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江浙插花田

江浙插花田

发布时间: 2023-08-10 07:33:08

A. 历史上的金朝在当时世界上的科技等方面的地位怎么样

自公元十世纪以来,辽金在祖国近一千年的历史里,占了三百多年。地域虽是半壁,但影响深远。当时的许多史实,对今天有直接间接的关联。让我们简单介绍辽金在祖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学会集刊的绪引。

一、辽金是祖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各民族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大家庭。包括汉族在内共有五十多个民族,分布在祖国各地。这五十多个民族,都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也都是源远流长,对祖国历史文化有过光辉贡献的。

在历史记录中出现过的民族,如东胡、乌桓、鲜卑……在以后的朝代里不见了,不是他们没有留下后人,是史书里改用了别的名称(包括自称、他称),或是分散在其他各族了。这些分化、结合等变化过程,属于民族史研究的课题,也是中国通史的重要内容。

十至十三世纪在祖国北方,以契丹、女真为主建立过辽(907—1125)、金(1115—1234)朝廷,辽金是祖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

契丹源于东胡、鲜卑,以后分散在汉、蒙、满等族,就现在的了解,保存契丹传统更多的是达斡尔族。达斡尔人供奉的库烈儿佛,就是辽亡不肯降金的契丹首领。

女真源于肃慎、靺鞨,以后有的分散在汉族、蒙族,而直接承袭女真的是满族。今天满族姓富的,在清朝称富察氏,就是《金史》记载的蒲察氏,在当时是很重要的一个大姓。金皇族完颜氏(当时有改译姓王的),清朝仍称完颜氏。今天满族的王姓、汪姓就是金朝、清朝的完颜氏。

我们不是说达斡尔族没有契丹以外的成分,满族没有非女真的人,正如他们也有分散在汉族或其他兄弟民族里那样,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不断地吸收过本族以外的成分。全国各地特别是华北地带,在汉人张、王、李、赵、刘姓里边,有契丹、女真族的后人,现今云南龙陵、保山等县有蒋姓,故老相传,本姓来自耶律氏。可能他们的先辈是契丹人,元代随蒙古军南征,就在那里屯戍,一直住下来的。在北方的就不用多说了。

为什么说辽金是祖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呢?

契丹和后梁太祖朱温同年开国,辽金两朝和五代两宋南北相峙三百多年,辽金在经济文化上虽有落后的一面,但在军事、政治上却长期占优势地位。就当时实际情况看,可以说辽金是中国史上的第二次北朝,对于祖国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民族融合、经济文化的交互影响和发展前进,起着极其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元朝人修辽金史,也是把它们摆在正史行列里处理的;宋朝亡了,又把宋史加入,修辽、金、宋三史。

平常说“唐宋元明清”,那只是习惯上代表时间的顺序,并不是说历史上没有辽金这两个朝代。也不表明这两个朝代不重要。恰恰相反,这两个朝代在祖国历史上就一些关键性的变动和承前启后的意义说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说辽金和五代两宋是分立的,若说辽金是割据政权,就不够恰当。唐朝人对南北朝就直接写《南史》、《北史》,不区别谁是割据政权。唐朝人的态度比较公允。辽金是祖国历史上又一次的北朝。当时南北双方都是用南朝、北朝相互称呼的。

石敬塘后晋,刘崇北汉,都受辽卵翼,不用说。赵宋开国,实际上是由于抗辽的兵力,没有周世宗的振作抗辽,哪里来“黄袍加身”。王安石变法,当然属于宋朝内政,但各项政策的总要求,则无一不是面向北方的。这在当时宋廷的君臣讨论对答中,可以看得明明白白。我们要纵观祖国大地几千年历史进程中的转折,就不能放松对于辽金的注意。

元明清直接承袭宋辽金,清入关前还自称“后金’。

所以说辽金在祖国历史上是两个重要的朝代,也属于变动较大的阶段,在某些意义上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变动。辽金三百年是祖国几千年历史上很重要的三百年。

二、辽金三百年中祖国历史发生的重大变化。

在这三百年期间,祖国历史发生过很大变化,最显著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草原上建置城寨,沟通了长城南北。

