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陶花店
『壹』 那位知道 2003年全国洪涝灾情统计表 在哪里能找到
2003年,我国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黄河中游干流局部河段发生历史最大洪水,黄河、长江的主要支流渭河、汉江发生罕见的秋汛,部分中小河流发生了大洪水。据统计,2003年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20365.7千公顷,成灾面积12999.8千公顷,绝收面积4310.5千公顷,受灾人口2.26亿人(次),因灾死亡1551人,倒塌房屋245.4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300.5亿元。受灾较重的有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陕西、广东、湖北、湖南等省。
2003年的洪涝灾害损失重于90年代以来的平均水平。
2003年的洪涝灾害有以下特点:
1.洪涝灾情重于90年代以来的平均水平
2003年洪涝灾害损失除死亡人数和倒塌房屋数略低外,农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人口、直接经济损失以及水利工程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均重于90年代以来的平均水平,直接经济损失为1990年以来的第五位。
2.山地灾害人员伤亡比例较大
2003年因灾死亡人数是1990 年以来最少的一年,低于3416人的90年代以来同期平均水平。2003年淮河流域大水、黄河秋汛都未造成大的人员伤亡,山丘区洪水、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仍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全国因灾死亡1551人,其中洪水冲淹608人,山地灾害699人,其他244人,山地灾害比例为45%。
2003年的主要洪涝灾害过程如下:
3~4月,受局部降雨影响,广东、新疆等省(自治区)发生局部洪涝灾害。
5月,全国大江大河水势平稳。5月中旬,湖南湘江、江西赣江、广东北江和韩江、福建闽江、新疆渭干河等河流先后发生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湖南、江西、广东、福建、新疆、广西等省(自治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湖南:5月中旬,湖南出现连续强降雨,局部大暴雨,湘江流域
和资水上游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株洲、湘潭、长沙站出现历史同期最高水位。5月13日,湖南临武县发生山洪泥石流,17人死亡,13人失踪。江西:5月12日至17日,江西省连降暴雨,抚河上游、赣江及信江部分支流发生超警戒洪水,万安、团结、江口、油罗口等水库先后开闸泄洪。江西省有597.8万人受灾,死亡17人,倒塌房屋2.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1.2亿元。广东:5月16日至17日,广东梅州、河源、韶关降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石窟河、梅江、韩江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17日,梅州、河源发生山洪,造成9人死亡,1人失踪。广东省有140.4万人受灾,死亡29人,倒塌房屋0.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7亿元。
6月,长江上游部分支流发生历史第一或第二位的洪水,湖南、湖北、江西、广西、浙江、四川等省(自治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新疆、云南、贵州等地发生山洪灾害。新疆:6月5日,受前期连续降雨影响,新疆伊犁州的新源县、巩留县等地发生多起山洪灾害,造成26人死亡。云南:6月13日凌晨,受降雨影响,云南金平县发生多处山体滑坡,造成13人死亡、2人失踪。四川:6月中下旬,四川局部暴雨发生频繁,受降雨影响,四川西南地区、盆地南部、岷江上游部分中小河流发生了大洪水,金沙江黑水河宁南水文站、岷江支流杂谷脑河杂谷脑水文站发生了建站以来最大洪水;长江南岸支流狮头河、凉山州孙水河等河流部分水文站发生建站以来第二大洪水,大渡河发生了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岷江发生了中等洪水。四川凉山、攀枝花、泸州、广安、甘孜等地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全省共有44个县(市)159万人受灾,倒塌房屋近万间,死亡4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8.9千公顷,成灾51.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8亿元。贵州:6月24日至25日,贵州遵义市习水河流域普降暴雨,暴雨引发洪水,习水县和赤水市沿河的部分乡镇受淹。24日晚,山洪将习水县一家餐馆冲毁,两辆货车被冲翻,造成20人死亡,11人失踪。湖南:6月23日至27日,湖南北部地区大范围降暴雨,主雨区集中在湘西北地区的澧水流域。受降雨影响,澧水干流及渫水水位迅速上涨,江垭、五强溪、凤滩等大型水库相继开闸泄洪,部分地方山洪暴发,湘西自治州、常德、张家界、株州、永州等州(市)134.9万人受灾,全省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江西:6月24日至27日,江西出现明显降雨过程,赣中、赣北降大到暴雨,全省江河湖库水位普遍上涨,修水、乐安河、锦江等部分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南昌、九江、宜春、上饶等地发生洪涝灾害。此次过程全省有330.8万人受灾,死亡4人,倒塌房屋7千多间,直接经济损失11.8亿元。广西:6月26日至29日,广西桂北、桂东以及桂南大部地区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山洪暴发,古宜河、融江、洛清江、北流江、南流江、钦江以及西江干流陆续出现超警戒洪水,城市内涝严重,有298万人受灾,倒塌房屋近万间,死亡10人,直接经济损失10.8亿元。
