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清朝梅花碗

清朝梅花碗

發布時間: 2025-04-24 06:33:36

⑴ 清代有哪些烹飪食譜

由於宮廷的特殊地位,逐使食俗定規詳盡。其食風又與民俗和地區有著很大的聯系,故,臘八粥、元宵、粽子、冰碗、雄黃酒、重陽糕、乞巧餅、月餅等儀器在清宮中一應俱全。麗人獻茗:福建烏龍乾果四品:奶白杏仁 柿霜軟糖 酥炸腰果 糖炒花生蜜餞四品:蜜餞鴨梨 蜜餞小棗 蜜餞荔枝 蜜餞哈蜜杏餑餑四品:鞭蓉糕 豆沙糕 椰子盞 鴛鴦卷醬菜四品:麻辣乳瓜片 醬小椒 甜醬姜牙 醬甘螺前菜七品:鳳凰展翅 熊貓蟹肉 蝦籽冬筍 五絲洋粉 五香鱖魚 酸辣黃瓜 陳皮牛肉膳湯一品:罐煨山雞絲燕窩御菜五品:原殼鮮鮑魚 燒鷓鴣 蕪爆散丹 雞絲豆苗 珍珠魚丸餑餑二品:重陽花糕 松子海羅干御菜五品:猴頭蘑扒魚翅 滑熘鴨脯 素炒鱔絲 腰果鹿丁 扒魚肚卷餑餑二品:芙蓉香蕉卷 月餅御菜五品:清蒸時鮮 炒時蔬 釀冬菇盒 荷葉雞 山東海參餑餑二品:時令點心 高湯水餃燒烤二品:持爐烤鴨 烤山雞 隨上薄餅 甜面醬 蔥段 瓜條蘿葡條 白糖 蒜泥膳粥一品:臘八粥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告別香茗:楊河春綠
希望你能喜歡我的答案???啊哈哈

⑵ 《慎德堂款瓷器年代及背景》

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道光皇帝要求慎德堂的日用品上,均帶有「慎德堂制」的標志。道光皇帝統治時期,清王朝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特別是道光二十年(1840)鴉片戰爭爆發後,中國社會逐步進入半殖民地時期,加之天災人禍。

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國家日趨貧困。由於國家財政的拮據,使景德鎮官窯瓷器的生產每況愈下。在清宮舊藏品中,道光朝的瓷器庫藏數量較之乾隆、嘉慶朝有了大幅減少,在數量不多的道光朝瓷器中,絕大部分又是沿襲前朝的傳統品種,並無創新之作。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部門」景德鎮御窯廠卻傾全國之力,為慎德堂燒造了一大批能夠代表當時制瓷最高水平的慎德堂款瓷器,作為道光皇帝的私人御用瓷器。

(2)清朝梅花碗擴展閱讀

慎德堂款瓷器

1、慎德堂款粉彩方水盂

造型輕巧,製作精良,畫工清麗脫俗,色彩淡雅柔和。底部有紅彩「慎德堂制」四字。慎德堂是清代道光皇帝讀書理政的地方,故有「慎德堂制」款的瓷器正是道光皇帝的御用瓷器。

2、清宣統粉彩夔鳳紋碗

碗撇口,弧腹,圈足。碗內白釉光素,外口沿和近底處各飾金線一周,腹部以粉彩繪夔鳳穿花紋。外底青花書「大清宣統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此碗器形周正,線條柔和,用紫、紅、藍、粉、黃、綠設色,色彩艷麗。

⑶ 清代瓷器各時期的主要特徵

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皇帝重視,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愛好與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製作技術高超,裝飾精細華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國陶瓷史上光耀燦爛的一頁。

順冶經歷17年。

清順治 青花「加官進爵」圖盤

順治時期所燒制的瓷器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不被人們重視與認識,歷史上文獻記載也不多。

