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器花艺
⑴ 插花怎么做
(1)我国梅花插花的历史 我国梅花插花的最早记载,至少应在魏、晋之际。据《荆州记》载:“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诗云:‘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宋代,梅花插花之风甚盛。李嵩画有《花篮图》,在此画中,一个精致的藤篮中插有梅花、蜡梅、山茶、水仙、瑞香等花卉,技法丰满、细腻。张道洽的《瓶梅》诗云:“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陆游作有“瓶里梅花夜来香”的诗句,戴复古作有“古瓶斜插数枝春,此即吾家劝酒人”的诗句,杨万里作有“胆样银瓶玉样梅,北枝折得未全开。为怜落寞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的诗句。明、清梅插花及艺梅均步入鼎盛期。明代出现插花的专著,如张谦德《瓶花谱》、袁宏道《瓶史》等。《瓶史》中“花目”一节云:“余之诸花,取其迎而易致者,入春为梅为海棠”;“品第”一节云:“梅以重叶、绿萼、玉蝶、百叶缃梅为上”;“使令”一节云:“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为婢”。《瓶史》很快传入日本,并形成日本插花的流派之一——宏道流。清代以瓶供为主,如陈书绘制《瓶供》图,梅花与牡丹交辉,更显得梅花插花的清丽高洁。清代涉及梅花插花的著作也更丰硕,如《芥子园画传·梅菊谱序》就有“出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之句。其他还有陈淏子的《花镜》、沈复的《浮生六记》等也涉及有梅花插花。近代,梅花插花应用在规模、风格上均有新的提高。如1949年在上海举办的梅展,据考证,可能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届包括梅花插花的正式梅展。1989年中国花协梅花、蜡梅分会成立后举办过九届全国梅展,均设有梅花插花展区。
(2)插梅的构图与立意 牡丹重姿、重彩,插牡丹必须显出富丽堂皇;玉兰洁白、清丽,插玉兰要突出亭亭玉立之姿;桃杏娇艳、缤纷,插桃杏可烘托热闹的气氛……梅花,不以华丽取宠,而以韵格为胜,具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及风格。所以插梅的构图与立意与众花不同。
人们爱梅,不只是欣赏梅的外在风姿,更在于梅的“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品格,人们视梅为坚贞、顽强、幸福及友情的象征。因此,我们插花之前应先立意:或以冰中孕蕾、雪里开花的梅花为主体,配以苍松、翠竹,构成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或以“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宋·陈亮)为题来歌颂威武不屈的精神;或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晋·陆凯)以寄予友人之情谊;或以“赏梅倍思亲”来抒发亲人团聚的愿望;或以“喜迎佳节春意闹”,象征欣欣向荣的景象。关于梅花的插花艺术,《瓶史》中谈到:十一月插红梅,正月插梅花。花木搭配以梅花为主,再配迎春、瑞香、山茶。
(3)插梅的主要方式 插梅的主要方式可分花瓶式插梅、盆景式插梅和壁挂式插梅3种:
花瓶式插梅:花瓶深色、素净者均可,铜质和陶瓷的古朴花瓶更能显示梅花的高雅。切勿用华丽的花瓶,以免喧宾夺主。如瓶口太大而花枝摆动,可剪几根短枝架设瓶口,也可将花枝基部的中间切开,使它能夹住瓶内的小横木,以固定花枝。如花瓶较轻不易立稳,瓶中可投铅、石等,以防倒伏。梅花有红、白、绿等色,可一色单插,也可几色合插,但必须以一色为主,以免纷杂。插梅时也可适当配些南天竹、文竹等,以调和色彩与层次。