淮河大水:6月20日至7月21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并持续控制江南、华南的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西南暖湿气流强盛,冷暖空气在江淮和黄淮地区交汇,淮河流域降雨异常偏多,累积面平均降雨达487毫米,为常年同期的2.2倍。受降雨影响,6月下旬至7月下旬,淮河发生1954年以来最大的流域性大洪水,干流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7月下旬分别出现三次大的洪水过程,干流水位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其中正阳关至淮南河段最高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25~0.51米。干流王家坝以下河段最大流量全线超过1991年最大流量。淮河水系18座大型水库拦洪错峰,启用茨淮新河、怀洪新河等分泄洪水,启用了蒙洼等9个行蓄洪区行洪、蓄洪,下游洪泽湖充分利用入江水道、入海水道、分淮入沂和灌溉总渠加快泄洪,实施“上拦、中控、下泄”科学调度,有效的减轻了灾害损失。据统计,淮河流域大水洪涝受灾面积3846.9千公顷,成灾2591.4千公顷,绝收1129.5千公顷,受灾人口3729.7万人,因灾死亡29人,倒塌房屋75.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85.8亿元。
7月,长江支流滁河、乌江、汉江分别发生较大洪水或大洪水,洞庭湖水系澧水发生大洪水;黄河中游干流府谷站发生超历史最大流量洪水;黑龙江上游支流呼玛河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安徽、江苏、河南、四川、重庆、湖北、贵州、内蒙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洪涝灾害严重。四川:7月四川共出现5次较明显降雨过程。降雨集中在盆地东、北部和川南地区及川西高原的凉山、甘孜等地。受降雨影响,四川省大部分地方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山洪、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发生频繁,全省有92个县(市)、705万人受灾,死亡96人,失踪43人,直接经济损失16.7亿元,其中水利经济损失3.7亿元。重庆:7月3日,重庆市遭受大范围暴雨袭击,导致城口、巫溪、綦江、万盛、巫山等县(区)发生多起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6人死亡。7月13日,受连续降雨影响,重庆市奉节县发生滑坡,6人死亡。西藏:7月10日凌晨,西藏林芝县色季拉山318国道因连续降雨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16人死亡。湖南:7月上旬,湖南省西北部澧水流域、酉水流域(沅水一级支流)普降特大暴雨,永顺县、张家界市降雨量分别达598、594毫米。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澧水、酉水流域大小溪河山洪暴发,发生多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张家界城区8日下午部分受淹,最大淹没深度2米以上,永顺、龙山等县城因积水、山洪受淹,枝柳铁路一度中断,永顺县中坪水库(小2型、蓄水40万立方米)溃坝失事。全省张家界、湘西、常德、怀化、邵阳5个市州、395.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4人,倒塌房屋3万余间,农作物受灾219千公顷,成灾143千公顷。湖北:7月7日至9日,湖北省自西向东出现强降雨过程,雨区覆盖全省。13日凌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千将坪村发生特大山体滑坡,造成14人死亡,10人失踪,房屋倒塌346间,省道宜巴公路部分损毁。内蒙古:7月24日至25日,内蒙古中部地区普降大雨,暴雨中心乌盟凉城县县城降雨106毫米。大青山沿山大黑沟、红山口沟、水磨沟、美岱沟等黄河支流,以及海河支流饮马河等河流发生洪水,凉城县城部分受淹,京包铁路一度中断。25日凌晨,内陆河岱海水系的弓坝河、五号河相继发生较大洪水,25日11时,五号河水库漫顶垮坝,造成4人死亡。内蒙古有46.6万人受灾,受灾面积282千公顷,成灾190千公顷,死亡15人,倒塌房屋0.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9亿元。黑龙江:7月26日至28日,受冷暖空气交汇影响,黑龙江省发生入夏以来强度最大的降雨过程,嫩江干流上游、部分支流,黑龙江支流呼玛河、盘古河等多个河流发生洪水。齐齐哈尔、黑河、大兴安岭等地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全省有16.7万人受灾、受灾面积893千公顷、绝收73千公顷、房屋倒塌1014间、直接经济损失5.8亿元。
8月,我国大江大河水势基本平稳。8月上中旬,我国江南出现罕见的高温伏旱天气。8月下旬至9月中旬,长江支流汉江上游发生超过10年一遇的较大洪水,下游发生接近保证水位的洪水,四川、湖北、陕西、河南、福建、海南、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四川:8月28日至9月初,四川省出现入汛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暴雨天气过程。岷江、青衣江、涪江出现了超警戒水位和超保证水位的洪水。四川省除泸州外的20个市(州)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450.3万人,死亡54人,失踪25人,农作物受灾232千公顷,成灾14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6亿元。湖北:8月28日至9月11日,受冷空气及高空槽影响,湖北汉江流域连续发生两次大范围的强降雨过程,平均降雨176毫米,其中丹江口水库以上面雨量219毫米,是多年同期均值的三倍。受降雨影响,汉江流域发生了198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洪水来势猛、强度大、水位高、流速快,两次洪水过程相继而至,丹江口水库超汛限运行,沙洋以下河段不同程度超警戒水位,汉川洪峰水位31.24米,为1936年有实测记录以来第四高水位。