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唐詩梅花朗讀

唐詩梅花朗讀

發布時間: 2025-02-24 13:29:42

① 早梅古詩帶拼音

早zǎo梅méi
一yī樹shù寒hán梅méi白bái玉yù條tiáo,迥jiǒng臨lín村cūn路lù傍bàng溪xī橋qiáo。
不bù知zhī近jìn水慧穗shuǐ花huā先xiān發fā,疑yí是shì經jīng冬dōng雪xuě未wèi銷xiāo。

有一樹梅花凌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條。它遠離人來車前兄卜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
人們不知道寒梅靠近溪水而提早開放,以為那是經過冬天而尚塵型未消融的白雪。

② 崔道融的《梅花》一詩的 翻譯

唐·崔道融《梅花》白話釋義:

梅花初放,花萼中還含著白雪;梅花美麗孤傲,即使要入畫,都會擔心難畫的傳神。花香中別有韻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含愁聆聽《梅花落》的笛曲,枝幹橫斜錯落,似憂似病。北風如果能夠理解梅花的心意,就請不要再摧殘她了。

原文: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此詩是唐代詩人崔道融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前四句描寫了幾枝梅花初綻乍放,雖有孤高絕俗的神韻,但卻不能淋漓盡致地表現於畫中。

它們素雅高潔,不畏寒霜,淡淡的香氣中蘊含著錚錚氣韻;後四句重在抒情,詩人病軀獨倚,在一片寒香混著笛聲的景象中,動了徘惻之心,向北風傳達自己的憐惜之意。全詩描寫極富神韻,寫盡梅本來豐骨面目;又化人入花,情深意切。

(2)唐詩梅花朗讀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崔道融在乾寧二年(895)前後,做過縣令之類的小官,後避戰亂入閩,空有才情與抱負未展。此詩為詩人詠梅之作,既贊梅花之孤高芳郁,亦向世人暗寓自己的高潔情操。

文章賞析:

崔道融《梅花》此詩,「冷」、「清」、「愁」、「苦」四字,可作概括。所有情愫,皆出寂寞。人無伴,心亦無寄。詩人偶見之「數萼」梅花,戀戀不已,卻無「大地春回」的歡樂,只因心間的孤寒不因人間的「寒暑」而遷移。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此句寫「冷」。只是「數萼」,方顯冷清。詩人家中必無高朋滿座。無朋無友,遺我一人,隱隱花開,淡淡看來。

在詩壇眾多的詠梅詩中,林逋《山園小梅》雲:「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齊己《早梅》雲:「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此二者皆是「暖」景,何等的熱鬧,獨不似崔道融詠梅詩的「冷清」「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先寫花形,復寫花香。關於這一點齊己的《早梅》詩和林逋的《山園小梅》詩也與之如出一轍。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此句寫「清」。香為「清」香,以「清」替「寒」。齊己在他詩中吟道:「風遞幽香出,禽竊素艷來。」

林逋在他詩中也吟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三者意境則各不相同。齊己的詩雖有一「幽」字,其境不覺其「幽」,唯覺流暢而已。林逋詩著重一個「趣」字,所謂文人雅事此般趣「味」則是。

至此,此四句描寫了幾枝梅花初綻乍放,潔白如雪雖有孤高絕俗的神韻,但卻不能淋漓盡致地表現於畫中。它素雅高潔,不畏寒霜,淡淡的香氣中蘊含著錚錚氣韻。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此句寫「愁」。於花香之後,寫花事。李益《軍北征》雲:「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

律然《落梅》雲:「不須橫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橫笛」是特指,故「和愁聽」齊己詩無此寫人之句。林逋詩雲:「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不離其雅趣。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此句寫「苦」。「苦」苦哀求之意。唯此相慰,不忍見其凋殘。此寫花「願」齊己詩雲:「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就花寫花,不似崔詩化人入花,其情深切。

林逋詩至上句已畢。此後四句重在抒情。笛聲是最易引起人之愁思的。古人所謂「愁人不願聽,自到枕邊來」何況笛聲中更有《梅花落》之曲,因而這橫玉聲中很容易引起人借花惆悵之情。

詩人病軀獨倚,在一片寒香混著笛聲的景象中,詩人隱隱動了徘之心:北風如果理解我憐悔之意,千萬不要輕易予以摧殘,讓它多開些時間吧。

③ 梅花崔道融古詩拼音版

梅花崔道融古詩拼音版如下:

méi huā táng dài:cuī dào róng

梅花 唐代:崔道融

shù è chū hán xuě , gū biāo huà běn nán 。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xiāng zhōng bié yǒu yùn , qīng jí bù zhī hán 。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héng díhèchóu tīng , xié zhī yǐ bìng kàn 。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shuò fēng rú jiě yì , róng yì mò cuī cán 。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崔道融(880年前-907年),唐代詩人,自號東甌散人。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乾寧二年(895年)前後,任永嘉(今浙江省溫州市)縣令,早年曾游歷陝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後入朝為右補闕,不久因避戰亂入閩。

