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之插花的艺术
⑴ 插花艺术的特点有哪些
现代插花艺术特点
一、主题内容的广泛性
在传统插花中,人们往往认为插花这种艺术形式是为了在室内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而出现的,故插花作品意在表现自然植物景观,其他方面涉及较少。而现代自由式插花仅把植物材料作为艺术创作的元素,表现内容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可以作为插花的创作主题,如生命情感、空间展现、宇宙万物等等。这类作品因内涵深刻、新颖倍受人们青睐。
二、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使得各种文化相互渗透、融合。传统的讲究意境美的东方插花艺术和崇尚理性、装饰美的西方插花艺术相互取长补短,在保留各自优点的基础上,出现了各个花型的现代应用型,使得传统花型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造型的多样性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插花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追求自由、抽象的艺术风格,古典插花所认为的不能更改的“花型”被一些前卫插花人士所突破,出现了外型自由的抽象插花,造型种类丰富。
四、形式和手法的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各个时期因文化及其它艺术的影响,插花艺术涌现出不同风格的作品,发展到现在,有圆形风格、花园风格、线条风格、欧式风格、日式风格、实验派风格等等形式。设计的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如铺陈、构架、捆绑、组群、编织等等。
⑵ 插花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其他分类
插花艺术,即指把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插花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其他分类,希望能帮到你。
(一)插花艺术的表现手法
1、造型谐音式插花
以作品的装饰性为目的,追求花材造型装饰效果的一种插花表现手法。表现形式以花材为素材,纯作艺术装饰美的造型,只注重花材形、色的组合与运用,起源唐、宋,盛行于清。如“前程万里”、“百年好合”、“万事如意”等作品选用具有特别象征意义的植物和非植物性材料进行造型,表示祝福、祝贺等某些有特殊意义的感情寄托。
2、写意式插花
注重神态的表现和作者情趣的抒发,表达作者的意境,采用借物寓意,寄情于花材的神采、风韵及象征意义来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侧重内涵表达,构思严谨,同时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感倾诉或冥想,选择花材比较自由,如两岸一家亲等。
3、写景式插花
借用花材,真实地表现大自然景观美的一种插花表现形式,即所谓写景式插花(如火把节),也叫盆景式插花,其萌芽于汉代,初现于唐代,盛行于清代。主要特点是以盘花式样,通过盆景手法
石、湖水以及原野的自然美景、层次,来展现自然界的万物景观。如荷塘情趣,着力表现花草树木、作物自然生长的姿态、神韵,讲求它们的形、色之美。
(二)插花艺术的分类
1、自由插花
按艺术手法不同可以采用礼仪插花的技巧和优点,不拘形式地进行插花。用写景式、盆景式、写意式、抽象式等装饰性强的插花手法均可。
2、艺术插花
艺术插花是用于美化环境,供艺术欣赏,活跃文化生活而采用的插花。这类插花的选材、构思、造型、布局等方面要有较高的创意,花材选用广泛,无论干花、鲜花都可以,但要强调各种花材的色调和姿态,要有神韵之美,主张以精取胜,主题突出,充满诗情画意,还要符合构图法则,造型可以不拘形式,自由活泼,多姿多态,并能充分表现作者的感情与意图,这是艺术插花的特点,也最能引起品赏者与创作者的思想共鸣,是一种最有魅力的插花。
3、礼仪插花
礼仪插花是用于各种庆典、会议、迎来送往、婚丧、嫁娶、探亲、访友等社交礼仪活动的插花。其目的是增进友谊,表达敬意,烘托气氛或增添喜气等。这类插花整齐、简洁,花色鲜艳、明快,花材较多,给人以热烈、轻松之感,一般采用鲜花作花材,花插得紧密,花朵不宜过小。
(三)插花艺术的风格
1、西方式插花(欧美)
西方式插花起源于古埃及,原是用自然的、简单的花束来均匀地插满容器成密集的大花束,初步形成了造型简单、规整,花朵匀称丰满,色彩艳丽,形态直立的西方大堆头式风格的插花。到18—19世纪,兴起花卉装饰作品,也具有体量大、容器大的特点,后也吸取了东方式的插花艺术手法,在插花时,不仅用材种类丰富,用量大,各种几何图形既匀称、丰满又对称,充分体现了形态美、色彩美和线条美(直立、斜出、下垂、弯曲的线条),且线条流畅、活泼、丰满的造型。花材主从分明,显得繁而不杂、多而不乱。
2、东方式插花
