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店近况
『壹』 网上花店在国内外研究和应用概况,发展趋势
鉴于现在“网上花店”出现的一些新迹象,我今天特地来谈一谈传统的花店怎样和网上花店合作,以把握面临的新机遇,并从中受益的问题。
以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花店业之间一直处于各自封闭的状态。“网上花店”的出现,使传统的花店业感到了一丝欣喜与彷徨。喜的是:“网上花店”的出现给“花店”走出封闭带来了机遇,并使我们获得了许多额外的收益,人们的消费方式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而悄悄到发生着改变。忧的是:虽然许多花店企业已经在和网上花店的合作中获得了良好收益(在有些花店,来自“网上花店”的业务几乎占到了其整体业务的50%以上)。但各种媒体不时有关电子商务不好消息的报道,又使这些花店感到了一丝彷徨。其实,我们应该看到,从电话、传真到今天的网络,每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都引发了一场生产力的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电子商务和花卉业同是近来发展迅速的产业,两者都为彼此提供了很多发展机会:花店业的迅猛发展,为“网上花店”有效开展业务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同样,网上花店的兴起亦为传统的花店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来深入的了解一下“网上花店”:——网上花店是97年以后在国内发展起来的新兴的从事鲜花速递的电子商务企业。从国内的第一家网上花店——“虹桥鲜花礼品连锁机构”的出现到现在,网上花店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赢得了高额的利润和发展空间。在电子商务日益受到质疑的今天,网上花店的“一帆风顺”,及健康发展,几乎成了电子商务“冬天里的一把火”。网上花店是迄今为止处于盈利状态的少数的电子商务内容之一。在美国,1-800花屋作为全美,以及全球最大的“网上花店”的成功,向人们展示了“网上花店”的美好前景。在我国,虽然经常可以看到电子商务企业不景气的报道,但“网上花店”却在“电子商务的一个一个冬天中”,迎来了“一个一个春天”。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网上花店行业的领头羊——虹桥鲜花礼品连锁机构。虹桥鲜花是迄今为止国内最成功的网上花店企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历史告诉我们,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紧密的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在4年多的时间里,虹桥鲜花网不断捕捉商业机遇,他们在开展鲜花礼品配送的同时,紧紧抓住了国内花店业“尚处于调整转型时期”的这一现实,以切实提高与之合作的花店的利润水平,及竞争力为目的,走出了一条与传统花店业共赢的道路。在客户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为国内“网上花店”业树立了典范。那么“网上花店”到底和我们“传统的花店业”是怎样的关系呢?“网上花店”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随着人们近年来,我国花卉业迅猛发展,国内花店目前已达1.7万多家,比98年增长了3.7%。作为花卉业重要流通环节的花店业,在整个花卉业体系中开始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自从十多年前,花店业的兴起到现在,花店业容易进入的行业特点使一些人盲目介入,以致于在某些地区,花店开的过多过烂,相互之间的低水平无序竞争,导致花店之间竞争的核心转化为“价格因素”。为花店业在当地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诸多障碍。 纠其原因:现在我国的花卉生产缺乏足够的商业化运作机制,由于对消费市场信息来源把握的局限性,造成一方面部分产品生产过剩,而一个性化商品或服务又供不应求,没有足够多样化的产品或服务方式供选择,使零售商过于集中在单一化产品或服务模式的领域内,是出现在当前花店业中的主要问题。那我们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通过我们大量的实践,及研究分析:除了引进先进的花店经营理念外,建立“整合的网络模型”,实行化零为整的战略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看来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通过化零为整的战略,不仅花店业将摆脱封闭的经营体系,使个性化消费和服务模式成为可能,而且还可以提供给生产商及时,准确的消费市场信息。从而对花卉生产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而且随着整个网络体系的健全和发展,在整合的产业链条中,花店业可以以一个强大的姿态重新介入花卉业流通环节,大大加速商品及服务方式向消费能力的转换,提高单店的利润水平,减少整个流通环节的资源浪费。