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画家
❶ 求著名画家王雪涛的资料
王雪涛,1903年生,1982年逝世,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钧,号迟园。毕业于保定高等师范图画手工科。1922年入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后转国画科。1924年拜齐白石为师,奉师命改名雪涛。艺专毕业后留校任教,兼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教职。后又从王梦白学小写意花鸟。“七·七”事变后,毅然辞去教职,以鬻画课徒为生。解放后,聘为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任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参与筹备北京中国画院,画院成立后任画师,院务委员。1980年任北京画院院长。历任北京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花鸟画会会长。
王雪涛是近现代著名的花鸟画家,对小写意花鸟画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学画最初的老师是家乡的大自然,经过西画的学习,锻炼了造型能力和色彩感觉,入齐门之后悟到了传统与现实的连接点,从学王云以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前进方向。他的小写意花鸟画近师王云的灵巧意趣,远学陈淳、华喦的清隽潇洒天趣盎然,并以明代院体画的状物精微、色泽鲜丽丰富了传统的小写意画技巧,因而练就了以速写强化默记形象的本领,具有准确把握运动中花姿鸟态的高强能力,又善于以灵巧多变的笔墨,在传统固有色中注入西画讲求的色彩规律,故所画花鸟虫鱼,刻画入微,变化多姿,情趣盎然,生动引人,既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意,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且能于情景结合中把握转瞬即逝的机趣,积极表现与时俱新的审美好尚,从而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程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成为20世纪借古开今、化西为中的卓有影响的花鸟画家。
❷ 一幅世界名画 一个花瓶 里面插满鲜花 油画 求这幅画的名字
插满鲜花的花瓶这是西方油画里面最常见的题材啊!以这个为题的世界名画太多了,光梵高就有十几幅——向日葵,鸢尾花等~~~你是指什么颜色的花瓶,瓶里是许多不同种类的花还是单一品种的?
有许多花种的有:
作者:让·范·惠桑
-
jan
van
huysum
作品名称:《花瓶里的花朵》
-Flowers
in
an
Urn
作品尺寸:宽
60厘米
高
79.9厘米
作品年代:1720
作品材质:画布油画
这个画家画了很多花瓶中的花的题材的世界名画,最擅长写实型静物花卉油画,不知道你要找的是不是这幅,以前油画书上有这张。
❸ 提香花神
提香(Titian, 全名Tiziano Vecellio, 公元1490-公元1576),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性画家。是乔凡尼·贝里尼的学生,并受乔尔乔奈的影响。这位活了99岁高龄的画家,一生画了许多打动人心的杰作。早期的作品受乔尔乔尼的影响,这些作品充分显示出提香是一位富丽堂皇的色彩大师。
在提香时代,威尼斯达到了自己的辉煌顶峰,表现在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庄严的共和国那精细的丰富和奢华的炫耀中。提香漫长的生命使得他可以经历不同的阶段,如果说他的早期作品是从一种对大自然的令人愉快的视野开始的,充满生机而又理想化,带着古典主义色彩,那么他的后期作品则是有着引人入胜的热情,不管在诠释上还是技术上都是如此,这是巴洛克美学的前奏。
他的作品不重视故事情节,专在于表现人的完善精神,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特点,并非提香都独有,文艺复兴时期特别是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中不少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提香却把这种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他创作了许许多多肖像画杰作和具有狂欢性的神话构图,以及世俗性的基督教题材作品。代表作有《花神》、《酒神祭》、里米纳尔第肖像》等。
有人见过提香作画,说他作画时几乎从来不设计画稿,也不另作草图,而是直接用色彩画来画去……有时用纯粹的土红,有时用深暗的绿色,有时用同一支笔蘸上红色、黑色、黄色和白色在画布上自然的混合。一开始,他的画没有具体形象,你不知道他要画什么,甚至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要画什么;有时,确定形象和构图是在最后用极快的速度完成的;有时,却把画面背过去,丢在一边,一连几个月都不看一眼……
很显然,提香作画是凭借没有形象的抽象色域来触发灵感,这种作画的方式即所谓的“色彩造型”,也是提香从乔尔乔纳那里继承来的最大的遗产。
《花神》是提香的代表性作品。花神原为希腊神话中的女神芙罗拉。意大利人把每年的 4月28日至5月3日定为花神节,在节日期间人们欢聚在一起尽情地嬉戏乐,人们用各种鲜花来装饰自己和动物,环境也布满花草,集会时有花神出现,往往是手持鲜花的年轻貌美的女子装扮。历来画家都喜爱借用神话中的女神来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传达人性、人情和人爱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幅肖像性很强的主题性绘画,画中是位手持花束的威尼斯美人,整个形象就像盛开的鲜花令人倾慕。据说画中女子是画家当时热恋的情人,画家只是借神话之名,表达自己对情人的爱慕之情。画家以半身肖像构图。画中人转身俯视,目光专注作沉思神态;似乎由于转身的动态而使宽松的内衣自然滑落,裸露出丰腴的酥胸;金黄色的秀发披撒在圆浑的双肩上,与充满生命的肉体形成对比,使健壮的身体透露出青春活力,整个形象给人以庄重、典雅之感。
提香是一位伟大的色彩大师,他特别强调色彩的和谐,绘画笔触要服从于色彩与光线对比的需要,笔触不仅要刻画对象的质感,同时笔触的动态起着塑造形体结构和传达情绪的作用。我们在花神的形象上看不到笔触和色彩,映入眼帘的是真实的秀发、肉体和服饰,它们之间所富有的节奏韵律恰似一首优美和谐的交响乐曲。
从这幅画来看,不论是意境,是情调,还是表现手法都可以看到提香对师兄乔尔乔纳的继承,可是,在色彩表现、色彩塑造和色彩构图上却比师兄显得更大胆、更泼辣、更娴熟、更随意自如,更富有出奇制胜的灵感意趣。无疑,这来自于画家深厚的写实功底和敏锐的直觉感悟,当然,也来自于他那独特娴熟的作画技法。
❹ 画荷花的画家著名画家
画荷花的画家著名画家如下:
张大千的荷花(1899—1983)
张大千的荷花素净纯美,亭亭玉立又不失潇洒飘逸,将“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两种对立之美糅合其中,远观之仙气十足!
