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不戴茶花的茶花女

不戴茶花的茶花女

發布時間: 2021-02-06 06:00:52

Ⅰ 不戴茶花的茶花女的簡介

主演:伊凡.德斯尼 娜單莉.葛蘭

上映:2007-1-26
片長:100分鍾

Ⅱ 下面哪一部電影是安東尼奧尼的作品

主要作品
編輯
(2004)愛神

(2004)安東尼奧尼的凝視

(1995)雲上的日子

(1982)一個女人身份的證明

(1981)奧伯瓦爾德的秘密

(1975)職業:記者

(1972)中國

(1970)扎布里斯基角

(1966)放大

(1964)紅色沙漠

(1962)蝕

(1961)夜

(1960)奇遇

(1957)喊叫

(1955)女朋友

(1953) 都市愛情

(1953) 不戴茶花的茶花女

(1953) 失敗者

(1950 愛情編年史

(1950) Funivia del faloria,La

(1947) 悲慘的追逐

(1943)波谷的人們

(1942) 一個航空員的歸來

《波河上的人們》(Gente del Po),1943年

《Roma-Montevideo》,1948年

《Oltre l'oblio》,1948年

《Nettezza urbana》,1948年

《Superstizione》,1949年

《Sette canne,un vestito》,1949年

《Ragazze in bianco》,1949年

《Bomarzo》,1949年

《L'Amorosa menzogna》,1949年

《La Villa dei mostri》,1950年

《La Funivia del faloria》,1950年

《愛情編年史》(Cronaca di un amore,又譯為《愛情紀錄》、《愛情故事》、《愛的故事》、《愛情紀事錄》或《某種愛的記錄》),1950年

《不戴茶花的茶花女》(La Signora senza camelie),1953年

《失敗者》(I Vinti),1953年

《城市裡的愛情》(L'Amore in città,又譯為《小巷之愛》)的其中一段〈自殺的真相〉(Tentato suicido),1953年

《女朋友》(Le Amiche),1955年

《公路之王》(Il Grido,又譯為《喊叫》、《流浪者》、《吶喊》),1957年

《Nel segno di Roma》,1959年

《情事》(L'Avventura,又譯為《奇遇》或是《迷情》),1960年

《夜》(La Notte),1961年

《蝕》(L'Eclisse,又譯為《慾海含羞花》),1962年

《紅色沙漠》(Il Deserto rosso),1964年

《I Tre volti》的其中一段〈Il provino〉,1965年

《放大》(Blowup,又譯作《春光乍現》),1966年

《無限春光在險峰》(Zabriskie Point,又譯作《沙丘》、《扎布里斯基角》或《死亡點》),1970年

《中國》(Chung Kuo - Cina),1972年

《過客》(Professione: reporter,又譯作《職業:記者》、《旅客》),1975年

《奧伯瓦爾德的秘密》(Il Mistero di Oberwald),1980年

《一個女人的身份證明》(Identificazione di una donna),1982年

《Kumbha Mela》,1989年

《12 registi per 12 città 》的其中一段〈Roma〉,1989年

《Noto,Mandorli,Vulcano,Stromboli,Carnevale》,1993年

《雲上的日子》(Al di là delle nuvole,又譯為《在雲端上的情與欲》),1995年

《米開朗基羅的凝視》(Lo Sguardo di Michelangelo),2004年

《愛神》(Eros)的其中一段〈欲〉(Il filo pericoloso delle cose),2004年

Ⅲ 不戴茶花的茶花女的介紹

《不戴茶花的茶花女》不同於安東尼奧尼的其他電影,還沒有形成成熟的安氏風格專,雖然已經屬有了他以後電影的更個痕跡,但是其中異樣格外的明顯。 貧窮的女主人公捲入了上流社會,一個普通的店員變成了B級片明星,她被男人們的要求和建議所困擾,而最終無法支配自己的生活.....

