪一長方案,案上擺放一香爐在燃燒,其中一老和尚袒胸露乳,手拿一串佛珠,小和尚手捧書卷,周圍繪遠山、洞石花草和松樹紋,空中繪卷雲。此盤構圖另具一格,人物神態生動。
順治青花荷花盤
高5厘米、口徑21.3厘米、足徑8.2厘米。盤敞口,口施醬釉。弧壁,圈足較深,足邊帶有很重的火石紅,足內青花寫有「玉堂佳器」四字楷書款,字體遒勁有力,很工整。外壁光素無紋,里沿青花弦紋兩周,里心繪有洞石荷花紋,圖案右下角用楷書寫有「青蓮柱石」四字。荷花用工筆手法描畫,形象生動,畫面安排合理,可算是民窯青花的細品。
順治青花洞石秋葉紋盤
高4.5厘米、口徑20.9厘米、足徑8.6厘米。盤敞口,口沿施一周醬釉,弧壁,圈足,足內青花寫有「玉堂佳器」四字款。外壁光素無紋,盤心青花一側繪洞石,另一側繪秋葉,葉中寫有「不作風波於世上,自無冰炭到胸中」。
順治青花洞石秋葉紋盤
高4.6厘米、口徑21.4厘米、足徑8.9厘米。盤敞口,口沿施醬釉,弧壁,圈足較深,足內寫有「玉堂佳器」四字款。盤心青花一側繪洞石,另一側繪秋葉,葉中寫有「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兩句詩。順治青花葉中題詩句在當時比較常見,如:「紅葉傳書信,寄於薄情人」,「鳥啼驚夢醒,茶熟故人來」,「惜花春起早,愛月夜眠遲」。
順治五年青花洞石花卉碗
高5.5厘米、口徑16.8厘米、足徑6.6厘米。碗敞口,口沿上施一周醬釉,鈄壁,圈足,足內白釉無款。外壁光素無紋,白釉泛青,里心用青花繪洞花卉,洞石旁寫有「戊子春月百花叄制」八字(1648年),這種隨意的洞石花卉在當時民窯青花比較流行。
順治五年青花山石盤
高3.2、口徑11.8、足徑5.4厘米。盤敞口,口沿施一周醬釉,圈足,足內白釉無款。外壁光素無紋,盤心青花繪山石花草,右側空白處書寫「戊子春月梓辛軒書」八字(1648年)。
順治青花花卉一統瓶
高20厘米、口徑5厘米、底徑6.3厘米。瓶敞口,短頸,筒式腹,砂底內凹,無釉。通體以青花為飾,青花藍中泛灰,沿下繪蕉葉紋一周,腹部一面繪一方案,案上分別擺放有筆筒、毛筆、花瓶,花瓶內插一束玉蘭花,另一面繪魚缸、花瓶、荷花及假山石。此種構圖與明末極為相似,畫法上仍晚期遺風。多為民窯產品。
順治十一年青花雲龍紋帶座凈水碗
碗高14.5厘米、口徑18.5厘米、底徑7.1厘米;座高20.9厘米、口徑9.2厘米、底徑13厘米。此器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凈水碗敞口,口沿施醬釉,圓腹下收,平底略高,底露胎無釉;碗座短頸,溜肩,近底處微外撇,平底無釉露胎。腹部繪一對騰飛的行龍,龍頭之間楷書「皇帝萬歲,萬萬歲」牌位,另一面楷書,「弟子,蔣文煜供奉,甲午(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仲秋吉旦」13字。研究會座頸部繪四組折枝花,外壁繪「十」字形雲,近底繪江芽海水山石紋。帶座凈水碗在明末清初的青花瓷器中比較常見,多是廟宇供器。此器底座比明代的高,並且有明確紀年,極為珍貴。
順治青花芙蓉詩句筆筒
高14.8厘米、口徑8厘米、底徑7.8厘米。筆筒口沿施醬釉,筒式腹,砂底內凹無釉。白釉泛青,青花鮮艷,腹部一面繪芙蓉花,一面繪洞石,兩組圖案間寫有詩句兩首「業桂蒼蒼芙蓉凝凝,只尺千峰神遊暮里」、「寵交嫩綠穿濃凝,暈染深紅間淺紅。」此器詩有畫,畫中有詩,詩畫並茂,裝飾尤為清雅。
