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穿靴子的梅花鹿

穿靴子的梅花鹿

發布時間: 2025-04-23 09:45:27

A. 神農架林區生活著珍稀野生動物()a白熊b大熊貓c金絲猴d長臂猿

c
神農架林區的國家重點保護獸類共有17種,其中,一級保護獸類4種,二級保護獸類13種。
金絲猴
世界上鼎鼎有名的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由於它身披金灰色或金黃色的柔軟長毛,特別是背部的金色長毛可長達28厘米(根據華中師范大學的標本測量),彷彿穿一件金黃色的「披風「,故獲得了金絲猴的美名。金絲猴還有一個很典型的特徵是瞼龐呈藍色,面型純朴和藹,所以又稱為「藍面猴「;此外還長著一對朝天翹的鼻孔,所以又得了個「仰鼻猴「的美名。這個朝天長的鼻子給它增添了幾分憨厚稚氣的神情,使得它更惹人喜愛。金絲猴還長著一根根長的尾巴,便於它在陡峭山崖的林間跳躍時起平衡作用。
金絲猴是一種主要在樹上過群棲生活的猴子,偶爾也到地面活動。它們棲息在海拔500--3000米高山地帶的針闊葉混交原始森林甲。冬天雖然山上積雪很深,但它們身上長著的濃密體毛足以禦寒。猴群由幾十隻或幾百隻組成,群內老幼雌雄都有,過著有秩序的社群生活。猴群由身體強壯的雄猴擔任首領,稱為「首領猴「或「中心猴「,首領猴對群體的活動起支配和指揮作用。猴群在活動、覓食時,首領猴在樹頂層進行警戒,當出現敵害或異常情況時,首領猴發出驚叫聲,猴群聽到告警信息後,立即停止喧鬧,密切注視事態的發展,它們有的緊靠著大樹干,有的利用細枝、樹葉遮掩自己的身體。一旦敵害逼近時,首領猴立即率領猴群,分成小群,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撤離。待事態平靜後,林間十分寂靜,首領猴發出一聲長鳴,其他群猴發出回答信號,逐漸匯合,然後再按照原來的攀援路線繼續前進。猴群在行進途中,總是年輕力壯的雄猴領頭和壓陣,讓那些老猴和帶幼猴的母猴安全地呆在中間。
金絲猴是一種聰明、機靈、敏捷的猴子,它們能爬樹,善跳躍,常常先搖動一根樹枝,然後藉助樹枝的反彈力,一躍就是十幾米。有時候它們以「盪鞦韆「的方式攀援飛躍,行速極快,每小時可達40-50公里。
金絲猴的覓食活動在白天進行,大約在清晨和黃昏之前有2次大的覓食活動。主要以植物堅果、漿果、樹莖皮、嫩芽、嫩葉及花等為食,偶爾也食少許昆蟲和鳥卵。隨著環境和季 節的變化它們的食性也發生相應的變化。春、夏季主要以嫩芽、嫩葉、花及樹莖皮為食,秋、冬季主要以紅樺、華山松、巴山冷杉及青岡櫟等的果實、種子及樹莖皮為食。
中午12--14時之間,猴群處於休息狀態,它們結群於樹的中、下層休息,而首領猴卻始終在樹頂層的高枝上巡視。晚上在樹上投宿。
根據朱兆泉等1989-1990年調查的結果表明,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內的金絲猴有2個群體,共501隻。其中,金猴嶺群體342隻,棲息地面積85平方公里左右,猴群密度為4.02隻/平方公里;千家坪群體159隻,棲息地面積45平方公里,猴群密度為3.53隻/平方公里。據統計,神農架金絲猴群中成年猴和幼年猴的比例為1:1.51,出生率大於死亡率,屬於增長型種群。通過這些年來的保護和種群的繁殖,神農架金絲猴的種群數量又有了新的增長。