Ⅳ 不戴茶花的茶花女的幕後

不戴茶花的插花女是安東尼奧尼早期的作品,雖然沒有安氏電影的所有的標簽性的特性,但是也部分地張顯出了安東尼奧尼的藝術主張。
首先,電影還是以個人的行為作為敘述的出發點,這是安東尼奧尼所有電影的特點。堅持從人的行為上展開劇情,演示生活本身的狀態,並以此為據主張出導演對於生活的觀察的角度,決不加入任何的主觀感情的成分,並最終從電影中介是一種哲學上的觀念,這是安東尼奧尼的電影的共性。
《不戴茶花的茶花女》正是以初入影壇的女演員為主角,講敘了她在波濤暗涌的電影圈中,個性受到壓抑,迷失自我,痛苦掙扎的故事。拉雷絲由一個米蘭的售貨員,被電影子製片人發現,由於拍攝了《再見;夫人》受都觀眾的追捧,展開了一種生活的新紀元。但是不久在不能拒絕的情況下,被迫嫁給了提攜自己的製片人。婚後的拉雷絲的演藝事業受到丈夫的無端干預,不但停止了正在拍攝的電影,而且完全離開了心愛的電影演員的事業。兩個人經常爭吵,在丈夫的干預下,出演了《聖女貞德》,結果電影很不成功,不但給生於日趨上升的拉雷絲帶來了痛苦,而且將此片的製片人——拉雷絲的丈夫帶近了經濟上的窘狀。賴雷絲再為丈夫解決了經濟上的危機後,決定離開她,卻又掉進了一個想要和女明星有艷遇的愛情片的陷阱了。經過種種的困苦之後,拉雷絲終於拍脫了別人的管制,思想日趨成熟,卻由於演技的限制,只能徘徊在流俗的商業電影之中。
安東尼奧尼通過演員沉沉浮浮來講敘故事,用意卻更深刻。他告訴了人們一種生活的哲學,生活是一種限制性的社會活動,不關乎於人們的思想的成熟,也不關乎於人們的身份社會角色。
其二,電影的長鏡頭和攝影技巧。安東尼奧尼崇尚寫實性的電影類型,其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成鏡頭的運用。電影的寫實與否,最重要的就是將電影的情節以生活化的手法和攝影技巧拍攝。生活化的手法要求角色對白的生活化,電影光線的生活化,和生活化的場景。
關乎於電影寫實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長鏡頭的應用。要想電影是生活化的,就要以一種客觀的手法來表現,不能夠讓觀眾覺察出導演的處理上的痕跡,在鏡頭上不能夠打斷觀眾的視覺連接,這就是寫實電影經常應用長鏡頭的原因。長鏡頭一是能夠表現較深的景深,符合人類在現實生活中的觀察,沒有攝影機的機械攝制的限制性;二是能夠連續的表現電影場景,使觀眾場景上有視覺的連貫性。
其三,安東尼奧尼式的敘事方法。安東尼奧尼用緩慢推進的方式來展開電影的情節。娓娓道來的電影故事沒有引人入勝的峰迴路轉,沒有吊人心弦的正反對決。安東尼奧尼用平鋪的方式來講敘故事,完全是生活化的寫實畫,沒有多餘的人為的痕跡。

Ⅳ 不戴茶花的茶花女的外文名稱

Signora senza camelie, La
更來多源外文片名:
A Dama Sem Camélias.....Portugal
Camille Without Camelias.....(undefined)
Dama sin camelias, La.....Argentina
Dame ohne Kamelien, Die.....West Germany
Dame sans camélia, La.....France
Nainen vailla sielua.....Finland
The Lady Without Camelias.....USA

Ⅵ 不戴茶花的茶花女的特點

其一,安東尼奧尼電影中的對白一般是言簡意賅,有時候是大段的電影空白,沒版有對權白和音樂,但是《不戴茶花的茶花女》中里是長篇的對白,義大利語言語速非常的快,而且聲調較高。安東尼奧尼的電影講究應用自然的聲效,音樂一般是電影場景中的現場音樂,很少有畫外的配樂,《不戴茶花的茶花女》中有專門為電影編寫的音樂,還有明顯的聲音特效。
其二,安東尼奧尼的電影關注人自身的思想變化,用外在的表現形式去描寫角色的心理變化的過程,而這個變化的過程就是電影的全部內容,也就是說電影沒有故事性。《不戴茶花的茶花女》沒有關心一個心理的轉變,而是表現了一個演員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的磨礪的過程,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Ⅶ 電影《茶花女》茶花女為什麼要帶著茶花,二十五天為白色,五天為紅色

每逢首場演出,瑪格麗特必定光臨。每天晚上,她都在劇場里或舞會上度過。只要有新劇本上演,准可以在劇場里看到她。她隨身總帶著三件東西:一副望遠鏡、一袋蜜餞和一束茶花,而且總是放在底層包廂的前欄上。

一個月里有二十五天瑪格麗特帶的茶花是白的,而另外五天她帶的茶花卻是紅的,誰也摸不透茶花顏色變化的原因是什麼,而我也無法解釋其中的道理。在她常去的那幾個劇院里,那些老觀眾和她的朋友們都像我一樣注意到了這一現象。

除了茶花以外,從來沒有人看見過她還帶過別的花。因此,在她常去買花的巴爾戎夫人的花店里,有人替她取了一個外號,稱她為茶花女,這個外號後來就這樣給叫開了。

茶花女一月中有25天拿白茶花,5天拿紅茶花。紅茶花有豐滿的枝幹,四季常青的葉子,艷麗的花朵,是她美麗外貌與富麗奢華生活的最好象徵。而她的內心更傾心於白茶花,崇尚它的純潔。白茶花則是她聖潔靈魂的象徵。

