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梅花
⑴ 大寒有什麼花開
室內,君子蘭,香雪蘭,杜鵑,仙客來等。室外南方梅花、山茶花。
⑵ 二十四節氣歌.立春梅花分外艷—全文
全文:
立春梅花分外艷,雨水紅杏花開鮮;驚蟄蘆林聞雷報,春分蝴蝶舞花間。
清明風箏放斷線,穀雨嫩茶翡翠連,立夏桑果象櫻桃,小滿養蠶又種田。
芒種育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練;小暑風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賞紅蓮。
立秋知了催人眠,處暑葵花笑開顏;白露燕歸又來雁,秋分丹桂香滿園。
寒露菜苗田間綠,霜降蘆花飄滿天;立冬報喜獻三瑞,小雪鵝毛片片飛。
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由於中國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歷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准。
(2)大寒梅花擴展閱讀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
中國四季最分明的地區,在黃河流域。春風浩盪,萬條垂下綠絲絛;夏日炎炎,王孫公子把扇搖;秋高氣爽,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冬雪皚皚,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這是一種天地萬物的節奏,像一首歌,也像一首詩,張弛有度,快慢有節。農作物也在這種節奏之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隨之而來的農人,也跟著春耕,夏鋤,秋收,冬亦藏。
食物的味道也隨著節奏變化,春酸,夏苦,秋辛,冬咸。農人的心情,同樣變得春酸,夏苦,秋辛,冬咸了起來。
於是,我們的哲學,也學會了在苦難中隱忍,苦盡之後,總會有甘來。付出之後,等待收獲;勞累之後,懂得休息。一張一弛之間,文明綿綿不絕地走了五千年!
離開了四季的變遷,失去了大自然的節奏,人也會跟著,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徹底沒了節奏。
四季給予我們的,已經足夠多了。而要在四季之下,再分出二十四個節氣來,到達這份精準度,也只有黃河流域有這樣的條件。
⑶ 二十四節氣分別開什麼花
二十四節氣具體開的花如下:
1、立春,春來到,自是迎春,所以開頭第一花就來表表迎春,愜意暖黃,預示著春和景明,3月前後冒出嫩嫩的花骨朵,然後一開便是一大片,不僅觀賞性十足,更是拍照的好陪襯。
2、雨水,這時的春梅正開得艷,作為十大名花的首位,梅花向來清雅高潔,在春季盛放,更有激勵人心、勃發向上的作用。
3、驚蟄,薔薇,這天一到,預示著冬天一去不復返。雷聲一到吵醒了萬物,大地開始煥發出勃勃生機,最美的當屬薔薇了,以紅、白為主,連綿成片,湊近一聞香氣盎然。
4、春分,這時的氣溫適宜,可以說是百花爭艷的好時候,當屬玉蘭最為聖潔,傲立枝頭,輝映著藍天白雲,別提多美了。
5、清明,登高望遠,山上的杜鵑花開得正是時候,一叢叢隱沒石間,或紅或粉,都明艷動人,摘一朵戴在頭頂好看極了!
6、穀雨,作為春天的尾巴節氣,大量的花草也都蓬勃生長了,而最出彩的就是浪漫的紫藤,花花平常路過一些小院子,經常看到有種植的,花色多,又好培育,加上穀雨雨水多,最合適生長了。
7、立夏,夏天開始,丁香花的香味也該迎面而來。丁香花花一般為四瓣,偶有五瓣、八瓣或更多,爭相開放,惹人注目。
8、小滿,棗花香,蜜蜂也該忙起來了,生長在長枝上,呈黃綠色,花朵很小,但經蜜蜂採去製成蜂蜜味道可是很好喲!
