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畫梅花理論

畫梅花理論

發布時間: 2021-02-06 10:13:09

『壹』 梅花易數基本理論都知道了,怎麼才能提高

拜明師,練氣功,基礎理論知識死記硬背,基本知道與倒背如流不一樣,最關鍵的是萬物類象。

『貳』 畫梅花需注意些什麼

第一步是出枝。先用筆蘸調淡墨,在盤子邊上括幹些,再蘸深墨,以中鋒畫出最前面的枝條。起筆時用中鋒,畫至枝條下端漸轉側鋒,務必注意行筆過程中,枝條留白斷開,以便填花。也可先用較淡的墨,以側鋒畫出後邊的粗枝幹,再加前面深枝條。要根據構圖需要靈活運用。無論那種方法,枝乾的穿插交錯、疏密關系和斷開留白等都是一樣的。

第二步,用淡墨圈出花朵。注意花朵的聚散和正側偃仰背的表現。花朵與枝幹需反復交替進行。畫好主要枝幹,決定畫面大局,畫好一部分旁枝後開始畫花,花畫得差不多時,再在花中穿插枝梢,而後再補些花,或再添些細枝梢,這樣交替進行,逐步完善,不可各步驟之間截然分開。

第三步,處理花心、剔花須、點蕊頭、點花蒂。用較禿的筆,以中鋒濃墨為佳。花朵的正反背側往往通過點心才能表現出來。

第四步是點苔,收拾整理。干、枝、花等基本完成後,再回過頭看看總體效果,不足之處再作充實調整。最後在適當的部位題款加印章。一幅梅花就完成了。

畫圈梅,一般不著色。為托出白花,可在花瓣輪廓外圍圈染淡墨。也可用淡赭石或淡草綠圈染。圈染時水分要足,力求滲化效果,切忌干澀、刻板。圈染後可再用較大的筆,加水調和成更淡的赭石或草綠,點灑於圈花或枝幹間隙,(點灑時要有疏密,不宜過多)使畫面層次更充實多變,總體氣氛更好。花心處一般留白,或點黃粉。
也有畫者,在畫好後,往宣紙背面花瓣里填白粉,會使白梅更加飽滿突出,增添姿色。

梅花的構圖

構圖,在中國畫的傳統理論中稱作「經營位置」,也就是畫面的布局。這是在理解了花卉的生長規律、結構特徵、並懂得了基本造型方法和筆墨要求後,進入摹寫或創作時,必然會碰到的問題。同樣是一種花卉,為什麼有素養的畫家入畫時,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而初學者則難以做到,除筆墨技巧外,畫面的總體布局,即構圖的合理與否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筆墨、形體和構圖是畫好一幅畫的主要技法要素。

中國花卉或花鳥畫的構圖,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一是處理畫面的具體手法或方式,如「S」形構圖,半環形構圖,縱橫交叉構圖等。二是掌握畫面布局中美的法則,如主輔、虛實、疏密、聚散、藏露、開合、呼應等。初學畫梅,掌握幾種具體的構圖形式是必要的,但根本上是要理解和掌握構圖規律,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才能千變萬化,得心應手,現分別簡述之。

主輔:或稱「主次」、「賓主」、「主客」等,一幅畫有主體,有陪襯。主體是畫面的重點或中心。布局時力求主體的位置突出、醒目,其他作為陪襯,位置應隱蔽些,畫行虛些。左圖前面一枝梅為主,後為賓。一主一輔。一濃一淡,一高一矮、一疏一密,自然形成了鮮明的節奏與對比。切忌主次不分,平均對待。

具體運用時,也有用反襯的手法。即把矮小次要的置於前面,主體置於後面。可視構圖需要和表現手法而定。

虛實:一幅畫,總體布局上必須有虛實對比,一般說來,「有畫處為實,無畫處為虛」或者說「有筆墨處為實、無筆墨處為虛」。這都是說明畫面上的空白和物象的對比關系。在構圖上常有虛實相間、虛實互用、以虛顯實、以實破虛等手法。花鳥畫一般不畫背景,留出大塊空白,即是「虛」,而所畫之物即為「實」,或者近者為實而遠者為虛,或者主為實賓為虛,都是為了畫面的對比效果。「虛」能給人以「遷想妙得」之功,所謂「意到筆不到」、「意猶未盡」也正「以虛顯實」的絕妙效果。切忌滿紙筆墨,所畫物象占據一切空白,畫得嚴嚴實實,反而使觀賞者感到閉塞,失去了遐想之餘地。

圖45,在構圖上除兩枝梅花有主輔之分外,在左上方留出大塊空白,即是為了求得虛實效果。
疏密:中國畫理中有「密不通風,疏可走馬」之法則。構圖時應密處密,疏處疏,疏密有致才能節奏生動,平鋪直敘,沒有疏密變化則刻板平淡,觀之乏味。畫梅花,主要是處理好枝幹、花朵、苔點等點、線、面的排列交叉關系。上圖,前面主體枝幹濃而密,後面輔枝淡而疏。

聚散:是指集中與分散的關系。畫梅花,花朵的分布必須有聚集在一起的,有疏落分散的,聚散之間要互相聯系,做到聚而不塞,散而不散,才能富有韻律,引人入勝。切忌平均分布、散點布局。

藏露、隱現:根據意境和畫面藝術手法的需要,在構圖時,往往某些部分要藏,某些部分要露。某些部分要畫得顯眼些,某些地方則要隱蔽些。一般是主體部分要醒目突出,陪襯部分隱蔽些。但有些構圖,主體部分也要有藏露、隱現。如表現古梅老乾為主的畫面「老乾新姿」,構圖時盡管老乾占據畫面主要位置,但具體著筆時,必須處理好藏露隱現的關系。才能使畫面產生大小粗細、濃淡前後等強烈對比和含蓄多變的藝術效果。

開合:是指畫面構圖的完整統一。門窗有開關,故事有始末,文章有開頭結尾,畫畫同樣有起有結。有的畫使人感到沒畫完,這就是沒有合好。如畫一條龍,畫龍身為「開」,點睛則為「合」,畫龍不點睛,則是死龍。畫梅花也如此,只圈點花瓣而不點花心,猶如畫龍不點睛,顯得沒精神,也就是只開不合。無論小構圖、大構圖都要處理好開合關系,有的畫面有幾個開合,都要認真處理好,使其達到完整統一。切忌有頭無尾,半途而廢。