金絲猴在中國部分動物園進行了人工飼養展出,而在國外雖然展出的時間要比大熊貓晚得多,數量上少得多,但是它的受寵程度卻不亞於大熊貓。金絲猴是深受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喜愛的珍稀動物,必須進一步加強對它們以及它們生存環境的保護,使這一珍稀動物能在地球上世世代代繁衍下去。

獼猴
獼猴是人們最熟悉的一種猴子。山於它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所以在中國分布的范圍很廣泛。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因為這種猴子最初發現於印度的恆河畔,所以又叫恆河猴。
獼猴的個子不大,它的身體、尾、四肢都比較細長,面部和耳朵呈肉色,有的面部更紅一些。臀部坐著的部位沒有毛,有比較厚的硬皮且呈紅色。身上的毛大體上為棕灰色或棕黃色。有人曾經在雲南捕捉到一隻純白色的獼猴,這是由於遺傳基因突變而形成的白化型獼猴,為自然界之罕見。在神農架,一位動物學工作人員也曾在後河到陽日之間的野外考察中發現過花白色的獼猴。
獼猴也是一種過群棲生活的猴子,每隊幾十隻到上百隻不等,由身強力壯的大雄猴擔任猴王,支配和指揮著猴群的行動。獼猴在樹林中或在地面上活動,有時也在岩石和陡崖上休息,但為了避免敵害,睡覺和過夜都在樹上。
獼猴的性情活潑,常大聲喧嘩,吵吵鬧鬧,愛打群架。它們行動敏捷,善於攀援跳躍,還會在水中游泳。獼猴以野果、花、樹葉等為食,也吃昆蟲。獼猴善於適應人為的環境,喜歡到園林農田中去,有時還糟蹋莊稼。
由於獼猴的性情活潑,所以是動物園中逗人喜愛的觀賞動物。獼猴在生理上與人類比較接近,生命力強,容易馴養,因此現代生物學、醫學、太空科學研究有不少是以獼猴為實驗對象的。獼猴的用途廣泛,但它是國家保護動物,不能任意捕捉。所以,大力開展人工養殖便成了解決這個矛盾的好辦法。
神農架林區的獼猴主要在陽日、朝陽、宋洛、九沖一帶的中山地帶活動。根據1985年調查的結果它們大約有1000多隻,分為九沖和朝陽兩大群,其種群數量比較穩定,是神農架林區的一大寶貴動物資源。

華南虎
華南虎是僅分布於中國的特產珍稀獸類,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虎是亞洲最大的食肉猛獸,虎爪堅實、銳利帶鉤,而且還能伸縮;口內長著長達6-7厘米長的犬牙,還有像剪刀一樣的食肉齒,再加上一雙炯炯發光的眼睛,更顯得兇猛、威嚴;虎頭上的幾道黑紋,看起來就像一個「王」字,上述這些特徵加在一起,老虎便有了「百獸之王」的美稱。虎的體型大,頭圓,耳短,四肢粗大而有力,全身長著橙黃色並布滿黑色橫紋的毛,人們把這種毛色的特徵稱作「扁擔花」。
老虎多在疏林草叢的環境里活動,不會爬樹,但喜歡游泳,特別是夏天,常到溪水中浸泡消暑,因為虎缺乏汗腺,所以從不遠離水源。平時獨來獨往,沒有同定的巢穴,漫遊於山林間。雌、雄各有自己的領地,只在發情期間結合在一起,交配後再分開。產小虎時也沒有固定的巢穴,多生在避風的山岩間或草叢中。食物以草食性獸類為主,如小麂、斑羚、狍、野豬等。但主要以野豬為食,往往追逐野豬群或等待機會獵食。在有隱蔽的環境下,常潛行至一定的距離,然後突然襲擊,使被獵取的動物無法逃避。一般飽食一餐後可數日不食。虎很少主動襲擊人,遠遠見到人,一般都主動避開,但當虎受傷或母虎帶著虎仔時,就是另一回事了。
過去中國各省區都有老虎分布,在湖北省的西部和南部山區都有老虎分布,但由於長期過量的捕獵,以及虎棲息環境的破壞,現已在許多地區都消聲匿跡了。動物學家估計,中國野生的華南虎只有40-80隻,分散在若干個相距很遠的孤立地段中,全都承受著沉重的生境壓力,倖存的前景極為渺茫。華南虎的瀕危程度已大大超過中國特產珍稀動物大熊貓和金絲猴。
