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插花史
A. 西方插花与东方插花有什么不同
西方插花与东方插花的不同有:
1、用花量不同:东方式插花版用花少,注重自然典雅,西方权式插花用花量大,色彩丰富。
2、形态不同:东方式插花以线条造型为主,要求活泼多变,线条优美;西方式插花以几何图形构图,讲究对称和平衡。常见半球形、椭圆形、金字塔形和扇 面形等。
3、意境不同:东方式插花重写意,讲究情趣和意境;西方式插花注重整体色块艺术效果,富于装饰性。
4、表现表示不同:东方式插花像水墨画,西方式插花更像是油画。
5、风格不同:东方式插花以简洁清新为主,讲求浑然天成的视觉效果。西方式插花表现出热情奔放、雍容华贵、端庄大方的风格
B. 插花是怎么兴起的起源于何时何地
插花艺术起源于人类爱美的天性。旧石器时代的人们已学会用兽骨来装饰自身,人类进入农耕时代后,人们将好看的花朵折下来,插于发际或戴在身上,还将各种花朵的纹样绘制在陶器、织锦上,进而将花枝插入容器中,来美化环境,用花枝花环馈赠亲友或敬献神灵。这些原始的花卉应用形式伴随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插花艺术。
关于插花艺术起源地,目前一致公认的是东西方二元说,即东方插花源于印度或中国;西方插花源自古埃及。
据考古发现,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法老贝尼哈桑的墓壁上绘有睡莲瓶花的图案,以及公元前2400年至1800年间的五口插花容器。这些最早发现的人类插花作品与容器说明古埃及是西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关于东方插花艺术发源地,目前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起源于印度。众所周知,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佛前供花是佛教的主要供奉法式之一。
其二是起源于中国。据《诗经》、《楚辞》记载,在周初至春秋战国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折枝花(切花)已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礼宾或祭祀用的花束,装饰仪容佩戴的头花、襟花以及将花朵用于花屋、花船、花车、花旗等等。这些都出现在3000年前原始插花的记述中,远远早于东方各国,且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所以说中国是东方式插花艺术的起源国。
(2)西方插花史扩展阅读
插花的类型
1、根据用途大致可以分为礼仪插花和艺术插花。
礼仪插花是指用于社交礼仪,喜庆婚丧等场合具有特定用途的插花。它可以传达友情,亲情,爱情,可以表达欢迎,敬重,致庆,慰问,哀悼等,形势常常较为固定和简单。
艺术插花是指不特别的要求具备社交礼仪方面的使用功能,主要用来供艺术欣赏和美化装饰环境的一类插花。
2、根据艺术风格可分为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和现代自由式插花中国式插花。
(1)东方式插花有中国插花和日本插花之分,中国花艺从先秦、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代、清代式直至当代。特质:依花草树木之自然生态,掌握季节之变化。日本式插花要旨:奉献,有如大自然界将花和树最美的一面无私地献给人类。
(2)西洋式插花,形式插花有格有局,以花卉之排列和线条为原则,非形式插花即为(自由插花)崇尚自然,不讲形式,配合现代设计,强调色彩,传统式适合特殊社交场合,自由式适合于日常家居摆设。
3、根据所用花材的不同分为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和混合式插花。
(1)鲜花插花:全部或主要用鲜花进行插制。它的主要特点是最具自然花材之美,色彩绚丽、花香四溢,饱含真实的生命力,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应用范围广泛。其缺点是水养不持久,费用较高,不宜在暗光下摆放。
(2)干花插花:全部或主要用自然的干花或经过加工处理的干燥植物材料进行插制。它既不失原有植物的自然形态美,又可随意染色、组合,插制后可长久摆放,管理方便,不受采光的限制,尤其适合暗光摆放。在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十分盛行干花作品。其缺点是怕强光长时间暴晒,也不耐潮湿的环境。
