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城櫻花節
⑴ 濟寧賞花的地方有哪些
春天是百花齊放的季節,而濟寧的春天也有不少花開了,那麼在濟寧有哪些賞花的好去處呢?濟寧賞花的最佳地點在哪裡呢?詳情見正文,想要賞花的朋友們快去打卡吧!
1、任城區
當人們剛剛感受到春日暖陽的時候,太白樓的白玉蘭早已悄無聲息的開始了春季的表演。隨後將是連翹、海棠、櫻花,紛紛輪番上場。探尋春的味道,就在您身邊的太白樓。
來太白樓上,登高望遠,感受繁華都市外古樸的安寧,給身心放個小假,聞著微風帶來的陣陣花香,欣賞一下正在盛開的白玉蘭,享受內心的愜意時光。
白玉蘭花期:三月至四月。
濟寧人民公園始建於1962年,是濟寧市區建成最早的一處公園,每到春季,迎春花、櫻花、海棠、牡丹花等競相開放。
花期:三月至五月。
2、兗州區
兗州花海彩田以千畝油菜花田為載體,以春季踏青賞花、互動體驗的形式,開展多方面、多形式,內容新穎、大眾娛樂的特色系列活動,發展牛樓小鎮特色旅遊品牌,在花海彩田規劃一處沙灘作為露營場地,將房車、帳篷等戶外可移動產品與季節聯動,將「野奢帳篷」與「花海營地」結合起來,打造戶外精品可移動旅遊產品,讓遊客感受春和景明的露營旅程,盡享露營樂趣;搭配花海小火車和多人自行車,沿途在油菜花海中賞花遊玩、拍照打卡,讓遊客花田踏青,欣賞自然之美,享受春日的氣息。
花期:三月至四月。
3、曲阜市
春風吹來,杏花滿園。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進入三月,尼山聖境春色遍野,杏花次第開放,潔白似雪,吐露芬芳,為春天增添幾分詩意。站在天命大道,傾聽杏花開放的聲音,感受生命的熱烈與鮮活。
花期:三月至四月。
4、鄒城市
梅花外形典雅,花瓣嬌嫩,似少女臉龐,惹人喜愛。在鄒城護駕山梅園里,梅花的花瓣緊貼著花心,猶如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堅強和忠貞,是梅花的花語,高雅的外表下,彷彿能看到那至死不渝的愛情。
花期:三月至四月。
5、泗水縣
泗水縣的賞花匯活動,從3月開始,持續至7月,為期四個月,內容豐富、亮點頻現、參與性強。共包含2024泗水賞花匯暨文化旅遊季啟動儀式、龍山游園會、西瓜節、杏花節、桃花節、梨花節、櫻花節、槐花節、荷花節9個系列活動。
6、金鄉縣
金平湖風景區位於金鄉縣高河街道,景區內植被多樣,水系豐富,自然風光美不勝收,春天桃花繁花似錦,杏花、紅梅爭奇斗艷,萬朵月季搖曳生姿,一路繁花似錦,在這里踏青觀光、環湖自駕、騎行健步、成為一種旅遊新時尚。
花期:三月至四月。
7、嘉祥縣
武翟山村近千畝的梨花樹、九頂山粉紅的桃花、嘉祥縣滿硐鎮鷹山潔白的槐花、拾花社玫瑰園有「花中皇後」之稱的玫瑰、南山菊圃里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嘉祥山間的萬畝杏花……各式各樣的花朵競相開放,讓人流連忘返。
花期:三月至四月。
8、梁山縣
每年陽春三月花開時節來自國內外的賞花者、攝影愛好者紛紛慕名而來。一樹杏花醉人眼,遙看一片白茫茫的花海,甚是壯觀美麗,近看那一樹樹婀娜多姿的杏樹,枝丫上綴滿了白色的花朵,花朵像是一個個艷麗的風鈴,伴隨著微風,彷彿聽到了「叮鈴鈴」的鈴聲。據說梁山四主峰之一的雪山峰就是因它而得名:春風一吹,漫天飛舞的杏花,飄到北邊的山上,白茫茫一片,像下過雪一樣,很是漂亮。
花期:三月至四月。
9、太白湖新區
①春天的紅梅,是一種象徵。它象徵著頑強與堅韌,象徵著新生與希望。默默地等待了一個寒冬,太白湖景區內的紅梅如火如荼,綻放枝頭,只為在春天綻放出最美的自己,為大地帶來溫暖和生機。
②濟寧太白湖牡丹園坐落在太白湖畔,是一處以牡丹花為主題的園林景觀,佔地60餘萬平方米,可謂園中之精園。該園共引進國內外牡丹名品1000餘種,涵蓋9大色系、10大花型,種植60餘萬株。同時,種植芍葯20餘萬株,是世界上最大的牡丹繁育、栽培、科研、加工、出口和觀賞基地。
③「櫻花大道」位於濟寧市太白湖新區漁皇路,東起運河路,西至濟安橋路。路旁大片櫻花隨處映入眼簾,每個角落都可以看見亭亭玉立的櫻花樹,潔白典雅的櫻花開滿枝頭。
花期:四月中旬至五月。
10、高新區
楊家河公園的鬱金香競相開放,婀娜多姿,繽紛多彩。黃的、白的、紅的、紫的一株、一莖、一花開得陸陸續續,美得綿延不絕。
花期:三月底至四月。
⑵ 孫氏櫻園地址在哪裡
孫氏櫻園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是一處集觀賞、休閑、科普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園林景區。
鄒城作為孔子的故鄉,文化底蘊深厚,孫氏櫻園更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櫻園佔地面積廣闊,園內種植了數千株櫻花樹,品種繁多,包括早櫻、晚櫻、山櫻等。每到春天,櫻花盛開,粉白相間的花朵如同雲朵般漂浮在枝頭,微風拂過,花瓣飄落,彷彿置身於童話世界。