呼應:也稱「顧盼」,是指畫面的物象形態,色調互相協調、呼應,相映成趣。構圖上應在上下、左右、前後、主輔等各個方面去考慮,使之做到顧盼有情,氣脈貫通,情景交融。切忌機械湊合、各自東西互不關聯。

圖47,主體梅,主幹上發,旁發小枝在畫面上方轉而下垂,和右下側梅枝上下呼應,形成顧盼之勢,使畫面構圖富有變化和情趣。避免了主輔兩枝梅花,枝條全都上發的單調局面。

綜上所述,既是一般花鳥畫構圖中創造形式美的重要法則,也是畫梅花時應該掌握的規律。梅花構圖和其他花卉大同小異,根據梅花以表現枝幹為主,構圖上可歸納為「長短、粗細、多少、縱橫」八個字。梅花的一切構圖形式,萬變不離其宗,都發自這八個字。

構圖力求形式優美,變化萬千,時又求得統一,「變化統一」是構圖的總要求。變化與統一是事物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一幅畫無「變」則板,「變」過則亂。也就是說,畫畫時在筆墨、形體、色彩等諸方面太統一,必然呆板、單調、無生機。必須造成表現手法上的各種「矛盾」,才能產生起伏、滌盪和節奏韻律等美的東西。梅花構圖,也正是運用矛盾的對立統一法則,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構圖形式。

『叄』 梅花易的理論根據

《梅花易數》這部書的理論根據是《周易》。《周易》這部書內函的一部內分確實卜筮,老容百姓的說法就叫算命,占卦。但是,與老百姓的理解所不同的是,《周易》不僅僅是占卜!《周易》思考的是宇宙和人生,是天地人三位的統一,而老百姓關注的就是個人,是一已的生老病死,福禍吉凶。
我國民間,存在著對《周易》的誤讀,他們把《易經》簡化成了兩個字――算命,與算命相聯系,人們就容易就能想起一個詞――迷信。把《周易》簡單看成算命,是對《周易》的誤讀,把預測簡單的看成迷信,則缺乏科學態度。幾千年前,面對當時的世界,我們的先民有著大多的困惑,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世界?世界是由什麼組成的?為什麼會有風雷雨電?為什麼會有山呼海嘯?人又是怎樣來的?人的命到底是由誰來決定的?為什麼同樣是人,人家比我壽命長?有太多太多的神秘需要破解,有太多太多的疑問需要解答。於是,先民們開始思考。《周易》就是這種思考的一種結果。然而不幸的是,作為華夏先民的重要思想成果,《周易》在幾千年是時間里,一直被大多數人簡單看做一本占卜書,《周易》成了中國占卜業的經典。

『肆』 寫意花鳥畫大師王雪濤的繪畫理論和繪畫技法是什麼

基本功的鍛煉要扎實,花鳥畫是以描繪花卉、禽鳥來表現自然界的生命力,體現欣欣向榮的生氣,從而給人以健康的藝術感染。它描繪的對象是大自然,因此培養對自然界的生命力,訓練觀察力的敏銳是主要的。不少前人也是這樣作的。傳說一位畫家,為了體驗草蟲的形態,經常趴在草叢中觀察,以至露水打濕了衣裳,可見觀察之認真。我小時生活在農村,對自然界中的一情一景十分偏好,幼時養成的觀察和寫生習慣,對我一直影響很大。要認真地了解物象的結構、特點、習性和生活規律。畫時才能作到心手相應。特別應當提到的是,有些人對所謂「寫意花鳥畫」有一定的誤解,以為「寫意」者,不必求其形似,只圖練習筆墨,這是把對現實的觀察、提煉、概括與不必研究對象的生活習性和結構特點混為一談,其結果便是把生動、多樣、變化豐富的大自然,不是畫得千篇一律,就是非驢非馬。有些畫出自不注意觀察人的手筆,是一眼可以看出的,這是畫不好畫的。花鳥畫的源泉是生動的大自然,而不是他人的筆墨,提煉與概括也要源於對自然的觀察。因此對自然界的觀察是訓練心眼的基本功。

不注意對物寫生,把握不住對象形體的特徵,就失去了藝術再現的能力。寫生不是畫蟲鳥標本,不但要能准確刻劃形象,而且特別要強調概括能力和捕捉對象瞬間的動態,我對自己的速寫總是以這樣來要求。手眼的敏捷是速寫要解決的問題,畫面的生動,離不開速寫的鍛煉。

默寫比速寫更重要,我講的默寫,實際是默記。憑眼睛看,用腦子記。速寫再快,也常局限於一時一物,而認真觀察後印在腦子里的形象,則更為完整、生動,待到運用時自然發於筆端。我的老師王夢白是近代畫家中十分注意寫生的,其主要方法是默寫。他喜歡看描寫動物的影片,有一次一起看電影,見到猴子結成一串下來喝水,他很激動,不斷捏我的手,讓我注意觀察。他的猴子畫得很好,抓得住神氣,有生活氣氛。今天的美術發展,已遠非過去的任何時代所能比擬,不少青年繪畫者得到過造型能力以及色彩、速寫等方面的鍛煉;如果把速寫的技巧與默寫、默記結合起來,對於對象的特徵和生活環境的掌握就會更深入一步。默寫的能力提高了,也有助於速寫時捕捉對象的瞬間動態。默寫的好處很大,也更難。

臨摹是重要的,早在六朝的謝赫就列為「六法」之一而得到重視。但寫意畫的臨摹卻為不少青年朋友所忽視。他們學畫,也並非全然不臨,但重視的多為畫法問題,卻未認真研究作品的精神氣質。臨摹主要是要理解畫理,既可忠實於原作,也可改動它的缺點。林良的《雙雁》,用筆洗練,章法飽滿而完整,對之令人感到增一分減一筆都是不適宜的。我在臨摹時,自然而然的要求以努力忠於原作的畫法去體會畫家的用心。相反的例子,如王一清的《雙鷹》,也畫得很好,只是兩個鷹的頭分向兩側而分散了畫面,當我臨畫時,筆筆對臨,但卻把一個鷹的頭部扭轉過來,這樣改動看來可使畫面更為集中。臨摹要解決的問題必須明確,收獲也就更多。