受降雨及汉江流域洪水影响,湖北省襄樊、十堰、荆门等部分县市发生了洪涝灾害,全省有143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135千公顷,成灾104千公顷,因灾死亡6人,倒塌房屋近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甘肃:8月23日至27日,甘肃省出现两次降雨过程,部分地区降大到暴雨。受降雨影响,甘肃多处河流水位上涨,部分淤地坝被冲毁。庆阳、武威、陇南、平凉、天水、定西等地市发生洪涝灾害,全省受灾人口99.8万人,因灾死亡44人,倒塌房屋(窑洞)0.6万间(孔),农作物受灾面积50千公顷,成灾3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7亿元。广西:9月16日开始,广西出现较强降雨过程,17日荔浦站出现洪峰水位144.76米,超警2.26米,洪峰流量2510立方米每秒,为该站1953年建站以来第一大洪水。此次洪水造成广西荔浦县1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人。
黄河秋汛:8月下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黄河流域发生持续的降雨天气,受降雨影响,黄河中游先后发生多次洪水过程,出现了自1964年以来最大的秋汛,其中渭河流域连续发生6次洪水过程,渭河中、下游干流全线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洪水总量超过历史最大值,为1954年洪水总量的5倍;伊洛河发生5次洪水过程,洛河上游发生超历史记录的洪水。黄河秋汛持续时间长,水位高,险情多,渭河南山支流发生多处决口,黄河下游干流出现多处漫滩险情。据统计,渭河流域有56.2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92千公顷,成灾81千公顷,倒塌及损坏房屋18.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8亿元。黄河下游干流漫滩累计淹没河南、山东两省耕地25.3千公顷,滩区受灾人口14万人,损坏房屋3.9万间,倒塌房屋0.5万间。陕西:8月下旬至9月上旬,陕西省出现五次强降雨过程,宁陕县最大降雨达509毫米。全省有55条河流发生洪水,其中渭河、汉江上游干流及其他24条江河出现超警戒流量或水位的洪水,4条河流出现超保证流量或水位的洪水。汉江干流安康站9月1日、6日两次出现15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流量洪水,泾河8月26日发生1977年以来最大洪水。洪水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渭河下游滩区全部漫水,堤防全线临水,干堤尤孟段及南山支流8处决口,全省15个县发生严重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宁陕县城局部被淹。全省共有68个县区、507万人受灾,因暴雨山洪死亡20人,农作物受灾720千公顷,成灾293千公顷,西康铁路一度停运,电力、水利、交通设施损毁严重,直接经济损失49.8亿元。河南:8月下旬以后,河南全省再次出现大范围降雨过程,局部暴雨和特大暴雨。暴雨中心位于沙颍河、洪汝河上游、唐河上游和伊洛河中下游,其中偃师陶花店48小时累计雨量313毫米,泌阳双庙252毫米。受降雨影响,洪汝河、唐白河发生较大洪水,黄河支流洛河上游卢氏水文站29日洪峰流量2350立方米每秒,为1951年建站以来第一位洪水。全省有12个市受灾,受灾人口1221 万人,受灾面积1166千公顷,成灾842千公顷,因灾死亡19人,倒塌房屋1.6万间,直接经济总损失16.2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5.7亿元。山东:9月下旬以后,山东黄河秋汛形势紧张,干流高村站流量持续在2500至3000立方米每秒,由于洪水持续时间长,含沙量小、冲刷严重,黄河干流山东段多处发生险情。9月18日,河南蔡集生产堤决口,山东东明滩区漫滩,随后郓城、鄄城、梁山等县的4处滩区相继发生漫滩险情,山东省漫滩淹没耕地14.4千公顷,受灾人口13万人,损坏倒塌房屋3.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9.6亿元。山西:进入9月份以后,受华西秋雨影响,山西南部、东南部出现了连续的阴雨连绵天气,造成大量房屋和窑洞倒塌,临汾、运城等地相继发生多起滑坡灾害。全省有9个地市167万人受灾,倒塌房屋3万间,累计因灾死亡95人,直接经济总损失8.5亿元。
2003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台风(含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21个,较常年同期略偏少;其中在我国沿海登陆6个,接近常年,分别是:0307“伊布都”,0308“天鹅”,0309“莫拉克”,0311“环高”,0312“科罗旺”,0313“杜鹃”;影响我国沿海的有0320“尼伯特”。台风影响范围相对较小。2003年我国大陆受台风(含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影响,共造成农作物受灾1172千公顷,成灾759千公顷,受灾人口3861万人,倒塌房屋6.4万间,死亡77人,直接经济损失108亿元。
0307“伊布都”:7月24日10时,今年第7号台风“伊布都”在广东省阳西至电白之间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2级。受“伊布都”影响,粤西部分地区降了暴雨到大暴雨;广西部分地区出现大风和强降雨。广西南流江上游江水上涨,合浦县境内洪峰水位超警戒水位1.13米。广东省阳江、茂名、江门、湛江等7市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478万人,倒塌房屋6千间,死亡3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9亿元。广西自治区玉林、贵港、北海等6市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395万人,倒塌房屋近5千间,死亡6人,农作物受灾11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