起源于中国,后传入日本。东方式插花有三大特点:①讲究排列及整体的协调;②追求多层次的美感;①注重插花作品的神韵及意境美。在各个朝代有其不同的审美情趣,隋唐时代讲究在容器下置一精美的几座,几座的作品后靠有名人字画,形成绘画、插花合为一体的风格,显得高雅、脱俗或富丽华贵。古人欣赏时,边饮美酒,边听音乐,即兴赋诗、作对,融插花艺术、生活与娱乐为一体,达到多层次、多趣味的美的享受。到五代时,则由酒赏发展成香赏,把插花作品欣赏与焚香结合在一起。明代时是把插花与品茗结合,高雅独特。
东方式插花用花不多,但注重个性的充分发挥和“空白”的想象效应,同时对花材的大小、开度、花姿处理得当,能使作品活泼有致,别有风韵。
(四)插花艺术的造型形式
1、对称式
要求花多,形状整齐,结构紧凑,丰满。可插成各种几何图形,如球状、椭圆形、倒T形、塔形、三角形。插这种类型的花,要求大小适中,花形整齐,结构紧凑,造型丰满,表现雍容华贵、端庄典雅风格,具有热烈奔放和喜悦、欢庆的气氛。
2、水平式
主要花枝在容器中,向两侧横向平伸或横向微倾插入,两侧花枝可等长对称,也可不等长对称。
3、下垂式
主要花枝向下悬垂插入容器中,犹如悬崖、峭壁或瀑布一泻千里之势,更具生命和动态之美,也似轻纱飘柔、柳丝摇曳,具有柔美、优雅之态,许多具有细柔枝条及蔓生、半蔓生植物都宜用这种形式,如柳条、连翘、迎春、绣线菊、长春藤等。
4、倾斜式
主要将花枝向外倾斜插入容器中,表现一种动态美感,比较活泼生动,宜多选用线状花材并具自然弯曲或倾斜生长的枝条,如杜鹃、山茶、梅花等许多木本花枝都适合插成此类型。
5、不对称式
该组合图形(如L形等),用花相对少些,选用花材面广,疏密有致,以表现植物自然生长的线条美、姿态美、颜色美,搭配艳丽、别致、生动、活泼。
⑶ 关于插花艺术
插花艺术起源于中国,插花艺术是劳动人民长期与自然亲近所形成的。人们先出于爱美,折取野花装点鬓发,装饰居穴,所谓“菊花须插满头归”,“插了梅花便过年”,便是这一情景的写照。这是插花艺术的雏形。后来才渐渐发展到以鲜花和果品供神。以下是详细资料及其他补充:插花(flower arrangement)chā huā起源于佛教中的供花。
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所以,插花是一门艺术,同雕塑、盆景、造园、建筑等一样,均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简言之,插花即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故称其为插花艺术。插花看似简单容易,然而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却并非易事。因为它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溶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国内外插花界的朋友们都认为,插花是用心来创作花型,用花型来表达心态的一门造型艺术。
在我国插花曲历史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已为人们曰常生活所不可缺少。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并不是一定要选用名贵的花材、高价的花器。一般看来并不起眼的绿叶,一个花蕾,甚至路边的野花野草常见的水果、蔬菜,都能插出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优秀作品来。使观赏者在心灵上产失共鸣的是创作者唯一的目的、如果不能产生共鸣那么这件作品也就失击了观赏价值。具体地说、即插花作品在视觉上首先要立即引起一种感观和情感上的自然反应,如果未能立刻产生反应,那么摆在眼前的这些花材将无法吸引观者的目光。在插花作品中引起观赏者情感产生反应的要素有三点:一是创意[或称立意)、指的是表达什么主题,应选什公花材;二是构思(或称构图),指的是这些花材怎样巧妙配置造型,在作品中充分展现出各自的美:三是插器,指的是与创意相配合的插花器皿。三者有机配合,作品便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要有一个与之相协调的环境,插花作品与环境的配合也十分重要。插花装饰需依环境及场合的性质而定,不同场合和对象要用不同的花材。如盛大集会商厦、酒楼开业,以及宴会厅等隆重场合的喜庆用花,花材色彩要鲜艳夺目,花形硕大,以展示热闹、有气派:反之,哀悼场面要用花宜淡雅、素净如白色、黄色花材,籍以寄托哀思。应用插花来烘托气氛、渲染环境,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
插花艺术对中国人而言,插花作品被视为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以「花」做为主要素材,在瓶、盘、碗、缸、筒、篮、盆等七大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妙的一种盆景类的花卉艺术,其表现方式颇为雅致,令人把玩,爱不释手。