近幾年來在鄂西、鄂南有不少關於華南虎的訊息。如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內對金絲猴進行跟蹤觀察的人看到華南虎的足跡,聽到華南虎的吼叫產。具有一定狩獵經驗的人也在神農架看到華南虎的足跡。在湖北省五峰縣的後河省級自然保護區,有不少人看到華南虎的足跡。隨著全國動物普查科研項目的進行,查清華南虎在湖北的生存情況,將對挽救中國這一特產瀕危動物具有重要意義。


豹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它的形狀似虎,但比虎小得多。豹是一種美麗的動物,毛呈棕黃色,布滿圓形、橢圓形的黑環,黑環中空部分的毛也是黃色,出黑環狀似古錢,故又有「金錢豹」之稱。
豹是貓科動物中最敏捷、最兇猛的一種野獸。它的四肢矯健,善於跳躍,向上一跳,可達6米,縱身一躍可達10多米。別看它體型小,捕食時卻比虎更沉著、狡猾和兇猛,常獵食一些大中型食草獸類,如斑羚、小麂、野豬等。豹還善於爬樹,常上樹捕捉猴子和飛鳥,飽食之後在數米高的樹椏上休息。有時也襲擊小家畜及家禽。豹的捕獵本領很高,要麼埋伏在樹上,等獵物路過時,一躍而下,連抓帶咬,捕住獵物;要麼跟蹤在獵物後面,惜樹木的掩護,逐漸潛近,然後突然猛撲過上,咬住獵物的頸部;要麼潛伏在樹叢中,伏擊走近的動物。豹雖然兇殘,實際上也怕人,發現有人,早就遠避了。若偶爾傷人,則多是人、豹突然遭遇,或受到人的攻擊而引起的自衛反應。
豹主要生活在山區的森林或樹叢中,有固定的巢穴,其巢穴常建於樹叢、草叢或懸崖的石洞中。豹也是一種晚上出來活動的動物,傍晚或黎明時最為活躍,白天在樹叢中或岩洞中潛伏休息。除繁殖期以外,多單獨生活,在森林中獨來獨往。
豹在湖北省是一種廣泛分布的動物,在全省山林地區都有分布,在70年代以前,其數量比較多,70年代以後,數量急劇減少。豹在神農架林區的分布也很廣泛,如在苗豐、新華、長方等多個鄉鎮及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內都有分布。1975年曾經轟動一時的陳傳香豹口救兒童,赤手空拳打死一頭豹子的真實故事,就發生在神農架的桂竹園,至今還在廣為流傳。

梅花鹿
梅花鹿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這是一種中型的鹿,雄鹿有角,雌鹿無角。由於它夏天的毛呈紅棕色,其中,雜有顯著的白色斑點,形似梅花,故名梅花鹿。但是到了冬天,它的毛被上就沒有白色斑點了,而且原來紅棕色的毛也變成栗棕色的了。冬毛比夏毛厚密,還長有很多絨毛,以抵禦寒冷。
梅花鹿棲息於混交林、山地草原和森林邊緣地帶,群棲,常一二十頭在一起活動,棲息地比較固定。在沒有受到干擾的情況下,一般不改換棲息地,即使受驚外逃,多數不久便返回原地。一般在早晨、黃昏活動、覓食和飲水。雌鹿與幼鹿常在一起,雄鹿平時獨居,在交配期與雌鹿合群。以青草、樹葉、嫩芽、樹皮、苔蘚等為食。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喂以精飼料如豆餅、麩皮、高粱渣、玉米渣、豆類等;粗飼料有青草、各種樹葉、紅苕藤、花生秧、苜蓿等。
梅花鹿的全身都是寶,其經濟價值高於其他鹿類,它所產的鹿茸,為各類鹿茸中之最上品,價值最貴。梅花鹿是我國最早利用鹿茸制葯和馴養的野生動物之一。目前野生的梅花鹿已為數極少了,但目前全國有許多地區建起了養鹿場,對梅花鹿進行馴養繁殖,使這一珍稀動物得以保存和發展。
