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珍梅花
① 天津和平區或河東區哪裡有中老年唱歌、交誼舞活動組織
聽朋友介紹,在天津市府花園時常活躍著一支老年合唱隊,這是一群「歌唱著生活、快樂著自己、幸福著晚年」的老年人。他們不僅鍾情於老歌,引吭高唱《我的祖國》、《紅梅贊》、《我們走在大路上》、《長征組歌》……讓「流金歲月」重放光彩,而且,他們追趕時尚,像時髦的年輕人一樣,把宋祖英的《望月》、張也的《祖國頌》、陳思思的《夢入桃花園》《錦綉年代》、王麗達的《親吻祖國》、董文華的《梅花雪》等流行及通俗歌曲唱得激情似火、思緒纏綿,他們還把俄文歌曲、日文歌曲、英文歌曲、義大利文歌曲唱得情趣盎然,讓「新新生代」們也羨慕三分。
這支老年合唱隊的隊長兼教練是65歲的退休高級講師劉鐵范。他手裡捧著一個「奇特」的「歌本」———那是他根據錄音、光碟整理的一千七百多首中外歌曲的歌譜,厚厚的一大本,足有2.5公斤!
「斗室」之樂
來到劉鐵范的家,這是一棟1976年大地震後建的老式單元樓。他自豪地說,這樓特別結實!絕對抗震!小小的單元,只有四十餘平方米,兩間居室是「死里外」,里邊的一間是他和老伴兒的居室,兩張單人床就把小屋塞得滿滿當當,中間只留出不足半米的通道。兒子的居室也不寬敞,一張單人床差不多佔去了「半壁江山」,更顯得那台51英寸背投大屏幕彩電格外「凸出」,再加上DVD機、錄像機、錄音機等等的家用電器,也是滿滿當當。三口之家卻有兩台大電視(劉先生屋裡還有一台25英寸的呢),也算是「斗室」里的一大特色。劉鐵范笑談,居室可以小,電視卻不能不大!大屏幕彩電,看著舒服啊!而且,音響也好。
真沒想到,身為退休高級講師,他竟沒有一張書桌。
他說,你的判斷不對,我有「書桌」呀。他把一個折疊的矮腿兒小桌子支在床上。我說,這是「炕桌」呀。他說,這也是我的書桌。原來,那一千多首歌譜,就是他坐在床上,在這小「炕桌」上整理出來的。
提起唱歌,說起識譜,夫妻二人格外興奮,他嘴裡哼著曲子,妻子就跟著他唱起了「我們的生活比蜜甜」。
愛唱歌的人,總是快樂的。
在這擁擠的「斗室」里,在緊靠屋門的牆邊上,我發現了一個油畫的畫板,一幅臨摹中的油畫把我的視線帶向廣袤的森林……這也許正是「斗室」主人內心世界的寫照。
他說,這是我的另一個愛好,是在圓我初中時的一個「夢想」,兒子和老伴兒都支持我,給我買畫布、畫筆和油彩。兒子中專畢業參加工作,前年「買斷工齡」,讀大專接大本,很快就拿到文憑啦!我們還有大房子呢,八十多平方米寬敞極啦!位於大港在我們的校區內,周圍環境優美,空氣新鮮。
今天的生活讓他們快樂著,明天的憧憬讓他們依然快樂著。
痴情歌曲
劉鐵范從小喜歡唱歌,初中時他遇到一位十分出色的音樂老師,為他打下了堅實的音樂基礎。他的樂感很好,聽兩遍收音機播放的歌曲,就能寫出八九不離十的歌譜。老師誇他有音樂天賦,鼓勵他將來考音樂學院,可是,高中畢業他卻上了東北工業學院。工作幾經輾轉,歌聲始終伴隨著他。
從一所中專校退休後,聽說社區有個老年合唱隊就積極報名參加了。很快,他的音樂才華在隊里「出類拔萃」。原來,這支合唱隊是純業余水平,基本是領隊跟著「帶子(錄音帶或CD盤)」學,隊員跟著領隊學,走調、跑調、節拍不準等等是「家常便飯」,也難怪,學唱歌連歌譜也沒有,那怎麼行?這是一個尷尬的局面:一方面歌星的音像製品充斥市場,另一方面書店裡絕少出售相應的「歌譜」。劉鐵范便發揮自己的特長,把大家學唱的歌曲,整理成歌譜。這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需要反反復復地聽帶子或光碟,一張小「炕桌」伴隨著他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激情燃燒的時刻,整理歌譜,他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有時,半夜裡忽然醒來,想起某個音節、音符「翻譯」得還不準確,就戴上耳機,再聽、再改,一直到准確無誤了才算滿意。
為整理歌譜,他已經用壞了三台收錄機。
他把整理的歌譜復印,人手一份,從音樂的ABC開始,教隊友們識譜。他教唱歌一絲不苟,一次,練大合唱,某隊員總是唱不準,他就請人家出列,反復「指教」了將近十分鍾,搞得人家很難堪。事後,他認識到「恨鐵不成鋼」也要講究教學方法,不能傷隊友的自尊心。於是,他主動「檢討」並改進了方法,個別問題私下裡「探討」,效果更好。劉鐵范說,成績是大家共同努力取得的,老黨員孫志信、老大姐張秀華等等都熱情為大家服務。
夫妻互助
劉鐵范是老年合唱隊的隊長兼教練,他的老伴兒周桂珍是舞蹈晨練隊的隊長兼教練,兩位只享受志願者(無私奉獻分文不取)待遇的「領導」,成天忙著呢。
俗話說「上陣親兄弟,打仗父子兵」,他們夫妻之間也是互相支持、互相幫助。舞蹈隊要去參加區里的選拔賽,排練節目的時候,老伴兒邀請他前往「指導」。看過之後,他毫不客氣地找出了一堆毛病,什麼動作不整齊、節奏感不強、缺乏激情等等,他說,唱歌與舞蹈是相通的,要用「心」去唱、去跳,才行!要全身心地投入,要帶著感情跳,要用肢體語言表現你的激情,尤其是面部表情和眼神,要會「說話」能傳情,大家都這樣做,整個舞蹈就有魂了,就能激動人心了!