辽代开国初期,在草地上建立城寨,安置据点,形成新兴的聚落。这些新兴聚落,给祖国北方大草原带来了定居的农业户口,这一道新的曙光改变了草原面貌。略微后一点,他们在长城以南,又设立了马城、辽城一类的聚落,就沟通长城南北,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说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辽金以前,北方草地和中原农业区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辽金以后,差别缩小了,辽代当时,长城以外,向北去“封域虽长编户少,隔山不见两三家”(苏颂《苏魏公诗》),人烟稀少。向东北方面,也是人少,州县少,“所谓州者,当契丹全盛时,但土城数十里,居民百家及官舍三数椽,不及中朝一小镇,强名为州”(许亢宗《奉使行程录》)。辽金以后,人口多了,州县城镇也多了。

现在除了我们保留的牧场草地,长城南北,可以说没有什么区别了。

应当说明,契丹是草原游牧民族,中原汉地,属于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小农业,辽代在草地开辟插花田,引进农艺技术,也运进粮食,对中原提供肉食(羊)和传统小农业所需用的耕作动力(马、牛)。女真族原来兼营以狩猎、采集、畜牧为主的原始农业,取代辽宋以后,很快适应了辽宋留下的较高的生产力水平。蒙古人进入中原以后,元太宗想把中原耕地变成牧场,遭到耶律楚材的反对,没有实行,一直沿续到近代。辽金时期就有这样重大的变化。我们这里还应当补说一句,拓跋魏迁都洛阳时,曾经把石洛以西、河内以东黄河南北的千里耕地改成牧场,他们的试验没有成功。我们放眼祖国江山,从历史长河来观察祖国的农牧业和南北文化,辽金是一个重要时代。这个时代为祖国南北统一准备了条件,铺平了道路,近一千年再没有出现过分裂,因而也可以说,按历史事实看,辽金之前属一段,辽金之后属又一段。宋辽金时期是祖国历史上再一次的南北朝。也是历史上一条分界线。

第二,开发建设了祖国东北、北方,稳定了祖国疆域。

汉唐在祖国历史上属于强盛的朝代,特别是唐朝,在东北、北方的威势很盛,信誉很高,但统治政策,大体上是间接的,虽然设过黑水府、松漠都督府,但地方和中央的关系还比较松弛。在辽代就大大不同了。

宋辽双方有过一段较长的和平分立。在这个分立期间,辽得以开发了北方、东北,大大增强了北方、东北各族人民对于祖国中央的向心力,对于稳定祖国疆域,直接起积极作用。如辽代在五国部、乌古迪烈部设节度使试行改土归流。(统和初年,耶律延宁在乌古节度使任内“路不拾遗,安人得众”)金朝也几次在乌第河流域招抚用兵。这为元、明、清在奴儿干地带的统治,奠定了稳固基础。明朝修建永宁寺,就是在辽金石幢的台地上建立的。大石西迁,把中原的制度文化带到西域,为元朝、清朝在西边的开发建设作了准备。

由于南北和平,不仅辽金经营了北方、东北,宋也得以分出力量经营西南和海外交通,可见除了稳定祖国北方、东北疆域而外,对酉南和海外友好往来也起了间接促进作用,这都紧紧联系到近一千年的历史。有些事对于今天来说,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三,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承袭及其发展。

让我们先就朝廷施政上的指导思想看,秦皇、汉武同是有为的帝王,他们的时代,同属历史上的鼎盛时代,但他们的设想和做法,概括讲,无非是“西通西域,为断匈奴之右臂;东灭朝鲜,为断匈奴之左臂(《史记·匈奴列传》、《汉书·匈奴传》)。“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这种想法的基础和要求,可以总结为“蕃汉对等,保卫汉地”。

经过了魏晋南北朝以后,一直到唐太宗,局面开展了,视野放宽了,改变了思路,刷新了施政的指导思想。实际是接受了拓跋魏、北齐、北周二百多年的历史现实。新的指导思想,一反秦汉传统政策。这次大转变是一个持续了差不多两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的结局。“兼包蕃汉,一视同仁”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经过了一段艰苦的历程,有过惨痛的教训。唐太宗对他的左右大臣说:“自古(帝王)皆贵中华(汉),贱夷狄(蕃),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通鉴·唐纪》贞观廿一年五月)这个话是否已得落实,或落实到什么程度,属于另外问题,但唐太宗这个政策思想,直接影响到当时的施政方针是明显的。唐太宗的蕃汉兼包、一视同仁的政策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1.朝中文武臣工,特别是武臣,使用少数民族,不分彼此;