1987年10月8日,國家科委在通過專家考察論證的基礎上,贈送給神農架32隻黑龍江、吉林產的梅花鹿,從東北空運到湖北當陽機場,又於10日再乘汽車運往神農架林區九湖鄉大九湖村佔地5萬平方米的養鹿場落戶。
大九湖是一個山間盆地,四周高山聳立,中間低窪平坦,總面積36平方公里,其中,低窪平坦地有17平方公里,海拔1700餘米,有「高山平原」之稱。這里雨量充沛,水草豐茂,氣溫涼爽,日照充分,適合梅花鹿生活。近10年來,從東北引進的梅花鹿完全適應了大九湖的環境,它們不但在這里安家落戶了,而且還繁殖出不少後代。筆者曾於1996年在大九湖目睹這些引進和在那裡繁殖出來的梅花鹿,它們一個個膘足體壯,被毛光澤發亮,三五成群地不時隱現,爾後又很快地跑得無影無蹤。目前,神農架林區政府又引進資金建設大九湖,不久的將來,大九湖的梅花鹿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黑熊
黑熊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它全身的毛黑色而且富有光澤,還有一個很典型的特徵,就是胸部有一白色短毛構成的新月形橫斑,非常鮮明。黑熊的身體看起來比較粗笨,體重一般不到200公斤,個別的也有達到250公斤重的。其四肢粗大,趾端有黑色彎曲的爪,爪很強大,黑熊就是用它那粗壯的前肢和爪來進行自衛和攻擊的。
黑熊棲息在中、高山及深谷內的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等自然林中,一般多活動於海拔800--1600米之間,由於季節和食物條件的變化,有時也下到海拔500米或上至海拔3000米的林中取食。
黑熊為雜食性獸類,以吃植物為主,如嫩芽、嫩葉、草、各種果實和種子,也吃昆蟲如螞蟻及其他蟲蛹、小型動物,如松鼠、兔子、鳥及鳥卵等。黑熊還喜歡吃蜂蜜,樹林中野生蜜蜂的巢往往為黑熊所毀,有時連蜂帶蜜一起吃。靠近山邊田地上的農作物,如玉米、高粱、小麥等谷類和蔬菜也常為黑熊所盜食。當種植的果實成熟時,黑熊也會上樹盜食。
黑熊的視覺較差,但嗅覺和聽覺卻較靈敏。它善於爬樹,下樹時屁股向下,用足交互向左右兩邊移動。還能游泳,可橫渡急流。也可直立行走,像人那樣坐著。它的行動既謹慎,又緩慢。如果發現可疑的動靜,會立即逃跑或停下來,用後足站起,環視周圍,一旦有危險,即快速地逃入密林。黑熊很少主動襲擊人,但受了重傷或被人緊逼時,也會反撲。
黑熊有冬眠習性,其冬眠的場所多在密林深處的陽坡樹洞或岩洞里。在冬眠期間,一旦受驚醒來,出洞後再也不會回到原來的洞穴,可見它的警惕性之高。
湖北省黑熊資源的重點分布區,是以神農架林區為中心及相鄰的竹溪、竹山、房縣、保康、興山、巴東等縣的部分山區,此外,鄂西南以鶴峰縣為中心及相鄰的五峰、宣恩等縣也有少量分布。
「神農白熊」是在其他黑熊產區都沒有發現過的白化型黑熊,從50年代至今,在神農架已先後發現過10-20頭這種白化型黑熊,已引起科學界的重視,很值得深人研究。
黃喉貂
黃喉貂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因前胸部具有明顯的黃橙色喉斑而得名。由於它喜歡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稱。此外,還有黃猺、黃腰狸、黃腰狐狸、青鼬等不同的名稱,根據黃喉貂的體形和毛色特徵取這些名稱還是很有道理的。
