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梅花
Ⅰ 中國梅花最多的地方在哪裡
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 南京植梅與賞梅的歷史悠久,自六朝至今不衰,尤以中國四大版梅園之權一的梅花山為最佳。南京國際梅花節節慶期間,南京將以「梅」為主題,以花為媒,以「梅」會友,舉辦各種文化旅遊、商貿及經貿洽談活動。 時間:每年2月最後一個星期六至3月18日 地點:南京鍾山風景區梅花山
Ⅱ 中國梅花品種是怎樣分類的
1962年,來陳俊愉與周家琪首創觀賞植物源二元分類法。當時,陳俊愉(現為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國際梅花登錄權威)將梅花品種分為4類13型。在以後三十餘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梅花品種分類系統經過了很多次的補充、修改。如1988年將中國梅花品種分為3系5類16型;1994年將中國梅花品種分為4系7類14組24型;1996年陳俊愉將中國梅花品種分為3系6類14群25型;1999年陳俊愉又科學地將中國梅花品種分為3系5類18型,構成了中國梅統一分類新體系,這是自1962年觀賞植物二元分類法提出後,梅花品種分類的最新發展。在此新體系中,不再包括野生或半野生變種、變形。
Ⅲ 梅花在中國代表了什麼簡介
梅花是植物四君子之一,在中國代表了品質高雅,低調謙虛,意志堅定的特性。
Ⅳ 在中國梅花被稱為什麼
「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
梅花被譽為花魁。
Ⅳ 中國梅花品種是如何分類的
1962年,陳俊愉與周家琪首創觀賞植物二元分類法。當時,陳俊愉(現為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國際梅花登錄權威)將梅花品種分為4類13型。在以後三十餘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梅花品種分類系統經過了很多次的補充、修改。如1988年將中國梅花品種分為3系5類16型;1994年將中國梅花品種分為4系7類14組24型;1996年陳俊愉將中國梅花品種分為3系6類14群25型;1999年陳俊愉又科學地將中國梅花品種分為3系5類18型,構成了中國梅統一分類新體系,這是自1962年觀賞植物二元分類法提出後,梅花品種分類的最新發展。在此新體系中,不再包括野生或半野生變種、變形。中國梅花品種分類新體系
一、真梅系統
1.直枝梅類
(1)品字梅型:如『炒豆品字』梅、『品字』梅
(2)小細梅型:如『北京小』梅、『黃金』梅
(3)江梅型:如『江梅』、『大葉青』梅
(4)宮粉型:如『小宮粉』、『粉皮宮粉』
(5)玉蝶型:如『小玉蝶』、『素白台閣』
(6)黃香型:如『曹王黃香』、『單瓣黃香』
(7)綠萼型:如『小綠萼』、『變綠萼』
(8)灑金型:如『復瓣跳枝』、『晚跳枝』
(9)硃砂型:如『粉紅硃砂』、『水硃砂』
2.垂枝梅類
(1)粉花垂枝型:如『粉皮垂枝』、『單紅垂枝』
(2)五寶垂枝型:如『跳雪垂枝』
(3)殘雪垂枝型:如『殘雪』
(4)白碧垂枝型:如『單碧垂枝』、『雙碧垂枝』
(5)骨紅垂枝型:如『骨紅垂枝』、『錦紅垂枝』
3.龍游梅類
(1)玉蝶龍游型:如『龍游』梅
二、杏梅系統
1.杏梅類
(1)單花杏梅型:如『燕杏』梅、『中山杏』梅
(2)春後型:如『豐後』、『送春』
三、櫻李梅系統
1.櫻李梅類
(1)美人梅型:如『美人』梅
Ⅵ 在中國 梅花象徵著什麼
梅花象徵的含義:
梅花在寒冬依然不屈地綻放,象徵我們民族不版屈不饒、權頑強奮斗、不畏艱難的可貴品質。都在它身上得到很好地體現。我們古代就有詩人詠詩歌頌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也被認為是最有氣節的花種。另外梅花雖然生長環境惡劣,但是依然快樂的綻放,表達了一種迎接希望的樂觀的性格。
梅花的價值:
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
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梅花冰清玉潔,純貞高雅,是冬春之季觀賞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叢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環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製成話梅、梅乾等各式蜜餞和梅醬、梅膏等物。果子入葯,具有解熱鎮咳、驅蟲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樹皮還可製作染料;樹乾材質優良,紋理細膩,是用於手工藝雕刻的重要材料。
Ⅶ 中國的國花是梅花嗎
如今,中國尚未決定現代意義的國花,是將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牡丹作為國花,亦或將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梅花作為國花。