9、芒種,以合歡花最美,花花小時候常和小夥伴去樹下玩,摘了合歡花,底部還能吃到香甜的蜜,像羽毛一般十分漂亮。
10、夏至,天氣越來越燥熱,許多花草也沒了精神,但梧桐花還是頑強盛開了,恬淡喜人,更有堅貞不渝的含義。
11、小暑,就不得不說槐花了,槐花一開,滿城都香甜,彌漫著淡淡的槐花味,走路都有了氣力,做成槐花餅也好吃得不行。
12、大暑,睡蓮睡美人,許多公園的荷塘都有種植,躺在水中央,或紫或黃,十分有看頭。
13、立秋,十里桂花香,黃嫩嫩金燦燦,可是這個時節的大明星,可製成桂花糕,香甜可口。
14、處暑,玉簪,白色的優雅居士,暗香浮動,色澤如玉,最是深受喜愛了。
15、白露,曇花驚鴻一現,花花還曾經熬了一夜就為了看曇花盛開,雖然掉落得快也讓人心滿意足。
16、秋分,菊花,登遠賞菊是這個時節的情趣,和家人或夥伴三兩成行最好。
17、寒露,雖然冷了,也是有花開的,那便是枇杷花,等到花落,枇杷果子也該熟了。
18、霜降,自有曼珠沙華,也叫彼岸花,關於它的故事很多,雖美也危險哦。
19、立冬,君子蘭,通常作為盆栽觀賞,作為半陰性植物此時的它可是代表哦。
20、小雪,燈籠花,因像極了燈籠才得名,也是這個時節的標配。
21、大雪,茶花,花期極長,花也好看,朵朵秀麗,能芬芳家室。
22、冬至,臘梅,是典型的耐寒植物,費玉清的一剪梅便是唱它,傲立枝頭很有味道。
23、小寒,水仙,若家裡養了水仙,便有的看了,清新的模樣美翻眾人了。
24、大寒,這天過後便是冬去春來,六月雪開得明艷動人,名為六月,卻在冬季開放,妙哉妙哉。
⑷ 梅花綻放迎冬至 大寒悄然靠新年
啊同桌的你
我不再認識黑夜,死亡的可怕匿名
無賴漢,打雜工,鄉下佬──
那廣闊的,蟲蛀的,音調優美的浮華錦緞
我們溜走,
許個一就像以狂飛逝的粉色哈哈
⑸ 梅花在大寒時節開花,為什麼詩句里總和小寒聯系在一起
哪些詩句里總和小寒聯系在一起?
我們怎麼不知道?你是不是誤會了?
其實大部分真正的梅花不是冬天開花的
而是春天開花,大部分早春開花的。
冬天開花的,那是臘梅,不是梅花
⑹ 梅花在古代中的含義是什麼
梅花的象徵意義
1.梅花象徵品行高潔的隱士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是林和靖最著名的詩句,他將梅花傳神的寫照描繪了出來。梅花是一個高潔的隱士,清和淡雅,又有著剛烈直腸的品格。不僅如此,南宋愛國詩人陸放翁詠梅的詞《卜運算元》里寫道:「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詠梅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論怎樣受挫折也永遠保持高風勁節的情操。
2.梅花象徵欺霜賽雪的美人古人以梅花比喻美人的非常多,梅花欺霜傲雪,象徵著美人的美麗和傲骨。如范成大的《雪後守之家梅未開,呈宗偉》:「瑞雪再三白,南枝尚含情。定知司花女,未肯嫁娉婷。」《金凌志》有傳說「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額上,成五齣花,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這將美人和梅花融為一體,展現出美人的英姿。
3.梅花象徵五福梅花有五瓣,五片花瓣分別帶表五種含義它們是:「快樂、幸運、長壽、順利、太平」。這是用梅花來寄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用梅花來寄託多種情思,這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是絕無僅有的。
4.梅花象徵高雅的氣質梅花的姿態濃而不艷、冷而不淡,那疏影橫斜的風韻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他花卉不能相比的。在人們的心中,用梅花比喻一個人是他的言談、舉止等顯得高雅,高尚,不粗俗,是內在氣質的一種外在表現。
5.梅花象徵中華民族的可貴精神梅花在寒冬依然不屈地綻放,象徵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頑強奮斗、不畏艱難的可貴精神品質。梅花迎霜斗雪,不屈不撓,堅韌不拔,也被認為是最有氣節和傲骨的花種,雖然其生長環境惡劣,但依然堅強、快樂地綻放,表現了一種開拓進取,迎接希望的無畏精神與樂觀性格。
梅花的風水象徵在風水學中,梅花有四德,有「梅具四德,初生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梅花又有五福「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這個風水中的五行是相合的。在庭院中栽種梅花和竹子,有「竹梅雙喜」的意向,以竹喻夫,梅喻妻,常用以祝賀新禧,夫妻和樂。喜鵲在梅花上歡叫的圖案,常被稱為「喜報早春」,「喜報春光」,「喜上眉梢」,取諧音或寓意。