0308“天鹅”:7月21日18时35分,今年第8号强热带风暴“天鹅”在海南省万宁市北坡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9级。台风穿过琼中、保亭、五指山、乐东等地,于22日3时从东方市进入北部湾。由于遭受台风正面袭击,海南全省有近50万人受灾,倒塌房屋近2千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4千公顷,成灾1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
0309“莫拉克”:8月4日19时30分,今年第9号强热带风暴“莫拉克”在福建省晋江南部沿海登陆,登陆时减弱为热带风暴,中心风力8级。福建泉州受灾较重,全省有14千公顷农作物受灾,成灾0.3千公顷,受灾人口38万人,因灾死亡1人,倒塌房屋近千间,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受“莫拉克”影响,8月5日,广东东部出现一次较强的大风降雨过程,惠州市一处工棚倒塌,造成2人死亡
0311“环高”:8月20日10时10分,今年第11号热带风暴“环高”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登陆,登陆时中心风力9级。受其影响,浙南、浙西、浙中地区20日、21日普降大到暴雨,温州等市发生洪涝灾害。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2.9千公顷,成灾1.3千公顷,受灾人口22万人,倒塌房屋9百余间,直接经济损失0.6亿元。
0312“科罗旺”:8月25日4时10分,今年第12号台风“科罗旺”在海南省文昌市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受台风影响,海南全省普降大雨,北部降大暴雨,南渡江全线超过警戒水位。由于台风风力强、范围广、降雨量大,海南省部分地区洪涝灾害损失严重,全省共有216万人受灾,倒塌房屋2千多间,农作物受灾89千公顷,成灾5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8亿元,其中农林牧渔损失近7亿元。8月25日6时15分,“科罗旺”在广东湛江徐闻县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33米每秒。广东粤西和珠江口受台风正面袭击,粤西南、东南下暴雨,阳江到雷州半岛一带沿海出现高潮位。徐闻、雷州、坡头、吴川等东海岸一带灾情较重,沿海鱼虾塘、渔排以及高杆经济作物大片受损。全省有20个县510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133千公顷,成灾69千公顷,倒塌房屋0.9万间,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8.5亿元。受“科罗旺”影响,8月25日下午开始,广西沿海出现10级左右大风,桂东南部分地区降大到暴雨,其中防城港市小峰18小时时段降雨量达228毫米。广西自治区有257万人受灾,倒塌房屋1千多间,农作物受灾175千公顷,成灾9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0.7亿元。
0313“杜鹃”:9月2日晚7时50分,今年第13号台风“杜鹃”在广东省惠东县登陆;登陆后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穿过大亚湾,于2日晚上8时50分在深圳市东部沿海地区再次登陆;随后,越过珠江三角洲,于2日夜间11时15分,在珠江口西侧的中山市沿岸地区第三次登陆。三次登陆时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都在12级以上。台风“杜鹃”形成迅速、风力强、范围大、移动速度快,又适值天文大潮,连续三次登陆,是1979年以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登陆的最大台风,破坏力较大。台风“杜鹃”造成广东深圳、惠州、汕尾等市800万人受灾,倒塌房屋5千多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05千公顷,其中成灾93千公顷,死亡47人,直接经济损失27.8亿元。福建省约50万人受灾,1人因灾死亡,农作物受灾20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3.8亿元。
0320“尼伯特”:11月16日至18日,今年第20号台风“尼伯特”从海南省西南部近海不到20公里处经过,三亚、乐东、东方等地陆地最大风力33.1米每秒。受台风影响,海南省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一些中小河流发生局部洪水,全省10个市(县)173万人受灾,倒塌房屋近千间,农作物受灾64千公顷,成灾4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6亿元。
全年的分类损失如下:
农林牧渔业损失:全国农作物洪涝受灾面积20365.7千公顷,其中成灾12999.8千公顷,绝收4310.5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受灾12938.3千公顷,成灾8540.7千公顷,绝收2986.1千公顷,减收粮食3015.7万吨,死亡大牲畜78.9万头(只),水产养殖损失470.3万吨,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787.3亿元。
工业交通运输业损失:全国有40844个工矿企业因洪涝停产,铁路中断50条次,公路中断18179条次,毁坏铁路路基143公里、公路路基43085公里,损坏输电线路25969公里、通讯线路16151公里,工业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185.1亿元。
水利设施损失:全国有5座小型水库垮坝,损坏大中型水库175座、小型水库2573座,中小河流堤防损坏46356处、长10827公里,中小河流堤防决口2处、长1534公里,损坏护岸48467处,损坏水闸17215座,冲毁塘坝84081座,损坏灌溉设施139087座,损坏机电井99668眼,
『贰』 洛阳偃师陶花店水库
从偃师坐上到焦村的车到陶花店水库下车,即到。
钓鱼收费的。
『叁』 洛阳陶花店水库
陶花店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位于我市伊河支流马涧禾、浏涧河交汇处,地处缑氏、高龙、顾县三镇交界处。水库兴建于1959年11月,于1983年正式通过验收,水库主要由大坝、主副溢洪道、东西两条输水洞组成,总控制流域面积230km2,总库容1872万m3,防洪标准为五十年一遇设计,二千年一遇校核。
