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張大林畫梅花視頻

張大林畫梅花視頻

發布時間: 2025-01-28 03:21:53

❶ 張大林的相關事跡

張大林談中國花鳥畫藝術
張大林先生在畫藤、葉時,潑墨淋漓,落筆常如奔馬不羈」但張大林先生的宗旨不以奇肆怪異的造型求變,而在自己的筆墨中有意識地借物抒情,表達了他對生活的熱愛。」
中國的花鳥畫在世界繪畫的藝術寶庫中堪稱一絕,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著特殊重要的地位。從五代到現代大家輩出,其藝術思想,筆墨語言各具特色。或筆墨酣暢,氣勢恢宏;或大刀闊斧,縱橫馳騁;其都各具獨到的個性風貌。故引起國內外繪畫藝術界之矚目。繪畫藝術只有用筆墨語言才能表達這個情感世界。繼承傳統,發揚創新,超越自然才是真正對繪畫藝術的升華。
張大林認為花鳥畫不僅僅只是繼承
在花鳥畫領域,張大林是個響當當的名字,他創作的《三友圖》、《墨梅圖》都為花鳥畫的典範作品。2007年中央教育電視台幾乎用了整年的時間播出了他的花鳥畫教學講座,使其作品風靡於大江南北,如今還在不斷升溫。《墨梅圖》在2007年瀚海藝術品拍賣公司春季拍賣會上以10.45萬元被拍出。張大林這樣解釋自己的藝術:「我僅僅是要求自己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作一些既有想法又有藝術性的作品。」
張大林,祖籍山東青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現任北京知秋苑書畫院教授,中國花鳥畫研究會理事。作品多次被國內外美術館收藏,曾參加多項展覽並榮獲大獎,1997年被授予「當代書畫藝術名人」稱號。其作品除為多家企業、政府機構收藏外,並曾作為國禮對外贈送,先後有80多家媒體對其藝術成就作專題報道,出版個人畫集多部。
問:前些時間在北京琉璃廠文化街,看見您被許多繪畫愛好者圍在中間,是在為他們解釋花鳥畫問題?
張大林:中央教育電視台一直在播我的花鳥畫創作教學課程,又加上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把我的講座內容作為教材製作了光碟發行,許多初中、高中以及一些地區的學校把我的教學內容作為國畫教材,導致很多人偏愛我的繪畫風格。
問:在當今媒體發達的社會,許多畫家在全國受眾面也是很廣的,您和他們有什麼區別?
張大林:我想我的作品能做到雅俗共賞,更容易為大眾所接受。
問:您從事繪畫多少年了?
張大林:到如今應該有30年了。
問:您的出生地山東青州,歷史上也是廣出文人墨客的地方?
張大林:我其實是在農村出生,父親是生產隊會計,讀過私塾,算是個文化人。大哥在學校教書,兼著音樂和繪畫老師,我受他影響,上小學的時候,對山東快書、朗誦、京劇都很感興趣,還在公社演出過,甚至有機會到過縣城演出。
問:那麼多興趣,後來怎麼沒有再繼續下去呢?
張大林:那時家境貧困,折騰不起就改學畫畫了,可畫畫也要有錢買紙、筆、顏料,父親湊錢給我買了電筒,我就白天上學,晚上打電筒去撿糞掙工分,年底就可以買紙筆了。
問:您什麼時間開始花鳥畫創作?
張大林:最初我畫人物肖像,那時有13歲了,畫完後自己裝裱好,就拿到集市上去賣,還真有買的,有時候還能賣個四五塊錢,在那時價錢算是很高了。接著開始畫工筆花鳥,但覺得總是很難表達自己的心境,也許是因為性格的原因,我感到自己可以畫得很豪放、很潑辣,就轉畫了寫意花鳥。問:在花鳥畫創作方面形成自己的風格是很難的。
張大林:我一直對畫中國畫很有信心,相信不斷的實踐和研究終會有結果。我選擇花鳥畫是認為花鳥作品更容易為大眾所接受。另一原因我繪畫花鳥時,很有激情,更能表現中國寫意畫的精神,更利於把真正的心性表達出來。
問:您的花鳥畫作品如今廣為人知,尤以松竹梅為主題的《三友圖》等,顯示出您花鳥畫創作的形象和風格。
張大林:擅長畫「三友」,是在「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繪畫理論指導下,從體驗現實景物入手,通過豐富想像進行創造。我經常運用活潑、真實的筆法,表現花鳥具體神態,很多作品雖表現手法不同,但師法自然的創作精神卻始終是我的追求。我對於花鳥畫的取材很寬廣,也去描寫魚、蝦、蜂、蝶、菜蔬等大自然中許多事物。

