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紋紙折茶花
Ⅰ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對糖的製作過程感興趣,初步了解糖的製作原料。
2、通過討論、交流和分享等活動,知道糖的不同種類及其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
3、活動中,能用清楚、完整的語言向同伴介紹自己收集的糖的各種經驗。
4、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准備:
幼兒收集各種糖,布置"各種各樣的糖"的展覽。
活動過程:
一、參觀展覽:各種各樣的糖。知道 糖的不同種類。
1、參觀糖的展覽。
教師:小朋友都收集了各種各樣的糖,現在請大家去參觀一下,看看有些什麼糖。
2、交流活動:我看到的糖。
教師:清小朋友說說,你看到了什麼糖?它是什麼樣的?
3、教師小結:糖有很多種類,有的糖是白色的,有的糖是彩色的;有的糖細細的,碎碎的;有的糖是方的,有的是小圓糖;有的是動物形狀的糖等。
二、討論:糖有什麼用。了解糖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1、討論糖的用途。
教師:生活中為什麼有這么多糖,它們都有什麼作用呢?
2、小結糖的用途。製作糖水或甜品,燒菜,釀酒,腌菜,休閑娛樂等。
3、根據糖的用途進行分類。
教師:這里有這么多種糖,你們能根據它們的用途幫它們分分類嗎?
三、分享好吃的糖,感受糖的不同口味。
1、討論糖的味道。
教師:你吃過什麼糖?它是什麼味道的?
2、品嘗活動。
教師:小朋友隨意品嘗兩種糖,比一比它們的味道一樣嗎?
3、集體交流。
教師:你吃的是什麼糖?它是什麼味道的?
4、教師小結:小朋友發現糖的味道並不一樣,有的甜,有的酸,有的是薄荷味,有的是巧克力味…有的是硬糖,有的是軟糖,有的是酥糖,還有的糖吃在嘴裡有麻麻的感覺…
四、了解糖的製作原料及蔗糖的種類。
1、討論糖的製作原料。
教師:你知道糖是用什麼製作出來的嗎?
2、了解糖的製作原料。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
3、了解蔗糖的種類。引導幼兒自己看圖,了解圖意。
五、要求家長帶幼兒去超市買糖果,使幼兒了解買糖的過程,並學習自己買糖,積累社會生活經驗。
活動反思:
設計這次活動時,我主要是結合了本班自主游戲「泰迪熊糖果屋」以及小班幼兒的特點延伸的一個活動。我設計的美術活動《甜蜜蜜》分四個環節,環節設計比較清晰,而且在執教的過程中整體氛圍不錯,幼兒比較感興趣,能大膽、積極地表現。當然,我認為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
1.未向幼兒介紹材料
活動中材料比較豐富,可是在活動的過程中,我沒有向孩子們介紹材料名稱以及其作用,導致幼兒出現並不是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材料,這個工具應該如何使用等等問題。
2.未考慮幼兒生理特點
活動中有個環節,是小朋友幫助小牛笨笨完成心願製作一顆長滿棒棒糖的樹,課前我就把自製的樹固定在黑板上,然後幼兒做好的棒棒糖貼在樹上,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的身高局限只能貼到下面的樹枝,而貼不到上面的樹枝。並且樹製作的太簡單,假如在樹上畫點樹輪或是貼上幾顆真的棒棒糖,既增添了美感,也增強了幼兒的興趣。
3.活動目標定位有所偏差
《甜蜜蜜》的活動目標是:1.結合幼兒已有經驗,製作自己喜歡的棒棒糖。2.願意參與美工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兩個目標定位有所偏差,一個是站在孩子的立場定的,一個則是站在老師的立場下定的目標,兩者不一致。
這次的公開課展示是一次很好的學習交流機會,感謝領導和老師對我的幫助和指導。這次的教學活動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也收獲了不少。今後我會針對性的進行改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綜合活動:
種子發芽
活動目的:
1、通過實驗使幼兒掌握種子發芽的三個條件:水、空氣和適宜的溫度。
2、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加深對春天特徵的認識。
活動准備:
三種種子的發芽情況(照片和實物)、一次性杯子、棉花、水、各種種子、標簽、蠟筆、一次性碗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春天到了,種子寶寶們一個個爭著發芽,也想像它們的媽媽一樣有綠綠的葉子。有一天,青菜籽寶寶、綠豆寶寶、黃豆寶寶和它們的媽媽在一起玩,它們吵著要媽媽教它們發芽。青菜籽寶寶的媽媽告訴三個孩子,要到有水、有空氣、比較暖和的地方去發芽,才能象媽媽一樣長出綠色的葉子。
於是,三個種子寶寶出發去找,找呀找,綠豆寶寶來到小朋友的自然角里,看見一個杯子,裡面有一團棉花,軟軟的,而且空氣也很好,也很暖和,於是,它就跳進第一個杯子里等待發芽;黃豆寶寶也來到這里看見另一個杯子里有很多很多的水,也有一團棉花,哇!這里真好,有那麼多的水可以喝,躺在裡面真舒服,還能游泳呢,於是,它也跳進去等待發芽;青菜籽寶寶呢,也來到這里,它也看見一個杯子,裡面也有一團棉花,還有一點點的水,它想起媽媽對它說的要找一個有水、有空氣又暖和的地方發芽,於是,它就跳進第三個杯子里等待發芽。
師:這三個種子寶寶在我們小朋友的自然角里生活著,它們天天盼望著自己能快點發芽,時間過去了一天、兩天、三天、一個星期、兩個星期,你們猜,種子寶寶們有什麼變化呢?
1、幼兒分散觀察三種種子的變化
2、集中:種子發芽了嗎?為什麼?
l沒水(原來這里沒水,種子寶寶渴死了,當然發不了芽,我們小朋友不喝水行不行?)
l水過多,沒空氣(水太多了,透不過氣來了,所以發不了芽,我們人沒有空氣行不行?引導幼兒用手捂住鼻子不呼吸)
小結:那麼青菜耔寶寶為什麼芽發得那麼好呢?(幼兒自由說)
師:哇!真的,原來啊,春天的天氣真好,有暖暖的太陽、柔柔的風,還有清新的空氣,是種子寶寶發芽的最好季節。
3、師:你們看,袁老師為這三個種子寶寶的發芽情況做了一張記錄的表格,我們來看看。(出示記錄表格)
二、幼兒操作
師:前幾天,我們小朋友也收集了許多種子寶寶,我們也來為它們安一個舒服的家,然後也把它的發芽情況記下來,好嗎?每一組我都為你們准備好了一張記錄表,把你們種子發芽的情況記下來,然後我們一組的小朋友來比賽,看看誰的種子寶寶會笑起來,好嗎?
師:你們看,袁老師把你們帶來的各種各樣的種子都放在那裡,等會你們自己去選擇,選擇一種你自己喜歡的種子來種,然後找一張寫著你名字的卡片,把你的種子寶寶畫下來,做個標記,好了以後別忘了在記錄表格上也做個標記哦。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運用數字、符號等記錄自己"撒花片"的結果,學習9的組成。
2、學習從9的分合推導出10的分合,能有序地進行10的分合。
活動准備:
1、放大的9的分合式1張,紅色、黑色的記號筆各一支。
2、幼兒人手1盤9個花瓣,筆若干。
3、撒花瓣記錄單,9的分合式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明確"撒花瓣"游戲的規則與要求。
1、請幼兒觀察並說出盤中花瓣的數量。
2、教師示範並交代游戲的規則與要求。
二、幼兒進行"撒花瓣"的游戲活動三、展示記錄,引導幼兒交流分享1、展示大家的記錄單,請幼兒根據個別幼兒的記錄,說說這名幼兒每次撒花瓣的結果,學習同伴的記錄策略。
2、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個別幼兒的記錄,發現並將9分成有8個答案,並將8個答案按序進行調整。
3、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四、教師引導幼兒由9的分合推導出10的分合。
1、教師出示9的分合式,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2、教師引導幼兒繼續討論。
3、教師帶領幼兒討論並完成第一組答案的修改。
五、請幼兒把自己的記錄單(9的分合式)改變成10的分合式。
六、展示個別幼兒的修改結果,教師和幼兒共同認讀10的分合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復習5以內的加法。能看圖片嘗試仿編5以內的.加法應用題並懂得運算。
2、在看、聽、想、說、做中感受合作與競爭的氛圍,體驗數學的魅力。
活動准備
1、課件:趣味練習圖片3張
2、紅蘋果粘貼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組織幼兒分成三個方隊,紅隊(舉隊牌),黃隊,綠隊。
歡迎三個方隊!接下來我們馬上進入快樂數學第一關。
二、快樂數學第一關。
1、第一關:必答題。
紅黃綠隊的每一位選手都要回答一道題目,每答對一題,獎勵一個紅蘋果。
看哪一隊的紅蘋果個數最多。
2、教師:答題開始。
請聽題3+3=?(教師請三位選手輪流回答,提醒幼兒把題讀完整)
小結:第一關必答題結束,讓我們來關注一下各隊的紅蘋果得數,紅隊得到幾個紅蘋果,
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教師板書),大家看看哪個隊的水果個數最多?