黃喉貂的體形細長,像個圓筒,尾巴很長,大小如小狐狸。它的頭較尖細,四肢雖然短小,但卻強健有力,前後肢各有5個趾,趾爪粗壯尖利。頭及頸背部、身體的後部、四肢及尾巴均為黑色,而身體的中部(包括腰部)呈黃褐色。
黃喉貂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對所棲息的環境並無嚴格的要求。它以食物及隱蔽為主要條件而多活動於森林中。這種食肉動物的性情兇狠,常單獨或數只集群捕獵較大的草食動物。其行動快速敏捷,尤其是在追趕獵物時,更加迅猛,在跑動中還能進行大距離的跳躍,它還具有很高的爬樹本領。常在白天活動,但早晚活動更加頻繁。行動小心隱蔽,視覺良好。當在林中巡遊時,如聞異聲,必先止步,窺聽響動,有時還靜伏樹極間,觀察地面的動靜,如系可捕的獵物,則跳下撲殺之。
黃喉貂是典型的食肉獸,從昆蟲到魚類及小型鳥獸都在它的捕食之列。小獸中,常捕食在樹上活動的松鼠及鼯鼠。此外,除捕食幼鳥外,還捕食大型的野雞類,如環頸雉、勺雞、白鷳等。還可合群捕殺大型獸類,如小麂、林麝、斑羚,甚至小野豬。除動物性食物外,也採食一些野果、漿果。
黃喉貂在湖北全省山區都有分布,在神農架林區的分布也很廣泛。原來的數量也比較多,但隨著被捕食動物的減少,它們的數量也相應的減少了。
水獺
水獺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一種常見的在水域生活的動物。它的身體不但長,而且呈扁圓形,頭部寬而稍扁,吻部短而不突出,裸露的小鼻墊上緣呈「W」形。眼睛圓而且稍突出,耳朵很小,耳和鼻孔都長有小圓瓣,潛水時可以緊緊關閉,防止水浸入。四肢粗短,趾間有蹼,趾爪長而稍銳利,能像鴨子那樣在水中游泳和潛水。尾巴扁平,長約為體長的一半。體毛較長而緻密,背部的毛呈咖啡色而且有油亮的光澤,腹面的毛色較淡。
水獺棲息於湖泊、河流和溪水中,特別喜歡生活在兩岸林木繁茂、水流較緩、水的透明度較高、水生植物不多而魚類又較多的河、湖、江灣的岸邊。大面積的沼澤地、池塘及養魚較多的山區水庫也常有水獺活動。水獺多穴居,其巢穴築在靠近水邊的樹根、樹墩、蘆葦和灌叢下,或利用狐、獾、野兔的舊巢,加以修補。洞穴一般有兩個洞口,出入的洞口一般在水面以下,另一洞口伸出地面,為氣洞,以利空氣流通。棲息的主洞寬闊,常鋪有少許乾草樹枝。
水獺日隱夜出,白天很少露面,夜晚出來活動,特別是有月亮的夜晚,活動更加頻繁。在陸上行走時,一起一伏,呈波浪狀匍匐前進,邊走邊回頭,顯出一副奇特的模樣。水獺的聽覺和嗅覺都很敏銳,它的眼睛具有與一般動物不同的特殊結構,以適應水和空氣的不同折射性質,使它在水中仍保持敏銳的視力。它們有驚人的游泳技術,趾間有蹼的四肢,就像倆只強有力的槳,使它能在水中以很快的速度追捕逃遁的魚類。扁闊的長尾巴,就像船舵一樣,控制著它的游泳方向。所以,水獺能在水中忽前忽後、忽左忽右,翻滾自如,能在水中一口氣潛游 6--8分鍾,然後將鼻孔伸出水面換氣。水獺還能直立身體踩泳,使頭和頸部露出水面,以觀察水域以外的動靜。
神農架山體是長江幹流和漢水的分水嶺,其水系十分發達,在這些水系中,水獺的分布十分廣泛,原來的數量比較多,但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如根據神農架皮毛收購紀錄,50年代近3萬張,60年代下降到近2萬張,而70年代僅近1萬張了。水獺皮是人所共知的珍貴毛皮,其外觀華麗,手感輕微,皮板堅韌,底絨豐富,幾乎不為水所濕,能御嚴寒。神農架水系具有繁育水獺的良好條件,要加強對水獺資源的保護,以維持其自然種群的穩定。
金貓
