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畫長幅
⑴ 梅花國畫作品
梅花國畫作品有
國畫梅花十大經典作品
⑵ 畫家沈梅個人簡介
沈梅,安徽人。自幼酷愛書畫藝術,畢業於北京畫院,現為北京畫院王培東藝術工作室畫家;中國國際精典書畫院客座教授;受教於王明明、王成喜、王培東、王文芳、石齊、霍春陽、邢少臣等著名藝術大師,並得到精心指點。擅長於大寫意花鳥,尤精畫梅,並有「沈梅畫梅」之稱;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術大展和在國家級報刊上發表,
上海市美學學會審美時尚專業委員會主任,上海建橋學院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王梅芳主持開幕式 新華網發
「走進臨港新片區時尚藝術展」開幕式剪綵 新華網發
本次藝術展由上海建橋學院、上海港城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美學學會審美時尚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以「臨水而興、港通萬界、大魚天地、尚美生活」為主題,展現臨港新片區鮮活面貌和文化精神。展覽內容由臨水而興的國際化港城、以滴水湖為標志的城市景觀和魚水和諧的新城故事起源等提煉出大魚天地、中西對話、尚美生活三個模塊呈現。
為彰顯和表達這個故事和這座城市的靈魂,藝術展特別展出上海著名海派油畫家金柏松先生的《大魚天地》系列油畫,意喻講述著臨水而興的港城之過去、現在與未來,也體現新片區魚躍前進的精神和風貌。臨港發展史中常常縈繞「大魚」「司南魚」「信息飛魚」等一個個充滿溫情與寄予的地域符號,在金柏松的一幅幅畫中成為這片新土地新地標的共同記憶。此番,這一系列的油畫引眾多參觀者駐足欣賞。
⑶ 一幅是梅花一幅是字誰寫的
《唐寅墨梅圖軸》由明朝畫家唐寅創作,描繪了一幅梅花。畫作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唐寅墨梅圖軸》畫面中間的梅花風姿綽約,本幅自題:黃金布地梵王家,白玉成林臘後花。對酒不妨還弄墨,一枝清影寫橫斜。□堂看梅和王少傅韻。吳趨唐寅。鈐唐居士朱文、唐寅私印白文、南京解元朱文、六如居士朱文、吳趨朱文印。唐寅墨梅圖軸此幅以枯筆焦墨畫梅花枝幹,皴擦紋理,表現梅枝蒼勁虯曲的姿態。以濃淡相間的水墨點畫花朵,以謹細之筆畫出花蕊,筆法剛健清逸,表現出梅花清麗脫俗的風貌。右上的題詩灑脫清秀,左下的印章工穩典雅,三者渾然一體,相得益彰。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三十歲時進京會試,涉會試泄題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後游歷名山大川,以賣文鬻畫聞名天下。
⑷ 國畫梅花作品
國畫梅花作品
明 王謙《梅花黃鳥圖》 明 陳洪綬 《梅石圖軸》 清 沈銓 《雪中游兔圖》 清 金農 《紅綠梅花圖》 上海博物館藏 清 汪士慎 《梅花圖》 上海博物館藏 清 八大山人《梅花圖》
作為「四君子」之首、「歲寒三友」之一的梅花,是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的傳統名花。
梅花,它先天下而春,欺霜傲雪凌寒而開,這種精神尤其被文人墨客喜愛。
梅花氣節高潔,孤芳自賞,疏影暗香,更是惹得無數人踏雪尋梅,吟詩作對;也頗得畫家青睞,成為花鳥畫題材里,常見的主題。
苗桂芹寫意花鳥梅花四尺斗方《梅花圖》
梅花,花姿清雅孤潔,清麗脫俗,白梅冰肌玉骨,紅梅燦若朝霞,粉色梅花則羞澀俏麗。梅花,花開五瓣,寓意五福「富裕、長壽、健康、美德、幸福」。同時,它代表著堅貞謙虛、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
一起欣賞幾幅國畫梅花佳作,品讀它「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的美」。
王振興寫意花鳥畫六尺橫幅《梅開五福》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
這是一幅描寫老枝奇怪橫斜,紅梅璀璨繁鬧的寫意佳作。
枝幹筆墨肆意,濃淡相宜,表現出老枝虯結崎嶇的特點;梅花花開成簇,絢麗如雲霞,花蕾則用淡粉淺橙敷色。
枯木枝頭春意鬧,生機勃勃的氣息噴薄而出。
張國穩寫意花鳥畫梅花四尺橫幅《梅花圖》
⑸ 有一幅田成喜畫的梅花《清香溢遠》,是3米*1米的,應該是十年前的作品,大概價值
田成喜,出生1956年,筆名白楊,陝西人,著名花卉畫家,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長安東方書畫院院長。如是真品可藏!
