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和鲜花
⑴ 这张照片叫什么名字或者那部电影有这个画面
这张照片,是法国著名摄影大师马克·吕布的作品。这张照片是和他的经典大作《枪炮与鲜花》同时拍摄的,是1967年华盛顿脊则反战游行的另一张记录。逗芦
⑵ 枪炮与鲜花为什么经典
有个性
在众多重金属摇滚乐迷心中,枪炮与玫瑰(Guns&Roses)永远都是那样的狂放不羁和激情四射,尽管他们到处惹是生非,有着极坏的名声。
⑶ 找一副画 一个女孩在一把枪上面放了一朵花 关于嬉皮士的 反战题材 曾经在历史教科书上也看见过~~
法国著名摄影大师马克·吕布的名作《枪炮与鲜花》。
网址和图片都很容易被和谐吞掉。
网上一搜就有
望采纳,谢谢
⑷ 有谁能够给出《枪炮与鲜花》这幅照片中女孩的详细资料
这是17岁女孩简·罗斯(Jan Rose Kasmir)用鲜花对抗枪炮的经典时刻。
别问我她详细的资料,想必你也知道,她之所以著名是因为马克·吕布的这摄影作品。
可以了解下这次事件的历史背景了:
1967年10月21日,数千名示威群众呼喊着口号向五角大楼冲去,使得在华盛顿举行的一次反对越南战争的和平集会变成了暴力冲突。成千上万的示威群众从美国各地涌向首都华盛顿,在林肯纪念碑前集合。他们高举着“立即撤回军队”“废除征兵制度”“我们不去越南(打仗)”等标语牌。下午,举行有10多万示威群众参加的大会,强烈谴责约翰逊政府执行的侵越战争,谴责征兵制度。
会后示威者高唱反战歌,高呼反对侵略战争的口号,向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进发。示威群众包围了国防部大楼,并向大楼冲击。他们与手持各种武器的军警发生了冲突,部分群众还冲进了五角大楼,在走廊里和军警进行搏斗。保卫五角大楼的士兵和联邦执法人员都装备了步枪和刺刀,他们组成警戒线防止示威者的冲击。而示威者仍勇敢地冲击着警戒线,警戒人员迫不得已使用警棍和枪托击打示威者。游行示威活动中有数百人被捕,其中包括小说家梅勒和集会组织者——全国反对越战、结束越战组委会主席德林杰。入夜大规模暴力活动渐渐平息下来,只有数百人在重要地点举行抗议。
在这次反战大游行中,时年17岁,被寄养在马里兰的女孩简·罗斯出现了,她刚刚从大巴上下车就走进抗议的队伍中,最后直面荷枪实弹的军警。
她认为虽然军队是战争机器,但是士兵们都是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她试图劝说士兵放弃战争主张,后来,她手持鲜花站在全副武装的军警面前的历史瞬间被马克·吕布定格下来。
哦,大致就是这个样子了,,,如果你真想查这女孩的资料,那最近比较有影响的就是在华盛顿反战游行后36年之后,2003年2月15日的伦敦,简参加了伦敦的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游行。她站在自己当年的照片之下,再次主张她的反战和渴望和平的立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游行中,马克吕布就在她旁边。
⑸ 求评论:马克吕布的经典作品《枪炮与鲜花》(1967)
战争与和平
——《枪炮与鲜花》图片分析
这是一幅纪实类摄影作品。
在《枪炮与鲜花》中,一个少女举着一朵小花面对着一群手持来复枪的美军士兵,少女要在那些士兵面前温柔的亲吻那朵花。在这之中,最吸引人的是那朵花。
马克·吕布通过《枪炮与鲜花》向每一位观赏者表达着一种对于战争的控诉,在他看来军队是战争机器,但是士兵们都是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这是一种对于渴望和平的表现。
马克·吕布使用中景拍摄《枪炮与鲜花》。完美的向人们展现了当时的环境,表现出少女在手持来复枪的美军士兵面前亲吻鲜花的情景。花朵是柔弱的,是美丽的,当面临着战争之时,一切又显得那样美好与脆弱。每位观赏者能看出摄影师马克·吕布所希望表达的一种对于战争的唾弃,表达出对于和平的渴望与向往。
《枪炮与鲜花》中使用了小景深的手法。虚化了后景的士兵与其他游行示威的人群,使前景的女孩与士兵的对视更加清晰。形成一定的视觉冲突,使观赏者的目光更好的聚集在鲜花与枪炮之上,更好的表现女孩对于和平的向往,反映出马克·吕布对于战争的控诉以及对于和平的向往与渴望。
采用逆光拍摄《枪炮与鲜花》,很好的展现了他们的轮廓,使士兵、来复枪、女孩、鲜花都有一层光环,表达出一种和平是美好的意思。反映出当时美国社会因战争而动荡不安,以及美国人民对于和平的渴望,更好的反映了和平的美好。
在《枪炮与鲜花》中使用九宫格式构图,把鲜花和来复枪放在两个黄金分割点上,更好的突出鲜花和来复枪,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和平与战争形成对比,表现马克·吕布对于战争的厌恶以及对于和平的向往。
摄影师马克·吕布通过《枪炮与鲜花》向人们表达着他对于战争与和平的看法,不论何时,何处,何人都应该是盼望着和平而不是战争。
求好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