大家還會有機會的,現在我們進入今天的第二個環節——快樂數學,第二關。
三、快樂數學第二關。
1、第二關:我說你來算
教師:今天我帶來了一張圖片,我給它編了一段話,請你算一算,我的圖上有幾只小動物?
教師:花園里有兩只蝴蝶,又飛來兩只蝴蝶,現在花園里一共有幾只蝴蝶?
請小朋友算一算。
提問:你是怎麼算出來的。
師根據幼兒口述邊講解邊板書:2+2=4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觀察圖片,師引導講解理解:2+2=4
2、教師:我這里還有一張圖片,誰能象我一樣給它編一段話,讓我來算一算。考考我小問號.
(1)幼兒自由討論,請幼兒口述。
(2)教師完整講述,並板書:2+3=5
3、我這里有三張圖片,紅黃綠隊一張,請你們把圖片編成一段話,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裡。
4、挑戰開始:紅隊可以選擇黃隊和綠隊當中的一隊接受挑戰。
教師:你們選誰?黃隊www.chinajiaoan.cn接受挑戰,請聽題。
5、小結:在第二關中,三隊編的都很好,我給三個隊都加上一個紅蘋果。
我們再來關注各隊的紅蘋果個數。(表揚第一名,鼓勵其他隊)
四、快樂數學,第三關。
1、第三關,搶答題。
我出示圖片,你們用數字算出來。
比如:這張圖片你會怎麼算:(2+3=5)對!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算。
2、小結:搶答環節中紅隊得到幾個紅蘋果?黃隊得到幾個紅蘋果?綠隊得到幾個紅蘋果?
五、統計
1、三關過後,我們來看各隊的水果得數。(出示統計牌)
2、活動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一、幼兒發展情況
上學期我班幼兒參加了常州市的子課題《在學習性區角游戲中,培養幼兒的主體性》研究,班級開展了美工區活動。通過一學期的活動下來,幼兒對於美工活動的內容非常感興趣,游戲中幼兒變得更加主動積極,並能依自身的興趣、需要、能力去自主地選擇參與活動。幼兒的美工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鍛煉與提高。幼兒在動手方面表現出敢想、敢說、敢做、敢創造、敢大膽表現的特點。
二、活動背景條件
在日常生活中常會有許多廢棄的大小紙箱(盒),如電視機、冰箱、微波爐等家用電器包裝紙箱;飲料、酒類等包裝紙盒。巧妙地運用這些紙箱(盒)並且稍稍美化一下,就能成為幼兒動手製作的好材料。「紙箱王國」的開發和利用體現了一種觀念――周圍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及半成品,只要你善於發現利用它們,就能變廢為寶。
在這個自製游戲中,我們和幼兒一起收集了許多顏色鮮艷、材料各異的美工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自由地進行選擇、設計、裝飾、製作,將平時美工區的技能、技巧運用到這個製作中。這樣,既增加了游戲的趣味性,又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使幼兒做得有趣、玩得開心。
三、游戲活動目標
1、學習綜合運用各種工具、材料和美工技能技法進行製作裝飾玩具。如:會熟練地使用手工工具;會用點狀、線狀、面狀等材料拼貼;會用目測的方法分塊、剪貼等等。
2、鼓勵幼兒自由選擇材料,積極參與活動,大膽進行操作。
3、能創造性地開展游戲,在游戲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游戲的情趣。
四、環境材料的准備
環境:空闊的活動場地一塊,紙箱按照大小分別放在幼兒視線所及的兩邊,輔助材料放在幼兒的後面。
材料:幼兒收集:大小紙箱(盒)(如:大的電視機箱、冰箱、微波爐箱子等;小的:餅干盒、鞋盒、水果盒等)樹葉、瓜子殼、碎布、掛歷紙等。
教師提供的材料:美工工具、顏料、毛筆、雙面膠、皺紋紙等。
五、活動組織指導
1、引導幼兒討論大(小)紙箱(盒)可以做什麼?怎樣玩?
