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开封花卉节

开封花卉节

发布时间: 2023-05-30 00:03:55

A. 开封菊花节10月什么时候开始园博园+万岁山+小宋城美食

河南是个花城,一年有三大花事非常有名。按照时间顺序,4月初到5月份是洛阳牡丹花扬名,哪枝4月中旬到5月中旬则是南阳月季争头,在少花的时节里,金秋开封的李咐敏菊花则是名满天下。

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

每年10月18日~11月18日

主要赏花地点:龙亭公园、清明上河园等

开封菊花展活动内容:(门票+开幕式)

http://www.k1u.com/trip/52567.html

开封菊花观赏位置:

龙亭和铁塔,御街和午朝门

开封园博园菊花

预计国庆前后绽放

菊花种植布局依托园博园自然优美的风光进行设计,在主场馆楼顶分片种植黄、红、紫的“国庆菊”,花开时颇为壮观。在儿童乐园、黄石人家、大门入口处种植大片金黄色的“国庆菊”,放眼望去,仿佛置身菊花的海洋。从潜江园至出口沿线,在展园里种植“切花菊”,造型独特、花色多样的“切花菊”

“国庆菊”花期为今年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而“切花菊”绽放时间为10月初至月底,菊花占地面积共计1.5万平方米。

万岁山菊花文化节

开封菊展的重要主会场之一,万岁山?大宋武侠城

20余主题展台,10余位国家级菊艺大师每人将携带100余种国内珍稀菊花品种参展,特别是中国菊艺大师郑波、古国琴老师亲身培育的600余个珍稀菊种、8000余盆造型,让所有到来的游客不枉此行。

地址:开封市龙亭区东京大道

重阳节孟津专场

赏花优惠门票:

老人的福利60岁以上重阳节免票。

开封美食篇

开封特色小吃——小宋城

逛吃游小宋城,
位简圆于河南省开封市大梁路西段,由原"东京艺术中心"改造而成,主要经营开封特色小吃及全国各地风味,拥有大小店铺和摊位100多个,展现了开封的饮食文化。

B. 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的菊花文化节介绍

根据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的审议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同意将中国开封菊花花会更名为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至此,“中国开封菊花花会”这一沿用了29年的名字将退出历史舞台。那么,我市将中国开封菊花花会更名为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现实需要呢?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道功代表市政府向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所作的《关于中国开封菊花花会更名为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的报告》中,对更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了全面介绍。
1983年,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命名“菊花”为开封市市花,并确定每年10月至11月举办“中国开封菊花花会”。29年来,中国开封菊扰羡花花会经历了规模由小到大、档次由低到高的发展历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菊会越办越好,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效益也越来越好,成为我市展示城市形象的名片和招商引资、文化旅游发展的平台。2009年,中国开封菊花花会被中国节庆年会评为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节庆产业进程的30个节庆”之一,2011年又获得“中国节庆产业金手指奖·十大品牌节庆”的殊荣,标志着中国开封菊花花会以其独有的特色、宏大的规模、旺盛的生命力跻身全国众多节会的第一方阵。
中国开封菊花花会作为我国节庆活动中的知名品牌,在扩大开放与交流、推动开封经济振兴、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中央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我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开封菊花花会也需要与时俱进,承载更多的内容,发挥更大的作用。
更名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国家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缓肢拍。市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发展战略。中国开封菊花花会作为实施这一发展战略的强劲动力,作为凸显我市宋都文化、菊花文化的平台和展示文化产业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更名将更有利于抢抓新一轮经济增饥渣长的发展机遇,更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我市优秀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特色文化,更有利于提升我市的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更名是承载内涵的需要。随着开封知名度和菊会美誉度的不断增强,中国开封菊花花会所承载的经贸、旅游、文化活动的成分逐年递增。《菊谱》的成功编纂出版和再版修编、菊花宴菊花茶的研发成功、第二届国际菊花研讨会等一系列具有国内外影响的活动在我市成功举办,不断充实着中国开封菊花花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作为三十而立大庆之年的中国开封第30届菊花花会,除国际、国家级的菊花主题活动外,还要举办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全国菊花商品艺术品展示交易大会、全国摄影展、全国咏菊诗歌大奖赛、我与菊会30年征文、菊会30年暨开封发展成果图片展、“菊花宴”(电视)烹饪大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中国开封菊花花会”这一名称已越来越难以承载菊花文化的丰富内涵。
更名更是开封节庆活动转型发展的需要。我市作为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唯一一座中国菊花名城,中国开封菊花花会的更名,是开封重大节庆活动实现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将中国开封菊花花会更名为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实现菊花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增强开封文化的影响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为开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C. 花朝节历史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