故這一時期的無款瓷器常被籠統地稱為「明末清初」瓷,或者把明末崇禎青花瓷歸為順治青花,或者將順治青花瓷中質地細膩、青花發色翠藍的「上品器」歸為康熙時期。

康熙經歷了61年。

清康熙 天藍釉獸面紋螭耳尊

康熙朝的瓷器是清代景德鎮瓷器的重點之一。無論從造型,品種,釉色彩繪諸方面,康熙制瓷都具有較高水平。

從造型看,挺撥硬朗,雄奇魁偉者頗多。尤其是大件琢器,小件作品中,細巧秀麗者也不在小數。康熙官窯瓷的主要特色在於顏色釉方面。

康熙早期以此為主。康熙晚期創燒了琺琅彩和粉彩。青花在早中晚期有許多不同風格的作品。其中以「翠毛色」和「寶石藍」為最隹。

雍正經歷13年。

清雍正 青花釉里紅松竹梅紋瓶

雍正時期被認為是清季盛世之一,其瓷器生產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製作之精冠絕於各代。總體風格輕巧俊秀,精雅圓瑩。

這一時期的粉彩最為突出,大肆盛行,從而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為釉上彩的主流。雍正粉彩不僅白地彩繪,還有各種色地彩繪,如珊瑚紅、淡綠、醬地以及墨地等。

乾隆經歷61年。

清乾隆 粉彩開光鏤空花卉紋燈罩

乾隆朝是瓷器燒造的集大成時期,也是清代景德鎮達到極盛的時代。這一朝的官窯瓷以豐富,多彩的品種和製作精美而著稱於世。

由於乾隆元年至二十年,依然有唐英等卓越的督陶官和大批管理人才與能工巧匠。乾隆早期官窯瓷的燒造與雍正朝官窯的燒造水平幾乎不相上下,如果不施款,很難區分前後。

從品種看,除了琺琅彩是官窯在宮廷加工燒制外,其佘品種也有仿製。當時有所謂的「官古瓷」和「假官古瓷」等品種,實即是民窯所燒的上等瓷器,這類作品不斷在當地燒制。

從整體看,他們的製作水平在官,民窯之間,是乾隆民窯的代表作品。

鴉片戰爭之後,戰亂很多、政局動盪、外資入侵、市場縮小,景瓷生產也受到嚴重推殘。延續500多年的御器廠也隨著清祚的傾圯而壽終正寢。

嘉慶經歷24年。

清嘉慶 粉彩籟瓜紋碗

景德鎮制瓷已明顯不如乾隆朝。本朝留存下來的嘉慶官窯傳世品數量相對減少,而且製作質量不十分高。

嘉慶朝早期官窯均落款「大清乾隆年制」。直至喜慶四年,乾隆「駕崩」。一切才從頭開始。這是一種傳說,嘉慶朝品種比前朝大大減少,各種品種風格基本與乾隆朝瓷器相似,創新之作極少。

道光經歷30年。

清道光 珊瑚紅地白梅花紋蓋碗

在清代景德鎮瓷業歷史上,道光朝經歷了不少波折。無論是瓷器造型還是釉彩方面和製作方面,都有一種不盡人意的草率作風。不過作為一個時代的代表,道光官窯依然有著其自身特色。

同前朝嘉慶和以後幾朝的作品綜合比較,仍相當出色。不少作品甚至遠勝過嘉慶朝瓷器。道光官窯分兩種類型,一種六字款。「大清道光年制」。一種是「慎德堂制」款器。

從製作品看,彩瓷質量高於顏色釉瓷器。這是因為顏色釉在嘉慶朝已趨衰落,此時已回天無力。而彩瓷則如終是乾,嘉以來主流產品。從工藝看彩瓷屬於低溫繪彩,相對易製作。因而理當然地優於顏色釉。

青花瓷在青料呈色,繪畫等方面依然保存著前朝風格。有些作品可與乾隆瓷並駕齊驅。從整體看,「慎德堂制」款器製作質量普通較高。所以「慎德堂制」官窯款似乎更值得後人珍視。

咸豐經歷10年。

清咸豐 青花竹石芭蕉紋玉壺春瓶

景德鎮陷入戰亂。咸豐初年,太平軍在長江江西的廣泛活動,使御窯場燒造的部分瓷器無法運出江西。咸豐五年,太平軍石達開等在江西與清軍作戰。景德鎮御窯廠在戰亂中被迫停燒。

