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大师玩花卉

大师玩花卉

发布时间: 2023-08-27 17:45:07

盆景的大师

韩学年,一九四九年八月出生,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人。筑《缘园》、《品松丘》作培育交流园地。受地方盆景氛围影响,自幼已对盆景产生兴趣,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动手参与种植,以自娱自乐、增加生活情趣为目的,盆景创作喜欢自己动手,想弄些有点个性的东西。不拘题材,丛林、附石、树桩、素仁格等都玩弄下,但对山松情迷些。
跨十年先后做的两个附墙式榕树盆景《生存》、《适者》,表达了岭南地方多见的榕树飞榕的顽强生长状态,构思造型都表达出自己的个性。二十多年山松盆景的培育,选材不拘一格,形态多样,具较明显的个性,近两三年投稿《花木盆景》杂志数编山松盆景内容的稿件,把自己对山松盆景的过程心得体会作了表述。 郑永泰,1940年生于广东省汕头市,自幼爱好颇多,特别喜欢花卉盆景。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运输经营管理工作。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几乎将所有业余时间全部用于盆景栽培、创作和研究工作,对境内外诸多不同风格的盆景作品进行过认真的考察和学习。在坚持岭南盆景蓄枝截干制作技艺的前提下,博取众长,认真实践,逐步形成了技法严谨细腻,讲求内结构线条美,造型清新秀美、自然野趣的个人风格。2000年创建欣园盆景园。现担任广东清远盆景协会会长。
在创作理念上,不偏树种贵贱,不受流派局限,追求意境,精益求精。无论松树类、杂木类、山水类盆景制作都有较深的体会和扎实的基本功。特别对马尾松盆景的创作,经多年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逼芽控针的制作方法,有独到之处。在专业刊物上发表了相当数量有特色的盆景作品和相关理论文章。 应国平,1946年出生。1963年参加工作,从事竹木制品生产及竹木工艺雕刻等工作,历时40余年。1980年起创办私营企业,现为宁波市应氏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应国平从60年代起由喜爱到收藏历代名家书画、古董,逐渐提高艺术修养,文化底蕴和鉴赏能力。同时开始养护制作盆景,尤以柏树盆景见长,他善于把古代书画和雕刻技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到盆景制作中去,他的作品具有中国画风特色。70年代后期应国平开始建立盆景基地,以后又发展建立应氏盆景园艺场,收藏各种规格质量上乘的柏树桩素材,盆景园规模:占地20余亩,有柏树桩素材1000余棵,各种规格的柏树盆景200余盆,其他松树盆景80余盆,杂木盆景60余盆。 魏积泉,男,1952年生;1976年毕业于集美航海专科学院;现为厦门裕盛船舶修理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理事;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付会长;世界盆景石文化协会付会长;厦门市盆景雅石研究会会长;中国杰出盆景艺术家。
