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店罗源
① 福州特产是什么介绍一下当地风俗民情及注意事项
福州特产有橄榄、福桔、龙眼、荔枝、芙蓉李、茉莉花茶、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瓷器等。
福州角梳是中国传统的名牌产品,曾在巴拿马、芝加哥、加拿大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过,荣获金牌奖和金盾奖。福州角梳采用中国南方水牛角和北方的绵羊角为原料。角梳的加工,工艺精细。一把角梳从原料制成产品,需经过二十五道工序,使每支角梳都色泽莹亮,光润如镜,现又增加了新品种,在制成的角梳上运用传统漆画工艺技法,精心绘制了虎、豹、狮、象等10多种飞禽走兽和南国花草的图案花样,画面生动,永不褪色,深受国内外顾客的欢迎。
橄榄:福州名果之一,有丁香、惠圆、长营等名品,果面青绿、肉色黄白、味甘质脆。可加工成拷扁橄榄、甘草橄榄、五香果等,深受游客欢迎。
福桔:福州名果之一,鲜红美观,甜酸可口,大部分都销往华北市场,福桔皮、核、络都具有药效,制成的桔饼有化痰镇咳、温胃健脾的效用。
龙眼:福建六大名果之一,果实清甜可口,龙眼干为滋补名品,以郊区红核仔、长乐扁匣榛等为名品,驰名中外。
荔枝:福建名果之一,唐以后历为贡品,有亮功红、下番枝、红绿、陈紫等为名品,可晒干,酿酒和制成罐头等食品,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芙蓉李:以永泰县最为出名,甜酸适口,品质上乘,可鲜食,也可加工成应子、李片、李咸、李饼等,为县外贸传统出口商品。
福州纸伞是福州三宝之一,历史悠久。这种纸伞做工十分的精细。工人们采用油画、彩画喷花和绢印等方法,在纸伞上绘制了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十分雅致美观。一把优质的纸伞可在撑开、收回一万多次后仍不变形,在水里浸泡二十四小时不变质,在近五十摄氏度的高温下不变质。福州纸伞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畅销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寿山石:福州的寿山石,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之一。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流水,就在这涓涓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寿田石。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分为黄田、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饮食文化——以福州菜肴为代表的闽菜,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选料精细,制作严谨,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在烹饪界独树一帜,在海内外素有盛名。闽菜之首佛跳墙,原料珍贵,制作讲究,汤浓味厚。鸡汤氽海蚌,制法独特,汤清味醇,清新靓丽,号称百菜之后。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鸡、香芋鸭等福州名菜也独具特色。风味小吃也是福州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按制作原料分类,可分为米类、粉类、淀粉类、干果类、肉类和海鲜类等,尤以米、豆、糖为主要原料的最为著名。春节期间的红、白年糕,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的粽子,冬至的搓等,是福州群众喜爱的传统食品。近年来,福州聚春园大酒店的“太极芋泥”,安泰楼、美食园的“鼎边糊”、“肉丸”、“鱼丸”、“扁肉燕”等获得了“中华名小吃”称号。
传统艺术——闽剧、评话、十番:闽剧又称“福州戏”。明代,昆山腔、弋阳腔等传入福州,福州方言戏曲逐渐兴起。清光绪初到辛亥革命前后,称“闽班”。1924年,郑振铎先生出版传统剧目《紫玉钗》等,正式以“闽剧”取代了“闽班”的称号。评话是福州地区主要曲艺品种,讲究唱、说、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誉。十番原名“协欢”,意为声协和而成欢,是福州主要地方乐曲之一,由民间龙灯舞演变发展而来,曲调悠扬动听。
福州民间习俗可分为节俗、婚丧寿事俗、乡俗、食俗、穿戴俗五大类别,主要有闹花灯、踩高跷、舞龙灯、舞狮子、赛龙舟、登高等民俗活动。
民俗演变于交替中
千百年来流行于民间的风尚、习俗,基本反映出福州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精神风貌,是闽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鲜明标志。从历史沿革的脉络看,福州风俗继承古越文化的遗风,大量接受古代中原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宗教特别是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到了近现代吸收融汇海外文化习俗。
在福州传统时令节俗中,迎春、迎年等生动体现了古越遗风的履痕;而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以及婚丧寿庆传统风俗中的合婚、定聘等和信仰民风中的关公诞、迎城隍、魁星诞、土地诞、鲁班诞等则明显来自中原文化的影响,是古代中原文化的活化石。