傳世的為咸豐景德鎮官窯瓷應為咸豐五年前燒造。這一階段,似乎可看成是清代中期與晚期瓷器的分野了。

同冶經歷了13年。

清同治 粉彩歲朝嬰戲果盤

經歷了咸豐朝激烈的戰亂之後,至同冶五年。景德鎮御窯廠終於恢復了燒造。由於連年戰事。當地窯業元氣大傷。景德鎮御窯廠官窯瓷器的燒造僅僅為勉強應付朝廷的一種公務。

至於同冶民窯瓷,更是粗製濫造。僅僅維持著商品瓷的燒造質量。由於本朝官窯恢復於同冶五年,因而可以推斷,傳世同冶官窯瓷均為五年後產品。

從咸豐五年至同冶五年,共歷十年,經過這十年停燒,景德鎮官窯瓷的製作風格起了較明顯的變化,最突出的變化是同冶官窯瓷與以後的光緒,宣統瓷有許多相似之處,與道光,咸豐瓷共同越來越少。有明顯的近代瓷特徵。

無論是青花,顏色釉,彩瓷看均與光緒,宣統瓷器接近。許多作品如不施款,難區分¨同¨,¨光¨。同冶朝民窯瓷器中,無款器佔有一定比重。而篆款者幾乎都為圖章款。

許多款識上未書¨大清¨二字。有的寫成¨大清年制¨。有的人寫干支款¨某某年制¨有人以為這類缺朝號者是同光間作品,同治朝品種藍本與前朝相同。但質量繼續下降。近代瓷特徵明顯。

光緒經歷34年。

清光緒 黃地粉彩萬壽無疆紋奓斗

光緒朝距今僅100年多,光緒末年距今不足百年。這一時期燒造的瓷器數量很大,傳世品也極為豐富,品種也十分豐富。其間有許多書本朝官款。有落慈禧寢宮「儲秀宮」和「大雅齋」款的作品。

由於光緒朝距今較近,傳世瓷器的品種,數量均十分豐富,可以認為與傳世的歷朝歷代官窯瓷相比。傳世光緒官窯瓷器的數量可能最多。從製作的質量看,比同冶官窯瓷器略勝一籌。

光緒朝景德鎮民窯業是異常活躍。在一種崇古,仿古之風影響下,當地民窯中大量出現了仿明永樂,宣德,成化及後朝的仿品。清康熙,雍正,乾隆以後至嘉慶,道光等朝官窯瓷。許多仿品的亂真程度相當高。

光緒朝瓷器與前朝基本相似。仍是以粉彩,青花為主流。

宣統經歷了4年。

清宣統 宣統款仿鈞窯變釉杏圓瓶

宣統朝距現代僅一步之遙。本朝燒造成量可能有限,品種也不多。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顏色釉器等。

從傳世品看。宣統官窯瓷燒造質量均較高,不管品種,樣式,釉彩皆仿前朝。與光緒器基本相似,但同類作品製作比光緒器精細。宣統民窯瓷器在傳世中出現較小,這並不是燒造少,本朝燒造僅3年。

但距今時間近,損毀面不致太大。因而必有許多器物存世,由於許多的瓷器不落款,所以在鑒定中可能被劃歸光緒或民國。宣統朝瓷器無特別創新,但彩瓷新品種淺絳粉彩在光緒流行後,此時仍繼續發展,還燒造了停燒已久的琺琅彩瓷器。

⑷ 清代漆器的特點有哪些

清王朝在康、雍、乾三朝的工藝美術品,如玻璃器、瓷器、琺琅器、金銀器、玉器、漆器等,無不製作精美,裝飾華麗,體現了清代「康乾盛世」的氣魄和時期特點。

僅就漆器而言,在清朝康、雍、乾時期進入漆器發展的黃金時期。最能代表清代漆器製作水平的是清官造辦處製作的漆器,其中,清代製作的一色漆器有朱漆、黑漆和金漆等。

黑漆與朱漆是漆工藝中最常用的裝飾手法,也是漆工藝中製作最多、最普及的品種。

黑漆與朱漆是伴隨著漆工藝的產生而出現的,清代繼承了這一具有幾千年歷史的傳統工藝,製作了許多黑漆與朱漆的器物。

清代製作的黑漆與朱漆器以具有實用價值的器物居多,黑漆有圓腿書桌、條桌、膳案、香幾、硯盒、捧盒、筆管等;朱漆的有書桌、痰盂、香盒、捧盒等。

這一類漆器雖無任何裝飾與花紋,卻以其優美的造型和純正的漆色取勝。其中清乾隆年間製作的脫胎朱漆盤、蓋碗、盒,是朱漆中的代表作。

金漆就是在器物上貼金的做法。貼金的方法有貼金、上金、泥金。清代以金漆製成的漆器最著名的就是陳設在太和殿象徵皇權威嚴、神聖的金漆龍紋寶座、屏風等作品。在清代以金漆為地的漆器製作較多,其上又加其他的裝飾工藝,如描金、描銀、描漆等。

