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梅花
Ⅰ 疏肝解郁乾的白梅花有苦杏仁味,沒有清香味道,正常嗎
如果是泡茶復,有股杏仁味制是正常的。一般情況下只要產品在保質期以內,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白梅花(中醫上多稱「綠萼梅」)泡茶有有疏肝解郁,開胃化痰之效。白梅花茶有股杏仁味。 不少情志不暢,肝氣郁結的人會感覺喉嚨有痰一般的異物,咽不下也吐不出,不影響飲食,但很難受,中醫稱之為「梅核氣」。白梅花茶能有效緩解梅核氣。
世上沒有能夠長期服用,並能保證無副作用的葯物存在。建議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掌握好服用量為宜。
(1)膠東梅花擴展閱讀:
白梅花有疏肝和胃、理氣化痰功效。多用於治療梅核氣、肝胃氣痛、食慾不振、頭暈、瘰癧等病症。用來泡水代茶應是很好的疏肝和胃飲品。
白梅花又叫綠萼梅,別名:梅、春梅、干枝梅、酸梅、烏梅。薔薇科、杏屬梅花的一種,為喬木植物。原產我國西南及台灣,主產江蘇,浙江,現在湖南、四川、湖北、江西等多地均有。綠萼梅花色潔白,香味極濃,有「花中君子」的美稱。過陰時樹勢衰弱,開花稀少甚至不開花。
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但以長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蘇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數品種,某些品種已在華北引種成功。
Ⅱ 鋤大地殘局,求解
6-6-3-9-9必勝!
第一張:多牌出
1、少牌如出A(剩A J J),多牌出2,再出方塊同花457QK 順34567 KK QQ 99 即勝
2、少牌如出J(剩A A J),多牌出草花Q(紅桃Q也可,但不要出方塊Q)這時牌型可列成如下
多牌:方塊同花457QK 順34567 KK Q 99 2
少牌:A A J,多牌可贏,簡單不解釋。
所以第一張6少牌方必過!
第二張:多牌再出6
1、少牌如出A (剩A J J),多牌方過牌。
少牌再出A (剩J J),出2,依次出單牌勝;
少牌再出J (剩A J),出Q,然後繼續耍單張勝;
少牌再出JJ(剩A ),出紅Q方Q對,剩草同花34QK2,KK 99 77 55 4勝。
2、少牌如出J(剩A A J),出Q(剩344557799QQKKK2)然後繼續耍單張勝。
所以第二張6少牌方必過!
第三張:多牌再出3
1、少牌如出A(剩A J J)出2,接著出對勝
2、少牌如出J(剩A A J)出Q(剩44557799QQKKK2),耍單勝
所以第三張出3少牌方必過!
第四張:多牌再出紅桃9
1、少牌如出A (剩A J J),多牌方過牌。
少牌再出A (剩JJ)出2,出單勝。
少牌再出JJ (剩A),則出紅Q方Q,草49QK2 KK 77 55 4勝。
少牌再出單J(剩AJ),出Q,勝。
2、少牌如出J(剩A A J)出Q,耍單勝。
所以第四張出9少牌方必過!
終上
少牌:AA JJ不變,多牌剩下:2 KKK QQQ 9 77 55 44,多牌再出依次出9 2 KKK+44 QQQ+55 77勝!