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自己的國花。早在192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將梅花定為國花。梅花也是世界上唯一代表民族精神的國花。新中國成立後,大陸方面並未明確確立國花。由於大陸沒有明確確立國花,在2001年的APEC會議上,新聞報道出現了「以中國國花牡丹為背景」的笑話;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國花的空缺,更成為悠悠古國的世紀遺憾。全世界約有花卉3萬種,原產於我國的花卉就有1萬—2萬種。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為此贊譽「沒有中國的花卉,便不成花園」。
在毛澤東時代,由於毛主席個人極喜梅花,因此主流意見傾向於定梅花為國花,然並未正式確定。
當下大部分意見傾向於「一國兩花」,即將梅花和牡丹定為雙國花。1994年,中國曾舉行國花評選,報選牡丹為國花,蘭、荷、菊、梅為「四季名花」,然最終因分歧太大不了了之。此外,還有主張單一國一花者,即在梅花和牡丹選擇其一。甚至一國四花者,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然而,即使是種類最多的「一國五花」方案(牡丹為國花,蘭、荷、菊、梅分別為四季名花)也有歧義。如秋季不止有菊花,還有桂花等其他中國原產的知名花卉。更有人認為將過多的精力放在評選國花上屬於浪費,且國花競選過程中充斥商業氣氛與地方保護主義。並且擔心國花決定後可能引發諸如國鳥、國木、國酒等評選熱潮。他們認為現有的中國十大名花已經足夠。
Ⅷ 梅花是中國的什麼花
十大名花之一,也是候選中的國花。
Ⅸ 怎樣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國梅花文化
梅是中國特產,原產於滇西北、川西南和藏東一帶。6000年前即已經分布於長江以南地區。3000年前即引種栽培。公元前2世紀引種到朝鮮,8世紀引進到日本。19世紀初傳到歐、美、澳大利亞。
據《本草綱目》引陶弘景《名醫別錄》記載:「梅實生漢中山谷」,而「襄漢川蜀江湖淮嶺皆有之」。《花鏡》上說:「古梅多著名於吳下、吳興、西湖、會稽、四明等處,每多百年老乾。」該書註解中說,四川大渡河上游海拔1900-2000米的山谷地帶有野梅生長。廣東、廣西和江西交界的大庾嶺,古代就產梅。羅浮山歷來以產梅花著稱於世,因此「羅浮」後來成了梅花的別名。
梅樹壽命很長,可以活千年以上。現在中國的古梅除了杭州的「唐梅」和「宋梅」之外,最早的古梅當推湖北黃梅縣「江心古寺」遺址處的「晉梅」(1700多歲)。它的樹干已成灰黑色,每年大寒開花,花開滿樹,整個花期長達冬春兩季。還有浙江天台山「國清古寺」的一株「隋梅」,距今也有1300年的歷史,相傳是佛教天台宗的創始人智凱大師手植。這株老梅曾經數度枯萎,又數度枯木逢春。現在主幹蒼老,四周嫩枝叢生,幾年前還結了數千個梅子。
梅花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早已融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現在詩歌、繪畫、音樂、戲劇、成語和姓氏人名中,形成豐富多彩的梅花文化。1929年國民政府曾將梅花定為國花。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又兩次掀起評選國花的討論,惜至今仍未定論。
中國植梅至少有3000年的歷史,早先人們用梅子調味,相當於今天的醋。古老的《書經》即有記載:「若作和羹,爾唯鹽梅」。《詩經·召南》里有這樣一首:「?坑忻罰?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去吉兮!……」這是一首女子借梅子表示愛情的詩歌。
1975年,河南安陽出土一顆距今3200年的梅核。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脯梅」有2150多年的歷史。出土文物證明,在春秋戰國時期愛梅之風就已盛行。但那時梅子主要作為食用和饋贈、祭祀的禮品。到了漢、晉、南北朝,詠梅之風日盛,「梅始以花聞天下」。
《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米梅、胭脂梅。」又:「漢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麗友梅。」
晉代陸凱從荊州托郵驛轉贈一支早春梅花給他在長安的摯友范曄並附一首五言絕句:「折梅逢驛使,寄予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以梅花傳遞友情,從此傳為佳話。
到南北朝,有關梅花的詩文、軼事漸多。《金陵志》雲:「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額上,成五齣花,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這可能是用梅花圖案美容的開端。
唐朝時杭州孤山的梅花就已聞名於世。詩人白居易有一首詩:「三年悶悶在餘杭,曾與梅花醉幾場;伍祖廟邊繁似雪,孤山園里麗如妝。」名臣宋環見梅花怒放於榛莽中,歸而有感,作《梅花賦》,有「相彼百花,誰敢爭春?!鶯語雲澀,蜂房未喧,獨步早春,自令天下,貴不移於本性,方可儷於君子之節」等贊語。杜甫有《江梅》詩,李白有《送友人游梅湖》,柳宗元有《早梅》,韓愈、李商隱、杜牧等詩人均有詠梅詩。
唐明皇的愛妃江彩蘋性喜梅花。據《梅妃傳》記:「所居欄檻,悉植數枝……梅開賦賞,至夜分尚顧戀花下不能去。上以其所好,戲名曰梅妃。」
宋朝王安石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被稱為傳世傑作。另外,蘇軾、陸游等皆有詠梅詩。