福州民间对海上女神林默娘(即马祖,俗呼马祖)和对陆上女神陈靖姑(即临水太后陈夫人,俗呼临水奶)的崇拜和信仰,说明道教对福州民俗影响之深,尤其是数百年来在民间被尊为妇女、儿童保护神的临水奶,几乎深入到民间的家家户户。
信仰民风中的观音诞、地藏王诞等等则充分展示了佛教的渗透。佛、道两教在福州民俗中间付受到信徒们的崇奉,往往一案同供佛、道两神位。相对而言,伊斯兰教对福州的习俗影响较小。
近代以来,在福州的生活习尚中,也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响。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则生动地反映了福州人又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习尚的传统。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后人传”(福州俗语),我们一方面继承了先人的民俗文化遗产,一方面 又为下一代人创造新的民俗文化。加上当今包括民俗文化在内的 各种文化空前活跃,新旧民俗交替也不断产生。我们福州也不例外。比如:太平蛋越吃越小。因鸭蛋与 “压乱” 谐音,故福州人 称它为 “太平蛋” 。遇喜宴、生日、饯行、过九(虚龄遇九者)等,都要吃太平面。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胃口越来越小,面对宴席中的 庞然大物 太平蛋,感到 爱莫能吞 。为此,厨师们绞尽脑汁,最终以鹌鹑蛋、鸽蛋代之,这样既细雅, 又有原意,逐渐成为一种新俗。况且鹌鹑与安全谐音,颇有意义,很快被群众接受。
泊来节入侵传统节。近年来,母亲节、情人节、圣诞节 等进口节 大有成为都市新潮之势。福州传统有个“拗九节”,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在正月廿九煮 “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县仍保持此俗,但城区的“ 拗九节” 却渐渐被“ 母亲节”所代替,一到这个节,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楼里也 可以看到为父母亲而设的宴席。此外,情人节、圣诞节也在入侵之中。最近福州大饭店拟在今年“七月七夕” 搞中国传统情人节活动,不知是否能逮住情人们的心。
“长一位”要转正 。在传统的宴会上,最长辈者要坐“长一位”。以旧民居厅中(前厅)摆八仙(桌)宴为例,靠左边的为一桌,一桌左边靠里的为一桌一位,即“长一位”,只有年最长、辈份最大者才有资格坐。但现在“长一位” 转正了。不论什么样的居所,也不论八仙桌还是圆桌,凡居中一桌面对门口的当中一位为最大位 。坐最大位者,一为主人,二为职务最高者,三为贵宾中的“头人” ;按年龄、辈份坐“最大位” 的,只有家宴和乡俗活动才有。从左边一桌一位转到当中的“ 中” 一位 ,让年轻人容易理解,当然就要一转到底了。
回扣取代酒包。福州传统宴会有“ 挟酒包” 的习俗,即设宴者除让宾客吃得又饱又醉(福州俗)外,还让你带一大包酒包回去,让父母或妻儿共享,这在食品匮乏的年代是很有意义的。 但在 有钱日日节(福州俗语)的今天,酒包成了赴宴的累赘,带回去也没人吃,只好倒掉。为此人们想出许多改革的办法,先以铝桶、保温瓶等代替酒包,弄得常赴宴者家里此类酒包成灾。但酒包之俗又不可废,无奈之下,只好以现金回扣代之。现在赴婚庆喜宴,你送了大红包,东家回你小红包,内有10元、30 元不等,客人免了旧酒包的拖累,又有了可装入口袋的“ 酒包”,何乐而不为? 凡此种种,许多新民俗正在代替旧民俗,出现了新旧民俗互相交替、同时存在的局面,其中不乏带有革新意义的内容。
闽都文化四大品牌
福州沿海外向的区域特色和渊源流长的历史底蕴,塑造了福州人民顺势有为、爱拼会赢、豪爽义气、恋祖爱乡的优良品质,形成了具有开放博大、兼容并蓄等海洋文明显著特征的城市人文底蕴,孕育出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寿山石文化等四大文化品牌。
昙石山文化
昙石山文化因昙石山古人类遗址而名。遗址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实物最多的史前古人类文化遗址。距今5000多年的昙石山文化,堪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并具有海洋文明独特而鲜明的特征。1954年发现昙石山文化遗址以来,已先后进行了8次考古挖掘,出土了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的陶灯等一批重要文物。
船政文化
船政文化指晚清福建船政兴办时期所形成的思想文化成果。1866年创办于福州马尾的福建船政,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中国近代工业、科技、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在其兴办的40多年里,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活动,推动了近代中国造船、冶金、电信、铁路、飞机制造等新式工业的诞生与发展,并在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留下了丰硕的思想文化成果。
“三坊七巷”文化
“三坊七巷”文化源于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坐落于福州市中心城区(鼓楼区),是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格局形成于唐代后叶,到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中叶发展到了鼎盛,总占地约45公顷,现存古建筑200多座,坊坊相连、巷巷相通,粉墙黛瓦、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许多名垂青史的名人,也都出自“三坊七巷”或与之密切相关,其间蕴涵的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闽都文化博大精深、沉潜冲和的底蕴。
