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臘梅花
『壹』 達州晚上哪裡有好耍的地方,價錢要一般啊。
我是地地道道的達州人。
1.宣漢百里峽
2.萬源八台山
3.渠縣漢闕
4.開江寶塔
5.大竹竹海
6.鳳凰回山答
7.蓮花湖
8.鐵山
9.火峰山
給你介紹,我們這里的市花是臘梅花,市樹是銀杏樹。外地的歡迎來到達州了。唉!地兒小。
『貳』 達州市市花和市樹分別是什麼呀
達州來的市樹市花都是臘梅花。源
達州,是四川省地級市,四川省政府批復確定的西部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川渝鄂陝結合部交通樞紐、文化商貿中心和生態宜居區域中心城市。
達州地處中國西南地區、四川省東部,自東漢建縣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歷為該地區州、郡、府、縣所在地,是四川省人口大市、農業大市、資源富市、工業重鎮、交通樞紐和革命老區;達州是四川巴渠文化的中心地帶,境內羅家壩遺址、城壩遺址是長江上游古代巴人和巴文化中心遺址的發源地 。
達州是國家規劃定位的成渝經濟圈、川東北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是四川對外開放的「東大門」和四川重點建設的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是中國公路運輸主樞紐和四川省區域性次級樞紐城市;是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全國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創建城市 。
『叄』 達州有什麼特色,可以耍的 或出名的
1.宣漢百里峽
2.萬源八台山
3.渠縣漢闕
4.開江寶塔
5.大竹竹海
6.鳳凰山
7.蓮花湖
8.鐵山
9.火峰山
給你介紹,那裡的市花是臘梅花,市樹是銀杏樹。外地的歡迎來到達州了。唉!地兒小。
『肆』 達州市市花和市樹分別是什麼呀
達州市的市樹為銀杏樹,市花為臘梅
『伍』 達州初九登高的由來
朋友,你來過達州旅遊嗎?你登上過鳳凰山嗎?要是你在農歷的正月初九來到達州,那一定會被如潮的人流從四面八方湧向鳳凰山去的景象所吸引。在那一個個寫滿歡聲笑語的人們的臉上,你能解讀出是什麼原因吸引傾城出動而形成萬人空巷的原由嗎?那就是在全國都可以堪稱獨一無二的「達城元九登高節」。
每年正月初九,全城數十萬人清晨傾巢出動,登高踏青,野炊山間,極目遠眺,日暮盡興而歸。有關達州人元九登高習俗的由來一直存在著兩種說法:一種是為紀念元稹。唐代大詩人元稹曾在達州為官,為達州人做了許多好事,他離任時是正月初九,達州人紛紛登高遠送元稹,以後便形成元九登高習俗。另一種是為紀念玉皇大帝。古時達城翠屏山上有玉皇大帝廟,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每逢該日,達州人便上山燒香,為玉皇過生。不管兩種說法誰是誰非,但是元九登高也算得上祖輩為達州應設元九登高節的呼籲。把「元九登高節」作為一張名片推出去,能讓外地人在記住這個奇特節日的同時,對達州產生濃厚興趣。
達城的登高節由來已久,我們來看看元稹與達城元九登高有什麼關聯。 《民國達縣志》載有達城著名詩人李冰如先生在1923年作的《元九登高題》:
元九逢元九,登高載酒來。相沿成美俗,共躋此春台。
游盛知年富,飲稀覺歲災。醉人還少見,況說賦詩才。
達州正月初九為紀念唐代詩人元稹而舉行的登高郊遊
現代詩人樑上泉的詩句———「達州原名古通州,山自青青水自流,元九登高懷元九,詩魂常伴鳳凰游,」道出了元九登高的由來。相傳公元810年,元稹(779—831,唐代詩人,字微之,別字威明,行九,世稱元九)貶謫通州(今達州)任司馬,初到任時,通州「人稀地疲、蛇蟲當道」,元稹勵精圖治,為當地百姓幹了不少好事。公元818年元稹調任河南,民眾便於正月初九元稹離任當天,全城父老登鳳凰山、翠屏山向元稹揮淚告別。
