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圏图片
Ⅰ 怎样制作花环
1、准备DIY花环所需材料:一个花环圈、一些绿色的花卉线、各种漂亮的树叶、鲜花和果实。脆弱的植物不太适用来制作这款花环,最好挑选一些长期不需要浇水的繁茂植物,同时选择一些有更多枝叶的植物,可以更好的遮盖住空白区域和捆绑线。
Ⅱ 花圈多少花组成
普通的花圈大概由3000左右的花组成,花圈用花的多少,以及编制花圈的花材不同,价格也不一样,一个花圈大概多少钱,便宜些的花圈,一般是在四百块以上,有多种价位,可以咨询花店了解更多价格,根据需要选购。
1、白菊花
白色的菊花有着纯净、高洁之意,可寓意死者的品格,送白菊花花圈,表达的含义是:敬仰ta的高雅品行,追思他的生平。
2、黄菊花
黄色的菊花有着清净、悼念之意,可代表生者的思念之情,所以送黄菊花葬礼花圈,表示的意思是:愿逝者安息,劝慰亲属节哀。
注意:
花圈是利用鲜花、绿叶或人造花制作的礼仪花卉装饰品,其一般为圆形构图,直径多为100—130厘米。用鲜花制作花圈时,先用竹片或树枝做数个大小不等的环状骨架,并连成一个球面,外面用绳子绑扎,并裹上保持一定适度的稻草,花枝和绿叶就插在稻草上,再用小号金属丝加以固定。
当然,切花插上之前要适当的加工,如枝叶和花可先加工成小束绑在竹签上,然后再插到潮湿的草环、草束上。对于花枝细小、柔软的草本花卉,更要如此加工后插上。 尽管花圈主要用于纪念活动,但在构图和色彩上也应力求变化,忌平均分配。
一般制作时,常在圆环上形成几个重点插花位置,其重点位置和数量视圆环大小而定,并无严格规定。
Ⅲ 花圈和花篮的象征意义有什么区别
一、定义不同
花圈是用鲜花或者纸花等扎成的环形的祭奠物品,献给死者表示哀悼与纪念。花圈的“发源地”据说在希腊,古希腊把花圈称为“斯吉芳诺思”,是装饰神像的“圣物”。
教堂中的祭司后来也戴起花圈来,花圈传播到各地后就不一再地是教堂专用的饰物了。古代西欧曾用花圈作为奖品颁发给凯旋的战士和运动场上的优胜者。印度和缅甸,至今还保留着用蔷薇花做成的花环给贵宾戴上以表敬意的习惯。
花篮是指装花所用的篮子,或以篮为容器制作成的插花,是社交、礼仪场合最常用的花卉装饰形式之一,用于开业、致庆、迎宾、会议、生日、婚礼及丧葬等场合。尺寸有大有小,造型有单面观及四面观的,有规则式的扇面形、辐射形、椭圆形及不规则的L形、新月形等。有提梁,便于携带。
二、意义不同
花圈
与佩戴黑纱的礼节相照应的,还有向死者献花圈的习俗。据传说这个习俗最早来源于西方基督教,因为《圣经》教义的广泛传播,人们逐渐相信人死以后能进入到极乐世界即天堂,而去天堂的路是由鲜花铺设的。
随着这种观念的日渐深入人心,笃信教义的人们则按照想象中的天堂之路的场景,在死者的灵车前后抛撒花瓣,以此表示为死者去天堂铺设道路。
以后,人们觉得用鲜花铺道花钱太多,于是改用花圈与花篮来替代。因此用花圈献祭死者,意思是在告慰死者的灵魂。奉献给死者花圈或者花篮在如今已经逐渐演化为丧礼活动的一种吊丧礼节和内容。
花篮
多采用规则造型,具有端庄大方、风韵高雅、瑰丽多彩、五彩缤纷的特点,使人欣赏后有韵律感觉。主要用于礼仪庆典活动。艺术花篮的造型活泼多样,常用于室内装饰、馈赠亲友的花展。花篮对美化环境和烘托礼仪气氛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花篮的类型 ,按观赏角度分为单面观赏花篮和四面观赏花篮,按用途可分为庆典花篮、生日用花篮、探病人花篮、婚礼送花及办丧事‘用什么花等等多种多样。
作为礼品礼品,主要用于馆送宾客、重大节日、会见宴请、大型会议庆贺、英雄伟人业绩纪念、文艺演出、部队凯旋、开业庆贺、婴儿满月、升学喜庆等多种场合。作为礼品馈赠,花篮的造型更为精致,装饰作用更为突出鲜明,因此花篮所表达的意义又比束更为隆重,同时也提升了一个档次。
(3)鲜花圏图片扩展阅读:
清洁
花篮多是藤柳制造,如果表面、缝隙中沉积了灰尘,最简单的办法是用软毛刷刷除,或使用吸尘器。如果花篮表面产生了积垢,不妨用柔软的湿布蘸盐水擦洗,不仅能够去除污物,还可以使藤条保持柔软和弹性。
保养
在日常保养中,花篮最忌暴晒和干燥,不然,轻则会使藤条褪色变黄,重则易导致黏合部位变干、变脆、开裂。所以,尽量不要把花篮放在阳光所及的范围内,应多置于阴凉处。如果发现藤条有松脱现象,不妨先用水将藤条弄湿,再用钳子将它固定住涂上强力胶黏剂即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花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花篮
Ⅳ 长见识了,原来送花圈的习俗是从欧美传过来的
丧礼送花圈的习惯确实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是“舶来品”,是从西方国家流传进来的。在西方的的丧礼上习惯是使用由鲜花编制而成的圆形“花圈”或者是“花环”,在欧洲古典时代的文化中,特别是意大利地域的人,对于“花圈”是有很崇高的定位,只有有伟大成就的人才有资格佩戴。
以至于在清末,已经开始出现使用花圈的习惯。清朝末年,发现的最早记载是国民日报中的一首诗句,而真正让花圈正式使用在中国的丧礼上的就归功于民国政府。国民政府在一九一九年在新颁布的《礼制》和《服制》中规定中就指出“吊仪除挽联、挽幡、香花外,还有花圈”,在这里就是真正意义的将花圈文化引入到中国。
把花圈的使用提升到国家认可的程度,虽然规定的只是官员的丧礼,但是却导致当时民间引起一股模仿的浪潮。今天丧事中流行的追悼会,就源于民国时期推行的礼制改革,足见其当时的决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