插花,顾名思义,即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我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于插花欣赏的诗词很多。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清朝插花艺术在民间却得不到重视、发 展和普及。中国的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在民间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鲜花才逐步回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插花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溶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 现代艺术插花不过分要求花材的种类和数量的搭配,但十分强调每种花材的色调、姿态和神韵之美。用一种花材构图,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不同的构图以及与不同花材花器的组合,达到的效果则是完全不同的,这也就是艺术插花的表现力。
艺术插花最讲究的是作品的意境,而对花材和花器的选择几乎没有限制。插花构图注重立体感和空间感,要留空白,以给人想象的余地。艺术插花通过搭配组合,可以把非常不起眼的材料组织成具有高雅情趣的艺术品。这也是插花的魅力所在。
一件好的作品之所以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是由于作者能捕捉自然界最美的瞬间,进行艺术加工。既不是自然美的重复,也不是对他人作品的模仿,而是经过作者精心创作,具有独特个性和表现力的作品。艺术插花的作者,须善于观察自然,敏锐地捕捉自然界花卉植物最美瞬间,积累花卉的形象,注意熟悉花卉的丰富语汇,具备一定的美学理论基础知识,熟悉绘画音乐,这样才能不断地创作出真善美的作品。
中国式插花 我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 意念和雏形。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于插花 欣赏的诗词很多。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 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清朝插花艺术在民间却得不到重视、发 展和普及。中国的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在民间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鲜花才逐步回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日本式插花 西元六世纪时,日本天皇派特使(相当与今日的外交官)小野妹子到中国做文化交流亲善访问,他回日本时带了很多中国的字画、雕刻、文学、戏剧还有园艺及供佛的瓶花等。 小野妹子是一位出家人,住在京都六角堂小池塘旁的顶法寺,日本第一个插花作品即在此完成。从此日本有了插花学校的兴起。名称叫做[池坊]乃源于池旁之意。[池坊]是日本最古老原始的插花学校,现在的负责人是池坊第四十五代---池坊专永先生。
西洋式插花 西洋式插花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西方插花,早在公元前2000年时尼罗河文化时期。从古希腊直到罗马后期,经历了中世纪的文化停止时期,十四至十六世纪才奠定了现代西洋式插花的基础。 西洋插花与中国式和日式插花相比较强调实用和设计理念,一般较能融入生活之中,达到日常生活的装饰效果。
⑷ 什么是插花为什么称它是一种艺术
顾名思义,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巾。所插的花材,或杖、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种主题,传递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日,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所以,插花是门艺术,同雕塑、盆景、造园、建筑等样,均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
简言之,插花即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故称其为插花艺术。
插花看似简单容易,然而要真正插成件好的作品却并非易事。因为它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溶生活、知训、艺术为体的种艺术创作活动。国内外插花界的朋友们都认为,插花是用心来创作花型,用花型来表达心态的
⑸ 插花艺术基本技巧
插花艺术基本技巧
进行插花创作时,除了要巧于立意构思之外,还必须掌握把主题思想形象化的理论,对于插花艺术,你们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就来跟着我一起看看关于插花艺术基本技巧的知识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哦!
