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黑色调
❶ 插花基本原理之色彩调和
插花基本原理之色彩调和
色彩调和是插花艺术构图的重要原则之一。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插花基本原理之色彩调和,希望大家喜欢!
色彩调和与否是插花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插花创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因此,必须重视插花中色彩的作用,所谓插花的色彩调和就是要缓冲花材之间色彩的对立矛盾,在不同中求相同、通过不同色彩花材的相互配置,相邻花材的色彩能够和谐地联系起来,互相辉映,使插花作品成为一个整体而产生一种共同的色感。在同一插花体中,尽管有几种色彩,但要以一种色彩为主,将几种色彩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总体色调。插花中所追求的色彩调和就是要使这种总体色调自然而和谐,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在同一插花体中,如果只使用一种花色的`花材,则色彩较容易处理,只要用相宜的绿色材料相衬托即可。因为绿色可以和任何颜色取得谐调感。但是,若使用几种花材,涉及到二三种花色时,则须对各色花材审慎处理,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色彩效果,提高插花作品的艺术性。关于插花的色彩处理一般应掌握以下2个基本原则。
1.突出主色调
当用二三种色彩的花材构图时,首先要确定构图的主题色彩。即能反映这个插花作品主题思想的主要色彩。然后,将主要色彩的花材配置于构图的重心位置,而且无论是花朵大小、花朵数量、色调浓淡等均应占主导地位。其它色彩的花材只是起焙衬和点缀作用,花朵宜小、色调宜淡、配置于构图的左、右两侧或前方下方,以突出主题色调。主题色彩和陪衬色彩之间要互相调和,浑然一体,不能各自形成孤立的色块,要使整体构图统一于一个基本色调之中,即主题色调之中,产生一种整体色彩效果。因此,对花材及花器的色彩应认真构思、合理配置,以求达到预期的色彩效果。在考虑和确定插花构图的主题色调时,要以自然界的色彩变化为依据,遵循自然色彩的变化规律,才能使作品色彩自然逼真,富有感染力。反映季相特征的作品应根据不同季节自然界中植物的主要色彩特征,确定插花的主题色调并适当发挥,例如:反映春季景致的插花宜以红、黄等暖色调为主题色调,常用的花材有红色碧桃、红梅、红山茶花、油菜花、红色和黄色的郁金香等。夏季宜以们冷色的蓝、自、淡粉等色为主题色调,常用的花材存晚香玉、玉簪、蝴蝶花、燕子花、荷花,睡莲等。秋季景致的插花作品宜以反映秋色的暗红、暗黄、橙黄等色彩为主题色调,常用的花材有枫叶,枯黄的秋草、橙黄色的果枝等,而冬季的插花宜以象征着温暖和希望的红色和黄色为主题色调,常用的花材有红色香石竹、南天竹红色果穗、火棘红色果枝、腊梅、红山茶花等。
2.类似色调和
凡是色环上相邻数种颜色的配合均属于类似色的关系。如红、橙红、橙;蓝、蓝绿、绿;黄、黄橙、橙等均属类似色关系。类似色的色彩接近,同时使用时易于取得自然调和效果,具有柔和感。在插花创作中经常出现类似色花材同时配置的实例,若配置得当,显得素雅别致。例如,粉色菊花与粉红色秋海棠配置、紫色蛇鞭菊与玫红色铁线莲相配置、粉红色的杜鹃花与红山茶花相配置、黄白色的百合与黄色的败酱花相配置等均表现出了这种类似色的调和效果。但是,类似色花材同时配置虽然易于取得调和效果,同时也易出现单调感而缺乏变化。为此,应利用花材色彩浓谈不同、花朵大小及形状不同、花材质感不同等以求得构图的变化,或者利用小体量的色彩对比强烈的花材加以适当点缀、以丰富构图中的色彩变化,从而打破单调感,增加插花构日的活跃性。
;❷ 为营造气氛加分,(超简单的插花技巧)7
接昨天的内弄部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以前的文章
1)选用单一花材造型时求变化的方法。
在选用种花材造 型时,已经很统一.了,若不注意就会使作品显得呆板、乏味,这时就有必要在花材自身上求变化。例如,在花朵大小、开放程度、不同姿态、不同朝向上求变化,在插作日三时再通过花枝的高低错落、 仰俯呼应,使画面活泼。
2)选用多种花材构图时统的方法。 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主次分明,尽量让主要花材在色彩、 位置和数量上古优势,切忌平均分配多种花材。
②要保证花材之间的某些一致性。 若重点要表现花材的姿态美时,就要在色彩、质地上保持致: 若重点要表现花材的色彩美时,就要在花材的质地、形态E保持效
③在创作过程中,用单一的配叶或散状填充也能起到统一整个作品的效果。
(3)对比与协调
1) 对比:通过两种明显差异的对照来突出其中-种特性的表现手法。例如,大小、长短、高低、轻重、曲直、方圆、软硬、虚实等都会形成鲜明对比。本来不是很高的花材,由于在下面插人矮的花朵作为对照,此花材便会显得很高:在排直线中间插入一条曲线,直线便会显得更直。对比在作品创作中常常会起到突出主题、造型鲜明的艺术形象或产生强烈刺激感的作用。
2)协调:使元素与元素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出现互相依存、配合默契、绝无分离排斥的现象,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个完美的整体的表现手法。 协调包括色彩的协调、形态的协调、材质的协调。
①色彩的协调:在插花创作中至关重要,它能缓解花材与花材之间、花材与容器之及作品与环境之间的一些对立。
②形态的协调:包括花材与花材之间的形态的协调、花材与容器间的形态的协调、作品与环境间的形态的协调。首先,在一.个插花作品中,花朵大小与配叶大小要合适;主花材与填充花材的形态要协调;若插上轻飘细柔的花材,就会感到上轻下重,很不协调。其次,插花作品的最主要功能是美化环境,只有当作品与环境协调时,才会使人感到舒适。例如,一个欧式装 修风格的居室就应配置西方式插花。
③材质的协调:花材之间的质感协调,花材与容器之间的质感协调,花材、容器与环境之间的质感协调。
(4)动势与均衡