在服务质量,服务范围和服务价格方面全方位的超越现有的行业水平,形成集团竞争力。另外,化零为整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传统的花店业的整合,而且还有传统的插花学校,花卉生产企业,及相关资源市场的整合。从这个意义上讲,整合后的体系维护者还可以提供整个组织内,及组织外的信息流和关系流,全面促进组织内的产业升级。——在为“整合体系的维护”方面,虹桥是国内做得比较扎实的“网上花店”,也是其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 我们看到,与传统花店业的整合已经越来越引起个方面的关注:虹桥鲜花网全球花店联盟的推出,中花协“花店业分会”的创立,莎啦啦特许加盟店的计划…… 其实不管是哪个组织,哪种形式的整合,能切实使花店受益,尽快提高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才是最关键的。
『贰』 当前中国园林观赏花卉业发展现状及面临哪些机遇的挑战
当前,我国花卉业正处在“百年之交”的跨世纪重要时期,面临着机遇与困难并存的关键时刻。客观、准确地分析前景与机遇、现状与问题,用新思维研究其发展方向,用新举措探讨相应的发展对策,不仅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又是当前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现就此谈些看法与意见。 一、前景与机遇有史以来,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经历了恐惧、崇拜自然和征服、掠夺自然两个阶段之后,如今进入了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阶段。由此造成的生态失调、环境污染等等严重恶果,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进步。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除天灾外,它与建国以来人为破坏植被,水土流失的面积增加40-45%,从而抬高河床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重建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伙伴关系,已成为当今的一大热点。为加快绿化、美化中华大地的步伐,国务院早在1994年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就提出了“加快城市绿化、美化工作,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行动方案;1998年4月,全国绿委会议强调:“努力提高大中城市及周边地区造林绿化水平,把铁路、公路、江河沿线以及两侧的荒山、平原、城镇绿化起来”;日前,国务院颁布《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则》,要求“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把它列为我国的重大战略来抓。据此,福建省绿委部署了我省2000年前实施“交通绿色通道”和“百千绿化工程”(建设100个园林式乡镇和1000个园林式村庄)。不难预测,从环境保护对花木的需求来看,这些都为花卉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向落后的花卉业亦伴随着迅猛崛起,成为农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一项新兴产业。近些年来,面对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和影响,据国家信息中心报告,1999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增长,增幅与去年基本持平。按照经济规律,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花卉业,仍将有一个适度快速发展的前景。眼下的花卉业,在“回归自然”成为人们共同呼声与迫切愿望的今天,建造生态城镇,发展消闲农业,把绿移入居室以及开发绿色旅游业,休闲度假业等方兴未艾。可想而知,同样会有一个良好的机遇。事实亦是如此。近几年福建花卉业,虽受亚洲金融风波影响,出口明显锐减,减幅近40%。而全省观赏花卉的销售额依然逐年稳步上升,1996年至1998年,分别为2.67亿元,3.38亿元和4.44亿元。当今世界,花卉是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据国际权威机构和专家预测,世界花卉消费额1991是1000亿美元,到2000年达2000亿美元,十年将翻一番,年增长速度为10%。特别是世界花卉生产布局的调整,给我国创造了吸收外资兴办花卉企业的机遇。目前,世界花卉生产与消费逐步分离,生产正由高成本发达国家向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每单位花卉生产平均成本是日本的1/5、台湾的1/3,也明显低于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而且具有多种自然气候型,市场消费潜力大。