2.尊重民族地区传统,不多直接干预。

唐朝这个施政方针的变动,在辽朝基本得到实现。也就是在前一次南北朝得到的教训,在后一次北朝里实现了。

辽或契丹在合并渤海(女真先辈建立的区域政权)之后,仍沿渤海旧制,设中台省,置左、右、大、次四相,用渤海旧官和契丹人交叉起来担任这四个职位。虽契丹人掌实权,但对渤海上层很尊重。在回鹘部落里,仍用回鹘首领当首领,有的把契丹人安置进去任副职,有的不设契丹副职。其他具体措施也贯彻这种精神。总之,辽从建立朝廷,就是上接唐朝,金从建立朝廷,就是上接辽宋,诸如田赋税收、用人考试等等基本沿前朝制度。

在辽金时期里,不仅全套继承前代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就连记录朝廷活动的制度,如起居注、日历、实录、国史等等,也和以前朝代一样,没有中断。在保存当代朝廷档案方面,也完成了承前启后的任务。

三、辽金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几件具体事例。

前面我们是概括着讲的,宏观的。辽金为元明清积累了经验,辽金是元明清大一统的孕育时期。这个时期的很多事连接着今天。若就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具体事例、具体细节作微观的分析,更会发见辽金研究的现实意义。

首先,辽朝设官分南北,北面官治牧区,南面官治农区,因俗而治,分别按具体情况办事,兼容、平等(至少形式是平等的),起了安定团结的作用。金朝的礼乐政刑,往往因仍辽旧。特别在金初,沿袭辽朝也给以后留下了榜样。

从辽金以后,北京作为京城建都。近一千年来,北京一直是全国政治中心,代替了以前那些古老的都城:长安、洛阳、汴梁。这是几千年历史上一个变动,这个变动,包含着许多历史内容:军事的、经济的、文化传统的。若不研究辽金史,怎么认识这些历史事实,怎么理解这些历史上的变动呢。我们今天的省,源于元朝的行中书省。元行中书省,则是沿袭金朝的行台尚书省。

关于经济方面,辽代由于农牧结合,出现定居放牧的萌芽,草地上通过插花田形式开展多种经营,在朝廷属于生财有道,同时也丰富了人民的经济生活。辽代在渤海湾沿岸制盐,产量高,盐价贱,向宋朝走私,一直牵制着宋朝的河北盐政。从东北向北京运粮的海道是辽代开始的。今天的鞍山铁矿,从辽金时代就开采过。

文化方面,辽金时代有的部门很有成就。金朝修的卢沟桥,现在不是还仍然作人行大道用么!不仅建造结构表现当时科技水平,就是桥栏上雕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石狮子四百八十五个,神态活现,不重复,是多么精致的艺术品。

河北宣化辽墓墓顶所绘的星象图和辽代历法,表明当时天文、历算知识已经很高。辽金医药很出色,有一种麻醉剂,因当时常用杖笞刑罚,医生们为解除其痛苦,发明一种受打不痛的药丸(地龙丸),很受欢迎。诗人范中作诗说:“咬蜡谁知味最长,一杯水酒地龙香,年来纸价长安贵,不重新诗重药方。”还有一种防冻剂,效果很好,今天还可以试验临床使用。金代名医刘完素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在今天中医学界或中西医结合方面,都享有崇高的地位。金代数学上的成就,也属于需要整理发掘的领域。

辽金建筑,今天保存的许多实例,如山西大同上、下华严寺,应县木塔,河北蓟县独乐寺,辽宁义县奉国寺,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也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辽瓷烧制的工艺技术,更是常被人们称说的。

辽版《大藏经》是精校本,其中加入了辽人作品,印刷技艺也很高,“纸薄字密”。有精装本,有普及本,比宋藏(即开宝藏)优越很多。今天重印《大藏经》,当然要参考采用辽藏。

金代学者王若虚关于文、史、哲方面的若干论述,不论就内容或方法看,比起唐宋人的同类著作来,都可算作上品。在今天仍然值得作为文化遗产整理研究。女真人李直夫的杂剧,也算得上是出色的创作。

辽代的四旦二十八调,沿隋唐以来的龟兹七声;辽代的大乐十声,就是今天的大乐十字谱。不研究辽金,怎么能懂得音乐方面的古今沿革?