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据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称"花朝"对"月夕"。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

花朝节在公历中的日期是3月份,大致在节气“惊蛰”到“春分”之间。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定其中一天为“百花生日”是十分恰当的。世界上像中国那样定出花的节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见中华民族对花的热爱有悠久传统。“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青年男女漫步花丛中,赏花谈情;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吟诗作画……对于各地花匠或花卉爱好者,更是一展各自手艺的好时节。

我国是花的国度。纯好历它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晋人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一书:“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春序正中就是做搜农历二月十五,这一点在明人田汝成所撰的《熙朝乐事》一书中有明确的记载:“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

花朝节在全国盛行,据传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690-705年)。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在那时,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但到了宋代,花朝节的日期有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的。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即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又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可见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花朝节至迟在唐代即已形成,因为在唐代的诗文及史籍中,关于花朝的记载已很是常见,如司空图的“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早春》)、卢纶的“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题念济寺晕上人院》)。而在成书于后晋出帝开运二年(公元945年)的《旧唐书》的《罗威传》中亦有“威每到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这样的文字记载。民间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在花朝节这天曾亲自于御花园中主持过“挑菜御宴”。而嗜花成癖的武则天在自己执政期间(公元690-705年),每到花朝节这一天,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花糕赏赐给群臣。在那时,人们把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岁时节日。

“花朝节”的节期因时代、地域的不同而有二月十五日、十二日、二日的不同,如《提要录》一书说:“唐以二月十五为花朝。”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二月望》中亦言:“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而清人汪灏在《广群芳谱·天时谱二》中引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诚斋诗话》云:“东京(今河南开封)二月十二日花朝,为扑蝶会。”至于以二月初二为花朝节的记载亦见于《广群芳谱》一书,该书袜游《天时谱二》篇引《翰墨记》云:“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此外,旧时浙江绍兴、河南光山还有以二月二为小花朝节、二月十五为大花朝节的民间习俗,如清光绪《光山县志》云:“二月二日,俗云‘小花朝’,十五日云‘大花朝’。”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清人蔡云的这首《咏花朝》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而吴自枚在《梦梁录·二月望》中对当时杭州一带的花朝节盛况作了更为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详引。在花朝节这天,人们除了要游玩赏花、扑蝶挑菜、官府出郊劝农之外,旧时一些地方在花朝节这天还有女子剪彩花插头的习俗,如明马中锡《宣府志》载:“花朝节,城中妇女剪彩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到了清代,花朝节又有“赏红”之俗,清顾禄《清嘉录·二月》“百花生日”条亦言:“(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清人张春华在其《沪城岁事衢歌》一诗中亦云:“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

花朝节在唐宋时在宫廷、民间流传甚广,到了明、清时期,花朝节仍为文人雅士们时常提及,如明末文学家袁宏道在其《满井游记》一文中即有“燕地寒,花朝节后,馀寒犹厉”这样的文字,乾隆年间的进士洪亮吉在其《花朝日阻风江口望采石太白楼,咫尺不得上》一诗中亦有“今朝花朝无一花,今夕月夕亦无月”这样的诗句。不知什么原因,这一传统节日后来却日渐消亡了。目前,花朝节仅存在于我国广西宁明、龙州一带壮族人民的生活中。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旧街镇的花朝节虽盛行八百余年而至今不衰,但早已失去了旧时的诗意,而演变成一个商贾云集,影响远及鄂、豫、皖三省十几个市县的大型农贸交流会了。除此之外,花朝节已鲜为人知、很少有人提及了。

D. 花朝节的来历及意义 花朝节的来历和意义是什么

1、中国是花的国度。它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2、晋人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一书:“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春序正中就是农历二月十五。南宋梁元帝有花朝诗云:“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张正见花朝诗云:“诘晓三春暮,新雨百花朝”;唐代诗人方干诗云:“花朝连郭雾,雪夜隔湖镜”。对于花朝节的歌咏,在古代诗人们的笔下是很多的。花朝风俗,各地不一。东北是要为花神设置神位,用素馔祭之。开封是举行民间的“扑蝶会”,优胜者可获大奖,《诚斋诗话》载:“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在洛阳,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市井百姓,在花朝节这一天都要到龙门石窟等处游玩,挑食野菜,品尝时鲜。商丘人更注重天象与丰收的关系,是以花朝日之阴晴,占卜全年小麦与果菜的丰收。在苏州,人们要在虎丘花神庙前宰杀牲畜,祭祀花神,恭祝仙诞。在节庆中,一般都有酒食宴乐助兴。明清时的北京,花农一般多住在右安门外南边草桥和丰台一带。据明人刘侗《帝京景略》载:“右安门外南十里桥,方十里,皆泉也……,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花为业。都人卖花担,每辰千百,散入都门、入春而梅、而山茶、而水仙、而探春。中春而桃李、而海棠。春老而牡丹、而芍药、而孪枝……”清初冯勋《六街花市》也说“丰台种花人,都中目为花儿匠。