陶花店水库建成后在防洪、灌溉、工业供水、水产养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早期以防洪、灌溉为主,水库设计灌溉面积2.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1万亩。1980年以后又承担起工业供水任务,目前水库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同时由于水库位于过道310、207附近,交通便利,不仅可以继续发挥防洪、灌溉、供水、养殖等作用,还可以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肆』 偃师县的乡镇
第二节乡镇
城关镇
城关镇位于陇海铁路偃师车站周围,北倚虎头山与邙岭乡为邻,东、南、西三面连城关乡,约介于北纬34°43′至34°44′、东经112°46′至112°47′之间,面积4.8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属半坡半滩地区。
民国25年,县治迁至与槐庙北部毗连的新城,因槐庙交通便利,商业增加,逐渐发展成镇。当时仅有五条短而窄的土街。1948年在自然镇的基础上成立槐庙镇,镇政府驻地槐庙村,归一区管辖。1953年改属二区管辖。1956年撤区,改镇为槐庙中心乡,辖槐庙、老城、西(寺庄)后(庄)、杜楼4个乡。后取消中心乡,改槐庙为大乡,辖槐庙、西后两个小乡。1957年槐庙并入老城乡。1958年属老城公社管辖。1961年增设老城区槐庙镇人民公社,辖槐庙、新城两个大队和城区。同年又改为槐庙镇,辖槐庙、新城、新新、东寺庄、西寺庄、高庄、后庄、石硖、窑头等9个大队。1962年并入城关公社。1964年单独设镇,因辖区靠近县城,故名城关镇。1968年撤镇,并入城关公社。1981年6月恢复城关镇,镇政府驻地县城槐新路南段。1985年,镇辖县城和槐庙、新城、新新3个村,39个村民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棉花等。工业有机械、建筑、化工、制鞋、印刷、塑料、家具、电线、食品等。镇办小学2所,初中1所。
山化乡
山化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北邻巩县康店乡,西与城关、邙岭乡接壤,南临伊洛河同巩县回郭镇相望。约介于北纬34°43′至34°47′,东经112°49′至112°56′之间,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62271亩。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属邙山岭,由于山洪冲刷,水土流失,形成南北羽状沟壑,山地占全乡面积的80%;南部沿伊洛河为带状冲积平地。该乡邙山脚下蕴藏有丰富的石灰岩。
山化乡辖区原属县一区管辖。1958年归老城公社管辖。1961年设老城区,辖老城、东寺庄、山化、马洼、槐庙镇、牛庄6个公社。1962年撤区并社,将山化、马洼两个公社和老城公社的汤泉、东屯大队合并建成山化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改社为乡。1985年全乡辖石家庄、寺沟、忠义、台沟、山化、王窑、东屯、汤泉、蔺窑、关窑、张窑、牙庄、马洼、光明、游殿、新光、新油17个村,257个村民小组,10459户,47355人。乡政府驻地位于山圪垯与化村之间。区内有初中1所,八年制学校17所,卫生院1所,电影放映队4个。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谷子、红薯、烟叶、西瓜、苹果等。工业有机械制造、化工、制鞋、制砖、电线、瓶盖等厂家。陇海铁路、偃师——巩县公路平行横穿东西,交通便利。文物古迹有宋“会圣宫”碑和北魏寺沟造像碑,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关乡
城关乡因其所辖区域分布在县城周围而得名。东接山化乡,西连南蔡庄乡,南临洛河和岳滩乡相望,北和邙岭乡为邻。约介于北纬34°42′至34°45′,东经112°44′至112°49′之间。总面积4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930亩。该乡北依邙山,南濒洛河,属半坡半滩地区。
现城关乡辖区,1958年分属老城和南蔡庄公社。1969年城关镇并入城关公社,划出虎头山以北的部分村归邙岭公社。1981年又划出槐庙、新城、新新3个大队和城区,组建城关镇。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城关乡有窑头、北窑、城西、城南、城北、许庄、齐庄、东寺庄、西寺庄、高庄、塔庄、后庄、石硖、大槐树、杏园、赫田寨、新寨、前杜楼、后杜楼、潘屯共20个村,207个村民小组,9215户,41535人。乡政府驻地位于县城民主街西段北侧。区内高中1所,初中6所,八年制学校3所,小学16所。有电影队2个,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红薯等,寺庄的银条为偃师县特产。工业有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家具制造、石料加工、印刷、制鞋、服装加工等。陇海铁路、310国道从境内穿过,交通便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商城遗址、杜甫墓和“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邙岭乡
邙岭乡因位于县北邙山岭上而得名。东接山化乡和巩县康店乡,南连城关乡和南蔡庄乡,西部和北部同孟津县接壤。全乡约介于北纬34°45′至34°48′,东经112°39′至112°40′之间,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707亩。该乡地处邙岭中段,属丘陵地区,东西走向,地势西高东低,南北两坡坡度为60°,山麓形成羽状冲积沟;上部平坦,为较厚的黄土层覆盖。该区属缺水地区。
1958年,现邙岭乡辖区分属南蔡庄和老城公社。1969年3月始置邙岭公社。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下辖牛庄、周家山、吉家沟、古路沟、牛庄新村、杨庄、省庄、申阳、兰庄、东蔡庄、西蔡庄、丁门口、赵坡、刘坡共14个村,164个村民组,7289户,31198人。乡政府驻地杨庄。区内有初中1所,八年制学校7所,小学7所。有电影放映队1个,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红薯等。中草药防风为当地特产,俗称“邙风”。有机械修理、化工、冶炼、壁纸等厂家。区内有偃师——邙岭公路。文物古迹有伯夷叔齐墓,位于首阳山之巅。