僖宗乾符二年(875年),於永嘉山齋集詩500首,輯為《申唐詩》3卷。另有《東浮集》9卷,當為入閩後所作。與司空圖、方干為詩友。《全唐詩》錄存其詩近八十首

④ 唐詩《梅花》詩句

宋代詩人王安石所作的《梅花》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冬日梅花傲霜鬥雪的美麗景象。首句「牆角數枝梅」,寥寥數語便將梅花的生長環境勾勒出來,牆角處的寒風刺骨,而梅花卻在這樣的環境中傲然挺立。第二句「凌寒獨自開」,進一步刻畫了梅花的堅韌不屈,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它依然綻放,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第三句「遙知不是雪」,詩人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梅花與白雪進行比較,但又暗示了梅花的潔白無瑕,這不僅增加了詩句的藝術效果,也賦予了梅花更加豐富的象徵意義。最後一句「為有暗香來」,則通過嗅覺的描述,讓讀者彷彿能聞到梅花那淡淡的清香,使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飽滿。

這首詩不僅贊美了梅花的美麗和堅韌,更表達了詩人對梅花精神的崇敬之情。梅花雖小,卻能在嚴冬中綻放,成為冬日裡的一抹亮色,這正是詩人所要表達的深刻寓意。通過對梅花的描繪,詩人寄託了自己不畏艱難、堅韌不拔的人生態度,同時也激勵著後人面對逆境時,要像梅花一樣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⑤ 韓偓梅花原文及賞析

《梅花·梅花》詠梅花詩鑒賞

韓偓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艷陽。

龍笛遠吹鬍地月,燕釵初試漢宮妝。

風雖強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

應笑暫時桃李樹,盜天和氣作年芳。

詠梅詩詞中,多有托物言志的優秀作品。人們借吟詠梅的貞姿勁質、雪魄冰魂以陶情勵操,表達自己的高潔和忠貞。本詩作者韓偓是一個為人正直、有氣節操守的人。他生活在動亂的唐代末年,曾甚得唐昭宗的信任,幾欲拜相,後因不肯依附權臣朱溫而遭貶逐。這首詩當作在遭貶之後。在這首詩中,詩人寄託了自己的身世感慨,將詠物和抒情融為一體,意象鮮明,寓意雋永。

開頭即不同凡響:「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艷陽。」梅花有了主觀意志,它不願依附於明媚的春光,卻自己選擇寒冬開放。這里的梅花、春光、深冬、艷陽顯然被賦予了象徵意義。中國歷史上的知識分子內心深處始終擺脫不了不願人身依附和不得不依附這一對矛盾。聯系詩人的經歷,我們可以認為,詩人在這里通過詠贊梅花表達了其追求獨立人格的意願。

頷聯兩句乍一看似乎離題了。「龍笛遠吹鬍地月,燕釵初試漢宮妝。」龍笛,笛名,笛聲似水中龍鳴。胡,古稱北方少數民族。燕釵,燕形之釵。在唐詩中,「漢宮」與「胡地」相對出現時,必指王昭君事無疑。如僧皎然《王昭君詩》雲:「黃金不買漢宮貌,青冢空埋胡地魂。」不同的是,一般詠王昭君詩總充滿了悲劇氣氛,而本詩卻毫無悲戚之感。這里王昭君也是不願「傍春光」而志願出塞的。如從單純詠物的角度。這里也可以理解為對梅花的一種擬人化描寫:出句指風吹梅枝聲,對句指花枝如燕釵形。因此從形、神兩個方面看,這兩句都緊扣了詩題。

頸聯贊美了梅花的耐寒和多情。凜冽的寒風雖然強暴,紛飛的大雪也想侵犯欺凌,卻只能給梅花增添香氣和情思。梅與風雪素有不解之緣,大概沒有詠梅詩詞不寫到風雪的,正是那雪虐風饕、百花凋零之時,方顯出梅花的堅韌耐寒、孤標獨樹的高格。

尾聯筆鋒一轉,「應笑暫時桃李樹,盜天和氣作年芳。」妖桃艷李,不耐風寒,零落早衰,只能竊取和煦的暖氣稱艷於春天。因此,梅花對它投之輕蔑的一笑。其實,草木本是無情物,好惡妍媸系於人,歷代贊美桃李的詩詞也不少。不過在這里,詩人以桃李與梅相對,實際上象徵了兩種不同的人格。贊美梅花,貶斥桃李,其實質是表達了詩人對高潔情懷和堅貞操守的贊美和對奴顏婢膝、品質卑劣者的貶斥。

熱點內容
剪異形書花卉 發布:2025-04-23 22:56:21 瀏覽:831
東北梅花鹿吧 發布:2025-04-23 22:56:16 瀏覽:108
什麼綠植不長蟲子 發布:2025-04-23 22:55:34 瀏覽:510
隰里荷花 發布:2025-04-23 22:32:19 瀏覽:742
櫻花街2號 發布:2025-04-23 22:30:00 瀏覽:340
黃南盆栽 發布:2025-04-23 22:14:52 瀏覽:497
泳池裡插花心 發布:2025-04-23 22:11:16 瀏覽:196
摘一朵泉水邊的石榴花 發布:2025-04-23 22:07:22 瀏覽:582
生根綠植源 發布:2025-04-23 21:53:04 瀏覽:693
盆栽菜盒子 發布:2025-04-23 21:40:27 瀏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