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梅花架
❶ 雷蒙磨的梅花架卸不下來怎麼辦有什麼好方法
用氣割烤一下再卸,或者用拉瑪拉下來就行了,梅花架很好卸的
❷ 南京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什麼
南京博物院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是大型綜合性的國家級博物館、全國綜合性歷史藝術博物館。
整幅磚畫長約4.8米,高約0.8米,出土於南京西善橋某南朝大墓中,是我國考古發現的最早且品相最為完好的大型人物畫像磚實物,南朝帝王陵墓裝飾壁畫,20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磚畫由200 多塊古墓磚組成,分為兩幅,嵇康、阮籍、山濤、王戎4人佔一幅,向秀、劉伶、阮咸、榮啟期4人佔一幅。人物之間以銀杏、松槐、垂柳相隔。8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現出一種最能體現個性的姿態,士族知識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這塊畫像磚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現。
❸ 擺式磨粉機的主機工作原理
主機通過傳動裝置帶動中心軸轉動,中心軸的上端連接著一個主要零件--梅花架,梅花架上裝有磨輥裝置形成一個活動支點,它不僅圍繞著中心軸公轉,同時磨輥本身因摩擦而自轉。梅花架下端裝有鏟刀裝置,其位置正好和磨輥裝置相交叉,每一把鏟馬在轉動過程中把喂入主機的物料拋向磨輥與磨環之間,形成墊料層,由於磨輥在轉動時所產生的離心力,物料的粉碎即由此而產生。
分析機的葉片轉盤上裝有葉片,通過二級減速,借主軸帶動而旋轉。
由於電磁調速電機轉速可自行調節,所以葉片轉盤速度的快慢也能得到相應的調節。假如要求得到更細的成品粒度,那麼必須提高葉片的回轉速度,使葉片和粉粒接觸率增加,更多不合要求的粉粒,被葉片拋向外殼壁,失掉離心力,由於重力作用回落到主機重磨。合乎規格的粉體由氣流帶出,通過進粉管導入大旋風分離器,進行氣體與粉體的分離。
❹ 陝西歷史博物館有18件國寶級文物,分別是哪些,分別位於哪些展廳
1、西周早期【(方輿)左右偏旁yu鼎】通高77,口徑56.5厘米。1972年陝西眉縣楊家村出土。
目前暫存庫房,沒有在展線上展覽。
2、西周中期【五祀衛鼎】通高36.3,口徑34.3厘米。1975年岐山縣董家村出土。
在一樓西周展覽大廳中段。
3、西周晚期【多友鼎】通高51.5厘米,口徑50厘米。1980年陝西長安縣下泉村出土。
在一樓西周展覽大廳中段。
4、西漢【皇後玉璽】高2,邊長2.8厘米,重33克。1968年陝西咸陽市韓家灣鄉狼家溝出土。
在二樓西漢展覽大廳前段。
5、西漢【鎏金竹節熏香爐】通高58,口徑9,底徑13.3厘米。1981年陝西興平縣豆馬村出土。
在二樓西漢展覽大廳前段。
6、唐【舞馬銜杯紋銀壺】高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7、唐【闕樓.儀仗圖】高28O,寬280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懿德太子墓出土
8、唐【宮女圖】高176,寬196.5厘米。1960年陝西乾縣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9、唐【馬球圖】高229,寬688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
10、唐【狩獵出行圖】高100-200,全長890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李賢墓出土。
11。唐【禮賓圖】1971年陝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
以上五組18幅壁畫均保存密封庫房中,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內均有其復製品供遊客欣賞。
12、13、唐【鴛鴦蓮瓣紋金碗(兩件)】 高5.5厘米,口徑13.7厘米,足徑6.7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14、唐【鑲金獸首瑪瑙杯】長15.5,口徑5.9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後段。
15、唐【鸚鵡紋提梁銀罐】高24.2,口徑12.4,足徑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16、唐【三彩載樂駝】通高58厘米。高24.2,口徑12.4,足徑14.3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
原件在庫房,其仿製品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後段。
17、北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壺】高18.3,腹徑14.3厘米。1968年陝西彬縣出土,
在二樓宋元明清展覽大廳中段。
18、宋【黑釉油滴碗】高8.5,口徑30,底徑10.6厘米。陝西渭南出土。
在二樓宋元明清展覽大廳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