魏积泉先生从1980年开始爱好盆景艺术,从1990年开始赏石收藏,投入大量资金收藏、创作盆景、赏石作品,现有盆景精品100多盆、赏石精品60余件,其藏品经常在各类书刊发表。并积极参与各项盆景、赏石界活动,即陶冶情操、丰富精神文明生活、又推动中国盆景事业发展,成为发展中国盆景事业的新生力量;其创作的作品,树种选材广泛、作品灵巧明朗、技法细腻、构图生动,既有苍劲雄奇的力作,也有潇洒灵秀的精品,充分展示其丰富浓厚的功底;其培养出的盆景,一枝一托均可入画;其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构图清新自然,景观动静相宜,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感。所收藏的各类赏石,品种多样,形、质、色具佳,多为精品。有不少赏石藏品曾在省、市和全国展览中荣获大奖。给盆景界、赏石界的同行留下深刻印象。
贺淦荪
1924年生,湖北省武汉市人,美术副教授,擅书画、工艺美术和艺术理论。现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花木盆景协会副理事长、武汉市花卉盆景协会副理事长、《花木盆景》杂志名誉主编等职。
贺淦荪先生从事盆景艺术活动50余年。对于山石盆景、树木盆景、树石盆景和盆艺理论以及盆艺教育诸方面,均有所发展和创新。
在理论上,提出“要以文艺思想、艺术辩证法和美学指导盆景造型”等系列理论;著有《论盆景艺术造型》、《论动势盆景》、《论树石盆景》等系列专著,并在专业报刊发表大量文章。先后任《中国盆景》、《中国盆景名作选》、《中国盆景艺术大观》、《中国盆景学术论文集》编委,并被指定撰写《中国农业网络全书》园艺部分有关文章。1984年参与创办《花木盆景》杂志至今。
在造型上,创立“动势盆景”(系列)艺术风格,创作出大量动势盆景系列作品,得到海内外盆艺界的认可和赞同。代表作有《群峰竞秀》、《秋思》、《风在吼》、《我们走在大路上》等,均获全国最高奖(其中《风在吼》获海峡两岸盆景展金奖、第四届亚太区盆景赏石会议暨展览金奖),并分别载入《亚太展》专辑和《世界盆栽》。其盆景艺术特色是:广学博采,有所取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被誉为是“激情与理念合壁,民族与时代并重”的现代中国盆景。新作《海风吹拂五千年》博得国际盆景界好评,被誉为“最具真实感、时代感和亲切感”的作品。
多次参与组织和主持全国性盆景展、根艺展、学术讨论会和盆景研究班、培训班教学活动。先后任全国盆景展、全国根艺展专家评委,并任“第四届亚太区盆景赏石会议暨展览”评委,以及盆景研究班主任等职。为全国盆景事业培养大量盆艺人才。
1994年5月,被建设部城建司、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联合授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❷ 中年辞职、“沾花惹草”,“坤哥玩花卉”凭什么吸引600多万粉丝关注