八大山人的荷花(1626—1705)
八大山人的荷花不是春色娇艳、欣欣向荣的鲜花,而是“溅泪”之墨花,是残叶败荷,一如他一向的画风,凄凉寂寞,冷意逼人。
徐渭的荷花(1521-1593)徐渭笔下的墨荷豪放泼辣,水墨淋漓,一挥而就,但求神和,不求形似。
❺ 孙永平的妙笔挥洒 情系牡丹
——“牡丹之王”旅美中国书画家孙永平先生
踏着2005年春天的脚步,旅美中国书画家孙永平先生终于回到了阔别10年的祖国。那一天对于画家来说,阳光是那样的明媚,天空是那样的湛蓝,这里才真正是画家艺术的天堂。在过去旅美的10年中,他用爱国的情怀、激扬的画笔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美、中国牡丹之美挥洒得淋漓尽致,被海外华人誉为“牡丹之王”。
孙永平出生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家乡人杰地灵,从明朝起那里就开始家家户户栽种牡丹,有“牡丹之乡”的美誉。两个舅舅是当地知名的书画家,在他们的指导下,8岁的孙永平开始学习书法、绘画,家中的牡丹园是画家的第一写生课堂。牡丹的雍容富贵、娇嫣大气、热烈并豪放,深深地感染了孙永平幼小的心灵。在他的心目中,“牡丹”两字是和“中国”两字永远连在一起的。在学习书画的同时,他的父母还将《四书》、《五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教授给孙永平,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使画家对中国书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也许不会知道自己幸福的彼岸,却不能没有奋斗的目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是在“文革”十年中,画家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改革开放后,孙永平的作品不断参加山东省和全国的书画展览,并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优秀作品奖。山东省艺术学院院长王小古教授看到孙永平的作品后,啧啧称赞,并收其为入室弟子。
中国人爱牡丹、画牡丹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国色天香的牡丹,不仅美在她雍容华贵的表象,更让人寻味的是她含苞欲放的含蓄、鲜花绽放的傲气、花团锦簇的壮美。画家孙永平笔下的牡丹恰恰使人们感悟到这一点。孙永平画牡丹一画就是几十年,他博采众长,刻苦钻研历代名家之作,逐渐形成独家风格。他写意泼辣大胆、追求神韵、耐人寻味;工笔细腻不凡、变化多端、不拘一格;书法与画作相映成趣、浑然一体、笔畅神怡,尤其是他笔下的牡丹,叶脉、花蕊信手拈来,不做勾线。他的这种画法在国内可以说是独具一格。
1995年孙永平成功地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牡丹专题个人画展,70幅作品中20幅被当地华人及社团收藏,5幅由旧金山东方艺术博物馆收藏。1997年、1999年,他又分别在美国的洛杉矶、西雅图举办了个人画展,一时间美国的许多公司和华侨华人纷纷收藏孙永平的牡丹之作。2001年,画家又成功地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了牡丹主题个人画展,中国的牡丹、中国的牡丹之画在当地引起一番轰动。每到这时孙永平都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然而让画家更加思念的还是自己的祖国,家乡的父老、家乡的牡丹永远是画家梦中的萦魂。
年逾七旬的画家孙永平在美国有家人的陪伴,过着殷实的生活,让许多来美国多年的华侨华人十分羡慕。可是他每时每刻都在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并默默盘算着回国的日期。他认为,牡丹之美,不仅是中国之美,也是世界之美。画家想继续努力,想承受生命之重,更想将自己的技艺献给生养他的祖国。如今,孙永平先生已经成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交流中心所属中庆博爱书画院的专职画家,每天笔耕不止。他热衷于公益事业,积极筹备纪念宋庆龄去世25周年中国妇女书画展览。他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有所追求、有所奉献。(信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张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