寿山石文化
寿山石文化以寿山石雕为载体。出产于福州晋安区寿山乡的寿山石是上等雕刻彩石,因其色彩斑斓、温润如玉、晶莹剔透,素有“石之君子”、“国之瑰宝”的美誉,寿山田黄石被誉为“石帝”、“石中之王”。
② 在福州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南江宾,北江滨…复…风景好。或制者西湖也是一个类型的。
还有博物院。呵呵,个人觉得里面很不错。但是就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了。
宝龙城市广场也不错,底下一层有游乐场就是和以前先施的欢乐天地差不多,玩的项目挺多的。里面还有很多店铺,女生不是喜欢逛街么?里面什么都有,你可以买点小饰品送人家。逛完可以在里面吃饭。饭吃完可以去五楼的金逸电影院看电影。那个电影院环境非常非常好!!!女生绝对喜欢。我和我同学去了几次,都感觉非常好。
步行街一带小店小吃也很多,但是个人感觉档次不高,也不是很卫生。
补充一下,宝龙里无论吃的还是买的选择面都很广。里面餐厅环境都不错,而且一般还是可以消费得起的。
③ 福州民俗传统
音乐、戏曲
福州茶亭十番。“十番”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有认为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一记载,此乐种因用笛、管、萧、提琴、云锣、铴锣、木鱼、檀板、大鼓这十种乐器轮番反复演奏而称“十番”。有认为福州话“番”与“欢”同音,“番”由“欢”演变而来。福州十番音乐是一种著名的民间乐器演奏形式,它是由当地民间龙灯舞演变发展而来的,原来只是龙舞灯的伴奏打击乐,乐器只有狼帐、清鼓、大小锣、大小钹等,后又逐渐加入笛、管、笙、椰胡等丝竹乐器。十番的曲调来源可分四类:1、曲牌,为流行于当地的民间音乐;2、小调,为逐渐乐器化的民间小调;3、哗牌,当地流行的唢呐曲4、打击乐,只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清锣鼓”。演奏形式分室内和室外两种,室外演奏边走边唱,室内演奏乐队为前堂和后堂,前堂以金革为主,后堂以丝竹为主。
闽剧俗称福州戏,流行于福州方言地区及宁德、建阳、三明等地。闽剧是明代末年的儒林戏和清中叶以来的江湖戏与平讲戏这三种不同艺术风格的戏种,互相渗透融合,并吸收了徽戏和昆曲而形成了以唱逗腔的儒林戏为主的综合性多声腔剧种。闽剧表演动作强烈,粗犷,如舞台上常有三赶三追,扁嘴憋脸,抖手颤腿,耍发甩须等表演程式。但也有部分生、旦其动作较为细致典雅。
佳节
福州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外,还有许多独有的节日。农历正月二十九,福州要过“拗九节”(也称“后九节”“孝九节”“送穷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和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桂圆、红豆、胡桃、芝麻等配米煮成“拗九粥”,用来祭祖和馈赠乡亲。已嫁的女儿要送上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福州俗语“逢九必穷”,认为人年龄上的“九”或“九”的倍数要交穷运,必须设法送穷。
寿诞丧葬
福建重视给长辈祝寿。福州传统是男庆九,女庆十。比如男人六十大寿,必须提到五十九岁那一年做,因为“九”与“久”谐音,象征着长寿。此外,在正寿前一天,必须先做“镶寿”。即在寿诞前一天,把小辈们送来的寿烛在祖先灵前全部点燃,三碗寿面分别插三朵纸花,族内小辈对过寿者叩拜,然后落座喝酒赏乐。小辈如果有钱,可请儒道设堂念经,替过寿者向北斗星求福寿,称“拜斗”。
福州丧葬习俗十分繁琐和奢侈。当逝者弥留之际,亲人必须将其床上蚊帐拆卸掉据说是为了让死后的灵魂好出窍;逝者断气后,必须为死者更衣,并在大门口“贴白”放炮。然后派人四处报丧,再准备好装满土沙的大脚桶,将素烛点燃后插在桶内,将其放置逝者床前地上,仿佛为死者奔赴黄泉路上照明。逝者脸上需盖上白纸,以示阴阳有别。
信仰禁忌
福建民间普遍存在着对树木山石的崇拜。凡是较为古老的树木,都被看作为有灵气的神木。如枫神、榕神、樟神、松公等。其中榕树作为吉神化身而更受信仰。无论城镇乡村,大凡在浓荫蔽日的著名古榕下,都会有人在树下敬香,祈求平安。
福州的生活禁忌可谓无处不在。主人请吃饭是,往往将饭盛得山般高,客人尽可以表示吃不了这么多,将饭往主人饭碗里拨,但千万不要犹豫不决,更不要顺手将筷子插在饭碗上,这样极不吉利。因为福州在供奉灵堂棺头时,有一碗装得爆满的“丧食”,上面直插一双筷子。赴结婚宴席时,不能将盘碗重叠,否则就意味着重婚。说话禁忌更多,“要碗饭”应称“来碗饭”,以避要饭之意。
饮食与饮茶
在我国京、鲁、闽、粤、苏、皖、川、湘八大菜系中,闽菜别具一格。
福州菜是闽菜的主要代表,有着独特的风味。福州菜肴用料和调味均以地方材料为主,操作注重刀工、火候,色、香、味、形俱佳,烹调上擅长炒、熘、煨、炖、蒸、爆诸法,其主要特点是:(一)善用糖。福州人煮菜,喜用糖调味,偏于甜、酸、淡,与川菜、湘菜多用辣椒形成不同的风格。用糖可以去腥,用醋是酸能爽口,适合福州炎热气候口味;淡是为了保存原味和鲜味。(二)常用糟。红糟是福建特产,福州菜肴有炮糟、淡糟、醉糟等十余种用糟法。此外,在调味品中也有用虾油。(三)多汤菜。福州菜善于以汤保味,有“百汤百味”之说。汤是闽菜的精髓。福州菜花色品种有2000种以上,其“佛跳墙”、“淡糟炒竹蛏”等都是名扬海外的名菜。