盆景式插梅:一种插器是浅身阔口的水盆器皿,一种是用以制作小型写意盆景的各种观赏浅盆。用水盆器皿插梅,必须借助于花插座(也称剑山),这是由金属铸制而成的,圆形、三角形或方形平底,向上一面有较多针刺,用来固定花枝之用。根据自己的立意要求进行构图,在插“岁寒三友”图时,由于竹枝易干枯,必须将它尽量低插,近于水面为好。若松枝过于笨重粗大,不能平稳放置,可先将其基部钉在方块木板上。置于盘中后用卵石盖压木板,这样就可固定松枝。如梅枝较粗,可在花枝下中间处,用刀切成十字形,切隙深度应比剑山的针约长两倍,切好后再插。挑选好横斜疏瘦的小梅枝,借古人咏梅的佳句名言为意境,创作寓意深刻的写意盆景,置于书房几案,以假乱真,同样可收到极好的观赏效果。其制作方法为:用湿棉花或湿纱布将梅枝基部缠绕,用塑料布包好后,根据立意要求,或直或斜栽于盆中,并适当点缀一些蕨类、小草等小植物和玩石、朽木之类的小配件,再用土铺成起伏不定的山峦起伏,也可留些空白做水体,最后用苔藓将土体全部铺盖;这样,一盆梅花写意盆景就制成了,只要经常在苔藓上喷些水就可欣赏数日之久,花谢后可再换梅枝。
壁挂式插梅:采用竹器、陶瓷等悬挂式的花器。斜垂的梅枝,配以文竹或常春藤的长蔓,这样刚毅的梅枝与摇曳的长藤在合适的背景前交相辉映,一刚一柔,别有风味。若梅枝不斜垂,可在适宜弯曲处,锯1~2个缺口,用三角形硬木填塞巩固其隙以符所需角度。
(4)插梅的保鲜技术 花瓶口小身高,水应盛至瓶身最宽阔处,使水与空气有较大的接触面。以雨水为佳,河塘水亦可,浑浊者须澄清方可使用。自来水中因有氯气,须贮放数日再用。唯井水碱性大,切勿使用。水温应与气温相一致。为使瓶水不腐,可在水中加入0.1%的食盐或1/4000的高锰酸钾或适量的硫磺,并注意经常换水。
花枝浸入水中剪切,避免剪切时空气侵入枝茎导管中,利于吸收水分。切口斜度越大越好,以扩大吸水面积,增大吸水量。在切口处多开裂缝,也可达到此目的。用厚报纸将梅枝上部包裹好,把切口浸入加了少许食盐或明矾的沸水中10秒钟左右,这既可排除切口细菌,又能将导管中所存空气排出。或者将梅枝切口用火烧焦,使它局部炭化。
我国古代也有一些插梅保鲜措施,如宋代范成大云:“花下不易焚香……至若浊气煤烟,皆时杀花。”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载:“煮鲫鱼汤可插梅。”清代陈淏子《花镜》载:“梅宜用猪肉汁去油俟冷插花,且瓶不结冻,虽细蕊皆开。”明代《瓶花谱》载:“古铜壶龙泉均州瓶,有极大高三二尺者,别无可用,冬日投以硫磺,斫大枝梅花插供……梅花初折,宜火烧折处,固渗以泥。”又云:“日置南窗下,夜卧置榻旁,俾近人气,可不冻。”大家不妨一试。
⑵ 如何用插花装饰新居
如何用插花装饰新居
花艺是现在居室的装修中一个充满活力的部分,使用的花艺和其他的装饰物不一样,花艺是充满生机的,是动态的装饰物。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用插花装饰新居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插花的形式
规则式:用碗或盂状容器,使插花呈圆形对称的形态,常为球形、半球形或伞形,风格端庄华丽;选材要求体态匀称,花朵大小适中、用花量大、花形端正,月季、百合、郁金香、康乃馨、唐菖蒲等均宜做规则式插花之用。规则式插花常用于重要或正式场合,如客厅、会客室等。
盆景式:容器宜浅而宽大,常借用山水盆景的浅盆;选择姿态清雅的花枝或花草为主,掩以山石,石上缀以青苔小草,利用均衡的原理进行布置。此种形式选材不拘,着笔于意境的构思。
普通式:用通常的花瓶作为容器,选材甚广,着重于色彩构图,也结合姿态的要求造型,力求表现出绚丽的色彩和优美的线条。
容器的选择
除花瓶外,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陶罐、瓷碗、玻璃器皿、竹筒、酒坛以及杯碟、羹匙之类均可作插花之用。一般来说,陶瓷及玻璃器皿能较好地保持清洁,水也不易变质,因而使用较多。容器应注意与花相互配合,若插小型菊花、石竹等体态轻盈、色彩鲜亮的花卉。
可选用晶莹的玻璃瓶;插月季、百合、白玉兰、郁金香等典雅的花卉,则应选择端庄、大方的花瓶;器皿上有图案时应特别注意,若容器上的图案与插花材料不协调,会影响插花的美感,但容器图案太好,又会转移人们视线,喧宾夺主。
因此最好选择没有图案的器皿;此外,容器还应与居室空间环境相协调,矮小的房屋不宜采用过高的容器,宽敞高大的厅室,也不宜选用小型容器,中式房间应选中式古器瓶;走廊中采用竹器、陶器或瓷器,则显得活泼生动。