順治十六年青花象紋罐
高15.5厘米、口徑6.5厘米、足徑7.6厘米。罐直口,短頸,溜肩,近底微外撇,平底無露胎。以青花為飾,青花泛灰色。頸部繪竹葉及朵花各兩組,腹部一面繪馬,一面繪大象和洞石花卉,周圍襯以翠竹、欄桿,空間寫有己亥年孟夏月□台郡張造(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近底繪變形蕉葉紋。以大象做青花瓷器的裝飾,在當時還不多見,象溫和柔順,安詳端莊,為我國傳統的吉祥物,多表達人民大眾祈盼太平盛世的心願。
順治青花花鳥撇口筆筒
高22.8厘米,口徑21.5厘米、底徑15.5厘米。筆筒撇口,深腹,平底無釉,底邊有火石紅,白釉泛青,紋飾分三部分描畫,上部一面繪洞石蘭花,蘭花盛開留白邊,花上落有一隻小麻雀,另一面繪翠竹,空中飛有兩只小鳥,遠處繪太陽;中部凸起一周繪八組朵花;下部繪蕉葉紋一周。此器胎體厚重,圖案布局歡快優美,紋飾清雅,青花發色艷麗,有深淺濃淡的層次變化。
順治青花三秋魚缸
高16.7厘米、口徑19.6厘米、足徑9.6厘米。缸胎厚重,唇口,深腹,圈足,足內有青花「大清順治年制」六字楷書款。足邊光滑細膩。以青花為飾,青花藍中泛灰,腹部畫有四組紋飾,一組繪雙犄牡丹花,一組繪菊花,一組繪蕉葉,一組繪芙蓉花。紋飾布局簡單疏朗,清新悅目,並且寫有本朝官款,字體遒頸有力,十分珍貴。
順治青花麒麟大盤
高8.4厘米、口徑35.4厘米、足徑18.5厘米。盤敞口,口沿施醬釉,弧壁。圈足,足內青花雙圈「玉堂佳器」四字篆書款。通體白釉泛青,胎體厚重,外壁光素無紋,盤里繪一隻碩大麒麟,身後為蕉葉,周圍繪洞石、花草紋,麒麟傳說中的仁獸,是所謂的「四靈」之一,雖然形象兇猛,但人們以麒麟喻仁厚賢德,為中國吉祥物。在順治青花瓷器中應用十分廣泛,常常是與蕉葉組合描繪在一起。
順治十五年青花人物大盤
高7.2厘米、口徑34.2厘米、足徑15.8厘米。盤形碩大,胎體厚重。敞口,口沿施醬釉,弧壁,圈足,足內青花雙圈「玉堂佳器」四字篆書款。白釉閃青,盤內青花繪加官圖,院中繪有官人、侍從、衛兵及差人,四個人物服飾各異形象鮮明,周圍襯以樓閣、洞石、欄桿、蕉葉、花草、卷雲和遠山,盤中空白處寫有「戊戌冬月」(順治十五年,即公元1658年)贈子墉賢契,魯溪王瑛定製送給友人的饋贈品,由於帶有明確的紀年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順治青花八仙祝壽盤
高8.4厘米、口徑35.5厘米、足徑17.5厘米。盤敞口,口沿施醬釉,弧壁,圈足,足牆上寬下窄,足內青花雙圈篆書「玉堂佳器」四字款。雙圈很大、字小。青花艷麗有暈散。盤里繪八仙祝壽,山上一老壽星,身前點一香爐,身後卧有一隻小花鹿,山下繪八位仙人,仙人們有的手拿壽光、有的拿靈芝、有的吹笛子、有的高舉葫蘆等各種寶物。人物姿態各異,空間襯山石、流雲、花草、松樹紋。八仙祝壽在明、清青花瓷器中大量出現,畫法各異,此盤無論是青花發色及畫法上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順治十二年青花領先仙人物盤
高5.1厘米、口徑20.9厘米、足徑9.4厘米。盤敞口,口沿施醬釉,弧壁,圈足較高,足內青花雙圈「乙未年制」四字篆書款。乙未年,即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盤里繪八仙祝壽,山坡上八位仙人各托寶物恭敬仰望,迎接壽星降臨。空白處書有四句七方祝壽詩「□根月窯秀理台,青英紅梵聞妍開,泛公結子三千歲,預喜仙游復折來。」外壁青白釉暗刻折枝花果紋。此盤寫有干支款,是清初青花瓷器的典型器物。
