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看梅花
⑴ 梅花古詩文
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以下是我整理的關於梅花古詩文,歡迎參考閱讀!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代:王旭
兩種風流,一家製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
雖是一般,惟高一著。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解讀
細讀詞下闋「雖是一般,惟高一著」等語,可以明確作者是有意拿梅雪來比較的。到底是抑雪揚梅,還是揚雪抑梅,對這首詞的解讀,則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
抑雪揚梅說:
這首詞曾作為詩歌鑒賞題的材料出現在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文化考試浙江卷的語文試卷中,共兩小題,第一題要求寫出詞中的「兩種」和「一家」所指的意思,第二題要求簡析這首詞的手法和情感。其參考答案是:「兩種」 指梅花與雪花,「一家」指大自然;採用的手法是對比(反襯),表達的情感是對梅與雪的品格有所褒貶,突出了對梅花的喜愛和贊賞之情。
廈門大學黃拔荊先生選注的《元明清詞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2月版)就認為這首詞是抑雪揚梅,通過雪花與梅花的對比,著意歌頌梅花的品格。
揚雪抑梅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王學泰先生則認為這首詞是揚雪抑梅。他在王筱雲主編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詞曲卷(二)遼、金、元、明、清(詞)》(百花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中對這首詞評析說:「雪與梅花相同之點是顏色、形狀和俱在寒天開放,但梅花畢竟不如雪花那樣耐寒。這首詞雖然題作《雪中看梅花》實際上是『梅花零落之時看雪花』。天風吹得梅花四處飄落,它的惟一的優勢——香,也零落殆盡,而雪花比梅花更厚實、更能隨意飛舞、傲嘯於天地之間。」
簡析
宋盧梅坡雲:「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花與飛雪往往同時出現。正因為梅與雪相同的時令特點,加之梅花與雪花有相似的.性徵,詩人詞人便常常將它們聯系起來。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質相異,神相別,自古以來,文人詠梅往往不離雪,以雪作背景;詠雪往往不離梅,以梅作襯托。王旭這首詞在眾多的梅雪詩詞中雖不算出類拔萃,也自有其獨到之處。詞開頭「兩種風流,一家製作」指梅與雪同處於冬天,而氣質不同。「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對雪花形象的比喻。「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在基本認同「雪卻輸梅一段香」的共識下,詞人彷佛在為雪花叫屈,雪非無香,而是為天風所吹散。詞的下闋,「雖是一般,惟高一著」,雖然看起來相似,實質有高低。「雪花不似梅花薄。」「薄」字一語雙關,是形薄,也是情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最後兩句生動地表現段了梅花的孤高與雪花的隨和,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形象地說明了「惟高一著」之意。此詞語言明快,詞意淺顯,見解獨到,情理相生,不失為一首好詞。
雪望
清代:洪升
寒色孤村幕,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並是白紛紛。
賞析
這首冬雪詩,前四句首先交代時間:冬日的黃昏,地點:孤村;接著,從聽覺方面寫處處風聲急;繼而,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突出了「溪深」、「山凍」,緊扣一個「雪」字。後四句具體描繪雪景,以沙鷗與鷺鷥難以辨認,「汀」與「洲」不能區分來映襯大雪覆蓋大地的景象,突出「望」之特點。「野橋」兩句寫幾株梅樹枝頭上都是白梅與積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與唐代詩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干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異曲同工之妙。此詩形象生動,清新別致,可謂詠雪詩中純屬描寫雪景之代表作。
雪裡梅花詩
南北朝:陰鏗
春近寒雖轉,梅舒雪尚飄。
從風還共落,照日不俱銷。
葉開隨足影,花多助重條。
今來漸異昨,向晚判勝朝。
賞析
自古詩人酷愛梅花,自然是為了其高風幽韻所沉醉。但更為詩人所傾倒的,則是梅花凌霜傲雪的高潔品格。陰鏗的這首詩,就歌詠了梅花迎寒風、傲飛雪的姿態。讀後不禁和詩人一樣為雪中的梅花所陶醉。