因此,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看好中国,纷纷来华投资兴办花卉企业。1998年,我省已有外资、三资花卉企业39家,足以说明这一点。二、现状与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花卉的生产持续大幅度增长。据中国花协不完全统计,1997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达8.6万公顷,占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积22.3万公顷的38.57%。居全球首位,成为生产大国。1997年全国花卉生产总值达96亿元,折消费额为84亿元,若按1995年花卉行家预测,今后5年花卉消费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以16%计,至2000年为73亿元,如今5年的消费预测指标,不仅两年就实现了,而且超过了11亿元。同时,流通环节的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1997年,全国已有花店1万4千家,比1991年的1110家增加了12倍;各类批发市场有700家,比1991年的200家增加了3.5倍,有效缓解了买难卖难、产销脱节的矛盾,而且为全国性的南北调剂发挥了重要作用。福建花卉业与全国一样,进入九十年代,有了长足的发展。1998年与1991年比,全省花卉生产面积和产值分别增长了59.66%和5.78倍。同期,花店增加3.5倍,批发市场增加2.25倍。从而为推进花卉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快速发展的我国花卉业,由于起步晚,基础差,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存在的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主要表现为:1、盲目性。当前某些地方的基地投资热、市场建设热和温室引进热,存在相当严重的从众倾向,造成花卉某些品类供过于求,效益下降。其原因是政府缺乏宏观指导或是宏观指导与企业自主行为的矛盾,尚未找到连接与衔接的有效途径。2、自发性。花卉市场仍处无序状态,市场竞争中互相残杀现象相当严重。关键在于千家万户各自为战与千变万化市场不相适应,独立、分散的营销方式难以抵御大市场的激烈竞争。3、滞后性。指科技被冷落,严重滞后,我省尤为突出,这就难于推出创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究其原因,主要是分散、落后生产方式与科技兴花的矛盾,尚未很好解决。讲花卉业的现状与问题,这里拟注重分析的难点是:当前的经济趋势与市场环境不容乐观,从外部的大环境而言,当前国民经济运行的国内外环境难以有大的改善。在这情势下,毕竟还不是国计民生必需品的花卉,又是以集团消费为主,个体消费为辅的花卉市场,面对集团消费紧缩,花卉首当其冲摆在减缓之位;而个体消费,在较为普遍的“减员增效”及居民消费仅能保持低水平增长面前,亦难以有大的增长。同时,亚洲金融危机仍将继续给花卉出口带来影响。再则,在花卉业内部,由于近几年花卉生产增长速度高于花卉消费增长速度,已出现产品供过于求,导致竞争日趋激烈,价格一再下滑的不利局面。综上所述不利因素,势必给花卉消费的增长,市场空间的开拓,带来延续的困难与问题。三、方向与对策花卉业的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加速花卉产业化的进程,向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转变,最终实现现代化。花卉产业化要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前提,以花卉企业为基础。它的形成与发展,必须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和城与乡、农工商、产加销、产学研等紧密联结进行,最终达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目的。从当前挑战与机遇、困难与希望并存的现实出发,发展花卉产业的对策,总的来讲,要从过去偏重抓生产,忽视市场与科技(橄榄型)向注重市场与科技、带动生产(哑铃型)转变。(一)增强规划意识,坚持花卉产业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原则。必须认识,只有国民经济增长,花卉业方得以扩展消费与市场。所以,制订花卉业发展规划,应当依据经济的增长速度而相应增长,切不可以人为意想、逻辑推理替代科学分析。我省在确定“九五”期末花卉种植面积和产值的指标时,即以此为准,计划花卉生产面积从7.2万亩增至10万亩,产值从7.4亿元提高到6亿元,现在看来,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是能够如期实现的。(二)增强市场意识,坚持市场导向,总量平衡原则。针对当前花卉产品存在的结构性和季节性过剩的现状,应坚持以现实市场为主,把握市场趋势,预测市场需求,选准市场定位,下大力气开拓花卉市场。近些年来,我省立足本省,瞄准市场缺口,调整产品结构,增大原靠省外调进的观赏苗木、鲜切花及小盆花的生产比重,由于产品适销对路,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扩大了销路。