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名家花卉油画

名家花卉油画

发布时间: 2023-06-13 14:09:13

1. 一幅世界名画 一个花瓶 里面插满鲜花 油画 求这幅画的名字

插满鲜花的花瓶这是西方油画里面最常见的题材啊!以这个为题的世界名画太多了,光梵高就有十几幅——向日葵,鸢尾花等~~~你是指什么颜色的花瓶,瓶里是许多不同种类的花还是单一品种的?
有许多花种的有:
作者:让·范·惠桑
-
jan
van
huysum
作品名称:《花瓶里的花朵》
-Flowers
in
an
Urn
作品尺寸:宽
60厘米

79.9厘米
作品年代:1720
作品材质:画布油画
这个画家画了很多花瓶中的花的题材的世界名画,最擅长写实型静物花卉油画,不知道你要找的是不是这幅,以前油画书上有这张。

2. 常玉,大道至简,一位被埋藏了50年的世界级绘画大家

文·段宏刚

1966年8月12日,在位于塞纳河左岸巴黎蒙帕纳斯区的一所简陋公寓里,人们发现一名长着东方面孔的画家不幸离世。没有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他太平常了,在艺术中心大巴黎,像他这样默默无闻的艺术家太多了。

后来,人们才得知,他是因为煤气泄漏中毒而亡,名字叫常玉,卒年66岁,来自中国四川南充。由于举目无亲,他被潦草地安葬在巴黎郊区的贫民墓地里。

跟那个时代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常玉(1900年——1966年)是在20岁时怀揣着梦想,以“勤工俭学”的方式,漂洋过海来到巴黎构建自己的艺术梦想。

跟他一同来的从事艺术的热血青年还有徐悲鸿、林风眠等人。算起来,他在异国他乡奋斗了40余年,但到去世时,比起后两人,他跟他们的差距太大了,他们早已成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而他依然是画坛的无名小卒,连去世都显得那样无足轻重。

然而,半个多世纪后,他却像一座奇峰平地而起,并直插云霄。在2019年10月5日苏富比的一场拍卖会上,他的绝笔之作《曲腿裸女》以1.98亿港元成交,仅仅一个多月后,在另一场拍卖会上,他的名作《五裸女》最终以3亿港元成交,再次刷新了人们对他的认知。

他的画增值太快了,简直比印钞机还厉害,为什么当初不多“捡漏”他的画呢? 这是许多收藏家面对常玉的画作屡屡拍出天价后,发出的由衷的感慨。

实际上,常玉的画作从“白菜价”到天价,只不过经历了30多年。

在20世纪80年代,常玉的画作不过几千到几万法郎,收藏者寥寥无几。如果时间再往前推进,在常玉刚去世时,他的画对人们来说就像是烫手山芋,人人都想抛售而快之,一幅画被标价几法郎到100法郎,人们也嫌贵,收藏时还要挑三拣四。

毕竟,那时的常玉,从名气、学术地位,再到师承关系,他什么也没有。

跟徐悲鸿、林风眠等画家进入法国的著名美术学院,并拜师在名家门下学习不同,常玉没有进入任何美术院校进行深造,他在特立独行的性格的驱使下,完全是通过自学来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当然,并不是常玉上不起学,相反,那时的常玉,是十足的阔少,他的父亲和兄长都是富商,家里积攒的财富几代人也花不完。他喜欢自由,不喜欢被学校和老师所约束。他也不需要靠卖画来维持生计,家里每月给他的资助足够他衣食无忧了。

他此时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每天背着画夹,在欧洲各大城市游荡,用一双东方人的目光来审视西方人的生活,并努力地融入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因为在他的思想意识和艺术观念里,油画是西方的文化产物,是西方人的生活情趣的自然流露,如果不去入乡随俗,经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即使能创作出油画,也不过是拾人牙慧。他反对 “形式主义” 的油画,这是他跟当时旅欧画家的最大的不同之处。

理想固然很丰满,但是,这个丰满理想仅仅在10几年后就破碎了。

在1933年,常玉的大哥因病去世,家里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再也没有能力继续资助他。

