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县花卉
① 巨野有什么名胜
永丰塔 称梵塔、佛寺塔位于巨野县城东南隅南临民路西毗永丰街北接文庙东麟州酒店古巨野八景《巨野县志》载:永丰塔传唐所建未合尖止宋续经考证塔建造代北宋嘉佑间距今约千历史巨野古文明象征 该塔平面等边八角四门楼阁式砖塔《据《巨野县志》记载明初洪水泛滥巨野沦湮塔没二级面现存五级通高30.3米至五级高度别6.3、6.5、4.1、3.9、3米塔刹6.5米(含宝顶)底部周40米部周36米第级砖叠挑檐即用砖叠涩挑继递迭收古朴浑厚端庄凝重其各级皆由华拱两挑组承托檐交叉盘错更显繁缛玲珑每级东、南、西、北四面各设券门明暗别或进井或直通塔内廊塔体各级高度自逐层递减收体底层设塔室由北门入室壁镶嵌6块宋代佛教石造像原佛寺遗物1961维修嵌入室内石台阶至第二层南门再沿塔檐绕转西门继逐层盘旋达塔顶扶栏四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塔碧波粼粼水色光交相辉映朝晖夕霞古塔倒影甚壮观便著名胜景梵塔朝晖 塔佛教建筑物供奉舍利所梵文称浮屠音译作塔婆、佛固等即坟、灵庙意所称梵塔塔建筑形式早东汉明帝期便随着佛教兴起由印度传入受我传统文化亭、台、楼、阁等古建筑影响逐渐演变具独特艺术形式风格塔塔寺密或塔寺立或寺塔设永丰塔座落于巨野县儒前佛寺内(《巨野县志》)所称佛寺塔佛寺寺内丈八铜佛名原占20余亩位于永丰塔东寺内建佛殿塔院古柏参遮空蔽;烟绕霞蔚暮鼓晨钟;游客纷至沓香火旺盛巨野著名游览胜惜寺院今已存唯巍峨壮观古塔跨越千空铭记历史沧桑留串串悲壮、神奇传说…… 永丰塔名源由史籍考相传古野势低洼诸水集积黑龙作乱于洪水肆虐民聊托塔李王奉命降妖宝塔三截底部降郓城塔身掷巨野塔尖落金乡别黑龙首、身、尾三处牢牢镇住黑龙降服洪水退却野泽渐涸露良田沃野塔名冠永丰意谓镇邪恶呈祥瑞祈岁岁五谷丰登虽古神传说却反映古代劳民战胜自灾害坚强信念幸福美向往祈盼 永丰塔累遭数劫难嗣经历代重修保存自晚清战乱频仍事非永丰塔已千疮百孔岌岌危新立重视加强古建筑保护工作1961巨野县民委员经济十困难情况拨专款永丰塔进行抢救性修缮加固历经文革受严重破坏加塔四面环水风化严重塔身益倾斜砖酥脱落塔顶洞塌1991全县民捐资20万元永丰塔进行全面修缮历半载梵塔焕再现昔风彩道亮丽风景线 巨野文庙 巨野文庙位于巨野县城东南隅,永丰塔北约百米处.宋金期巨野文庙原建于城北,屡经河患,废立.明洪武十五1382县丞吕让移建于今址.历代增修扩建,至清康熙四十1702,县令章弘鼎新殿,续诸祠,规制乃备,占三十余亩,前五进院落及东西跨院,共建殿,堂,楼阁,斋,庑,亭,坊近百间.自南北太元气坊,棂星门,泮池,戟门,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形文庙轴线两侧建进德斋,修业斋,东庑,西庑,名宦祠,乡贤祠,忠义祠,东华门,西华门等,东跨院文昌祠,儒所西跨院启圣祠,改作训导宅.朝隆十八1753.巨野县知县朱容极建麟州书院,经道光,光绪及民间建修葺,书院更具规模,志名远播.殿内祀孔,四配颜,曾参,思,孟轲,十二哲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塑像.两讨债列"七十二贤"牌位.整建筑布局,错落致,间苍松翠柏,形处气势害宠传,郁罩葱茏古建筑群.1947,文庙废,部建筑毁,仅存殿,殿内塑像亦遭劫难 殿文庙主体建筑,殿基砖,石混砌,台基高1.4米,东西22.3米,南北宽14.25米.殿通高13.7米,面阔5间,进深3间,重檐九脊歇山式建筑.翼角飞翘,绿瓦朱甍,斗拱盘错,雕梁画栋.殿四周24根型石柱支擎,石柱高3.48米,径约0.55米.前檐8根石柱及檐端柱高浮雕二龙戏珠,缀浮云,着波涛,造型,雕琢精工.