四、我们的任务。

我们只要把辽金在祖国历史上的地位和现在的研究情况一比,就显出了我们的任务很重。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辽金史研究没有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辽金在中国通史中的比例,也不很相称。就全国范围说,辽金史研究的队伍,比起别的断代史来还显得薄弱,这些现象都应尽快扭转。

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动力。我们要广泛宣传提倡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作为史学工作者来说,就应当作出历史方面的贡献。但是近年出版的通史包括知识性的读物在内,并没有能很好的满足这一方面的要求。中学历史挂图三十八幅,配合中学课堂教学的,没有辽金图。有的高等院校历史系,没有辽金史的课。我们的国家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对祖国历史的发展都做出过贡献。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应当沿着这一方向加强工作。

社会上不少人对辽金的历史知识,是由《杨家将》、《精忠传》一类戏剧小说传播的。作为古典文艺,我们可以从中了解这些作品反映的时代以及人们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和要求,就历史事实说,则有不当,如将少数民族人物不加分析一律加以丑化就很不妥。我们有责任写出科普读物,向广大读者介绍辽金历史的知识。而这项工作,目前尚待从头作起。

辽金两代在祖国历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尤其对开发建设祖国边疆显得突出。我们今天的疆域是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我们要加强边疆史地的研究,其中从东北到西北这一辽阔地区的沿革,就是辽金史的重要内容。

近年辽金史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课题,有些国际学术会议,如在意大利举行的中国法制史讨论会(1981年8月)就有西德福赫伯教授(Herbert Franke)《金朝女真习惯法和汉人法律》、卡尔本格尔教授(Karl Bunger)《多民族社会中的中国辽朝法律情况》等论文。作为正常的学术交流,我们还应当进一步开展。

总之,我们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入细致的研究辽金史上的各种问题,还要大力开展普及宣传教育工作。我们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开创新局面,作出新贡献。