常玉由于具有文人的清高孤傲,不善经商,不懂人情世故,也没有其它技能,除过画画,他做什么都做不成。自此,他陷入了长达30多年的贫苦生活,直至去世。

50岁之后,是常玉落魄生活的开始,他甚至到了“乞讨”的地步。他是这样“乞讨”的:买来一块打折的干面包,坐在露天咖啡馆里,一边啃面包一边盯着身边的顾客,用国画大写意式的笔法,几分钟内画好一幅肖像画,然后,把肖像画伸到顾客眼前,死皮赖脸地给人家讨要几个法郎。大多数顾客出于同情心,接收完他的画,还是会赏给他几个法郎。

不过,对待绘画,常玉永远是一名狂热的信徒,他只要不被饿死,就永远不会停下手中的画笔。由于在创作上非常勤奋,常玉一生留下了数百幅绘画作品,包括油画、水彩、水墨、素描等各种类型。

常玉去世时,由于没有任何名气,收藏有他画的人担心他的画会烂在手里而一文不值,于是,每当巴黎举办拍卖会,人们都会送拍,把他的画像废纸一样往出扔。

巴黎东方画廊和西尔德画廊看到常玉的画作个人风格非常鲜明,并且在市场上的存量很多,于是,就在自家画廊为常玉举办了两次画展,同时邀请了许多收藏家、媒体人、艺术经纪人、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

正是这样的操作,常玉的影响力在欧洲逐渐扩大。

再到后来,常玉被冠以 “东方莫迪里阿尼” ,一举成为世界级大画家。

回过头来,我们再审视常玉的画,他最被人们称道的,最具有学术价值的,无疑是油画。

为什么说常玉的油画具有学术价值?

如果了解20世纪世界美术史,就对这个问题不会陌生。

常玉出生在1900年,在他出生的年代,正是古典油画日落西山的时候,现代油画理念已经强势抬头。经过野兽派,表现主义等现代油画理念的熏染,在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常玉去法国游学之际,现代油画已经朝气蓬勃地发展起来。

常玉的艺术思维和创作理念紧紧跟随世界潮流,跟西方现代绘画理念完全保持同步。因此,即使我们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他的作品依然很新潮,不但在视觉张力上很突出,在艺术理念层面也非常超前,他对艺术的认知,领先同时代国内油画家足足有几十年。

完全可以说,常玉是一位具有十足的探索精神的艺术家。

他最被人称道的作品是女性人体与动物花卉。他笔下的女性人体,通常以洗练的线条勾勒成肥硕而丰满的形象,具有一种原始的、野性的、真实的美,这些女性大多面目模糊,看不清表情,但从她们夸张的肢体语言可以看出,她们有一种高冷姿态,对世界充满了不屑一顾,这多像常玉内心的独白。

在表现形式上,常玉成功地打破了国画和油画之间的界限,善于用国画的思维,即“大道至简”的方式来创作油画,给油画赋予国画的意境。同时,他的水墨画在形式感上又大胆吸收油画的元素,有效扩展了水墨画的表现风格。

艺术理念十分超前的常玉,就像是一名孤独的行者,很难得到众人的理解,就像梵高当年那样,因为不被理解,所以,没有画廊愿意包装他们,把他们的作品推向市场,导致他们的生活一直处在穷困潦倒之中,生前一直默默无闻,死后才大放异彩。这对那些依靠收藏他们作品赚得盆满钵满的收藏家和投机者,又是怎样的一种讽刺?