(3)人造花插花:所用花材是人工仿制的各种植物材料,包括绢花、涤纶花等,有仿真性的,也有随意设计和着色的,种类繁多。人造花多色彩艳丽,变化丰富,易于造型,便于清洁,可较长时间摆放。其缺点是缺乏自然美,整体效果显得过于生硬。
C. 插花发展历史和风格的不同,插花造型大致上可以分为几类
插花发展历史和风格的不同,插花造型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西方式 东方式 自由式)。
一、用途
1.礼仪插花。 用于各昌凳种社交、礼仪活动,烘托和营造气氛,或热烈欢快,或庄严肃穆。常用形式很多,如各种花篮、花束、花钵、花环、花圈、捧花、胸花、餐桌花饰等等,可根据不同的场合和气氛选用。要注意的是不同节庆日的用花习俗和忌讳,不可选用带有异味、有毒性及污染环境的花材。
2.东方式插花。 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受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影响,东方式插花造型多变,不拘泥于形式;大都表现为自然式线条,多呈现不对称构图,配色清新淡雅,以幽雅见长;主题思想通过作品的内涵和意境来表现,插制方法以三大主枝为骨架的线条式插法。
3.自由式插花。 融会了东西方插花的特点。选材、构图、造型不拘一格,自由广泛,可以使用各种非植物的材料,如金属、羽毛、玻璃等等,色彩以自然色彩和人工合成色彩,更富表现力,既可以是单独的作品,也可以数个作品组合,插制方法糅合了东西方的插法,更富想象力和生命力。
D. 东西方插花艺术风格的不同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一、关于东西方插花艺术特点不同的形成原因详解如下:
综述:
由于地域、环境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插花从起源和发展的风格上可以分为两大流派,即东方式插花和西方式插花。
2、东方插花艺术形成原因和历史简介:
东方式插花以中国和日本插花为代表,西方式插花以传统的欧洲插花为代表。 东西方插花发展简介 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早在西汉时,已有把花枝均匀地插在盆中的简单的插花形式。到东汉末年,插花成为佛事活动的供养物之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插花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隋唐时,插花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出现了花文化,插花艺术日趋成熟,并于这个时期随着文化、宗教等的交流开始传入日本。 日本花道在中国的影响下得到发展,大约于500年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风格和花道精神:流派颇多,有以草月流、小原流、古流派为代表的大约有300多个流派。对东西方插花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起到巨大的作用。
3、西方插花艺术简介:
西方插花也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就有将植物材料用于装饰目的的做法。中世纪的宗教仪式中百合花为主要材料的插花成了宗教信仰的象征;文艺复兴后,插花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形风格,初步形成了西方大堆头式插花风格。 20世纪随着东西方插花艺术的交流,西方插花也吸收了东方插花的一些特点,开始注重用枝、叶表现线条美,构图上也开始追求下垂、弧形、不对称的倾斜等流畅线条,出现了大堆头-线条混合式构,更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西方艺术插花的风格。
二、补充解释东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1)、
东方插花特点
1、注重意境和内涵思想的表达,体现东方绘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构思特点,使得插花作品不仅仅具有装饰的效果,而且达到了"形神兼备"艺术境界。
2、以线条造型为主,追求线条美,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自然形态,因材取势,抒发情感,表达意境。