福建雨量充沛,多红黄土壤,具有种植茶叶的优越条件。绿茶、乌龙茶、红茶、花茶、白茶和紧压茶是我国六大茶类,除主要为少数民族饮用的紧压茶外,其他五大茶类福建都有大量生产,且几乎每县都产茶,与浙、湘、皖、川并列为我国五大产茶区,其中一些珍品,如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福鼎“白毫银针”等闻名遐迩。福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南唐时闽北已有“北苑御茶园”,饮茶风俗为全国最盛之地,已成“家不可一日无茶”,形成独有的饮茶风俗。
④ 福州的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至2012年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1170.8公里,道路面积2562.82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1.4平方米;建设完成600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制村通客车率96.48%,全市共有公交营运线路288条,公交营运车辆4066辆;共有各类出租车6304辆;市区共有自来水厂8座,日综合生产能力155万吨,2012年全年供水总量29610.87万吨;市区全年液化气供气总量6.05万吨;天然气供气总量13608.1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99.5%;全社会用电量305.13亿千瓦时。
城乡面貌:至2012年年末,福州市建成光明港至森林公园绿道等一批城市滨河景观休闲道,启动沿江沿河慢行系统建设,已建成22公里休闲步行道;建成区绿地面积8921公顷,绿地率37.15%;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750公顷,比上年新增350公顷,绿化覆盖率40.6%;共有公园63座,公园绿地面积254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3平方米。 至2012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950家,各级医院共计103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6家。卫生机构床位28611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4.66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91人。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7个,卫生技术人员1283人;社区卫生服务站127个,卫生技术人员1075人;乡镇卫生院123个,卫生技术人员4591人。年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331.57万人,参合率99.9%。
截止2012年,福州市拥有体育场馆418个,全民健身活动点1330个,各级老体协组织2656个。全市2243个行政村已有2052个建有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达91.5%。全市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仅老年人就有40万人,约占全市老年人总数的一半以上。各种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10万人健步走、横渡闽江、海峡传统龙舟赛、8月8日全民健身日健身展示、社区运动会、全国登山健身大会暨海峡登山活动、市直机关运动会、海峡门球赛暨百队千场门球赛、农村百队千场篮球赛。
福州市多次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群众体育优秀组织奖”。2011年,被授予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试点单位之一。“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两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正式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于2015年10月在福州举行。 市标——三山一水
福州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峙,闽江宛如绿带穿城而过。史载,五代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于山、乌山、屏山圈入城内,形成了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内”的独特风貌。“三山一水”成为榕城主要标志,故福州亦称“三山”。 市树——榕树
福州植榕,古已成风。特别是北宋时期,太守张伯玉倡导“编户植榕”,“满城绿荫,暑不张盖”,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称。榕树四季常青、枝荣叶茂、雄伟挺拔、生机盎然,象征着福州城市精神风貌。福州城区有古榕树近千株,其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一株千年古榕被誉为福州第一大榕,相传是北宋冶平年间三位武官在此练武时植下的,树高20米,树冠地面投影面积达1330多平方米。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命名榕树为市树。 市花——茉莉花福州特产,产量和质量都居中国之首。宋时福州已普遍栽培茉莉。福州城郊有许多成片栽培的茉莉园。它象征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芬香四播。以茉莉花薰制的福建茉莉花茶亦久负盛名,远销海内外。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命名茉莉花为市花。 市果——福橘