南蔡庄乡
南蔡庄乡位于县西北部,东与城关乡为邻,西与洛阳市郊区和孟津县毗连,南临洛河,与岳滩、翟镇、佃庄3个乡相望,北依邙山,与邙岭乡接壤。约介于北纬34°42′至34°46′,东经112°36′至112°43′之间。总面积5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529亩。地势北高南低,呈北窄南宽不规则形状。北部属丘陵,水源缺乏;南部为洛河冲积平原,土质肥沃,水源充足。
南蔡庄乡在民国时期称义井乡,乡公所在大冢头村的吕不韦冢上。1948年偃师解放后划归二区管辖。1953年划归三区,区政府设在南蔡庄村。1956年撤区,小乡合并大乡,南蔡庄为大乡。1958年,成立南蔡庄公社,因公社机关驻地在南蔡庄村而得名。1961年设南蔡庄区,下辖香峪、杜楼、白村、石桥、西蔡庄、东蔡庄6个公社。1962年撤区并社,将杜楼公社所辖大队划归城关公社,其余仍归南蔡庄公社。1969年春,将南蔡庄公社所属邙岭上的8个大队划归邙岭公社。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南蔡庄乡辖南蔡庄、古城、城东、前纸庄、后纸庄、大冢头、坟庄、香峪、沟口头、新庄、羊二庄、白村、鱼骨、前张、后张、义井、龙虎滩、韩旗、保庄、寺里碑、石桥、寨后、郭坟、邢沟共24个村,205个村民组,10068户,43553人。区内有高中1所,初中5所,八年制学校3所,小学21所。有电影放映队11个,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红薯等。工业有机制砖瓦、钢木家具、铸造、造纸、塑料制品、针织等。陇海铁路、310国道横贯东西。有汉魏洛阳故城、北齐平等寺造像碑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佃庄乡
佃庄乡位于县西伊洛河之间。东接翟镇乡,西与洛阳市郊区李楼乡相连,北与洛阳郊区白马寺乡和本县南蔡庄乡隔洛河相望,南隔伊河邻李村乡。约介于北纬34°40′至34°43′,东经112°34′至112°38′之间。总面积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011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地面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
该乡原属洛阳县辖区,1955年12月划入偃师县。1956年1月设佃庄中心乡,同年分建佃庄、酒务两个大队。1958年归翟镇公社管辖。1961年归翟镇区管辖。1962年撤区单设佃庄公社。1983年变社为乡。1985年辖有西马庄、东马庄、后石罢、大郎、酒务、西石桥、东石桥、牛王庄、河头、佃庄、碑楼、王圪垯、相公庄、倪庄、东大郊、西大郊、朱圪垯、关庄共19个村,194个村民组,7861户,35304人。乡政府驻地佃庄村。区内有初中3所,八年制学校10所,小学9所。农产品有小麦、水稻、玉米、棉花、花生等。工业有造纸、纸箱、机械、化工、挂面、服装加工等。岳滩——安乐窝公路经过境内。文物古迹有东汉、西晋太学遗址和辟雍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翟镇乡
翟镇乡位于伊、洛河之间,东邻岳滩乡,西连佃庄乡,南临伊河,北傍洛河。约介于北纬34°40′至34°42′,东经112°38′至112°41′之间。总面积3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105亩。该乡地处伊、洛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
今翟镇乡辖区,以翟镇村为界,其西部村庄(含翟镇)原属洛阳县六区管辖,东部的王七、卧龙、甄庄等村原属偃师。1955年西部村庄归属偃师。1958年成立翟镇公社,因公社机关驻翟镇而得名。1961年设翟镇区,下辖佃庄、酒务、东大郊、翟镇、岳滩、佛滩头、喂庄7个公社。1962年撤区,恢复翟镇公社建置。1983年改社为乡。1985年辖翟东、翟西、宁南、宁北、田中、田西、田北、大炉庄、东洼、西洼、北许、二里头、四角楼、圪垱头、前李、甄庄、王七、卧龙、前王共19个村,196个村民组,7857户,36067人。区内有高中1所,初中2所,八年制学校8所,小学9所。有影剧院1座,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水稻、玉米、花生、棉花等。工业有针织、糠醛、油漆化工、石油化工、铁铸、印染、造纸、乳胶等。岳滩——安乐窝公路横穿东西,简易公路成网。著名的夏、商二里头遗址位于该乡北部,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滩乡
岳滩乡位于伊、洛河之间东部冲积平原上。东滨伊、洛两河汇流处,西邻翟镇乡,北同城关、南蔡庄乡以洛河为界,南与顾县乡隔伊河相望。约介于北纬34°40′至34°42′,东经112°43′至112°47′之间。总面积2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291亩。该乡一马平川,土地肥沃,但地势低洼易涝。
1958年,岳滩乡辖区归翟镇公社管辖。1961年设翟镇区,下设岳滩、佛滩头、喂庄3个公社。1962年撤区并社,建岳滩公社,因辖区内岳滩村种植小麦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及高产、稳产、低成本而闻名全国,故名。1983年易社为乡。1985年辖有岳滩、东庄、王庄、前马郡、后马郡、寇圪垯、赵庄寨、赵庄街、黄大王庙、周堂、佛滩头、仝庄、尚庄、喂南、喂北、东谷、西谷、堤头共18个村,183个村民组,7821户,35257人。乡政府驻地寇圪垯。区内有高中1所,初中3所,八年制学校9所,小学9所。有电影放映队1个,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等。工业有造纸、纸箱、电器、化工颜料、塑料、汽车配件、针织等。310国道纵贯南北,岳滩——安乐窝公路横穿东西,交通便利。
缑氏乡
缑氏乡位于偃师县南部,万安山青罗山峰北麓,白云岭以南。东连府店乡和巩县鲁庄乡,西接大口乡和高龙乡,南与佛光乡为邻,北和顾县乡接壤。约介于北纬34°31′至34°38′,东经112°45′至112°50′之间,总面积8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83亩。该乡属丘陵地区,地势南高北低。矿藏分布于沿山5公里地带,主要有:铝矾土,储量566万吨;大理石,主要品种为石墨玉、“虎皮黄”,主要储藏区在邢村南,长宽各1公里,厚3米,储量3.3万立方米;白云石,含镁37%左右,储量4.5万立方米;煤,储量丰富,县在刘庄建有煤矿。