Ⅲ 膠東的過年習俗
膠東地區的過年習俗
一、午夜飯
過年了,一家人團團圓圓,除了交流情感,吃便是很重要的事了。午夜飯,也就是「年飯」,是指大年三十半夜時分的那頓餃子。人們辛辛苦苦了一年可以說就是奔著這頓餃子來的。因此,無論窮富,都要吃這頓餃子的。
除夕夜的餃子與平時不同,有子夜新舊交替的「交子」之意,那時,無人入眠,都在等候著新一年的到來,是為「守歲」,俗稱「熬年」。等12點的鍾聲響過,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桌,便長了一歲,故此這頓餃子也叫「增歲飯」。家裡人都守著電視看春節晚會,11點過後,就開始包餃子,在12點以前把餃子煮熟。煮餃子的水一定要比平時多放許多,取來年日子「綽綽有餘」之意。還不能說下餃子,要稱「清水煮白銀」。餃子煮碎了,不能說「碎」和「破」,要說「掙」,就是掙錢、發財的意思。為了圖吉利,人們還在十來個餃子里包上銅錢或者紅棗,成為「大錢餃子」,吃著了的就標志著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大發財。
吃餃子前,是要先放鞭炮和發紙的。發紙就是燒紙,意味著來年財源廣進。漁民們則要到海邊的海神廟前發紙、放鞭炮,祈求海神護佑來年海上平安,魚蝦滿倉。
二、廣義的「年飯」
廣義的年飯是指正月十五以前的吃喝。每年進入臘月二十六七,家家戶戶要蒸餑餑,做年糕,包包子,蒸「元寶」和「盛蟲」。餑餑多用大棗蒸成,大棗餑餑有九顆棗,小的只有五顆棗。年糕則以糯米為主蒸成,既粘又甜,取「年年高」的意思。元寶就是用面做成元寶的模樣,大年三十把它放在箱櫃里,取發財之意。「盛蟲」則狀如小龍,大年三十把它放在糧屯、麵缸里,寄寓來年五穀豐登、糧食滿倉。
過年為了圖個吉利,吃的喝的用的不少都有另一種叫法,「蒜」因為與「散」諧音,就稱為「頤和菜」,吃「醋」不吉利,就稱吃「忌諱」。
三、祭祖敬天地
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會敬請先人「回家」過年,儀式是「擺碗」,碗底用籮卜絲什麼的先墊起來,在碗頂上鋪上一方一方的大肥肉、菠菜等鮮艷的東西,再插上一雙大紅的筷子。大餑餑、盛著各種食物的碗兒、香爐都擺在一張桌子上,敬完天地,祭完祖宗,家人才可以吃飯。
四、放鞭炮 貼春聯
放鞭炮是從年三十一直放到正月十五,其中有兩次響鞭是不可少的,一是年三十半夜發(燒)紙的時候,二是初三送年走的時候。放的鞭炮越響越多,就預示著來年掙得越多,所以,講究的人家都爭著與鄰居比誰放得更向更多。威海禁放鞭炮9年,去年開始開禁,今年的鞭炮就越發的響越發得多。
年三十 貼春聯是每家每戶必做的一件事。以前是自己寫或請人寫。現在多數人是買現成的對聯,大紅紙,亮金字,招財進寶吉祥如意的對聯洋溢著喜慶,到處了大家對生活的企盼。
五、扮耍
扮耍是一種近似與文化*******的娛樂活動。初一這天一大早,男女老少走上街頭,演活報,耍大戲,不亦樂乎。
扮耍內容很雜,包括耍獅子,過去有南竹島的海帶獅子、北竹島的縵麻獅子,耍的亂紛紛的一地海帶草和縵麻,不少稍上點年紀的人仍記憶猶新。扮耍還包括必不可少的跑旱船、跑毛驢、踩高蹺、扭秧歌、打花鼓等等,一波一波的,類似一個個方隊。
這些方隊的前面有一個領頭的。這打頭的手執一根木桿,用花紙包著,忽手上忽腳下忽腰間忽背後的耍,稱為「磕花棍」。磕花棍的先開開場子,有的開場詞詼諧幽默,幾成經典,讓不少威海人記憶猶新:「說我謅,我就謅/房子頂上撩(方言:挖)水溝/水溝幫我栽柳樹/柳樹梢上結葫蘆/結個葫蘆破兩半/拿到東庄去要飯/東庄給了碗冷麵湯/西庄給了碗冷干飯/走到門口磕撒了/公狗子吃,母狗子看/巴狗子氣的亂打轉。」