其石柱浅浮雕缠枝花卉,构图繁缛,技艺精湛.廊间两根石柱别刻"清康熙四十七月二十","宣议郎知巨野县事宛平章弘重建:铭文.殿内朱红明柱八根,直径0.5米,垫鼓形石础,擎殿架,梁叠檩穿,勾斗角,显示高超建筑艺术.殿仿曲阜孔庙殿营建,鲁西南现存完整县具较高艺术价值古建筑 新立,文庙旧址粮食部门占用,殿度曾粮仓.党十届三全,家文物保护尤重视.1982,山东省文物局拨专款濒临倒塌殿进行修缮.1995,粮所搬迁,复建门,殿内恢复孔及四配塑像,制作神龛,御匾,香案等附属设施,殿前筑建月台.目前,文庙逐步恢复原建筑.祭仰先哲,加强主义教育重要基础展示巨野历史文明窗口 麒麟台 位于麒麟镇陈胡庄村东750米处史称麒麟冢春秋西狩获麟麟葬处二十世纪六十代初麟麟台夏官屯公社武装部挖掉边围加高筑打靶台现存台高约4米东西48米南北20米据1979普查勘探测原遗址东西73米南北52米面积约3800平米并发现灰坑土许夹砂红陶残片、汉代陶片及蚌壳、物牙齿等《左传》记载:鲁哀公十四(公元前481)春西狩于野叔孙氏车鉏商获麟详赐虞仲尼观曰:麟《东周列志》载:周敬王三十九(公元前481)鲁哀公狩于野叔孙氏家臣鉏商获麟详赐虞仲尼观曰:麟《东周列志》载:周敬王三十九(公元前481)鲁哀公狩于野叔孙氏家臣鉏商获兽麕身、牛尾、马蹄肉角怪杀孔叹曰:‘麟孰哉’使弟埋麒麟冢麒麟降世识晓却怪杀孔痛惜已联想自怀才遇触景悲麒麟写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何求麟兮麟兮我忧自绝笔再著书麒麟冢独特文化内涵名胜历代文骚客临其境觅圣迹或讴歌或慨叹发思古幽情咏朽佳句唐代著名者韦表微曾作麟台碑铭:李白、辛弃疾及明代王穉登、孙宜等著名诗均麒麟台留脍灸口诗句唐武德四据西狩获麟故巨野度改名麟州明嘉靖十四进士张九叙作斗书麒麟冢三字刻石立于台前启间县令化修建庙宇名曰瑞麟寺自麒麟台胜迹更加名震四
② 山东省巨野县适合种植桔梗吗,什么季节种植
可以。山东省与我国其他省份相比,降水量更多些,四季特征是春秋季比较短暂、冬季和夏季则比较长,年平均气温相对来讲不高,只有十几度左右,所以对于冷季型草本植物来讲可能会更适应在山东生长,因此会在山东普遍看到桔梗的身影。
北方最好是在10月,或者是11月时播种桔梗。因为在这个时候播种下桔梗种子,可以让桔梗种子在度过了寒冬后,发芽率有所增长。但是您也要为桔梗种子提供一个相对温暖的环境,因为桔梗不能适应过于寒冷的环境。
不过若您想要了解更多的有关该如何种植好桔梗的知识,可以上网搜集资料。希望您最终能够种出美丽的桔梗花。
③ 新鲜的玫瑰花瓣可以食用吗
可以。新鲜玫瑰复花酱制做法如下:
所需材料:玫瑰花瓣适量,红枣适量,冰糖适量。
1、将玫瑰花瓣清洗洗净,晾干水分。
④ 冠群芳是山东哪里的酒
冠群芳酒是山东省巨野县花冠集团(详细地址花冠路西段)生产的酒。该公司是一家集白酒主业板块、葡萄酒产业板块、金融投资产业板块和以房地产、印刷为主的其他产业板块四个事业发展格局于一体的企业集团。
依据其官方网站发布的产品信息可知,其冠群芳酒包含的品种分别有甲天下、柔酒大师、柔8大师级、冠群芳储15、冠群芳金冠蓝钻、冠群芳金冠等多个品类。
花冠集团其他系列酒信息:
1、花冠酒:包含了花冠典藏(以储15酒为基酒)、花冠盛世(以储17酒为基酒)、水墨酒、杰作以及杰作酱酒。
2、花之冠酒:包含了花之冠鲁雅香酒、花之冠九九珍藏酒、花之冠韵8酒、花之冠韵7酒以及花之冠韵3酒。
3、曹州老窖:包含了曹州老窖红如意、曹州老窖清青花、曹州老窖如意以及曹州老窖元青花。
4、大碗酒:包含了大碗酒V5、大碗酒V3、大碗酒。
以上内容参考花冠集团-集团简介、花冠集团-白酒产业(冠群芳)、花冠集团-白酒产业
⑤ 巨野有什么名胜
齐鲁会盟台