3、在构图上崇尚自然,采用不对称式构图法则,讲究画意,布局上要求主次分明,虚实相间,俯仰相应,顾盼相呼。
4、注重作品的人格化意义,赋予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涵,采用自然的花材表达作者的精神境界,所以非常注重花的文化因素。
5、色彩以清淡、素雅、单纯为主,提倡轻描淡写。也有重彩华丽的但主要用于宫廷插花。
6、手法上多以三个主枝为骨架,高低俯仰构成各种形式,如直立、倾斜、下垂等等。
2)、西方插花艺术特点:
1、插花作品讲究装饰效果以及插作过程的怡情悦性,不过分强调思想内涵。
2、讲究几何图案造型,追求群体的表现力,与西方建筑艺术有相识之处。
3、构图上多采用对称均衡的手法,表达稳定、规整,体现人为力量的美,使花材表现强烈的装饰效果。
4、追求丰富艳丽的色彩,着意渲染浓郁的气氛。
5、表现手法上注重花材与花器的协调,插花作品同环境场合的协调。常使用多种花材进行色块的组合。
E. 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插花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高雅的审美艺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东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插花艺术可谓是无边无际的,她给人以无限的魅力,人们在制作与欣赏的同时,也包含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为发掘和弘扬中国插花艺术,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奇葩重放光芒,也为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及加强园林、花卉等专业的学习,本文通过对插花艺术的历史、分类、制作、搭配、 护理 和鉴赏的介绍,使人们对插花艺术的综合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插花艺术 中国式插花 插花种类 插花制作 护理和鉴赏
插花是以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根、茎、叶、花、果作为素材,以一定的技法为基础,经过艺术构思和适当的整形修剪,按照艺术构图原则,并进行色彩搭配设计后,将其插在能盛水的容器或能保水的基质上,组成一件既具一定思想内涵,又能再现大自然美和人工美的花卉艺术品。插花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高雅的审美艺术,它与建筑、雕塑、盆景、及造园等艺术形式相似,是最优美的造型空间艺术之一,因此常称为插花艺术。
1.插花的溯源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中国的插花艺术,历史悠久。人们爱花,以插花自娱,继而用作佛教供花,后来才逐渐扩展到装饰领域,由此而发展成一门艺术。它与我国的哲学、文学、绘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1.1 中国插花艺术历史
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根据其发展历程的特点,大体可划分七个阶段。先秦(即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年),为插花的原始时期。汉魏南北朝(即公元前200年—公元580年),为插花的初级阶段。隋唐五代(即公元581—960年),为插花的兴盛时期。宋元(即公元960—1368年),为插花的精雅时期。明代(即公元1368—1644年),为插花的完善鼎盛时期。清代(即1644—1911年),为插花的兴盛至衰微变迁时期。改革开放至今的30年,为插花的复苏和繁荣时期。中国插花界盼望已久的第一届全国插花艺术展于1990年10月在上海举行,标志着我国插花又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这是我国插花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2 西方插花艺术历史