除了櫻花,孫氏櫻園還融合了中式園林的精髓,小橋流水、亭台樓閣、假山池塘等景觀錯落有致,一步一景,讓人流連忘返。園內還設有兒童游樂區、休息區等,方便遊客在賞花之餘,享受休閑時光。
孫氏櫻園不僅是賞花的絕佳去處,更是弘揚櫻花文化的重要載體。每年春季,櫻園還會舉辦櫻花文化節,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賞。在這里,遊客不僅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櫻花,還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和鄒城的獨特魅力。
總之,孫氏櫻園是濟寧市鄒城市一處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無論是賞花觀景,還是休閑遊玩,都能讓人收獲滿滿的愉悅和回憶。
⑶ 山東省各個地區有什麼大型活動和當地習俗.
1、青島糖球會:
青島糖球會在青島海雲庵舉辦,舉辦時間基本上從正月十六左右開始,歷時1周。主要舉辦地點海雲庵和海韻廣場、嘉禾路街心花園為中心輻射的周邊道路。
海雲庵在青島市北區,又稱「大士庵」,始建於明朝末年,正殿祀觀音大士,俗稱「老母廟」,青島建市後,廟前街道就叫海運街,曾是四方一處的商業中心。
四方一帶有工人也有漁民,海雲庵供奉的神很多,觀音以外還有關公、龍王、比干、魯班、太上老君等。舊時香火旺盛,往拜者多為漁民,因此定每年農歷正月十六日,即新年中第一個大潮日為廟會正日。
每逢廟會,香火更盛,同時廟前廟後多有唱戲、跑驢、踩高蹺、跑旱船等娛樂活動,飲食、玩具攤販也紛紛聚來,其中賣糖球(北京稱為「糖葫蘆」)的尤為眾多,用山楂、軟棗、山葯、桔寧等製成的糖球,紛紛上市,叫賣競爭,各呈特色。年久之後,群眾便稱海雲庵廟會為糖球會。
2、濰坊風箏節:
濰坊風箏節(會)每年4月的第三個周六在濰坊舉行,有來自世界各地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賽,是我國最早冠以」國際」並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大型地方節會。從1984年至今,已成功舉辦過三十三屆,其創立的「風箏牽線、文體搭台、經貿唱戲」的模式,被全國各地廣為借鑒。
濰坊,古稱「濰縣」,又名「鳶都」,特產有風箏、年畫等,馳名海內外。濰縣自古為北海名城,文風昌盛,科甲蟬聯,經濟繁榮。
乾隆年間曾有「南蘇州,北濰縣」的說法,濰坊風箏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魯國大思想家墨翟製作第一濰坊國際風箏節只「木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真正開始興盛,走向民間卻是在明代。
到清朝中葉,濰坊開始出現專門從事風箏製作的民間藝人。在濰縣白浪河沿岸有很多風箏藝人扎制風箏,新穎好看,起飛高穩,遠近聞名。年年有民間或官辦的風箏賽會、連許多外地的風箏商販和風箏藝人也慕名而來。這便是濰坊風箏比賽起源於濰坊市區白浪河大集的雛形。
3、田橫祭海節:
田橫祭海節主要是漁民過的節日,發源於山東省田橫鎮周戈庄村的地方傳統民俗活動。具有500多年歷史。
經當地政府的精心策劃、包裝和推介,這個古老的節日已發展成為山東乃至全國知名的民俗節慶品牌,更是現代人心馳神往的狂歡大典,每年都吸引不計其數的中外遊客及中國各地的民俗、經濟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專家慕名前來。
祭海前一天,漁民們將海邊的龍王廟打掃一新,懸掛大紅燈籠,擺香爐、祭案,貼對聯,披紅掛彩。同時在龍王廟前的海灘上扎松柏龍門,在其上懸掛匾額,掛滿彩燈,張貼大紅對聯。
各船船主忙著將彩旗獵獵的漁船開到村前海灣,船頭面向大海,一字排列,將漁具和網具擺放整齊,然後下錨定位,等待第二天正式舉行祭海儀式。
祭海儀式當天,漁民們以船為單位在龍王廟前的海灘上開始擺供。一束束用竹竿綁紮成的幾米高的「站纓」迎風而立,一張張供桌上擺滿了麵塑聖蟲、壽桃、魚、各類糖果、點心等,桌前的紅漆矮桌上,一頭頭黑毛公豬昂首向前,一隻只大紅公雞精神抖擻。
漁民們將要焚燒的黃裱紙整理好,擺好香爐,將上千掛紅彤彤的鞭炮升上高空。
4、泰安東岳會廟會:
泰岳廟會始於唐末,興於宋,鼎盛於明清,經久不衰,集宗教、民俗、民間藝術和商貿活動於一體的中國民俗文化盛會。
泰東岳泰山為五嶽之首,是佛道並存的神山。泰山腳下的岱廟,供奉著泰山神--東岳大帝。