插花的艺术处理
不论何种形式的插花,要给人以美感,主要在于其花材、容器、布置是否与环境相协调,是否符合调和、均衡等构图原理。
插花的调和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所选花材要调和。选用一种花卉相对比较容易调和,若选用2至3种或更多的`材料,必须注意应以一种为主要材料,其花色、数量占主导地位,其他材料则处于从属或次要地位,作陪衬点缀之用。
常用的插花组合有:腊梅和南天竹、梅花与松枝、黑红色玫瑰与满天星、康乃馨与石竹、乳白色马蹄莲与金红色郁金香等,这些都是色彩与形态上结合比较好的实例。
其二,花材应与容器调和。花的色彩、大小、数量应与容器紧密配合。如素色细花的瓷瓶,插入淡雅的翠菊就有协调感;浓艳、球形的大丽菊就需要配釉色乌亮的粗陶罐,才能显出其风采;浅蓝水盂插以低矮密集的粉红色雏菊;晶莹剔透的玻璃颈瓶,插入扶桑花加饰文竹,并使文竹枝蔓缠绕于瓶身,都会表现出融洽协调之美。
插花的均衡是指其构图给人以稳定平衡的感觉。对称是最简单的均衡,规则式插花就是采用对称的构图形式。不过大多数插花是采用不对称的动态均衡。一般来说,色彩深暗浓艳、体积大数量多、质地厚实的花材给人重的感觉,通常放在中间或下方;色彩素淡、形态纤细、体积较小数量少、质地薄且柔软的花材则使人感到轻盈,宜放在上部或边缘。
;⑶ 东南亚设计风格的特点是什么,体现在布艺上
中国传统 稳重、优雅,家具摆放有强烈的对称性,常装饰有雕饰、线脚,并以红木家具为主要家具 以雕花隔扇、落地罩、漆画屏风、字画、手工艺品为主,博古架上摆设唐三彩、青瓷花瓶等古董 欧式传统 室内布置、线型、色彩及家具制作都吸取了传统的“形”和“神”,又以各个国家的地域的不同风格而各具特色以各国不同时期的代表性饰品的摆放来体现这一时期的特色 有欧式陶艺品、古罗马柱、西式茶几、壁炉等 包豪司风格 注重功能与形式相结合,推崇无色效果 以黑色为主色调,风格简洁、明了 田园式 来自乡村、田野的灵感,推崇自然的生活模式 多采用木料、织物、大理石、花岗石、卵石、麻石、红砖块、杉木板、原木、藤器、竹帘、竹花盆、半成品陶器以及金色布艺 欧陆风尚 随意、简约、时尚,颜色富有个性,或热烈、或宁静、或舒适,个人主观喜好反映明显 以丹麦家具为主,还有自然有创意的灯饰;家具不多,但结构合理,还可自己动手做一些陈设品 新西式风格 以单一黄色为基调,天花板以白色、淡黄色为主,浅黄色墙面配白色家具 灰兰色挂画,与墙面颜色相似的地毯,沙发、扶手椅样式现代,铺以大量的布艺装饰,窗帘色彩丰富 中国古典风格 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艺术风格,气势恢弘、壮丽华贵、高空间、大进深、雕梁画栋、金壁辉煌,造型讲究对称,色彩讲究对比装饰材料以木材为主,图案多龙、凤、龟、狮等,精雕细琢、瑰丽奇巧。但中国古典风格的装修造价较高,且缺乏现代气息,只能在家居中点缀使用。 古埃及风格 古埃及装饰风格简约、雄浑,以石材为主,柱式是其风格之标志,柱头如绽开的纸草花,柱身挺拔巍峨,中间有线式凹槽、象形文字、浮雕等,下面有柱础盘,古老而凝重。光滑的花岗岩是铺地惯用的材料,毛糙的花岗岩小块多用于电视墙主背景上,又称文化墙。 希腊古典风格 神庙建筑体现了希腊古典风格单纯、典雅、和谐的风貌。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是希腊风格的典型柱式,也是西方古典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特色的基本组成部分。多立克柱式粗犷、刚劲,基座有三层石阶,柱身由一段段石鼓构成,呈底宽上窄渐收式,柱头由方块和圆盘构成,无饰纹。爱奥尼克柱式整体造型风格坚挺娟秀,比多立克多一个柱础,纵向有凹槽24条,各凹槽的交接棱角上设计一部分圆面,最具特征的是它的柱头,左右各有一对华丽、精巧、柔美的卷涡式装饰。科林斯柱式用毛莨叶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式柱头,规范而细腻,充满生气,其柱高、柱径比例、凹槽都同于爱奥尼克柱式。古希腊风格的三种柱式常用于客厅的隔断中。 古罗马风格 古罗马风格以豪华、壮丽为特色,券柱式造型是古罗马人的创造,两柱之间是一个券洞,形成一种券与柱大胆结合极富兴味的装饰性柱式,成为西方室内装饰最鲜明的特征。