他的「指導」使舞蹈隊的隊員們頭腦開竅兒,跳得越來越好。他在看《在希望的田野上》時,總感到有點兒「不得勁兒」,毛病在哪兒呢?一時間又找不出來。回到家,吃飯的時候他還在琢磨,忽然他大叫道:頭型!毛病就在頭型上!把老伴兒和兒子嚇了一跳。老伴兒說,那怎麼辦,總不能讓大夥兒統一剪發吧?他想出了一個好主意———每人一塊與服裝相協調的頭巾,使問題迎刃而解。
合唱隊的水平越來越「專業」,應邀參加社區消夏晚會、節日聯歡等等演出的機會也多了,為了渲染和烘托氣氛,需要載歌載舞,每當此時,老伴兒就拉著舞蹈隊前往「助陣」支援。有朋友提議說,乾脆,你們夫妻合作,搞成一個歌舞隊多好!
信任無價
合唱隊在冊隊員五十餘人,經常參加活動的骨幹有三十人左右,年齡最大的74歲、最小的47歲,除五六名男隊員外,基本上是一支「娘子軍」。
隊里有什麼臨時任務或活動,需要「電話聯絡」,「黨代表」劉鐵范是老黨員,有覺悟和「自律」精神,他感到一個男士往女隊員家裡打電話多有不便,趕巧有一名女隊員熱心於為大家服務,他索性就請她與大家聯絡。平時與隊友相處中,可能與某人接觸多些,與某人接觸少些,人多議論多,於是,「隊長偏向某某」之類的風言風語就傳到了老伴兒周桂珍的耳朵里,她非但沒有對丈夫產生「懷疑」,而且非常自信地解釋說,我們老劉不是那種人,他的人品和處世原則我最知底。
老伴兒的信任化解了別人的疑慮,使大家了解到他們夫妻恩愛、感情深厚。
劉鐵范深有感觸地說,夫妻之間最寶貴、最難得的就是相互信任,信任是無價之寶!老伴兒的信任讓我放開手腳為大家服務。現在,我們隊里的關系十分和諧融洽,大家為了一個目標———歌唱生活!
在社區居委會的支持下,一群快樂的老人歌唱著生活。他們在歌唱生活中陶冶情操、在歌唱生活中愉悅精神、在歌唱生活中健康身心。他們歌唱著快樂幸福著!
在很多公園、居民小區內交誼舞、秧歌、老年迪斯科、扇子舞隊等更少不了中老年人的身影。
② 有有一隻周桂珍紫砂殼,不知道是真的還是防的
仿品,第一,周桂珍擅長素光器,第二壺蓋中的落款與周大師落款差異很大。第三,周大師有件南瓜紐,梅花刻紋老乾枝,與此壺較像。第四,看不到壺底落款。第五,泥料差。
③ 周桂珍,紫砂壺,一壺春雪伴梅花
周桂珍,女,1943年生於宜興丁蜀鎮,1958年進入紫砂工藝廠。早期拜師王寅春和顧景舟先專生,退休後定居北京。屬40餘年的創造生涯,使她在紫砂藝術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先後獲得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等稱號。如是真品,好好收藏。
④ 譚泉海刻字紫砂壺多少錢一把
譚泉海,男,1939年生於江蘇宜興和橋鎮,自20世紀50年代隨著著名老藝人任淦庭學陶刻,在長期從事陶刻裝飾工作中,細細揣摩曼生三刀法、鄭板橋書風,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譚泉海紫砂壺 價格
名稱 類型 時間 價格(RMB) 詳細數據
潘持平、譚泉海 拍賣 2014-12-31 ¥ 無底價 查看
古韻紫砂壺 拍賣 2014-11-02 ¥ 60,000--60,000 查看
徐漢棠制、謝稚柳 拍賣 2014-12-03 ¥ 350,000--450,000 查看
當代 顧紹培制譚 拍賣 2013-12-19 ¥ 40,250 查看
1985年作 劉 拍賣 2013-12-04 ¥ 34,500 查看
譚泉海制梅花壺 拍賣 2012-06-29 ¥ 5,750 查看
唐建國制,譚泉海 拍賣 2012-06-29 ¥ 20,700 查看
朱可心象鼻壺、李 拍賣 2011-11-27 ¥ 15,000--25,000 查看
周桂珍 譚泉海 交易 2009-07-15 ¥220,000 查看
紫砂壺 交易 2011-01-12 ¥15,000 查看
參考以往拍賣的價格,譚泉海刻字紫砂壺大概要在十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