B. 四川杂交水稻制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杂交水稻是转基因吗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是四川的优势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优越的自然条件,严格的制种操作规程、先进的制种技术使得我省杂交水汪庆稻生产在全国保持优势地位。全省杂交水稻制种创造了全国“四个第一”:一是面积第一,据四川省种子协会统计全省杂交水稻常年生产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最高年达到54万亩以上,占全国水稻制种面积的30%以上;二是平均亩产第一,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稳定在200kg/亩,多年制种平均单产220kg/亩以上,而谨培全国平均水平仅为180~190kg/亩;三是国内省际调剂量第一,每年我省调出杂交水稻种子5万t以上,占全国省际间调剂量的60%;四是杂交水稻种子外贸销售居全国第一,杂交水稻种子出口1.2万t以上,占全国出口总量55%以上,出口对象从东南亚扩大到非洲、欧洲。四川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以质量优良、商品性好形成独特的“川种”优势品牌,“川种”的产销对全国乃至东南亚的水稻种子供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近几年杂交稻种种子数量供大于求,制种比较效益的逐年下降,我省制种基地面积迅速下降,传统水稻制种优势受到新的挑战,我省制种基地发展面临比较大的问题。
一、杂交水稻生产面临的问题
1.基地面积稳定困难据省种子站统计,我省制种基地面积2006年曾达到困晌握近55万亩(见表1),以后开始逐年下降,2008年下降到最低谷,不到26万亩。2009年制种虽然略有恢复,但仍难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特别是在2009年种子销售较好,库存不多的情况下,制种面积也增加不多。分析农民不愿制种,基地落实困难,主要有以下原因:
(1)制种成本快速增加影响了制种基地农户生产积极性据省种子站组织巴州区、东坡区及梓潼县种子站对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农户生产成本的抽样调查(见表2):亩制种成本由1995年的513元增加到2008年的1523元,增加了196.9%,其中尤以劳动力价格上涨最快;制种产值由1413元增加到1898元,只增加了34.3%,而制种收益却由899元下降到375元,下降了58.3%。表明我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农户呈制种成本迅速上升、亩收益逐年下降的趋势。
据省种子站组织眉山三丰种业和洪雅川农高科对本企业生产基地农户杂交水稻制种与本村水稻大田生产比较效益调查:2005年,水稻制种比水稻大田生产亩增收496元,而到2008年下降到仅增收67元。制种和大田生产已差别不大,制种的比较效益大幅下降影响农户制种积极性,进而影响我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稳定和发展。
(2)制种风险限制种子生产稳定发展目前,种子生产很大程度受到气候影响,巴州区得阳村2007年因灾而造成全村每亩平均收益减少270元。当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时,无论企业还是农户都不能独立承担其造成的损失,这不但使企业、农户经济上陷入困境,而且还可能引起社会不稳定。在没有建立应对种子生产风险机制时,这种情况限制了制种基地生产的稳定发展。
(3)基地基础设施落后,限制生产能力发挥德阳、绵阳是我省杂交水稻种子主产区,自然气候条件十分适合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其生产能力占全省的70%左右。“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制种基地水库、排灌设施以及其它基础设施造成很大破坏。绵阳市种子站2008年6月统计震后全市制种基地损毁排灌渠系14 684m、水池(塘)2座、道路5 333.41m、排灌站及设施5处。同时,我省杂交制种基地大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极大限制生产潜能提升,迫切需要项目支撑改造以提高生产能力。
(4)农村劳动力缺乏,制约制种基地扩大。从东坡区、巴州区3个制种村劳动力资源调查中发现:本地从业劳动力2009年比1995年减少一倍,劳动力年龄构成到2009年已经主要以50~60岁居多,60岁以上更是接近1/3。据省种子站到游仙区忠兴镇安乐村基地的调查,受地震灾害的影响,制种大户普遍由于担心无法雇到人工而调减了近一半的制种面积。农村劳动力缺乏成为制约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主要原因之一。
2.制种基地管理困难近年,由于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落实困难,不但基地面积下降,同时也增加了基地管理的难度:一是由于在种子生产环节中行政措施的弱化和农民制种积极性的下降,导致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中隔离条件比过去有一定下降,一些地方存在不服从统一规划的“钉子户”,不时有“插花田”出现,给种子质量埋下了隐患。二是非法制种现象开始抬头,基地承包户或其它组织私制、滥制的现象屡有发生。三是制种基地套购、串换种子的不法行为有所抬头。四是基地规划布局不合理,一些没有制种优势的地方仍在制种,而制种适宜区则出现村、镇竞相抬价,个别企业互相抢夺基地的现象,特别是在2009年的基地落实中绵阳市、眉山市尤为严重,扰乱了基地的正常管理。
3.企业收储融资困难种子企业每年种子收储期间需要大量资金兑现农户,资金收回却要到下年5~6月份经营季度结束。而各类银行认为种子行业风险大,一般对种子企业很少发放贷款,少数贷上款的企业其费用支出也很大。企业融资难不但限制种子行业的发展而且影响制种农户的种款及时兑现,近年因不及时兑现种款而影响农村稳定的情况时有发生,争取金融支持已成为种子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对策建议
种子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粮食安全”首先必须保证“种子安全”。面对当前制种潜在危机,关键要调动企业和农民积极性,建立完善的自然风险应对机制,保持我省杂交水稻种子产业优势地位,确保我省及全国“用种安全”。
1.实行制种生产补贴国家为鼓励粮食生产实行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增加农民种粮收入,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然而,良种繁育这一农业基础性生产却没有得到国家任何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制约了农户制种积极性。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种子生产补贴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种子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进而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有效地对基地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种子生产安全。
2.建立种子生产保险制度建议将种子生产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品种,保险金额按2 000元/亩产值计算,保险费用由财政、企业、农户共同分担,以财政负担为主体,解除农户后顾之忧,保证制种生产基地稳定发展。
3.完善基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
种子法律、法规对种子生产管理的规定有待明确、细化,增强其对基地布局、管理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做到依法管理和有效治理基地。
4.加强种子储备要严格按照“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切实增加种子储备金的数量并及时到位。储备企业要做到储备品种、数量、质量三落实,确保储备种子储得住、调得出、不出问题。
5.加大对制种基地基本建设投资
杂交种子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普遍较差,没有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限制了生产潜力发挥,建议按照安全用种需要规划基本制种基地,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力度。
6.创新基地管理模式和生产技术
多年来,种子企业组织种子生产大多是委托农村集体组织或其它经济组织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进行,很多种子企业没有一个可以自己控制且稳定的生产基地。要制定相关政策及办法,鼓励制种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要加强科研制种高产技术攻关,积极探索母本直播技术、机械化制种等技术,降低制种生产成本,提高制种收益。
(通联:四川省农业厅种子站成都61004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C. 水稻叶片上有白色斑点是怎么回事