六、正月十五捏面燈
正月十五家家戶戶要忙著蒸面燈和屬相。不是蒸所有的十二屬相,而是家裡人屬什麼屬相就蒸什麼屬相,一般老少三代都要蒸 。面燈一般用豆面作原料,因此也叫豆面燈。面燈製作簡單,形狀像只倒扣的碗,頂部捏個燈碗,下面捏個囤底。十五晚上,在燈碗里倒上豆油,用棉花捻成燈捻兒,孩子們都爭著佔一個燈碗,看誰的面燈亮得長久,來年誰就最興旺。
七、過年禁忌
過年到人家家裡做客,有些規矩必須遵守,否則會讓主人很反感。如吃飯時嚴禁把筷子直著插在碗里,因為這是祭死人的方式。走親戚朋友,禮物嚴禁帶五件或十件,「五」和「十」被視為大不吉。大年三十、初一放過鞭炮後,無論院子里有多厚的紙屑,也不能清掃,因為紙屑被看成滿院的錢財,輕掃掉,會被認為是將錢財掃地出門。
-----過年,各地的風俗都不盡相同,我紀錄的是威海、也可以說是膠東一帶過年的風俗,體現了這一帶人民的風土人情。
Ⅳ 現在台風「梅花」的中心移到哪了
台風梅花8月8日可能會在膠東半島登陸。
8月6日20時,第9號台風「梅花」的中心位於浙江省舟山市東偏南方大約250公里的東海海面上,即北緯29.3度,東經124.8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3級(4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60百帕。【中央氣象台】
今年第9號強台風「梅花」於6日15時在東海海面減弱為台風,17時其中心位於浙江省舟山市東偏南方向大約285公里的海面上,就是北緯28.9度,東經124.9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3級(4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60百帕。
預計,「梅花」將以每小時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動,將於7日凌晨擦過舟山群島東部近海北上,逐漸向山東半島東部一帶沿海靠近。
Ⅳ 膠東戰役的萊陽攻城戰
外圍及城垣作戰
12月1日,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司令許世友、政委譚振林立即對當面情況展開研究,決定乘勝攻佔萊陽,打開山東戰場的局面,徹底掌握主動權,轉守為攻!
許世友認為打下萊陽有三點意義:
1、斷敵青島通向龍口、煙台、威海等海邊據點的陸地交通,失去膠東內地的依託;
2、消除解放區心腹之患,消除國軍對我運輸補給線的襲擾;
3、敵人進攻膠東,控制各出海口,我彈葯後勤補給問題嚴重,只能以戰養戰,攻佔萊陽敵人倉庫,可改善我軍後勤保障。
12月2日,兵團指揮部一面命令2、7、9縱北上萊陽。第13縱隊,繼續包圍鉗制海陽之敵。一面召集4個縱隊司令政委開作戰會議。決定7縱主攻,2縱和南海軍分區武裝集結五龍河兩側大野頭水溝頭一帶,阻擊即墨靈山方向北援之敵,9縱因蜆子灣損失較大集結於五龍河下游左村一帶休整待命,12月5日,兵團決定13縱隊除留39師監視海陽之敵(因該敵54師已開始由海上撤去青島,運輸次序是36旅、軍直屬部隊、最後是8旅,198旅由蜆子灣折回後直接編入援兵第1梯隊,成為主力攻擊),主力西移左村地區,(至11日被圍困月余傷亡4300餘人的54師全部海運青島後,39師亦於14日進至萊陽附近左家夼地區),13縱、9縱均做准備參加打援或參加攻城。東海南海軍分區等地方部隊監視煙台整8師。東兵團設司令部於玉泉庄直接指揮作戰!!