鳳凰山半山腰有元稹塑像,詩人凝神遠眺,衣袂飄飄。塑像周圍是上千株臘梅樹,紅的白的梅花競相綻放,燦若雲霞,與周圍蒼松翠柏相映成趣,林間石階已被清掃得乾乾凈凈,梅林中有石凳、石桌,不少市民早早落座其間,讀元稹詩歌、賞滿目梅花、聽鳥鳴啁啾。
紀念詩人元稹,其人曾在達洲為官
元稹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內人。生於唐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死於大和五年(公元831年)。他8 歲喪父,少年貧賤。15歲以明兩經擢第。21歲初仕河中府,25歲登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28歲列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遺。母鄭賢而文,親授書傳。舉明經書判入等,補校書郎。元和初,應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為監察御史。因觸犯宦官權貴,次年貶江陵府士曹參軍。後歷通州司馬、虢州長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員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誥。長慶元年(821)遷中書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為同州刺史、浙東觀察使。大和三年(829)為尚書左丞,五年,逝於武昌軍節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贈尚書右僕射。稹自少與白居易倡和,當時言詩者稱「元白」,號為「元和體」。其詩辭淺意哀,彷彿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與白居易齊名,並稱元白,同為新樂府運動倡導者。他非常推崇杜詩,其詩學杜而能變杜,並於平淺明快中呈現麗絕華美,色彩濃烈,鋪敘曲折,細節刻畫真切動人,比興手法富於情趣。
樂府詩在元詩中佔有重要地位,他的《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並序》「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啟發了白居易創作新樂府,且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缺點是主題不夠集中,形象不夠鮮明。和劉猛、李余《古樂府詩》的古題樂府19首,則能借古題而創新詞新義,主題深刻,描寫集中,表現有力。長篇敘事詩《連昌宮詞》,在元集中也列為樂府類,旨含諷諭,和《長恨歌》齊名。其鋪敘詳密,優美自然。元詩中最具特色的是艷詩和悼亡詩。他擅寫男女愛情,描述細致生動,不同一般艷詩的泛描。悼亡詩為紀念其妻韋叢而作,《遣悲懷三首》流傳最廣。
在詩歌形式上,元稹是「次韻相酬」的創始者。《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均依次重用白詩原韻,韻同而意殊。這種「次韻相酬」的做法,在當時影響很大,也很容易產生流弊。元稹在散文和傳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首創以古文制誥,格高詞美,為人效仿。其傳奇《鶯鶯傳》(又名《會真記》)敘述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悲劇故事,文筆優美,刻畫細致,為唐人傳奇中之名篇。