38岁的周昆,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在短视频刚兴起的时候就裸辞成为了一名自媒体短视频创作者。他在抖音平台越玩越溜,目前已经圈粉600万。你知道这位“沾花惹草”的坤哥,是如何在短视频平台混得风生水起的吗?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伙梳理一下,感兴趣的朋友一同来围观一下吧。

保持住朴素与真实的初心,一切才皆有可能!

周昆说自己的成功并非是偶然的,虽然在短视频平台有许多人红了,可是有些人的红是没办法长久的。而自己现在做短视频平台的主播,就想保持住朴素与真实的初心,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发展变得长久一点。他觉得,唯有生命的周期延长了,一切才皆有可能。所以,在短视频平台,周昆凭借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他的初心,他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够一直留住那么多的粉丝。

❸ 哪个时代的哪些著名的人喜欢花什么花 代表什么样的性格

张大千与荷花,旅居海外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擅长画花卉。他画的花卉种类很多,如荷花、秋海棠牡丹兰花、水仙、梅华等。而他平时画的最多的还是荷花,他自己常说:“赏荷、画荷,一辈子都不会厌倦!”
张大千年轻时住在苏州,庭院里那一池荷花成了他写生的好地方,他三十三岁时开始住进北京颐和园,一住就是五年,颐和园池塘中那又肥又大的荷花使他对画荷的兴趣越加浓厚。由于长期与荷花相处,使他特别偏爱荷花。张大千爱荷花得出泥不染,娉娉婷婷从水中浮起,雍容高贵,而田田荷叶,姿态优雅的荷杆也时常走进他的画面。他认为,荷花醉南下手的部分不是花,而是杆子,因为一笔下去不得回头,重描就不成画了。张大千常作小品荷花,但也有许多壮观的大幅荷花作品,如1963年他在美国展出的六屏巨幅荷花,这六幅墨荷在作画当时,必须大通大画室才能完全摆平,在日本裱衬时,裱画店只好打通工作房裱画。这些常12尺,宽24尺的六幅荷花屏风,在美国展出后,由<<读者文摘>>购藏,14万美元的售价,打破中国画售价的新纪录。
邓颖超和冰心,这两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卓越贡献的伟大女性都共同爱好月季花.邓颖超爱花,并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其中他最喜欢的是月季花,特别是月季中的名品"黄和平";50年代,邓颖超还亲自在院中栽了几株黄和平,以直到现在还盛开着鲜艳的花朵.
冰心爱花,但他似乎只爱月季花.他不但喜欢月季的色,香,味,更喜爱它花枝上坚硬的刺!他曾说:"我就喜欢月季花,她没有梅泰,有自己的风骨;月季花枝上的刺,不是随便可以采摘的."冰心虽然十分喜爱月季花,却由于住在楼上不便种花.但她交了几位种月季花的朋友.这几位月季专家知道冰心老人喜爱月季,便经常在清晨送上一束缤纷五色,清露凝香的月季花.冰心老人的腿在1980年摔伤了,6年多只出过两次远门.这天当女儿用轮椅把她推到月季花前时,老人迫不及待的让女儿扶他下车,说:"我要自己走,我要走到花中间去!"她拉着扶手,大步向前走去,急得女儿在一旁叫:"慢点走,您一看见花就什么也不顾了!"冰心边走边说:"真好,真好!看见花,心情舒畅.可惜我腿不好,如果腿好我都想飞起来了!"
朱德与兰花,无论你到福州,广州,还是杭州,上海,抑或神州处处...,倾注着朱老总心血的各地兰圃,迄今依旧散发出清幽的芬芳,朱老总为各地兰圃亲笔题写的匾额,即兴挥毫的诗句,永远为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人人都知道朱老总喜欢兰花.朱老总是解放以后才开始养兰花的.曾给朱老总担任警卫秘书多年的郭仁回忆道,,杭州市盛产兰花的地方,解放时传下来不少名贵品种.五十年代初,朱老总去杭州,看见这常年碧绿,姿态优美,清香扑鼻的兰化非常喜爱.他认为:兰花不是一般的花,而是我国古老的文化之一,应该保存下来,为美化环境,出口创汇,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后来朱老总到杭州洪春桥花圃赏兰时,认识了养兰老人诸友仁.朱老总养兰,就是从诸先生送他几盆兰花开始的,以至后来在中南海发展到了几千盆.