动势:插花作品的整体造型处于运动状态,是一种动态的感觉。任何作品如果没有动感,就没有了生命的活力。均衡:插花作品造型中各部分的相互平衡和稳定性。例如,- 一件作品表现出头重有实。 我国脚轻、摇摇欲坠、行将倾塌之势,必令人感到紧张,毫无美感而言。因此,均衡是形式美的重要尺度之一。均衡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对称式均衡和不对称式均衡。
①对称式均衡:处在对称轴线两边的力和量、形和距离完全相同的最简单、最稳定的均衡。对称式均衡的作品简单明了、庄严、高贵,但容易呆板。传统西方式插花一- 般是花材的种类和色彩平均分布在中轴线的两侧,为完全对称。现代插花则往往采用组群式插法、捕 花竹即外形轮廓对称,但花材形态和色彩则不对称。在实际生活中,酒店的总台、餐桌插花、会议插花等多采用此造型。
②不对称式均衡:处在对称轴线两边的力和量、形和距在形式和内容上是不同的,但通过利用花材组合的疏密、高低、远近、虚实、花色深浅、质地粗细等,来达到心理和视觉上的均衡。不对称式均衡也称为动态均衡,东方式插花大多选用这种造型。利用不对称式均衡造型插制的作品生动活泼、灵活多变,更具有自然、飘逸、神秘感。
(5)韵律与节奏韵律是指音韵和规律。节奏是指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有规律的交替出现的现象。音以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等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优美动听的旋律。花材也能通过高低起伏、前后穿插、左右呼应、疏密变化及色块的分割等有规律的重复和有组织的变化,创作出好的花艺作品。
1连续韵律图。这是指一种组成因素(相同的花、叶、枝条、色块等)有规律地重复出现、有组织地排列组合所产生的韵律。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是直线连续,也可以是曲线、折线连续。
2渐变韵律。这是指种组成因素在被利用时,在它的大小、宽窄、高矮、方向、色彩深浅上进行有规律的增减变化而产生的韵律。
3间隔韵律。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的因素,有规律的间隔重复而产生的韵律。4)交替韵律。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成因素,进行有规律的纵横交错、相互穿插,等距离地连续构图而产生的韵律。
2.插花造型的基本原则
造型就是将对作品的设计变成艺术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对根据构思选择的花器、花材i配件进行插制的过程。这一过程特别重要,如要使花材组合得体,视觉效果好。又能体现生题,就必须把握高低错落、琉密有致、 虚实结合、仰俯呼应、上轻下重、 上散下聚六大原则。
高低错落是指花朵和枝叶的修剪要有长短,插出来要有高低。一般路村的花时叶的商魔不可过主化, 操色的花爱插得矮些, 浅色的花爱新得高一些。 另外,花朵和枝叶瓶人的位置也要前后左右错开,切忌把花插在同横线或直线上。
(2)虚实结合
实是饱满,没有空隙:虚是空间。留空白是我国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方式叶为虚,一件完美的作品就花的一种重要手法。在插花创作中,花为实,。就是因为线条能画出开阔的空间。有了空虚中有实。我国传统插花之所以注重线条,花枝就可以自由地伸展,充分展现自身的姿态 美和内在的神韵美; 有了空间,作品就么得生动、飘逸、有灵气、有的味。
❸ 插花花艺的色彩配置方法、要素与注意要点
插花花艺的色彩配置方法、要素与注意要点
插花色彩的配置,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二是花卉与容器之间的色彩关系;三是插花与环境、季节之间的色彩关系。下面我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插花花艺的色彩配置方法、要素与注意要点吧!
插花花艺中,色彩的搭配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同时也是衡量作者色彩审美能力高下的一种体现。所以在插花花艺创作中,色彩的设计是重要的技巧表现手法之一。掌握色彩配置原则科学地巧妙地用色,真正地起到以色悦目,以色传情达意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插花花艺创作的基本功之一。
插花花艺的用色,不仅是对自然的写实,而且是对自然景色的夸张,可以随着插花造型的需要进行变化。插花使用的色彩,首先要服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趣,或鲜艳华美,或清淡素雅。其次,插花色彩要经得起看,远看时进入视觉的是插花的总体色调。总体色调不突出,画面效果就弱,作品容易出现杂乱感,而且缺乏特色。近看插花时,要求色彩所表现出的内容个性突出,主次分明。
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可以用多种颜色来搭配,也可以用单种颜色,要求配合在一起的颜色能够协调。如果蜡梅花与象牙红两种花材合插,一个满枝金黄,另一个鲜红如血,色彩协调,辉映成趣,更重要的还在于以红花为主,黄花为辅,远远望去红花如火如荼,黄花星光点点,通过花枝向外辐射。
插花中青枝绿叶起着很重要的辅佐作用。枝叶有各种形态,又有各种色彩,如运用得体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选用展着绿叶的水杉枝,勾勒出插花造型的轮廓,再插入几支粉红色的'菖兰或深红色的月季。可想而知,鲜花在绿枝的映衬下更显娇艳。再如将几支珊瑚树枝和几朵白色的马蹄莲花合插在一起,颜色并不华丽却显得素雅大方。
掌握色彩的质和量是配色的关键,而使色彩调和则是配色的核心,重中之重,所以调和是色彩美感的灵魂。诚如我国清名代画家方薰所言:“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以彩色相和,和则神气生动,否则形迹宛然,画无生气。”花画相通更何况中国传统插花历来以中国传统画的画论为依据为指导的,因此插花中花色的搭配也同样遵循“彩色相和”的原则,而不以花色的多少、浓淡、素艳而论色彩搭配的好坏。