傳說夏歷三月二十八日為泰山神生日,歷代帝王多於這天在岱廟舉行封禪大典。帝王的慶典活動、佛道的宗教活動以及民眾的朝山進香活動,在岱廟一帶形成了以貿易活動和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東岳廟會。
民國年間,每年廟會期,善男信女遠道而來朝山進香者不絕於途,山中居民多出售香蠟紙錁,生意最盛。沿途乞丐甚多。
建國後,廟會轉化為物資交流大會,「文化大革命」中中斷。
1986年泰安市恢復了泰山廟會,地點改在泰山環山路上,以紅門、王母池為中心。新的廟會保留了傳統廟會的一些內容,又充實了新的內容和新的特色,集游、玩、吃、樂、經濟貿易於一體,規模和影響在逐年擴大。
5、菏澤國際牡丹花會:
菏澤國際牡丹花會是山東省菏澤市一項重大旅遊節慶活動,是由菏澤市人民政府主辦,每屆花會都舉辦大批的經貿文化活動。
自1992年起每年4月中旬舉行,為期20天,至2017年4月15日已成功舉辦二十六屆,累計共接待中外遊客3000多萬人次,有570多位中央、國家部委的領導人到菏澤視察。
「菏澤國際牡丹花會」為中國著名牡丹旅遊節慶之一,近年來,曾榮獲「全國花卉類節慶十強活動」、「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品牌展會」等稱號,菏澤市也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優秀節慶城市」等榮譽稱號。
通過舉辦牡丹花會,不僅提高了菏澤牡丹的知名度,使菏澤成為享譽全國的「中國牡丹城」,而且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動了菏澤經濟社會全面發展。2012年3月菏澤正式被中國花卉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牡丹之都」。
花會的宗旨是「以花為媒、廣交朋友、文化搭台、經貿唱戲、開發旅遊、振興經濟」,充分體現菏澤「牡丹之鄉」的特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島糖球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濰坊風箏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田橫祭海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泰安東岳會廟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菏澤國際牡丹花會
⑷ 山東民風民俗
商河縣鼓子秧歌匯演
鼓子秧歌匯演是商河縣重要的元宵傳統文化活動,每年都有十幾支參賽隊伍參加匯演。農歷正月十五日前後,從村莊到城鎮,到處可以聽到震耳欲聾的鑼鼓聲,看到追隨圍觀秧歌表演的人群。
活動由正月初七晚上祭祖拉開序幕,初八正式開始,十七晚落幕,前後十天,十四、十五、十六為高潮,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社會歡迎。
活動時間:正月初七至正月十六
活動地點:商河縣
淄川區西關打鐵花
正月十四,打鐵花藝人搭建場地,製作熔爐,並於晚上進行試演;正月十五晚上進行打鐵花表演。傳承已久的民間絕技,獨特的藝術手法,鐵花帶著不同的色彩在空中綻放開來,銀珠飛濺,金絲飛馳,與背後幽深靜謐的天空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對比。
作為一項精妙絕倫而又驚心動魄的民間絕技,「打鐵花」曾使面積不足1.5平方公里的西關一度萬人涌動、熱鬧非凡。
活動時間:正月十五
活動地點:淄川區
周村區周村芯子
「周村芯子」是一種獨特的民間表演藝術形式,是明清時期周村老藝人依靠發達的織機技術集體創造的,豐富宏偉壯觀,至今已有四百餘年歷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每年正月十四和十五將會在周村上演。周村芯子是一個獨有的藝術品種,由於表演和道具人物都簡潔、明快、朴實,生活氣息濃厚,逐漸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文藝民俗活動。
活動時間:正月十四、元宵節
活動地點:周村古商城
濰坊楊家埠「年畫之鄉過大年」
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是我國民間藝術的奇葩,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春節期間,楊家埠村以民風民俗為主題、年畫風箏為主導、遊客參與為時尚的慶新春過大年活動如火如荼。
春節期間,遊客可以詳盡了解木版年畫豐富的內涵及傳統的刻板、印刷過程,可以盡情觀賞馳名中外的濰坊風箏的描繪、扎制過程和如詩如畫的放飛場面。還可以與農民一起印年畫、扎風箏,游覽古店鋪一條街,體驗明清時期楊家埠畫店的繁榮景象。