朱老总爱兰也识兰.每天早晚,他常在花前伫立,凝神观赏兰花.他还看<<兰花谱>>,<<花经>>等书.一次,朱老总在福州对人说鼓山有兰,但大家都不知晓.于是他与众人驱车前往,来到著名的回龙阁前.朱老总手指一棵大树说:鼓山兰花就在这棵树上,众人不信,请来四元老僧问询,老僧也含糊其词,最后找了两个年轻人爬上树搜寻,果然采下来一大束兰花,大家才敬服了.为了挖掘祖国兰花的丰富宝藏,朱老总经常冒着寒风,亲自去山野采兰.福建的武夷山,广东的鼎湖山,昆明的西山,江西的井冈山等几乎有留有他采兰的足迹.朱老总不但自己爱兰,而且十分关心祖国的艺兰事业,每次外出,总要去各地兰圃看看,与艺兰人交流经验,并馈赠兰花名种.朱老总还积极提倡建立兰圃.1963年3月,他在广州越秀公园游览,观赏了各个兰花名品后,建议搞一个观赏兰花的公园.各地兰圃建成后,请朱老总题写匾额,他也乐于挥毫.杭州花圃里的"国香室","同赏清放".南昌额"人民公园","兰室",广州越秀公园的"兰圃"等等,这些遒劲古朴的大字,均出自朱老总之手.
梅花,不畏严寒,不惧冰雪,凛然开放于山崖水边,不与百花争艳,不以无人而不芳。梅花的品格与陆游全然相似,所以得到了陆游的特别钟爱。
陆游认为,花中品格最高的是梅花。“阅尽千葩百卉春,此花风味独清真”(《园中赏梅》),百花之中,梅花风味当属第一。“雪里芬芳亦偶然,世人便谓占春前。饱如桃李俗到骨,何至与渠争著鞭”(《雪后寻梅》),雪里芬芳,独占春前,相形之下,桃李自当自愧不如。“月中疏影雪中香,只为无言更断肠。曾与诗翁定花品,一丘一壑过姚黄”(《梅花绝句》)。姚黄即指牡丹,一般认为牡丹为花中之王,陆游则认为梅花应在牡丹之上。“凌厉冰霜节愈坚,人间乃有此癯仙。……花中竟是谁流辈,欲许芳兰恐未然”(《射的山观梅》)。牡丹不能与梅花相媲美,就连有“王者之香”的兰花也不能与梅花一争高下。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落梅》)。梅花气节高坚,凛然开放于风雪之中,但过时即去,不受人怜。“逢时绝非桃李辈,得道自保冰雪颜”(《梅》)。这也是陆游平生所追求的理想:“达则兼济天下,隐则独善其身。”“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只自如。正是花中巢许辈,人间富贵不关渠”(《雪中寻梅》)。巢父和许由,均为古代的隐士,相传二人为唐尧时人。尧让君位给巢父,他不受。尧又将君位让给许由,巢父又叫许由隐居。梅不与百花争春色,正如巢父和许由一样,不爱人间的富贵和权势。陆游甚至认为,梅花的品格如此高坚,以至自己都不配与梅花为友。“欲与梅为友,常忧不称渠。从今断火食,饮水读仙书”(《梅花》)。要想与梅为友,须先断了人间烟火才行,凡夫俗子是绝对不能与梅花为伍的。
周瘦鹃是大家熟悉的著名作家和园艺专家,1916年--1949年间在上海历任中华书局,<<申报>>,<<新闻报>>等单位的编辑和撰稿人,后来感慨国事日非,文笔不济于世,乃投笔毁砚,迁居苏州辟建周家花园,经营"紫罗兰庵",广蓄古今树花文玩,亲手培植花木水石盆景,终年陶醉其间,自比陶渊明,林和靖.解放后一边写作一边以较大精力从事园艺工作.
在周瘦鹃莳养的众多花木钟,他特别偏爱紫罗兰.买宅苏州时,他之所以不惜以多年心血换来的钱,出高价买下园地,就是因为在旧有园地上种有一丛丛的紫罗兰.他对梅花也有着特殊的爱好,他不光在园中土山上遍植梅树,建造梅屋,而且用一切与梅花有关的古玩,书画,窗,几等来装饰梅屋.朋友们誉为"小香雪海".他自己也以梅妻鹤子的林和靖自喻,做诗云:"冷艳幽香入梦闲,红苞绿萼簇回环.此间亦有巢居阁,不羡逋仙一角山."
梅兰芳与牵牛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对花卉十分喜欢.他不仅莳养了雪里红梅,傲霜秋菊,花王牡丹,花相芍药等传统名花,还特别喜欢牵牛花.牵牛花秀冠柔条,风姿绰约,开的花虽不少,但花朵瘦小,色彩也比较单调.为了使牵牛花开出鲜艳的花朵,梅兰芳先生买了好多参考书,按图索骥的实践起来,逐渐掌握了播种,施肥,移植,修剪,串种这些门道.