後世戲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創作出許多戲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和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等。元稹曾自編其詩集、文集、與友人合集多種。其本集《元氏長慶集》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今人陳寅恪有《元白詩箋證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譜》。
代表作有《菊花》、《離思五首》(其四)、《遣悲懷三首》、《兔絲》、《和裴校書鷺鷥飛》、《夜池》、《感逝(浙東)》、《晚春》、《靖安窮居》、《送致用》、《宿石磯》、《夜坐》、《雪天》、《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織婦詞》、《夜別筵》、《山枇杷》、《所思二首》、《斑竹(得之湘流)》、《竹部(石首縣界)》、《白衣裳二首》、《魚中素》、《酬許五康佐(次用本韻)》等,其中《菊花》、《離思五首》(其四)和《遣悲懷三首》(其二)三首流傳很廣,尤其是《離思五首》(其四)這一首極負盛名。該詩寫久藏心底的不盡情思,因為與情人的曾經相識而自此對其他的女人再也不屑一顧(「取次花叢懶回顧」),詩中的比興之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語言幻美,意境朦朧,十分膾炙人口。而《遣悲懷三首》表達對亡妻的不盡思念,寫得悲氣襲人,令人不由得一掬同情之淚,其中第二首的結句「貧賤夫妻百事哀」為世所熟誦。微之其集與居易同名長慶,今編詩二十八卷(全唐詩中卷第三百九十六至四百二十三)。
『陸』 達州市市花和市樹分別是什麼呀
達州市的市樹為銀杏樹,市花為臘梅。
銀杏為速生珍貴的用材樹種,邊材淡回黃色,心答材淡黃褐色,結構細,質輕軟,富彈性,易加工,有光澤,比重0.45-0.48,不易開裂,不反撓,為優良木材,供建築、傢具、室內裝飾、雕刻、繪圖版等用。種子供食用(多食易中毒)及葯用。
葉可作葯用和制殺蟲劑,亦可作肥料。種子的肉質外種皮含白果酸、白果醇及白果酚,有毒。樹皮含單寧。銀杏樹形優美,春夏季葉色嫩綠,秋季變成黃色,頗為美觀,可作庭園樹及行道樹。
蠟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綻蕾,斗寒傲霜,表現了中華民族在強權面前永不屈服的性格,給人以精神的啟迪,美的享受。它利於庭院栽植,又適作古樁盆景和插花與造型藝術,是冬季賞花的理想名貴花木。
『柒』 關於達州建築作文說明文600字
沒有五嶽奇觀,但我覺得我的家鄉最美。
達州的蓮花湖——一個比天堂還要美的地方。
春天,湖邊的柳枝像少女的辮子千萬條柔柔地低垂下來,輕輕地拂過遊人的臉頰;湖上,一條條小船駛過江面,一聲聲歡笑升上天空,那鮮艷的春花,把蓮花湖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山上,滿山的桃花含苞欲放,花從中一陣陣歡笑聲、高歌聲傳來,那遊人情不自禁在花的世界裡陶醉了。
夏天,蓮花湖的浮萍長得茂盛,蔥蔥蘢蘢的大樹把湖中的小島封得嚴嚴實實的,好一個清涼的綠色世界。人們紛紛來到湖中小鳥上乘涼,夏令營的小朋友們一個接一個的上船觀光,有的吹泡泡,有的劃船,有的采標本,有的上島遊玩。湖面泛起金色的波浪,猶如一支支金色的蠟筆描繪出這畫卷。
秋天,梨樹林里結滿了果實,猶如一群群胖娃娃向你點關,蘋果在樹上露出半個臉頰,像個害羞的少女,橘子像一個個小燈蘢掛在樹上,熱鬧非凡,果子們你擠我碰,都爭著讓人們去摘呢!菊花滿山遍野都是,紅的、黃的、綠的、藍的|……
冬天,你以為是美景都消失了嗎?不,你瞧,臘梅、紅梅、迎春開得正艷呢!這里一簇紅梅,那裡一片迎春。湖上,起了一層薄冰,那是冬天給湖姐姐穿上的白棉襖。船隻沒有了,浮萍沒有了,但我們的眼前卻上一片生機,相信明年春天一定會絢麗多彩!
