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系统花店
㈠ 盒马鲜生CEO侯毅透露,将上线鲜花业务,“花加”将要起死回生吗
有可能的,因为盒马鲜生属于阿里系企业。从电商初兴起,较为垂直的鲜花市场便有玩家涉足。时至今日,鲜花市场几度迎来风口,又几度式微,相关玩家也换了一拨又一拨。在相关鲜花电商平台外,阿里巴巴、京东等也相继涉足。
有数据显示,花加2016年销售3亿,2017年销售近8亿。甚至于17年7月,花加完成数亿元的融资,真格基金入局,并开始尝试线下花店业务。
然而花加的一帆风顺在2017年按下了暂停键。一直以来,花加都被认为是“以补贴换销量”,资金枯竭的传闻一直存在。在当时,有业内人士指出,鲜花电商的配送成本本就居高不下,在大量补贴之下,花加成本更甚,一束鲜花往往亏损近半,除非花少配草多。
但将成本分摊在产品之上,往往意味着用户体验受损。在相关社交平台上,不乏有用户对花加产品进行吐槽。再加上“毒花”事件的出现,花加处理不力,品牌形象不断受损。更有甚者,花加多名高管相继出走或离任,而知情人士透露,这些高管在任期间均负责花加的运营。而其线下业务,也被曝运营状况不佳,线下花店已经陆续撤店,员工也已经离职。
㈡ 生鲜电商扎堆发展鲜花售卖靠谱吗
鲜花有了专属分栏
生鲜电商扎堆发展鲜花,短期内还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据了解,每日优鲜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青岛等地上线了鲜花业务。此外,叮咚买菜在2020年11月上线鲜花业务,公开数据显示,“三八”节当天鲜花销量相比平时增长超过100%。
与此同时,花加、花点时间等鲜花电商,虽然褪去了资本市场的光环,但经过数年耕耘,也有了相对稳定的客群与市场。山姆、BHG、盒马会员店里鲜花区域更是成为了超市中的一部分。似乎,鲜花出现在消费者购买生鲜果蔬时,更容易被装进购物篮和订单界面了。
据观研天下报告《2021年中国鲜花电商市场分析报告-行业竞争现状与前景评估预测》数据显示,有30.8%的用户选择鲜花电商平台消费是因为价格优惠,仅11.85%的用户认为鲜花电商平台服务到位。
分割流量,提高用户黏性
对于习惯了运输不易长途运输的果蔬水产的生鲜电商,运输鲜花似乎成了“顺手”的事情。“叮咚买菜的供应链优势可以很好地契合鲜花。”叮咚买菜鲜花品类负责人俞水称,从供应链、冷链的角度来看,鲜花和生鲜都属于对供应和运输能力要求较高的商品。
俞水表示,鲜花采购中规模效应很重要,叮咚的规模优势、生鲜冷链基础和前置仓配送能力是鲜花采购的前提。鲜花可以为平台带来更多元化的产品,帮助提高用户黏性。
每日优鲜相关负责人称,依靠生鲜的供应链能力,能够实现大规模的产地直采。云南产地空运直发鲜花的方式,极大缩短了采购链路,减少了流通环节,“保证了品质,还提高了性价比”。截至目前,每日优鲜上鲜花SKU已扩展至60多种。
生鲜电商进入鲜花市场的赛道,或许将让原有的市场格局发生变化,至少鲜花电商的客流被分流到各大平台。有业内人士称,不少鲜花电商在竞争过程中还是通过“烧钱”来扩张从而占据市场,各个生鲜电商认为鲜花有利可图,既有的生鲜系统也可适当借用。
每日优鲜相关负责人称,线上即时零售模式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鲜花购买的便捷性,激活了鲜花零售市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的提升,除了礼品鲜花市场向高端化、品质化方向转变外,作为未来主要增长方向的日常鲜花市场,具有十分广阔的增长空间。
专业不足掣肘
供应链的稳定性的确让生鲜电商卖鲜花有了底气,也能确保送达消费者手中的鲜花的品质。生鲜电商依靠自身渠道和冷链运输能力,对鲜花市场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至于是否会冲击鲜花电商、鲜花店乃至超市“鲜花档口”的市场,现阶段看来生鲜电商不具有攻击性。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称,不同于鲜花电商所售卖的礼物型鲜花,保鲜期很短、经营难度大,生鲜电商所售卖的基本是养殖性鲜花,保鲜的难度会降低。生鲜电商卖鲜花,一般是根据时令、根据各种节日进行少量销售。
从事IT行业的王先生称,“生鲜电商平台上的花种很有限”。王先生以叮咚买菜为例表示,平台难以满足其私人定制花束的诉求,叮咚买菜当日所选的鲜花种类基本以玫瑰为主。
尽管生鲜电商卖花做不到面面俱到,但在零售专家胡春才看来,生鲜电商卖鲜花折射出大众消费升级的需求,“鲜花不是必需品,某种意义上属于奢侈品”,一般是通过专卖店销售,现在生鲜超市开始涉足鲜花市场,可证实对鲜花有需求的人在日渐增加,“从服务于特定客群的专卖店到变成生鲜电商、超市销售的大众消费品,属于时代的进步。生鲜电商销售鲜花,会加速鲜花消费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