西方插花艺术起源于文明古国埃及。在古埃及出现插花艺术后,随着文化的交流、贸易的往来,插花艺术逐渐传入希腊、罗马、荷兰、比利时、丹麦、英国、法国等国家。文艺复兴后,插花艺术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瓶花、篮花、束花等多种形式,成为室内陈设和社交活动常用的装饰品和礼品。16至17世纪,西方插花形成了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式风格,而在欧洲流行。18至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强盛,西方插花艺术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局面。
总之,插花艺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在世界上形成了东方式和西方式两种不同的插花艺术。但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渗透,插花艺术的两种风格也在相互融汇和贯通。
2.插花的种类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插花风格,由于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历史,每每随地理环境、民俗风情、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众多的风格、类别和艺术流派,按五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主要有下列几种插花形式:
2.1 按用途分类
2.1.1 礼仪插花
主要指用于各种庆典仪式、迎来送往、婚丧嫁娶、探亲访友等社交礼仪活动的插花。也称为“实用插花”,比如篮花、捧花、瓶花、桌饰花、胸花等。
2.1.2 艺术插花
主要用于展览、学术交流。如各种插花展览和学术交流的插花,形式多样化、自由化。
2.1.3 生活插花
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或居家室内装饰的插花。一般比较简单,根据主人的喜好进行插作,除了装饰性,有时更注重生活的艺术性、生活情趣的表现。
2.2 按艺术风格分类
2.2.1 东方式传统插花
是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一种插花形式。由于受东方各国传统文化和习俗影响,它和东方园林一样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色彩朴素淡雅,意境含蓄深远,主题突出,耐人寻味;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不过分要求花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寡,以姿态神韵和天然雅趣取胜。因而东方式传统插花以形式美和意境美著称于世。
2.2.2 东方式现代插花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情趣的变化,东方式现代插花对花材、容器的选用更丰富,构图更自由多变,意境表现更时尚更多样化。
2.2.3 西方式传统插花
是以欧美各国为代表的一种插花形式。与东方式插花迥然不同。它受西方人崇尚自然、开敞外露、热情奔放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影响,擅长用花材的人工美来表现主题。其选材讲究繁盛,以表现植物的群体美取胜,造型注重规则,以对称的几何图形为主,形体大而端正,色彩鲜艳丰富,追求块面效果,表现出热情奔放、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风格。
2.2.4 西方式现代插花
适应于西方人现代的审美情趣、时尚追求及美化生活的需要,引入中国插花不对称式构图的形式,突破了规范几何图形构图的形式,极大地拓展了自由创作的空间,吸纳东方式插花线条造型的长处,作品显得更加活泼、流畅和优美。
2.2.5 现代自由式插花
是一种抽象、写意、非常个性化的插花形式。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插花交流也日趋增多,现代自由式插花是在东、西方插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兼容了东西方插花特点。在花器花材的选择、构思造型的确定、花叶色彩的处理等方面更趋自由、随意。常用非植物材料如金属、 玻 璃、塑料、棉织品等陪衬和点缀,表现的主题往往使人较难理解,作品完全溶入了个人的性格、爱好和气质,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2.3 按插花材料性质分类