描金漆有黑漆描金與朱漆描金兩種。屬於清早期的描金漆器較少,雍正、乾隆時期曾製作了大量的描金漆器。

乾隆時期的描金漆器不僅數量多、器物造型變化多,而且黑漆描金、朱漆描金兼而有之,也有少數的紫漆描金、罩金漆等。

罩金漆應稱為「描金罩漆」,一般是在描金花紋上再罩一層透明漆,仍可看到描金花紋。這種技法在明晚期漆器中已有,以盤居多。

清代繼承了這一髹漆傳統,製作的器物仍然以盤為主,描繪山水景色,或花卉配以詩句。罩金漆既保護器物的金色不被磨損,又使花紋區別於描金,別具特色。

如乾隆黑漆描金開光方勝式盒,長36.7厘米,寬19厘米,高3.7厘米,雙方勝形。通體黑漆地,施彩金象描金及灑金地花紋。雙盤心均隨形開光,內繪山水人物、亭台樓榭景色,盤邊飾花卉錦紋。

盤外繪菊花、石竺、梅花、牡丹蘭花等團花紋。盤底髹黑光漆,描金折枝花卉,描紅漆紋理,用筆簡練,花紋工整秀麗。外底中心有雙方圈楷書描金「乾隆年制」雙行款。

在描飾類漆器中,除了描金,還有描漆與描油。描漆是早期漆器中最常使用的漆工藝,即在光素的漆地上用各種色漆繪出花紋的做法,又稱「彩漆」、「描彩漆」。

清代漆器中具有清早期風格的描彩漆有牡丹紋長方幾。清雍正時期的描彩漆作品較多。清乾隆時期描彩漆製品相對減少,帶有款識的作品較少。

漆畫也是描漆的一種,只是色彩更為單純更為寫意。它是用一種顏色漆在漆地上描繪花紋,再用黑漆、金漆或其他色漆勾描紋理。

描油是以油代漆,在漆器上畫出花紋的做法。描油與描漆的不同處是描油可以調制出任何顏色,色彩變化多,紋飾絢麗多彩。

描金彩漆是描金與描彩漆兩種漆工藝的合稱。清代漆器的特點之一就是多種漆工藝的綜合運用,即在一件器物上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漆工藝。

清代的描金彩漆作品數量比較多,造型豐富多彩,有實用品和觀賞品兩大類。一般均以描金勾勒紋飾的輪廓及細部紋理,以彩漆描飾花紋,既金碧輝煌,又斑斕絢麗。用描金彩漆製成的漆器有盤、盒、杯、瓶、筆筒、幾等。其中盤有葵瓣式、海棠式、菱花式,盒有萬字盒、壽字盒、八角盒、葫蘆盒、六瓣盒等。

戧金彩漆是「戧金」和「彩漆」兩種工藝同時施於一器之上。戧金彩漆有兩種:一種是「戧金填彩漆」,一種是「戧金描彩漆」。

這兩種方法製成的漆器在清代同時存在,都是用「戧金」勾勒出花紋圖案的輪廓及枝葉的細部紋理。

清代最早的戧金彩漆是康熙時期的器物。其中有戧金雲龍紋方幾、戧金雲龍紋炕桌和戧金雲紋葵瓣式盤等。清康熙戧金彩漆作品有的直接在漆地上飾花紋,有的則做成填漆錦紋地,在錦地之上再飾花紋。它們在製作工藝上雖有繁簡之別,但從器物的裝飾效果看,當以後者更佳,似「錦上添花」。

清乾隆時期的戧金彩漆器物造型豐富,裝飾富麗堂皇,並在器物底部依據所飾圖案的內容為器物定名。例如,雙鳳長盒、吉祥圓盤、八仙長盒、鶴鹿長盒、瑞草圓盒、如意宮盒、雙喜方盒、菱花鳳盒、海棠仙盒、萬福鳳盤等。從其所定器物之名可以看出,大都是與長壽、祝福有關的吉祥圖案。