筆墨技巧要因其自然,筆墨是為表現對象服務的,要自然形成。明朝人講筆墨,講用中鋒的多,但其效果,正如黃賓虹所說,比較孤禿,行筆短促,顯得太干澀。畫畫時,什麼筆鋒都可通用,只要較好的表現對象即可,日久天長,自己的筆墨風格也就會自然形成;切記在畫畫的初始階段就一味追求筆墨。而放鬆對自然對象的生動表現。筆墨掌握的難易順序是筆、墨、水。其實,水分淋漓的畫法是較易表現的,而乾枯見筆處才真正需要功力。筆墨表現,對繪畫意境有很大影響。徐渭的畫有好的一面,但也並不十分高超。他善於以膠調墨作畫,如《河蟹圖》,任伯年也用這種方法。用膠的方法比掌握水容易,效果比較潤澤,缺點是墨色單調。以王夢白的《石榴》和徐渭的《石榴》相比,則前者是形神兼備,一點雕琢氣沒有,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可見筆墨表現的重要。

探究中國畫色彩運用的特點 不大了解的人常以為中國畫筆墨可取,而色彩則不講究,其實不盡然。中國畫的色彩是有傳統、有特點的。數千年前的彩陶藝術,至今能給人以美的感受,不僅因為圖案和器形的完美結合,也因為繪制流暢線條的黑紅色與陶器燒制後的表面色彩相協調,形成了色彩、圖案與器形的統一。其後,從戰國、秦漢的漆器,漢代的壁畫可以看出,美術創作中色彩的民族特點已經形成。謝赫總結的「隨類賦彩」說明千餘年前色彩問題已經提高到理論問題而加以重視了。

不強調特定時間和環境下的視覺感受,採用高度概括的藝術加工方法來表現,是中國繪畫色彩運用的特點。表現的方法,一是墨與色相結合,或以墨代色;一是表現對象固有色為主。墨畫是色彩表現上的精練概括,所謂墨分五色,運用得好,很多時候可以起到使用色彩也達不到的藝術效果。不少黑白照片的表現力很強,可以使顏色准確的色彩照片相形見絀。也沒有人認為卓別林的影片因為無聲而成為缺憾。在這里,黑白與無聲成為藝術感染力的手段。以墨來概括自然界的色彩就是中國畫色彩表現一大特點。同樣,墨與色結合使用,時常也可以得到豐富的表現力和更好地表現特定的情感。以色助墨、以墨顯色,一向為人所重視。

齊白石以濃墨畫白菜,旁邊並列二個帶有黑蒂的深紅小辣椒,色彩感覺十分鮮明。他畫的黑白蠟台,插上紅色蠟燭有著同樣的效果。紅黑二色產生的藝術感染力,古代人就很熟悉,如中國的漆器、希臘的瓶畫。它有鮮明的對比,而又莊重飽滿。我自己也有一些感受。牡丹是人所喜愛的一個花卉品種,唐代人賞牡丹成了長安、洛陽的一大風尚。歷來文人、畫工以此為題寫詩作畫的很多。然而封建文人是把它作為富貴象徵來描繪的,今日人民對它的愛好、感受全然不同。我曾試以墨色描畫枝葉,襯托紅色花頭,突破了紅花一定要綠葉來扶的格式,除卻了柔媚富貴之氣。用色雖然減少,但整體效果突出而莊重;運用得好,色彩感覺未必是單調的,同時也更能在枝葉上發揮筆墨效果。

中國畫的色彩表現與西洋畫全然不同,雖說誰都了解中國畫以表現對象固有色為主,問題就在於如何巧妙利用自然對象的固有色來豐富畫面。西洋畫中總結的色彩規律對了解這一點是有幫助的。白色的玉簪上落上一個瓢蟲,活躍了過於淡雅的色調,對比之下也更增添了花的晶瑩。生就有著兩種顏色的螳螂,在一幅畫上為赭黃色可能更諧調;另一幅中,畫成石綠色,則在對比之下可能更突出。色彩的巧妙運用可以為畫面增添音樂感和韻律。我畫過一幅「鳶尾」,其上補什麼飛蟲頗費不少腦筋,主要從色彩上考慮,添加了飛蛾才覺比較滿意。整幅畫是所謂偏冷一些的溫色調,比較明快、淡雅,同時又不過分的使用了對比,造成統一而悅目的效果。整體色調是由畫在泥金底上的草綠和青紫的花形成的,而花頭與飛蟲的紅翅造成對比。同時青紫、灰紅、黃綠三種色調又能協調為一體,色彩感覺就豐富些。藉助外國的色彩經驗,用來豐富以表現固有色為主的傳統技法,我看很值得鑽研。

引人生情的意境創造,從總的方面講,中國繪畫傳統是注重寫意的,如同京劇藝術一樣。不拘於機械的再現對象,更要把握對象的精神氣質,著意於創造意境以感染觀者。清末廣東居窠,居廉的草蟲有寫生功夫,但缺少內在的精神,形同標本,也就失卻了感人的意境。

中國畫講畫理、畫情、畫趣。一幅畫的內容是好的,但總要有情趣才能打動人心。要畫得引人生情,善於體現自然界中不大為人注意,或者是可能會發生的一種機趣,從而給人一種意想不到的感受和回味想像的餘地。雛雞爭食是生物的自然現象,而在齊白石筆下的「他日相呼」則傾注著人類的情感,和使人聯想無窮的意境。一支咬破了草籠爬於其外的紡織娘,有時不是比藏在瓜藤中的更多一番情趣嗎?