进行插花创作时,除了要巧于立意构思之外,还必须掌握把主题思想形象化的理论,也就是以“形、色”达“意”,以“形、色”传“神”的理论,即形式美的基本原理,通称构图原理或法则。它要求插花创作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多样与统一
这是插花构图最基本的原理。“多样”是指插花作品各个组成部分的多样变化,包括花材的种类、体量、姿态、色彩、质地、高矮、数量、寓意等;还包括容器、几架和配件的形制、色彩、大小、纹饰、质地等;还有陈设环境的性质、明暗、大小、色彩等。这些为插花创作提供了极其富于变化的客观条件。只有在以上各方面具有丰富多样的变化,才能使插花作品生动感人,富有活力。
构图中的“统一”,是指插花作品中那些极富变化的组成部分,经过选择、艺术加工、精心组合和插作,使之达到和谐统一,使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协调,相辅相成,互相辉映,组成有组织、有呼应、有韵律感的有机整体,形成优美的插花作品。初学插花的人,容易犯“贪多求全”的毛病,常将各色各类的花材,统统插在作品里,惟恐插得不够“全”、不够“多”。这样的作品,松散无序,五色杂陈,乱无章法,只求“多样”,不顾“统一”,因而它不能给人以美感。但是,如果相反,只注意“统一”,缺乏样变化,就会使作品呆板平淡,缺乏活力,索然无味。怎样使二者适度地结合起来,就是摆在插花作者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首先,要在多样中求统一,若作品中各个组成部分过分多样,就要采用减少造型变化,减少花材种类或色彩,运用组合、搭配、呼应、对比等方法,使之调和统一起来。其次,在统一中求多样,若作品各个组成部分缺少变化,就要采取加大造型变化,增加花材种类或色彩,运用组合、搭配、呼应、增强对比等方法,使其生动多样起来。
主要与次要
这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法则之一。插花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插花作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插花作品中又不是同等重要的,存在着主与从、重点和一般、核心和外围的差异。通常花材的构图中是最主要的;容器、几架和配件等起衬托作用;适宜的陈设环境,可以使插花作品的主题和意境得到更加完美的表现。下面以插花中最基本的三主枝构图为例对此加以说明。一般第一主枝体量最大,姿态最优美,色彩最鲜明,是构图的中心,最能体现作品的主题和意境,是作品造型的依据,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第二主枝和第三主枝的体量,顺次较第一主枝为小,辅助第一主枝形成为各种基本构图形式。以上三者是插花作品的主体。为使构图更加丰满和完善,常添加部分花枝和衬叶(统称从枝)。在进行插花构图时,要做到主体突出,主从分明,即应以第一主枝为中心,其他主枝和从枝的高低、左右、前后位置,姿态和疏密程度,要巧妙安排,像众星捧月一样,才能产生主次分明、变化丰富的优秀作品。如插花作品“壮志凌云”,以一枝鹤望兰垂直挺立为第一主枝,后侧衬以散尾葵叶,为打破花材直立的线条和水盘水平线条相交的僵硬感,并起一定的遮掩作用,前面基部配以略呈拱曲的金心吊兰叶,使主体更加挺拔潇洒,造型越发丰满活泼。容器是黑色的大水盘,背景为红色。这样,作品就像一只彩色的仙鹤,在满天红霞中迎风翱翔,直上云霄,其主题得以完满的表现,俨若志士暮年,犹拼搏不止,确是“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容器、几架和配件等,主要起衬托主体的作用,但是,在插花中绝不是无足轻重的,有时甚至起画龙点睛的突出作用。例如插花作品“古韵”,三枝虬曲有致的松枝,构成俯仰错落、动势呼应、力度强劲的造型,衬以几朵大小姿态各异、疏落有序的粉红色菊花,形成极具动感的构图;在瓶口附近,添加几枝山茶,其墨绿色光亮的叶片,把处于视觉中心部位的菊花,点染得越发娇艳,充满青春勃发的朝气;容器选用蓝色金边的景泰蓝大花瓶,放在矮几上,旁加古琴的造型;作品背后挂有 “古琴落俗韵,久园有好音”的字幅,点明主题。这就使整个作品富于韵律感,雄浑古雅,至尊至荣,又透出一派昂扬向上的青春朝气,使人联想到中华古老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同时古树绽春蕾,象征中华古老文明正涌起新潮,汹涌澎湃,奔腾向前。在这件作品里,容器、几架和配件(古琴造型和字幅),各起着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蓝色金边的景泰蓝大花瓶,富丽堂皇,庄重有力,使作品充满尊荣华美的气势;字幅点明了主题,又成为作品的良好衬景,形成古朴典雅的艺术氛围;古琴造型,也是表现主题不可缺少的部分,与字幅互为因果,相互联系;矮几将大花瓶垫起,使整个作品益显其气势宏大,形古而意新;同时,放置的古琴,好像正奏出一阵阵激越悠长的乐音,向人们诉说中华古老文化辉煌灿烂的篇章。这里以花材构图为中心,容器、几架、配件,融为一体,都为表现主题、深化主题作出了贡献,使主题和意境得到淋漓尽致的刻画和发挥。