至於顏色問題,想來作者也是有意這樣寫的。紅色象徵生,白色象徵死。個人以為她是交際花,給人包養的,一個星期只有屬於自己的一天,可以想像她在那一天應該是戴紅花的,所以她和阿芒達也總是只有這么短短一天左右的相會時間。

小仲馬當時喜歡一個叫甫利賽絲的女人,但他的父親大仲馬不同意,因此便寫<<茶花女〉〉來紀念這段感情。原文:「她帶著茶花,每月二十五天是白色的,隨後五天是紅色的;而花色的這種變幻,始終無人接其中的奧妙,我也不能解釋,僅僅指出這一現象」。

Ⅷ 有關《茶花女》

我正好有抄這本書.

書上是這樣寫的襲:茶花女得名,是因為她生性偏愛茶花,每逢外出,隨身比帶茶花其顏色時紅時白.傳說這茶花的顏色是她暗示客人的信號:紅色表示這一天不能接待客人,白色則以為歡迎來訪.文學和現實里有著兩個茶花女,存在著對茶花的這兩種印象也就情理之中了.

Ⅸ 不戴茶花的茶花女好看嗎

本片風格與安東復尼奧尼後制期的作品大相徑庭,缺少了「警覺
智慧
脆弱」的氣質,略顯稚嫩。不過有意思的是,片中女主角在電影圈中的痛苦掙扎正是安東尼那一刻的真實寫照,依靠著尋求愛情寄託卻不得慰藉的主題,也成就了後期安式電影的深沉絕望與孤獨。

Ⅹ 娜拉出走以後怎麼辦——《不戴茶花的茶花女》

影片故事完整,也很少有插入性的非敘事鏡頭。 影片的女主人公Clara Manni是一個從售貨員平步青雲的演員,她沒有什麼演技,演的人物都非常平面,但是在初任丈夫的追捧下成為了大明星。她同時稀里糊塗地嫁給了這個男人,結果由於他的阻止,淡出影壇。她偶爾還會抗爭一下,結果所有有情愛場面的電影都不被丈夫允許,只能演了一個可笑的「聖女貞德」。她終於因為對外交官男友的愛而決心離開丈夫,可惜那個她將要寄託終生的男人竟然是一個懦弱的膽小鬼。 當Clara對她的男演員朋友說:「你真沒有看到他那張懦弱的臉。」的時候,我感覺到了她的絕望。相信丈夫,失掉生活和自我;相信了情人,失掉了未來和希望。絕望之下,她只能夠去演B級片。她向情人低頭,向前夫妥協——雖然她已經被他們傷了心,對他們不再信任。剪短頭發並沒有給她帶來一個新的自我,而是一個新的絕望、新的死胡同。 Clara並不像是一個茶花女,她沒有茶花女那樣有幸福的愛情,有一個真正愛她的男人,那兩個男人都是想要佔有她——一個是想佔有一個嬌妻,另一個是要和一個女明星發生一場艷遇。Clara就像娜拉一樣,從束縛自己的家庭走出來,卻沒有能夠走出那個束縛的大環境。 如果她有演技,如果她肯奮斗,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局呢?影片末尾,明顯Clara開始了自己的奮斗歷程,還是拍攝B級片,開始做花瓶,可是,從她那哀傷的神情,故事絕對不是一個陽光的故事,也沒有走向光明的前途。一個好萊塢式三角戀情節劇,最終是一個黯然神傷的結局。 安東尼奧尼的女主角們,從此再也沒有信任感,沒有安全感了。。。 我又想起了《日落大道》,過氣明星的輓歌——看著昔日自己的榮耀和銀幕上自己影子,長談一聲。

熱點內容
時來運轉花卉圖片 發布:2025-04-29 16:50:05 瀏覽:669
蘭花千秋 發布:2025-04-29 16:19:05 瀏覽:693
綠植易放在家裡哪個方向 發布:2025-04-29 16:07:59 瀏覽:281
荷花是怎麼開 發布:2025-04-29 16:07:56 瀏覽:778
杜鵑花語花語 發布:2025-04-29 16:07:53 瀏覽:453
廣州盆栽菜 發布:2025-04-29 16:07:14 瀏覽:628
結白的婚紗手捧著鮮花 發布:2025-04-29 15:50:33 瀏覽:858
情人節有意思嗎平淡的生活真事 發布:2025-04-29 15:50:23 瀏覽:627
香梅花園地圖 發布:2025-04-29 15:30:22 瀏覽:445
鳥窩插花 發布:2025-04-29 15:21:14 瀏覽: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