花卉间的合理配置,还应注意色彩的重量感和体量感。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明度,明度高者显得轻,明度低者显得重。正确运用色彩的重量感,可使色彩关系平衡和稳定。例如在插花的上部用轻色,下部用重色,或者是体积小的花体用重色,体积大的花体用轻色。
色彩的体量感与明度和色相有关。明度越高,膨胀感越强;明度越低,收缩感越强。暖色具有膨胀感,冷色则有收缩感。在插花色彩设计中,可以利用色彩的这一性质,在造型过大的留部分适当采用收缩色,过小的部分适当采用膨胀色。
花卉与容器的色彩要求协调,但并不要求一致,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配合:一是采用对比色组合,另一是调和色组合。对比配色有明度对比,即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也称黑白对比。如在黑色的花器之中,插入白色的马蹄莲花,一暗一明造成对比,就能起到色彩鲜明的效果。
花卉与器皿有色相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叫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有强弱之分,主要有对比色相和互补色相的对比。对比色相对比的色感比较鲜艳、强烈。具有饱满、华丽、欢乐、活跃的特点,容易使人兴奋、激动。互补色相对比是最强的色相对比,如红花与青绿色花器,黄花与青紫色花器等。
冷暖对比也是花卉与器皿配色的主要方法。采用冷暖对比的色彩,效果会显得生动起来。如用湖蓝色水盆,插粉红色的荷花,这样冷色的盆与暖色的花形成了冷暖对比,更进一步烘托出花的妩媚。在一般情况下,插花器皿的颜色是深色的,花可插浅色的;器皿色彩是淡色的,花可插深色的,以便形成对比。
运用调和色来处理花与器皿的关系,能使人产生轻松、舒适感。方法是采用色相相同而深浅不同的颜色处理花与器的色彩关系,也可采用同类色和近似色处理。同类色如橘红与大红、绿与青绿色等。近似色有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等。近似色的色距范围较大,有一定的对比性,容易表现出色彩的丰富性和形成色彩的节奏与韵律。
插花还可以利用中性色进行调和,如黑、白、金、银、灰等中性色的花器,对花卉有调和作用。也可用金银丝装饰在花中,使花卉与器皿的对比色中有个性色为媒介而调和。插花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如过年过节或喜庆日子作为装饰品美化环境,把屋内外装饰点缀成一片节日的气氛,寄托美好的理想,振奋人们的精神。插花的色彩要根据环境的色彩来配置,如在白底蓝纹的花瓶里,插入粉红色的二乔玉兰花,摆设在传统形式的红木家具上,古色古香,民族气氛浓郁。在环境色较深的情况下,插花色彩以选择淡雅为宜;环境色简洁明亮的,插花色彩可以用得浓郁鲜艳一些。
插花色彩还要根据季节变化来运用。春天里百花盛开,众芳争艳,到处是万紫千红的景色,此时插花时选择色彩鲜艳的材料,给人以轻松活泼、生机盎然的感受。夏天,插花的色彩要求清逸素淡、明净轻快,适当地选用一些冷色调的花,给人以清凉之感。到了秋天,满目红彤彤的果实,遍野金灿灿的稻谷,此时插花可选用红、黄等明艳的花作主景,与黄金季节相吻合,给人留下兴旺的遐想。冬天的来临,伴随着寒风与冰霜,这时插花应该以暖色调为主,插上色彩浓郁的花卉,给人以迎风破雪的勃勃生机之感。
注意要点
1、熟悉各色相的性质与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对比关系与相互抵触的关系,方能确切把握不同色相、不同色调在配色中所起的作用与艺术效果。如暖色系的色调能营造热烈欢快气氛,冷色系的色调则能表达肃穆哀悼的心情和幽静安详的氛围;不同明度和不同彩度的色相组合,能更好的丰富作品的层次、增强立体感。这些色彩基本知识是指导科学地进行花色配置的理论基础。
2、依据创作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花色配置,围绕表达的主题,确定主花色和主色调,各色应有主次之分,不可平均使用。
3、依据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及不同地区的用色习俗,选择相宜花色进行配置。
4、注意整体花色与容器色彩、环境色彩的调和关系,通常容器和环境的色彩以素雅简洁为宜,忌选用大红、大绿多彩艳丽的颜色,以免喧宾夺主。
5、注重无彩色的应用,充分发挥它们的缓冲、调和作用,尤其配色过分单调或强烈刺激时,恰当的插入白、灰、金、银等无彩色的花材,能重新获得和谐的色彩效果。
;❹ 艺术插花的色彩设计(1)
艺术插花既要有优美的造型,又要有明艳色彩,两者均是构成优美形象的主要因素。然而,在一般的审美中往往会偏重于色彩,或亮液纤者说,色彩的美最易彼人们所接受。马克思任《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曾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色彩的基本要素
色彩是一种物理现象。在日光的照射下,各种物体把不能吸收的日光反射出来。由于各种物体吸收口光的程度不同,形成了各种不问的色彩。尤其是奇花异卉,更是浓郁鲜艳、五彩缤纷。太阳光一般可分成红、橙、黄、绿、青、紫六种色相。
在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的作用下,我们肉眼可以分辨出物体所呈现的色彩。例如见到白色物体.说明色光全部被反射.见到黑色的物体,说明色光全部被吸收.若是对每种色光都有部分吸收与反射,就是灰色的物体。当我们来到花园里的时候,红花、绿叶十分美丽。红花的固有色是红色.是因为大阳光中的橙、黄、绿、青、紫等五种色光基本被红花所吸收.而把红光反射出来的结果。绿叶亦是如此,反射出绿光,是吸收了其它五种色光的结果。
花的红与叶的绿,以及白和黑都足相对而言的,是色彩总的倾向,自然界中绝对的纯色是没有的。若对红花作一观察,不难发现,花除了反射红色光外、对其它色光也有不同程度的反射,只是红色光的成分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已。又如绿叶,由于生长的环境和位置的不同,所反射出来的绿的色度、色性和纯度也会有许多微妙的变化,有冷暖、明暗和纯度的差别,就是一片叶子的正面与背面,所表现出的绿色深浅差异也很大。