在礼仪插花中,也要主次分明,花材造型在作品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其他如容器、装饰物、配件等则处于从属地位。作品的造型最能表现主题,是为应用的需要服务的。在花材造型中,视觉中心是重点装饰的部位。从色彩构图上讲,视觉中心是主色的位置,常是大片深色中的浅色;或大片浅色中的深色;或大片调和色中的对比色。宾色要辅助主色,不可喧宾夺主。动势与均衡
动势与均衡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中国插花艺术的基本构图形式是不对称式构图,其形态特点是花材在容器中前后、左右、上下的数量、形态、种类和色彩常是不完全相同的,构图的感觉重心是偏向一边的。由于花材的俯仰、顾盼、高低、曲直、疏密、大小、深浅、斜垂、张弛等变化,从而产生一定的动势。即所谓“因情立体,即体成势”,“形生势成”。就是说根据立意构思,确定造型,有造型就有一定的动势,有动势,作品才有勃勃生机,动势是作品生动感人的源泉之一。如前述作品“古韵”,三枝主枝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动势呼应,极见功力。取势要大胆,敢于突破均衡,敢于另辟蹊径,寻求新的平衡。否则缩手缩脚,亦步亦趋,只能产生平庸的作品。当然,不是说动势越大越好,动势一定要在能够取得均衡的范围之内。影响动势与均衡,影响作品稳定感的主要因素是重量感,作品各个组成部分的重量感是通过它们的色彩、体量、形态、质地等表现出来的。人们感觉色彩浓艳或灰暗、形态粗壮、体量大等重量感就大;数量少、质地光滑、薄软等重量感就小。在插花创作时,为保持作品的稳定感和均衡感,要将感觉重心放在作品的下部,做到“上轻下重”、“上散下聚”、“上不下大”。所谓“上轻下重”,就是把重量感小的花材放在作品的外围;把重量感大的花材放于作品基部。“上散下聚”,即作品外围的花材分布较疏散;作品中间和基部的花材较密集。“上小下大”,即把较小、较细碎、色彩较浅的花材放于作品周边;把体量较大、色彩浓艳的花材放于作品基部等。
在礼仪插花中,构图多为规则对称的几何形状,好像不存在动势与均衡的问题了。实则不然。首先,在造型中花材的插置也是遵循上轻下重、上散下聚、上小下大的原则,以保持作品的稳定感,其感觉重心也是放在作品的下部。实际上感觉重心在作品下部,其动势是向下的,也是一种动势,不过是最具稳定感的动势。其次,色彩构图、浓淡分布不均,也会有重量感的偏移,产生一定的动势。尤其色彩构图若采用不同色彩斑状混交的方式(即在作品中用几种色彩构图)时,不同色彩、不同深浅色块的组合,就会形成重量感的偏重偏轻,产生大小不同的动势。其三,礼仪插花也有不对称式的构图形式,如新月形、L形、对角线形、S形等,自然有明显的动势均衡问题存在。
变化与韵律插花作品中各组成部分各有丰富多样的变化,这在“多样与统一”一节中已有介绍。丰富的变化是作品生动感人的源泉之一,所以人们在插花创作中,力求使作品各组成部分有多样的变化。但是应当看到只是变化丰富,不见得作品就生动感人,处理不好,还容易导致画面割裂、纷杂无序等精心搭配、组织与艺术处理,使高低、动静、疏密、虚实、明暗、深浅、大小等诸多变化因素,形成有组织、有秩序、有韵律、有节奏感的优美构图,才能激起人们的'共鸣,使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可见韵律是一种有规律的变化,如同四季交替,昼夜往复,又像植物从发芽、生长、开花、结实到死亡过程的循环,也同人的心脏跳动一样,韵律感给人一种和谐自然的美感。但是,缺乏变化的韵律,像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样,只是等时间、等强度地一味跳下去,会使人感到单调乏味。因此,只有富于变化的韵律,才是引人入胜、生动感人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插花创作中,对插花的各个组成部分,运用连续变化、间隔变化、交替变化、逐渐变化等变化形式,进行精心布局,使作品的构图起伏俯仰得体,参差错落有致,疏密聚散适宜,虚实明暗相济。正像作曲家创作乐曲一样,插花作品的诸多变化因素,如同高低长短不同的音符,经过作曲家潜心创作,注入作曲家浓烈的情感,才能谱成优美动听的乐曲,时而雄浑澎湃,时而轻柔委婉,时而开阔豪迈,时而幽喑断续,以多变的迷人旋律,拨动欣赏者的心弦,犹如插上遐想的翅膀,在意境美的广阔天地里翱翔。
将构图法则运用于插花创作实践中,关键是要调整好多样与统一、主要与次要、动势与均衡、对比与调和、变化与韵律等一对对矛盾。其中,多样、主体、动势、对比与变化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插花作品生动感人的源泉。但是,不可过分,一旦超出适宜的范围,就会破坏了统一、均衡、调和与韵律等有秩序的美感,导致作品的失败。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必然是构图原理中,两组对立统一方面和谐一致的产物。因此,在进行插花构图时,当多样、主体、动势、对比和变化等方面过强时,就要运用呼应、衬托、联络、藏露、剪裁、增删等艺术手法,强调其统一、辅体、均衡、调和和韵律等方面;反之,就要加强多样、主体、动势、对比和变化等方面,以形成既形象鲜明又协调统一的优美构图。可见熟练掌握构图原理,是学习插花必须具有的基本功,要长期深入地琢磨,反复在实践中应用,逐渐掌握其精髓,插花水平必有明显长进。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会灵活运用,做到“知法又不为法所拘”,达到“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境地。这里所说的法,就是构图原理。熟练、灵活运用构图原理,表面上看似乎无“法”,其实处处符合法的规范,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程度,这样才能挥洒自如地创作出上乘作品,登上形式美的最高殿堂。