此外,還有戧金彩漆壽春盤、銀錠式盒、魚式盒、桃式盒、雲龍菊瓣盒、六瓣式盤等,均以其奇特的造型和富於變化的圖案取得了形式和內容的協調統一。這類製作講究的工藝品是清乾隆以後漆器工藝無法企及的。

清代的嵌螺鈿工藝在繼承明代傳統的基礎上有了長足的發展。嵌螺鈿漆器的數量增多,造型豐富。既有大件的傢具,也有小件的盤碗;既有嵌厚螺鈿的,也有嵌薄螺鈿,並出現了鮮艷的襯色螺鈿。

清代的嵌螺鈿漆器有純嵌螺鈿的,也有與其他工藝如描金、彩漆等相結合的。

清代嵌螺鈿漆器中最早始於清康熙時期,其中黑漆嵌螺鈿平頭案、黑漆嵌螺鈿龍紋箱、黑漆嵌螺鈿書格、黑漆嵌螺鈿職貢圖盒,均是清早期嵌螺鈿漆器的精品。

如康熙黑漆嵌五彩螺鈿山水花卉書格,高223厘米,寬114厘米,縱57厘米。書格本為一對,楠木胎,方角,格4層,每層板下用3根穿帶承托,最上層頂板穿帶安在板上。最底層四足間加牙條、牙頭。書格周身髹黑退光漆,漆上以五彩螺鈿和金、銀片托嵌成136塊66種不同的花紋圖案,其中包括8種人物山水、22種花果草蟲、36種錦紋。是至今所見裝飾錦紋最多的實物書格,四腿鑲鑿銅鍍金筒狀包角。

下面第二層中間穿帶刻「大清康熙癸丑年制」款。做工精細,圖案豐富,色彩絢美,特別是所嵌螺鈿、金銀片極薄。在狹小的面積上做出十幾個單位的錦紋圖案,顯示出極高的工藝技巧。

清代雕漆以乾隆時期製作的最多,有剔紅、剔黃、剔彩、剔黑、剔犀等品種,雕漆作品的范圍幾乎涉及宮廷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其中典章禮儀品有寶座、屏風、如意等;傢具類有桌、椅、綉墩、幾等;陳設品有瓶、花觚、尊、插屏、天球瓶、爐瓶盒等;文房用品有筆筒、成套文房用具、筆管、筆匣等,還有大量製作精美的珍玩。

如乾隆剔紅《洗桐圖》寶盒,高12厘米,口徑29.6厘米,盒通體髹朱漆,蓋面隨形開光,內雕天、地、水錦紋為地,上壓雕流雲、山石、修竹、曲欄、梧桐,一老者端坐於院中,一童子侍立於後,另3個童子正在洗擦梧桐樹。盒壁上下各五開光,分別雕牡丹、菊花、梅花、荷花、月季等花卉紋,開光外雕雜寶紋,口緣雕回紋。

盒內及底髹黑漆,蓋內有填金「洗桐寶盒」器名款,底刻「大清乾隆年制」楷書款。

清乾隆年間,養心殿造辦處仍設有「油漆作」,負責製作皇家使用的各種漆器用品。御用雕漆卻不是在造辦處製作的,而是在蘇州製作的。清官檔案中有明確的記載。

清代雕漆繼承了明代嘉靖和萬曆時期的風格,不善藏鋒,刀痕外露,雖有磨工,但遠不如明早期那般圓潤光滑。盡管如此,清代前期雕漆工藝在表現形式之豐富、雕刻之精細等方面仍然超越了前代,達到歷史的峰巔。

如太和殿金漆雲龍紋寶座,即皇帝穿朝服所坐的龍椅,通高172.5厘米,座高49厘米,寬158.5厘米。座前腳踏高30厘米。寶座有個「圈椅」式椅背,由金絲楠木製成,上面刻有形象生動的蟠龍。寶座「圈椅」由中間向兩側逐漸走低。靠背背板平雕陽文雲龍。

整個寶座從上到下都有相應的花紋圖案,共有13條金龍盤繞。整個寶座外髹金漆,顯得金光燦爛,富麗堂皇,是紫禁城也是當時全國最大、最高檔次的禮制用具。

清嘉慶雕漆有一件帶有款識的《羲之觀鵝圖》筆筒,其刀法、圖案風格均保持有清乾隆時期的特點。

觀鵝圖筆筒通高14.8厘米,口徑10.2厘米。筆筒窄折邊口,平底,附座。筒外壁壓雕山水亭榭、人物樹木。畫面中清水一池,游鵝泛波,一老者坐於池畔榭中觀看水中游鵝,小橋之上有兩人行走,隨行其後的童子懷中抱琴,是為攜琴訪友之意。