誇張的手法在花鳥畫中使用最多。鳥類由於眼睛的視角廣闊和體態的靈活,一般眼球的轉動是很少的。但八大山人的鳥,眼睛是會說話的,這在他生活的時代,或可說是代他自己在說話吧。我畫過的許多鳥,眼眶往往大於真實,眼球也隨視線而轉動,在與前者不同的意境中,則體現了生機,在情感上具有了一種擬人的味道。有些人很重視誇張,但卻作得過分,看上去不舒服,這在於沒有了解到,誇張是要根據意境創作出發,仍是藉助於形態而傳神的,誇張與漫畫不可等同。

刻意表現自然界的生機勃勃,抓取生活中的瞬間來表現動勢,是意境創作的重要因素。飛鳥固然有著千姿百態,但欲飛將落的瞬間,可能會使人想到一種聞聲索侶或覓食才歸的意趣。寓動於靜則是含蓄表現動勢的另一種方式。踞伏草中的雛雞動態很小,但在空靈數筆的脖頸上和轉折有力富有彈性的背部曲線上,蘊藏著力量,不難使人想像,在它靈活的軀體上可能預示著的動勢。總之,感人的意境是要作者傾注感情去探索的。

章法布局歸於立意 布局結構決定整幅作品的基本形式。古人強調意在筆先,立意就是總綱,其基本思想就是用什麼去打動人心。立意飽滿方可氣脈一貫,即使面對小幅紙,也要站著畫才能縱觀全局。由於中國畫工具紙張和創作上的特點,不能要求有百般推敲而成的草圖。在經營構圖時,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我初次見到有人剪貼的辦法設計構圖時,真使我驚訝不已,談何意境呢?花鳥畫要求畫前有腹稿,但它只能確定大致面貌,重要的在於落筆後能隨機應變。石濤講「一畫」,在畫法上,這初始的「一畫」決定風貌,筆筆相隨,才能貫通一氣,這或可稱之為「始於一」。這樣的畫氣脈流暢、結構完整。不可不顧落筆後的實際情況而堅持原有的構圖設想,以致使畫面零亂,這是不同於西畫的重要特點之一。

中國繪畫注重線條,構圖中以線型的安排為主,大致可有主、輔、破線三種類型。主線是確定型式的主導,輔線加強主線的氣勢,而破線一方面打破單調的布局,同時又以對比的方式再次突出主線。草蟲雖小,在花鳥畫中卻並非是點綴,體態短小的一隻蟬,有時可以視為一塊必要的墨色;而生性敏捷的螳螂,在構圖中往往是作為有折曲的線型來對待的,連那長長的觸須,是低是揚,也要安排得當,細心的人仔細琢磨是不難領會的,至於疏密、聚散、動靜、虛實等等,只起豐富主體的效果。金農的梅花有功力。但過於散漫一片,章法上是失敗的。規律要注意總結,但不可為法使。只需刻意於畫的中心,古人稱之為氣的結點,筆筆都要考慮這個中心,章法自然奇拔。

『伍』 我國歷代梅花繪畫有什麼特點

梅作為繪畫題材,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梁代,《歷代名畫記》中記載,張僧繇畫過《詠梅圖》,張僧繇,即「畫龍點睛」傳說中之畫龍者。到了唐代,花鳥畫已獨立成科,梅的形象也多了起來,這時畫中的梅多伴有禽鳥或其他花卉。五代滕昌佑畫有《梅花圖》,是梅獨立入畫的最早記載。宋代,畫梅在花鳥畫中比較普遍,而且出現了專一畫梅的畫家——華光。華光以墨暈作梅,即墨梅,有人認為墨梅畫始自華光。得華光親傳的有6人,其中揚補之最為突出。宋代出現了梅譜,這標志宋代寫梅、畫梅從理論到技法都達到了一定的完善程度。梅譜中以《華光梅譜》最受推崇,歷經千年傳到如今。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譜》是我國歷史上以圖著譜的第一部梅譜。該譜畫有梅花自蓓蕾、欲開、爛漫、欲謝、就實等各種狀態,共100幅圖,每幅圖各綴五言絕句詩一首。

元代畫梅,是華光、補之的繼續。王冕博採眾長,墨暈、圈花俱佳。這時的整體畫風是文人筆墨極盛,追求清逸淡泊,求意境不重形似。明代的工筆梅有所發展,唐寅、項聖漠、陳洪綬都各具面貌,各有新意。由於理論技法的完善,畫梅逐漸進入了程式化。到清代初年,摹古風盛行。清代中期畫梅在個性上有所發展,形式上有所突破,比較典型地出現在揚州畫派,代表人物是金農。到了清代末期,又出現了虛谷、趙之謙和吳昌碩等畫梅高手。清《芥子園畫傳》是著名畫譜,有三集。第二集為蘭竹梅菊,其中梅譜收集有畫法歌訣起手式,以及古今名人圖畫共25幅,美妙絕倫,令人嘆為觀止。

現代畫梅,尤其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才濟濟,風格多樣。齊白石、潘天壽傳統功力深厚;徐悲鴻、劉海粟溶進了西法;黃賓虹、石魯突出個性;董壽平、關山月生機蓬勃等。他們的探索實踐,給畫梅帶來了光輝前景。

『陸』 怎麼畫梅花~用鉛筆圖片

平常要多觀察畫家的畫,要動腦筋。還要多看梅花的實物。要了解它的習性。多觀察,你就能畫好了。
第一步是出枝。先用筆蘸調淡墨,在盤子邊上括幹些,再蘸深墨,以中鋒畫出最前面的枝條。起筆時用中鋒,畫至枝條下端漸轉側鋒,務必注意行筆過程中,枝條留白斷開,以便填花。也可先用較淡的墨,以側鋒畫出後邊的粗枝幹,再加前面深枝條。要根據構圖需要靈活運用。無論那種方法,枝乾的穿插交錯、疏密關系和斷開留白等都是一樣的。

第二步,用淡墨圈出花朵。注意花朵的聚散和正側偃仰背的表現。花朵與枝幹需反復交替進行。畫好主要枝幹,決定畫面大局,畫好一部分旁枝後開始畫花,花畫得差不多時,再在花中穿插枝梢,而後再補些花,或再添些細枝梢,這樣交替進行,逐步完善,不可各步驟之間截然分開。