在插花艺术构图中,还需要特别注意,造型必须顺乎植物自然生长的习性和姿态。如鸢尾的亭亭玉立,梅花的横斜疏影,垂柳的摇曳下垂等,这是它们的自然风姿。反之,若在构图中强使梅花摇曳下垂,垂柳挺拔直立,鸢尾疏影横斜,就会给人矫揉造作、人工斧凿的感受,失去自然美感,造成作品的失败。
扩展:
日式插花技巧
日常的生活插花,主要着重于点缀室内,烘托气氛,注重形式美的装饰,不必拘泥于一定要插出含有思想深度和无限意境的高标准的艺术插花。一般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 位置得当应尽量利用室内的无效空间。如死角、周边以及平时闲置的器物表面如电冰箱等摆设插花。一般来说,摆设不宜放在居室中间,以免限制室内的活动范围和遮挡视线。由于插花已切离植株,易凋萎,故最好放置在阴凉,但又不影响观瞻处。还应避免置于阳光直射的地方,和散发热量的家电附近,以及一切热源处。
2. 大小相宜插花的大小要与放置的环境尺度相称。小房间不宜放置大型的插花。花材的大小粗细与放置的环境也应相称。卧室不宜用大型枝叶插制的作品。因叶型巨大,而显得生硬、单调。应用小叶、柔软、淡色的花材以求轻松、舒适,以利消除紧张和疲劳。
3. 简洁协调一般家庭的每个房间,以点缀一、二件插花作品为宜。作品的外形宜简洁统一,切忌繁复。最为重要的是,插花作品的总体色调,必须与墙面、地面、家具等周围的环境因素相协调。
日式插花以花材用量少,选材简洁为主流,它或以花的盛开、含苞、待放代表事物过去、现在、将来。日本人强调花与枝叶的自然循环生态美姿是宇宙永恒的缩影。若常以宽宏意境和深邃内涵从事插花艺术的表达,大家会自然直接体会到园艺家对植物本性认识以至尊重的境界。
中国文人插花对日本插花影响很大。特别是在明朝的《瓶史》一书传到日本之后。许多人揣摩研究,形成和发展了许多插花流派,小原流就是其个的一个。同时,日本插花对艺术的内在思想采用中国儒家思想。例如,把三个主体花枝看成是天、地、人之宇宙。又如,创办于明治时代的未生流.崇尚自然,富于写实手法.其中包含了中国的阴阳五行思想。
日式插花教程:花材的选择及加工处理。可选用的花材非常广泛,凡花、叶、茎、果等的色彩和姿态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均可切取作插花素材。花枝时以选花朵只有七八成绽开,上面还有着含苞待放花蕾的最为理想。先将入选花枝上的残叶、小枝、刺等剪去,修剪时应注意“顺应自然”的原则,尽是保留素材本身的优美天然姿态,切忌修剪过多。然后再根据构图要求,将花枝剪成长短、粗细、曲度等不同的素材,并将花枝基部切成斜口。
日式插花教程:花材的定植。将加工好的花材插在花瓶或其他容器中。花瓶等容器的高度要与花枝高度相协调。一般花枝高度是花瓶的1.5-2倍。花枝太长则重心不稳,使人有头重脚轻之感;花枝矮小,配以高大花瓶,显得很不雅观。插花时一般选花大色艳的花卉作主枝,将其先插进容器内作为骨架,然后再将花朵较小的花材及观叶植物作为辅助材料和配叶插入瓶内。
日式插花教程:高低错落,即花枝的位置要高低、前后错开,不要插在同一水平线上,也不要使花枝按等角形排列,否则就会显得呆板,缺乏艺术性。
日式插花教程:仰俯呼应,即上下左右的花枝都要围绕主枝相互呼应,使花枝之间保持整体性及均衡性。
日式插花教程:疏密有致,即花和叶不要等距离排列,而要有疏有密。
日式插花教程:虚实结合,即花为实,叶为虚,插花作品要有花有叶。
日式插花教程:上国统区下重,即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浅色在上,深色在下。
日式插花教程:上散下聚,即基部花枝聚集,上部疏散。
韩式插花技巧
需要的材料:
花材、花器、花泥、剑山、利刀、剪刀、金属丝、喷雾器。
具体的操作步骤教程:
1、花器中放好花泥,并在适当位置插好主枝,主枝高度应在瓶高的1.5倍。
2、据造型插主枝花,定出整个插花的最高点,也就是视觉焦点。
3、配置小花,用来补色。
4、用叶子勾勒出线条。
5、如果花器清秀,插花不宜太过臃肿。
6、餐桌用花,花器不应太高,花体四周要均匀。从任何一个角度看,插花造型都相同,使每一位客人都感到自己处于主宾的位置上。花的选择以香味淡雅为佳,如百合、石竹、孔雀草、葚蕨等。
7、书房用花不宜选用花朵过大的花,可选用南天竹、常春藤、绿箩等观叶植物,给人清新悦目、轻松愉悦之感。
8、客厅是家人团聚和接待亲朋好友的地方,因此选用圆肚形花瓶,给人沉稳大方之感。以鹤望兰、百合为主花,表达了主人的热情与好客。拂郎使整体造型更加舒展,点缀其间的蛇根菊、洋兰增添了欢快、美好的气氛。
注意事项:
1、采花时间:以晨露未干,太阳刚出来为最好,傍晚亦佳。此时空气湿度大,易蒸发。白天采花则要将花枝立即插入水中,如果路程远,还要先将花枝放在阴冷处,等冷却后方可携带。