金貓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一種大型野貓,其貌似小豹,體重10-15公斤。這種野貓的體色和斑紋變化很大,大致可以分為三種色型。毛色為亮紅色的稱為紅金貓,灰棕色或暗灰褐色的稱為灰金貓,這兩種背面沒有任何斑點,僅在四肢上部及身體的腹面略現模糊的斑點或斑紋。第三種叫做花金貓,這種金貓的毛色雖然也呈灰棕色,但與灰金貓不同的是,它除了四肢和腹面有斑點外,在背面也布滿了不規則的環斑。上述3種色型的金貓雖然在毛色上存在明顯差別,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如面部的斑紋一致,頸背部都呈紅棕色,背中線的毛色深或有縱紋,耳背面都是黑色,尾均為二色,背面似體色,腹面淺白色,尾末端都是白色。
金貓是一種夜間活動的動物,它善於爬樹,但主要在地面捕食。它的聽覺很好,在貓類中是外耳活動最靈活的一種,可以收聽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動靜。其性情凶野、勇猛,故有「黃虎」之稱。主要捕食鼠類,也吃鳥類、兔以及麂和麝等小型食草動物,並且盜吃家禽,有時還襲擊羊和牛犢等。
林麝
林麝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它是鹿類動物中體形最小的種類之一,體重不過10公斤左右。林麝的外形特徵是雌、雄麝都不長角,雄麝的上犬齒發達,長而尖,露出口外,呈獠牙狀。它的後肢比前肢長1/3~1/4,所以站著的時候後部明顯的比前部高。它的尾巴很短,四肢細長,蹄子比較狹而尖,耳朵長而直立。毛粗硬、曲折呈波浪狀,容易折斷,呈深棕色。毛色上一個很明顯的特徵是在頸部的兩側各有一條比較寬的白色帶紋,一直延伸到腋下。雄麝的鼠蹊部有麝香腺,能分泌麝香。
林麝是一種典型的林棲動物,棲息於多岩石或大面積的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以樹葉、嫩枝、地衣、苔蘚、雜草及各種野果為食。它是一種膽小懦怯、性情孤獨的動物,白天休息,早晨和黃昏才出來活動。平時雌雄分居,過著獨居的生活,而雌麝常和幼麝在一起。它的視覺和聽覺靈敏,遇到特殊的聲音即迅速逃離或隱藏於岩石中。林麝能輕快敏捷地在險峻的懸崖峭壁上行走,能登上傾斜的樹干,站立於樹枝上,還善於跳躍,能從平地跳起2米以上。
麝香的香氣醇濃,經久不散,早已聞名於世。它是配製高級香水、香精的定香劑,又是刺激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劑,用來配製多種蘇醒和強心等急救葯物,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葯用價值。
林麝在湖北省分布於西部山地。在神農架林區,過去的數量很多,從其毛皮收購統計數字看,50年代約 4萬張,60年代約 1.2萬張,70年代為 8.7萬張。這些數字一方面反應出神農架林麝的數量多;另一方面又反應出獵捕量的大幅度上升,致使這一資源受到破壞的情況。1964年神農架陽日土產交易會上展示的最大麝香包為 200克重,但到後來,香包僅重10克。1980年調查發現,神農架黃堡坪一獵戶手中曾存放有2-2.5公斤麝香,這又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出過度捕獵的情況。為了保護神農架的林麝資源,1985年,神農架林區黨委、政府和人大就採取了禁獵的緊急措施,並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目前神農架的林麝資源量已有大幅度上升。