張大林:在蘇軾、陸游等人的詩文中,都出現了大量詠梅的篇章,以「凌寒斗雪」、「鐵骨冰心」來形容梅的傲骨,大多使用擬人的手法,把梅花作為清雅高潔品格的象徵。我所畫梅花,枝幹勁挺,花朵繁復,表現出梅花的生機,更通過畫梅來表達自己的胸襟。我所作的大幅梅花,古干橫空,蒼老渾朴,墨氣淋漓,風格古樸。我愛畫梅花。梅的種類很多,江南多紅梅,梅干有粗有細,我畫梅多中鋒韌筆,渴焦兼施,運筆多用腕力和臂力,使畫面表現梅花傲霜凌雪之神。《墨梅圖》就是創造性地運用了只用勾勒、不加暈染的手法。我還有很多繪畫表現手法。
問:您是出於一種什麼心境要求自己技法轉變的呢?
張大林:我均是在小寫意基礎上向大寫意和潑墨進一步發展。最值得注意的是梅、蘭、竹、菊四君子題材的大量創作,顯示了「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須八法通」的書畫創作技巧。其實花鳥畫最高的境界是以簡勁洗煉的筆墨,達到形神兼備。
問:您許多作品是以智慧的心靈,提煉了被畫事物的形象動態。
張大林:我是在繼承前人優良傳統的基礎上,變革創新,努力使花鳥畫創作呈現新面貌。
問:您在繪畫思想理論方面,重視表現現實,那麼怎樣以概括、誇張的藝術手法,通過筆墨性達到不失真的境地呢?
張大林:我其實在畫面上所追求的不僅是物體的形似,而且力求表達客觀形象的精神本質,即所謂「似與不似之間」的神似。使筆墨意境符合造意,進而達到氣韻生動。我在畫藤、葉時,潑墨淋漓,落筆常如奔馬不羈,但我的宗旨不以奇肆怪異的造型求變,而在自己的筆墨中有意識地借物抒情,表達了我對生活的熱愛。
問:看您畫畫有時筆情縱恣,墨華飛舞,不只是在「善師其意,不在跡象」上用心,同時又極力突出著自己的性靈。
張大林:我以書法入畫,更注重筆墨的蒼勁渾穆,縱橫奇肆,筆鋒老到,更多地在形神上下工夫。要求自己能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創作出既有思想性又有藝術性的的花鳥畫,使花鳥畫這一藝術形式真正成為有思想、有內容、有技法的繪畫。
問:花鳥畫如何體現時代精神?
張大林:要想充分表現時代氣息,我想就必須認真研究繼承和革新的關系。推陳是為了繼承傳統、發揚傳統,就是要掌握前人在創作方法和藝術技巧方面的成熟經驗,全面研究歷史發展中的繼承關系和風格演變,還要研究他們在用筆、用墨、用色、構圖、取材上的不同特徵和創作技巧,通過分析、比較、觀察、臨摹的方法,去認識和體會他們的創作規律,進而找出他們的優缺點,吸取他們的長處。還要系統地閱讀畫史、畫論、畫跋、畫錄一類的理論和著錄書,來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藝術修養。同時,注重革新,今天的花鳥畫要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不但內容要新,而且在表現形式和一切技法中也要摻入新的血液,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問:都說花鳥畫進門容易,但要想有所發展,那就很難。
張大林:花鳥畫只能通過一定的造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它不能像人物畫那樣正面表達現實生活主題,因此它的出新比人物畫更難。雖然有它的局限性,但仍然可以藉助於不同的題材,通過寓意來間接地表達主題思想。
問:花鳥畫經歷了1000多年的發展歷程,這期間,許多聰明智慧的畫家,創造性地顯示了個人作品獨特的面貌,您是怎麼做的呢?
張大林:不同的畫家,所處環境不同,思想感受不同,表現出不同的風貌。徐青藤的豪放,陳白陽的淡郁;八大山人的簡練樸厚,黃癭瓢的遒健勁挺,
相信只要我們認真研究花鳥畫傳統,努力進行創作實踐,大膽創新,並深入現實生活,開掘個人新風格,就一定能夠創作出不同於古人的、具有活力而富於時代氣息的好作品。
問:藝術家體驗生活時,對待生活的認識,往往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吧?
張大林:沒有深刻的認識,就不可能表達生活的內在精神。花鳥畫的表現范圍很廣,對表現對象的觀察和體驗不可能完全到位,這就要有意地發現規律、掌握規律,進而表現其特性。一個花鳥畫家,要使自己的作品做到思想新、意境新、技法新,除了深入自然生活之外,更重要的是到社會實踐中去,所謂藝術修養、思想方法、審美觀點,根本問題其實都應是建立在社會生活的基礎上。正是因為畫家有了對社會、生活的感受,才能使筆下非人性的花鳥樹石煥發出新的意蘊。
問:鄭板橋在《題畫竹》中說過,胸中勃勃,遂有畫意。您是在一種什麼狀態下進行創作的呢?
張大林: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這有力地說明了藝術創作和被畫物體的關系,沒有對生活的認識、藝術的理解就不會胸有成竹,一揮而就。之所以能在繪畫上不為先匠所拘,不入時趨,獨辟奇境,下筆靈變,完全得益於造化之深。
問:中國古代畫論中經常提到由「形似」到「神似」,是否能將其看做是藝術反映現實的高度體現?
張大林:寫意花鳥畫更要求形神兼備,所說的「不似之似」的神似,就是企圖更深入地對客觀現實物象作本質的表現。必須掌握造型的「似」與「變」,有目的地誇大形象,概括提煉形象,典型地突出對象,從而表達事物的內在精神。
問:請結合您個人繪畫的創作實際,總結一下您的創作經驗。
張大林:要使畫面生動,就必須筆墨運用得靈活、純熟、濃淡焦渴恰到好處,一幅藝術性強的作品,要求筆墨高、構圖新、色彩好,而這都須從筆墨技法中尋求。