福州盆地盛产柑桔,尤以桔子为最,且皮薄、色红、汁多、味甜,风味独特,称为“福桔”。福桔成熟期恰在岁末,福州风俗以“红”见好,且“桔”与“吉”音似,所以成为民间吉祥物和贺年赠品。主要产区分布在闽江两岸。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命名福桔为市果。 十大名片
福州“十大名片”评选活动始于2006年12月18日,2007年4月28日活动结果揭晓,分别是:三坊七巷、马尾船政、林则徐、三山两塔一条江、鼓山、闽剧、温泉、寿山石、昙石山文化遗址、青云山。这十张名片涵盖了福州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是福州滨江滨海城市性格的概括。 福州地区通用福州话,本地人称之为平话(一说:百姓话(意为民间话,在福州方言中百姓读快点和平字的差别细微))。福州方言(闽东方言)是汉语的八大方言之一,在唐末五代期间就已定型,在福建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福州方言是闽江下游的旧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语,整个闽东地区的代表性方言。福州话主要通行于福建地区的闽江流域中下游(包括其支流大樟溪和古田溪流域)至入海口一带,涵盖11个县市,分别是古田、屏南、闽侯、永泰、闽清、长乐、福清、平潭、罗源、连江和福州,使用的人口超过一千万。今宁德市(旧福宁府)所辖的7县(福安、宁德、周宁、寿宁、柘荣、霞浦、福鼎)能听懂。至于闽北地区如尤溪、建瓯、沙县、顺昌、将乐等,则以福州话为第二方言,从闽东方言区出去的华侨更是把福州话传播到世界各地。
福州方言是多来源的。其底层应当是古闽越族的语言。魏、晋之前的早期移民带来古吴语和古楚语,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也明显地留存于福州话中。 福州民间习俗可分为节俗、婚丧寿事俗、乡俗、食俗、穿戴俗五大类别,主要有闹花灯、踩高跷、舞龙灯、舞狮子、赛龙舟、登高等民俗活动。 节俗 福州的生活习尚中,也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响。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反映了福州人又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习尚的传统。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后人传”(福州俗语),因鸭蛋与福州话发音“压浪”谐音,渔民出海祈求没有风浪,也有“压乱”的意思,故福州人称它为“太平蛋”。遇喜宴、生日、饯行、过九(虚龄遇九者)等,都要吃太平面。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胃口越来越小,厨师们以鹌鹑蛋、鸽蛋代之,这样既细雅,又有原意,逐渐成为一种新俗。况且鹌鹑与安全谐音,颇有意义,很快被群众接受。
福州传统有个“拗九节”,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县仍保持此俗,但城区的“拗九节”却渐渐被“母亲节”所代替,一到这个节,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楼里也可以看到为父母亲而设的宴席。 食俗 闽菜世界闻名,福州人的口味偏甜、酸。当地的风味小吃有鱼丸、拌面、肉燕、虾酥、蛎饼、光饼、鼎边糊、春卷、炒粉、福州线面等数十余种。
福州菜是闽菜的代表,闽菜有“福州菜香飘四海,食文化千古流传”之称。选料精致,刀工严密谨慎;讲究火候,注重调汤;喜用佐料,口味多变,显示了两大光鲜特征:一为刀工灵巧高明,寓趣于味,素有切丝如发,片薄如纸的美誉,较为有名的菜品如炒螺片。二为汤菜众多,变化多种多样,素有“一汤十变”之说。著名汤品如历史悠久的佛跳墙,有“坛起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的美誉。其中以聚春园佛跳墙最为有名。
福州五大代表菜:佛跳墙、鸡汤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鸡。五碗代表:太极芋泥、锅边糊、肉丸、鱼丸、肉燕。
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面筋、豆腐皮、豆腐筋、冬笋、香菇、木耳等植物食物为原料,加工巧妙,烹制有方,味道很不错。福州许多寺庙、莱馆都经营素菜,其中以鼓山涌泉寺的素菜最为著名。名素菜有“南海金莲”、“半月沉江”、“石鼓三鲜”、“涌泉三丝”等30多种。
(图册舌尖上的福州来源: ) 昙石山文化:昙石山文化因昙石山古人类遗址而名。遗址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实物最多的史前古人类文化遗址。距今5000多年的昙石山文化,堪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并具有海洋文明独特而鲜明的特征。1954年发现昙石山文化遗址以来,已先后进行了8次考古挖掘,出土了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的陶灯等一批重要文物。