萊陽地處膠東半島中心,東臨五龍河,南臨煙青公路,東北與海陽(煙台所屬)接壤,西南與即墨(青島所屬)毗鄰,南接黃海。為膠東半島的交通樞紐,是敵我必爭的戰略要地,日本投降後,萊陽是我膠東黨委、膠東行署、膠東軍區領導機關所在地(並以萊陽為界成立東海,南海,西海,北海軍分區,形成了膠東地方武裝的基礎),許世友當時是膠東軍區司令員,對萊陽縣城的情況非常熟悉,有深厚的感情。
敵人發動九月攻勢佔領萊陽後,把這個膠東內地最大的縣城作為鍥入膠東腹地的主要堡壘和補給基地(僅儲存彈葯即達120噸),苦心經營,在這個長寬都不足兩公里的萊陽城周圍大肆修築工事,兩個多月中在城門、城角、四關村莊和亭山等處大量設置明碉暗堡(城外每隔50米修一個地堡,大的駐一個排,小的一個班,兩地堡間挖了密集的散兵坑),陣地編成主要憑藉城牆和城壕守備,形成以城防為重點的防禦體系。此外,加強了對外圍要點的控制,以子母堡構成外圍支撐點;對城關則選擇獨立廟宇、學校或開闊地,以堡群控制之,利用三四米高的土牆基,在城牆根修了一圈堅固的堡壘、蓋溝、外壕,外壕前面還有設置兩至三道鹿茨、陷阱、梅花樁;城內縱深以城隍廟為中心構築核心陣地,作為其最後支撐點,以便死守待援。其三,敵人在兵力、火器配備上,主要陣地均以其正規部隊守備,土雜武裝配備子城關及城內巷戰守備和保護炮兵陣地;街口都設了柵欄門,晝夜崗哨不離。各種火器可互相支援,組成密集的火網,具有較強的殺傷力。在周邊各縣鄉已經被我軍重新佔領的情況,膠東各地還鄉團、惡霸地主、偽雜土頑等怕在國軍進攻時欠下的血債遭我軍民報復,大量湧入萊陽城。三個月中他們大肆向翻身農民反攻倒算,殺害共產黨和革命群眾達3000餘人。
11月,因萊陽附近的敵8旅及36旅大部進軍海陽,敵為加強防務,成立城防司令部,負責對城內機關及部隊統一指揮,城外將四關各村莊的5個鄉隊200餘人,村自衛隊500餘人,有組織的還鄉團200餘人,加上在城外各地堡的正規部隊,組成「山東省萊陽縣第一聯防大隊」(團級建制),由青島逃回的劣紳趙世珍(萊陽城南村人,土改復查時逃青島)任大隊長,下屬3個縱隊,每縱隊4個中隊。
敵人兵力的具體部署是:以第l08團1營守北面城防及城北東、西亭兒山據點。第106團1營守南門至東北城角線城防及南關與城關吳格庄高地據點;2營守備西南城防及城西馬山據點;3營集結子城內,為敵預備隊。萊陽保安大隊守城內縣政府。還鄉團分布子城四關和城內。守軍總數約5000人!
Ⅵ 梅花螳螂拳的師承發展
李崑山 萊陽三山之一
王玉山 萊陽三山之一 趙珠是此拳的第二代繼承人。他是山東省萊陽縣趙家疃人,從小攻文習武,才華橫溢,武技超人。明末文科會試得中進士,被放到陝西省淳化縣任縣令。其妹嫁王郎為妻,因系至親,王郎把螳螂拳傳授給趙珠。當時,社會上武風敗壞,王郎不滿於世,決心不再傳人,趙珠把此拳帶回了萊陽,從此,螳螂拳在陝西淳化一帶滅跡。後來,趙珠又汲取了「崩補」、「八肘」和其他拳種的精華加以變化,遵循著螳螂拳的勁路特點,編創了「亂截」。亂截之名就是「截取」他拳之招的意思。後人稱它為「亂接」或「攔接」,是不準確的。
螳螂拳自趙珠後盛行於山東省萊陽縣。萊陽縣的李秉霄、梁學香、姜化龍,以及近代的李崑山、王玉山、崔壽山等,都是螳螂拳的傳繼人。尤其是後三位,功精藝純,名揚天下,是武壇上著名的萊陽「三山」。
1933年,萊陽縣續寫縣志,曾找當時的萊陽縣國術館館長李崑山了解螳螂拳的師承關系,不巧,李到青島去了,無奈,找到他的大徒弟李淑栽,李淑栽把趙珠和李秉霄說顛倒了,因此,現有的縣志記載李秉霄為趙珠的師傅,這給後人留下了一個錯誤的依據。縣志還把「梁學香」寫成了「梁夢香」,也是不對的。 第三代傳人李秉霄是山東省萊陽縣小赤山一帶人。他從小習醫,醫術高深,醫德高尚,給貧窮者看病分文不取。一年深秋,有一盜賊高成在野外病危,秉霄把他救到家中,親自配葯醫治。高成病癒後為了報恩,在他家住了一年,將自己的武技傳給了秉霄,從此,秉霄踏進了武行之門。至於高成所授屬哪家功夫,史無記載。