關於梅花的千古佳話莫過於北宋處士林逋(和靖)愛梅。他隱居杭州,不娶,無子,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他的《山園小梅》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梅花的傳神寫照,膾炙人口,被譽為千古絕唱。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借《卜運算元·詠梅》表現自己雖懷才不遇但卻百折不回的節操。詞曰:「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毛澤東曾模仿這首詞,也寫過一首《卜運算元·詠梅》。
眾所周知,《紅樓夢》里寶玉踏雪訪妙玉、乞紅梅、命題做詩場景,令人醉倒。
從隋唐到宋元時期,梅花的栽培達到鼎盛,技藝不斷提高,梅花品種日漸增多。除了詩詞、歌賦之外,關於梅花的繪畫、音樂也紛紛脫穎而出。
宋代關於梅花的書就有五部:范成大的《梅譜》,周敘的《洛陽花木記》,張滋的《梅品》,宋伯仁《梅花喜神譜》和仲仁的《華光梅譜》。
范成大是一位賞梅、詠梅、藝梅、記梅的名家,他於1186年寫成的《梅譜》是中國、當然也是世界第一部梅花專著。他在蘇州石湖范村,搜集梅花品種十二個,對梅花首次進行描述記載。至今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1191年冬,詞人、音樂家姜夔住在范成大的梅園中,正值梅花盛開,遂作曲並填詞,名曰:《暗香》、《疏影》,極受范成大贊賞。
其他幾部書都是梅畫、梅譜。其中《華光梅譜》是寫梅的藍本,以文為梅立譜最被推崇。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譜》則以圖為梅立譜。宋伯仁生平喜愛梅花,為了畫梅,他種植了許多梅樹,每當梅花開放,便從早到晚在梅樹下細致觀察,將梅花的低昂、俯仰、分合、卷舒,從萌芽到花開,從盛開到枯萎的各種形態,一一描繪下來,精選出一百幅圖稿,定名《梅花譜》,並配詩百首。後人為了贊譽他的梅花畫得「喜神」,稱他的百梅圖為《梅花喜神譜》。近代畫家吳昌碩在詩中說自己「家傳一本宋朝梅」,指的就是這部書。
元代有個愛梅、詠梅、藝梅、畫梅成癖的王冕,隱居會稽九里山,自題所居為「梅花屋」,工畫墨梅,花密枝繁,行筆剛健,有時用胭脂作沒骨梅,別具風格。其《墨梅》詩名揚天下:「我家洗硯池邊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用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還寫過一篇《梅花傳》,把《三國演義》中的「望梅止渴」故事改寫成一篇趣味盎然的童話:大將軍曹操行軍迷路,軍士渴甚,願見梅氏。梅聚族謀曰:「老瞞(曹操小名)垂涎漢鼎,人不韙之。吾家世清白,慎勿與語。竟匿不出。」王冕借贊揚梅花蔑視權貴的精神來暗喻自己的人格。
中國繪畫史上有數不盡的梅花佳作,最著名的梅花作品有:宋徽宗的喜鵲登梅圖,無名氏的梅竹禽鳥圖,無名氏的百花圖,楊無咎的四梅圖,趙夢堅的松竹梅歲寒三友圖,王冕的墨梅圖,徐禹功的雪梅圖,燕叟的梅花圖,顏輝的梅花月光圖,馬遠的夕陽梅花圖,馬麟的層疊冰綃圖,鄒復雷的春消息橫幅,吳太素的梅花松枝圖,陳璐的梅花月光圖,沉銓的松梅雙鶴圖,吳昌碩的梅花圖(潘天壽稱之為「古艷絕倫」),當代石魯的雪梅圖並題詩「玉龍白雪一天清」,書法鋼筋鐵骨,比喻他雖遭受迫害,但一身清白,最能體現梅花精神。
音樂作品除前面提到的《暗香》《疏影》之外,最有名的是《梅花三弄》,別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琴曲,內容寫傲霜雪的梅花,最早見於《神奇秘譜》。據該譜稱,此曲系根據晉桓伊笛曲改編而成。全曲主調出現三次,即取泛音三段,異徽同弦,稱為「三弄」。《琴譜諧聲》(1820)改此曲為琴簫合譜。另有琵琶曲,又名《三落》,根據民間樂曲《三六》改編。分三段:寒山綠萼(一弄),姍姍綠影(二弄),三迭落梅(三弄),《春光好》收音。(參見辭海,1979)
梅花在中國文化中象徵著一種獨特的偉大人格。
Ⅹ 梅花在中國的地位是什麼
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 (說明梅花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旁的花,大抵專是春暖才開屬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他們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 (說明梅花的精神,不怕外界環境的惡劣) 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說明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必須要有梅花的精神,要向梅花學習) 我想起了兩個人 魯迅 他有一句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伏首甘為孺子牛... 還有一個就是 江姐被日本人關在重慶,嚴刑拷打,最難得的就是,被竹簽釘十指都不低頭求饒... 還有很多像他們這樣的人 比如 孫中山,葉廷等等,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其實梅花就是傲,,驕傲,,一種正義拼搏的傲氣 傲氣沖天啊........
你好,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