船政文化:指晚清福建船政兴办时期所形成的思想文化成果。1866年创办于福州马尾的福建船政,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中国近代工业、科技、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在其兴办的40多年里,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活动,推动了近代中国造船、冶金、电信、铁路、飞机制造等新式工业的诞生与发展,并在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留下了丰硕的思想文化成果。
“三坊七巷”文化:“三坊七巷”文化源于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坐落于福州市中心城区(鼓楼区),是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
“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格局形成于唐代后叶,到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中叶发展到了鼎盛,总占地约45公顷,现存古建筑200多座,坊坊相连、巷巷相通,粉墙黛瓦、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许多名垂青史的名人,也都出自“三坊七巷”或与之密切相关,其间蕴涵的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闽都文化博大精深、沉潜冲和的底蕴。
寿山石文化:寿山石文化以寿山石雕为载体。出产于福州晋安区寿山乡的寿山石是上等雕刻彩石,因其色彩斑斓、温润如玉、晶莹剔透,素有“石之君子”、“国之瑰宝”的美誉,寿山田黄石更是被誉为“石帝”、“石中之王”。 闽剧:闽剧又称“福州戏”。明代,昆山腔、弋阳腔等传入福州,福州方言戏曲逐渐兴起。清光绪初到辛亥革命前后,称“闽班”。1924年,郑振铎出版传统剧目《紫玉钗》等,正式以“闽剧”取代了“闽班”的称号。
评话:评话是福州地区主要曲艺品种,讲究唱、说、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誉。
十番:十番原名“协欢”,意为声协和而成欢,是福州主要地方乐曲之一,由民间龙灯舞演变发展而来,曲调悠扬动听。 福州宗教文化丰富,有“佛国”之称,重点佛教寺院有6座(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地藏寺、万福寺、雪峰寺),为全国城市之最,福州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最多的城市。
福州的外来宗教文化历史悠久,而且这些宗教几乎都是在传入中国之初就在福州建立了据点,这与福州自古以来就是海外贸易的港口密切相关。早在东汉时期,福州就与东南亚国家有贸易往来。唐宋时期,福州已成为“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繁华国际贸易港口。明代,福州对外贸易进入鼎盛时期。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都是在福州太平港(马尾、长乐一带)增加给养后扬帆出海,福州港正式成为国家港口。清代自康熙、雍正之后开禁设关,福州对外贸易又趋繁荣,“使西南洋诸口咸来互市”。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长期以来,外国使节、商人等纷至沓来,使福州的外来宗教文化丰富多样。
福州保留着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遗存。三国时期,佛教就已传入福州。五代,福州有了“佛国”之称。福州开元寺是福州市现存最古老的寺院,始建于南朝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距今有近1500年的历史。福州另一佛教寺院——鼓山涌泉寺的历史亦可追溯至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福州南门兜有一座清真寺,其历史可追溯到唐朝,从清真寺内保存的明、清碑记大致可以了解当时福州伊斯兰教传播、发展的状况。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艾儒略来到福州传教。10年后,福州城内已有教徒百人。福州现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是南台岛的泛船浦天主教堂(建于公元1868年)。
福州的另一宗教文化是其带有海洋性特征的民间信仰,这与其地里环境相关。福州地处闽江下游,濒临东海,本是水国之乡,江河、湖塘、河浦、沙洲极多。城区有白马河、东西河、晋安河、光明港4条主河道,另外还有安泰河、打铁港、五四河、瀛洲河、达道河、茶亭河、洋洽河、龙津河等10多条内河。江海内河相连,海潮江水相通,使福州文化中烙下了海洋性特征。福州文化的海洋性特征体现在其民间信仰上,即福州人对河神、海神的崇拜。
⑤ 泉州市花是什么
泉州市花是什么
刺桐花是历史名城----福建省泉州市的市花。1986年10月29日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刺桐花为泉州市市花。目前在泉州城的开元寺和华侨大厦等处,栽有不少刺桐花,美丽的泉州城掩映在刺桐的绿叶红花之中。
泉州有什么市花
泉州市花:
刺桐花
我市的市花和省花是什么呢?(福建泉州)
上网络
福州市的市花是什么花 40分
福建省各市的市花:
福州: 茉莉花
茉莉花为纯洁,热情,与和蔼可亲的象征,是爱情之花,友谊之花.