明朝滅亡,趙珠回到原籍,李秉霄棄醫習武,拜他為師。趙珠見李品德高尚,便苦心傳授,使秉霄成為一代螳螂拳大師。李秉霄晚年又擇取「崩補」、「八肘」、「亂截」和高成所授技藝中的要招,博採眾藝之長,編創了「摘要」。「摘要」成了螳螂拳的精華,過去歷代拳師不輕易傳授予人。 姜化龍是山東省萊陽縣黃金溝村人。他原先練過地功拳,比武敗在他人手下,深感武功不足,後來拜梁學香為師,苦練螳螂拳,藝成後,他到煙台教拳。當時,同縣趙格庄的宋子德住在煙台,是煙台有權勢的人物,因排行老二,人稱宋二爺。宋二爺好武,拜在姜化龍門下學藝,萊陽縣還有一位羅漢拳和地功拳名師李仲祥(字丹伯),也在煙台教拳。這三人同是武林名手,通過交往,拜為結義兄弟,李仲祥為長,姜化龍次之,宋子德為三。三人親如手足。姜化龍傳藝於宋子德,毫不保留;李仲祥和姜化龍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姜化龍把李種祥的「翻車」、「一肘遮半身」「轆轆錘」等幾十個要招,都融進了螳螂拳之中。他又遵循著螳螂拳的特點和勁路,創編了一套「地功拳」,這就是後人所說的螳螂門中的「地功」。這一時期螳螂拳的內容和招法已達到了最高價段。姜化龍在煙台住了八年,見宋子德功滿藝成,便辭別了李、宋二人,回到原籍。
當時,煙台還有一位著名武師紀春亭。他甚愛螳螂拳,棄本門之藝,拜宋子德為師。宋子德用六個月把螳螂拳傳給了他。後來,宋子德也回到了原籍。 螳螂拳為明末清初膠東人王朗所創,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相傳,王朗祖師察螳螂捕蟬之動靜,取其神態,賦其陰陽,剛柔虛實之理,施以上下、左右、前後、進退之法,演古傳十八家手法於一體而創螳螂拳法。
在螳螂門古老拳譜《可使有勇》(梁學香著於道光年間)中記載為「昔者王朗老師,作為分身八肘,亂接、秘手,但論虛實剛柔,其妙無敵」。在《螳螂拳譜十八家拳祖姓名》中提到「王朗的螳螂總敵」。也就是說在道光年間,所知道的螳螂門祖師,就為王朗。
螳螂拳從萊陽傳出後,由姜化龍、宋子德、崔壽山、王玉山先生於清末民初先後到煙台、青島傳授嫡派螳螂拳,傳授螳螂拳的國術館遍布膠東,由於習練者眾多,逐漸形成了現今煙台螳螂門的三枝四派,分別是:萊陽三山一脈的太極螳螂,煙台郝家的太極梅花螳螂,煙台林景山一系的七星螳螂,龍口、招遠林世春一脈的六合螳螂等。1983年,在國家體委進行的「全國武術遺產搶救、挖掘、整理」工作中,萊陽民間拳師劉希雲先生把祖傳的「螳螂拳譜」獻給國家,並獲「雄獅獎」。同時,名震天下的「三山」之一王玉山先生之子王元亮先生被確定為嫡派螳螂拳傳人,並在萊陽收徒授拳。在此契機下,萊陽的武術運動,盛行一時。現在在萊陽習練螳螂拳的拳師大都是是王元亮先生的徒弟。另外,在全國各地乃至世界許多國家都有螳螂拳的拳法在流傳,據考證均與萊陽螳螂拳有極深的淵源。 此拳據傳發源於明末清初年間(也有南北朝梁武帝時一說),一名叫王郎的武術家訪友比武失敗後,一次偶然機會看到螳螂捕蟬靈巧而又激烈的情形,有所啟發,然後他捕捉了許多螳螂,經常地戲斗,觀察研究螳螂的每一細小神態動作。在精神方面他吸取了螳螂的意念高度集中、剛毅機智的氣概;手法上吸取了它巧妙運用兩個前臂進行勾、摟、卦、劈等動作是所表現出的快速靈巧;身法上吸取了它腰身的仰、俯、擰、旋的靈活多變;步法上吸取了它的踏實、穩固以及前後左右閃展騰挪的突躍等。他編制了一些巧妙的拳術攻防組合進行苦練,再度訪友比武連連獲勝。王郎在訪友習武過程中又不斷的總結經驗,虛心學習,取長補短,豐富和改進已取得的成果,從而創立了初期的螳螂拳。