按花材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包括绢花、涤纶花、塑料花等)和水晶花插花(水晶花材由高级树脂组成)。
2.4 按插花使用的容器分类
瓶花:是以高型的花瓶为容器创作的插花;筒花:是以高型的筒状容器创作的插花;盆花:是用浅身阔口的盆作为花器的插花;篮花:是用篮作为花器的插花;钵花:是用花钵、针盘作为花器的插花;缸花:用缸作为花器的插花;筒花:用筒作为花器的插花。另外还有异形容器作为花器的插花,如碗花、吊挂花、敷花。
2.5 按艺术表现手法分类
2.5.1 写实手法
崇尚自然,以现实具体的植物形态、自然景色特征进行艺术再现。写实手法插花的形式有3种:一是自然式,主要表现花材的自然形态,根据主花材的形态又分为直立型、倾斜型、下垂型等;二是写景式,又称盆景式插花,以自然景色浓缩于盆中,表现自然风景为主的写景插花;三是象形式,以动物或其他物体为特征进行创作的插花,如熊猫、孔雀、蝴蝶、塔、桥等。
2.5.2 写意手法
这是东方式插花或现代自由式插花的特点,利用花材的属性、谐音、品格或形态,表达作者的意念、情趣、寓意,并配以贴切的命名,耐人寻味,达到某种意境。
2.5.3 抽象手法
抽象手法可分为理性抽象和感性抽象两种。理性抽象插法:属装饰性插花,不注重表达情意,而强调理性;用几何方法进行构图设计,具有均衡、对称的图案美;注重质感、量感和色彩;花型主要有三角形、半球形、L形、新月形、S形。感性抽象插法:无一定形式,也不受任何约束,根据创作者的灵感任意发挥,随意性大,往往不易被人们理解而难以产生共鸣。
3.插花的制作
在制作插花前,要做好花材的选购、容器的准备等前期工作,同时还需了解和掌握造型的原则,花材的寓意、插花的步骤和技巧等,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开始制作插花。
3.1 选购花材
一要看花。含苞欲放为好,盛开者为次;色彩鲜艳为好,暗淡者为次。
二要看叶。新鲜、损伤小,精神饱满为好,变色、萎焉、掉叶为次。
三要看切口。新鲜、损伤小为好,干枯、损伤大为次。
四要看花梗。粗壮、新鲜为好,瘦弱、变色、腐烂、有异味为次。
3.2 构图的原则
中国插花崇尚自然,避免四平八稳,平淡无奇,力求稳中生奇,给人以自然稳定的感觉,同时又要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在插花构图中要掌握以下6项法则:
高低错落:指花枝的安排要有长有短,有前有后,有高有低,水平面和垂直面要相互错落,显得自然生动,这样作品才有活泼感。
疏密有致:指花材间的距离要有大有小,大则疏,小则密,切忌等距离插入,这样作品才有层次感。
虚实结合:指花和叶的结合,花为实,叶为虚,有花无叶欠陪衬,有叶无花缺实体。花叶相互融汇一体,这样作品才有自然感。
仰俯呼应:指上下左右的花朵或花枝的动势要集中,彼此相互关联,围绕中心顾盼呼应,这样作品才有动态感。
上轻下重:指在插花过程中,一般大花在下,小花在上;盛花在下,花蕾在上;浅色花在上,深色花在下;团状块花在下,穗状花在上。这样作品才有稳定均衡感。
上散下聚:指插花作品在花朵枝叶基部聚拢在一起,似同出一根,簇生在一起;上部自然舒展,多姿多态。
3.3 插花的步骤
3.3.1构思立意:即明确目的,确定主题。插花是为了节日喜庆用,还是装饰环境用;是送礼还是自用;是展览还是学术交流用。主题有多种多样,有轻松的,如亲情、友情、恋情、爱情;有严肃的,如战争、和平、环保等;也有中性的,如时令季节类,即春、夏、秋、冬;还有表现风光类和休闲类的主题等等。
3.3.2选择材料:包括选择花材和花器。花材选择一要突出“鲜”字,即要新鲜。二要根据用途。用途不同,花色也不同,如节日喜庆插花,花色要鲜艳浓烈,如会议插花、花色要素雅、清淡。花器选择一般选用无图案深色或浅色花器,轻松环境如娱乐场所等宜用异形花器,庄严的环境用端庄稳重的花器。
3.3.3掌握比例:在制作前,依据环境条件,决定插花作品的体量大小,插入花瓶内的花高度应是瓶高加瓶口直径之和的2倍左右,插入花盆的花高度应是花盆高度加花盆直径之和的1.5倍左右。作品的长、宽度以不超过瓶高度或盆直径的1倍为宜,总之要做到比例协调、和谐美观。
3.3.4构图造型:各式各样,千变万化,主要有七种。按整体外观分,有4种,即对称式、不对称式、盆景式、自由式;按主要花材在容器中的位置和姿态分,有3种,即直立式、悬崖式、倾斜式。
3.3.5色彩搭配:花材的色彩要符合主题表现,与环境色彩相协调。欢庆场合用艳丽的暖色;厅堂可用淡雅冷色;明亮的空间用色彩浓烈的花朵;阴暗转角处用淡亮的花朵。色彩可通过调和色和对比色来处理,以达到最佳的色彩搭配效果。