1948年,缑氏乡属第四区管辖。1958年,建立缑氏公社,因机关驻地缑氏,故名。1961年改为缑氏区,辖缑氏、官庄、扒头、柏谷坞、营防口、顾县、段湾7个公社。1962年撤区,恢复缑氏公社(白云岭以北地区另组建顾县公社)。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辖缑氏、化寨、盆窑、程子沟、崔河、郑窑、裴村、南家村、双泉、刘庄、孙坡、邢村、布村、扒头、官庄、李庄、唐僧寺、马河、柏谷坞、金屯、王湾、马屯、贾屯、滹沱24个村,262个村民组,12288户,55961人。区内有高中1所,初中5所,八年制学校8所,小学16所。有影剧院1座,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红薯、棉花、烟叶等。工业有油漆化工、耐火材料、钢木家具、琉璃瓦烧制、真空镀膜、皮毛、制革等。偃师——登封公路和顾县——刘庄公路南北贯穿乡境。有原始社会灰嘴遗址、唐太子恭陵,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顾县乡
顾县乡位于偃师县中部。东接巩县回郭镇,西接高龙乡,南与缑氏乡为邻,北同岳滩、城关乡隔伊河、伊洛河相望。约介于北纬34°38′至34°40′,东经112°43′至112°49′之间。总面积4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851亩。地势南高北低,界线分明。南部丘陵,地面起伏较大,水源缺乏,面积占全乡的70%;北部为伊河冲积平原,土质肥沃,水源丰富。
1958年,今顾县乡辖区属缑氏公社管辖。1962年设顾县公社,因机关驻顾县村,故名。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辖回龙湾、史家湾、营防口、杨村、木阁沟、中宫底、西宫底、曲家寨、东王村、安滩、顾县、苗湾、李湾、段东、段西共15个村,255个村民组,11978户,51448人。区内有初中3所,八年制学校12所,小学3所。有影剧院2座,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红薯、棉花等。工业有石油化工、石油化工机械、染料化工、大麦芽、矿山机械、弹簧、针织、服装等。顾(县)龙(门)公路、310国道穿越乡境,交通便利。
府店乡
府店乡位于偃师县东南部。东接登封县城关乡,西连缑氏乡,南与佛光乡交界,北与巩县鲁庄乡为邻。约介于北纬34°31′至34°35′,东经112°48′至112°58′之间。总面积5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571亩。该乡属丘陵地区,地势西高东低。矿藏资源有煤、铝矾土、大理石、花岗岩、石灰岩等。
府店公社建立于1958年,因机关驻地府店村,故名。1961年改为府店区,辖府店、口孜、管茅、参驾店、朱窑、佛光6个公社。1962年撤区并社,牛窑、佛光两个公社合并到佛光公社,其余4个公社合并为府店公社。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辖有刘村、府店、辛寨、周寨、西管茅、东管茅、西口孜、庙前、夹沟、寨孜、双塔、参驾店、韩庄、唐窑15个村,183个村民组,7549户,36278人。区内有高中1所,初中5所,八年制学校5所,小学10所。有电影放映队1个,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红薯、烟叶、苹果等。有铝矿石、琉璃瓦、高铝耐火砖、耐火水泥、净水剂、化工、石料等厂矿。境内有营(防口)登(封)和府(店)佛(光)公路通过。文物古迹有春秋滑国故城、唐升仙太子碑,均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佛光乡
佛光乡位于偃师县东南的万安山北麓。东接登封县城关乡,西与缑氏、大口乡毗邻,南接登封县君召乡,北与府店乡交界。约介于北纬34°28′至34°32′,东经112°49′至112°56′之间,总面积65.7平方公里。该乡四面环山,南高北低,沟壑纵横,石厚土薄,可耕土地14387亩。境内有鸡鸣山、香炉寨山、马鞍山、小槐树山、青罗山、黄龙洞山等。
佛光乡辖区原属府店公社。1962年12月设佛光公社,因机关驻地佛光寺而得名。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辖佛光、东窑、来定、柏峪、安乐、杏沟、杨窑、史家窑、曹窑、牛窑、任窑、车李12个村,91个村民组,7821户,13428人。区内有初中1所,小学12所,电影放映队1个,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红薯、棉花、烟叶等,有林地面积14400余亩。工业有机械、建材、采矿等。有公路通往县城。
大口乡
大口乡位于县境南部万安山北麓。东接缑氏乡,西邻寇店乡,南与登封县颍阳乡、伊川县江左乡毗邻,北与高龙乡接壤。约介于北纬34°29′至34°34′,东经112°40′至112°46′之间。总面积9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380亩。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浅山区,丘陵沟壑交错;北部为山前坡地,地势缓平。该乡南部山区及沿山区丘陵3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蕴藏有大量的大理石、花岗岩、铝矿石、石灰石和煤,已探明的储量有:铝矾土1000万立方米,大理石2亿立方米,水泥灰岩5764立方米。
1958年,大口公社辖现在的大口、高龙两个乡及寇店乡的东半部村庄。1961年设大口区,辖大口、肖村、焦村、高龙、铺刘五个公社,其余划归寇店区。1962年撤区并社,恢复大口公社。1966年7月,将大屯、郭屯、郜寨以北的16个大队组建成高龙公社。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辖大口、张村、温村、袁寨、韩村、草庙、吕桥、后周、经周寨、经周村、肖村西寨、肖村南寨、肖村、铁村、东山张、东马村、焦村、翟湾、董村、宋村、翟寨、引礼寨、郭村、曹寨共24个村,221个村民组,9300户,41005人。乡政府驻地大口村。区内有初中3所,八年制学校6所,小学19所。有影剧院1座,文化站1个,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红薯等。工业有耐火材料、建筑材料、石雕、化工等。火神凹通往焦村的公路在境内通过。有清防旱碑一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龙乡