❷ 鐢誨跺紶澶ф灄浣滃搧浠鋒牸

8000-12000鍏冧竴騫沖昂

❸ 梅蘭竹菊四君子的象徵意義

梅蘭竹菊指:梅花、蘭花、竹、菊花。被人稱為「四君子」。品質分別是:傲、幽、回堅、淡。答

(3)張大林畫梅花視頻擴展閱讀:

謙謙君子

「四君子」是中國畫的傳統題材,以梅、蘭、竹、菊[1]謂四君子。是傳統寓意紋樣。

明代黃鳳池輯有《梅竹蘭菊四譜》,從此,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畫家用「四君子」來標榜君子的清高品德。《集雅蔡梅竹蘭菊四譜小引》:「文房清供,獨取梅、竹、蘭、菊四君者無他,則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滌人之穢腸而澄瑩其神骨。」四君子並非浪得虛名,確實各有它的特色: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蘭,空谷幽香,孤芳自賞;竹,篩風弄月,瀟灑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趨炎勢。關於梅蘭竹菊對梅蘭竹菊的詩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為背景的。

梅蘭竹菊,占盡春夏秋冬,中國文人以其為「四君子」,正表現了文人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梅高潔傲岸,蘭幽雅空靈,竹虛心直節,菊冷艷清貞。中國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負載了自己的一片真情,從而使花木草石脫離或拓展了原有的意義,而成為人格的象徵和隱喻。