同时,以福建独具特色的水仙、剑兰、苏铁、榕树盆景等产品,改变个体分散式占有市场为联合体共同占有市场,向全国各地延伸,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从而实现了全省花卉销售额的稳步逐年上升,收到了稳中求进的良好效果。(三)增强区域意识,坚持适地适种,发展特色产品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特色产品就难以占有市场。要重视区划布局,发挥各自的自然资源与物种资源优势,开发独具特色的品牌产品,提高比较效益。如我省的漳州花卉产区,虽然近些年来生产面积扩大了近万亩,由于具有水仙、国兰、榕树和榕树盆景、棕榈科植物等四大特色,产品远销海内外,销势仍然看好。(四)增强科技意识,坚持面向生产、科技兴花原则。我国我省长期来花卉科研被冷落,科研滞后已成为推进花卉产业化的主要障碍,为切实办好科技兴花这项大事,应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市场—科研—生产—市场的良性循环运作机制,在推行现代实用技术上下功夫。力求从单纯引进国外品种向引育结合转化;从传统栽培向规范栽培转化;从单项技术向配套技术转化;从照搬洋设施向设施本土化转化。同时重视高新技术在花卉产业中应用。
『叁』 基于我国花卉产业的实际状况,如何与国际市场接轨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花卉产业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全国花卉生产面积已达14.75万公顷 (包括花卉及苗木等所有相关行业),销售额160亿元。然而,我国花卉生产力水平仍十分低下,单位面积产值仅仅是荷兰的10.36%。花卉种植中普遍存在品种单一化,档次、质量低,各地生产基地低水平重复建设,设施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市场上往往出现生产旺季产品滞销,冬、春节日消费旺季缺货的现象。以下结合国内鲜切花生产和市场现状,分析总结出我国花卉产业的五种发展趋势:
1.品种结构向高档化发展,价格日趋合理
近年来,我国大量引进并生产优、新品种,鲜切花如非洲菊、鹤望兰、百合、郁金香、鸢尾、热带兰、高档切叶等,盆花如凤梨类、一品红、安祖花、蝴蝶兰、大花蕙兰等,品种逐渐高档化,花色则多样、淡雅。花卉市场的价格稳中有降,尤其以香石竹、月季等大宗鲜切花产品的降幅较大(应视为合理性的降价),分别达30%和50%。
2.产业化区域性分工,花卉流通形成大市场
从国内花卉的生产格局和中远期发展趋势来看,鲜切花生产将以云南、广东、上海、北京、四川、河北为主;浙江、江苏等地的绿化苗木在国内占有重要份额;盆花则遍地开花,并涌现一批地方优势名品,如江苏华盛的杜鹃、天津的仙客来、广东的兰花、福建的多肉植物等。随着采后低温流通和远距离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这些地区的优势更加明显,必然出现大生产、大市场的格局。
3.重视优质种苗、种球基地的建设
上海市花卉良种试验场投资1200万元建起80亩种苗繁殖基地,年生产香石竹种苗500万株;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中心生产的花卉种苗包括香石竹、满天星、非洲菊和彩色马蹄莲等10余个种类100多个品种,年销售种苗1200万株;辽宁、浙江、甘肃等省利用冷凉地气候或山地气候资源,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发动农民繁育种球及育苗等。一批新兴的国家级花卉产业化基地,起点高、规模大,集科研、生产、开发于一体,提高了优质种苗、种球生产的国产化供应能力。
4.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技种花深入人心
从农业的科技贡献率看,发达国家一般在80%以上,而我国低于50%。“九五”期间,我国的花卉科技人员在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品种的选育、引进,传统名花的商品化研究、推广,保护地、现代化温室的应用和改进,观赏植物的无土栽培、化学控制、生物技术、无毒种苗繁育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十五”计划中又将加强育种和新品种的引进、建立低温流通的综合保鲜体系、工厂化育苗及设施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等列为重要内容。
5.建立起全国性网络流通体系
国内的鲜花流通网络已初步形成。全国花卉市场1200多个,昆明、广州、北京、上海、福州、成都等主要花卉消费城市,均建立了大型的花卉批发市场,地方性的花卉市场也不断出现。各大、中城市和县镇的花店大量涌现,目前国内花店发展到14000多个。
再者,在流通促销上,加强销售信息网络化建设,实施名牌战略,以促使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和经营。再者,还要迎合国外消费者的喜好品种,引进外国先进生产技术,拓展国际花卉市场。
『肆』 急用!!! 中国工艺品在美国的销售情况 ,现状