3、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日,以车载杂花,至槐树斜街市之。”这些描述记载了旧时北京地区种花业及花卉商业的一些情况。在花朝节这天,北京的“幽人雅士,赋诗唱和,并出郊外各名园赏花。”据说,当年清宫的“花朝宴”最为讲究,太监们在颐和园中用红、黄绸条装扮牡丹花丛,以使满园春色,霞光飞扬,慈禧太后一边品尝着花卉做的点心,一边观看《花神庆寿》的喜剧。在北京丰台区还有一座花神庙,此庙坐落在丰台镇东纪家庙村北,是春天祭祀花神的场所,同时也是丰台地区各花行会的会址。据说,这座花神庙始建于明朝,庙门上方曾悬有“古迹花神庙”的牌匾,庙内前殿有花王及诸路花神的牌位。传说洛阳牡丹等十二位花神因得罪了玉皇大帝,被打入凡间,花神们便来到京城南郊大地使得,丰台一带开满各种鲜花。人们为感谢花神对人间的恩赐,于是京都各花行集资建造了这座花神庙。在花卉中,牡丹、芍药素有花王之称。在历史上,北京的牡丹也是很有名的,而北京的牡丹又以丰台花乡的为最佳。优良名品有“官锦红”、“梨花雪”、“白玉带”等不下数十种。

4、花朝节至迟在唐代即已形成,因为在唐代的诗文及史籍中,关于花朝的记载已很是常见,如司空图的“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早春》)、卢纶的“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题念济寺晕上人院》)。而在成书于后晋出帝开运二年(公元945年)的《旧唐书》的《罗威传》中亦有“威每到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这样的文字记载。民间传说,唐太宗在花朝节这天曾亲自于御花园中主持过“挑菜御宴”。而嗜花成癖的武则天在自己执政期间(公元690-705年),每到花朝节这一天,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花糕赏赐给群臣。在那时,人们把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岁时节日。“花朝节”的节期因时代、地域的不同而有二月十五日、十二日、二日的不同,如《提要录》一书说:“唐以二月十五为花朝。”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二月望》中亦言:“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而清人汪灏在《广群芳谱·天时谱二》中引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诚斋诗话》云:“东京(今河南开封)二月十二日花朝,为扑蝶会。”至于以二月初二为花朝节的记载亦见于《广群芳谱》一书,该书《天时谱二》篇引《翰墨记》云:“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此外,旧时浙江绍兴、河南光山还有以二月二为小花朝节、二月十五为大花朝节的民间习俗,如清光绪《光山县志》云:“二月二日,俗云‘小花朝’,十五日云‘大花朝’。”

E. 花朝节是哪一天

花朝节农历几月,花朝节是什么时候 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举行。

花朝节是哪一天? 农历二月十五,花朝节。
花朝的节物风俗
1 祝神庙会
传说花神专管植物的春长夏养,所以,祀奉她的就不仅仅限于花农了,还包括耕种庄稼果蔬的农人。长江三角洲一带多有花神庙,旧时吴越花农家还常供奉着花神的塑像。二月初二花神生辰,许多地方,不少农人都要聚集于花神庙内设供,以祝神禧,东北一带还讲究用素馔来供奉。有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通常是由十二伶优分扮每年十二越的各月花神故事。由朱熹的诗,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花神的感情。人们纷至沓来,就此形成庙会。这天夜里,要提举各种形状的“花神灯”,在花神庙附近巡游,以延伸娱神活动。
2 游春扑蝶
古时,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赏花之余,饮酒作乐,互相唱和,高吟竟日。纵观二三月间的传统佳节会发现,这一时期会有一系列游春的节日――春节拉开了迎春的序幕,花朝节前后构成游春的 *** 。撰有名剧《桃花扇》的孔尚任,也曾写有竹枝词形容花朝踏青归来的盛况:“千里仙乡变醉乡,参差城穗雀亏阙掩斜阳。雕鞍绣辔争门入,带得红尘扑鼻香。”
宋时开封一带的花朝曾流行“扑蝶会”,是当时民间颇有趣味的游艺活动。
3 种花挑菜
这一天,各地还有栽花种树的习俗,有点今天植树节的味道了;挑菜,就是挖野菜――白蒿、荠菜正是鲜嫩的时候。“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4 晒种祈丰
花朝吉日,正值芳菲酝酿之际,家家摊晒各类种子,据说要凑其“百样种子”,以祈丰收。预卜的方法很简单:是日忌雨,晴则带来百物丰熟的吉兆。
5 制作花糕
唐代的节日文化与饮食文化都十分发达。据传武则天嗜花,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这种糕有着花猜神瓣的馥郁和谷物的芬芳,很快就上行下效,宫廷坊上一时分外流行。