位于县城西郊大李庄村北,据《山东通志》和《兖州府志》记载,为春秋齐鲁会盟处。原台“崇数仞,广可蔽二亩”。元末明初,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淤积,再加上雨水冲刷,台面逐渐缩小。现存台高约2米,东西长34米,南北宽24米,面积约为816平方米,形如覆斗状。周王朝建立后,采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措施,分封王室贵胄。鲁国是周公旦长子伯禽的封地,当时虽以头等王国就封,但到了春秋时期,国力渐衰。大野地处鲁之西境,常常受到宋国的侵扰,为了加强防御,鲁国主动与齐国结盟。据《春秋》记载,鲁庄公三十年(前664年),在大野泽以西济水之南筑台,齐鲁两国会盟于此,从而使两国关系进一步巩固,军事防御能力得到加强,国势地位大大提高,使之赢得更大生存发展空间。会盟台,是齐鲁友好的象征,也是齐鲁文化交融汇通的标志,对于研究春秋时期齐鲁两国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与发展及古代邦交史,有着重要的意义。至秦汉时期,此处又成为重要祭祀场所和埋葬之地。1976年,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进行文物调查,采集到战国至汉代的陶片,有红陶绳纹鬲足,灰陶罐、灰陶豆等,并开探方试掘,发现夯土层,夯层时断时续,不坚实,说明不是居住遗址,从侧面证明了会盟之台的真实性。同时,在表土层下发现了一座墓葬,打破了夯土层,这说明是后之埋葬,出土器物为东汉时期。
荆树堂
乃田氏家祠,位于章缝镇东西大街中段。约建于明隆庆至万历年间,原占地5亩许,为典型的北方外跨式四合院建筑。岁月蹉跎,后院等附属建筑已倾,主体四合院尚保存相当完整。临街面阔九间仍为原来风貌,均青砖砌壁,布瓦覆顶。其中大门三间,阔10.35米,进深7.15米,七架列式梁柱结构硬山建筑,高台作基,青石筑成,屋顶采用大式瓦作,雕脊跑兽,飞檐起翘。廊枋上阳琢文字,左“木本”、右“水源”,中刻“派衍青齐”。门上方高悬:“荆树堂”匾额,金光灿灿,赫然醒目。院内正堂三间面阔11.13米,进深6.5米,亦七架列式硬山建筑,青砌撕缝,雕梁画栋,立吻增辉,更显庄重。两侧设有配房,皆五间,配房与正堂之间又各设月亮门可通跨院和后院。院中拜厦由四列16根木柱承擎,重梁起架,青瓦覆顶,前接卷棚,直至正堂。左右延及两庑。覆盖整个天井,夏日不曝,冬雪不侵。整个建筑群结构严谨,布局巧妙,细微处显现考究,古朴中透着灵秀,雅静深致,肃穆庄重。
荆树堂原称荆树山房,系田氏七世祖田峤、田峨兄弟二人的书斋。田峤,字云岳,号宗甫岁进士出身,长于文章;其弟田峨,字斗岳,号瞻甫,万历戊子科举人,工诗善书。二人皆为曹州名士,与当时的董其昌、米万钟、邢侗等文化名人往来唱和,交谊甚密。著有合集《荆树山房文集》传世,影响深远,享有“江南一董(其昌),江北二田(峤、峨)”的美誉。其子,孙亦多有成就者,“印累累,绶若若,文武闱掇巍者,连续不绝”;“家益饶,壤沃屋润,廓邑中称巨室者首推田氏”。成为显赫一时的名门大户。有了丰裕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人文条件,田氏“首创家祠,制祭器,聚众而时享”。遂辟书斋,加以增修扩建,更名荆树堂。荆树山房、荆树堂盖源于“田氏分财,忽瘁庭前之荆树”的历史故事。古有田真、田庆、田广兄弟三人同居,妇欲分异,共议将堂前粗大繁茂的紫荆树亦破而为三。一日清晨,忽见荆树叶垂憔悴,众皆惊诧。田真谓弟说;“木本同株,若分析则憔悴,况人?兄弟而可离,是人不如树也”。兄弟三人,深为感动,紫荆树旁,抱头痛哭,决定不再分家。从此,居家和睦,荆树复荣。田氏家祠取名“荆树堂”,意在使子孙后世不忘先祖史实,向心合力,礼让躬亲,“荆树堂上兄宜弟,绿服庭中子悦亲”。
