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組成
Ⅰ 梅花的結構是怎麼樣的
梅花從外向心的結構依次分為花萼、花瓣、雄蕊、雌蕊,雌蕊位於梅花的中心。
具體構造如下:
一、花柱:位於子房及柱頭之間的,雌蕊之通常較細的部分。
二、子房:雌蕊中含有胚珠的較底的部分,成熟為果實。
三、胚珠:種子植物的一個小的結構,含有胚囊並被珠心所包圍,施肥後長成種子。
四、萼片:形成花萼的一片獨立的、常為綠色的部分。
五、花萼:萼片的總稱。
梅花的幾種畫法
1、雪梅畫法
在中國畫中,可借底為雪。所以在畫枝幹時,落雪部位,要多見虛筆、渴筆。點花時也不要把花都畫完整了,最後用淡墨染雪,染雪就是染底托雪。留出空白,以示雪意。近枝幹處墨色略深些,就更顯出雪潔白。如果表現正在下雪的天氣,可用毛筆蘸白粉,另一隻手敲打筆桿,白粉就灑在紙上,形成正在下雪的場景。
2、勾法畫白梅
表現白梅花,一般多用勾法。此圖除在花心處淡了一些淡赭石外,其餘全部用墨色畫成。為突出白荷,又用清墨(極淡的墨色)圈染花頭。
Ⅱ 梅花的多果品種有哪些
梅花的花由花梗、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五部分組成。有的品種雌蕊只有1個子房,如『江梅』、『米單綠』等;有的可多達5個,如『重瓣粉朱』、『變綠萼』等。同一品種因開花期、氣候及樹體營養等不同,雌蕊發育情況也不同。一般花期較晚、樹體營養好的品種,在氣候調和的條件下所開的花,雌蕊發育較為充分,多個子房通過風媒或蟲媒,一朵花就能結多個果。
鴛鴦果,有時也稱鴛鴦梅,即一花結兩果,品種有『粉紅硃砂』、『淡暈宮粉』等;品字果,即一花結三果,品種有『小綠萼』、『大羽』等;器字果,即一花結四果,品種有『二紅宮粉』、『雙碧垂枝』等;五子果,也稱梅花果,即一花結五果,品種有『重瓣粉朱』、『變綠萼』等。
梅花的多果現象不僅是因為多子房形成的,也有的是多花現象造成的結果。
Ⅲ 梅花形狀 梅花的形狀
梅花形狀
梅花一般由5片花瓣組成,花瓣呈倒卵形,顏色從白色至粉紅色。雄蕊短或稍長於花瓣,花柱短或稍長於雄蕊。梅花先於葉開放,花香濃郁,適宜栽種在庭院中,以供觀賞。生長期提供充足的水分和養分,促使植株茁壯生長即可。
依據梅花生態習性,露地栽植亦選擇土質疏鬆、排水良好、通風向陽的高燥地,成活後一般天氣不旱不必澆水。每年施肥3次,入冬時施基肥,以提高越冬防寒能力及備足明年生長所需養分。
梅花開花前施速效性催花肥,新梢停止生長後施速效性花芽肥,以促進花芽分化,每次施肥都要結合澆水進行。
梅花地栽尤應注意修剪整形,合理地整枝修剪有利控制株型,改善樹冠內部光照條件,促進幼樹提早開花。修剪以疏剪為主,最好整成美觀自然的開心形,截枝時以略微剪去枝梢的輕剪為宜,過重易導致徒長,影響來年開花。
最後綜述:通過以上關於梅花形狀 梅花的形狀內容介紹後,相信大家會對梅花形狀 梅花的形狀有個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Ⅳ 梅花構造
構造如下:
一、花柱:位於子房及柱頭之間的,雌蕊之通常較細的部分;
(4)梅花的組成擴展閱讀:
梅是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4-8厘米,寬2.5-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幼嫩時兩面被短柔毛,成長時逐漸脫落,或僅下面脈腋間具短柔毛;葉柄長1-2厘米,幼時具毛,老時脫落,常有腺體。
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厘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梗短,長約1-3毫米,常無毛;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萼筒寬鍾形,無毛或有時被短柔毛;萼片卵形或近圓形,先端圓鈍;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雄蕊短或稍長於花瓣;子房密被柔毛,花柱短或稍長於雄蕊。
果實近球形,直徑2-3厘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貼;核橢圓形,頂端圓形而有小突尖頭,基部漸狹成楔形,兩側微扁,腹棱稍鈍,腹面和背棱上均有明顯縱溝,表面具蜂窩狀孔穴。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華北果期延至7-8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