3.3.6作品命名:东方式插花和现代自由式插花都有命名,西方式插花则命名较少。命名有规定命题(依据规定的题名进行创作)和自由命题(依据自己的构思进行创作)两种,命名方法有以时令季节命名、以自然风光命名、以山水地域命名、以个人情感命名、以造型的形象命名、以艺术的象征意义命名、以诗句命名等七种。
4.插花的色彩配置
插花的色彩配置,既是对自然的写真,又是对自然的夸张,主色调的选择要适合使用环境。浓重温暖的色调(红,橙,黄)适用于喜庆集会、舞场餐厅、会场展厅;明快洁净的中性色调适用于书房、客厅和卧室;而冷色调(浅黄,绿,蓝,紫,白))常用于凭吊悼念场所。
就花材的种类而言,本木求其深重有力,草本求其鲜明可人。自然式花艺以丽不乱性,艳不 眩 目的色彩为主,纵使无花,亦可用苍松翠柏作主角。而图案式花艺则以色彩浓厚,火爆热烈,亦可将反差强烈的颜色集于同一作品之中。
就花材与容器的色彩配合来看,素色的细花瓶与淡雅的菊花有协调感;浓烈且具装饰形的大丽花,配釉色乌亮的粗陶罐,可展示其粗犷的风姿;浅蓝色水孟宜插以低矮密集粉红色的雏菊或小菊;晶莹透剔的 玻 璃细颈瓶宜插非洲菊加饰文主,并使其枝茎缠绕于瓶身。
就东西方花艺特点而言,西方的花艺,花枝数量多,色彩浓厚且对比强烈;而东方的花艺则花枝少,着重自然姿态美,多采用浅、淡色彩,以优雅见长。
5.插花的护理与鉴赏
5.1 插花的护理
插花的合理护理对延长花期有重要作用,而对鲜花的护理和对干花的护理又各有不同。
鲜花的护理:① 清洁水质,保持适当水位;② 保持适宜的空气湿度;③ 温度和光照的调控要适宜;④ 使用保鲜剂;⑤ 远离水果存放处。
干花的护理:① 保持环境干燥、通风;②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除尘;③ 一定时期,干花作品的色彩要还原;④ 一定时期,干花作品要整形复原。
5.2 插花的鉴赏
插花作品的鉴赏方式随时代风尚的发展而有所不同。可以曲赏、图赏、酒赏、香赏、琴赏,还可以谭赏、茗赏。在鉴赏插花作品的时候,应以形式美和内容美这两方面表现的优劣为标准,用心去欣赏,细细品味,慢慢琢磨,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回味无穷,给人以启迪,达到欣赏的真正目的。
6.结语
插花艺术属造型艺术范畴,可谓是无边无际的,是一门涉及园艺、雕塑、美术、 摄影 、音乐等多学科的综合性艺术,她给人以无限的魅力,人们在制作与欣赏的同时,也包含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插花艺术既有很强的艺术性,又有广泛的实用性,全面了解和掌握插花艺术的历史、分类、制作、布置、护理和鉴赏等综合知识,对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水平、陶冶情操和美化生活、工作环境都起着有益的积极作用。我们应该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实践,拓宽自己的眼界,做一个全能的人。
参考文献
[1] 曾端香 《插花艺术》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
[2] 王莲英,秦魁杰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
[3] 林木 《东西方插花艺术对比》 湖南林业出版社, 2007年
[4] 谢利娟 《插花一本通》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5] 张继连 《浅谈插花艺术的表现手法》 现代农业出版社, 2007年
[6] 李靖 《插花艺术浅谈》 现代园艺出版社, 2007年
[7] 黎佩霞 《插花艺术基础》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
[8] 徐海宾 《赏花指南》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
[9] 汪海霞 《浅谈现代插花艺术》 天津农林科技出版社, 2004年
[10] 何孝永 《插花世界》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
F. 插花艺术最早的发源地
关于插花艺术的起源,目前有几种说法,并不统一,是个有待继续查证和探讨的问题。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插花艺术虽然源远流长,但由于它的创作和欣赏都属即时性的,在摄影和录像等技术发明之前,只是短暂的艺术表现,所以传世作品极少,对其始源的考证,只能借助于地下出土文物或各类史料只言片语的记载,加之过去极少有人进行考证,故今天要得出确切的结论是有困难的。这里只把几种有关起源的论说做一简介,以供参考。