吴昌硕与梅花,我国近代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吴昌硕先生也是一个著名的花卉画家.他画的花卉题材虽然涉及梅,兰,菊,牡丹,荷花,水仙等许多种类,但他特别偏爱梅花.吴昌硕早年专攻书法,诗词和篆刻,三十多岁时才在任伯年的鼓励下学习绘画.他学绘画时,就是从学画梅开始的.梅花具有"冰肌铁骨绝世姿,世间桃立安得知"的孤傲冷艳,清逸豪放的气度.在漆黑污浊的旧社会,吴昌硕把画梅作为一种"缘物寄情",梅花便成了他毕生所画最多的题材之一.吴昌硕所画的梅花作品很多,每一幅画上都有咏梅诗句.在一幅<<梅花>>画上,他题了两首诗.画面左上方云:梅花铁骨红,旧时种此树.\艳击珊瑚碎,高倚夕阳处.\百匝绕不厌,园涉颇成趣.\太息饥驱人,揖尔出门去.画面左下方云:铁如意击珊瑚毁,\东风吹作梅花蕊.\艳福茅檐共谁享,\匹以般毁尊罍簋.\苦铁道人梅知己,\对花写照是长技.\瑕高艺逐蚊虬舞,\本大力驱出石徒.\作踏青镂饮眇倡,\攫得燕支尽调水.\燕支水酿江南春,\那容堂上枫生根..
周恩来与花,敬爱的周总理把必胜的精力都贡献给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日理万机,鞠躬尽瘁,虽然无暇亲自莳养花草,却在紧张的革命年代里和繁忙的国事,外事活动中,留下了不少与花有关的佳话.1946年5月初,以周总理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来到南京的梅园新村,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针锋相对的谈判斗争.梅园新村院内种着美丽的海棠花,在紧张的谈判间隙,周总理经常助理院中观赏海棠,稍事休息.因此,海棠一直是周总理最喜欢的花木之一.
孙中山与荷花,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中国革命的艰危年代里四处奔走,生活动荡,可在他的心灵深处,同样有对花卉的爱好.他珍重梅花的遍布中华大地,他爱好菊花的凌霜傲骨,品格清高.不过,他似乎对广泛在培于我国的荷花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
1916年8月16日,孙中山从上海去杭州,当地各界人士邀他前往西湖,观赏河山胜景.此时湖边水面荷花盛放,遂折下一朵荷花,笑对旁人道:"中国当如此花".......随后又至秋瑾墓前,凭吊为民族革命壮烈牺牲的秋瑾烈士."中国当如此花"一语,正是孙中山先生自身品格的表露.他既不羡慕牡丹的融化,也不钟情于桃李的娇艳,却希望中国人都能像荷花那样高尚挺立,磊落光明,也寄望新兴的中国能像荷花那样灿烂芬芳,香飘四海.
宋庆龄爱花,宋庆龄生前爱花。在他北京故居的庭院里,阳台上,至今还有他种下的玫瑰,月季,牡丹等。他担任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时,工作十分繁忙,但在工作之余,仍然经常来到庭院给那些花浇水,松土,施肥。开花时节,特不仅让工作人员把院中的花放在局势,也亲自此采撷一些分别养放在卧室和书房的案头。如由中外宾客来访,临走时他总要赠送一束芳香悦人的鲜花。宋庆龄最喜爱的花是黄色的康乃馨。在宋庆龄逝世的安葬典礼上,邓颖超曾亲自把一束衬着松柏的黄色香石竹放在它的墓上,以表示对它的深切怀念。
鲁迅与花卉,早在少年时代,鲁迅就是一个小小的园艺家.他热爱自然,喜欢花草,曾亲手种过石竹,平地木,万年青,文竹,月季,吉祥草等多种花草,还爱读有关花草的专著,如<<南方花草状>>,<<广群芳谱>>,<<花镜>>等.
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期间,鲁迅住在东京伍舍.那里空地多,他常常利用空暇种花,特别种了各种各样的牵牛花,在朋友之间以爱花出名.回国后,鲁迅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院学堂教书时,出于教学的需要,他经常带领学生到西湖附近的山上去采集花草,制作植物标本.1912年5月迁居北京后,在八道湾11好的前院他亲手中了两株丁香和一株青杨.以后住在西二条21号,他特地请了花匠在院内中了丁香,碧桃,花轿,刺梅,使小小的庭院显得格外幽静美观.工作之余,他还常去成难得法源寺,观看美丽的丁香和海棠花,也常常到嵩效寺观赏牡丹.