第三步,處理花心、剔花須、點蕊頭、點花蒂。用較禿的筆,以中鋒濃墨為佳。花朵的正反背側往往通過點心才能表現出來。

第四步是點苔,收拾整理。干、枝、花等基本完成後,再回過頭看看總體效果,不足之處再作充實調整。最後在適當的部位題款加印章。一幅梅花就完成了。

畫圈梅,一般不著色。為托出白花,可在花瓣輪廓外圍圈染淡墨。也可用淡赭石或淡草綠圈染。圈染時水分要足,力求滲化效果,切忌干澀、刻板。圈染後可再用較大的筆,加水調和成更淡的赭石或草綠,點灑於圈花或枝幹間隙,(點灑時要有疏密,不宜過多)使畫面層次更充實多變,總體氣氛更好。花心處一般留白,或點黃粉。
也有畫者,在畫好後,往宣紙背面花瓣里填白粉,會使白梅更加飽滿突出,增添姿色。

梅花的構圖

構圖,在中國畫的傳統理論中稱作「經營位置」,也就是畫面的布局。這是在理解了花卉的生長規律、結構特徵、並懂得了基本造型方法和筆墨要求後,進入摹寫或創作時,必然會碰到的問題。同樣是一種花卉,為什麼有素養的畫家入畫時,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而初學者則難以做到,除筆墨技巧外,畫面的總體布局,即構圖的合理與否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筆墨、形體和構圖是畫好一幅畫的主要技法要素。

中國花卉或花鳥畫的構圖,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一是處理畫面的具體手法或方式,如「S」形構圖,半環形構圖,縱橫交叉構圖等。二是掌握畫面布局中美的法則,如主輔、虛實、疏密、聚散、藏露、開合、呼應等。初學畫梅,掌握幾種具體的構圖形式是必要的,但根本上是要理解和掌握構圖規律,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才能千變萬化,得心應手,現分別簡述之。

主輔:或稱「主次」、「賓主」、「主客」等,一幅畫有主體,有陪襯。主體是畫面的重點或中心。布局時力求主體的位置突出、醒目,其他作為陪襯,位置應隱蔽些,畫行虛些。左圖前面一枝梅為主,後為賓。一主一輔。一濃一淡,一高一矮、一疏一密,自然形成了鮮明的節奏與對比。切忌主次不分,平均對待。

具體運用時,也有用反襯的手法。即把矮小次要的置於前面,主體置於後面。可視構圖需要和表現手法而定。

虛實:一幅畫,總體布局上必須有虛實對比,一般說來,「有畫處為實,無畫處為虛」或者說「有筆墨處為實、無筆墨處為虛」。這都是說明畫面上的空白和物象的對比關系。在構圖上常有虛實相間、虛實互用、以虛顯實、以實破虛等手法。花鳥畫一般不畫背景,留出大塊空白,即是「虛」,而所畫之物即為「實」,或者近者為實而遠者為虛,或者主為實賓為虛,都是為了畫面的對比效果。「虛」能給人以「遷想妙得」之功,所謂「意到筆不到」、「意猶未盡」也正「以虛顯實」的絕妙效果。切忌滿紙筆墨,所畫物象占據一切空白,畫得嚴嚴實實,反而使觀賞者感到閉塞,失去了遐想之餘地。

圖45,在構圖上除兩枝梅花有主輔之分外,在左上方留出大塊空白,即是為了求得虛實效果。
疏密:中國畫理中有「密不通風,疏可走馬」之法則。構圖時應密處密,疏處疏,疏密有致才能節奏生動,平鋪直敘,沒有疏密變化則刻板平淡,觀之乏味。畫梅花,主要是處理好枝幹、花朵、苔點等點、線、面的排列交叉關系。上圖,前面主體枝幹濃而密,後面輔枝淡而疏。

聚散:是指集中與分散的關系。畫梅花,花朵的分布必須有聚集在一起的,有疏落分散的,聚散之間要互相聯系,做到聚而不塞,散而不散,才能富有韻律,引人入勝。切忌平均分布、散點布局。

藏露、隱現:根據意境和畫面藝術手法的需要,在構圖時,往往某些部分要藏,某些部分要露。某些部分要畫得顯眼些,某些地方則要隱蔽些。一般是主體部分要醒目突出,陪襯部分隱蔽些。但有些構圖,主體部分也要有藏露、隱現。如表現古梅老乾為主的畫面「老乾新姿」,構圖時盡管老乾占據畫面主要位置,但具體著筆時,必須處理好藏露隱現的關系。才能使畫面產生大小粗細、濃淡前後等強烈對比和含蓄多變的藝術效果。

開合:是指畫面構圖的完整統一。門窗有開關,故事有始末,文章有開頭結尾,畫畫同樣有起有結。有的畫使人感到沒畫完,這就是沒有合好。如畫一條龍,畫龍身為「開」,點睛則為「合」,畫龍不點睛,則是死龍。畫梅花也如此,只圈點花瓣而不點花心,猶如畫龍不點睛,顯得沒精神,也就是只開不合。無論小構圖、大構圖都要處理好開合關系,有的畫面有幾個開合,都要認真處理好,使其達到完整統一。切忌有頭無尾,半途而廢。

呼應:也稱「顧盼」,是指畫面的物象形態,色調互相協調、呼應,相映成趣。構圖上應在上下、左右、前後、主輔等各個方面去考慮,使之做到顧盼有情,氣脈貫通,情景交融。切忌機械湊合、各自東西互不關聯。

圖47,主體梅,主幹上發,旁發小枝在畫面上方轉而下垂,和右下側梅枝上下呼應,形成顧盼之勢,使畫面構圖富有變化和情趣。避免了主輔兩枝梅花,枝條全都上發的單調局面。

綜上所述,既是一般花鳥畫構圖中創造形式美的重要法則,也是畫梅花時應該掌握的規律。梅花構圖和其他花卉大同小異,根據梅花以表現枝幹為主,構圖上可歸納為「長短、粗細、多少、縱橫」八個字。梅花的一切構圖形式,萬變不離其宗,都發自這八個字。

構圖力求形式優美,變化萬千,時又求得統一,「變化統一」是構圖的總要求。變化與統一是事物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一幅畫無「變」則板,「變」過則亂。也就是說,畫畫時在筆墨、形體、色彩等諸方面太統一,必然呆板、單調、無生機。必須造成表現手法上的各種「矛盾」,才能產生起伏、滌盪和節奏韻律等美的東西。梅花構圖,也正是運用矛盾的對立統一法則,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構圖形式。