⑺ 一候是梅花的意思
候,即5天。全年第一個5天的代表花是梅花。
24 番花信風
小寒 一候梅花 二候山茶 三侯水仙
大寒 一候瑞香 二候蘭花 三候山礬
立春 一候迎春 二候櫻桃 三候望春
雨水 一候菜花 二候杏花 三候李花
驚蜇 一候桃花 二候律棠 三候薔薇
春分 一候海棠 二候梨花 三候木蘭
清明 一候桐花 二候麥花 三侯柳花
穀雨 一候牡丹 二候酴糜 三候楝花
所謂花信風,就是指某種節氣時開的花,因為是應花期而來的風,所以叫信風。人們挑選一種花期最准確的花為代表,叫做這一節氣中的花信風,意即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
根據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說》雲:始梅花,終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風。即指∶自小寒至穀雨共八氣(八個氣節),一百二十日,每五日為一候,計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信。二十四番花信風,就是每個月有兩個節氣,每一個節氣,有三個候,每個候為五天。每五天中,有一個花信,也就是每五天有一種花綻蕾開放,即一月二氣六候花信風。 每一候花信風便是候花開放時期,到了穀雨前後,就百花盛開,萬紫千紅,四處飄香,春滿大地。楝花排在最後,表明楝花開罷,花事已了。經過 24 番花信風之後,以立夏為起點的夏季便來臨了。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都是按照一定的季節時令活動的,其活動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因此,它們的各種活動便成了季節的標志,如植物的蔭芽、發葉、開花、結果、葉黃和葉落,動物的蟄眠、復甦、始鳴、繁育、遷徙等,都與氣候變化相關,人們把這些大自然的一種節律現象叫做物候。
《詩經》的「四月秀羅、五月鳴蜩」、「七月流火」、「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等,都是物候的體現。
物候與農時關系密切。我國是世界上研究物候學最早的國家,最早的物候專著、西漢初期的《夏小正》按一年十二個月的順序分別記載了物候、氣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農事活動,如農耕、養蠶、養馬等。此後《呂氏春秋》、《禮記》等都有類似的物候記載,並逐漸發展成一年 24 個節氣和 72 候。
清康熙教撰的《廣群芳譜》也有 24 番花信風的記載;程犬昌《演繁露》曰「三月花開時,風各花信風」;陸游《游前山》也有「屐聲驚雉起,風信報梅開」的關於花信風的描繪。
24 番花信風不僅反映了花開與時令的自然現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這種現象來掌握農時、安排農事。在民間有許多民諺是反映物候的,如:「桃花開、燕子來,准備谷種下田畈」、「布穀布穀,種禾割麥」等。
⑻ 梅花的意義是什麼
春落梅枝頭。古人說,梅具四德,初生蕊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後人又有另一種說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徵。一是快樂,二是幸運,三是長壽,四是順利,五是我們最希望的和平。這些,都是梅花的象徵意義。
梅先天下春,這是梅最可貴之處。
梅花,不畏嚴寒,獨步早春。它趕在東風之前,向人們傳遞著春的消息,被譽為「東風第一枝」。梅花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頑強意志,歷來被人們當作崇高品格和高潔氣質的象徵。元代詩人楊維幀詠之:「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