景物雖多,但層次清晰,意境恬淡深遠。器物上刻幾種錦地以示不同的空間。底部髹黑漆,中心鐫篆書「嘉慶年制」4字款。

此筆筒漆層較厚,雕刻刀法精密,棱線深峻有力,紋飾清晰醒目,色澤艷麗。其刀法及圖案風格均保持著乾隆時期雕漆的一些特點。

此筆筒為現知唯一嘉慶款的雕漆作品,對於研究乾隆以後雕漆工藝的發展變化及嘉慶時雕漆的風格特徵均極有價值。

清嘉慶以後,雕漆工藝日趨衰落。清光緒時技法失傳,慈禧太後六十壽辰時令蘇州承辦漆器,唯雕漆一項無人能製作。

清代漆器的發展得到了皇帝的推崇,因此在宮內,漆器應用非常廣泛,已經滲透到宮廷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各地官員也將漆器作為重要貢品進貢朝廷。

清代造辦處集中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具有雄厚的物質基礎。由於不惜工本,所以製作出的漆器華麗精美,代表了清代漆藝的最高水平,同時也體現了皇家的藝術風格及審美情趣。

如清黑漆嵌螺鈿五子奪魁盒,高6.8厘米,口徑16.8厘米,圓形,平頂。黑漆地嵌薄螺鈿間貼金。蓋面梧桐下,一婦人倚坐於石桌旁,觀五子嬉戲庭前。盒內嵌白玉十二屬相及冊頁「御制壽民詩」。

除了造辦處,全國還有許多地方也製作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漆器,如揚州的鑲嵌漆器、福建的脫胎漆器、山西的款彩漆器、貴州的皮胎漆器等,還有蘇州、杭州、四川、廣東、北京等地也都製作了各具特色的漆器。

歷史上揚州是重要的漆器製作地。到了清代,揚州是著名的商業城市,玉器和漆器享譽全國。

揚州漆藝最高成就的是百寶嵌工藝。盧葵生便是揚州著名的髹漆藝人,精於百寶嵌工藝,盧氏作品以文房用品居多,如漆硯盒、漆壺、筆筒、果盒、套盒、臂擱、琵琶等。

清代的福建以製作脫胎漆和木雕金漆而著稱。清乾隆中期著名髹漆藝人沈紹安掌握了髹漆技巧,領悟到我國泥塑佛像和夾紵造法,因而創造出別具一格的脫胎漆器。

沈氏所制漆器在調料時除用油料沖淡原漆外,主要以金粉、銀粉作調和料,解決了一般漆色干後變為黝黑,難與其他鮮色顏料調和的困難,調配出許多前所未有的漆色,如珊瑚紅、淡黃色、橘黃色、白色、蘋果綠、松綠等鮮艷的色彩。

清代的貴州以製作皮胎漆器而聞名於世。它作為地方漆器的一個品種貢入宮廷。皮胎漆器較之木胎體輕、韌度好。

其製作方法為在牛皮胎上刷黑漆或朱漆作地,再在漆地上用金描繪花紋,有的則再罩上一層籠罩漆。貴州所製作的皮胎描金漆器多為盤、碗、盆、盒等日常生活用品,使用價值頗高。

蘇州是清代宮廷造辦處製作雕漆的中心,其造型、圖案、款識直接受宮廷造辦處指揮和控制。除了官辦作坊直接為宮廷服務,地方漆器作坊也深受宮廷漆器影響,其雕刻風格是相同的。

每年慈禧過生日時,許多大臣也購買北京雕漆作為貴重禮品貢入皇宮。如慈禧太後雕漆嵌玉屏風,相傳為兩江總督端方為祝賀慈禧太後六十壽辰進貢的雕漆器,為蘇州名匠梁福盛製作。寶座高115厘米,寬127厘米。屏風高271厘米,連座高314厘米。