3. 张东林的参展及获奖记录

1992年《太行苏醒》获中国美协主办的“92”海南国际水墨画大赛”第一金奖
1992年《粒粒总关情》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讲话》50周年全国美展”
1993年《乡情》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首届山水画大展
1994年《黄山云起》获中国美协、中国当代工笔画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佳作奖
1994年《山乡》获中央电视台主办的“94新铸联杯中国画、油画精品展”优秀奖
1994年《慈母情》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6年《村山》获中国文联、中国扇子艺术学会主办的“首届扇子艺术大展”优秀奖
1997年《天开神秀》入选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主办的“首届
世界华人书画展”1998年《黄山春色》入选中国美协、中国工笔画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 1998年《老者》人物肖像写生获浙江省文化厅与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老莲杯”中国人物画展》优秀奖
2001年《绿满太行》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
2001《太行春晓》年获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一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展览”题名奖
2002年《太行新绿》获中国美协、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奇迪杯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优秀奖
2002年《新绿》获由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
2003年《胜似春光花鸟》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03年全国中国画大展
2004年《花卉》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2006年《运河人家》入选《京杭大运河文化艺术之旅》一书,并在杭州书画院、市政府展出
2007年《春雪》入选中国美协、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张东林山水画精品选》 2013年出版 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
《中国工笔画解析---宋代山水点景人物》 2012年出版 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
《中国工笔画解析---宋代山水树石云水》2012年出版 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
《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 2011年出版 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
《中国画技法丛书-彩墨山水画法》 2010年出版 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
《中国画技法丛书-水墨山石画法》 2008年第二版 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
《中国画技法丛书-水墨山石画法》 2007年第一版 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
《张东林工笔山水画集》 2007年出版 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张东林山水画集--梦太行工笔山水》 2003年出版 中国国际美术出版社出版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是永远不可怀疑的真理,然而,“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似”是说艺术创作源于客观现实;“不似”是指绘画应该与客观现实拉开距离。“似与不似之间”实际上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种意想造型观,通过对意想的追求,达到最追求的意境,两者均以“意”为主导,意是主观的,意和意境是经过主观意识的提炼,概括以后的客观现象,它体现了创作者的意志而给人以启示。在中国人的心中,宇宙是无极无名气无法用感官去把握的,人们只能通过心灵的静观方可领略的宇宙的本源,依靠内心的感悟去把握这个世界。
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体现于“黑白”,黑白是太极、阴阳。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白,昭明也,黑,玄冥也,知其昭明守其玄冥,不自炫耀,人皆法之,中国画家则把墨称之为五色,即中国画中的焦、浓、重、淡、清,是指墨与水的融合所造成的变化。清初画家石涛留诗一首:“墨团团里黑团团,墨黑团团天地宽;试看笔从烟中过,波澜转处不需完”。在中国的现代黑白水墨画中,除黑白之外并无他色可言,这种思维的方法,趋向于人的内心世界,画家对客体的存在,不单上作为描述的对象去认识,而是更注重画家心灵意念的显示。画家主体与自然客观的联系,不单是反映画家感官的认知,而是更注重表现画家身心的观照,其绘画做作的表现,并非是画家的视觉对外部世界感知观察后所描绘出来的物体表现,而是更注重画家与自然的融合,是完成画家之修养的结果。更具体的说,绘画作品是画家对客体进行意念筛选和同化了的视觉形象,是画家在与大自然的契合点上找到了表现自我的天地。
黑白水墨画,它天生的精神占绝对优势,显示出很高的创作性,在画家的眼里,“形”上物体的物质外貌;“理”是物象内含的精神;“意”是画家自身的概念。在这里,“形”的精细正确是无意义的,正象宋代大画家苏东坡诗中所云:“论画经形似,见与儿童邻。为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凡作画者,得其形不如得其势,得其势不如得其韵,得其韵不如得其性,称“性”之作,巧于心,寓于境,直参造化。一个画家,若能在高层精神领域之中作超越时空的漫游,便会明白作画离不开人的精神,人的最高境界是“静”,“静”的条件是“不欲”,无欲故静,主静立人极,黑水墨画中的玄冥幽深,其哲学境界正是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高度抽象的精神境界中,进行高度艺术境界的大化而得。黑白水墨画中的黑白,并不是常人所理解的白,白乃是画,它富于抽象精神的内涵。体现白的精神内涵是守黑,在黑上做文章,使黑与白产生必然的“形而上”的精神生发,使白成为辽阔自由精神漫游的空间。“色是空里色,空是色里空,空色相即离,妙在不言中”。色不是固定的实体,空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在禅学中,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黑也是白,白也是黑。荷兰的油画家伦勃朗,计黑当白,知黑守白,虽然与中国画的黑白运用相反,但其精神的内蕴是一样的,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知白守黑与知黑守白都是使黑与白二者产生必然的精神联系,明乎其理,黑与白的处理便可随心所欲。
艺术的背后是哲学,艺术向高深发展,必然向高层面的哲学延伸。中国水墨画重在内美、静美,贵在内在精神通明透彻,不贵勉强做作。中国水墨画的黑白强烈、凝重、简洁、明快和那无限的空间,其艺术魅力是色彩绘画无法代替的。黑白世界,神秘而深奥,它具有一种宗教式的和谐与纯净,让人们从超长的寂静之中感受到真正的自我。这种境界,与老子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哲学精神是息息相关的,即不妄为,不妄事,不妄求味,而是从极淡泊中品位出来。这种无为的意识,是一种不求然而然的自然流露,是艺术家真意的潜层流淌,是艺术家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而爆发出的精神火花。所以唐代怀素“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的颠笔醉墨,就成了中国一千多年来为人称道的不朽艺术范例。中国水墨画的黑白中,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彼此矛盾
而化为和谐才是高层次的美学体现。佛学中的“不二法门”想到的是生与灭,它的反面是不生不灭这种认识进入了高层次的思维。而中国水墨画的黑白画面中的虚实关系,要做到大实的强烈、醒目、严整,又要有大虚的空灵、储蓄、活泼,虚而不失其实,实而不失其虚。黑白和谐,实乃艺术上的“不二法门”高层次也。“佛为心悟,新因有佛迷”,把佛当作实体,反而悟不到佛,这是因为佛之妙心体现为真性情,所谓“见性成佛”,强调的是人的精神,虚而灵,空而妙,妙而悟,悟而得,乃是得而不住得的悟道方针。
黑白在画家的眼里,黑与白是极色,它能包容万物中的五光十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为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即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说玄黑素白,博大精深,互根互生,相互转化,对立统一。所以黑白水墨画如同太极双鱼图那样概括,又似八卦组成六十四卦那样变化丰富而莫测。黑白水墨,朴素无华,其艺术语言,从某中意义上讲,是永远没有极至的,它存在着众多的未知因素,所以中国黑白水墨画留给人们的是无穷无尽的追求。 作品多次刊于:《美术》、《迎春花》《美术报》、《中国书画报》并被收录在《现代工笔画精选》《当代
工笔画》《中国工笔画》《教学示范中国画-工笔山水画》《二十一世纪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山水》等书及教材。并独立编写了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的《中国画技法丛书》中的《水墨山石画法》、《彩墨山水画法》《中国山水画基础教程》,和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张东林山水作品》集。