高龙乡东与缑氏、顾县乡接壤,西同寇店乡相连,南邻大口乡,北和翟镇乡隔伊河相望。约介于北纬34°35′至34°39′,东经112°34′至112°44′之间,总面积4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698亩。地势南高北低,属山前冲积坡地,多数耕地平坦,土质肥沃。
该乡因政府驻地高龙村而得名。今辖区1958年属大口公社。1961年大口区内曾设高龙公社,仅辖8个大队。1962年撤区并社,仍归大口公社管辖。1966年7月增设高龙公社。1983年易社为乡。1985年辖高龙、郜寨、姬桥、石牛、辛村、高崖、赵寨、半个寨、五岔沟、逯寨、陶花店、铺刘、左村、大屯、郭屯、谢村共16个村,158个村民组,7266户,32038人。区内有高中1所,初中4所,八年制学校2所,小学14所。有电影队4个,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红薯、棉花等。有铝镁不烧砖、铸造、润滑油、橡塑添加剂、石油钻探泥浆稀释剂、电子原件等厂。高龙小磨香油闻名豫西。顾县—龙门和火神凹—焦村公路穿越乡境,交通方便。
诸葛乡
诸葛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东与李村乡接壤,西邻洛阳市郊区龙门镇及关林乡,南隔万安山与伊川县彭婆乡相连,北与佃庄乡隔伊河相望。约介于北纬34°31′至34°34′,东经112°29′至112°34′之间。总面积6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478亩。地势南高北低,南部系浅山区,中部为山前冲积坡地,北部是伊河冲积平原。矿藏资源丰富,主要蕴藏在南部山区,有石灰石、水泥石、白云石、石英石、大理石、沸石等,储量之大,可供百年开采。
诸葛乡辖区原属洛阳县八、十区管辖,1955年12月并入偃师县。1958年归李村公社管辖。1961年划归李村区,设诸葛、王府、杨沟三个公社。1962年撤区并社,建立诸葛公社,因公社驻地诸葛村而得名。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辖康庄、东棘、西棘、方楼、谭翟、王府、梁村、道湛、诸葛、司马、西马村、杨堂、刘井、西韩村、刘窑、杨沟、西山张、潘沟、上徐、下徐、苏沟、白塔、刘沟共23个村,245个村民组,9052户,43204人。区内有高中1所,八年制学校15所,小学7所。有影剧院、文化站各1个,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红薯等。有水泥、油毡、淀粉、石英砂、葡萄糖等厂。顾县——龙门公路东西穿越乡境,交通便利。
寇店乡
寇店位于县境西南部。东与高龙、大口乡毗连,西同李村乡接壤,南隔万安山和伊川县交界,北与翟镇乡隔伊河相望。约介于北纬34°29′至34°39′,东经112°37′至112°41′之间,总面积9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022亩。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属浅山区;中部为山前坡地,地势较平;北部为伊河冲积平原。矿藏主要有煤、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等,已探明花岗岩、大理石储量为4亿立方米。
寇店乡原属洛阳县管辖,1955年12月并入偃师县。1958年,辖区以东沙河为界,河东属大口公社,河西属李村公社。1961年设寇店区,下辖寇店、朱窑、封沟、常村、窑沟、庞村6个小公社。1962年撤区,建寇店公社,因机关驻地寇店村而得名。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寇店乡辖朱窑、五龙、水泉、韩寨、杨裴屯、沙沟、寇店、干村、李家村、九贤、新庄、东朱村、封沟、李家寨、舜帝庙、常村、杜寨、刘李、大王、二教塔、东庞村、西庞村、掘山、大庄、赵屯、门庄、草店、窑沟、彭店、彭店寨、军屯、白草坡共32个村,324个村民组,13497户,61755人。区内有初中5所,八年制学校13所,小学19所。有电影放映队5个,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红薯、谷子、棉花等。工矿业有花岗岩开采与加工、石雕、化工、耐火材料、水泥等。掘山至伊川县吕店的公路在境内通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北魏水泉石窟。
李村乡
李村乡位于县境西南部。南依万安山,以此山为分水岭与伊川吕店乡交界,北隔伊河与佃庄乡相望,东连寇店乡,西邻诸葛乡。约介于北纬34°31′至34°39′,东经112°33′至112°40′之间。总面积8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139亩。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南部为山麓地带,中部是丘陵地区,北部系伊河冲积平原。该乡位于偃(师)龙(门)煤田之腹地,并有丰富的石灰岩、花岗岩和白云岩等矿藏资源。
李村乡原属洛阳县辖,1955年12月并入偃师县。1958年建立李村公社,因公社驻地李村得名。辖李村、诸葛及寇店乡沙沟以西各村。1961年设李村区,下辖李村、诸葛、提庄、王府、杨沟、陈沟、袁付6个小公社,57个大队。1962年撤区,恢复李村公社,辖25个大队,其余分别划归寇店、诸葛公社。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辖李南、李北、李东、李西、南寨、武屯、西李、提庄、上庄、下庄、东柿园、西柿园、石罢、袁付、新民、杨湾、白塔、申明、油赵、偏桥、袁沟、魏村、陈沟、雷沟、老井、耿沟、南宋、东宋、苇园共29个村,336个村民组,12941户,62188人。区内有高中1所,初中2所,八年制学校12所,小学17所。有影剧院2座,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红薯、烟叶等。有酶制剂、化工染料、印刷、弧形玻璃制造、造纸、机械等厂家。顾县——龙门公路横穿乡境,有定时班车通县城和洛阳市。
『伍』 洛阳偃师陶花店水库
从首阳山坐洛阳到巩义的车。坐到一个叫苗弯电厂口下车。那个路口里面就是桃花店水库。不过路口离那还有段距离。在路边叫个三轮车给你拉进去`就行了`掉鱼不要钱的`你可以租个船到水库中间掉。一个小时10左右一个人`现在不知道多少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