『柒』 求 完整的 梅花間竹理論 象止損理論

  1. 梅花間來竹很強調梅花和竹自子在畫面中的布局,需要作畫者需要經營的匠心。它潛在地否定了一大塊是梅花或者著一大塊是竹子而兩者各自獨立,各自為政的布局。他強調了梅竹之間的搭配和錯落。這種構圖有輕和重對比、有塊和面的結合,有主幹和輔助,有長窄和寬博,呈現出散散落落而相互和諧的局面。
    梅花間竹用到足球評論上,就是一來二回,互相進球且進求很多的意思;
    梅花間竹用到股票市場上,就是看k線圖和大盤的漲跌;
    梅花間竹用到福利彩票的開獎上,就是形容數字出現的概率所呈現的圖景;
    當然福建某地用來形容生男生女的規律。

  2. 止損也叫「割肉」,是指當某一投資出現的虧損達到預定數額時,及時斬倉出局,以避免形成更大的虧損。其目的就在於投資失誤時把損失限定在較小的范圍內。股票投資與賭博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於前者可通過止損把損失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同時又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取成功的報酬,換言之,止損使得以較小代價博取較大利益成為可能。股市中無數血的事實表明,一次意外的投資錯誤足以致命,但止損能幫助投資者化險為夷。

『捌』 有人知道擅長畫梅的 何如 嗎

LZ好,(一)墨梅流派和他的風格。

墨梅的創始,和文學有密切關系,先是北宋林和靖、蘇東坡等詩人熱情地歌頌梅花的豐神和風骨,使人們對梅花產生了無限珍愛的感情,「無聲之詩」的畫繼之而起,梅花也就成為畫壇上盛極一時的題材了。當時對畫梅最有創造和貢獻的當推釋仲仁和揚補之。仲仁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於窗紙上而得到啟發,創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大詩人黃庭堅見了大加贊揚說:「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欠香耳。」一時華光的墨梅便成了畫壇上一個新的品種。趙孟頫墨梅題跋也曾說:「世之論墨梅者,皆以華光為稱首。」

揚補之接受了華光的衣缽,在此基礎上發展,把自己寫的墨梅,送給宋徽宗趙佶看。趙佶說他寫的是「村梅」,因而他自稱為「奉敕村梅」。他創造了兩種畫梅的方法:一種用水墨塗於絹上烘托出梅的點點白葩,另一種是以墨筆圈出梅花潔白芳馨的特色。金冬心(農)說:「揚補之為華光和尚入室子弟,其瘦處如鷺立寒汀,不欲為人作近玩也。」(《冬心畫梅題記》)後來揚的兩個外甥湯叔雅、湯叔用也擅長此道。《冬心畫梅題記》:「揚補之甥湯叔雅,宋開禧間與弟叔用皆工墨梅,各出新意,謂之倒暈花枝。時有茅進士汝元亦擅名當世。叔雅畫梅,曾見於吾鄉梁少師鄉林家,不愧逃禪叟(揚補之)。而叔用及汝元之疏枝瘦萼未嘗睹者。」

發展到元代,據說元四家的吳鎮(仲圭),以及王冕,都是畫梅能手。范成大雲:「近世始畫墨梅,江西揚補之者尤有名,其徒仿之者實繁,蓋吳仲圭、王元章皆用其法。」(《范村梅菊譜》)由此看來,王冕正是這派的嫡系。

元末蒲庵禪師有《梅花歌》:「會稽王冕高頰顴,愛梅自號梅花仙。豪來寫遍羅浮雪千樹,脫巾大叫成花顛。有時百金閑買東山屐,有時一壺獨釣西湖船。暮校梅花譜,朝誦梅花篇。水邊籬落見孤韻,恍然悟得華光禪。我昔識公蓬萊古城下,卧雲草閣秋瀟灑。短衣迎客懶梳頭,只把梅花索高價。……」(郎瑛《七修類稿·山農刺時》)

從《梅花歌》來看,王冕正是接受了華光、揚、湯一派的傳統,孜孜不倦地學習梅花譜和梅花篇,在這基礎上,發揮了他的藝術才能。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開的。正如清朝朱方靄說的:「畫梅須高人,非人梅則俗,會稽煮石農,妙筆繪寒玉。」(《畫梅題記》)這種意識在王冕的題畫中表現得很突出,有的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有的顯示了孤傲正直的性格,有的表達了與統治階級不合作的精神,有的流露了愛國主義的熱忱,有的表現出自己的不凡抱負和樂觀的感情,他想把自己的情感激流灌注在繪畫創作的園地上。王冕愛畫的梅花,據清代宜興吳仲倫在題鄭小僬(淳)梅冊上說:「王元章喜寫野梅,不畫官梅。」(《竹波軒梅冊》)何謂野梅?凡生長在山野清絕的地方,梅干勁直,盡自然之本性,都叫野梅,有時也叫村梅。何謂官梅?凡由人工造作,失卻天真,干多盤曲,叫做官梅,也稱宮梅。有人往往以野梅比為「疏曠平遠」,以官梅比為「金碧庄嚴」,藉以隱喻不同環境中的不同人格。明朝孫長真往往摹仿王冕此種畫法,所以他題詩說:「梅花取直不取曲,此理世人多未推。詩人獨得梅清性,不畫官梅畫野梅。」(《畫梅辨難》)

且看王冕墨梅(圖1)。一枝梅花,橫斜在畫幅的中間,枝幹一拉數尺長,顯出很有勁,枝的梢頭,露出了筆的尖鋒,更突出了它的清高拔俗,十數朵梅花,含苞欲放地洋溢著蓬勃的生氣,令人感到醒目清新。這是他抓住最典型的一枝,表達了集中凝聚的效果,從他內心的感情來渲染花枝的景色,又以花枝的景色來反映自己的胸襟。題詩曰:「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按《竹齋詩集》,「流」字作「留」)