花朝节是哪一天 花朝节又称“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十月十二、十月十五元宵节的。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补充回答: 花朝节,简称花朝,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等。节期因地而异,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据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称花朝对月夕。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
二月岁哗仲春,正值芳菲盛开、绿枝红葩的时节,为花朝节的活动提供了繁丽丰硕的天然背景。这一天花贩在出售莳花时,照例用红布条或红纸束缚花枝,许多养花人家亦将彩帛红纸等悬挂在花枝上,谓之赏红或护花。诗云:春到花朝碧染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正是此俗的写实。众多的花农花贩及从事其他种植业的农民,率于此日会集花神庙前,杀牲供果以祝神诞,或演戏文娱神,引得成群结队的游客前来观看,形成热闹的庙会场景。好事者或择园亭胜地举办类似今日花展的斗花会、扑蝶会,或于夜晚聚众提灯 *** ,谓之花神灯。在广西龙州、宁明等地,尚有青年男女在花朝节这天聚集平坝对歌之俗,歌中必有歌颂百花仙子的内容,迄情深意浓处,则互抛绣球,流连忘返。
传统的花朝节如今已流变为更加绚丽夺目的时令性花市花展,群众性的赏花风潮往往经月不退,远远超过了古代的一日之期。但是,若追溯这一传统习俗的来历,竟是掩映迷离,令人看不清楚。
据《广群芳谱》所引《翰墨记》、《秦中岁时记》,过花朝节的习俗在唐代已经流行于长安、洛阳等地。《博异记》、《镇洋县志》还为其起源提供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唐朝天宝年间,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远近闻名。某年二月之夜,一群百花之精幻变的艳丽女子入其花园,对他说本欲迎春怒放,可封姨(风神)出头阻挠,故请他帮忙解难。崔氏遵彼指教,置备彩帛,画日月星辰其上。二月二十一日(一说十二日)五更时分,他将彩帛悬于园中的花枝上。届时果然狂风大作,但枝上花卉有彩帛护持,一朵也没被吹落。喜爱花卉者争相仿效,因以成俗。由于悬彩护花的时间必须安排在五更,故称花朝。
按上述解说,花朝应属追述崔玄微悬彩护花的纪念性节日。但是在宋元以来的一些史地风俗记载中,花朝却是庆贺花神诞辰的祭祀性节日,就是说悬彩花枝的意义并非护花,而是祝诞。如《铸鼎余闻》卷四引《昆山新阳合志》云: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花神生日,各花卉俱赏红。《清嘉录》云: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虎丘花神庙击牲献乐以祝仙诞,谓之'花朝'。蔡云《吴Q》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期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清稗类钞・时令类》中也载有慈禧太后于花朝节到颐和园剪彩系花,观看演花神庆寿事的记述。至于花神是谁,说法不一。《花木录》称魏夫人弟子善种花,号花姑。《月令广义・岁令一》谓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即花神也。《夷坚支志》丁卷一○中也有花神的描述,是三位红裳艳丽的女子。大约花神为女性形象是约定俗成的。
此外,还有人认为花朝节的由来与发展同佛教有密切关系。明田汝成《熙朝乐......>>

2015年花朝节是什么时候 花朝节的由来和习俗 花朝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又称花神节,或称作“百花生日”,其时间在各朝代地区不同,中国早期有以农历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为花朝节而种。清代以后则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与南北气候不同有关。西南少数民族则以二月初二为花朝节。花朝节的风俗各地也有所不同,有种花、赏花等等。
明代,马中锡《宣府志》载:“花朝节,城中妇女剪彩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节日期间,人们结伴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或护花。