⑹ 人在萬點梅花中畫作簡介
在中國現代藝術史上,一幅深受矚目的作品是李可染在1961年創作的《人在萬點梅花中》。這幅畫作以其獨特的視角和鮮明的藝術風格,展現了江南的美麗風情,同時又融入了藝術家的深厚情感和濃烈的色彩表現力。
盡管取材於江南的典型景緻,梅花點點,但李可染並未停留在自然的再現上,而是通過他的筆觸,賦予了畫面一種超越現實的激情。這種藝術處理使得《人在萬點梅花中》不僅僅是一幅風景畫,更是一個情感的載體,展現了藝術家對於生活和自然的獨特理解和感悟。
在尺寸上,這幅作品的規格為57.5厘米 x 5.7厘米,採用的是中國傳統書畫裝裱形式——立軸,也稱為掛軸。這種裝裱方式使得畫面在懸掛時,能夠完整地展現出其細膩的筆觸和深遠的意境,增添了觀賞的趣味和藝術享受。
總的來說,《人在萬點梅花中》是李可染藝術生涯中的一個傑作,它將江南的秀美與藝術家的情感表達完美融合,體現了中國畫的魅力,值得一探究竟。
(6)梅花畫長幅擴展閱讀
《人在萬點梅花中》取材於江南地區初春盛開的紅梅和蘇杭一帶的苑囿,是李可染先生諸多梅花畫作中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⑺ 我國歷代梅花繪畫有什麼特點
梅作為繪畫題材,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梁代,《歷代名畫記》中記載,張僧繇畫過《詠梅圖》,張僧繇,即「畫龍點睛」傳說中之畫龍者。到了唐代,花鳥畫已獨立成科,梅的形象也多了起來,這時畫中的梅多伴有禽鳥或其他花卉。五代滕昌佑畫有《梅花圖》,是梅獨立入畫的最早記載。宋代,畫梅在花鳥畫中比較普遍,而且出現了專一畫梅的畫家——華光。華光以墨暈作梅,即墨梅,有人認為墨梅畫始自華光。得華光親傳的有6人,其中揚補之最為突出。宋代出現了梅譜,這標志宋代寫梅、畫梅從理論到技法都達到了一定的完善程度。梅譜中以《華光梅譜》最受推崇,歷經千年傳到如今。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譜》是我國歷史上以圖著譜的第一部梅譜。該譜畫有梅花自蓓蕾、欲開、爛漫、欲謝、就實等各種狀態,共100幅圖,每幅圖各綴五言絕句詩一首。
元代畫梅,是華光、補之的繼續。王冕博採眾長,墨暈、圈花俱佳。這時的整體畫風是文人筆墨極盛,追求清逸淡泊,求意境不重形似。明代的工筆梅有所發展,唐寅、項聖漠、陳洪綬都各具面貌,各有新意。由於理論技法的完善,畫梅逐漸進入了程式化。到清代初年,摹古風盛行。清代中期畫梅在個性上有所發展,形式上有所突破,比較典型地出現在揚州畫派,代表人物是金農。到了清代末期,又出現了虛谷、趙之謙和吳昌碩等畫梅高手。清《芥子園畫傳》是著名畫譜,有三集。第二集為蘭竹梅菊,其中梅譜收集有畫法歌訣起手式,以及古今名人圖畫共25幅,美妙絕倫,令人嘆為觀止。
現代畫梅,尤其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才濟濟,風格多樣。齊白石、潘天壽傳統功力深厚;徐悲鴻、劉海粟溶進了西法;黃賓虹、石魯突出個性;董壽平、關山月生機蓬勃等。他們的探索實踐,給畫梅帶來了光輝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