广为流行和实用的有罗马多拉克式,罗马塔斯干式,罗马爱奥尼克式,罗马科林斯式及其发展创造的罗马混合柱式。古罗马风格柱式曾经风靡一时,至今在家庭装饰中还常常应用。 哥特式风格 哥特式风格是对罗马风格的继承直升的线形,体量急速升腾的动势,奇突的空间推移是其基本风格。窗饰喜用彩色玻璃镶嵌,色彩以蓝、深红、紫色为主,达到12色综合应用,斑斓富丽精巧迷幻。哥特式的彩色玻璃窗饰是非常著名的,家装中在吊顶时可局部采用,有着梦幻般的装饰意境。 伊斯兰风格 伊斯兰风格的特征是东、西方合壁,室内色彩跳跃、对比、华丽,其表面装饰突出粉画,彩色玻璃面砖镶嵌,门窗用雕花、透雕的板材作栏板,还常用石膏浮雕作装饰。砖工艺的石钟乳体是伊斯兰风格最具特色的手法。彩色玻璃马赛克镶嵌,可用于玄关或家中的隔断上。 意大利风格 意大利风格充分发挥柱式体系优势,将柱式与穹窿、拱门、墙界面有机地结合。轻快的敞廊,优美的拱券,笔直的线脚,以及运用透视法将建筑、雕塑、绘画融于一室,使其具有强烈的透视感和雕塑感,创造出既具有古希腊典雅的优美又具有古罗马的豪华壮丽景象,体现出更接近人的个性解放以及人文主义思想的朴素、明朗、和谐的新室内风格。 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风格的主要特色是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强调建筑绘画与雕塑以及室内环境等的综合性,突出夸张、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觉、幻想的特点。打破均衡,平面多变,强调层次和深度。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等装饰华丽、壮观,突破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些程式、原则。 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的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室内装饰造型高耸纤细,不对称,频繁地使用形态方向多变的如“C”“S”或涡券形曲线、弧线,并常用大镜面作装饰,大量运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却豪华富丽。室内装修造型优雅,制作工艺、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等特点,以创造轻松、明朗、亲切的空间环境。 新古典主义风格 新古典主义以尊重自然、追求真实、复兴古代的艺术形式为宗旨,特别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鼎盛期的作品,或庄严肃穆、或典雅优美,但不照抄古典主义并以摒弃抽象、绝对的审美概念和贫乏的艺术形象而区别于16、17世纪传统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风格还将家具、石雕等带进了室内陈设和装饰之中,拉毛粉饰、大理石的运用,使室内装饰更讲究材质的变化和空间的整体性。家具的线形变直,不再是圆曲的洛可可样式,装饰以青铜饰面采用扇型、叶板、玫瑰花饰、人面狮身像等。 现代风格 现代装饰艺术将现代抽象艺术的创作思想及其成果引入室内装饰设计中。现代风格极力反对从古罗马到洛可可等一系列旧的传统样式,力求创造出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独具新意的简化装饰,设计简朴、通俗、清新,更接近人们生活。其装饰特点由曲线和非对称线条构成,如花梗、花蕾、葡萄藤、昆虫翅膀以及自然界各种优美、波状的形体图案等,体现再墙面、栏杆、窗棂和家具等装饰上。线条有的柔美雅致,有的遒劲而富于节奏感,整个立体形式都与有条不紊的、有节奏的曲线融为一体。大量使用铁制构件,将玻璃、瓷砖等新工艺,以及铁艺制品、陶艺制品等综合运用于室内。注意室内外沟通,竭力给室内装饰艺术引入新意。 和式风格 和式风格采用木质结构,不尚装饰,简约简洁。其空间意识极强,形成“小、精、巧”的模式,利用檐、龛空间,创造特定的幽柔润泽的光影。