梅蘭竹菊(文化象徵)_網路

❹ 國畫梅花枝幹用什麼筆畫

不同的畫法要用不同的筆
國畫梅畫枝幹畫法:
(一)國畫梅花勾皴法 用硬毫石獾、鼠尾一類的二號提斗筆從暗面入筆,邊勾邊皴,筆上水分宜少,灰墨蘸深墨分段畫出。 為了表現老乾邊緣的毛、澀質感,宜用側鋒逆行運筆。在暗面一側面好之後,隨即順勢用不同長短的弧線逐漸畫出老乾的主體形態,並勾出亮面部分老乾的輪廓線,此條線的行筆不宜過實,可有斷續以顯示筆意的靈活。待干後加點焦墨苔點就全部完成了這棵主幹。 國畫梅花老乾中伸出的粗枝可用雙勾加皴的辦法畫,也可用潑墨畫法一筆寫出。畫國畫梅花細枝嫩莖時行筆用濃墨中鋒,柔中寓剛,線宜光潔勁健不宜澀滯,長線不宜太直,要有弧度,有提按,以體現嫩莖的柔韌和「俏」。三枝的穿插多以「女」字形排列或「戈」字與「之」字的結合,兩枝不能並行,更不宜相切或垂直相交成「T」字型、「十」字型。如實在難以處理,可在粗細、長短及墨色的濃淡上求變化。
(二)潑墨法 潑墨法畫國畫梅花枝幹時首先要注意墨色上濃淡干濕的變化,處理好調墨和蘸墨之間的關系,用大號硬毫提斗筆飽蘸墨色側鋒逆行運筆,隨筆勢的發展筆鋒亦隨之相互轉換,通過提按、頓挫以及筆的順勢強化筆法上的變化,要一次蘸墨一氣呵成。對行筆當中出現的散鋒或枯澀筆墨,要順其自然予以保留,待墨色干透後通過罩色全其神貌。國畫梅花主幹可用復筆畫法,左右兩筆並行排列,先左後右依次畫出。主幹完成後順勢寫出粗枝及嫩莖,其畫法同於勾皴畫法部分所述。

答案來源:
國畫梅花枝乾的畫法
作者:沐陽

❺ 你認為梅蘭竹菊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梅蘭竹菊指:梅花、蘭花、竹、菊花。被人稱為「四君子」。梅、蘭、竹、菊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徵,也是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正是根源於對這種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也是詠物詩文和藝人字畫中常見的題材,號稱花中四君子。蘭:空谷幽放,孤芳自賞,香雅怡情,是為世上賢達。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現任北京知秋緣書畫院院長,中國教育電視台花鳥畫講座客座教授、中國花鳥畫研究協會理事、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教授等職。在中央美術學院期間曾得到張立辰、田黎明、陳平、畢建勛等老師的指導。其自幼酷愛繪畫,8歲習畫,既有傳統筆墨功底,又有質朴生活感情,富有哲思靈氣,充滿力量與生命。

熱點內容
香茶花的葉子 發布:2025-04-26 00:20:13 瀏覽:707
櫻花校園最新版皇冠英文 發布:2025-04-26 00:15:49 瀏覽:24
小王子玫瑰花的台詞 發布:2025-04-26 00:15:49 瀏覽:301
彩色的櫻花 發布:2025-04-26 00:15:48 瀏覽:435
迎春花小盆景 發布:2025-04-26 00:15:03 瀏覽:77
婚慶花藝插花 發布:2025-04-26 00:10:28 瀏覽:324
用籽種盆栽 發布:2025-04-25 23:47:59 瀏覽:110
簽到七夕 發布:2025-04-25 23:44:48 瀏覽:616
雲南哪裡鮮花餅 發布:2025-04-25 23:44:43 瀏覽:150
一朵天下如何代理 發布:2025-04-25 23:32:11 瀏覽: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