荆树堂后院原有书馆,东北侧为王姥娘庙。王姥娘为本支田氏之祖田子成父子的救助恩人。田氏原籍青州。明初,青州指挥使田子成,因谏言被谤,挂印遁逃,肩挑幼子投奔先前定居于巨野县田家庄的长兄。及晚,子成隔帘听到嫂问兄长:“二弟此来,是暂避还是长住?”子成察嫂意,遂告知洗刻便走。“是夜,寒风呼啸,大雪纷飞,邑之大户王承辅之妻,忽梦两只猛虎卧于双碑泊(今田桥镇田桥村东北)桥下,猛然惊醒,恰值子夜时分,心中疑惑,即唤佣人同去探视。只见桥下,一副挑担,父子相拥,遂引领归家。王氏见子成父子气度非凡,又怜其落难之时,便好心收留于家,待子成如兄弟,视其子福顺若己生。王氏膝下唯有一女,福顺及长,便招赘为婿。田氏后世子孙不忘外祖母王氏恩泽,故于祖祠内别置一区建王姥娘庙。峤、峨兄弟诗文丹书,勒石镶壁,甚为壮观。
历四百余年风雨,荆树堂可谓存之不易。上世纪五十年代至“文革”中,王姥娘庙及书馆相继被毁,古籍藏书付之一炬,诸多刻石亦遭毁坏或散佚。近年来,田氏后裔积极找寻散佚的遗物,田峤、田峨丹书刻石4帧及部分手迹,现已收入荆树堂保存。2002年,族人又集资对现在建筑进行了修缮,使这一历史古迹再增光辉。
蚩尤墓
又称蚩尤肩髀冢,位于巨野县城东北郊,堌堆庙村前。
在氏族社会晚期,由于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分化,氏族部落之间常常为了掠夺财富和出于自卫的目的,而不断发生战争。大约在四千五百年前,生活在黄河上游的黄帝部落与生活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发生了激烈的战争。《通典》云:“三年九战而城不下”。《史记》中也载“黄帝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蚩尤死后,被分尸葬埋。《皇览·冢墓记》称:“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今河南省台前县)城中,高七丈……肩髀冢在山阳郡巨野县,大小与阚冢同。”《巨野县志》亦载:“蚩尤墓,在巨野县城东北八里”。此墓历经夏商周汉,岁月荒远,地貌变迁,墓冢面积不断缩小,元明时期丘上曾建有庙宇,清代以后冢丘屡遭破坏。至1982年全县文物普查时测量,堌堆东西38米,南北31米,总面积1200平方米。
蚩尤与黄帝、炎帝同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在当时,其部族就已率先进入了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并且掌握了冶铜技术。《世本·作篇》中有:“蚩尤以金作兵器”之说。《管子》中亦有“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销、矛……”红铜的出现也为后来青铜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早在秦汉之前,蚩尤一直被尊奉为“兵主”、“战神”,受到人们的大礼祭祀。《史记》中就有刘邦“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的记载。由于受“胜者王侯败者寇”的观念影响,蚩尤在一些史书中被描绘成“不用帝命”、“类鬼似妖”的暴虐之徒。
为了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2002年,中共巨野县委、县人民政府对蚩尤墓进行了抢救性修筑,墓四周以净边蘑菇石围砌,高1.9米,周长81米,上设护栏,周匝环绕石板路,并在冢上栽植苍松翠柏,以象征中华民族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