一、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
(一)源自佛教供花 这是目前较流行的说法。根据有两点,一是来自日本插花界的观点,二是从佛经中论证。
1.日本插花界观点 日本的插花艺术是从佛前供花发展而来,经过供花→宫廷插花→民间插花这一历程发展成今日的插花。随着日本插花艺术的发展,许多人士都前往日本学习插花,因此把日本插花的起源推而广之,流传着插花源于佛教供花的起源论说。
2.从史书和佛经引证 目前许多书籍都引用《南史》中关于盘花的段节,认为是最早的记载。《南史》的南朝齐武帝诸子中,有关晋安王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子懋流涕礼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胜,愿诸佛令华竞斋不萎。’七日斋毕,华更鲜红,视罂中稍有根须,当世称其孝感。”这段莲花供佛的记载,被认为是插花源于佛教的文征。
另外,佛经中也确有供花的条文。佛经和《魏书》中都有“花供养”的记载。花供养是佛教六种供养(鲜花、涂香、水、烧香、饭具、灯明)中的第一位,可见佛教供花的确是非常注重的。
(二)源自民间风俗 是从广义范畴理解插花。认为插花的原始形式是不是用器皿的手持花和佩戴花。花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物,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很早就与花为伴,花使人产生信赖、安慰的感受,能互相沟通,人们把花(叶)作为护身符,戴在身上可驱魔祛邪,得以平安。后逐渐发展为一种装饰,表现自己的美丽迷人,互相赠送以示爱慕和思念。这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虽然其中渗有一些迷信色彩,但并非因某一种宗教而起,只是人们对冥冥宇宙的不解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在中国,远在佛教传人之前,民间就有用花祭祀和赠花的风俗。最早的传说是《山海经》称:东海之度朔山,神萘和郁垒捉鬼的故事。黄帝立大桃人于门户,画二人象与虎,苇索以御鬼,后人皆仿之。这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的故事。
《诗经》是记载公元前470年以前商周到春秋时期的民间风情诗集。《诗经.郑风.溱洧(wei)》中有男女手持兰花到秦河清水去祭祀、嬉戏的记载;临别时还互赠芍药。屈原的《楚辞》中关于佩戴花饰,以花相赠或寄托思念、祭祀的诗句更数不胜数。《楚辞·九歌》有:“瑶席兮玉境,盘将把兮琼芳”即指在神座前放置成束的鲜花,《楚辞·山鬼》是以披花带绿形容山神,折花香以寄所思:“披石兰兮带杜衡(一种香草),折芳馨兮遗所思”。
晋人陆凯的梅花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将友人相赠的花枝,插于盛水器皿中,这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正是插花艺术的起源。而这些都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已有的。
二、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一)源自古埃及 在西方插花著作和分中文插花书刊中都有这种提法,其根据是在古埃及法老墓中发现有插花图案的壁画。文物的证据是无可否认的。公元前2500年埃及贝尼哈桑墓壁上有睡莲瓶壁画,并在墓中发现有鲜花随葬,这可谓是世界最早制作的“干燥花”了。据说古埃及人把莲花看做爱西斯神,并已知道把花安置在有水的瓶中,使之不萎。这些都足以说明古埃及人很早就有鲜花祭祀的仪式。此外,埃及的金字塔以及相继创立的几何学,对西欧的建筑和艺术风格都极有影响,而西方传统的古典插花正是以各种几何图形为主的大堆头形式,具有像金字塔那样的对称、均衡和重量感,可见艺术风格的一致性。所以说插花源自古埃及是有一定根据的,起码可说是西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二)源自中国 如前所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花祭祖和互赠花枝(束)的风俗,而且玩赏花木的风气甚浓。