光的反射就一般而言.质地粗糙、颜色深的物体吸收得多,反射得少。反之,质地光滑、颜色淡的物体对色光吸收得少,反射得多。由此可见,色彩一方面借光而呈现,另一方面,又依附于物体而存在,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不可。无论物体的质地如何,都能表现具体的色彩,而离开了具体的物体,就没有具体的色彩可言了。光与物所形成的种种色彩,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纯度、明度。
色相,是各种具体色彩的名称,或者说是色彩的相貌。例如,太阳光中的红、橙、黄、绿、青、紫等.每个名称都表示一种颜色的色相。色相主要是用来区分各种不同的颜色,增强对色彩的 辨别能力。客观世界色彩丰富,变化万千,肉眼所能识别的十分有限。因此,在观察色相时要善于比较,培养识别能力,便于在插花时正确认识和利用色彩。
纯度,指的是颜色纯净程度和饱和程度。在可见光中的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为极限纯度。纯度越高.颜色越鲜明。当纯净的颜色掺入黑、白、灰等其它色彩时,其颜色的纯度就产生变化,掺入得越多,纯度降得越低。物体色彩的纯度与饱和度有埋猜关,与物体表面结构也有关。物体表面结构粗糙,光线的漫反射作用将使色彩的纯度降低。物体的表面结构光滑,色彩的纯度就比较高。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包含两种意思:其一是同一色相受光后由于物体受光的强弱不一,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 其二是指颜色的本身明度,如红、橙、黄、绿、青、紫六种标 准色互相比较的深浅度。同一绿色,受光的强弱、角度和亮部不同,会产生明绿、绿、暗绿等不同的明度。不同的颜色中.黄色的明度较高,仅次于白色;紫色的明度较低.接近丁黑色。插花时,不问明度的色彩相配.能使画面富有变化,增强层次感。不问明度的同一色彩配合在一起,也能使插花的整体感增强。
色彩的视觉效果
人们对色彩的视觉感受,主要来源于色的原色和色的混合形式。
色彩的三原色是其中任何—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的.而其它色可以由这三色按一定比例配合出来。 自然界的景物在光线照射下显示出千变万化的色彩,都是由这三种原色光组合而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将敬仿色光混合会变亮,谓之加色法混合。在绘画中称红、黄、蓝三种颜色为三原色,若将三色混合会变深.称作减色法混合。花卉虽然没有那么标准的三原色,但可以接近某一种颜色而论。
除原色之外.还有中间色和复色在创造缤纷的世界。所谓中间色,是两种原色份量相等或不等相混合的色彩。复色.就是两个中间色相混合或者三原色相混合所得的色彩。补色,则为三原色相对应的色光。黄对着蓝,黄为蓝的补色;品红对着绿,品红为绿的补色,青对着红,青为红的补色。补色也叫互补色,就是两个相对的色互补。因此,黄与蓝、品红与绿、青与红都互为补色。并列在一起,色彩的对比非常鲜明。
两种原色并列在一起,能给人一种鲜艳明快的感觉;两种中间色并列在一起,色彩比教灰暗。原色与中间色并列在一起效果较佳,是类似色。色彩的变化是逐渐过渡,显得柔和、谐调;若是互补色,容易取得鲜明对比的效果。
互补的两色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色彩呈现跳跃、鲜明的效果。因此,补色关系运用得好,将使插花色彩明亮,生气勃勃,生动地托出主体。相反补色关系如不注意色彩的谐调和花体色块大小的安排,也会产生生硬、火气的弊病。
色彩具有冷暖的视觉效应。在人的生理反映上,色彩的深浅有收缩与扩张的感觉。如红、黄有热烈、兴奋的感觉,所以我们把红和黄以及倾向红、黄的颜色称为暖色调;蓝色看上去安静、寒冷,故而把蓝色和倾向于蓝色的称为冷色调。红与蓝处于冷暖色的两个极端。绿与紫居中,是中性色,偏红的均为暖色。偏蓝的均为冷色。金、银、黑、白、灰五色在色彩感觉上也属于中性色,可 以与任何颜色调和,起到缓冲、协调作用。这对挑选花器的色彩很有帮助。
艺术插花的配色
1.花卉色彩的形成和作用
在自然界中,大部分植物叶子的细胞里,都含有绿色的色素。我们知道当日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成六种可见颜色的光谱。如果让六色光再通过叶绿素溶液而透射到白色的银幕上,此时从银幕上的光谱里可以发现:在红色光靠近橙色光及蓝色光的部分,有一条很宽的黑色带,而绿色部分仍是绿色。这说明叶绿素吸收光线是有选样的。
绿色能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这是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进化的结果。同时,植物为了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需要和受到本身质体、色素的抑制,形成了各种不同颜色的枝叶花果。在不同种类的植物体中,所含叶绿素的比例不同,其颜色的深浅就有差异。有一些植物体内。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能使植物呈红色或橙色,它们主要存在于花瓣或果实中。有些植物的叶子在秋季落时前变黄,就是因为失去了叶绿素,只剩下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结果。
植物体内还存在着一种花青素,较多地存在于花瓣、果实之中。鲜花盛开所呈现出的一些红色和蓝色等,往往是花青索起的作用。花青素的颜色随着植物细胞液的酸碱性不同而有变化。细胞液为酸性时,花呈红色;细胞液为碱性时,花呈蓝或紫色。用八仙花作酸碱度变化试验,效果十分明显。
花冠居花萼的内方,色彩非常鲜艳.为植物中最为显著的部位,也是最富有变化的部位。花冠颜色主要是细胞中花青素和杂色体起的作用.花的红色、蓝色、紫色来源于花青素;花的黄色、橙黄色来源于杂色体;不具色素的部分为白色。由于花中存在着多种色素。各种花的色素组合情况各有所异,色素存在的多少也有变化,所以花朵开放时会出现天光十色、斑谰多彩的景象。