家鄉的美景數不勝數,紅軍亭、六相祠、火烽山……,都是讓人留戀忘返的地方。啊!美麗的達州,美麗的蓮花湖,歡迎五湖四海的小朋友來做客。
『捌』 達州市的市花是什麼
是問四川的達州么?達州市初定市樹為銀杏樹、市花為臘梅。
『玖』 達州市的市花是什麼花
市花:臘梅
市樹:銀杏
『拾』 達州鳳凰山紅軍亭
紅軍亭位於四川省達州市鳳凰山上,鳳凰山山形如鳳凰,山上林木蔥郁,瀑布飛瀉,樓閣星羅,掩映在林木中的寶芝洞,石乳玲瓏,山腰的北岩寺,雕檐畫棟,從北岩寺拾級而上,繞過二龍潭,攀越七步梯,便直上頂峰紅軍亭。在這里舉目遠望,州河像銀色巨龍穿越而過,城市沉浸在茫茫煙雲之中,天寬地廣,鳳凰公園美不勝收。 鳳凰山因其山勢猶如一隻展翅的鳳凰得名,高入雲表,四季林木青蔥,滿山百鳥爭鳴,散布於山上的紅軍亭、大刀石、紅軍戰壕、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宣達戰役舊址、鳳凰亭、西聖寺、二龍潭、臘梅園、元稹紀念館、元稹文化廣場、會真湖、送君亭、六相廣場、拜月台、鳳仙池、星級農家樂等景點,讓我們領略濃厚的紅軍文化、佛教文化、元稹文化、六相文化和民間民俗文化。不失為觀光、休閑、娛樂、健身的佳山寶地,是達州市「元九登高節」主要場所。
編輯本段紅軍亭歷史沿革:
遠觀紅軍亭達州,是孕育了我國多位高級將領的革命老區。這里誕生了如張愛萍、陳伯鈞、王維舟、向守志等一批功勛卓著的我軍高級將領。在土地革命時期,由徐向前、李先念、劉伯堅、許世友、王維舟等領導的紅軍第四方面軍、紅軍第三十三軍、川東游擊隊等曾在這里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是我國重要的根據地之一的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4年發生在達州的萬源保衛戰可謂紅四方面軍歷史上規模最大、戰績最輝煌的一次戰役,《血戰萬源》被拍為電視劇在中央電視台反復播出,也較大范圍地擴大了萬源保衛戰的影響。如今的宣漢項山公園革命紀念碑、革命陳列館、萬源保衛戰戰役陳列館、張愛萍故居、石橋列寧街、「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石刻等無不深刻地記載了當時那豪情萬丈可歌可泣的一幕! 走進紅軍亭,登臨展覽大廳,目睹眼前之遺物,令人肅然起敬,不覺間,耳際好似槍炮之聲隱約可聞,浩盪之隊伍猶如滾滾之洪流!…… 我無法現象,山腳下的這片紅色的土地,歷經了多少滄桑才走到了今天!我也無法現象得出,在那樣的艱苦歲月里,人們是怎樣的挺過來的,是靠怎樣堅強的一種信念才一步步地走向光明的。 革命氣節真高尚,灑血只為換新天。而如今,奮斗者已去,後來者享福。我心凝重,我眼迷濛,言語於此時,盡皆多餘,更無從描述。惟願吾輩,不沉迷與物質之誘惑,而淪喪於心志!我心則寬,我眼則明矣!……
編輯本段紅軍亭:
鳳凰山紅軍亭,氣勢宏大,一共四層,有些附屬設施沒有建好的,後面時而傳來機器聲,工人勞動聲,每層牆上帖著有關方面的介紹。 第一層有參觀說明,正中是簡介紅軍亭的來歷,第一次是1982年修的,2007年8月又重建,四周牆壁上張帖著有關紀念圖片,如陳列的是「中國紅色第一街」、 「中國紅色第一聯」、列寧牌坊,紅軍標語,用過的大水缸,巴山魂,宣漢紅33軍紀念館雕像,紅四方面軍軍旗和長近3.6米、寬1.8米、記載川陝蘇區歷史淵源的「紅軍亭記」。 第二層是「紅軍將帥譜」,記錄著當年在達州征戰、後來成為共和國將帥的近300人;介紹了曾經在這里戰斗過兩年的紅四方面軍的後來發展情況,徐向前元帥,國家主席李先念,李德生,許世友等,另一面是達州本地的將軍,如原國防部長張愛萍等一共幾十人,旁邊是為了解放事業犧牲的達州英烈們的介紹。當時,達州一共12萬人參軍,犧牲了6萬,為祖國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三層是為紀念紅軍名人字畫,有毛澤東、李先念、徐向前、張愛萍等的題詞;如毛澤東為當時紅33軍軍長王維舟寫的「忠心耿耿」,李先念所書的「社會主義就是好」等等。 第四層是一些圖片展示新舊達城的對比,如50年代的達城,如今流光溢彩,生機勃勃的新達城。 鳳凰山群山蒼茫,雖曾嵐煙暮靄低垂,卻不掩紅星熠熠生輝 軍民齊心,即便白色恐怖籠罩,必奮身浴血爭取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