梅原產我國, 我國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詩經》里有:「漂有梅,其實七分」的記載。1975年在河南安陽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銅鼎里,發現了一顆梅核,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年了。春秋戰國時期愛梅之風已很盛。人們已從采梅果為主要目的而過渡到賞花。「梅始以花聞天下」,人們把梅花和梅子作為饋贈和祭祀的禮品,到了漢晉南北朝,藝梅詠梅之風日盛。《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米梅、胭脂梅。」又:「漢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麗友梅。」晉代陸凱,是東吳名將陸遜之侄,曾做過丞相,文辭優雅。陸凱有個文學摯友范曄(即《後漢書》作者)在長安。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開之際,自荊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郵驛專贈范曄,並附短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自陸凱始,以梅花傳遞友情,傳為佳話。
到南北朝,有關梅花的詩文、軼事也多了。《金陵志》雲:「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額上,成五齣花,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這可能是用梅花圖案美容的開端。
據史料記載:隋人趙師雄在羅浮山遇見梅花仙子,故事美麗動人。說明當時人們也愛梅成風。
杭州孤山的梅花在唐時已聞名於世。詩人白居易在離開杭州時,寫了一首《憶杭州梅花,因敘舊寄蕭協律》,詩雲:「三年悶悶在餘杭,曾與梅花醉幾場;伍祖廟邊繁似雪,孤山園里麗如妝。唐代名臣宋環在東川官舍見梅花怒放於榛莽中,歸而有感,遂作《梅花賦》,詩中有「獨步早春,自全其天」,諒不移本性,方可儷於君子之節」等贊語。此外,如杜甫、李白等諸多名家均有詠梅詩篇。曾一度為唐明皇李隆基大見寵幸的江采蘋,性喜梅花。據《梅妃傳》記:「所居欄檻、悉植數枝……梅開賦賞,至夜分尚顧戀花下不能去。上(唐明皇)以其所好,戲名曰梅妃。」
北宋處士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不娶無子,而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被傳為千古佳話。他的《山園小梅》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梅花的傳神寫照,膾炙人口,被譽為千古絕唱。
南宋范成大是位賞梅、詠梅、藝梅、記梅的名家。他在蘇州石湖辟范村,搜集梅花品種12個,並在1186年寫成中國(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梅花專著:《梅譜》。
1191年冬,詞人、音樂家姜夔住在范成大石湖梅園中,正值梅花盛開。他自度新曲,填了兩首詠梅詞,名曰:《暗香》、《疏影》,音節諧婉,極受范的贊賞。
元代有個愛梅、詠梅、藝梅、畫梅成癖的王冕,隱居於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題所居為「梅花屋」。又工畫墨梅,花密枝繁,行筆剛健,有時用胭脂作沒骨梅,別具風格。其《墨梅》詩名揚天下: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用人誇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王冕還寫過一篇《梅華傳》,把《三國演義》中的 「望梅止渴」故事改寫成了一篇趣味盎然的童話:大將軍曹操行軍迷路,軍士渴甚,願見梅氏。梅聚族謀曰:「老瞞(曹操小名)垂涎漢鼎,人不韙(不韙即不同意)之。吾家世清白。慎勿與語。竟匿不出。」王冕借贊揚梅花蔑視權貴的精神來暗喻自己的人格。
南宋愛國詩人陸放翁詠梅的詞《卜運算元》里寫道:「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詠梅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論怎樣受挫折也永遠保持高風勁節的情操。毛澤東同志反其意而用之,作了《卜運算元·詠梅》:「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洋溢著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毛澤東另一首七律《冬雲》中也贊揚了「梅花歡喜漫天雪」的不畏嚴寒、獨步早春的精神。