花卉随着四季更替和生理活动的需要,进行着新陈代谢,色彩也随之变化。花从蓓蕾初绽到枯萎凋零,叶片从新芽叶翠到枯黄落地,颜色都是在不断的变化。—般说来,初放的花色浓郁鲜艳,随后颜色逐渐变淡,最后失去原有美丽的色泽。初放的叶呈嫩绿色并带有鹅黄色.逐渐呈现出墨绿色.到生长末期转黄。果实也是如此,从子房膨大到果实成熟,色彩有一个变化过程。花卉的这种生理特征,为我们插花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限制了花材的采摘时间。
2.插花器皿的色彩
插花器皿的种类很多,各种花器都有自身的色彩特点,再加上人为的着色变化.色彩更是繁杂多变。插花器皿质地有粗细之分、软硬之别、对光的吸收与反射程度有很大的区别,颜色差异也很大。凡是质地细洁、光滑的物质,如金属、玻璃、瓷器,对光的反射较强;质地粗糙的物质,如粗陶、木器等,对光的反射较弱。由此可见.器皿质地对插花色彩影响很大。
用陶、瓷制成的花器是我们插花常用的器皿,其本身也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有许多奇特的色调,如青瓷、唐三彩、祭红、三阳开泰等等。
花器色彩的丰富多变,对插花来说,无疑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如花器色彩选择不妥,也会造成整个作品的失败。例如,用粉彩花卉画、人物图案作画面的花瓶,就其本身色彩配置来说,也许是十分精美的,但与花卉相配,会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所以,我们在花器色彩的选择上,耍立足于简洁、统—.每—件花器只要求存在—、二种颜色.或是几个简单色块组合的花器,不能使用或少使用那些描金附凤的花器。
随着现代工艺材料的发现,插花器皿有了很大的发展。如玻璃、塑料制品,色彩鲜艳夺白,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但要注意与花卉的合理配置,不然易造成庸俗之态。 用本色的自然材料制成的花器,如竹编、草编、藤编和木器等,古朴雅致,色彩简洁、大方,十分迎合人们的审美需要。若在这些花器上加以着色,也能让人感到精巧华美。
3.插花色彩的设计和配置
插花的用色,不仅是对自然的写实,而且是对自然景色的夸张,可以随着插花造型的需要进行变化。插花使用的色彩.首先耍服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趣.或鲜艳华美.或清淡素雅。其次.插花色彩要经得起看.远看时进入视觉的是插花的总体色调。总体色调不突出.画面效果就弱,作品容易出现杂乱感,而且缺乏特色。近看插花时,要求色彩所表现出的内容个性突出,主次分明。
插花色彩的配置,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二是花卉与容器之间的色彩关系,三是插花与环境、季节之间的色彩关系。这三方面的关系若能正确掌握.插花配色就能得心应手了。
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可以用多种颜色来搭配,也可以用单种颜色,要求配合在一起的颜色能够协调。如用腊梅花与象牙红两种花材合插,一个满枝金黄,另一个鲜红如血,色彩协调,辉映成趣,更重要的还在于以红花为主,黄花为捕.远远望去红花如火如荼,黄花星光,点点通过花枝向外辐射。
插花中青枝绿叶起着很重要的辅佐作用。枝叶有各种形态,又有各种色彩,如运用得体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牡丹虽好,还要绿叶扶持”。如选用展着绿叶的水杉枝,勾勒出插花造型的轮廓,再插入几支粉红色的菖兰或深红色的月季。可想而知,鲜花在绿枝的映衬下更显娇艳。再如将几支珊瑚树枝和几朵白色的马蹄莲花合插在一起.颜色并不华丽,却显得素雅大方。
花卉间的合理配置,还应注意色彩的重量感和体量感。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明度,明度高者显得轻,明度低者显得重。正确运用色彩的重量感,可使色彩关系平衡和稳定。例如在插花的上部用轻色,下部用重色,或者是体积小的花体用重色,体积大的花体用轻色。
色彩的体重感与明度和色相有关。明度越高,膨胀感越强 ;明度越低,收缩感越强。暖色具有膨胀感,冷色则有收缩感。在插花色彩设计中.可以利用色彩的这一性质,在造型过大的留部分适当采用收缩色,过小的部分适当采用膨胀色。
花卉与容器的色彩要求协调,但并不要求一致,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配合:一是采用对比色组合.另一是调和色组介。 对比配色有明度对比,即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也称黑白对比。如在黑色的花器之中,插入白色的马蹄莲花,一暗一明造成对比,就能起到色彩鲜明的效果。
花卉与器皿有色相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叫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有强弱之分,主要有对比色相和互补色相的对比。对比色相对比的色感比较鲜艳、强烈.具有饱满、华丽、欢乐、活跃的感情特点,容易使人兴奋、激动。互补色相对比是相应的色彩对比,也是最强的色相对比,如红花与青绿色花器.黄花与青紫色花器等。中国传统配色中有“红间绿,花簇簇”,“红配绿,看小足”的说法。
冷暖对比也是花卉与器皿配色的主要方法。采用冷暖对比的色彩,效果会显得生动起米。如用湖蓝色水盆,插粉红色的荷花,这样冷色的盆与暖色的花形成了冷暖对比,更进一步烘托出花的妩媚。在一般情况下,插花器皿的颜色是深色的,花可插浅色的;器皿色彩是淡色的,花可插深色的,以便形成对比。
运用调和色来处理花与器皿的关系,能使人产生轻松、舒适感。方法是采用色相相同而深浅不同的颜色处理花与器的色彩关系,也可采用同类色和近似色处理。同类色如橘红与大红、绿与青绿色等。近似色有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等。近似色的色距范围较大,有一定的对比性.容易表现出色彩的丰富性和形成色彩的节奏与韵律。