花朝节是什么 农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这是纪念百花的生日,因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又是生殖崇拜的节日。中国古代的农耕、鱼猎全靠人力完成,人数越多,才越能显出生产力的强盛,所以在古代,人们是希望子孙繁衍,人口众多的。关于花朝节的记载,南宋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谓“东京二月十二日为花朝”。

今年的“花朝节”是几月几日? 50分 3月10号,如果你们是2月初二花朝节的话

梁祝花朝节什么时候开始 花朝节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是汉民族传统节日。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旧时江南一带以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这一天,家家祭花神,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

花朝节是什么时候?具体习俗有哪些? 花朝节又称“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十月十二、十月十五元宵节的。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补充回答: 花朝节,简称花朝,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等。节期因地而异,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据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称花朝对月夕。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
二月仲春,正值芳菲盛开、绿枝红葩的时节,为花朝节的活动提供了繁丽丰硕的天然背景。这一天花贩在出售莳花时,照例用红布条或红纸束缚花枝,许多养花人家亦将彩帛红纸等悬挂在花枝上,谓之赏红或护花。诗云:春到花朝碧染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正是此俗的写实。众多的花农花贩及从事其他种植业的农民,率于此日会集花神庙前,杀牲供果以祝神诞,或演戏文娱神,引得成群结队的游客前来观看,形成热闹的庙会场景。好事者或择园亭胜地举办类似今日花展的斗花会、扑蝶会,或于夜晚聚众提灯 *** ,谓之花神灯。在广西龙州、宁明等地,尚有青年男女在花朝节这天聚集平坝对歌之俗,歌中必有歌颂百花仙子的内容,迄情深意浓处,则互抛绣球,流连忘返。
传统的花朝节如今已流变为更加绚丽夺目的时令性花市花展,群众性的赏花风潮往往经月不退,远远超过了古代的一日之期。但是,若追溯这一传统习俗的来历,竟是掩映迷离,令人看不清楚。
据《广群芳谱》所引《翰墨记》、《秦中岁时记》,过花朝节的习俗在唐代已经流行于长安、洛阳等地。《博异记》、《镇洋县志》还为其起源提供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唐朝天宝年间,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远近闻名。某年二月之夜,一群百花之精幻变的艳丽女子入其花园,对他说本欲迎春怒放,可封姨(风神)出头阻挠,故请他帮忙解难。崔氏遵彼指教,置备彩帛,画日月星辰其上。二月二十一日(一说十二日)五更时分,他将彩帛悬于园中的花枝上。届时果然狂风大作,但枝上花卉有彩帛护持,一朵也没被吹落。喜爱花卉者争相仿效,因以成俗。由于悬彩护花的时间必须安排在五更,故称&qu哗t;花朝。
按上述解说,花朝应属追述崔玄微悬彩护花的纪念性节日。但是在宋元以来的一些史地风俗记载中,花朝却是庆贺花神诞辰的祭祀性节日,就是说悬彩花枝的意义并非护花,而是祝诞。如《铸鼎余闻》卷四引《昆山新阳合志》云: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花神生日,各花卉俱赏红。《清嘉录》云: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虎丘花神庙击牲献乐以祝仙诞,谓之'花朝'。蔡云《吴Q》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期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清稗类钞・时令类》中也载有慈禧太后于花朝节到颐和园剪彩系花,观看演花神庆寿事的记述。至于花神是谁,说法不一。《花木录》称魏夫人弟子善种花,号花姑。《月令广义・岁令一》谓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即花神也。《夷坚支志》丁卷一○中也有花神的描述,是三位红裳艳丽的女子。大约花神为女性形象是约定俗成的。
此外,还有人认为花朝节的由来与发展同佛教有密切关......>>

请问二月花朝是哪一天 ?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节期因地而异,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梗八为花朝节。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

热点内容
种兰花的土能种康乃馨吗 发布:2025-02-13 21:05:43 浏览:275
大栀子花一年开几次花 发布:2025-02-13 20:53:15 浏览:747
梅花台戏曲 发布:2025-02-13 20:52:34 浏览:820
普通茉莉花跟宝珠茉莉花谁香 发布:2025-02-13 20:46:54 浏览:230
茉莉花的作文结尾 发布:2025-02-13 20:45:49 浏览:540
紫罗兰的新浪博客 发布:2025-02-13 20:25:33 浏览:212
平武野生兰花 发布:2025-02-13 20:17:39 浏览:454
梅花的组成 发布:2025-02-13 20:11:06 浏览:378
茶花枕头 发布:2025-02-13 20:09:56 浏览:594
七夕遇冰炮 发布:2025-02-13 19:55:28 浏览: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