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店知识 » 鲜花山谷夫妇朗读

鲜花山谷夫妇朗读

发布时间: 2023-06-06 11:33:54

A. 央视《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

导语:《朗读者》在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享受人文艺术之美的同时,更满足了不少观众的审美需求。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央视《朗读者》第五期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央视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1】

在这个星期,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中央一套播出的《朗读者》节目。刚听老师说完,我很好奇,难道这个节目是一群人在朗读吗?那该多无聊呀!为什么老师会让我们看这种节目?

等看了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嘉宾都是一些知名的人士,而他们的朗读,也不是平白无趣,而是发自内心,充满真情实意。当节目刚开始时,主持人董卿阿姨就简洁明了地告诉了我们第一期节目的主题:遇见。在我心中,遇见这个词是相当平常的,不就是一个人碰见另一个人吗?当我看到一个人时,我才发现遇见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他就是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他曾经想当宇航员,可是没能当选。这时他"遇见"了他的父亲,是他的父亲鼓励他,使他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他选择了新的行业,并且经过多番波折,当上了总裁。看完之后,我感慨万千:人生是多变的,但有许多人都因失败而沮丧。可他们都未曾想过,或许他们走另一条路,便可登上人生巅峰,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放弃,在一条路上跌倒不起。哪怕当不上白领,董事长什么的,只要勇于挑战,不畏失败,总有一条路适合自己。

通过这个节目,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做人道理。

央视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2】

在最新一期《朗读者》中,李亚鹏不仅分享了自己陪伴女儿成长的故事,还朗诵了朱自清的《背影》,听之让人动容;而昔日“央视一姐”倪萍则讲述了她多年为子求医的心路历程,并朗读了自己写的《姥姥语录》,她饱含深情的声音直抵人心。“让我们一起去朗读吧!”主持人董卿的这句话,把人们带入一个久违的场景,也让亿万观众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朗读的“引力”。继《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朗读者》,该节目在央视一套黄金档一经开播,迅速爆红,受到观众热情追捧,在新春伊始就让文化类节目迎来了一个小高潮。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当下,文化生态越来越多样化,观众不仅需要爆笑来解压,更需要悠久的文化来滋养。正如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在与董卿的访谈中讲的一句话:“人生就是要创造美,享受美。”相信许老这句话,将成为更多人的共识。明晚,《朗读者》第五期将在央视一套八点档播出。

节目筹备一年多

《朗读者》力求高而不冷

事实上,文化类节目并不是初次进入观众视野,从2013年至今,《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三个“大会类”节目的大受欢迎,为《朗读者》的面世做了足够铺垫。

首当制片人就推出了一个爆款,在董卿看来,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一方面,大的时代背景在呼唤着更有文化品质的节目,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们这个节目筹备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怎样把文化类节目做得高而不冷上花了一番功夫。”据节目组介绍,每次的台本都有将近100页,都是董卿跟导演们凌晨4点左右收工,上午9点开始开工磨出来的。

不少人形容《朗读者》是电视综艺的“一股清流”。有些专家认为,说它“清”,是因为《朗读者》做到了形式清爽、内容清新、让人内心清净,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学的力量,引发共鸣,感受文学之美、声音之美和情感之美,而这也正是节目火爆的文化密码。

形式上,《朗读者》每期设置一个主题,首先会分享一段人生故事,然后再朗读一篇文字。这些文字是嘉宾一段人生经历的投射,而不会显得是两张皮:故事是故事,朗读是朗读。两者之间选择一个很巧妙的切入点,这也是《朗读者》的核心策划所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点评:“《朗读者》别具一格, 慢下来 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内容上,朗读者既有濮存昕、柳传志这样的名人,也有蒋励、成都鲜花谷夫妇这样的普通人,至于读什么,策划之一的刘震云认为,每个人都有朗读的原动力,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读这段文字,这段文字会与我们产生怎样的共鸣。执行总导演夏欢欢回忆说:“我们确定要请成都鲜花谷的夫妇,但让他们读什么呢?董卿听了他们的故事后,一下子就想到了朱生豪写给妻子的《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期节目播出后,他们的人生故事与朗读被网友誉为最美丽的“遇见”之一,网友评价:“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不懂什么朗读技巧,但是他们那蕴含着感情的声音却不停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真情实感引发共鸣

文化类节目成为风向标

荧屏上,《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异军突起,激起了不少观众对诗词、书信、朗读等传统文化方式的热爱。这也呼应了董卿做《朗读者》的初衷:“尽我们所能去做情感类的一种共鸣,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一种认知和最温柔的记忆。”