插花还可以利用中性色进行调和,如黑、白、金、银、灰等中性色的花器,对花卉有调和作用。也可用金银丝装饰在花中,使花卉与器皿的对比色中有个性色为媒介而调和。 插花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如过年过节或喜庆日子作为装饰品美化环境,把屋内外装饰点缀成一片节日的气氛,寄托美好的理想,振奋人们的精神。插花的色彩要根据环境的包彩来配置。如在白底蓝纹的花瓶里.插入粉红色的二乔玉兰花,摆设在传统形式的红木家具上,古色古香.民族气氛浓郁。在环境色较深的情况下,插花色彩以选择淡雅为宜:环境色简洁明亮的.插花色彩可以用得浓郁鲜艳一些。
插花色彩还要根据季节变化来运用。春天里百花盛开,众芳争艳,到处是万紫干红的景色。此时插花时选择色彩鲜艳的材料,给人以轻松活泼、生机盎然的感受。夏天,插花的色彩要求清逸素淡、明净轻快。适当地选用一些冷色调的花,给人以清凉之感。到了秋天,满目红朴朴的果实,遍野金灿灿的稻谷。此时插花可选用红、黄等明艳的花作主景,与黄金季节相吻合,给人留下兴旺的遐想。冬天的来临,伴随着寒风与冰霜。这时插花应该以暖色调为主,插上色彩浓郁的花卉,给人以迎风破雪的勃勃生机。
色彩的感情效果
色彩能够影响人的情绪。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不同的民族和传统习惯,不同的文化修养、性别、年龄等,会对色彩产生不同的联想效果。
色彩本身是没有任何感性内容的,只有当人的思想意识与其联系起来的时候,才会出现色彩的感受与联想。有许多国家和民族对某些颜色有忌讳。如巴西人以棕黄色为的凶丧之色.理解是人死好比黄叶从树上落下来,所以忌讳。比利时人最忌蓝色.如遇不吉利的事都穿蓝色的服装。埃塞俄比亚人穿谈黄色的服装.是对死者表示深切哀悼。欧洲许多国家都以黑色为丧礼的颜色。十耳其人布置客厅、礼堂、房间时,喜用素色,禁用花色。在我国,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也是多种多样.大致是这样的:
红色:具有艳丽、热烈、富贵、兴奋之情。人们习惯用红花束表示喜庆、吉祥。
橙色:是丰收之色,表示明朗、甜美、成熟和丰收。
黄色:有一种富丽堂皇的富贵气.象征光辉、高贵和尊严。我国帝皇殿宇装饰的琉璃瓦是黄色的.以示至高无上。在丧仪上、黄色的花使用十分普遍。
绿色:富有生机,富有春天气息,又具有健康、安详、宁静的象征意义。
蓝色:有安静、深远和清新的感觉.往住和碧蓝的大海联系在一起,使人心胸豁达。但从消极方面来看,也有阴郁、贫寒和冷淡之感。
紫色:有华丽高贵的感觉。淡紫色还能使人觉得柔和、娴静。
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具有一种朴素、高雅的本质。但是白色显得单调,在我国民族习惯中.还有悲哀的含意。
黑色:具有坚实、含蓄、庄严、肃穆的感觉.同时黑色又易与黑暗联系在一起。
色彩的象征和联想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反应,受到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在插花时只能作为色彩运用的参考,而应按题材内容和观赏对象进行色彩设计。
❺ 插花颜色搭配技巧 三种插花颜色搭配技巧介绍
1、花艺色彩搭配和任何的艺术实践一样,在花艺设计中,色彩搭配尤为重要。插花花艺色彩配色赋予花艺作品给欣赏者的第一印象和一般情感:明亮开朗、柔软、忧郁、现代。 其具有高对比的色彩碎片,好比如黄色和丛悔紫色,让人看起来轻松而非同寻常,而粉红色和红色的这种单色渗耐正调则会显得更加微妙更具有凝聚力,色彩饱和度的使用可以影响到花艺设计。柔和的粉红色和浅黄色的融合寓意着青春、春天和柔软。
2、很多不喜欢束缚在色彩搭配的理论,根据个人喜欢随心所欲将色彩搭配,这种情况是允许的,更富有创造性,但随意搭配的话可能显得杂乱无章,分散注意力以及设计的本身。要通过一些花艺规划,设计好重点,补充和突出一些颜色,这样制作出来的花束会让人不一样的感官感受。
3、理解花艺色彩搭配理论的第一步应该知道颜色的来源,一开始要了解的实用花艺色彩是原色,原色是黄色、蓝色和红色,所有的其他颜色都是来自这三种颜色,你通过其他颜色混合是制作不出来这三种颜色的。三原色的基本配色规律:红色和蓝色混合会变成红色,红色和黄色混合会变成橙色,黄色和蓝色混合会变成绿色,它们之间的混合所变成的颜色,跟它们的颜色搭配的比亩告例是有关系的,就算色彩的搭配比例达不成绝对色,但也比较相近。
❻ 插花艺术中色彩有哪些表现机能,如何运用
要了解色彩的温度感,距离感,轻重感,方向感,运动感。和感情效果。把这些机能运用插花创作中,才能使作品表现的行云流水,挥洒自如。。。
❼ 插花怎样搭配色彩
黑与白]:非常对立而又有共性, 是色彩最后的抽象.能够用来表达富有哲理性的东西.其中——
[黑色]:空、无、永恒的沉默.
[白色]:虚无, 有无尽的可能性.
此二色总时通过对方的存在显示自己的力量. 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网页设计,色彩永远是最重要的一环。当我们距离显示屏较远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不是优美的版式或者是美丽的图片,而是网页的色彩。
关于色彩的原理有许多,在此我们不可能一一阐述,大家可以看看相关设计书籍,有利于系统地理解。在此我们仅仅想告诉大家一些网页配色时的小技巧。
1.用一种色彩。这里是指先选定一种色彩,然后调整透明度或者饱和度,产生新的色彩,用于网页。这样的页面看起来色彩统一,有层次感。
2.用两种色彩。先选定一种色彩,然后选择它的对比色。
3.用一个色系。简单的说就是用一个感觉的色彩,例如淡蓝,淡黄,淡绿;或者土黄,土灰,土蓝。
在网页配色中,还要切记一些误区:
1.不要将所有颜色都用到,尽量控制在三种色彩以内。
2.背景和前文的对比尽量要大,(绝对不要用花纹繁复的图案作背景),以便突出主要文字内容。
[黄色]:亮度最高, 尤其灿烂、辉煌.象征着智慧之光, 象征着权力、骄傲.经不起白色的冲淡.当用黑、紫、深蓝反衬时, 能加强.淡粉色能使之变柔和.
[绿色]:具中性特点.和平色, 偏向自然美.宁静、生机勃勃, 宽容色彩.可衬托多种颜色而达到和谐.
[蓝色]:永恒、博大、遥远感.
[紫色]:大面积有恐怖感, 紫红尤其明显.暗紫有灾难感.淡紫则是一种优美的活泼色.紫与黄共存时, 消极性更加显著.