明末清初時,山東有王郎者(有稱王朗者)到少林寺學藝,藝成後與韓通斗,斗敗及於樹下休息,苦思破敵之法。見一螳螂緣樹而下,乃以劃草戲之。螳螂則以一刀勾一刀打,轉變有度,閃轉靈活,乃攜螳螂回寺,終日試之,而研究出勾摟刁采等螳螂手法。一日在樹下練習時,有一猿猴取其衣,乃追猿猴而不得近其身,追逐很久,猿猴才棄其衣而去,王郎思之良久,摹仿猿猴之足跡,變換之角度,而研究出猴之步法。至此王郎之螳螂拳初步形成了。不久,即有人寫出拳譜。第一篇為「十八羅漢短打序」,其中說:短打者,少林福居禪師所著也,注釋詳確,義理精通…。並有「短打要論」,「八打八不打」,「八剛十二條」、「長拳即短打,短打要長拳」等等。練螳螂拳者「以此為總譜,或稱為老譜」。可見當時螳螂拳只有一種。以後一傳再傳,逐漸演變,遂分為三大派了。 螳螂拳是一種模仿螳螂動作演變而來的漢族傳統拳術,在山東膠東地區廣為流傳,是漢族武術優秀拳種之一,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比賽項目。以棲霞、海陽、萊陽為代表的膠東廣大地區為螳螂拳的主要傳承地,現已推廣至全國10多個省市及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螳螂拳產生於明末清初,相傳由明末清初王郎(山東棲霞人於七)所創。十九世紀中期,棲霞的螳螂拳進入興盛期,出現了米卓福、米華彩、米華國、孫英、孫忠民、楊學海、楊學珍、楊學武、楊振寶、楊德常、鄒良等一批螳螂拳高手。由棲霞筐里人戰德所創的小架螳螂拳,傳人有張洪錫、衣壽春、單金生等。八步螳螂拳源於棲霞,並從棲霞傳入台灣及世界各地,衛笑堂、衛延義兄弟是重要傳承人。
到上世紀二十年代,棲霞螳螂拳已非常普及,傳播村莊達54個,拳房屋遍及城鄉,習練者達數千人之眾。解放後,螳螂拳的發展趨於低潮,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傳習活動又進入一個活躍期,進入九十年代,再次走入低谷。目前,已成立螳螂拳協會,習練者達到百人之多。
螳螂拳在它產生的數百年裡,經過歷代武術家的總結提煉、創新發展,逐漸形成了特色鮮明、長短兼備、剛柔相濟、勇猛快速、實用性強的獨特風格,主要有太極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小架螳螂等流派。其中太極螳螂拳、梅花螳螂、小架螳螂在棲霞比較流行。
螳螂拳是一種有著有鮮明的技擊特點,實戰威力強,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體育運動項目,對其進行保護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螳螂拳在王郎始創時期,只是一個雛形,也不分什麼流派,經過數百年的演變,直到清末民初,螳螂拳呈現出蓬勃繁榮的景象,習練者遍布膠東各地,聲名越來越響,從而衍生出膠東螳螂門十多個門派,其中,主要有六大流派:太極螳螂拳、梅花螳螂拳、七星螳螂拳、六合螳螂拳、小架螳螂拳、八步螳螂拳。而在棲霞一帶則以太極螳螂拳、梅花螳螂拳為主,小架螳螂拳和八步螳螂拳則是唯棲霞所獨有,實用性強、威懾力大的特殊拳種。 明末清初陝西省淳化縣王郎(即王文成)初練少林功夫,當看到螳螂斗蟬中得到啟發,回家後苦心鑽研,取蛙辮活動的特點,吸十八家拳法的精華,編創出「崩補」和「八肘」兩套學,並取名「螳螂十八湊」。