4. 画家曹卫星高贵典雅牡丹

画家曹卫星高贵典雅牡丹情

作者/张敏

       牡丹,美艳端庄,国色天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牡丹雍容富贵的气质象征着繁荣兴旺,深受大众的喜爱,国画写意牡丹有着十分丰富的表现形式,也是近代画家热衷于追逐的原因之一。

      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蚌埠市油画学会会员曹卫星二十年如一日坚持牡丹画的探索创作,他的大写意或写实牡丹画,笔法独特,大气奔放,艳而不俗,彰显了牡丹高贵典雅雍容华贵的气质。在当地艺术界都亲切称呼他为“曹牡丹”

       曹卫星生于1957年,初中一年级时师从恩师油画家、美术教育家苏家禄学习绘画至到高中毕业,五年的系统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1986年从基层单位借调重工业局工人书画创作组从事10年专业的创作。

       1996年,曹卫星独自闯荡深圳大芬村开始职业画家的生涯。大芬村也叫画家村,是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下辖的一个村,曹卫星驻入画家村后,以创作抽象派油画为主,他以扎实的基本功,独特的创意,油画作品深受用户的喜爱。他在画家村的名气越来越大。在大芬油画村,曹卫星绘制的油画销往欧美及非洲为主,遍及全球。

       曹卫星是位孝子,为了照顾年迈的老母亲,1999年,他谢绝了大芬村画家村老总的一再挽留,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一边照顾老母亲,一边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从油画转为国画的探索与创作。

