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鄭克魯
發布時間: 2025-02-24 15:58:17
❶ 茶花女的那個譯本最好,謝謝誒!
最早的當然是林紓的《巴黎茶花女遺事》,文筆很古雅,民國時,比較流行的是劉半農和夏康農的,78年以後的,鄭克魯,王振孫的比較權威。
❷ 求名句!《茶花女》中好像有句話,大意是人們都是為了自己愛我,而他卻是為了我而愛我。請問原句是什麼
因為我看出您是為了我,而不是為了您自己才愛我的。而別人,從來就是為了他們自己而愛我。
❸ 《茶花女》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究竟有多高
1899年出版的《巴黎茶花女遺事》由王壽昌口述、林紓執筆,被時人稱為回「西方的《紅樓夢》」答,鄭振鐸先生贊其「譯筆清腴圓潤,有如宋人小詞」。
3月18日至20日,上海歌劇院全新創排的 《茶花女》 在上海大劇院連演3天。台上,中國的藝術家用旗袍、郵輪等元素為世界經典「穿新衣」。觀眾席上,場場爆滿,有歌劇愛好者用義大利語高聲喝彩,這是對滬版「白色茶花號」莫大的認可。
「歌劇 《茶花女》1853年首演於義大利,位列威爾第中期三大傑作之一。它是包括中國觀眾在內,全世界最熟悉的歌劇之一。」這是歌劇院藝術總監魏松的解讀:從1944年高芝蘭在上海蘭心大戲院演出 《茶花女》 第二幕,到中央實驗歌劇院在建國後上演第一部西方歌劇,再到此後《飲酒歌》 廣為傳唱,歌劇形態的《茶花女》 在中國從未衰敗。其實,何止是歌劇。中國的話劇、文學、電影等多個藝術領域,都或多或少留下過 《茶花女》 的驚鴻一瞥。譯林出版社版小說 《茶花女》 譯者鄭克魯為該書作序:「《茶花女》 從小說到劇本再到歌劇,三者都有不朽的藝術價值,這恐怕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藝現象。」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