[红色]:最强有力的色彩, 能引起肌肉的兴奋.热烈、冲动.
[橙色]:较温和, 是一种很活泼、辉煌的色彩.富足的、快乐的色彩.稍加黑则较稳重.蓝橙对比时较生动.
[灰色]:是色彩中最被动的颜色.受有彩色影响极大, 靠邻近的色彩获得自己的生命.近冷则暖, 近暖则冷.最有平静感(中性), 是视觉中最安静的色彩.有很强的调和对比的作用.
❽ 插花艺术的色彩设计与配色方法
插花艺术的色彩设计与配色方法
插花艺术色彩的配置,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二是花卉与容器之间的色彩关系;三是插花艺术与环境、季节之间的色彩关系。这三方面的关系若能正确掌握,插花配色就能得心应手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插花艺术的色彩设计与配色方法,欢迎阅读。
类似色插花艺术
了解这些色彩的性质和特点后,在插花艺术创作中,可根据不同的花色进行多种色调的组合。
在色环上,向邻近色彩之间的组合称为类似色组合。也包括同一色相而明暗程度不同的花色组合。相邻120°范围内的色相,或同一色相饱和度不同的色调之间的搭配,让人产生柔和、恬静的艺术感受。如选用红色、橙红色及淡黄色等色的花材相配合,或选用绿色、黄绿色和蓝色的花材相配合,由于它们在色相、明度和纯度上都比较接近,组合在一起容易引起柔和、协调感,产生高雅秀丽的格调,适合陈设在书房、卧室等安静环境内。但也应注意各色之间不宜差别太小,以免色彩单调。
互补色插花艺术
在色环上,处于直径两端的色彩的使用称为互补色搭配。由于对比强烈,让人产生明快、刺激的艺术感受。如黄花与紫花相配,蓝花与橙色花相配,红花与黄绿色花相配,都是具有强烈冲击力的配合,色调鲜明突出,富有生动活泼和热烈的美感。在西方古典插花艺术中,常见在橙黄色、黄色及红色花朵中间,插入少量的蓝色花;在紫色、堇紫色花旁插入1-2支黄色花,目的在于增加色彩的鲜明度,活跃画面气氛。
在礼仪插花艺术中也常采用对比色的花材组合,便于表现喜庆欢乐的情趣。但应当注意恰当使用,不可对比太强,以免失去协调感。为了减缓强烈对比的刺激感,可以选用不同明度、不同纯度的缓冲色花材加以调和,或者改变两个对比色花材的分量,均可取得对比而和谐的艺术效果。
冷暖色系插花艺术与单色插花艺术
冷暖色系插花艺术:插花艺术作品也可以按冷暖色系进行花材组合,暖色系花材组合有热烈兴奋之感,冷色系花材组合有安静、幽雅之感,总之,不论采用哪种配色方法,都应当坚持把浅色的花放在构图的上部和外部;深色花则放在中下部和内部。
单色插花艺术:插花艺术作品的全部色彩用单一色相完成,让人产生纯洁、清纯的艺术感受。
另外,学习插花艺术时,除了学习色彩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应当多留心观察自然风景中色彩的组合,它们是创作的最好素材。
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
花卉之间的色彩搭配既可用多种颜色来搭配,也可以用单一颜色。要求配合在一起的颜色能够协调。如用腊梅花与象牙红两种花材合插,一个满枝金黄,另一个鲜红如血,色彩协调,辉映成趣,更重要的还在于以红花为主,黄花为辅,远远望去红花如火如荼,黄花星光点点,主色调鲜明,配色调和谐。
插花艺术中青枝绿叶有着很重要的辅佐作用。枝叶有各种形态,又有各种色彩,如运用得体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牡丹虽好,还要绿叶扶持”,如选用展着绿叶的水杉枝,勾勒出插花造型的轮廓,再插入几支粉红色的菖兰或深红色的月季,鲜花在绿枝的映衬下更显娇艳。再如将几支珊瑚树枝和几朵白色的马蹄莲花合插在一起,颜色并不华丽,却显得素雅大方。
花卉和容器之间的色彩关系
花材与容器之间的色彩配合,也应当处理好协调与烘托作用,因此,容器的颜色不应当鲜艳华丽,以免喧宾夺主。宜选用造型简洁或色彩朴素、明度不高的古铜色、暗绿色、黑色、暗灰色及棕褐色等容器,与花材相配容易达到协调一致的良好效果。
花卉与容器的色彩要求协调,但并不要求一致,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配合,即采用对比色组合和调和色组合。
对比配色有明度对比,即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也称黑白对比。如在黑色的花器之中,插入白色的马蹄莲花,一暗一明造成对比,就能起到色彩鲜明的效果。
花卉与花器有色相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叫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有强弱之分,主要有对比色相和互补色相的对比。对比色相对比的'色感比较鲜艳、强烈,具有饱满、华丽、欢乐、活跃的感情特点,容易使人兴奋、激动。互补色相对比是相对应的色彩对比,也是最强的色相对比,如红花与青绿色花器,黄花与青紫色花器对比等。
插花艺术色彩的设计和配置
插花艺术的用色,不仅是对自然的写实,而且是对自然景色的夸张,可以随着插花艺术造型的需要进行变化。首先,插花艺术使用的色彩要服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趣,或鲜艳华美,或清淡素雅。其次,插花艺术色彩要经得起“看”,远看时进入视觉的是插花艺术的总体色调。总体色调不突出,画面效果就弱,作品容易出现杂乱感,而且缺乏特色;近看插花艺术时,要求色彩所表现出的内容个性突出,主次分明。
插花艺术色彩的配置,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二是花卉与容器之间的色彩关系;三是插花艺术与环境、季节之间的色彩关系。这三方面的关系若能正确掌握,插花配色就能得心应手了。
;❾ 插花发黑什么情况插花根部发黑什么情况
根部发黑,可能是花材受到细菌或虫害影响受损,可以剪掉黑色的部分,换水,消毒等方式处理
❿ 插花体验:插花中色彩运用的秘密
插花体验:插花中色彩运用的秘密