据考古发现,河北望都东汉墓道壁画中有一方几上盛有六枝红花的圆盆,过去人们对插花意识淡薄,曾认为是盆景,但现在看来,甚似插花。这和北周时庚信的一首杏花诗极其相似。诗曰:“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前,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西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多放荡江湖,寄情花草,与山水花草为友,他们不仅赏花,还有探花、采花的逍遥游。东汉张衡的《归田赋》上说:“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于焉消遥、聊以娱情”。东晋的陶渊明有诗:“秋菊有佳色,损露掇其英,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采花、折枝的兴致历久不衰,如“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等等,正因中国文人有此嗜好,所以中国的插花艺术既具自然写真的风格又具浓郁的文人气息,融诗、书、画、花于一体,不拘一格,谦洒自如。这是东方插花艺术的特点,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日本插花是从中国传入的,因此也渗透着不少这种特色。此外,中国人很早就研究延长切花花材寿命的方法,对花枝插置的布局,与花器和周围环境的配合等等都早有研究,使插花成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专学。高濂的《瓶花三说》,张谦德的《瓶花谱》,还有罗虬的《花九锡》以及明代袁宏道的《瓶史》都可说是最早的插花专著。所以说,中国是东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G. 请问插花有哪些基本的常识
这是我从网上给你找的一些资料:
插花的基本:
中国式
1.直立型
第一主枝直立向上插入容器中,表现刚劲挺拔或亭亭玉立的姿态,给人以端庄稳重的艺术美。宜平视观赏。
2.倾斜型
将主要花枝向外倾斜插入容器中,利用一些自然弯曲或倾斜生长的枝条,表现其生动活泼、富有动态的美感。宜平视观赏。总体轮廓应呈倾斜的长方形,即横向尺寸大于高度,才能显示出倾斜之美。
3.平展型
平展型是将主要花枝横向斜伸或平伸于容器中,着重表现其横斜的线条美或横向展开的色带美,第一主枝下斜成80o-90o左右,基本上与花器成水平状造型。
4下垂型
将主要花枝向下悬垂插入容器中,多利用蔓性、半蔓性以及花枝柔韧易弯曲的植物,表现其修长飘逸、弯曲流畅的线条美,画面生动而富装饰性。
5.合并花型(组景式插花)
合并花型是将两种相同或不同的花型组合为一体,形成一个整体的造型作品 。
6.写景式插花
写景式插花是在盆内的方寸之间表现自然景色的一种插花形式
西方式
对称式花型
三角型,扇型,倒T型,半球型,水平型,
圆锥型等
不对称式花型
L型,不等边三角型,弯月型,S型等
三角型是西方插花的基本形式之一。花型外形轮廓为对称的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下部最宽,越往上越窄,形似金字塔状。三角形结构均衡、优美,给人以整齐、庄严之感,适于会场、大厅、教堂装饰,置于墙角茶几或角落家具上。常用浅盆或较埃的花瓶作容器。
扇型为放射状造型,花由中心点呈放射状向四面延伸,如同一把张开的扇子。它用于迎宾庆典等礼仪活动中,以烘托热闹喜庆的气氛,装饰性极强
倒T型是单面观对称式花型,造型犹如英文字母T倒过来。插制时竖线须保持垂直状态,左右两侧的横线呈水平状或略下垂,左右水平线的长度一般是中央垂直线长的2/3,插发与三角型相似,但腰部较瘦,即花材集中在焦点附近,两侧花一般不超过焦点花高度,倒T型突出线性构图,宜使用有强烈线条感的花材
半球型
这是四面观赏对称构图的造型,插花的外形轮廓为半球型,所用的花材长度应基本一致,整个插花轮廓线应圆滑而没有明显的凹凸部分。半球型插花的花头较大,花器不甚突出。这种插花柔和浪漫,轻松舒适,常用于茶几、餐桌的装饰
圆锥型为四面观赏的对称花型。外形如宝塔,稳重、庄严。从每一个角度侧视均为三角形,俯视每一个层面均为圆形。其插法介于三角型与半球型之间。
l这是一个不对称花型,适于摆设在窗台或转角的位置。与倒T型基本相似,但它左右两侧不等长,一侧是长轴,另一侧是短轴,强调纵横两线向外延伸。
不等边三角型是一种一面观赏不对称均衡的花型,具有动态美。是艺术插花中最常用的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