2、幼兒自選紙箱開始製作。
3、引導幼兒發揮想像,鼓勵幼兒與眾不同。對能力欠缺的幼兒及時指導,鼓勵幼兒大膽製作。
4、將製作好的成品拿到場地上分散游戲。
5、和同伴交流討論下次想製作的玩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折疊報紙,感知物體的形變會產生彈力。
2、在「製造」彈力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准備:
各種紙張;輕便的水果玩具;報紙人手一至兩張。
活動過程:
1、誰把它彈起來?
師(手持一張報紙):這是一張報紙,它的力氣特別大,你們信不信?
幼兒回答
師:老師要來做個小實驗,看仔細了。(師演示將報紙對折七至八次以後,上面放一個玩具水果,壓住,猛得鬆手。此時,玩具水果會瞬時彈起。)
師:看到沒有,玩具水果怎們樣了?
幼兒:彈起來了。
師:想一想:是誰把玩具水果彈起來了?
幼兒:是紙把玩具水果彈起來了。
師小結:哦,原來報紙的力氣真的很大,它把玩具水果彈起來了。
2、報紙的彈性折出來
師:趙老師想請小朋友也來試一試。
讓幼兒嘗試、操作
師:為什麼報紙會把玩具水果彈起來?(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
幼兒回答
師小結:一般的紙是不具有彈性的,而折疊的報紙具有一定的彈性,它能把輕巧的玩具水果彈起來。
3、折得多,彈力大
師:是不是把紙折了一次就能使玩具水果彈起來呢?
師:請小朋友再來試一試,折一次紙,試一下,比較一下折了幾次紙,能使水果彈得遠。
師:你發現哪一次能讓水果彈得又高又遠?
幼兒回答
師小結:原來,紙折的次數越多,彈力越大,水果就彈得越遠。
4、讓其它紙也來做大力士
師:趙老師還為你們准備了其他的紙,我們一起來動動手:看看哪種紙最先讓水果彈起來?
幼兒講述自己的實驗經過。
師小結:
師:課後有時間還可以和好朋友交換著玩,想想為什麼不同的紙使得水果彈的高度是不一樣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一、目標:
1、創設情景,在跟隨春娃娃"串門"的過程中學說故事中的話,感知春天動植物的變化。
2、鼓勵幼兒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感受與認識。
二、設計思路:
"二期課改"要求把課程內容視為幼兒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重視幼兒原有的學習經驗,是幼兒能夠理解和體驗到的,強調幼兒已有興趣、需要及知識經驗。
這次我們的主題是"春天來了",為了讓孩子儲備春天的經驗,我們前期就通過親子活動游《長風公園》,讓家長根據調查表上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有目的地游公園。孩子們發現了春天柳樹長葉子了、小草長出來了,公園里好多花開了,並能講出一些花的名稱,如:桃花、茶花、鬱金香等,他們覺得長風公園很美,這是孩子們對春天的第一個感覺。在幼兒園里,我們利用戶外活動、餐後散步時帶領幼兒找找幼兒園里的春天。在教室里我們通過提供材料、創設環境,讓幼兒在區角操作和自由活動中進行觀察和了解,同時又通過談話、歌曲、兒歌等預設性的活動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春天的秘密。孩子們對春天的花呀、草呀、小動物呀都是非常的感興趣,有時他們會問:春天還有什麼呢?小蝸牛在哪裡,我們怎麼找不到?等問題。針對我班孩子的興趣、需要和經驗,我選擇了故事《春娃娃》。
開始部分,角色導入直奔主題,引起孩子們想跟隨春娃娃去串門的興趣。第二部分,我創設親身體驗的活動環境,通過請孩子們去布穀鳥家、柳樹家、桃花家串門,鼓勵孩子們用語言或動作表達自己對春天的認識,感知春天動植物的變化,最後通過歌曲小結內容、提升經驗。第三部分遷移想像,嘗試結合自己已有經驗說說春天的變化。