色彩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西方插花特别强调色彩的运用。花材本身色彩鲜艳丰富,但如何搭配才能和谐悦目,则需要掌握一些色彩的常识。
(一)色彩的构成
色彩有“无彩色”和“有彩色”之分。无彩色是指白、灰、黑色;有彩色是光谱色彩中的各种颜色,即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有原色、间色和复色之分。红、黄、蓝三色为原色,不能混合生成,其他色都可以用任意原色混合调配而成。二原色之间的混合产生间色,间色与间色的混合为复色。
色彩是由色相、明度和彩度三要素构成的。白色和黄色的明度最高,黑色和紫色的明度最低。彩度即彩色中混入无彩色(黑、白、灰)的多少,如纯红色彩度高,而混人白色呈粉红色,则彩度就低了。明度和彩度合在一起,使色彩有明暗、强弱、浓淡的区别,则称之为色调。
(二)色彩的表现机能
色彩是富有象征性的,它有冷暖、远近、轻重以及情感的表现机能。
1.色彩的冷暖感色彩本身并无温度差别,但能令人产生联想从而感到冷暖。红、橙、黄等色使人联想到太阳、火光,产生温暖的感觉,因而称暖色系,具有明朗、热烈和欢乐的效果。明度高的色彩炫耀而奢华,彩度低的色彩含蓄而朴实。插花时可根据不同的场合、用途来选择不同的色彩。
2.色彩的轻重感色彩的轻重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彩度。明度愈高,色彩愈浅,感觉愈轻盈;而明度愈低,色彩愈深则愈觉重。插花时要善于利用色彩的轻重感来调节花型的均衡稳定。颜色深的暗的花材宜插低矮处,而飘逸的花枝可选用明度高的浅谈颜色。
3.色彩的远近感红、橙、黄等暖色系,波长较长,看起来距离会拉近故称前进色。蓝、紫等冷色系,波长较短,看起来距离推后,故称为后退色。黄绿色和红紫色等为中性色,感觉距离中等,较柔和。明度对色彩的远近感影响也很大,明度高者感觉前进而宽大,明度低者则远退且狭小。插花时可利用这种特性,适当调节不同颜色花材的大小比例,以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4.色彩的感情效果色彩能够影响人的心情。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不同民族习惯和个人爱好,不同的文化修养、性别、年龄等会对色彩产生不同的联想效果。如中国传统习惯喜庆节日偏爱红色,白色则认为是丧服的颜色。而西方则相反,结婚时新娘的服饰喜用白色。所以选择色彩时需适当留意对方的喜好,以免引起误会。一般常见的色彩情感有以下几种。
(1)红色具有艳丽、热烈、富贵、兴奋之情。人们习惯用红花来表示喜庆、吉祥。
(2)橙色是丰收之色,表示明朗、甜美、成熟和丰收。
(3)黄色有一种富丽堂皇的富贵气,象征光辉、高贵和尊严,我国皇宫宝殿等装饰的琉璃瓦是黄色的,以示至高无上。但是在丧礼上,黄色的花却使用十分普遍。在日本,黄菊只用于丧礼。西方送黄玫瑰表示分手。
(4)绿色富有生机,富有春天气息,又具有健康、安详、宁静的象征意义。
(5)蓝色有安静、深远和清新的感觉,往往和碧蓝的大海联系在一起,使人心胸豁达。但从消极的.面来看,也有阴郁、贫寒和冷淡之感。比利时人最忌蓝色,不吉利的场合都穿蓝色。但有时蓝色会成为时尚流行色,视当年流行情况而定。
(6)紫色有华丽高贵的感觉,淡紫色还能使人觉得柔和、娴静。
(7)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具有一种朴素、高雅的本质。西方婚礼上,新娘喜用白色。但是,在我国民族习惯中,白色则有悲哀和死亡悼念的含义。
(8)黑色具有坚实、含蓄、庄严、肃穆的感觉,同时又易与黑暗联系在一起。
色彩的象征和联想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反应,受到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风俗习惯、时尚流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在插花时只能作为色彩运用的参考,而应按题材内容和观赏对象进行色彩设计。
(三)色彩的设计
五颜六色组合在一起,并不一定美,搭配不好反而使人感到烦躁不安。一件作品的色彩不宜太杂,配色时不仅要考虑花材的颜色,同时还要考虑所用的花器以及周围环境的色彩和色调,只有互相协调才能产生美的视觉效果。
1.同色系配色即用单一的颜色,这对初学者较易取得协调的效果。如果能利用同一色彩的深浅浓淡,按一定方向或次序组合,会形成有层次的明暗变化,产生优美的韵律感。
2.近似色配色利用色环中互相邻近的颜色来搭配,如红-橙-黄、红-红紫-紫等。这时,应选定一种色为主色,其他为陪衬,数量上不要相等,然后按色相逐渐过渡产生渐次感,或以主色为中心,其他在四周散置也能烘托出主色的效果。
3.对比色配色对比是明暗悬殊或色相性质相反的组合在一起。色环上相差180o的颜色称对比色或互补色,如红与绿、黄与紫等。由于色彩相差悬殊,产生强烈和鲜明的感觉。需注意色彩的浓度,一般降低其纯度较易调和,如用浅绿、浅红、粉红等。深色间点其中作点缀,效果较好。绿色是植物尤其是叶片的基本色,插花时要善于利用。对比的配色除了通过调整主次色的数量(面积)和色调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外,还往往选用一些中性色加以调和。黑、白、灰、金、银等色能起调和作用,故又称补救色。因此,插花时加插些白色小花十分重要,可使色彩更明快和谐。而花器选用黑色、灰色或白色较易适应各种花的颜色。
4.三等距色配色在色环上任意放置一个等边三角形,三个顶点所对应的颜色组合在起,即为三等距色配色。如花器是红色,花材选用黄色和蓝色,或紫色的矢车菊和橙色的康乃馨加上绿叶等,这些色彩配出的作品鲜艳夺目、气氛热烈,适用于节日喜庆场合,但同样应以中性色调和,加插白花或用白(黑)色的花器等。
当环境微暗时,宜用对比性稍强的颜色,而在明亮的环境中,则可用同色或近似色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