明晰的线条,纯净的壁画,卷轴字画,极富文化内涵,室内宫灯悬挂,伞作造景,格调简朴高雅。和式风格另一特点是屋、院通透,人与自然统一,注重利用回廊、挑檐,使得回廊空间敞亮、自由。 乡土风格 现代人对阳光、空气和水等自然环境的强烈回归意识以及对乡土的眷恋使人们将思乡之物、恋土之情倾泻到室内环境空间、界面处理、家具陈设以及各种装饰要素之中。大量木材、石材、竹器等自然材料以及自然符号得到应用,自然物、自然情趣的直接切入,室内环境的“原始化”,“返朴归真”的心态和氛围,体现了乡土风格的自然特征。此风格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 构成风格 构成风格运用立体、平面、色彩三大构成原理,将简洁的几何形体,点、线、面。直、曲、折弯等数字造型模式,经过多种组合运用到设计之中,再赋予纯净的色彩原色,体现一种强烈的理性和象征,带有明显的主观精神。构成风格普遍受到年轻一代的欢迎,迎合了E时代人们追求强烈个性的心理。 所谓的欧陆风格泛指:欧洲大陆的的建筑风格。 其中有:法式风格,德式、意式、英式、古希腊。 法国以浪漫为主体。德国以简约为主体...... 意大利的磅礴,英式的园林,古希腊的圆柱 其实所谓的风格不单单指装饰一类。更多的是指建筑本身的风格。某些开发商其实并不懂什么是欧陆风格,以为只要用点类似于柱式、拱券之类的建筑元素就可以炒作,全然不知欧陆风格的建筑应是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的一个系统的语言符号展示,其结果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欧洲的建筑师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欧陆风格。 建筑往往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背景,“建筑风格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如果对文化底蕴缺乏理解,就会形神俱伤”
⑷ 说说喜欢篱笆的理由
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是高雅脱俗的象征,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深受中国人的喜爱,竹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竹子无惧东南西北风。
篱笆又叫栅栏、护栏,是用来保护院子的一种设施,一般都是由木头,棍子,竹子,芦苇、灌木或者石头构成,常见于我国北方农村以及欧美等地广人稀的国家,用于保护院子。
竹篱笆古来有之,在如今的社会,竹篱笆也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增加了我们身边的优质景观。在庭院里面架设一排的竹篱笆,翠绿草色的外表十分的清新美观。
喜欢庭院绿化的花艺爱好者都喜欢用篱笆,开始的时候,大多人都是用水泥柱或者钢材栅栏作为篱笆使用,而且还是冷冰冰的篱笆形象,失去该有的庭院绿化生态性,但是用竹篱笆,可以形成很唯美的庭院篱笆,增加绿化庭院的乐趣。
竹篱笆是一堵虚设的墙,它能轻松的圈出一块美景,却又不会阻拦欣赏美景的视线。它能将目光引至整体环境中那些美好的部分,又温柔的提示游人对这些美好给予敬意与保护。
竹篱笆更像是道路的伴侣,它随道路蜿蜒,直到看不见的远方。也许它看起来是如此的轻巧、简单、低矮,却鲜少有人会去翻越。
竹做篱笆,诗为墙,静守流年,闻一院子的芬芳。春夏秋冬,各自成景。把简单的日子,过成一首美好的诗。
⑸ 竹器创意花艺怎么做
1、准备工具:竹子花器、小米果、郁金香、小雏菊、剪刀。
2、首先我们在竹子花器里面放入花泥,接着拿出一个小米果,用剪刀适当的修剪一下,然后插到花器边缘部分。
3、继续挑选一支郁金香,用剪刀修剪一下根部,插到小米果前面部分,接着再修剪一支小米果,穿插到郁金香里面,丰富花器。
4、最后我们准备一些小雏菊,用剪刀将它们剪短,然后围绕在小米果以及郁金香旁边,这样整体会更加好好看,竹器创意花器也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