我國從60年代開始就進行麝的人工馴化、養殖和人工取香的試驗,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在麝的養殖業中取得了很多經驗,特別是我國北方這方面的工作開展得好,為野生麝資源的保護和這一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徑。
鬣羚
鬣羚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因為它的頸背部至肩背部有灰白色的鬣毛,倒垂下來,足足有20厘米長,所以稱為鬣羚。因外形看起來有點像大頭山羊,所以又叫「明鬃羊」。又因這種動物的模式標本得自蘇門答臘島的緣故,所以又叫做「蘇門羚」。它的體重有100-140公斤重。除了頸背部具有長鬣毛的特徵外,這種動物的雌、雄都有角,角短而尖。另外,它身體上毛的顏色比較深,但四肢膝蓋以下至蹄部的毛顏色比較淡,呈棕黃色,老遠看上去,就好像穿著棕黃色的靴子一樣。
鬣羚隱居於高山的懸崖峭壁、其他動物不易到達的林間。靠謹慎和走險路來躲避豺、豹等主要天敵,下山尋找食物或飲水以前,總要站在險岩頂上或斜坡邊緣,長時間地凝視山下溪谷,在確認安全之後才下山。一旦遇險,能在險峻的亂石山崖奔走跳躍,還能借岩壁的凹凸不平,躍上數米高的陡壁。
鬣羚在神農架林區主要分布在人煙稀少的崇山峻嶺之中,由於加強了保護,其種群數量比較穩定。
斑羚
斑羚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因形似山羊,所以又叫做「青羊」。體重有25-35公斤,雌雄均有角,角小,呈黑色,基部有皺紋,與鬣羚的角相似。被毛松軟而厚,冬毛呈灰黑色或深棕色,夏毛色較暗。背中線有一條黑色的縱紋,但無鬣毛。其下喉部有一塊明顯的淡黃色大斑,四肢的膝蓋以下至蹄也呈淡黃色。
斑羚棲居在較高的山林中,常在山頂的岩石堆、人們不易到達的地方活動。冬季常在有陽光的山岩坡地曬太陽,夏季多隱身於樹蔭或岩崖下休息,其他季節常置身於孤峰懸崖之上,早晚才下山覓食。常單獨活動,偶見有成小群的。以各種樹葉、嫩枝芽及雜草為食,發現安全的飲水處後,幾乎每天定時到達。它的攀登跳躍本領不亞於鬣羚,動物園飼養的斑羚,也有見高即上的習性,能躍過1.8米高的障礙物。
斑羚在神農架林區的分布和棲息環境與鬣羚相似,由於加強保護,其種群數量也比較穩定。
來源:神農架旅遊網

熱點內容
新密市花店 發布:2025-04-23 14:10:14 瀏覽:743
烏銀梅花 發布:2025-04-23 13:50:08 瀏覽:400
百合a8全網通手機參數 發布:2025-04-23 13:46:22 瀏覽:226
各類花卉畫 發布:2025-04-23 13:21:53 瀏覽:834
蘭花塑料花盆價格 發布:2025-04-23 13:11:02 瀏覽:270
宿根花卉照片 發布:2025-04-23 13:02:34 瀏覽:574
海棠花未開免費閱讀 發布:2025-04-23 12:47:39 瀏覽:418
大疙瘩臘梅盆景圖片 發布:2025-04-23 12:23:30 瀏覽:203
情人節與我無關圖片 發布:2025-04-23 12:22:40 瀏覽:746
日本插花步驟 發布:2025-04-23 12:15:48 瀏覽: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