厦门,三明,惠安: 叶子花(又名三角梅)
叶子花是坚忍不拔,顽强奋进的象征.19世纪30年代,叶子花就落户于厦门.1986年10月23日,厦门市人大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叶子花为市花.
泉州 :刺桐花
刺桐花是阿根廷的国花,被认为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泉州人爱刺桐花,把它作为"瑞木".是泉州的特殊标志和象征.于1986年10月当选为泉州市花.
漳州: 水仙花
中国水仙花是圣洁,美丽,吉祥,高尚的象征.
三明: 杜鹃花
杜鹃花是热情纯真,吉祥美好的象征.民间根据杜鹃花随杜鹃鸟鸣叫而开放的现象,因而称之为杜鹃花.杜鹃花在春,夏开花,花朵繁密,花色丰富,花期长,开放时,热烈奔放,鲜艳夺目,是深受中国人民热爱的名花之一.
龙巖 :兰花,山茶花
兰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和坚贞,美好,高洁,典雅的象征.在龙巖市,人们爱兰养兰之风已久,蔚成风尚.
山茶花在中国是胜利之花.象征勇敢,正派和善于斗争.又是友谊的象征.也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礼仪花卉.
南平: 百合花
我国自古以来就把百合花视为幸福,吉祥和如意的象征.世界上不少地区的人们也很欣赏百合花.把它作为圣洁的象征.
市树:
福建省有6个设区市分别确定了自己的市树。其中,福州市树为榕树(1985年确定);厦门市树为凤凰木(1986年确定);泉州市树为刺桐(1987年确定);三明市树为黄花槐、红花紫荆(1991年确定);莆田市树为荔枝树(1993年确定);龙巖市树为樟树(1997年确定)。
厦门--鹭
福州--榕
漳州--芗
泉州--鲤/桐
莆田--荔
南平--延(闽北)
龙巖--(闽西)
宁德--蕉(闽东)
泉州惠安----螺
泉州德化----浔
泉州南安----柳
泉州安溪----溪
漳州南靖----靖
漳州东山----陵
厦门同安----银
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舫
金门----浯
南平建瓯----芝
南平政和----熊
南平邵武----铁
南平建阳----潭
南平浦城----浦
宁德福安----韩
宁德福鼎----桐
宁德霞浦----松
宁德周宁----狮
宁德寿宁----鳌
宁德柘荣----柳
福州闽清----梅
福州平潭----岚
福州永泰----樟
福州罗源----罗
福州长乐----航
福州福清----融
三明永安----燕
三明大田----巖
三明泰宁----杉
三明尤溪----沈
三明将乐----镛
三明沙县----虬
三明建宁----睢
龙巖长汀----汀
龙巖漳平----菁
龙巖连城----莲...
泉州市花 10分
刺桐花是历史名城----福建省泉州市的市花。1986年10月29日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刺桐花为泉州市市花。目前在泉州城的开元寺和华侨大厦等处,栽有不少刺桐花,美丽的泉州城掩映在刺桐的绿叶红花之中。
参考资料:ke./view/827213?wtp=tt
梧桐花为什么是泉州市花
你很傻,谁跟说是梧桐。泉州是刺桐花好不好。古时泉州城里到处种有刺桐,所以又叫刺桐城,这市花就是这么来的。
福建省泉州市的市花为什么是刺桐?