王郎善於吸取別家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他把「太極拳」、「通背拳」、「狸拳」等的精華,融進「螳螂十八湊」。使它在技擊手法、功路和發勁上不斷改進。因此,他活動起來陰陽分叫,上、下肢時時轉動劃弧,還具太極拳的特點。上肢上下轉動,四面環繞,手的招式象朵朵「梅花」,發勁時「張如弓」,發勁結束和靜止時「縮如球」,兼有蛻簿活動之長,所以後來又改名為「太極梅花螳螂拳」,後人也稱為「太極梅花」,也有人簡稱為「梅花螳螂」,實際上都是指的同一種拳術。 明末,山東省萊陽縣趙家瞳人士趙珠,從小攻文習武。文才橫溢,武技超人,文科會試得中進士,被放到陝西省溶化縣任縣令。其妹嫁王郎為妻。王郎見趙珠從小攻文習武,出類拔萃,便把螳螂拳傳授給他。當時,社會上武風敗壞,王郎不滿於世,決心不再傳人。無奈,趙珠就將拳術帶回了萊陽老家。從此螳蜘拳在陝西淳化縣一帶滅跡。後來,趙珠又吸取了「崩補」和「八肘」及其它拳種的精華加以變化,遵循著螳螂拳的勁路特點,編創了「亂截」。亂截之名就是從「截」取他拳之招而得(後人稱他為「亂接「或「攔接」是不正確的)。
一年深秋,有一盜賊高成病危在山東萊陽縣小赤山一借野外。李秉霄把高成救到家中。李秉霄以從小習醫的高深醫術,親自配葯醫治。高成病癒後為了報恩,在李家住了一年,將自己的武技傳給了秉霄(高成學的哪家功夫,已無記載)。從此,李秉霄也踏入了武行之門。
明朝滅亡,趙珠回原籍。李秉宵也棄醫習武,拜趙珠為師。趙珠見他品德高尚,便苦心傳授,使秉霄成為一代螳螂拳大師。李秉霄晚年又摘取了「崩補」、「八肘」、「亂截」和高成授給他技藝中的要招,博採眾藝之長,編創了「摘要」。「摘要」成了螳螂的精華,過去歷代拳師是不輕易傳授給他人的。
外國人也學螳螂拳李秉霄家,有一放牛娃是海陽縣榆山夼村人的梁學香。他長大以後給李家看樹林,成了李家的忠實長工。他從小聰明好學,李秉宵夜間練功,他就夜夜在身邊伺候,並暗暗偷學了技法;李睡了之後,他再偷偷去練,經常通宵達旦。李秉霄發現了很受感動,收他為徒,親授其藝。後來,梁學香也成一代螳螂拳宗師。這期間,山東萊陽縣黃金溝人姜化龍,使用地功拳,比武敗在他人手下,深感藝功不足.他得知梁學香武藝高超後,拜其為師,苦練螳螂拳,藝成後到煙台教拳。當時,同縣趙格庄的宋子德住在煙台,是煙台很有權勢的人物,因排行老二,人稱他宋二爺。宋二爺好武,慕名拜姜化龍門下學藝。萊陽縣由格庄還有一位羅漢拳和地功拳名師李丹伯(字仲祥),也在煙台教拳。這二個人同是武林名手,通過交往。拜為結義弟兄兄,李丹伯為長,姜化龍為次,宋子德為三,以後三人親如手足。姜化龍傳藝於宋子德,毫無保留;李丹伯和姜化龍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如姜化龍「摘要」中的「翻車」、「一肋遮半身」、「轆轤錘」等幾十個招法,都是吸取了李丹伯的要招,他又單獨創編了一套「地功拳「,後人稱為「第七段摘要」。這時,螳螂拳學的內容和招法也走上了最高階段。姜化龍在煙台共住了八年,他見宋子德功滿藝成,便辭別了李、宋二人,回到了原籍。姜化龍回鄉後便設場教學。李丹伯的侄兒李坤山拜姜化龍為師。宋子德回鄉後也設場教拳。萊陽縣崔疃的王玉山和諸陸村的崔壽山,先後也都拜在宋子德門下。以後,姜化龍和宋子德台場同教。李、王、崔在二位嚴師的指導下,完整地把螳螂繼承下來,苦