        曹卫星笃爱牡丹,他选择了以国画牡丹为主攻方向。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素有“国色天香”的美称。从古到今,国画牡丹的名家不乏其人,他精心研究历代牡丹画大师的技法,汲取百家之长并在创作实践中显示自己的特色。他把油画着色的特点运用到牡丹画的创作中,其色彩华丽,高贵典雅的气魄并且具有通透明澈、淋漓酣畅、艳丽洒脱的意趣。牡丹品种繁多,千变万化,他的大写意牡丹作品总能表达出牡丹的精神。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笔墨底蕴,又合乎现代人的审美要求。雅俗共赏、层次分明的牡丹或竞相盛开或含苞待放,彰显出灵动芳香与富含生机的意蕴。

       曹卫星对写意牡丹的酷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年的河南洛阳牡丹花会期间,他都亲自赴洛阳,观察并进行大量的写生,废寝忘食,绘制大量的写生稿,并博采众家之长,不断揣摩名家的笔墨章法,他琢磨出自己的独特画法,即以墨色描画枝叶,衬托红色花头,突出了柔媚富贵高雅之气。在枝叶上发挥笔墨效果。用纯羊毫笔,散开笔锋。淡色铺底,浓色在淡色上加重,淡色中水分不宜过多,尽量不让后面铺上去的浓色洇开,铺淡色时尽量随意一点,用侧锋轻轻扫出而不必太在意花瓣的形状是否完整,铺开花朵的大致形状即可。上浓色时,要注意花心的位置,留出花心处淡色的空间,以花心为中心,在周围的淡色上用浓色或扫或勾,宽、窄、细,变化多。浓色间衬着下面的淡色,尽量散碎随意点,淡墨上点浓墨,配藤黄花蕾。或者是石绿上点浓墨,配藤黄花蕾。画完花心,整朵花的立体感就完全烘托出来了。侧锋扫出花瓣,以花心为中心,留出花心的空间,淡色浓色错落叠加即可,而不必太在意的花瓣的基本形状,这就是他多年来写意牡丹画的精髓所在。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他的写意牡丹作品经常参加省、市美展多次获奖并发表于省市级报刊。近三年来,他每年分别在江苏盐城、浙江海安、山东临沂举办个展,他的作品在三地市场十分看好,被当地企业家和国画爱好者收藏。

曹卫星牡丹画作品欣赏

5. 世界著名油画玫瑰花的资料

《玫瑰花》是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创作的一幅油画。

这幅《玫瑰》中流动的绿色更像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主旋律。梵高用急促的画笔在画布上奏出了一个个快速流畅的音符,将他朴素顽强的生命激情倾泻在这色彩交织成的音符之中。也许梵高用画笔表达的是自己的生命状态——“孤独地张扬生命力的倔强,冷笑一切凡间的艳俗。”

(5)名家花卉油画扩展阅读:

玫瑰花的意境:

梵高绘画追求的是一种狂野的造型,厚重、粗犷的笔触带来的是一种直率而又单纯的表现方式,带有一定的力量和强度,他们强调的是“神”的传递,而非“形”的表现,这与古典主义所追求的“忠实地表现自然”的绘画理念有很大的差异。

仔细看来,梵高画面中的形象在造型上都带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的,有强烈的狂野性、粗放性,好似画家在激情的支配之卜随意挥洒而得来。受众在欣赏画面的时候也会被这种激情所浸染、震惊,会深切地感受到画家内心的呐喊。

这种狂野的造型风格同画家所生活的时代、环境及人物性格有着很大的联系。因为梵高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在造型方面完全以自己的内心情感作为主要标准。

此外,梵高一生都生活在贫穷、困苦和疾病的缠绕之中,这对他的心理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所以他画作中的形象造型都带有一种扭曲变形、狂野粗放,也正是这些因素让梵高产生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认知。