泉州到处栽有不少刺订花,让美丽的鲤城掩映在刺桐的绿叶红花之中。早在中世纪,由于海上贸易的发展,鲤城就以刺桐城而驰名欧洲、非洲和中东诸国。因古时鲤城生长著许多刺桐花,故有“刺桐城”或“桐城”之称。
这是什么花,在福建泉州清源山拍到的
这是 炮仗花,又叫 黄鳝藤。
网络可查。
泉州花卉市场
金鸡桥往大霞美方向500米那里就是泉州花卉市场。
泉州来的可以做12路公交车到金鸡桥去过一点的花卉市场。
还有坐4路汽车到四黄站花卉市场。
另外请您就近选择吧:
1、清源山脚下的泉州花博园最大的花卉市场,那里什么花都有,坐3路车可以到花博园下 (霞美——刺桐公园)
2、泉州市鲤城区庄府巷五号楼202室 0595-2391286
3、新华购物中心有一个花店
4、泉州涂门街麦当劳往下走,有一家卖兰花的
5、泉州市清源山花博园二期店面1-6号 0骇95-28124110
6、泉州市沙丘鲜花屋敷仁巷113号 0595-22251115
7、南俊巷有很多花店
大概就这些了,谢谢!
适合于装饰办公室的花卉,你可以到中心站旁边的永辉超市一楼,那边有个专门做室内专修的花卉工作室。
这是什么花?在泉州的街上的树上摘的
黄花槐(Sophora xanthantha)由我国传统国槐与美洲金边黄槐,双荚槐杂交育种而成,每年八月开始开花,蕾如金豆、花如金蝶,长势旺盛,枝繁叶茂、花量大而鲜艳,花色(鸭蛋黄)金黄,故有聚宝黄金树的美称。寒霜降临、盛情不衰,落叶不落花,填补了初冬无观赏花木的空白,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品味颇高。黄花槐在亚热带常绿,适应在长城以南气温于零下17度的地区陆地栽植。
草本或亚灌木,高不足1米。茎、枝、叶轴和花序密被金黄色或锈色茸毛。羽状复叶长15-20厘米;
叶轴上面具狭槽;托叶早落;小叶8-12对,对生或近对生,纸质,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5-3.5厘米,宽1-1.5厘米,两端钝圆,先端常具芒尖,上面被灰白色疏短柔毛,下面密被金黄色或锈色贴伏状绒毛,沿中脉和小叶柄更密,中脉上面凹陷,下面明显隆起,侧脉4-5对,上面常不明显,细脉下面可见。总状花序顶生;花多数,密集,长6-8厘米;苞片钻状,与花萼等长;花萼钟状,长约7毫米,萼齿5,三角形,不等大,上方2齿近连合,被锈色疏柔毛;
花冠黄色,旗瓣长圆形或近长圆形,长约11毫米,先端凹陷,中部具2三角状尖耳,基部渐狭成柄,柄长3.5毫米,宽约2毫米,翼瓣与旗瓣等长,戟形,双侧生,皱褶约占瓣片的二分之一,先端具小喙尖
黄花槐[1]
,柄与瓣片近等长,弯向一侧,龙骨瓣比翼瓣稍短,近双侧生,一侧具锐三角形耳,下垂,另一侧有一稍钝圆的突起,柄纤细,与瓣片等长;雄蕊10,基部稍连合,并散生极短的毛;子房沿两侧密被棕褐色柔毛,背腹稀疏,花柱直,斜展,无毛,柱头点状,被数根极短毛,胚珠多数。
荚果串珠状,长8-13厘米,宽0.8-1厘米,被长柔毛,先端具喙,喙长1-2厘米,基部具长果颈,果颈长1.5-4厘米,粗2.5毫米,开裂成2瓣,有种子2-4粒;种子长椭圆形,一端钝圆,一端急尖,长9-10毫米,厚4-5毫米,榄绿色
⑥ 福州的历史
福州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当地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02年,福州成为了闽越国首都冶城的所在地,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由此开始。从晋朝的八姓入闽到晚唐的王潮、王审知兄弟开闽,福州在中原汉人移民潮的长期推动下逐渐繁荣起来,福州民系也逐渐形成。“福州”之名始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五代十国时期,福州成为了闽国的都城。到了宋代,福州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的黄金时期,位列宋朝六大城市之一,也是宋朝科举文教的重地、儒学重镇,而福州的别称“榕城”就来源于宋代福州城内遍植榕树的景象。1276年南宋灭亡前夕,福州一度成为南宋行都所在地。明代,福州的海外贸易复苏,福州作为重要海港,迎来了琉球和日本的商人和使者、早期的天主教传教士,也曾经历严重的倭患,1645年又成为了南明隆武政权的首都。清末,福州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随着1844年福州开埠,以及之后洋务运动时期福建船政学堂等机构在此设立,福州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东南沿海文化教育的一大中心,也是基督教传教的重要地点。1933年到1934年福建事变时期,福州又成为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首都。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福州城,福州继续任福建省省会至今。改革开放以后,福州经济发展迅速,同时福州也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华人海外移民最大的移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