順治青花三友一統瓶
高39.8厘米、口徑11.4厘米、底徑12.8厘米。尊敞口,短頸,筒式腹,平底露胎無釉。白釉泛青,青花艷麗,特別加重表現渲染的藝術效果。頸部繪菊花、竹子、蘭草紋、腹部主題圖案繪松、竹、梅歲寒三友圖,空中飛有數支雀鳥。松竹梅是明清青花的常見的裝飾題材,表現形式各異,此尊的松竹梅紋具鮮明的時代特徵,不加修飾,隨意瀟灑,這種畫法在民窯青花中很流行。
順治十五年青花雲龍紋花觚
高27.2厘米、口徑9.7厘米、底徑7厘米。瓶撇口,口沿施醬釉,腹部細長,足微撇,平底無釉。白釉泛青,瓶身繪一四爪龍翻騰於雲火中,龍在雲中似隱似現。頸下空白處楷書「江西饒州府浮梁縣西鄉里仁都伍圖信士和程仲麒,喜助中壹副奉,九華山,金剛洞,佛前供奉,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五月十三吉日」47字。畫面講究氣勢,用筆粗放、生動,龍在雲中翻騰轉側,一身三現,這種畫法在當時尤為流行。
順治青花花鳥紋花觚
高45.4厘米、口徑19.5厘米、底徑15.4厘米。觚敞口微撇,口沿施醬釉,筒式腹,腹訓凸起一周,近底微外撇,平底無釉。白釉泛青,青花艷麗,有深淺濃淡的變化,外壁紋飾共有三層上層主題圖案繪松竹梅三友圖,空中飛有兩只翠鳥,中層繪洞石、石榴和花卉紋,下層繪蕉葉紋一周。這種花觚造型在順治朝十分流行,燒造的比較多,胎體都很厚重,紋飾簡單,不繁復,此器就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順治青花荷蓮紋花觚
高37.8厘米、口徑17.8厘米、底徑13.5厘米。觚敞口微撇,口沿施醬釉,筒式腹,腹部凸起一周,砂底無釉。是清初花觚的典型式樣。青花藍中泛灰,外壁紋飾共有三層,上層繪荷蓮,水草、洞石花鳥紋,腹部繪洞石三組,下部繪蕉葉紋一周,畫面紋飾層次清晰,布局和諧,荷花採用寫實手法描繪得十分精細,具有極強的裝飾性。
順治青花山水蕉葉紋蒜頭瓶
高38厘米、口徑5.5厘米、足徑12.5厘米。瓶蒜頭口,細長頸,圓腹,圈足,足內白釉無款。通體以青花為飾,青花柔和淡雅,略有暈散。口部繪變形蓮瓣及如意頭,口下繪變形花卉三組,頸部繪蕉葉,頸下繪卷草邊飾一周,腹部主題圖案繪山水樓閣,江中繪有小船,船上座有兩人垂釣。畫面意境幽遠,構圖優美,用筆似線描,體現了當時匠人們的繪畫技巧,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從畫風看,是順治青花的晚期產品。
順治青花人物蒜頭瓶
高38厘米、口徑7厘米、足徑13.8厘米。瓶蒜頭口,細長頸,圓腹,寬圈足,足牆厚,足內白釉無款。口沿施醬釉,青花藍中泛灰。口部繪有兩朵牡丹花及一組荷蓮紋,口下繪變形蓮瓣,頸部亦繪蕉葉一周,蕉葉中心留白邊,頸下繪水波邊飾。腹部主題圖案繪人物故事,一高官身前站一人,雙手端一花瓶,瓶中插有三戟,寓意「平升三級」。高官身後分別站有侍衛和僕人,空中飄有流雲,空間以山石、花草點綴,是順治青花人物故事的代表作品。
順治青花山石花卉蓋罐