杭州曾是南宋制漆的中心之一,有許多一家一戶的漆器作坊。清代的杭州仍保留了過去的傳統,漆器製作以一家一戶為單位,大多製作罩漆。

在地方貢品中,四川進貢漆器的記錄較少,只有清乾隆五十二年四川布政使王站柱進貢雕漆的記載。其中有一件方套盒,盒底有書「四川勸工局謹制」款。此盒構圖簡練,紋飾疏朗,線條流暢,採用了款彩與描彩漆兩種漆工藝。從此盒的款識分析,這件漆器是清代中後期由四川的官辦作坊製作的,較為精緻,形制也別出心裁。

廣東是清代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也是清代製作多種工藝品的著名之地。廣東製作的象牙、傢具、琺琅、玻璃、玳瑁、鼻煙壺等製品享譽京城,也是廣東官員向清官進貢的主要工藝品。

北京漆器以雕漆為主。光緒、宣統年間,北京的德誠局、甫潤齋等作坊對流落民間的清乾隆雕漆曾有過研究。此外,繼古齋有3位師傅也製作雕漆,但他們製作的雕漆不仿古代,有其獨特的做法。

⑸ 梅花糕能保存多久

梅花糕能保存3天,盡量冷藏保存。

梅花糕源於明朝,起先或許只在蘇州可見。到清朝時,江南的許多地方,如無錫、南京,都已經把它當成風味小吃。一直到現在,梅花糕與桂花糖芋苗、桂花酒釀小元宵、蜜汁藕一起,是南京街頭的四大經典小吃。

梅花糕的起名據說跟乾隆皇帝有關,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見此糕形如梅花,色澤誘人,大為叫好,遂開金口,命名為梅花糕。

乾隆是民間故事裡最著名的吃貨,每次他到各地巡遊,只要他吃過什麼好吃的,通常,這款美食便有了乾隆皇帝欽定的名字。就算他沒吃過什麼,後人也會硬生生地把他安到美食上去。

梅花糕做法:

1.首先我們先要處理一下消化餅干,消化餅干應該弄碎,先將消化餅干放在一個塑料袋裡面,然後用擀麵杖將其碾碎,這里越碎越好。

2.然後就是黃油了,黃油我們一般保存在冰箱里,將從冰箱裡面取出來的黃油放在碗中或者杯子中讓它自然進行軟化備用。

3.將消化餅乾和黃油混合起來,這里我們一定要充分的攪拌一下,變有不均勻的地方,並且把攪拌好的鋪在我們做的模具的底部,用手將其壓實。

4.然後我們開始處理蔓越莓,我們把蔓越莓切碎備用,要保持一定的顆粒感最好了。

5.將五個雞蛋的蛋清和蛋黃都分開,蛋黃碗裡面加入牛奶,再加入低筋麵粉,低筋麵粉可以篩一下,避免有麵疙瘩,然後攪拌成無顆粒蛋黃糊,這里攪拌比較簡單,可以用筷子就可以了。

6.蛋白這里一定要好好打,之前准備的白糖不要一次加進去,分三次就好了,記得加入少量的鹽,用打蛋器打發,建議這里要多打幾分鍾,打好的狀態一般是叫做濕性發泡,這樣這個蛋白就打好了,否則做出來的蛋糕會分層。

7.蛋白的三分之一加入到蛋黃糊,翻拌。再將拌好的蛋黃糊加入到蛋白霜中,翻拌。在裡面加入蔓越莓,蛋黃糊倒入模具裡面。

8.烤箱預熱是非常重要的,這個也影響做出來的口感,然後150度40分鍾,烤好以後脫模放涼。在上面篩少許糖粉,放一顆櫻桃點綴一下,這樣我們的蛋糕就做好了。

熱點內容
茶花春台 發布:2025-04-24 10:15:10 瀏覽:901
中赫時尚空間花藝設計 發布:2025-04-24 10:13:35 瀏覽:87
櫻花歌恐怖 發布:2025-04-24 10:10:00 瀏覽:745
牡丹江社會人誰最猛 發布:2025-04-24 09:46:06 瀏覽:760
七夕生日牌 發布:2025-04-24 09:34:55 瀏覽:433
櫻花釀可以減肥嗎 發布:2025-04-24 09:23:38 瀏覽:937
昌吉市盆景 發布:2025-04-24 09:23:33 瀏覽:941
香港梅花楊 發布:2025-04-24 09:04:51 瀏覽:653
怎麼裁蘭花 發布:2025-04-24 09:04:06 瀏覽:568
叮當花藝 發布:2025-04-24 08:39:19 瀏覽: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