練十餘年,功達爐火純青。三人為了取人之長,又到處訪友,都從未遇到過敵手。李坤山從小喜愛大槍,曾練過「獅子個不離母」。此槍法沒有套路,只是些實戰的單槍法。後來,他把螳螂拳的特點融到了此槍之中,使此槍神出鬼沒,在搏鬥中能點得對方「指頭紅」。即朝對方前額正中一刺,讓他微微出血而不傷著;能招對方的扣子全部挑下而不被發覺。1933年全國舉行擂台賽,明令……「打死無淪,發靈樞歸返原籍」,藝弱者不敢登台。李坤山和王玉山都參加了比賽。李坤山使用了「鳳凰三點頭」、「紅娘子叫門」和「底漏槍」等槍法,奪得了大槍的冠軍,拿到金盾。南京和一些外地報紙登載:「……李坤山的大拾使人眼花繚亂,躲閃不及,真神槍也。」設擂台考贈他一塊金牌匾,為蔣介石所親書,上寫「一支幹戈震東洋,半世英雄傳大槍」。王玉山的鐵拳如暴風驟雨,他用「一肘遮半身」、「翻車」、「轆轤錘」等招法,打得對方無法招架、躲閃,幾局過後亦大獲全勝。從此,萊陽的李坤山、王玉山、崔壽山,「三山」成名全國,名揚天下。萊陽的螳螂拳也興盛一世。螳螂拳傳到李坤山、王玉山、崔壽山等人,已是第六代、第七代了。他們和他們的徒弟都出了不少高手。
Ⅶ 這是什麼植物(有圖)膠東地區的山林里有,陽歷三月底四月初開花,黃碎花,灌木,花開時無葉。
臘梅花,別名黃梅花、蠟梅花、臘木、雪梅、冬梅、金梅、唐梅、香版梅。蠟梅科蠟梅屬落葉灌木權。花單生於一年生枝葉腋,花梗極短,被黃色,帶蠟質,具芳香,12-3月開花。以其花色似蜂蠟又在寒冬臘月開花而得名。端莊高雅,凌霜傲雪,在萬花凋謝的數九寒天,唯其一枝獨秀,成為最先帶來春天信息的使者,是我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蠟梅文化。蠟梅先花後葉,花與葉不相見,花開之時枝乾枯瘦,故又叫干枝梅。
Ⅷ 台風「梅花」可能來山東嗎
台風「梅花」現在就在來山東的路上,今晚開始影響山東,明天將可能會專在膠東半島屬登陸。
台風定位信息:8月7日12時,第9號台風「梅花」的中心位於山東省成山頭南偏東方向大約500公里的海面上,就是北緯33.1度,東經124.3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3級(3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65百帕。【中央氣象台】
今年第9號台風「梅花」的中心8月7日10時位於山東省成山頭南偏東方向大約560公里的海面上,就是北緯32.5度,東經124.3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3級(3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65百帕。
預計,「梅花」將以每小時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動,逐漸向山東半島東部沿海靠近,並可能於8日凌晨到上午擦過或登陸上述沿海北上。
Ⅸ 冬季除了梅花還有什麼花
冬季會開的花除了梅花還有三種常見的。
耐冬(camelliajaponica)為山茶科山茶屬山茶花的一個類型版,膠權東半島是山茶花(耐冬)在我國分布區的最北界。膠東沿海島嶼有自然分布,海濱地區有人工栽培的古木大樹。隆冬季節,冰封雪飄,綠樹紅花,紅白相映,氣傲霜雪,故而得名「耐冬」,「雪裡開花到春曉,笑迎枯草吐翠時」,「葉硬經霜綠,花肥映雪紅。」花期從10月到翌年5月,長達半年之久,其花期之長及其耐寒性馳名中外,蓋冠群芳。
報歲蘭和虎頭蘭在假球莖肥大後,若養份供應持續充足,遇適當的低溫刺激,潛伏芽可順利分化為花芽,可在冬天順利抽梗開花,整個生長周期自潛伏芽萌發長成葉片、花芽分化完成開花,到次年的營養芽
水仙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福建省花,漳州市花。每當暮冬歲首,百花凋謝、群芳俱寂時,水仙卻冰肌玉骨、亭亭玉立、清香四溢,為人們帶來一片春意,一向被視為吉祥、美好、純潔、高尚的象徵,是「歲朝清供」之佳品。被人們稱為「凌波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