6. 当今中国哪些画家运用中国画写意画画马画的最好

李振凯

擅长:油画,中国人物画,书法,篆刻,尤以油画人物和书法著称。

简介:李振凯,字李松,号冰雨,山东宁津人。自幼以地为纸、以水代墨练习中国书画,九岁那年就受到著名书画家白冰先生的精心指导。习书画。系加拿大世界书画家协会笔耕会员。马来西亚中央艺术研究院顾问,中国大众书画社常务理事、书法家、一级美术导师、一级美术鉴赏师。1997——2001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中国画专业。国家一级美术师。其艺术作品曾在全国艺术作品大赛中获奖40余次。2001年——2005年间先后在北京、济南、郑州等地举办了个人书画作品展,赢得了社会好评!并有多家媒体、报纸对其艺术作品作过专题报道。其艺术作品已被许多国家、地区的博物馆、企业及个人收藏。

主要作品及画展

1994年在全国百津——文明杯写字段位大赛中荣获青少年组二等奖。

1995年在建国四十六周年画家、书法家、诗人艺术作品大赛中,中国画作品《深山飞练》荣获绘画组二等奖、书法作品《情系艺海》获得书法组一等奖。

1996年中国画作品《春雨蒙蒙》荣获全国“楚风杯”篆刻艺术作品大赛金奖。1997年艺术作品《回归》荣获全国“迎回归”艺术作品大奖赛金奖,并被选为精品赴加拿大展出。

1998年作品《故乡的黄昏》荣获全国“长城杯”大专院校师生文学艺术作品大赛银奖。

1999年在中国美协三百家艺术作品联展中油画作品《那时候我们还很小》荣获金奖。在第三届国际金鹅奖书画大展中作品《悄悄话》获铜奖。2000年在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中书法作品《读》荣获银奖。在“中华魂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五百家中荣获金奖。

2001年5月在北京荣宝斋画廊举办了李冰雨个人艺术作品展。同年11月油画作品《远古的回忆》系列被选为精品参加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独立创作作品《书法系列》被郑州泉画廊收藏。

2002年3月在济南举办了个人艺术作品展。油画作品《大地本色》在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艺术作品大赛中荣获金奖。独立创作品《敦煌系列》被北京艺美画廊收藏。

2003年4月在郑州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了个人书画作品展、同年9月在郑州美术馆举办了李振凯艺术作品展。独立创作作品《江南水乡》被郑州希雅画廊收藏。11月在郑州创办了雨缘艺术工作室。

2004年独立创作巨型壁画《静静的沉思》,同年9月独立创作作品《祈祷》被郑州希雅画廊收藏。11月独立创作油画作品《春夏秋冬》系列被郑州泉画廊收藏。

2005年创作了《百虫大战》系列丛书的全部插图。

2006年4月创作了德州罗庄居委会大型装饰壁画《高山流水》。6月创作了天衢工业园大型装饰壁画《静静的沉思》

李振凯是七十年代青年一代中唯一能同时拥有“油画家、书法家、国画家、篆刻家、诗人”之称者,著名画家默石说:“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同时在发挥其精神气质方面,也来得直接和强烈。他的书法将书、画、印、诗、西洋画融为一体,“扎实的文化艺术功底、潇洒熟练的笔锋、立意深刻的构思、高雅清秀的色彩,已经构成了画家李振凯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无论是在人文上还是在技法的表现上使他的艺术风格得到了了标新立异的70后艺术家不可多得的艺术素养。

热点内容
七原罪樱花 发布:2025-02-10 07:42:24 浏览:939
盆景配方 发布:2025-02-10 07:41:49 浏览:470
樱花小样 发布:2025-02-10 07:41:00 浏览:905
阳绿紫罗兰 发布:2025-02-10 07:40:56 浏览:4
明代荷花案 发布:2025-02-10 07:20:05 浏览:860
荷花癣图片 发布:2025-02-10 06:59:52 浏览:603
两个女人床上百合 发布:2025-02-10 06:57:42 浏览:858
丁香去哪里买 发布:2025-02-10 06:38:51 浏览:564
栀子花介虫 发布:2025-02-10 06:33:12 浏览:362
不干胶花卉贴纸 发布:2025-02-10 06:15:56 浏览: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