《朗读者》在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享受人文艺术之美的同时,更满足了不少观众的审美需求。当下,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时代主流,大众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精神食粮。从朗读的层面看,不是每一位朗读者都能展现出专业高水准,但真正打动人的,是朗读者结合个人独特经历所传达的真情实感,与观众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濮存昕那句“记住帮助你的人,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别人”,回应了人们内心对善的需求;而《愿你慢慢长大》中,初为人母的张梓琳寄语孩子的“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所传达的,则是人们内心对安静平和的向往。“汉语之雅驯,文化之宽广,情感之丰厚,全都在节目不疾不徐的节奏中渐次打开。”

不过董卿也说,这一小高潮的到来,并不能乐观地视为文化类节目就迎来了春天。业内专家也表示,相较于娱乐类节目,文化类节目确实有一定的准入门槛,需要更精心的设计,也需要观众多一些耐心,多一点思考。但这起码是个风向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们永远都有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深入人心,这种精神文化需求还会有更强劲的表现。如果我们表现出高度的文化智慧,还会出现更多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央视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3】

没有炫目的舞台,没有热辣的开场……18日晚,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缓缓揭开了神秘面纱。6组嘉宾、6段故事、6种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在节目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的解读中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节目首播后,网上好评不断,豆瓣评分高达9.5,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纷纷登上微博热搜,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节目亮相】 不喧哗,自有声

当晚,随着李云迪的钢琴伴奏,《朗读者》亮相了。围绕首期主题“遇见”,6组嘉宾依次登台朗读,他们来自社会各界,有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有表演艺术家濮存昕,有企业家柳传志,有世界小姐张梓琳,还有来自“鲜花山谷”的素人夫妇。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分享情书……通过荧屏,那些令人感动的文字悄然流向千家万户。

从节目形式来看,《朗读者》扩展了读本的范围,首期节目中,6组嘉宾为观众展示了散文、诗歌、歌词、小说、致辞等不同的文学形态,朗读嘉宾的真情流露令这些掷地有声的文字大放异彩。此外,节目舞台也省略了华丽的包装,让朗读者始终以绝对主角的身份呈现在舞台上,这样的舞台设计也极大地凸显了文字本身的魅力。

而节目的嘉宾采取了名人+素人的“星素”组合,首期节目中,除了观众熟悉的许渊冲、濮存昕、张梓琳、柳传志等名人外,素人嘉宾也带来了自己的故事——其中有为了实现妻子梦想、花费十年时间建造1500亩花园的“鲜花山谷”夫妇,也有曾在阿富汗一天接生40多个新生儿的无国界医生蒋励。因为拥有特别的人生经历,他们的朗读更加扣人心弦。与其说观众是被嘉宾朗读的文字打动,不如说是为朗读者背后的故事而感动。《朗读者》不喧哗,自有声,于无声处传递情感,传承文化。

【节目反响】 浓度高,每组嘉宾都能单剪一期节目

节目播出后,网上好评如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发文点评:“满荧屏都是明星玩游戏,《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节目,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与此同时,网友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后感:

“在这个泛娱乐时代,《朗读者》的出现增加了社会对国人阅读环境缺失的关注,以文学的方式进行情感表达,让观众体会到文学之美,明白读书之于人生的重要性。”

“当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在董卿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到舞台上时,当许渊冲谈到翻译神采奕奕时,瞬间泪目……”

“以‘遇见’为主题,柳传志畅谈家庭教育、‘鲜花山谷’向我们传达人世间最美的爱情……通过嘉宾饱含深情的朗读,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到文学的力量,确实是一档值得推荐的好节目。”

“这节目浓度太高,几乎每一组嘉宾都能单剪一期节目,这是一种奢侈。”

“看完节目,突然想放下手机 ,捧起一本书来读一读。嗯,这大概就是《朗读者》最真实的意义体现。它体现了电视节目的社会引领作用,用温度和情感,唤醒国民阅读的生命力,重燃对经典作品的情感共鸣和敬畏之心。”

“节目中的每段文字都让我深深地感动。文字的魅力在于它对生活的提炼升华,没有故事的支撑,所有文字的影响力也都会相形见绌。所以,当柳传志讲起自己的儿子女儿,并朗读着在儿子婚礼上的致辞那一刻,在观众的眼中,他已不再是商界大佬,而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古稀老人。”

B. 朗读者开场白

朗读者开场白

朗读者中嘉宾分享的故事,并非简手敏单的过往经历,而都有深刻的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下面朗读者经典开场白台词是我为大家带来的。

朗读者经典开场白台词

人生,缘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

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是我能给你最好的礼物。

一篇好文,一个好故事,一次真诚的分享。

朗读,也是一种陪伴。不喧哗,自有声。

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激情燃烧,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