他的「墨梅」風格,可用「神韻秀逸」四字來概括。試從構圖、枝幹、花等方面來分析。畫梅構圖以枝幹為主。王冕畫梅花的成功,與他構圖是分不開的。構圖可分疏的、密的、不疏不密三種。疏的如疏影橫斜,以疏淡有致,雅淡出塵為妙。不疏不密的,如俯仰得直,照應有情,要密中見疏,疏中仍有聚散謂之得直。密的如繁花密蕊。第三法,首開其宗的就是王冕。朱方靄說:「宋人畫梅,大都疏枝淺蕊,至元煮石山農始易以繁花,千叢萬簇,倍覺風神綽約,珠胎隱現,為此花別開生面。明時陳憲章常師其意,吾友汪巢林、金吉金繼之。」(《畫梅題記》)王冕這種構圖就是以密取勝,同時做到密而不亂,繁而有韻。在枝乾的構圖上,能疏疏密密,做到長處疏,短處密,疏散處疏,交錯處密,疏可走馬,密不容針;他能把握虛虛實實,而且層次分明,應有盡有。他在華光和尚的「多而不繁,少而不虧」,揚補之的「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蕊疏疏」的理論基礎上更有所發揮。在枝乾的質感上,運用了湯叔雅的「其為梢也,有如斗柄者,有如鐵鞭者,有如鶴膝者,有如龍角者,有如鹿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釣竿者」的理論,加以具體實踐,因此他立干如龍,勁似鐵;發梢如箭,短如戟。梅干如龍不容易,畫時必須彎曲有力,用筆多轉折,或以飛白出之。要勁也不易做到,畫時筆須頓挫得直,使轉有方。畫梅梢貴直,但要直中仍有韻致,絕非如尺。他的枝梢一筆拉到幾尺長,枝的梢頭,露出了筆的尖鋒,突出了梅的清高拔俗。因此令人感到風神綽約,美奕有致。畫花,他也不是只畫一朵花的形似,而能在形似以外求神態,表現出或嬌艷,或清雅,或燦爛,或蕭疏等等姿態;在開花的形態上,也運用了湯叔雅的「其為花也,有椒子,有蟹眼,有含笑,有開謝,有落英」的理論,畫出了老樹枝怪花疏,嫩樹枝密花繁。總之對於行校、布干、點萼、生花都是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掌握了筆墨洗練功夫,集中表現了他的新風貌。明魯宗賢說:「古今畫梅誰者高,前有補之後王老。」(《雪湖梅譜》)清趙蘭舟說:「揚補之、王元章為癯仙,盡洗鉛華,別開生面,華光老人又為寫影傳神,畫梅之能事畢矣。」(《竹波軒梅冊》)前人對他評價極高。

(二)冰花個個圓如玉,羌笛吹它不下來。

墨梅自華光和尚創造以來,經過揚補之、湯叔雅等人的努力,已取得顯著成績。但它能繼承下來,還是與王冕的努力分不開的。他曾作了種種水墨畫的嘗試。筆墨的洗練功夫,使墨梅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邁進了一大步。下面是幾位名人對他的評語。明朝畫梅高手姚淛有詩曰:「畫梅用墨不用色,華光從來有筆力。紛紛作者俱不同,貌得仙葩似荊棘。補之叔雅師此老,各占花枝互有得。前元博士柯九思,愛將脂粉染梅枝。王家元章傳墨法,雪月風煙種種奇。」(《雪湖梅譜》)劉基有詩曰:「會稽老王拙且痴,能畫梅花稱絕奇。春窗走筆生古怪,中有窈窕傾城姿。人生得閑真是好,得閑不閑惟此老。布袍闒茸發不梳,一生只被梅花惱。天生梅實可知羹,爾梅有花結不成。世間花實總尤物,不如畫圖終古無枯榮。」(《誠意伯文集》)

從姚淛、劉基等詩句看來,可以知道王冕水墨作畫的才能和畫出雪、月、風、煙種種奇絕的形態。明代吳興沈堯龍甚至直接稱王冕為「墨王」:「君身前是林處士,人間空復數墨王。」可見明代對王冕墨梅成就的敬佩。可惜他的遺作很少。我們雖然無法欣賞他那各種絕奇的精彩作品,但從後人的詩作中,可知他畫過雪梅,如《南湖集》卷四:「王郎胸次亦情奇,畫寫孤山雪後枝。老我江南無俗事,為渠日日賦新詩。」他畫過月梅,如高士奇題王元章絕句雲:「不分村野與溪橋,亂寫橫枝一二條。酒醒只疑疏影落,朦朧煙月伴寒宵。」難怪劉基說他梅花奇絕,落筆分晴曦,花如露後珠玉一般,枝如水影中龍蛇游舞一樣,水墨畫的效果達到呼寒呼冷、解暑解寒的程度。

王冕的筆墨洗練的功力,也值得注意。他發枝筆力遒勁,形神兼備,這是他從勤學苦練,千錘百煉中得來。執筆挺直,才能筆筆堅挺,而無蛇腹鼠尾的毛病。中鋒、偏鋒用得好,行枝接續,氣力頓挫處才能斷而復連,交接處停而勿滯。手弗偏重偏輕,故能一氣呵成。這是他煉氣於骨的手法。清朝何璦王詩:「山農筆力勁如鐵,中有窈窕姿傾城。清標信有煙霞骨,補之而後存典型。」(《題王元章墨梅》)

在圈花法上,他也有所發揮。揚補之以「筆分三趯攢成瓣」圈花。即花瓣要如鐵線圈成,一筆三頓挫畫之。王冕把這種畫法稍加改變,改成為一筆二頓挫,這就是乾隆所說的「鉤圈略異揚家法」。這也是他從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有人稱之為「白花頭畫法」。這個創造對後世的影響很大,明代的陳憲章、盛行之、劉世儒、清代的羅兩峰等人都學二筆圈花。後來到金冬心、童二樹等人出,更簡單地改為一筆圈花。雖然,元明以三筆二筆成瓣,但其側瓣及小苞還是一筆。王冕圈花的畫法是用筆不飄浮,嚴謹逼真。明魏成憲詩雲:「山農作畫同作書,花瓣圈來鐵線如。真個匆匆不潦草,墨痕濃淡點椒除。」(《百梅集·墨梅題跋》)

另外王冕又發揮了「破蕊之法」。什麼叫破蕊之法?梅花原來有花須,須上有小點叫英,他畫花須不點英,看去很零亂,不像須,也不像英,這叫「破蕊之法」。揚補之也有此畫法,這是野梅的畫法,與官梅的畫法不同。有人稱「亂圈花瓣亂拈須,野梅花與官梅殊」,就是這個意思。