水稻叶片上有白色斑点是水稻条纹叶枯病,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病。籼稻品种不枯心,糯稻品种半数表现枯心。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 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所以结实很少。
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灰飞虱发生量、带毒虫率有直接关系。春季气温偏高,降雨少,虫口多发病重。稻、麦两熟区发病重,大麦、双季稻区病害轻。
防治方法
综合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切断毒源,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狠治灰飞虱,控制条纹叶枯病。
具体措施
(1)调整稻田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成片种植,防止灰飞虱在不同季节、不同熟期和早、晚季作物间迁移传病。忌种插花田,秧田不要与麦田相间。
(2)种植抗(耐)病品种。
(3)调整播期,移栽期避开灰飞虱迁飞期。收割麦子和早稻要背向秧田和大田稻苗,减少灰飞虱迁飞。加强管理促进分蘖。
(4)治虫防病:抓好灰飞虱防治:结合小麦穗期蚜虫防治,开展灰飞虱防治,清除田边、地头、沟旁杂草,减少初始传毒媒介。
水稻管理技术有哪些?
1、切实加强田间水分管理。分蘖期要坚持浅水勤灌,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促进多发根、快分蘖。对麦草还田的田块,栽后5天要及时放水露田,排除有害气体,机插秧田块,由于移栽秧苗叶龄较小,在促早发的同时,要防止群体爆发过头,掌握适期脱水搁田。直播稻要把好立苗关,坚持湿润立苗,浅水勤灌,促进早发、稳长。要密切关注苗情发展动态,及早指导农民因苗搁田,做到“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一般在移栽后20-25天,地力好、发苗旺的田块,在全田茎蘖数达到预期高产穗数的80%时即要脱水搁田,并适度重搁;发苗不足的田块,适当推迟搁田,适度轻搁,要求在幼穗分化初期(7月20-25)全部结束搁田。搁田程度要求达到田间土壤沉实不烂糊,田块中央土壤人走不陷脚,田面水稻发白根,且全田叶片挺起,叶色明显褪淡落黄;控制高峰苗在高产理想穗数的1.3-1.4倍。
2、 科学运筹分蘖肥。分蘖肥要求施早、施准,确保适时达到穗数苗。既要防止过晚施用,又要防止过量施用,防止群体爆发,增加中期控苗难度。一般移栽后7-10天,追施第一次分蘖肥,一般亩施尿素7-10公斤。过一周以后,看苗酌情补施平衡肥,一般亩施尿素3-5公斤,促进全田平衡生长。针对部分田块移栽推迟,秧苗素质下降以及僵苗不发等情况,要及早施防僵苗专用肥,促进苗情转化。
3、按苗情施好穗肥。水稻穗肥根据施用时间和作用,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是指抽穗前30天施用的肥料,保花肥是指抽穗前15-20天施用的肥料,其作用是减少颖花退化,一般杂交籼稻施保花肥,粳稻保花肥、促花肥都要用。穗肥施用时间,促花肥在7月下旬,保花肥在8月上旬,相隔10天左右。肥料种类以尿素加钾肥最好,粳稻一般田块促花肥每亩用尿素10公斤加钾肥5公斤或45%三元复合肥15公斤,隔10天再用尿素7.5公斤。对前期施肥足,搁田不及时,总苗偏多,长势偏旺的田块,要减少租改氮肥用量;因前期僵苗不发,群体不足的田块,以及叶色落黄的田块,穗肥要适当早施并加大肥料用量。
4、打好水稻病虫防治总体战。水稻进入拔节孕穗期,将是二代二化螟、纹枯病、稻飞虱、纵卷叶螟、稻瘟病等多种病虫齐发,危害损失最大绝睁的阶段。打好水稻病虫防治总体战对夺取水稻丰收十分重要。各地要按照植保部门提出的防治时间、药种和方法及时防治。
5、叶面补肥增粒重。在水稻后期结合病虫害防治,采取肥药混喷进行叶面补肥,以确保水稻生长后期养根保叶,增强抗逆性,促进灌浆,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
6、湿润灌溉活熟到老。水稻中后期水浆管理上,除孕穗、弊宏判抽穗扬花期田间要保持浅水层外,其余时间要采取间歇灌溉方式,尽量保持清水硬板,结实期要干干湿湿,保持根系活力,延长叶片的光合功能期,后期切忌断水过早,防止叶片早衰。
7、加强抗灾措施。水稻后期是台风多发季节,灾害发生后,对倒伏的水稻田采取排水、轻扶、防病治虫等补救措施,对倒伏即将收获的水稻及时排水、收割。