2、剪切方法:应将花茎浸在水中,将原切口之上3厘米左右剪掉,利用新的切口充分吸收水分。在水中剪切是为了防止花枝导管被空气柱阻止而吸不上水。剪切时枝茎倾斜面积更大些,这样花朵能吸收更多水分。含水多少是决定切花寿命的关键。木质枝茎如桃花、梅花、杜鹃等除斜切枝茎外,还要用破裂花的枝角,或在末端割去7—10寸的表皮,使它增加吸水面积。
3、整理方法:将花枝浸入水中的叶片去掉。因为叶片浸在水中极易腐烂,从而加快有害微生物的繁衍,破坏水质。
4、水的选用:插花的水要选用温度较低的干净泉水或自来水,有条件的最好选用保鲜液。如果用自来水,则要将其存放1、2日,待其盐分沉淀后方可使用。蒸馏水是绝对不能用来插花的。
5、花器选择:花器品种繁多,容器中水的面积与空气接触的面
西式插花的技巧
1.团体捆扎法
有些野生草花,花色艳丽动人,但花却很小,一、二枝花卉体现不出美,好的效果往往要在集中起来才能显露。因此,在插花时可将花卉握成—团,用绳索或金属丝扎住,然后插入。
2.花插座连体法
花插座的大小是有限的,有时为了制作大型的插花,单靠一只花插座是不够的。为了多插花,可以用几只花插放在一起,并用几段小树枝横连钉牢。
3.花插倒扣法
在使用木本花卉插花时,难免会碰到花枝重,花插座轻,造成倒伏现象。此时,可以在花插座的一边再倒扣上一只花插座,以增加重力。4.金属丝环绕纠缠法:为了支撑某些花枝和克服花卉形态上的缺陷,可以对花卉进行罗旋状攀扎造型。用硬度足以使枝条弯曲成形的金属丝环绕纠缠枝上,按照自己的构思进行弯曲.但金属丝不能太粗,也不能影响插花的观赏效果。有必要时,可以在金属丝上包一层绿棉纸,或者涂上绿色油漆。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花枝的弯曲变化自如,为所欲为。此法合用于对柔软的花枝作处理。
5.金属丝穿心法
有些花的花柄中央是空的,如金盏菊、芹菜花和扶郎花等,可以选择粗细适中的金属丝,从切口处插-进去,也可以从花蕊的中央插入。这种方法不会影响花枝的外观,又能使花枝弯曲自如,但非中空的花枝,如香石竹、菊花等,不能采用此法。在金属丝穿心过程中,假如遇到花枝上部、近花朵的部门很难穿过期,应根据详细情况,或适可而止,不完全穿透花枝,或作部门穿心和部门环绕纠缠处理。
6.镶楔造型法
对于粗硬的木本花卉,为了达到天然弯曲的美感,又不露人工的痕迹,可用三角形楔木,镶进要造型的枝体切口内。楔木要求采用同种植物材料.粗细大小也要基本相同。这样制成的花校造型柔美,随合人意,一般很丢脸出马脚,而且还不会影响枝体吸收水分。
7.切口弯技法
木本花技所需弯曲角度不大.亦可用剪刀作斜向切割花茎,切口深度不宜超过花茎直径的2/3,然后用双手紧握切口两侧,慢慢弯曲枝条。假如枝条的韧性较强,可以在切口内镶入小木片。
8.卷叶法
有一些花卉如箬叶、书带草等,通过卷曲可以改变原形。方法是取一张叶片摊平,用一根细棍将叶片由叶尖处向叶梗卷去,抽出细棍,用于反复搓揉,直到放开手,叶片仍具有一定的卷曲为止。如果要表现螺旋状,可以将叶片斜向卷,定型后就呈螺旋状。
9.圈叶法
有叶柄和叶面柔软的叶子,如箬叶、姜花等叶,可以取一张叶片作弯曲,并在叶尖处扎一小孔,然后将叶柄穿入其间。圆圈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扩大或缩小。处理时需要防止叶片的撕裂。
;⑹ 插花艺术txt全集下载
插花艺术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封面:
插花是版用心来创作花型权,用花型来表达心态的一门造型艺术。
封底:
插花艺术不仅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而且大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情感生活,是情感交流的绿色使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几支花朵,一丛碧叶,插入器具之中,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一个竹篮,几束繁花,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顿生喜庆氛围;寥寥花枝,用彩带扎成一束,犹如一支迎宾曲。这无尽的美感,都来自一种清新、高雅、有生命力的插花艺术。
插花艺术作为一种装饰时尚,不仅能美化室内环境,还能使我们享受到盎然的自然美。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对艺术美的追求,插花已从艺术殿堂走进了寻常百姓之家,并逐步成为千家万户装点居室、美化家庭的一股新潮。
花的装饰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以植物之天韵,融雕塑之形和绘画之神,抒发人们的诗情画意。创作者借景抒情,化情入景;观赏者观赏入情,以达情景交融之意境。花的造型艺术是一种高雅的艺术,……
⑺ 论插花的艺术金银花讲的什么
金银花插花技术以及注意事项。《论插花磨游誉的艺术》主要记述了插花的技巧和磨雀方法论插花的艺瞎段术,插花的历史悠久,起源于古希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
⑻ 插花艺术知多少
插花艺术知多少
插花(floarr),亦可称为插花艺术(ikebana),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
1.插花艺术的定义