没听说过哎!!!!!!!
/////////////////????????????????????

晋陶渊明喜欢菊花,菊花--表现不畏风霜,独立寒秋,象征孤傲不惧.
荷花--是佛教的圣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纯洁,崇高,廉洁,朴素的性格. ...
宋 周敦颐 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❹ 淘宝坤哥玩花卉被禁止了吗

淘宝坤哥玩花卉没有被禁止,坤哥玩花卉,真名周昆,别名坤哥,原《花卉报》记者,西瓜视频签约创作者,抖音主播。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是个体型微胖中年大叔,分享如何养花的

❺ 哪些名人爱养花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对花卉十分喜欢.他不仅莳养了雪里红梅,傲霜秋菊,花王牡丹专,花相芍药属等传统名花,还特别喜欢牵牛花.牵牛花秀冠柔条,风姿绰约,开的花虽不少,但花朵瘦小,色彩也比较单调.为了使牵牛花开出鲜艳的花朵,梅兰芳先生买了好多参考书,按图索骥的实践起来,逐渐掌握了播种,施肥,移植,修剪,串种这些门道.

老舍爱养花,他曾在文中这样写自己.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有成为养花的专家,因为没有功夫去作研究。我只是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支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❻ 那些花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去买盆景的都是些什么人

大把花钱什么人?

肯定是人不是神!

凡是花钱不心痛:

非是浪子也贪臣!

花上百万去买盆景的人都是土豪,企业家,各行各业中的精英。好的盆景观赏性强,也是精神的满足吧 ,好的盆景能给他们带来好的心情,千金难买好心情。再说,财富大佬们秒秒钟人民币进账都是千万以上,对于百十万的盆景来说比金钱更具欣赏价值。

真应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穷人群体还在为一日三餐在日晒雨淋,想破脑袋什么时候能让自己财务自由。几十上百万也是有的人一辈子的积血,身处位置不同,所需求的不同吧。人生短短几十载,难得有自己喜欢的,自己开心最重要。等我实现财务自由了也去弄盆来看看是什么感觉??

各位友友你们这么看?

盆景跟文玩的属性极其相似,价格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能买的起的人当然是一些土豪了,而且上了一定年纪的老者颇多,他们对盆景都有着极高的追求,摆在屋内也颇显主人的品味与身份。

那肯定就是太有钱了,钱多的花不完,还有就是有钱人盆景爱好者。

大家好,我是多来米。今天借友友的问题,发点小牢骚!

那些花几万几十万甚至百万的人,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很明显通通都是有钱人,有经济实力的人。没钱怎么买呢?连房子都买不起的人怎么回去买呢?盆景毕竟不是生活必须和刚需。除了有钱,或许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如下:

一、有强烈的占有欲,看到喜欢的盆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想据为己有。如果是我,有钱也不会买,逛个园艺场,偶尔欣赏一下就可,不必搬回自己家。

二、资深盆景领域专业大师,以盆景创作或买卖为职业。对盆景的经济价值行情有研究,就像股票的买卖,入手是为了后市的增值,赚钱。

三、当然也不排除有纯粹的爱好者。他们事业成功,闲情雅致,既然经济允许,买回家时时观赏陶冶情操,也做到了钱尽其用。

四、会不会还有一种,为了某种原因,买回家投某些人之所好?纯属臆断,不可当真!呵呵!

总之,以上都是我胡邹邹的,友友们千万不要骂我啊!

谢谢题主,邀请枫林,枫林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自己的观点,认真回答那些花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去买盆景的都是些什么人?这个问题。看完请点个关注,同时也欢迎更多花友,邀请枫林答题。 首先,作为普通,养花爱好者,是不可能去,购买如此昂贵,盆景植物,进行居家养护的。根据枫林多年的从业经验,这种动辄几万,到上百万的盆景植物,它们的去处,有以下几个地方:

1. 大型节日会场临时摆放:

比如,大型发布会、节日庆典、临时会场布置等。为了营造气氛,都会摆放一些上档次的盆景、绿植。这些价格昂贵的盆景从花盆拉到需要摆放的位置,收费标准基本都是按小时或者按天来收费的。庆典结束后,这些宝贝又会被拉回花圃进行养护。现在做这方面生意的人特别多。有时候,甚至比,买一盆,盆景赚的钱,都多。

2. 城市形象工程、绿化需要:

现在很多,大城市在绿化过程当中,都特别注重“门头效应”,为了营造标志性景观效果,往往在这方面特别愿意花钱,什么景石摆放啊、喷泉广场啊、中心湖面啊、景观广场啊,在这些节点上用的都是价格不菲的材料。一个绿化工程,造价几百万、上千万,你以为,它们是栽植,普通品种吗?利润全在,这些名贵的树木,或者盆景上呢。尤其在,一些景观节点上,大门口、景石周围、等特别,引人注目的位置,栽植一些,造型奇特,生长年限,特别长的“造型盆景”,例如直径30厘米的紫薇盆景、直径30厘米的皂角树盆景、直径30厘米的桂花树盆景等。随便拿出来一个,售价都在10万元起步呢。

3. 家住别墅、事业成功人士在家把玩:

一些成功人士和退休干部,很多人都喜欢,把玩一些上档次的“精致盆景”,这类盆景的售价,一般在千元到万元之间,摆放在家里面,不论是家里,来客人谈事情,还是宴请宾客,吃饭聚会,都显得特别上档次,有品位。至于能不能养活,就另当别论了。一般这样的家庭都会请,专门的园艺大师,上门进行,付费养护管理,或者,家里安排保姆,给花浇水。

4. 行贿受贿,关系走动送礼:

上档次的盆景,能入手买的人,都不是自己去养的,为了承接工程、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有些人,绞尽脑汁的在研究,领导的各种“喜好”,过年送花、家里院子树死了,帮忙给更换最好的品种,俗话说:盆景无价!能不惜花费重金,给领导送礼的人。他们得到的利益都特别大。

以上经验,纯手打,无复制,都是来自“枫林”个人经验,如有疏漏敬请指正;如果你觉得枫林,答案写的可以,请随手,转发给,更多好友,谢谢!我是【枫林教你学养花】,每天都会分享实用性养花知识!

大家好,很高兴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那些花几万甚至几百万买盆景的都是些什么人?我想他们至少是买东西不用在乎价格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去买这么名贵的盆景,当然了还有就是爱好了,如果不喜欢谁会去买呢,谁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付出了劳动才有的。

其实这就是一种爱好罢了,有的人买古玩那些真品动不动就上千万的,这也是爱好所致,当然也有很多人是工作需要才会去买这些东西,比如说你合作公司的老总就对这些物品比较偏爱,你为了能和对方有共同的话题也是会去选择买,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不能只限于工作上,应该是可以融入到对方的生活中去,这样就会有更广阔的空间。

往往很多生意都是在非工作时间内达成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高尔夫球了,很多商人都是去那一边玩一边谈生意的,等你经济达到一定的高度,你也会喜欢上高尔夫球的。

其实有多少人是真正喜欢高尔球呢,只不过是喜欢那个环境罢了。

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肯定有钱花不了的。大款,发财爷,资本人,肯定不是穷人,草民。

你知道吗?一个老的石盆得上万甚至几十万元。石质好,年代久,又是有工艺,名人题款的更贵了。

你想各贵的盆景,盆最值钱。有身份上讲的人玩这个。

吃饭都难,何谈玩,那些石头那些盆景不是下锅的米呵。

能养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去买盆景的人都是非富即贵的富人、贵人、土豪、煤老板、企业家、成功人士等,这些人的共性是攀比、炫富、一掷千金、挥金如土,纯属显摆和攀比心在作怪。抛弃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

虽说钱是人家赚的,想怎化是有钱人的事,与Ta人无关。但我觉的,没必要这么大肆挥霍。若真有钱那就用在刀刃上,为国家建设做点贡献吧。把买花的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捐给研发抗击疫苗的研究院;国家正在打脱贫攻坚战,捐给贫困区的贫困家庭及需要读书的贫困儿童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嘛,意义更大。不更好吗?

当然物质生活富裕了,追求精神享受养养花,无可厚非,养花本身也是冶情悦心的。但个人认为没必要化那么多钱。养养发财树、金钱树、招财树等之类的也很好啊。我养的花,都是移栽的,不化一分钱,心情也一样很好啊!

也许是我不富有,用贫穷的眼光看问题。也许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也限制了本人化钱的观点吧。总之不赞成挥金如土的富豪们的做法。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因为他(她)们钱太多了没有地方放,买一盆景放那里观尝。这些都是土豪一类人。

热点内容
花店创业分享 发布:2025-02-02 09:45:22 浏览:802
西兰花炒豆芽 发布:2025-02-02 09:39:00 浏览:474
红掌怎么插花 发布:2025-02-02 09:34:03 浏览:509
一枝玫瑰花的包装方法 发布:2025-02-02 09:29:19 浏览:174
泥炭盆栽 发布:2025-02-02 09:28:30 浏览:624
紫罗兰妈咪 发布:2025-02-02 09:18:16 浏览:392
七夕搞笑钻石 发布:2025-02-02 08:44:44 浏览:798
舒亦花卉 发布:2025-02-02 08:35:02 浏览:923
花语为暗恋的花 发布:2025-02-02 08:33:02 浏览:24
全网花店 发布:2025-02-02 08:23:54 浏览:819