三、活動准備:
創設布穀鳥、柳樹、桃花的家;幼兒扮演布穀鳥、柳樹、桃花;草地故事內容創編的歌曲錄音四、 教材分析:
重點:感知春天動植物的變化。
難點:願意用語言或動作表達自己對春天的認識。
五、活動過程
(一)角色導入(激發興趣、理解"串門")
1、(老師扮演春娃娃)"孩子們你們好,我是春娃娃,你們知道春娃娃來了以後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2、今天春娃娃帶你們去"串門"。(理解"串門")
(二)游戲體驗(感知理解春天動植物的變化,願意用語言或動作表達自己對春天的認識)
1、春娃娃帶著孩子們來到布穀鳥的家:"這是誰的家?布穀鳥在干什麼?啊呀!布穀鳥在睡覺,她不知道我們來了怎麼辦呢?(想辦法、學說故事中的話)
2、你們知道布穀鳥為什麼一直"布穀、布穀"的叫。
3、孩子們和春娃娃一起邀請布穀鳥去柳樹姐姐家"串門"。
4、請一孩子去告訴柳樹姐姐春娃娃來了。(柳樹姐姐快出來,春娃娃來了)5、春娃娃幫柳樹姐姐梳頭發(幫助孩子理解由短變長)。
6、同樣方法去桃花家"串門"。
7、春娃娃:"孩子們我累了和我一起到草地上休息一會吧!"
8、播放故事歌曲:"誰在唱歌,他們唱了什麼?"
9、跟春娃娃一起念兩遍,跟唱兩遍。
(三)遷移想像(嘗試結合自己已有經驗說說春天的變化)
1、你們還想跟春娃娃一起去"串門"嗎?
2、到誰家去呢?(自由交流)孩子們走吧,"串門"去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一、活動內容:整合活動《小動物告別會》
二、活動目的:
1、理解詩歌內容,知道冬天小動物們怎樣過冬。激發對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2、在唱歌表演中即興創作,培養創造力和表現力。
三、活動准備:
掛圖四幅、錄有歌曲及音樂《小動物告別會》的CD一張。
四、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初步感受音樂的旋律。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哪些動物需要冬眠嗎?到了冬天,很多小動物都要冬眠,可他們很長時間都看不到要好的夥伴們了,於是他們就舉行了『小動物告別會』,在音樂會上小動物們又唱又跳,大家都捨不得離開,它們就相約明年再相會,你們知道他們的音樂會上播放的什麼音樂嗎?我們一起來聽聽,你能想像出什麼畫面?」
教師播放歌曲錄音(一遍)
(二)出示掛圖,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師:「大家聽了這首歌,有什麼感覺?你們想不想加入它們的音樂會?」
師:「你們只要會唱這首歌就可以加入了,這首歌的名字叫做『小動物告別會』,它的歌詞就藏在這四幅畫里,我們一起把它找出來好嗎?」
1、師引導幼兒觀察掛圖,逐圖引導幼兒說出每幅畫的內容。
2、幼兒看掛圖及教師的動作暗示,朗誦歌詞。
(三)幼兒學唱歌曲。
1、幼兒聽教師表演唱(一遍),進一步感知歌曲的意境。
2、幼兒看掛圖及教師的動作暗示,輕聲隨音樂跟唱歌曲。
3、練習重難點處:
師:「你覺得哪一幅圖唱起來有點困難?」引導幼兒區分三段音樂在節拍、情緒及速度上的區別。
(四)歌表演《小動物告別會》
1、幼兒看掛圖及教師的動作暗示,隨音樂大方地表演唱(一遍)。
師:「冬天來了,小動物要開始動眠的,瞧,他們的告別音樂會開始了。來,先准備一下你們的舞蹈吧!」
2、幼兒逐圖學習舞蹈動作
3、師幼共同進行歌表演(一遍)。
(五)創作畫《小動物告別會》,創編歌詞練唱。
師:「小朋友們想想看,還有哪些動物會冬眠?讓它們也來參加這個告別會好嗎?你們可以邊聽音樂,邊把它們畫下來。」
(六)活動自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