活動時間:大年初一至正月十六
活動地點:楊家埠村
章丘市春節三德范扮玩
三德范村村民崇尚扮玩歷史久遠,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演繹精湛、氣勢宏大聞名遐邇,體裁廣泛,有說學逗唱、雜耍武打、舞龍玩師、高蹺抬桿等表演。每年正月初五過後村民便自動組織扮玩活動,群眾在欣賞芯子、旱船等傳統藝術同時,也看到了當地農民原生態的生活面貌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活動時間:正月初五後
活動地點: 章丘文祖鎮三德范村
德州德城區水獸旱船
德州素有「九達天衢」的稱號,京杭大運河通行境內,過去的漕運將南至江浙與北達京畿的文化連接起來。德州德城區「水獸旱船」巧妙的將《白蛇傳》中水漫金山的故事以秧歌和旱船的形式表現出來,凸顯南方文化與北方文化交融特點,且其表演形式多樣,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活動時間: 農歷正月十五
活動地點: 德州市德城區
山東春節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組織而成,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活動期間,表演者身著傳統戲,在腰鼓、小鐋鑼、大小釵的打擊樂中踩著高蹺穿街而過。
高蹺的隊列在街頭行進中,一般採用一字長蛇陣的單列,在繁華擁擠地段採用雙人並列隊形。在表演過程中不時有小旋風、花膀子、鷂子翻身、大劈叉等危險動作上演。由於踩高蹺詼諧有趣、聲情並茂,一向被山東人所喜愛。
活動時間: 農歷正月十一
活動地點:山東境內
海陽大秧歌
海陽大秧歌是一種集歌、舞、戲於一體的民間藝術形式,它遍布海陽的十餘處鄉鎮,並輻射至周邊地區,素以粗獷奔放、感情充沛、風趣幽默的表演風格著稱於世。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秧歌隊走村竄巷,拜鄉新,「拉大場」,「擺陣勢」,扭得個風風火火。
海陽秧歌除了扭擺出各種舞蹈姿勢外,還可以邊唱邊舞,有帶隊的唱,有扮相的唱,好不熱鬧。每當秧歌鑼鼓一響,男女老少便蜂擁而至,爭相觀看,牆頭、屋頂、樹上……處處擠滿人群,「沒有秧歌不叫年」,已成為群眾的一句口頭禪。
活動時間: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活動地點:海陽
昌邑永安村「燒大牛」
「燒大牛」是昌邑市東永安村於每年正月十四隆重舉行的儀式表演,活動以孫臏崇拜為旗號,主要包括如下程序:臘月初開始「扎大牛」,分散在各家進行;正月十三大牛扎制竣工,晚上舉辦本村文藝晚會;正月十四上午,舉行「游大牛」、「祭大牛」、「摸大牛」和「燒大牛」等活動,是整個節會的高潮。
作為東永安村年節期間的一種悠久的儀式傳統,「燒大牛」活動蘊含著多種村落知識,如傳說、扎制技藝、藝術表演、信仰等,同時,這一節會活動也寄託著民眾的真誠願望,是年節時段人們除舊布新意義的彰顯。
活動時間: 農歷正月十四
活動地點:昌邑市東永安村
(4)鄒城櫻花節擴展閱讀
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別名齊魯。
山東地處華東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西部為黃淮海平原,連接中原,西北與河北省接壤,西南與河南省毗鄰,南及東南分別與安徽、江蘇兩省相望;中部為魯中山區,地勢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為山東半島,伸入黃海、渤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畿,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均臨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
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有曲阜的孔子、鄒城的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滕州的墨子、軍事家孫子等,均出生於今山東。姜太公在臨淄建立齊國,成就了齊桓公、管仲、晏嬰、鮑叔牙、孫武、孫臏、鄒衍等一大批名人志士;齊國還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高等學府——稷下學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