開頭兩句直接入題,描寫出梅花凌霜傲雪的自然屬性。「春近寒雖轉,梅舒雪尚飄」,春天雖將迫近,嚴冬的寒氣尚存,雪花仍在飄舞,這時梅花早已盛開,可謂是「冰雪獨相宜」。這里,詩人贊美了梅花不怕雪霜侵,「萬花敢向雪中開」的無畏品格。可以想見,那一樹樹傲然開放的梅花,或紅或白,或粉或黃,在漫天飛雪的映襯下,色彩會是多麼分明。這梅花,充滿著多麼頑強的生命力呀。望此景象,怎不令人頓生敬意。難怪歷代詩人和梅花結下了不解之緣。或贊美它那「凌寒獨自開」的大無畏的精神;或贊美它「畏落眾花後」的積極進取精神;或贊美它那「凌厲冰霜節愈堅」的高潔品格。
三、四兩句,詩人是在寫雪,也是在寫梅:「從風還共落,照日不俱銷」。春天風大,被刮落的梅花隨著春雪在春風中飛舞,景象真是美妙極了。或是白梅,那飄落之花與雪花齊風飛舞,難以辨認,真是「開時似雪,謝時似雪」;或是紅梅,那鮮紅的花瓣與如玉的雪花交相飄灑,紅白分明的色彩,奇妙變幻的景象,怎不令人陶醉。這與宋代詩人韓元吉所寫的「不隨群艷競芬芳,獨自施朱對雪霜」的意境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天晴日朗,在瘦枝上的殘雪融化了,而留在枝頭上依然微笑的梅花顯得更加清幽、雅逸,真是別有一番神韻。觀賞此花,怎不心曠神怡。
五、六兩句,則分別寫梅之花、葉情狀。「葉開隨足影」形容梅放葉的時間。梅先花後葉,當花兒凋謝之時,葉子才逐漸長出,這是仍是暮春之時,「隨足影」用詞極為巧妙,「花多助重條」一句,形容梅開花之多。梅瘦枝疏斜,然而卻繁花滿綴。這一句寫得極為逼真。
最後兩句則形容梅花多變,不斷給人以新貌。「今來漸異昨,向晚判勝朝」,一樹樹梅花,今天所見和昨天所見有異,早上與晚上有別,描寫出梅花由花苞逐漸開到完全開放的不斷變化。「向晚判勝朝」言其梅花越開越美,不斷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
這首小詩,語言平易朴實,然而又給人清新明快之感。狀物寫景都極為細膩,以梅花傲雪開放到隨風與雪飄落,以及花落放葉之狀、花兒多變等都寫到了,讓作者觀賞到了雪裡梅花的千姿百態,創造了美的意境,給人不盡的想像和美的感受。
詠早梅
南北朝:何遜
收起
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
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
枝橫卻月觀,花繞凌風台。
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
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
譯文
在花園里是容易看出時節的變化的,其中最使人驚異、最能標志時節變化的就是梅花。
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風寒,在零霜下雪的時候,它就在路邊開放了。
梅花的枝葉和花朵開遍揚州。
梅花盛開的時候可以使被遺棄者見之有感而落淚,也可以使鍾情的人觸景興懷而勃發。
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飄落得早,所以趕在正月就開起花來了。
創作背景
公元507年(梁武帝天監六年)舊歷四月,撫軍將軍建安王蕭偉出為都督揚、南徐二州諸軍事、揚州刺史,何遜遷水曹行參軍,兼任記室,深得蕭偉信任,日與游宴,不離左右。這首詩即寫於第二年早春。
早梅
唐代: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譯文
早梅在高高的枝頭綻放,遠遠映照著湛藍的楚天。
夜晚北風吹來陣陣暗香,清晨濃霜增添潔白一片。
想折一枝寄贈萬里之外,無奈山重水復阻隔遙遠。
眼看寒梅即將零落凋謝,用什麼安慰遠方友人的思念?
創作背景
在「永貞革新」失敗後,柳宗元被貶謫偏遠落後的永州,但是他並未因為政治上遭受打擊而意志消沉,相反的在與下層人民的接觸中,更深刻地認識到官場的黑暗腐敗,更深切地了解到人民的痛苦與希望,因而更加堅定了他對理想的追求。他在《答周君巢餌葯久壽書》中說:「雖萬受摒棄,不更乎其內」,這是說雖然遭受種種排擠打擊,也決不改變自己的政治改革主張。這首《早梅》詩就是在這種思想狀況下寫成的。
生查子·重葉梅
宋代:辛棄疾
百花頭上開,冰雪寒中見。霜月定相知,先識春風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還許冰壺薦。
譯文
梅花啊,你在百花開放之前綻開,在寒冷中出現。春寒料峭中,朦朧的月亮總是先照亮梅花。
主人十分喜愛你,不管江妃如何抱怨,也要折下最繁茂的枝頭,插進壺中,供人玩賞。
創作背景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辛棄疾在青年時期滿懷報國雄心,渡江投奔南宋,然而南宋朝廷的所作所為,使他大失所望。主張抗金,收復中原的仁人志士屢遭投降派、主和派的打擊。辛棄疾曾向朝廷上《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章,主力抗金,反而受到當權者的猜疑。辛棄疾看到了在寒風中盛開的重葉梅時,他贊嘆重葉梅不畏嚴寒的精神,不怕雪虐風威的高尚品格,於是寫下了這首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