除了眾多的詩詞吟詠梅花之外,我國繪畫史上還流傳著這樣一段軼事:宋代著名畫家宋伯仁,生平喜愛梅花。他為了畫梅,種植了許多梅樹。每當梅花開放,他從早到晚地在梅樹下細致觀察,並將梅花的低昂、俯仰、分合、卷舒,從萌芽到花開,從盛放到枯萎的各種形態,一一描繪下來,整理成一百幅圖稿,定名《梅花譜》。後人為了贊譽他梅花畫得「喜神」,稱他的百梅圖為《梅花喜神譜》。近代金石書畫家吳昌碩,曾有詩說他「家傳一本宋朝梅」。
梅花不僅在我國是珍貴花卉,在國外也很受人喜愛,但國外仍以東方栽培較多。日本的梅是我國傳去的,朝鮮也有)。日本還有「梅之會」的組織,並出版發行專門刊物《梅》。到19世紀傳人歐洲,本世紀初傳入美國,現在世界各國均有栽培,但不及東方國家之盛。
梅的故鄉在鄂西、川東。據《本草綱目》引陶弘景的《名醫別錄》記載:「梅實生漢中山谷」,而「襄漢川蜀江湖淮嶺皆有之」。《花鏡》上說:「古梅多著名於吳下、吳興、西湖、會稽、四明等處,每多百年老乾。」《花鏡》在梅的註解中說:四川大渡河上游的丹巴縣內,海拔1900~2000米的山谷地帶,雅礱江流域會理縣的海拔1900米的山間,都有野梅生長。廣西興安縣山區、江西與廣東交界的大庾嶺,古代都是盛產梅的地方。廣東增城縣的羅浮山,歷來以產梅花著稱於世,「羅浮」後來就成了梅花的別名。
梅樹的壽命都很長,一般可活三五百年,甚至千年以上。世事滄桑,至今猶能保存下來的古梅,除了杭州超山的那兩株「唐梅」和「宋梅」之餐,最早的古梅當推湖北黃梅縣的「江心古寺」遺址處的「晉梅」了。它飽經風霜,樹干己成灰黑色,每年大寒開花,花開滿樹,整個開花期達冬春兩季。還有浙江天台山「國清古寺」的一株「隋梅」,距今也有1300多年的歷史。相傳是佛教天台宗的創始人智凱大師親手植的。這株隋梅雖數度枯萎,但如今經人們精心培育,已返老還童,枯木逢春。主幹蒼老挺拔,四周嫩枝叢生,幾年前樹上還結了數千個梅子。
清人梁紹王在其所著《兩般秋雨庵隨筆》中也記載了這么一件事,其雲:「真州城東十餘里淮提庵,有古梅一株,大可蔽牛,五千並出,相傳為宋時物。康熙中,樹忽死,垂四十年復活,枝幹益繁,花時光照一院。」清嘉道年間名士阮元題其名曰:返魂梅。梅長壽不足奇,奇的是枯木能逢春。所以梅有個特點是,愈老愈顯得蒼勁挺秀、生意盎然。歷來有「老梅花、少牡丹」之說。
梅花的香韻一向為人們所傾倒,它濃而不艷、冷而不淡,那疏影橫斜的風韻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他花卉不能相比的。然而,更為可貴的,還是梅花的精神。梅的錚錚鐵骨、浩然正氣,做雪凌霜、獨步早春的精神,被人們譽為中華民族之魂。「朔風吹倒人,古木硬如鐵;一花天下春,江山萬里雪。」人們把松、竹、梅稱作 「歲寒三友」,尊梅、蘭、竹、菊為「四君子」,贊賞梅花的高潔、典雅、冷峭、堅貞,視為知友、君子,梅都是當之無愧的。
⑼ 大寒小寒接踵至梅,梅花桃花次第開是指什麼
《大寒小寒接踵至,梅花桃花次第開》 指什麼節氣。
二十四番花信風
小寒一候梅版花二候山茶三權侯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 三候山礬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 三候李花
驚蜇一候桃花二候律棠三候薔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 三候木蘭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侯柳花穀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 三候楝花
所謂花信風,就是指某種節氣時開的花,因為是應花期而來的風,所以叫信風。人們挑選一種花期最准確的花為代表,叫做這一節氣中的花信風,意即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
⑽ 大寒古詩句
大寒吟
邵雍〔宋代〕
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
階前凍銀床,檐頭冰鍾乳。
清日無光輝,烈風專正號怒屬。
人口各有舌,言語不能吐。
大寒其二
屈大均〔清代〕
窮陰天外積,寒絕逼春來。尚苦連朝霧,南風濕不開。
已新長至柳,重吐小年梅。臘酒誰家早,鶯知為我催。
大寒其一
屈大均〔清代〕
大寒偏易暖,寒向小寒時。亦有空林雪,梅花似不知。
病煩春色早,貧恐水仙遲。多謝萋萋草,穿冰已作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