工艺品作为一种商品,它的市场定位是在生活较为富裕的人群。美国的人均收入每年超过3万美元,消费能力全球最强,所以美国历来是中国工艺品的主要市场。在中国工艺品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进一步开拓美国市场是中国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所关心的问题
工艺品一直是中国的传统出口产品,过去由国营的“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主营出口,每年出口一直在10亿美元左右。工艺品的消费对象主要是中产阶级与小康之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购买能力最强,所以美国历来是中国工艺品的主要市场。美国有50个州,每个州的市场比一些国家都要大,所以进入美国如同进入了50个国家,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与大力开发。近年来,由于不少企业自营进出口,以及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中小民营企业己成为中国工艺品出口的重要力量。
1.中国工艺品在美国的情况
中国工艺品对美出口,过去主要是港商、台商、美国华商到国内采购,通过外贸公司作为窗口。中国工厂企业很少出国推销,也很少在国外设展销点与分公司。许多企业产品出口二三十年,但对国外市场与终端用户仍不清楚。中国工艺品对美出口也长期处在生产什么销售什么的阶段,产品多年不变,缺乏按国际市场的需求和美国消费者的习惯,有针对性的开发新产品。
在美国,中国工艺品主要是由华商经销,规模不大,影响有限,甚至还不如墨西哥与印度的工艺品。由于老一代华人的凋零,新一代华人观念的西化,中国传统工艺品的经销商与市场都有萎缩的趋势。但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低,一些制作精美,能迎合潮流的工艺品,在美国是有很大市场发展空间的。例如上面提到的油画装饰品,对采用新材料,应用高科技制作的水晶工艺品尤其有前途,中国水晶工艺品在美国中低价位市场,占有率超过了80%。如果题材选取上再多一些西方的、宗教的、个性化的,挡次再高一些,市场会更大,利润会更高。
还有一点要作说明,美国的工艺品往往指纯手工艺品,大多是美国一些家庭企业生产的,这些企业规模都很小,产品就在家乡及周边地区销售。少数出名的,专门为一些精品专卖品供货。而中国的工艺品,除少数民族工艺品仍为手工制作外,大多是具一定规模的工厂生产的,己有相当的工业化生产的成分,尤其是工艺礼品。
2.美国工艺品的销售渠道与美国消费者的消费特点
美国工艺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一些年营业额不超过几百万美元的小型礼品店,尤其是分布在各旅游景点的商店。其它销售渠道有家具店、珠宝首饰店、花店、书店、贺卡店、画廊。一些百货公司、服装店也有销售。
此外,美国一些BtoC网站与目录邮购店,也经销工艺品,而且成长很快。美国消费者最喜欢用新材料、新工艺、新题材的工艺品,他们购买这种新奇的工艺品感到自用与送人都很酷,能体现新潮与个性。他们对购买有神秘色彩,具有民俗特色的工艺品出手很大方,例如美国不少人喜欢购买西藏与印度的工艺品作摆设,新疆、蒙古的工艺品也开始受青睐。现代美国人更讲实际,更倾向一些多功能、实用性的工艺品。
美国消费者购买工艺品主要在旅游假期,各种节庆日与个人纪念日。他们对购买价格在20-50美元的商品不会犹豫。要求商品本身及包装比较讲究,最好有简单的文字介绍,既增加自已的知识,又能向亲友与同学作宣耀,说明所购买的工艺品的奇特好玩有趣之处。
[2007-11-03]
『伍』 中国鲜切花市场是什么现状
基本没有零售产业,主要靠婚庆用花获得盈利。也就是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花卉的需求不大。(情人节等活动除外)有多少人在中国会在下班后在临近的花店买一束唐菖蒲插在家里?去朋友家做客的时候你是选择手捧一束非洲菊还是拎着一袋子水果?这也是中国花卉市场的现状。不要说斗南花卉市场有多么先进的拍卖技术,有多大规模的交易市场,只要看看你身边有多少人将买花当作日常活动就知道中国的鲜切花市场是什么样的现状了。我现在在荷兰,再顺便做一些对比,荷兰的大多数城市都会有open market,一周两到三次,在那时就会有很多的商贩贩卖花卉,切花,盆栽都有。我所看到的景象是顾客很多,卖家是经常会忙不过来的,每个摊位都有大量的鲜切花,(以唐菖蒲,月季,非洲菊,向日葵,绣球花为主)在这里人们买花就像买水果蔬菜一样习惯。很有意思的是在鲜切花的销量与种类上,open market总是会比正常的花店更胜一筹。而一般的花店生意也是相当不错的,在这里人们从超市购物出来买一束向日葵是很常见的。单独的住宅有自己的小花园很常见,住在公寓式的房子里也要把自己的阳台种满鲜花。
现在才更新是打算放一些open market的花卉交易照片的,可是感觉自己好蠢啊。。5点的时候才去结果人家都快收摊了(但是价格超便宜,一大束花都只要5欧),唯一拍的照片还拍虚了。现在上面的图是在超市里的,基本这里有一定规模的超市都会有这样的摊位来卖花。如果看品种的话以菊花,月季居多。现在这个季节还有很多向日葵,我以前以为是因为有梵高的向日葵,(脑洞开大啦)后来发现只是单纯的到季节了,在荷兰这种常年多雨的地方抱着一大束的向日葵的话,感觉人都温暖很多了呢。
『陆』 国外线上花店现状
正常营业。花店是指从事以花为主的多元化经营的商店,国外线上花店正常营业,经营范围包括:鲜花及人造花的零售、批发业务;经营花店所需的用品、用具;礼仪策划庆典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