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家,简单一个字,能引起无数人的情感共鸣,因为家是每个人最初的记忆,也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莫尔说,为了找寻想要的东西,我们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

朗读者:《朗读者》总导演这样评价董卿

这档由董卿首度担纲制作人的文化情感综艺,趁着《中国诗词大会》的东风,上周末在央视一套、央视三套一开播就引来了无数关注。豆瓣评分高达9.2,一溜儿的“自来水”,毫不掩饰对又一档“清流综艺”的喜爱。

虽然任何一档节目都不足以用“完美”来形容,但是观众却由衷给予了《朗读者》以无差评的赞誉。这是个追求“快快快”的信息爆炸社会,精神绷得够紧,压力总是很毕贺枝大,时间过得太快。一波文化类节目的回暖,背后呼应的是国民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升级。

所以,与其说是对《朗读者》本身爱不释手,更不如说它满足了大众对于知识、审美、情感的多重高阶需求,缓解了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文化焦虑”。氛围是安静的,节奏是舒缓的,它让你聆听完一个个安静的诉说之后,在文字里走过别人的一段人生,而后在沉淀的甜美和安宁中,找寻自我。

《朗读者》本身是一个不容易的项目,董卿为之操劳了一整年。在两位总导演刘欣、田梅眼中,“真诚”这个节目最大的特点,“现在节目真的太多了,所以你真不真诚,观众一眼就看出来了,我们始终坚持和要求的也是真诚。”

绝不是你们想像的挂名而已

从创意到实现,董卿都耗尽了心血

《朗读者》创意最初诞生的时候,大概是去年的3月。董卿说,21年了,似乎到了这样一个时刻去做这样一档节目,这当然不仅只是她个人的梦想,更是社会的需求使然。

10条信息左右,现在一天可能要处理上百条,所以你就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我们每个拍岩人都面对着很大的压力,天天想着赶紧工作,赶紧忙完手里的事,赶紧看看收入,赶紧再怎么着,似乎是应该有这么一个契机,让大家能够安静下来去看一档节目。有时候累了一天了,也想看点好玩的、好闹的,但这样的节目现在太多了,可能是这么一个状态下,我们有了最初的想法。”

有了创意的雏形之后,如何呈现?

田梅感慨道:“这个策划的过程也是非常艰难的,也找了国外的团队,整个节目模式甚至最开始还想到是不是可以有赛制,中间推翻了无数次的节目形态,最后董卿坚持了目前的这种节目形态。说实话,她对文学的要求是相当苛刻的。为了这个节目,她台前幕后都用尽了心血,舞台上呈现的这些人物是谁,他到这儿来是为谁读,他读什么内容,在舞台上该怎么呈现,灯光该怎么打,舞台道具该怎么摆放……所有的这些东西董卿都亲力亲为,这大概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是不是董卿就挂一个名儿啊?不是的。”

《朗读者》一经面世就掀起热度,让很多人都直呼“文化综艺的春天来了”。对此,两位总导演的态度趋于理性,“我觉得节目火是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了。全球都是如此,在满足了温饱之后自然就开始追求享受精神层面了,所以我们看到近几年综艺节目呈爆发式的增长,这是一个大的背景。但是文化节目要想突围或者立足,这就需要一些特别的亮点了,当然了我们一直在说差异化竞争,你天天吃鱼翅也会腻的,为什么说现在是生正逢时,正当其时?现在大家不仅仅想看看娱乐节目,也需要一些补充。

我们不是说娱乐节目不好,未来全是文化节目这个也不对,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作为观众,我想看《煎饼侠》有《煎饼侠》,想看《花样年华》有《花样年华》,想看《一代宗师》有《一代宗师》,这才是健康的整个的文化生态。”

氛围塑造和情感传递取胜

它是《艺术人生》的又一个轮回吗?

《朗读者》是一档门槛很高的节目,它不仅是关于读书,深层的落点其实是情感。刘欣表示,如果单纯倡导读书,那就把节目给做小众了,“我们节目的全称叫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文化指的是我们跟书籍相关,但我们还有一点,我们强调情感。我们通过每一个人真挚的故事,传递出来一种共情的东西。亲情、友情、爱情,同学情、夫妻情、母子情,所有人间的这种共同的情感可能会帮助我们去了解和理解。所以说我们也反复强调,我们是给大家打开人生的大千世界,从每一个人的具体故事走进文学的世界。不是文学走向文学,而是从情感、人生、体验走向文学。”

张梓琳参加节目《朗读者》

节目播出之后,一些观众觉得《朗读者》有些《艺术人生》的影子,都以气氛塑造和情感传递见长,但又不全像。刘欣曾陪伴过《艺术人生》一段最好的时光,然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大众开始追求泛娱乐化了,流行就是一个轮回,当《朗读者》再度惹人飙泪的时候,“武器”还是同样的两个字:真诚。