總之,畫梅之難不在枝幹,而在花。王冕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花,他的「萬玉圖」真是千蕊萬朵,含笑盈枝,香度凌風,占滿在畫幅上,顯示了樂觀主義精神。就是後來的羅兩峰、童二樹也是莫及的。清代方祖詩雲:「美人高士超絕處,不在搓椏枝幹間。破蕊圈花真法在,兩峰二樹費尋攀。」難怪他要自傲地說:「冰花朵朵圓似玉,羌笛吹它不下來。」

(三)王冕墨梅的影響

王冕的墨梅對明代影響深遠。特別通過徐渭、陳淳等人的發展與豐富,逐漸出現了大寫意與沒骨花卉繁榮並峙的局面。

徐渭對元章的畫推崇備至,他學元章的墨梅,下了相當功夫。他認為圈花最難,說:「吾圈花少讓元章筆,發干元章不若吾。」徐文長天才縱逸,睥睨一世,他認為發干元章不及他,而圈花則不及元章。從這句話里可知他對元章的佩服程度。凡是畫過梅花的人都知道,畫梅之難,不在干,而在花;畫花則難在須與蒂。清朝懶園居士說:「青藤(即徐渭)畫梅,圈不成圈,枝不成枝,一片神行,其用筆如生龍活虎,不可捉摸,其潑墨也如空中雲霧,舒捲自然。」(《畫梅辨難》)這說明徐的畫風是大寫意。徐、王二人風格是不相同的。從功夫上看,自然元章要比青藤深得多了。

徐渭不但學王冕畫梅,且學他為人,學他畫梅花換米。徐渭曾憑吊王冕墓,並對當時一些有錢有勢的人家予以嘲笑。其詩說:「君畫梅花來換米,予今換米亦梅花。安能喚起王居士,一笑花家與米家。」(《徐文長集》)徐還同情王冕的艱苦生活,猜測他究竟多少斗米,換一幅梅花:「想見元章愁米日,不知幾斗換冰枝。」徐看了王冕的墨梅,想臨摹它,又感到無從下手,便在題王元章倒枝梅畫中寫道:「皓態孤芳壓俗姿,不堪復寫拂雲枝。從來萬事嫌高格,莫怪梅花著地垂。」

明代幾位畫梅高手,劉世儒、陳憲章、王謙、盛行之都是王冕的衣缽繼承人。劉世儒少時於故鄉的石壁上,看見元章的梅花,大為鼓舞,從此特別愛好,就深思力學,畫起梅花來了。據說,他很喜愛王元章的雪梅,曾想盡辦法,搞過試驗:其中有種畫法,是當他礬絹時,先剪好碎片的油紙,畫就搞成,這樣看去好像雪點紛紛,與花爭勝,效果很好。當時畫家謝時臣贊為「神品」。王冕畫枝條,畫得很勁秀,據說先從畫竹入手,因此劉雪湖畫梅也從畫竹開始。徐文長題其墨梅詩說:「雪湖劉子故不俗,未畫梅花先寫竹。花梅筱竹兩相於,直干橫梢鐵不如。」朱多煃題詩有「陳淳已死沈士老,晚得山陰劉世儒」句。文徵明也贊揚說:「雪湖發干遒勁,有天然之處,花亦雅稱,異日當為第一流雲。」(《雪湖梅譜》)其實,劉世儒的成就,比不上王冕、徐渭。徐文長題雪湖墨梅詩說:「我客金陵訪畫梅,畫梅莫妙盛行之。劉君放逸不可羈,一劉一盛無雄雌。」(《畫梅辨難》)明代畫家學王冕的尚有周昊、孫從吉、王人佐、袁子初、林宏顯等人。可見摹仿王冕的筆法是風靡一時的。

清代的揚州八怪,如羅聘、金農、李方膺、汪士慎等人都深受他的影響。如羅聘學他的圈白頭花,金農、汪士慎學他的千花萬蕊,李方膺學他的水墨淋漓。雖然各家風格不同,但還是從他那裡蛻化出來。其他如以畫梅稱世的童二樹也是學元章的筆法,蔣子延稱童二樹在洛陽所畫的梅花懸之能引蜂蝶。《碧溪詩》記載:「二樹生時,其母李太夫人夢一髯翁,驅一牛,負梅花而至,越日乃生。其髯翁即煮石山農王冕也,其畫蓋有所授也。」當然是無稽之談,但可見王冕的畫在人民群眾中也很有影響。

對明清畫家畫梅的特色,清朝懶園居士說:「吾人當師王元章之秀逸,劉雪湖之蒼老,徐青藤之神化,童二樹雄偉有餘,神化不足,金冬心則細枝堅挺,粗根庸弱。」這話確有道理。

王冕的畫,對明清畫壇,影響深遠。他為水墨畫打下了穩固基礎,引導了徐文長輩從摹古的一套清規戒律中跳出來,創造了新生命。他以自己的詩文畫來反抗元蒙貴族的統治,同情人民的疾苦,深刻地暴露當時的社會黑暗面,有它的積極意義。正因為此,他才受到廣大人民的熱愛和尊敬,被贊為「人奇志奇胸磊落,是花千古無枯榮」。 22775希望對你有幫助!

熱點內容
繁顏花語 發布:2025-04-30 03:17:00 瀏覽:84
綠植表情包 發布:2025-04-30 03:04:53 瀏覽:554
玉石荷花 發布:2025-04-30 02:57:41 瀏覽:289
茅山派梅花 發布:2025-04-30 02:54:28 瀏覽:770
毛酸漿盆栽 發布:2025-04-30 02:53:19 瀏覽:503
昆明鮮花市埸 發布:2025-04-30 02:38:51 瀏覽:652
盆景老火鍋 發布:2025-04-30 02:28:21 瀏覽:506
鄭州百合公寓 發布:2025-04-30 02:25:07 瀏覽:899
牡丹說翻譯 發布:2025-04-30 02:04:47 瀏覽:224
福州七夕團購 發布:2025-04-30 01:56:20 瀏覽: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