插花艺术是以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构思和剪裁整形与摆插来表现自然美与生活美的一门造型艺术。
2.插花艺术的范畴
狭义的范畴:仅指使用器皿插作切花花材的摆设花。
广义的范畴:凡利用鲜切花花材造型,具有装饰效果或欣赏性的作品,都可称为插花艺术。既包括使用器皿的摆设花,也包括不用器皿的摆设花,还包括花束等。
3.插花艺术的特点
(1)时间性强 由于花材不带根,吸收水分养分受到限制,水养时间短暂,少则1-2天,多则10天或半月,因此,插花作品供创作和欣赏的时间较短,要求创作者与欣赏者都要有时间观念,创作者要把花材开放的最佳状态展示给观众,而欣赏者应在展览的前三天前去参观欣赏。
(2)随意性强 插花作品在选用花材和容器方面非常随意和广泛,可随陈设场合及创作需要灵活选用;作品的构思、造型可简可繁,可任由作者发挥;作品的陈设及更换上也都较灵活随意。
(3)装饰性强 插花作品集众花之美而造型,随环境变化而陈设,艺术感染力强,在装饰上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4)充满生命活力 插花以鲜活的植物材料为素材,将大自然的美景和生活中的美,艺术地再现于人们面前,作品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是插花艺术的最大特征。尽管近代新潮插花允许使用一些非植物材料,但其只能作附属物。
插花艺术分类
(一)按艺术风格分
1.传统东方式插花
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以线条造型为主,注重自然典雅,构图活泼多变,讲究情趣和意境,重写意,用色淡雅,插花用材多以木本花材为主,不求量多色重,但求韵致与雅趣。
2.传统西方式插花
以美国、法国和荷兰等欧美国家为代表。其特点是色彩浓烈,以几何图形构图,讲究对称和平衡,注重整体的色块艺术效果,富于装饰性。用材多以草本花材为主,花朵丰腴,色彩鲜艳,用花较多。
3.现代式插花
揉和了东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既有优美的线条,也有明快艳丽的色彩和较为规则的图案。更渗入了现代人的意识,追求变异,不受拘束,自由发挥。追求造型美,既具装饰性,也有一些抽象的意念。
(二)按使用目的分
1.礼仪插花 用于各种庆典仪式、迎来送往、婚丧嫁娶、探亲访友等社交礼仪活动中的插花叫礼仪插花。
2.艺术插花 用于美化、装饰环境或陈设在各种展览会上供艺术欣赏的插花叫艺术插花。
(三)按艺术表现手法分
1.写实的手法
以现实具体的植物形态、自然景色、动物或其他物体的特征作原型进行艺术再现。用写实手法插花的形式有自然式、写景式和象形式三种。、
自然式:主要表现花材的自然形态,根据所用主要花材形态不同有分直立型、倾斜型和下垂型。
写景式:模仿自然景色,将自然景观浓缩于盆中的插花形式。
象形式:模仿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态而进行的插花创作。
2.写意的手法
是东方式插花所特有的手法。利用花材的谐音、品格或形态等各种属性,来表达某种意念、情趣或哲理,寓意于花。配以贴切的命名,使观赏者产生共鸣,随着作者进入一个特定的意境,继续寻思、品味。古代的理念花、格花、心象花及现代的命题插花都属此类。
3.抽象的手法
不以具体的事物为依据,也不受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约束,只把花材作为造型要素中的点、线、面和色彩因素来进行造型。可分为理性抽象和感性抽象。
理性抽象:强调理性,不表达情感,纯装饰性插花。用抽象的数学和几何方法进行构图设计,以人工美取胜,具有一种对称、均衡的图案美,注重量感、质感和色彩。
感性抽象:不受任何约束,无固定形式,可任由作者灵感的发挥来创作,随意性强,变异性较大。
(四)按插花器皿分
1.瓶花:使用高身的花器,如陶瓷类花瓶、玻璃类花瓶等来进行创作的插花形式,日本也称为投入花。
2.盘花:使用浅身阔口的容器进行创作的插花形式。因象盛放着的花一般,故日本称之为盛花。
3.钵花:钵可以看作是介于瓶与盘之间的一类花器。使用钵为容器进行的插花即为钵花。
4.篮花:使用篮子为容器进行的插花为篮花获叫花篮。
5.壁挂式插花:把花吊于栋梁或挂于窗壁称为吊花或挂花。
6.敷花:不用器皿,直接把花敷放于桌面上称敷花。多用于宴会餐桌等的摆设。
(五)按装饰部位分
1.桌摆花:摆放于桌子、台面等部位的插花称为桌摆花或摆设花。又可分为厅堂花、书房花、佛前供花、茶几花等。
2.服饰花:用于装饰人体的插花称为服饰花。又有头花、胸花、肩花、手腕花、花环等类型。
(六)按花材性质分
1.鲜花插花
指利用鲜切花进行的插花。最具插花艺术的典型特点,既具有自然花材的形态之美,又充满了真实的生命活力,艺术感染力最强。适于多种场合,特别是盛大而隆重的场合或重要的庆典活动,必须用鲜花插花,以烘托气氛。其缺点是水养时间短,且暗光下效果不好,不宜使用。
2.干花插花
利用干花花材进行的插花。干花既不失植物自然形态之美,又可随意染色。插作后经久耐用,管理方便,且不受采光限制,暗光下也可用。一般多用于走廊、底楼、无采光大厅、灯光暗的餐厅以及楼梯平台角落,咖啡厅、酒吧间等光纤较暗处也常用其装饰。其缺点是怕潮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