刘欣分享道:“董卿一直强调,我们需要大家最动情的地方,我们所有的朗读者都是要还原成一名最真诚的朗读者。甚至我们团队也有过纠结,他在朗读的'时候要不要过炫的舞台包装和舞台设计?后来我们还是否定了。为什么?其实也是为了真诚。过多的设计,那就是在演。”

不少人觉得央视的一些节目因为阳春白雪而显得高冷。在接地气这一点上,《朗读者》把握得不错。刘欣回答:“所有的节目都是这样的——老百姓爱看不爱看肯定是第一位的。也许接受文化节目比接受娱乐节目进去的那个过程要难一点。我一直特别喜欢董卿说的那句话,就是高而不冷。虽然高一点点,但是我们要通过我们的技术手段让老百姓能够更好地进去。那么怎么让文化节目进入?我们就是通过情感这个切口进入的。”

线下朗读亭的强设置

文字承载的一定是情感的表达

首期节目播毕,除了公众人物,还有平凡生活中带给人们许多感动和震撼的普通人。首位素人嘉宾是来自四川的一对普通夫妻。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有一个1200亩的鲜花山谷,一年四季繁花不断,从山顶铺到山脚,园里种植着1000多种花卉:虞美人、鲁冰花、芙蓉花、矢车菊......

节目《朗读者》“鲜花山谷夫妇”

这个鲜花山谷是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承诺。为了实现她想拥有一个花园的梦想,丈夫倾尽所有用十年时间打造出了这样一个浪漫的花海。

《朗读者》节目也把这对夫妻请到现场,丈夫周小林和妻子殷洁的朗读主题是“遇见”。

男:我只愿意凭着这一点灵感的相通,时时带给彼此以慰藉,像流行的光辉,照耀我疲惫的梦寐,永远存一个安慰,纵然在别离的时候。

女: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因为相遇,因为爱情,《朱生豪情书》在一对相爱的人的朗读下,仿若有了灵魂。

朗读是文字的体现,者就是人。文字所承载的,一定是情感的一种表达。来到节目的朗读者,一定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田梅表示:“有了人生阅历,他才会有精彩的人生故事,然后需要一种很平实的情绪表达力、感染力,这就是我们对于朗读者的要求。这个节目表达的不是技巧,不是朗诵,我们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有预遇见、有眼泪、有家、有选择……然后嘉宾根据主题词去选取一则人生故事,然后这段故事又跟后面的朗读文本相互关联,这是个一脉相承的过程。”

传递情感,传承精神,传播文化,是《朗读者》的初衷。大家都知道有一个世界读书日,节目团队小小的野心是希望未来能有一个朗读日。

刘欣说:“读书日是自己读给自己的,而朗读是把我读给他。之前老说中国人可能不是特别爱表达,就好像春节回到家里很少有孩子说给父母说一些暖心的话,同学之间,爱人之间,好像也很少这样。所以我们节目的一个动机,就是所有的人来了都会为一个人而读,这是我们希望能够起到的纽带式作用。”

伴随着节目的开播,《朗读者》也在线下多个城市逐步启动“朗读亭”,刘欣介绍:“你可以走到这个亭子里,你说我想为谁而读。这是我们节目的一个强设置。文字只是一个途径,我们最终还是传达情感,能够把整个我们每一个人联系到一起。”

节目背景

《朗读者》自2017年与观众见面,即带动全民朗读热情,成为观众心中的能量补给站,真正实现破圈传播,收获海内外深远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2020年,历经两年的蕴藉沉淀,《朗读者第三季》回归。

节目制作

《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来到现场,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并演绎来自朗读者文学顾问团的文学家、出版人、专家、学者精心挑选的经典美文,节目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
热点内容
小猫茉莉花 发布:2025-02-09 10:37:56 浏览:239
csw郁金香 发布:2025-02-09 10:34:14 浏览:176
七夕卡片语句 发布:2025-02-09 10:31:20 浏览:765
一束鲜花教学设计 发布:2025-02-09 10:27:41 浏览:215
康乃馨盆土要求 发布:2025-02-09 10:17:14 浏览:473
驻马店花艺 发布:2025-02-09 10:02:40 浏览:85
对大量盆栽鲜花 发布:2025-02-09 10:01:49 浏览:360
画眉草盆栽 发布:2025-02-09 09:54:03 浏览:851
荷花摆摊 发布:2025-02-09 09:52:56 浏览:491
花卉荷花图片 发布:2025-02-09 09:51:32 浏览: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