通高35.5厘米、口徑13.7厘米,底徑14.2厘米。罐唇口,口沿施醬釉,短頸,溜肩,平底內凹無釉,底邊向里鈄削帶有火石紅。蓋圓頂,隆起,寶珠形圓鈕,俗稱「將軍罐」。青花藍中泛灰,頸繪蕉葉,腹部一面在洞石間繪有六枝牡丹花,其中三朵牡丹花花心呈雙犄狀。俗稱雙犄牡丹;另一面繪翠竹和三隻雀鳥;蓋面繪洞石花卉一周。此器造型端莊古樸,牡丹花畫法嫻熟,質朴自然,畫面明快。
順治青花花鳥紋蓋罐
通高47厘米、口徑26.6厘米、底徑20.4厘米。罐唇口,短頸,溜肩,肩以下漸收,平底無釉露胎。蓋面隆起,頂置寶珠形圓鈕。是清順治將軍罐的標準式樣。造型雄偉有氣魄,胎體厚重堅硬,青花發色藍中泛灰,釉面白中閃青。頸繪下垂變形蕉葉,腹部一面繪一長犄牡丹和花草紋;另一面繪竹雀紋。蓋面繪折枝牡丹花。此罐雉雞牡丹圖描畫得栩栩如生。具有極高的藝術水準,是順治青花瓷器中的代表作品。
順治青花人物虎紋盤
高5.3厘米、口徑21.2厘米、足徑8.8厘米。盤敞口,口沿施醬釉,弧壁,圈足略高,足內青花寫有「玉堂佳器」四字楷書款。口沿薄至底部逐漸增厚,白釉泛青,青花艷麗,外壁光素無紋,盤內繪三個老和尚席地而坐,一和尚手拿樹葉,一和尚手拿佛珠,另一和尚手拿撲扇,身前立一老虎,人物周圍襯以山石、松樹、花草紋,空中繪流雲、月亮,人物姿態各異,形象生動逼真,構圖新穎別致。
⑶ 明成化青花瓷的紋飾
成化青花瓷紋飾纖細活潑,多用雙線勾勒填色法,填色較淡。只用平塗,只分濃淡而不分陰陽,無渲染烘托。繪人物衣著,只繪單色外衣,無內衣作襯托,故有成窯「一件衣」的說法。
紋飾內容豐富,題材廣泛,主要有龍紋、鳳紋、海水海馬紋、獅子綉球紋、麒麟紋、海獸紋、花蝶紋、鴛鴦卧蓮紋、秋葵紋、松竹梅紋、靈芝花草紋、菊花苜蓿紋、蘭花桅子紋、寶相花紋、山茶花紋、牽牛花紋、蓮花八寶紋、嬰戲紋、高士紋、纏枝花卉紋、折枝瓜果紋、雲紋、山石紋、十字杵紋、梵文、藏文、八寶紋等。器口內外多以弦紋,少數以卷草紋帶或錦地紋帶裝飾。足外牆一般圍以兩或三道弦紋,一道靠上,兩道靠近足底部邊緣。
龍紋有雙龍、五龍、九龍鬧海、夔龍、翼龍、團龍、雲龍、穿花龍、蓮塘龍等。龍身大多繪的比較細,龍睛平視好像戴了副眼鏡,長頸歪斜。夔龍造型很奇特,嘴唇上翻如象鼻,嘴裡咬著一束蓮花。翼龍有飛翼,繪有前爪而無後爪,龍尾捲曲。
十字杵紋在成化時期最為流行,雙頭杵交叉成十字形,這種紋飾最早出現於元代青花瓷碗內。
折枝瓜果紋有櫻桃、石榴、柿子、碧桃、荔枝、楊梅等。瓜果多繪藤須,有的繪根莖,多以坡地為襯托。
花鳥紋中的鳥類體型豐滿,稚拙呆板,邊飾不太講究,只在器物的口沿、圈足上以弦紋裝飾。
山石紋多無凹凸立體感,繪成平鋪的鑰匙狀,有的似仙人掌形。
花卉紋大多留白邊,花朵只繪正面,花葉呈手掌狀撐開,葉緣為鋸齒狀,無陰陽反側,這是成化朝的特色。
成化民窯青花瓷的風格是輕靈典雅,紋飾多數較明初繁復,紋飾常見香草龍、獅子、麒麟、海獸、荷塘鴛鴦、蓮池、秋葵山茶、三秋、山石花草、折枝牡丹、嬰戲、高士、結帶寶杵等,有的紋飾畫得柔和,有的畫得潦草,無論哪種都透出瀟灑活潑,從隨意之中見其清麗。
有時代特徵的紋飾有纏枝靈芝、蕃蓮、牡丹或纏枝捧八寶紋等。葡萄一類藤本植物,藤畫成彈簧狀;湖石畫成螺旋狀,石旁畫對稱的花草或三果樹。白描蓮池紋以鱗次櫛比的水波為地,上繪白蓮水藻,水藻似黃豆芽細長,荷花對稱並蒂蓮。牡丹葉呈鋸齒狀,外廓留一圈白邊,葉脈清晰,葉子畫成雞爪狀,花果帶藤須。圈足一般不用裝飾,僅畫兩條藍色弦紋。口沿常見的邊飾有龜背紋、梵文,梵文過去單一作輔助紋飾,成化時組成立體圖案,影響到弘治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