D. 什么是插花田

插花田是分布在他人大片田地中的田叫插花田。插花山也是这个道理。由于历史的原因,别的村的田和地或山,确定在本村田和地或山中央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后经过改变或调换,有的村插花田没有了,有的还继续存在。

E. 玉米抗倒粗缩净什么时间用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5~6月正是灰飞虱第一个盛发期,因此早播玉米要特别注意预防粗缩病。

一、玉米粗缩病症状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典型症状:植株严重矮化、节间缩短、叶片密集丛生。受害叶片比正常叶片黑绿、宽短、硬脆,叶背叶脉有隆起。

二、发生规律灰飞虱在北方一年发生4~5代。以若虫在田边杂草丛中、稻麦根茬及落叶下越冬,以背风向阳、温暖潮湿处最多。12月至次年2月最冷时若虫钻入土缝泥块下不动。3月开始活动,由越冬场所迁到已萌芽的草地和麦田。一般情况下一年有春季和秋季两次数量高峰。灰飞虱耐低温能力较强,对高温适应性差。其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在25℃左右。随着小麦的成熟收获、玉米播种,灰飞虱转移到玉米上危害,对播种早的玉米危害最重,另外,靠近果园的地块、插花地块受害也较重。

三、防治措施玉米粗缩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剂防治,一旦发病基本上无产量。因此,治虫是防病的关键措施。

1.重视拌种或种子包衣。可用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包衣。同时加入2.5%适乐时或20%三唑酮(按种子量的0.1%拌种)兼防玉米黑粉等病害。

2.清除地头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产卵栖息的环境。

3.玉米出苗后集中防治一次灰飞虱,可亩用10%吡虫啉15~20克喷雾防治灰飞虱。同时可加入抗病毒药剂病毒A或植病灵2号30~50克(毫升)对水30公斤混合喷雾防治。7~10天一次,连喷2~3次。

注意事项:成方连片的大田要喷四周形成保护带,保护带宽3~5米。插花田和靠近果园的地块要全田喷雾,同时注意对沟边、地边杂草的防治。

热点内容
花艺设计logo 发布:2025-02-05 05:06:18 浏览:246
紫罗兰琴谱 发布:2025-02-05 04:58:43 浏览:824
郁金香牌晾衣架 发布:2025-02-05 04:29:07 浏览:563
农村栀子花怎么养 发布:2025-02-05 04:29:05 浏览:870
空中拍樱花 发布:2025-02-05 04:18:29 浏览:286
彩铅手绘樱花树怎么画 发布:2025-02-05 04:18:27 浏览:838
梅花玉雕牌子 发布:2025-02-05 04:14:05 浏览:507
院子绿植围栏 发布:2025-02-05 04:07:02 浏览:209
如何扎玫瑰花 发布:2025-02-05 04:06:56 浏览:641
吉大樱花树 发布:2025-02-05 04:06:15 浏览: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